再看预防SARS院内感染的关键

再看预防SARS院内感染的关键

一、再看预防SARS院内感染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宋子昕[1](2021)在《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文中认为所谓浴堂是指供人洁身沐浴之场所。浴堂的发展在古时与宗教仪式及庶民文化联系颇深。进入20世纪,北京的公共浴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其社会功能、经营模式、行业组织、使用设备、顾客群体与以往相比截然相异。这一时期,北京代浴堂的发展沿革可以简单划分为五个阶段:1900——1911年,北京浴堂快速发展阶段;1912——1927,北京浴堂繁盛阶段;1927——1937,北京浴堂沉浮阶段;1937——1949,北京浴堂衰落阶段;1949——1952,北京浴堂回暖恢复阶段。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的演变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起伏、卫生观念普及、民众生活习惯变迁联系紧密,浴堂在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空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并存于其中,国家、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浴堂从业者、浴堂消费者皆对其有着基于自身需求的建构。因此研究北京浴堂可以管窥20世纪上半叶北京城市中公共场所及小商业的发展模式及行业依托。对北京浴堂进行自下而上的微观考察能够从另一个维度上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北京社会,获知近代北京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及文化环境。以浴堂这一社会基层单位为切入点,分析其中不同群体的活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微观层面的个体经验、实践与宏观社会进程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浴堂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20世纪以来,自来水、电气设备、日化产品等现代产物在北京的浴堂中普及开来,现代技术改变了浴堂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浴堂的资本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经营手段也相应调整。在浴堂广泛使用现代设施的时候,其运营成本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各浴堂不得不开源节流,甚至无视政府颁布的诸项规定。浴堂与政府不断地协调互动又常发生冲突,这点在社会经济困难时期体现的尤为明显。二者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双方对浴堂不同功能的侧重:政府注重浴堂的卫生功能,浴堂则偏重于追求更多的利润。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结构的调整,雇佣制度的变化、顾客消费核心需求的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这些变化改变了浴堂业的生产体系,亦影响了浴堂伙计的生存实践。具体而言,社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浴堂的消费群体与消费需求,这直接导致浴堂经营模式的变化——服务质量成为决定浴堂收益的重要指征。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浴堂行业构建了工资制度,以行业内伙计的生存为条件,强迫他们提高服务水准。在此约束之下,伙计为了生存,不得不市侩殷勤以赚取更多小费,形成了浴堂业独有的服务方式、工作态度与营生技巧,他们的生存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浴堂的行业体制。浴堂经营者为了逐利,浴堂伙计为了生存,出于维护各自利益,浴堂同业公会与浴堂职业工会便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的行会,北京浴堂同业公会是在行业资本化的趋势之下,以各店家共同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而设立,其主体是各店铺的经营者,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收益,他们尽可能地降低伙计数量,延长其工作时间。因此同业公会的存在使得浴堂内部劳资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在此情形下,浴堂伙计为了生存,便合力抵抗资方压迫,开始组建浴堂职业工会。职业工会的出现增强了工人店伙群体在浴堂行业中的地位,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待遇,平衡了资方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市民卫生意识的提高使得浴堂成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市重要的公共场所。与此同时,国家也试图凭借对城市的卫生改良将自己的权力传达到基层,浴堂既是政府施政的对象,又是政策实施的场所。但国家权力通过城市改良、卫生行政来介入城市基层事务的意图并非顺水推舟,政府虽然针对浴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着力建设平民及女性浴所,但效果均不尽如人意,这些政策及规定常受到来自浴堂经营者、从业者及顾客的巨大阻力。浴堂的卫生改良并不单纯是公共健康问题,浴堂并非像政府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成为既卫生廉价,又能“批量生产”干净整洁、遵纪守法市民的公共场所,其中还包含有浴堂经营状况、民众消费观念、行政机关经费等诸多变量。在推行现代化政策、改良城市面貌的过程中,城市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居民成分复杂,这使得城市肮脏、拥挤、贫困,充斥着犯罪、不良行为。暗娼、偷窃、赌博、毒品等问题同样在浴堂中滋生。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不可谓不大,甚至还常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发生,但北京浴堂盗窃、嫖娼等案件依旧频频发生。社会问题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而非问题本身。现代社会意识、公共道德、现代劳动薪酬制度与时人传统惯习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殖民者的文化介入等因素对其亦有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之际,作为社会体制得以存续的介质,日常生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及社会进步人士的关注,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场域,以及国家权力支配、组织的重要对象。对人们沐浴经验的改造是这一趋势的范例,改造方式是将沐浴行为与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念关联,将浴堂、浴室及沐浴行为赋予平等、自由、健美、文明等现代意义,并通过重复单调的日常生活内化于人们的意识中,以为世人所接受。其实现途径是制造闲暇时间与构建消费观念,前者意图将沐浴规律化、惯习化、日常生活化,后者旨在通过引导人们对沐浴的需求来传递现代日常生活的价值观。但这种尝试在实施层面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分歧。浴堂中并非自由平等,其中阶级分明,闲暇会带来如“有闲阶级”、“不劳而获”等不被时人称道的世风,消费则培养起人们崇奢心理。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非政府、社会进步人士本意与预期的情形,这些歧义自然也会体现在浴堂中。浴堂中充斥着政府与浴堂店家、资方与劳方、店伙与顾客、国家权力与个体实践之间的对抗,不过这些对抗并非总是发挥着消极作用,其也会改变执政者们的政策,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形成人们对社会的认知。政府所制定的每一个政策,浴堂店家、伙计、顾客对政策的每一次回应,政府与社会进步人士对这些回应的反思与治理,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环节。中国的现代化并非是单方面受西方经验的影响,其自身亦有腾挪的空间。

何建明[2](2020)在《城市猎毒者——来自抗疫前线的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就市区人口密度而言,上海堪比美国的纽约。今春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纽约早早沦陷,成为美国疫情重灾区,截至5月底确诊数已超过20万例;而上海截至6月1日24时,累计本地病例仅332例。面对疫情,两大城市,两种结局。是什么原因让上海创造了如此奇迹?除了国家和体制的不同,还因为上海活跃着一支神奇的队伍——

久坂部羊,杜海清[3](2020)在《院长选举》文中研究指明女作家吉泽飞鸟打算创作一部反映日本医务界如何应对医疗危机的非虚构作品,她把写作重点放在天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此时,这家医院的院长宇津津觉刚刚突然去世,院方公布的死因是"心律不齐引起的猝死",但坊间却有各种非正常死亡的传说。院长突然去世,医院就不得不选举新的院长。但是,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却让女作家大跌眼镜:心脏病治疗权威德富教授夸夸其谈,他还有一间四面镶镜子的教授室,为的是"追求无限空间";拿惯手术刀的大小路教授却有一双爱骚扰女性的"咸猪手",他因骚扰女秘书遭人起诉,主张男女混浴的他还有一下手术台必去"手术部澡堂"泡澡的特殊癖好,而采访过程中,女作家本人也差点失身;年富力强的鸭下教授虽被称为"改革派旗手",其实是个"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滥用权力的凶暴男;因擅长白内障手术而成为医院"创收大户"的百目鬼教授虽然出身富裕的医师世家,却精于计算,为人吝啬,为报销鼠标器用的5号电池在事务部大吵大闹……天大医院的院长选举即将进行,四位副院长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为缓和气氛,聚集人心,医学部长梦野精心筹备了一场游轮联谊派对活动,不想联谊派对却上演了一场斯文扫地的"全武行"。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已引起警方关注的宇津津院长之死的谜团终于被解开了。他究竟是因病猝死,还是被人杀害?若是他杀,凶手是谁?谋害的企图又是什么?

李俊[4](2019)在《基于主动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的院内感染预测不平衡性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院内感染在医疗领域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事关住院病人的身体健康和医院的医疗质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与院内感染相结合的研究,近年来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颇受关注。传统的研究方法对于院内感染的预测和分类都是基于训练数据集是一个基本平衡的理想状态,这与事实不符。与医疗诊断,信用卡欺诈检测,文本类别检测等领域的研究问题一样,本文的研究主题,院内感染预测,也存在着数据分类的不平衡性问题。数据不平衡性问题是指数据集中的一类样本远大于其他类样本,结合本研究,也就是没有患感染的住院病人的数量远大于患感染的住院病人数量,而这种数据不平衡性会影响模型的性能,严重时甚至会使分类性能急速下降。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降低院内感染预测模型受不平衡性问题的影响。一方面是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生成器生成大量少类样本弥补数据的不平衡性,并且考虑生成数据的信息量对模型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主动学习方法解决数据不平衡性问题的主动学习框架,activeG框架。此框架在主动学习选点策略中提出一种基于生成数据的批处理查询采样策略。采样标准不仅考虑了信息论中的信息熵理论,而且考虑到生成数据与真实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二者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为训练集优先选择合适的生成数据而排除其中噪音数据点的干扰。与传统的解决数据不平衡性方法不同,此方法不仅会为训练集中的少类样本带来更多的具有多样性和所含信息量较大的样本,而且在数据层面能够用生成数据代替真实敏感数据,从而做到隐私保护。这些样本与真实的少类样本在结构上极为相似,且有利于分类模型决策边界的调整。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生成数据的质量,本文提出用主动学习选点的方式为生成对抗网络的训练数据进行采样,这些选出的质量较好的数据点将会提高生成器的少类生成样本的质量。并基于此在activeG框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双重主动学习方案ALGAAL。此方案用基于信息熵理论的不确定性采样提高了生成器的输入训练数据质量,从而改善了生成器模型,提高了生成数据的质量。使基分类器模型准确率得到进一步优化提高。本文研究院内感染预测数据不平衡性问题从生成数据的信息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出发。利用生成模型和主动学习方法,分别提出了两个用于解决院内感染数据不平衡性问题的框架。里面涉及到的算法主要包括各基分类器的算法,生成对抗网络的算法和主动学习选点方式的策略算法。本文不仅为解决数据的不平衡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案,而且用主动学习方法降低了训练模型时的迭代开销,从而最大化提高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和效率。

张宏哲[5](2016)在《防控突发性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正处在飞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医疗建筑体系也进入了健全和成熟的关键性阶段,数量巨大的医疗建筑正在规划、立项、审批、建设进程中。如何规划、如何建设才能够在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爆发时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这需要对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现阶段的情况有较为透彻的认识,并且构建起与之对应的评定系统。文章以应对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为研究对象,构建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为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现状评测提供适用的实践方法,为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文章首先架构评价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然后选取模型的评价指标,并构造模型运算系统,最后应用模型评测典型城市。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运用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救治和恢复的全过程中医疗建筑网络的防控职能,结合传染病预防学理论,研究突发性传染病病原传播的全过程中医疗建筑网络的阻断机制,作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和权重设置的理论依据;模型选择适应医疗建筑网络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评测工具,以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运算原理、层级结构和分析方法构造医疗建筑网络的评价模型。防治公共疫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的构建从整个防控过程的基本概念出发,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各个阶段的特点,构建一个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体系。除此之外,还要依照对几个代表性城市现存疫情医疗建筑系统和相关法律的整合以及梳理,统计灾前预防、灾中救治、灾后恢复全过程的建筑功能指标,形成科学、适用、完整的评价指标模型。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功能,从统计指标的数据处理过程入手,根据典型城市的实测结果,定量各评价指标数值;根据危机管理理论和传染病传播机理,定量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实际评测三座中国典型城市的医疗建筑网络对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模拟城市在突发性传染病爆发时医疗建筑体系的反应过程,得出城市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优势和劣势,阐明模型的实测方法和应用范围,提出现有医疗建筑网络整合策略。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将危机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领域,并结合传染病防控理论、评价学方法等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尝试,形成建筑学领域内新的学科理论生长点;将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引入到医疗建筑评价中,将医疗建筑中的各要素用评价指标和权重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新型的评价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使用防治公共疫情医疗建筑网络评定手段,评测现有医疗建筑网络,得出评测结论。实现理论和方法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形成医疗建筑理论研究与社会实际的直接连接的评价方法。

邱志仁[6](2016)在《生命伦理学视域下的上海租界公共卫生 ——以工部局档案为基础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命伦理学是对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的伦理学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其话语内核不能脱离“现代性”的实践关切。本文在生命伦理学视域下,以上海市档案馆工部局卫生处英文档案(档号U1-16)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工部局卫生处在医院医疗卫生、工业卫生、难民收容卫生、卫生知识宣传方面的工作展开研究,试图解读“卫生现代性”在租界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空间之下,是如何获得具体实践的。第一章从生命伦理学中“生命与政治”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侨民公共卫生与华人公共卫生的伦理问题,对卫生处解决华人公共卫生难题的伦理实践进行了考察,展现了卫生处当之无愧成为上海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开拓者。第二章主要从“生命与身体”的角度论述租界医院的医疗卫生,展现了工部局为治疗和护理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的实践。第三章从“生命与生产”的角度,分析租界工厂的工业卫生,通过对租界工厂检查权的中外交涉的重新考量,展现工部局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如何帮助和拯救工人们的生命。第四章从“生命与战争”的角度,研究难民收容所的卫生,从中可以看到工部局面对难民问题时,为保持秩序、对抗疾病所采取的措施。第五章从“生命与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工部局为传播卫生知识、构建城市卫生文化所做的努力。全文着重表现了工部局卫生处对于生命权利、生命价值、生命质量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正是现代性的生命伦理学观念支配了工部局的这些工作内容和方针,而这些工作则在租界乃至上海促成了尊重生命的伦理学观念的形成。在工部局卫生处构建租界医院医疗卫生体系、工业卫生体系、难民生命应急救助体系和多媒介生命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现代性、殖民性与民族主义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呈现出一幅曲折而又瑰丽的历史画面。

李发锁[7](2014)在《医道》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瘟疫乃战争的孪生兄弟0多年以后,瘫痪在床的章大为每次狼狈地尿湿了裤子和被褥,都会想起当年门玉生将黑洞洞的枪口顶在自己脑门上的情景。那一刻,自己惊悚抖动着的两腿之间不争气地流出了一泡尿,先是湿透了裤管,接着又把地面湿了一块,可那是一泡多么值得庆幸和纪念的尿呀!尽管热腾腾、骚烘烘,却阴差阳错赋予了人生转折的意义。正是那一泡尿,使门玉生最终下了决心,放手让自己干了一件值得骄傲一生的

何湛华(Ho Charm Wah)[8](2014)在《香港温病特色及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温病学在中医临床防治上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香港的中医发展史上亦曾作出重要的贡献。它不单可以治疗具有温热性质的外感疾病,也可应用于一些有温热性质的内科杂病,如自身免疫疾病。温病学有强烈地域性的特点,在香港的独特环境下有其温病特色。本论文的目的是藉着研究香港温病特色、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及香港温病学名家的理论和经验,一方面希望可以稍稍填补现时在这方面的资料和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期盼温病学在香港亦可以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方法:本论文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具体来说分以下五方面:(一)香港温病特色参考相关文献,详细分析温病在香港独特环境下的特色,期望能够作出一个香港温病特色的全面综述,并成为进一步研究香港温病学发展和临床发挥的基础。(二)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将中医学在近现代香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41年香港开埠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第二阶段是从1942年日据时代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及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香港回归后至现在。本论文详述香港中医学在每个阶段的主要发展,尤其侧重温病学所担当的角色,期望能较全面和系统地钩勒出香港温病学的发展和历史。(三)香港温病学名家研究选择一些具代表性的温病学名家作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除了从书本刊物和网上搜寻数据外,也从一些香港的中医组织及学术团体中搜集原始资料,包括它们的刊物、学术讲义、病案记录、甚至口述历史等。本论文选择了以下十六位温病学名家进行研究,包括潘名熊(1807-1886)、黄蝓洲(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徐午初(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劳子开(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陈任枚(1870-1945)、杨鹤龄(1875-1954)、刘赤选(1897-1979)、黄省三(1882-1965)、卢觉愚(1898-1981)、黎端宸(1875-1940)、潘诗宪(1912-1956)、彭干(1910-1979)、梅岭昌(1940年代-)、谢秉忠(1940年代-)、张文选(1951-)和董子林(1950年代-)。研究的内容包括这些名家的生平,温病学术理论,主要学术着作及病案分析等,期望能够从这些温病学名家的研究中,归纳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所作出的影响和贡献,致使更能充分发挥温病学在香港治疗疾病的作用。(四)探讨利用温病学来治疗自身免疫病在大陆的进展及在香港应用的可行性。(五)探讨2003年大陆和香港面对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历史,以及温病学在香港治疗严重传染病可以发挥的作用。成果:在成果方面,也是从以下几方面分述:(一)香港温病特色温病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历代医家都重视温病的地域性,岭南和香港的温病学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对独特的岭南温病学作出系统的分折和理论研究,对诒疗香港温病以及利用温病学理论来治疗各类型疾病都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也不断地提升了疗效。(二)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本论文详述香港中医学在各阶段的主要发展,尤其侧重温病学。发现温病学在香港的医疗历史上担当重要的角色,其中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兴衰起落,但它对香港作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三)香港温病学名家研究本论文研究了十六位具代表性的温病学名家,他们都各有特臭。最早期的潘名熊(1807-1886),是清末岭南叶天士派医家,广州名医,虽然不在香港行医,但他的温病学学术理论和着作《评琴书屋医略》和《叶案括要》,指导着广东省和香港的医家。黄蝓洲、徐午初和劳子开(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三位名中医师在1894年香港大鼠疫中,紧守岗位,每天都接触病人,不只门诊,还按时出诊替病人治病,赢得人们的尊敬,亦充分发挥了中医在治疗瘟疫的积极作用。陈任枚(1870-1945)和刘赤选(1897-1979)都是着名温病学家,致力教育下一代中医师,他们合编的《温病学讲义》,陈氏负责上篇总论部分,刘氏负责下篇各论部分,被公认为二三十年代全国中医学校教材讲义编纂质量最佳着作之一,对以后学习温病的人影响深远。他们在广州沦陷时把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南迁香港,继续中医教育。杨鹤龄(1875-1954)和黄省三(1882-1965)是早期温病学名医,杨鹤龄擅长儿科,黄省三医治外感病尤有心得。卢觉愚(1898-1981)、黎端宸(1875-1940)和潘诗宪(1912-1956)都先后在东华医院任中医师。彭干(1910-1979)是着名温病学家,以儒入医,一面讲授国学,一面行医授徒,四十年代后期在香港行医至终老。梅岭昌(1940年代-)是温病学教育家,更参与香港特区政府的防治传染疫病工作。谢秉忠(1940年代-)是地道的香港中医,教授温病学,热心推动中医在香港发展。张文选(1951-)是2007年来港的温病学专家学者,在香港的大学医学院任教及作学术研究。董子林(1950年代-)在80年代初来港,精于运用广东山草药材和综合治疗,在大学附属诊所任中医师。从这些温病学名家的研究中,让我们深入了解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所作出的影响,并综合如何更充分发挥温病学在香港治疗疾病的作用。(四)温病学治疗自身免疫病本论文介绍大陆应用温病学的伏邪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探讨利用温病学理论治疗自身免疫类疾病是否适用于香港,并遇到的困难。(五)温病学治疗严重传染病本论文回顾了2003年大陆和香港面对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的时候,温病学协助治疗的历史,并探索温病学在香港治疗传染病可以发挥的作用及面对的困难。结论:本论文论述了香港温病特色,岭南和香港温病都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而变化,例如空气污染的变化,饮食习惯的变化,甚至食物本身受到种植方法和基因技术改变而起的变化,这些都是香港的中医师在临床治疗时要注意的地方,也是香港温病学家值得继续探讨研究的课题。本论文详述了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及对具代表的香港温病学名家作出研究。历史在不断进展,香港温病学亦在不同的阶段有兴盛和衰弱,但是从各个时代的香港温病学名家研究中,发现到他们都谨守岗位,尽心尽力地发扬温病学的精髓,造福人群,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们精辟的医术,更要秉承他们高尚的医德。本论文亦介绍在大陆应用温病学治疗自身免疫病和严重传染病的经验,初步探讨温病学能否在香港发挥同样的作用。展望将来,温病学在香港是有无限的发展空间。香港温病学建基在深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上,必定能帮助解决医学上不少难题,让病人得到更大益处。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要疏理,这有赖同业不断研究和实践,发挥智慧,衷诚合作,分享成果,坚信温病学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福泽人群的。

喻文德[9](2011)在《责任原则: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文中提出责任原则是公共健康伦理研究一个亟待拓展的视角。论文从责任原则出发对公共健康伦理的理论实质和根本使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政府、企业、媒体、公共健康专业人员、个体、国际社会等六种责任主体在维护公共健康过程中面临的伦理冲突和道德难题。公共健康是一个只有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才能解决的群体性健康问题。公共健康伦理是在公共健康研究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相关责任主体为维护公共健康必须遵守的价值原则和行为规范。由于公共健康实践超出了医学伦理的研究视域、公共健康的价值目标与生命伦理的价值目标相互冲突、自由主义的权利话语阻碍了公共健康的实现等原因,导致了公共健康伦理的产生。公共健康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责任伦理为分析公共健康的伦理问题提供了范式。确证道德责任是公共健康伦理的根本使命。确证道德责任也就是诠释道德责任的生成根据、实现途径及其评价标准。确证道德责任是人们切实履行道德责任的前提。维护公共健康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确证道德责任是共同责任的具体落实。维护公共健康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政府应该实现公共健康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健康服务的福利化和公共健康水平的均等化。人群中发病率、死亡率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公共健康水平的具体指标,也是对政府责任的定量评价。人民是否满意是评价政府对公共健康责任的实践依据。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评价政府对公共健康责任的最高标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公共健康密切相关。维护公共健康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企业道德责任的缺失表现为人为制造伪劣产品、忽视生产安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等等。拜金主义是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伦理根源,严重危害公共健康。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义利观和交换观,才能走出拜金主义的陷阱。媒体是宣传和教育群众,代表公共利益,反映公共意见的重要舆论工具。从媒体的社会责任出发,媒体是公共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公共健康政策的传播者和监督者、公共健康事件的报道者。牟取封口费、虚假健康传播、制造消费崇拜等等是媒体对自身社会责任的亵渎。媒体必须加强道德自律,切实承担起健康传播和舆论监督的责任。公共健康专业人员是专门从事公共健康管理、服务和研究的工作人员。它包括公共健康的政策制定者、执业者和研究者。在维护公共健康的过程中,公共健康专业人员面临家长主义干预和个人自主、职业责任与自身健康、科学精神与权威崇拜等一系列的伦理冲突。要应对这些伦理冲突,公共健康专业人员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全心全意地为公众服务。维护公共健康迫切需要公民的自觉责任。从预防医学的视角来看,许多公共健康问题都与公民的行为活动有关,譬如,传染病的扩散、生活方式病的形成、环境卫生的恶化等等。由于公民的行为活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很大的自由空间,要消除公民的行为活动对公共健康的不利影响,主要取决于公民的自觉责任。公共理性的养成是公民自觉责任的保证。全球公共健康关系到整个人类的永续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人口健康愈来愈成为一个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维护全球公共健康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全球性问题呼唤代表全球利益的伦理共识。为了应对全球公共健康中的风险及其伦理冲突,全球主义的利益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和谐共存的天人观是必不可少的伦理共识。

宫正[10](2011)在《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考察》文中提出中医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和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科学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加深,甚至出现了将科学视为评价万物的唯一标准,科学主义抬头。在这种情况下,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从晚清以来就有了歧视中医的社会思潮,中医在民国时期面临了被官方废止的危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政策也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新世纪以来,对中医的争论并未结束,中医发展现状依然堪忧。如何正确认识中医,如何制定合理的中医政策来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就成为中国政府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变迁进行历史分析,以有助于当今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由序言、正文五章和结束语组成。序言首先概括了中医具有的三个价值,即:中医在历史和现实中为保障中华民族的生命健康和繁衍兴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以其显着的特色为人类生命科学的探索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医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然后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制定更加合理的中医政策推动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序言部分还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几个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以及创新之处。第一章是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渊源。主要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医事业。第一节重点介绍中医在晚清以来面临的重重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两面,一方面是来自思想界的轻视和歧视,另一方面是来自民国政府当局的限制。本节还对中医近代以来受到歧视和限制,面临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二节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医工作,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医疗工作中广泛使用中医药,重视中医药。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中医工作中形成了初步的中医政策,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政策的制定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章是“中医科学化”政策的实践。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医科学化”政策的制定过程,并对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中医科学化”政策的具体展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中医进修和中医科研。然后对“中医科学化”政策从整体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一方面看到制定该政策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分析了该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医学界,包括卫生部门的个别领导还存在着歧视中医的错误思想。第二是在中医进修过程中只注重让中医学习西医课程,而忽视了对中医学术的学习,这就导致了中医西医化的倾向。第三是在对中医的执业和考试管理制度中采取了一系列脱离实际的规定,加剧了中医事业的危机。第三章是中医政策的大转折。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医政策实现大转折的经过,即中央决策层发现问题,卫生部门初步调整,政治批判根本转折三个步骤。然后论述了在中医政策实现转折后,在实践中予以贯彻落实的具体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一、“西医学习中医”工作的开展。二、中医研究院的成立。三、中医教育工作的加强,其主要表现为中医学院的创办和中医带徒工作的加强。第四章是“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制定和实施。首先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方针提出和形成的过程,并分析了“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出现的“左”的偏差。还有“中西医结合”中存在的中医西医化的倾向。然后重点介绍了中医工作在“文革”期间的概况,一方面“文革”给中医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中医工作特殊性,在“文革”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次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第五章是“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形成和发展。本章首先论述了新时期中医政策的发展过程,并认为逐渐注重中医自身特色是新时期中医政策的一个显着标志。接下来又分析了新时期中医工作中体现的三个特点:注重法制建设;紧密联系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中医科研工作。再次,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新时期以来中医事业取得成绩和面临的挑战。在结束语中,论述了对新中国中医政策变迁进行考察后获得的启示和思考。启示主要有四点:一、要正确处理政治和学术的关系;二、全面认识科学,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三、制定政策要实事求是,依据具体国情。四、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最后又根据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关于当前中医政策的两点思考。一是要注重中医人才的培养,二是要加大对中医文化的宣传。

二、再看预防SARS院内感染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看预防SARS院内感染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旨趣
    二、学术回顾
    三、概念界定与文献来源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浴堂生态
    第一节 北京浴堂的发展概述
        一、元明清时期的北京浴堂
        二、新式浴堂的发展及繁荣(1900——1926)
        三、北京浴堂行业的由盛及衰(1926——1952)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行业兴起的社会条件
        一、沐浴的文明化
        二、沐浴的知识化
    第三节 浴堂与北京城区商业格局
    小结
第二章 浴堂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浴堂的资本与流水
        一、浴堂的资本模式
        二、浴堂的产权结构
        三、浴堂的营业流水
    第二节 浴堂的日常开支
        一、电力与通讯
        二、毛巾与肥皂
        三、燃料
        四、自来水
        五、铺底与房租
        六、纳税与认捐
    第三节 收费标准与价格起伏
        一、价格的分化与浮动
        二、影响价格的因素
        三、恶性通胀时代的澡价调控
    第四节 浴堂经营与管理策略
        一、浴堂的管理体制
        二、浴堂的营业方式
        三、浴堂的经营之道
    小结
第三章 浴堂的从业者及社会团体
    第一节 浴堂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
        一、浴堂从业者的工作职责
        二、浴堂从业者的身份与社会来源
        三、北京浴堂伙计的工作日常
        四、北京浴堂伙计的收入与生活状况
    第二节 北京浴堂伙计的价值观念及社会形象
    第三节 北京浴堂同业公会
        一、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成立始末及历史沿革
        二、北京浴堂同业公会的组织情况
        三、浴堂同业公会的功能
        四、政府在浴堂同业公会中的权力渗透
    第四节 北京浴堂职业工会
        一、浴堂职业工会产生的社会要素
        二、浴堂职业工会成立风波
        三、浴堂职业工会成立后的劳资纠纷
    第五节 浴堂中的地下活动
        一、浴堂中开展地下工作的优势
        二、北平市和平解放之际浴堂业的地下工作
    小结
第四章 公共卫生、卫生行政与北京浴堂业
    第一节 公共卫生与城市改良
        一、北京的卫生环境与市民沐浴观念
        二、浴堂卫生规章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国民政府对北平浴堂业的管理
        一、北平市政府对浴堂卫生的监督与稽查
        二、北平市政府对违章浴堂的惩处
        三、政府对浴堂卫生管理不力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市政体系中的浴堂
        一、浴堂与城市沟渠排水系统
        二、防疫、公共卫生与浴堂
    第四节 女性及平民浴堂
        一、女性浴所的设立
        二、平民浴堂的创办
    小结
第五章 浴堂中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浴堂的公共安全
        一、晕堂
        二、火灾与触电
        三、建筑安全
    第二节 浴堂中的盗窃犯罪
        一、盗窃案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二、浴堂中偷窃案件的地缘因素
        三、浴堂中偷窃案件的犯罪方式与窃贼身份
        四、浴堂中偷窃犯罪的治理
    第三节 浴堂中的风化问题
        一、浴堂中的混浴现象
        二、女浴堂中的男性工役
        三、政府对浴堂社会风化问题的治理
    小结
第六章 浴堂与日常生活
    第一节 沐浴社会价值的重塑
        一、沐浴内涵的转释
        二、沐浴的日常生活化过程
    第二节 沐浴的日常生活化建构
        一、作为惠工设施的职工浴堂
        二、作为规训手段的学生浴间
        三、作为现代日常生活基本单元的家庭浴室
        四、以消费构建现代生活的公共浴堂
    第三节 公共浴堂与沐浴之现代释义的争论
        一、浴堂消费模式与平等观念的矛盾
        二、日常生活构建过程中的分歧
        三、闲暇与国家权力之间的抵牾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城市猎毒者——来自抗疫前线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世纪大搏杀
2.今天的“猎毒者”
3.阻击“一号病人”
4.毒踪诡异,绝杀不留后路

(3)院长选举(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传说中的教授室
第二章手术部的澡堂
第三章犬猿之仲
第四章不公平游戏
第五章道歉见面会
第六章其他医务人员
第七章有趣的巨塔

(4)基于主动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的院内感染预测不平衡性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院内感染预测分类的研究现状
        1.2.2 不平衡性数据分类的研究现状
        1.2.3 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5 章节结构安排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技术
    2.1 实验相关基分类器介绍
        2.1.1 逻辑回归算法
        2.1.2 朴素贝叶斯算法
        2.1.3 主动学习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应用
        2.1.4 主动学习与高斯过程相结合的应用
    2.2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不平衡性问题解决办法
    2.3 基于主动学习的查询策略研究
        2.3.1 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介绍
        2.3.2 几种常见的查询策略方法
        2.3.3 基于批处理排序的主动学习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activeG框架的院内感染数据不平衡性研究
    3.1 院内感染实验数据
    3.2 算法评价指标
    3.3 院内感染数据不平衡性问题
        3.3.1 基分类器的选择
        3.3.2 数据的不平衡性验证
        3.3.3 生成数据平衡训练集的实验结果
    3.4 基于生成模型和主动学习的activeG框架
    3.5 基于生成模型和主动学习采样策略的实验过程
        3.5.1 实验设置
        3.5.2 基于批处理查询的合成采样策略的实验结果
    3.6 基于主动学习的不同选点策略之间的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双重主动学习框架ALGAAL的院内感染预测
    4.1 主动学习提高生成数据质量的有效性理论
    4.2 自编码器对生成数据的作用
    4.3 数据不平衡性算法的对比验证
        4.3.1 Pin-MMTSM方法
        4.3.2 OSM方法
        4.3.3 实验设计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主动学习提高生成数据质量的ALGAAL框架
    4.5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4.5.1 实验设计
        4.5.2 支持向量机作为基分类器的实验结果
        4.5.3 高斯过程作为基分类器的实验结果
        4.5.4 ALGAAL方法的复杂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未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防控突发性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危机管理学研究的研究
        1.2.2 国内外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理论和法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医疗建筑网络危机评价理论
        1.2.4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体系建构基础
    2.1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理论基础
        2.1.1 危机管理理论基础
        2.1.2 传染病防控理论基础
        2.1.3 全过程防控理论基础
    2.2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原则
        2.2.1 全过程评价原则
        2.2.2 全局性评价原则
        2.2.3 准确性评价原则
    2.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糊算法
        2.3.1 模糊综合评价运算原理
        2.3.2 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结构
        2.3.3 模糊综合评价层级算子
        2.3.4 医疗建筑网络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3.1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总体设计
        3.1.1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设置基础
        3.1.2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3.1.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设定标准
    3.2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指标设定
        3.2.1 医疗建筑网络预防评价指标
        3.2.2 医疗建筑网络救治评价指标
        3.2.3 医疗建筑网络恢复评价指标
        3.2.4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指标体系总表
    3.3 典型城市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3.3.1 广州市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3.3.2 哈尔滨市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3.3.3 苏州市评价指标数据采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运算模型
    4.1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运算原理
        4.1.1 运算方法
        4.1.2 运算步骤
        4.1.3 质量控制
    4.2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矩阵
        4.2.1 因子定量
        4.2.2 权重计算
        4.2.3 矩阵数据
    4.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计算分析
        4.3.1 模型运算
        4.3.2 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医疗建筑网络防控评价实测应用
    5.1 城市医疗建筑网络评价实测分析
        5.1.1 广州市评价模型实测分析
        5.1.2 哈尔滨市评价模型实测分析
        5.1.3 苏州市评价模型实测分析
    5.2 城市之间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数据分析
        5.2.1 三城市评价数据汇总
        5.2.2 三城市评价分值比较
    5.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检验
        5.3.1 评价模型结果验证
        5.3.2 评价模型适应性分析
    5.4 医疗建筑网络整合策略及发展方向
        5.4.1 医疗建筑网络整合系统
        5.4.2 医疗建筑网络系统整合策略
        5.4.3 医疗建筑网络评价模型应用方向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生命伦理学视域下的上海租界公共卫生 ——以工部局档案为基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论文思路及资料
第一章 生命与政治:上海现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开拓者
    第一节 伦理问题:侨民卫生与华人卫生的难题
        一、卫生处的历史——侨民卫生与华人卫生
        二、路径选择——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结合
        小结
    第二节 伦理困境:卫生的现代性与殖民性
        一、为谁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对象的探讨
        二、现代性与殖民性——华洋政权的博弈
        小结
    第三节 伦理实践:卫生处对于华人的职责和活动
        一、卫生处的重要职责
        二、卫生处处理华人公共卫生难题的活动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生命与身体:租界医院的医疗卫生
    第一节 伦理问题:贫民医疗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一、贫民医疗与资源紧张伦理问题的出现
        二、伦理路径——医院理事会的控制
        小结
    第二节 伦理困境:财政资金的短缺
        一、维多利亚疗养院的建立
        二、去留之间
        三、戴维斯(C.Noel Davis)医生的三封信
        小结
    第三节 伦理实践:租界医院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一、租界医院体系
        二、医院医疗卫生的管理体系
        三、工部局护理体系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命与生产:租界工厂的工业卫生
    第一节 伦理问题:工业生产与生命健康
        一、工业生产中伦理问题的出现
        二、伦理路径选择——工业卫生
        小结
    第二节 伦理困境:民族主义的对抗
        一、民族主义的发难
        二、工厂主的立场
        三、民族主义的失败
        小结
    第三节 伦理实践:租界工业卫生建设体系
        一、工业卫生调查
        二、上海电力公司的煤烟处理
        三、工厂清洁
        四、合作诊所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命与战争:难民收容所的卫生
    第一节 伦理问题:中日战争与租界难民收容
        一、战争与难民收容问题的出现
        二、伦理路径选择——人道主义
        小结
    第二节 伦理困境:人道主义救助与难民利益的矛盾
        一、难民用水
        二、难民遣送
        小结
    第三节 伦理实践:难民生命应急救助体系
        一、卫生稽查
        二、传染病防护
        三、食物保障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命与教育:卫生知识的传播
    第一节 伦理问题:工部局对卫生传播责任主体的干涉
        一、卫生传播责任主体的作为
        二、伦理路径的选择——大众媒介话语权的掌控
        小结
    第二节 伦理困境:技术维度对卫生知识传播的挑战
        一、卫生教育电影计划
        二、技术维度困境的根源——经费短缺
        三、解决电影技术维度困境的尝试
        小结
    第三节 伦理实践:多样媒介构建的生命教育体系
        一、卫生年度报告
        二、医学演讲
        三、宣传册
        四、照片
        五、标语
        小结
    本章小结
结语:敬畏生命与卫生现代性
    一、“敬畏生命”的价值观
    二、卫生的现代性
    三、城市的生命力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医道(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瘟疫乃战争的孪生兄弟
    0
    1
    2
    3
    4
    5
    6
    7
    8
    9
第二章坐不住冷板凳便修不成大医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第三章死有死因活有活理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四章病者的疼应成为医者的痛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第五章生命换来的觉醒是医者之耻
    36
    37
    38
    39
    40
    41
第六章防病于未病是医者正道
    42
    43
    44
    45
第七章医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46
    47
    48
    49
    50
第八章感冒乃百病之母
    51
    52
    53
    54
    55
    56
第九章百病皆生于气
    57
    58
    59
    60
    61
第十章大医医心小医医身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8)香港温病特色及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香港温病特色
1.1 岭南和香港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1.1.1 香港的地理位置
    1.1.2 香港地区的气候特点
1.2 香港温病的形成因素
    1.2.1 全年气温偏高,导致内热体质
    1.2.2 湿热气候,影响脾胃运化
    1.2.3 高温炎暑,热盛伤津气
1.3 香港温病的证治特奌
    1.3.1 风温、暑温、湿温为常见温病,其发病不拘于四时
    1.3.2 临床证候多挟湿
    1.3.3 病程中气分证候表现突出
    1.3.4 高生活压力导致郁结脾虚
    1.3.5 饮食习惯引致脾胃功能差 第二章 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
2.1 第一阶段:从1841年香港开埠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2.1.1 开埠初期情况
    2.1.2 第一家使用中医药治病的医院
    2.1.3 1894年香港鼠疫
    2.1.4 1905年香港天花疫症
    2.1.5 香港中医巅峰时期
2.2 第二阶段:从1942年日据时代开始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
    2.2.1 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2.2.2 中西医的消长
    2.2.3 中医在流行性感冒肆虐期间仍发挥作用
2.3 第三阶段:从1997年香港回归后至现在
    2.3.1 香港回归前的中医发展筹备工作
    2.3.2 香港回归后的中医药发展 第三章 香港温病学名家研究
3.1 潘名熊(1807-1886)
    3.1.1 生平
    3.1.2 学术理论
    3.1.3 重要着作
3.2 黄蟾洲(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3.3 徐午初(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3.4 劳子开(不详,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
3.5 陈任枚(1870-1945)
    3.5.1 生平
    3.5.2 学术理论
    3.5.3 重要着作
3.6 杨鹤龄(1875-1954)
    3.6.1 生平
    3.6.2 学术理论
    3.6.3 重要着作
    3.6.4 医案医话
3.7 刘赤选(1897-1979)
    3.7.1 生平
    3.7.2 学术理论
    3.7.3 重要着作
    3.7.4 医案医话
3.8 黄省三(1882-1965)
    3.8.1 生平
    3.8.2 学术理论
    3.8.3 重要着作
3.9 卢觉愚(1898-1981)
    3.9.1 生平
    3.9.2 重要着作
3.10 黎端宸(1875-1940)
    3.10.1 生平
    3.10.2 医案
3.11 潘诗宪(1912-1956)
3.12 彭干(1910-1979)
    3.12.1 生平
    3.12.2 学术及临床风格
    3.12.3 重要着作
    3.12.4 医案
3.13 梅岭昌(1940年代-)
    3.13.1 生平
    3.13.2 学术及临床风格
    3.13.3 重要着作
3.14 谢秉忠(1940年代-)
    3.14.1 生平
    3.14.2 学术及临床风格
    3.14.3 医案
3.15 张文选(1951-)
    3.15.1 生平
    3.15.2 学术及临床风格
    3.15.3 重要着作
    3.15.4 医案
3.16 董子林(1950年代-)
    3.16.1 生平
    3.16.2 学术及临床风格
    3.16.3 医案 第四章 相关问题探讨及展望
4.1 香港温病特色总结
4.2 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总结
4.3 香港温病学名家研究总结
    4.3.1 香港温病学名家的简介
    4.3.2 在各发展阶段的香港温病学名家
    4.3.3 香港温病学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特色
4.4 温病学治疗自身免疫病
    4.4.1 温病学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大陆经验
    4.4.2 探索在香港的应用
4.5 温病学治疗传染病
    4.5.1 2003年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初期
    4.5.2 岭南温病学与SARS
    4.5.3 大陆专家到香港治疗SARS
    4.5.4 温病学在香港治疗传染病发挥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9)责任原则: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责任原则:公共健康伦理研究亟待拓展的视角
    1.1 公共健康伦理研究的缘起
        1.1.1 公共健康的伦理问题超出了医学伦理的研究视域
        1.1.2 公共健康的价值目标与生命伦理的价值目标相冲突
        1.1.3 自由主义的权利话语阻碍了公共健康的实现
    1.2 国内外公共健康伦理研究现状
        1.2.1 公共健康伦理的学科定位
        1.2.2 公共健康伦理的道德难题
        1.2.3 公共健康伦理的分析框架
    1.3 忽略责任原则产生的问题
        1.3.1 公共健康伦理价值取向的内在矛盾
        1.3.2 社会角色责任的模糊
        1.3.3 公共健康干预的尴尬
第二章 责任伦理:公共健康伦理的理论实质
    2.1 责任伦理的产生
        2.1.1 责任伦理是祛魅世界的价值选择
        2.1.2 责任伦理是公民社会的道德共识
        2.1.3 责任伦理是风险社会的精神防线
    2.2 责任伦理的特征
        2.2.1 主张对行为后果的自我担当
        2.2.2 强调行为主体的道德自律
        2.2.3 注重风险责任的积极防范
    2.3 公共健康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
        2.3.1 公共健康伦理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健康为目标
        2.3.2 公共健康伦理以道德自律为主导
        2.3.3 公共健康伦理以预防疾病为重点
第三章 确证道德责任:公共健康伦理的根本使命
    3.1 确证道德责任是分担共同责任的根本要求
        3.1.1 维护公共健康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3.1.2 共同责任已经成为维护公共健康的基本共识
        3.1.3 确证道德责任为明确责任分工提供了伦理依据
    3.2 确证道德责任是解决伦理冲突的客观需要
        3.2.1 公共健康实践中的伦理冲突
        3.2.2 伦理冲突的实质
        3.2.3 确证道德责任为解决伦理冲突提供了伦理依据
    3.3 确证道德责任是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保障
        3.3.1 健康公平是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
        3.3.2 健康不平等:谁之责任?
        3.3.3 确证道德责任为确定责任归属提供了伦理依据
第四章 政府对公共健康的道德责任
    4.1 政府对公共健康的责任目标
        4.1.1 实现公共健康利益的最大化
        4.1.2 实现公共健康服务的福利化
        4.1.3 实现公共健康水平的均等化
    4.2 政府对公共健康的责任行为及其困境
        4.2.1 政府干预: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善之间
        4.2.2 分配公共健康资源:在公共利益与官僚利益之间
        4.2.3 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在自由主义与平等主义之间
    4.3 政府承担公共健康责任的伦理评价
        4.3.1 定量评价:死亡率、发病率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4.3.2 定性评价: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4.3.3 综合评价:人民满意
第五章 企业对公共健康的底线责任
    5.1 企业底线责任缺失的表现
        5.1.1 人为制造伪劣产品
        5.1.2 以污染环境为代价降低生产成本
        5.1.3 忽视生产安全
    5.2 企业底线责任缺失的根源:拜金主义
        5.2.1 拜金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5.2.2 拜金主义的表现与实质
        5.2.3 拜金主义的危害
    5.3 矫正企业败德行为,维护公共健康
        5.3.1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坚持以人为本
        5.3.2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以义取利
        5.3.3 树立正确的交换观,维护社会正义
第六章 媒体对公共健康的公益责任
    6.1 坚持正确报道,维护公共健康
        6.1.1 及时、准确、适度报道突发公共健康事件
        6.1.2 瞒报:亵渎公益责任
        6.1.3 维护公共健康期待媒体道德自律
    6.2 科学传播健康,促进公共健康
        6.2.1 切实对受众负责,传播健康常识
        6.2.2 虚假健康传播,危害公共健康
        6.2.3 背信弃义:有组织的不负责任
    6.3 积极监督公共健康工作,改善公共健康
        6.3.1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神圣责任
        6.3.2 传达民意,揭示问题
        6.3.3 守望公正,扞卫健康权利
第七章 专业人员对公共健康的职业责任
    7.1 家长主义干预与个人自主的冲突
        7.1.1 家长主义干预的合理性
        7.1.2 家长主义干预的伦理困境
        7.1.3 家长主义干预的限度
    7.2 救死扶伤与自身健康的冲突
        7.2.1 充满风险的公共健康职业
        7.2.2 忠于职守,不畏风险
        7.2.3 提高业务素质,加强自我保护
    7.3 科学精神与服从权威的冲突
        7.3.1 科学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7.3.2 公共健康研究中专家意见的分歧
        7.3.3 坚持科学精神,反对权威崇拜
第八章 公民对公共健康的自觉责任
    8.1 维护公共健康为什么需要公民的自觉责任
        8.1.1 阻止传染病的扩散呼唤公民的自觉责任
        8.1.2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依靠公民的自觉责任
        8.1.3 爱护环境卫生需要公民的自觉责任
    8.2 公民的自觉责任何以可能?
        8.2.1 对社会道德的内化是公民自觉责任的客观依据
        8.2.2 对人性的预设是公民自觉责任的内在动力
        8.2.3 自由是公民自觉责任的必要条件
    8.3 公民自觉责任的具体要求
        8.3.1 自觉接受公共理性的限制,维护公共善
        8.3.2 合理节制欲望,呵护自身健康
        8.3.3 爱护环境卫生,避免公共地悲剧
第九章 国际社会对全球公共健康的共同责任
    9.1 全球公共健康的生成
        9.1.1 社会交往的全球化导致了传染病的跨国传播
        9.1.2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健康
        9.1.3 有害商品的全球流动威胁人类的健康
    9.2 全球公共健康中的伦理冲突
        9.2.1 保护药品专利与维护公共健康的冲突
        9.2.2 发展经济与维护公共健康的冲突
        9.2.3 保护资源环境与维护公共健康的冲突
    9.3 维护全球公共健康的伦理共识
        9.3.1 全球主义的利益观
        9.3.2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9.3.3 和谐共存的天人观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现状
    二、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中国中医政策的渊源
    一、民国时期中医面临的危机
        (一) 歧视中医的社会思潮
        (二) 民国政府对于中医事业的限制和歧视
        (三) 中医面临危机的根源分析
    二、中共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医工作概况
        (一) 根据地时期对中医的运用
        (二) 中共民主革命时期中医政策的初步探索
        (三) 中共民主革命时期中医政策的影响
第二章 “中医科学化”政策的实践
    一、“中医科学化”政策的形成过程
        (一) “中医科学化”的历史渊源
        (二) “中医科学化”政策形成的过程
        (三) “中医科学化”政策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医科学化”政策的实施
        (一) 中医进修工作的开展
        (二) 中医科研工作开展
    三、对“中医科学化”政策的分析
        (一) 建国初期实行中医科学化的历史必然性
        (二) 中医科学化政策的积极意义
        (三) 中医科学化政策实施中的偏差
第三章 中医政策的大转折
    一、中医政策重大转折的实现
        (一) 中央领导层对中医工作中的错误提出批评
        (二) 卫生部开始纠偏,中医政策的初步调整
        (三) 批判贺诚、王斌与中医政策的根本转折
    二、中医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 “西医学习中医”工作的实施
        (二) 中医研究院的成立
        (三) 中医教育工作的加强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一、“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提出
    二、“文革”中的中医工作
    三、“中西医结合”的重大成就—以针刺麻醉和青蒿素为例
第五章 “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时期中医政策的制定和发展
    二、新时期中医工作的特点
        (一) 注重法制建设
        (二) 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三) 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
    三、对新时期中医事业的评价
        (一) 中医事业的成绩
        (二) 中医事业面临的挑战
结束语:新中国中医政策变迁的启示和思考
    一、坚持百家争鸣,正确处理政治和科学研究的关系
    二、全面认识科学,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三、实事求是,制定政策要依据具体国情
    四、固本培元,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五、关于当前中医政策的两点思考
        (一) 做好中医人才培养工作
        (二) 扩大中医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四、再看预防SARS院内感染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上半叶北京浴堂研究(1900-1952)[D]. 宋子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城市猎毒者——来自抗疫前线的报告[J]. 何建明.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20(07)
  • [3]院长选举[J]. 久坂部羊,杜海清. 译林, 2020(01)
  • [4]基于主动学习和生成对抗网络的院内感染预测不平衡性分类研究[D]. 李俊. 深圳大学, 2019(09)
  • [5]防控突发性传染病医疗建筑网络的评价体系研究[D]. 张宏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1)
  • [6]生命伦理学视域下的上海租界公共卫生 ——以工部局档案为基础的研究[D]. 邱志仁.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7)
  • [7]医道[J]. 李发锁. 作家, 2014(23)
  • [8]香港温病特色及近现代温病学在香港的发展[D]. 何湛华(Ho Charm Wah).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9]责任原则: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D]. 喻文德.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1)
  • [10]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考察[D]. 宫正. 中共中央党校, 2011(09)

标签:;  ;  

再看预防SARS院内感染的关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