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合有机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徐诚[1](2021)在《以蛭石为主的黄瓜基质配方筛选》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新疆产蛭石为主要材料,配以炉渣和菇渣,通过对基质材料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结合理想基质对理化性质的要求进行基质复配,试验以黄瓜为供试材料在温室中开展黄瓜基质筛选研究,通过对黄瓜的生长与生理指标、品质及产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以蛭石为主的不同复配基质对黄瓜育苗、生长、果品及产量的影响,为产于新疆的蛭石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基质材料蛭石、炉渣和菇渣的容重、孔隙度和气水比均存在显着差异,且三种材料均呈现弱碱性;菇渣的EC值和速效氮、磷、钾含量显着高于蛭石与炉渣,菇渣的EC值达到3.60m S/cm,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13.38mg/kg、336.99mg/kg和7.59g/kg;蛭石的有机质含量显着低于炉渣和菇渣,蛭石的有机质含量不到炉渣和菇渣的20%,仅为1.72%。(2)处理A5(蛭石:炉渣:菇渣=2:1:1)和A7(蛭石:炉渣:菇渣=3:1:1)的出苗率高于CK(92.67%),分别为97.33%和95.33%;A5的壮苗指数显着高于CK,A7的壮苗指数与CK无显着差异,A5和A7的壮苗指数分别为:0.196和0.188;通过对黄瓜苗期部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A7和A5的综合评价系数分别为0.984和0.744,对照CK的综合评价系数仅为0.605,可见处理A5和A7适宜用作黄瓜育苗基质使用,其中A7育苗效果最佳。(3)处理T2(蛭石:炉渣:菇渣=2:1:1)和T4(蛭石:炉渣:菇渣=3:1:1)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3.35μmol/(m2·s)和13.61μmol/(m2·s),高于CK的净光合速率;T2和T4的前期产量分别为1100.37kg/667m2和1599.34kg/667m2,T2前期产量高于CK,T4前期产量较CK提高了46%;T2和T4的总产量分别为6965.80kg/667m2和7588.76kg/667m2,T2和T4的总产分别较CK提高了21%和31%;T2和T4的果实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938和0.797,优于对照CK。综上所述,处理T2和T4相比CK更加适宜用作黄瓜栽培,且T2适于优质栽培,而T4适于丰产栽培。
刘智,周喜荣,刘少泉,孙权,王锐[2](2021)在《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促进地区有机废弃物资源有效利用,提升育苗基质质量,研究以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牛粪与玉米、小麦、水稻、芦苇秸秆分别进行配比发酵后作为育苗基质进行试验,共设5个处理:T1(牛粪+玉米秸秆发酵基质)、T2(牛粪+小麦秸秆发酵基质)、T3(牛粪+水稻秸秆发酵基质)、T4(牛粪+芦苇秸秆发酵基质)、CK(选用"壮苗2号"商品育苗基质),分析不同处理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幼苗生长形态、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作为育苗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处理可以提高育苗基质的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有机质养分含量,降低育苗基质的pH和电导率。由黄瓜幼苗生长形态指标可知,与CK相比,有机废弃物发酵配比处理黄瓜幼苗株高提高11.19%~36.76%,茎粗增加22.79%~54.76%,叶面积增加4.74%~40.09%,地上部鲜质量增加6.95%~58.27%,地上部干质量增加19.04%~104.76%,壮苗指数增加16.66%~33.33%;根冠比较CK增加26.31%。由黄瓜生理指标可知,T1处理黄瓜幼苗植株生理效果最好,与CK相比,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8.16%,根系活力提高90.97%,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66.44%,叶绿素a含量提高20.58%,叶绿素总量提高15.11%。通过对生长形态和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处理以T1最优,T3、T2、T4次之,CK最差。因此,将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处理作为黄瓜育苗基质具有可行性。
何佳怡[3](2021)在《Glomus mosseae与黄瓜的共生效应研究》文中提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广泛分布于农田生态系统中,AM真菌侵染寄主植物的根系后形成的菌根共生体有益于寄主生长,共生效应受AM真菌、寄主及介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黄瓜是我国设施栽培中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育苗是设施黄瓜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幼苗的质量与产量品质密切相关。AM真菌可以侵染黄瓜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但AM真菌与宿主植物间具有相互选择的特性。鉴于此,本文采用盆钵培养的方法,于黄瓜育苗时接种AM真菌,研究了AM真菌与黄瓜的共生效应及相关机制,以期为设施黄瓜生产中该真菌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以蛭石为育苗基质,Glomus mosseae与两个黄瓜品种(“驰誉126”与“津研4号”)均可形成共生体,但共生效应明显不同。其中,‘驰誉126’接种G.mosseae后,与相应的非菌根化处理相比,根系与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30.6%与45.5%,同时,菌根化幼苗地上部全氮含量与全磷含量分别为相应对照的1.29与1.39倍,氮磷营养水平显着改善。而‘津研4号’接种G.mosseae后,幼苗根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生物量与地上部全氮含量都显着低于相应对照。(2)以蛭石为育苗基质,‘津研4号’育苗时接种G.mosseae,成苗时一次性取样。成苗时,菌根侵染率仅为26.5%,接种G.mosseae后壮苗指数下降,二者共生关系较弱。(3)以蛭石为育苗基质,‘津研4号’育苗时接种G.mosseae,连续取样。前3周,根系为幼苗生长中心,低浓度营养液(≤25%)有益于互惠关系的形成。随着营养液浓度增加与生长中心的转移,互惠效应逐渐消失,菌根幼苗长势弱于对照。(4)以连作土壤为育苗基质,土壤灭菌处理与G.mosseae对‘津春3号’具有协同效应,灭菌土上接种G.mosseae的幼苗长势最优,菌根效应达31.4%;灭菌土上菌根化幼苗地上部氮含量、磷含量及钾含量分别是相应未接种G.mosseae处理的1.18倍,1.33倍与1.31倍,菌根贡献率均高于40%。
吕剑[4](2020)在《外源硅缓解CA诱导的黄瓜自毒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文中提出自毒作用是设施黄瓜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设施黄瓜的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和品质下降。提高黄瓜对自毒胁迫的抵抗能力已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近年来,施用外源物质提高作物抗性已被大量报道。诸多研究表明,硅(Si)作为地壳中含量第二大元素,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增强作物抗自毒胁迫的机理尚未明晰。本试验以肉桂酸(CA)模拟黄瓜自毒胁迫,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中度CA胁迫下外源Si(Na Si O3·9H2O)对黄瓜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建成、碳氮代谢、As A-GSH循环、水分代谢、离子吸收以及转录组的影响,探讨了外源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理影响,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初步分析了其分子机制,为克服设施黄瓜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CA(0.8 mM)胁迫能够显着抑制黄瓜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抑制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增长以及根的形态发育。1.0 m M的外源Si能够显着提高CA胁迫下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干鲜重,促进了幼苗根系的形态建成,显着增加了总根长、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和分枝数,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i能够缓解CA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2、外源Si显着提升了CA胁迫下叶片光合色素和淀粉含量及卡尔文循环中FBPase、FBA和TK等关键酶的活性;同时,通过Fv/Fm、Y(II)、q P和ETR的提高,增强了天线色素的捕光效率和光能转化效率,减轻了CA对光合系统的损害;显着提高了SPS、SS、AI和NI酶等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显着降低了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在黄瓜叶片和根系中的积累,维持了植株体内正常的碳代谢过程。此外,外源Si处理显着提升了CA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及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增幅在20.78%~108.90%。3、外源Si显着抑制了CA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H2O2和O2·-的积累,增强了As A-GSH循环中APX、MDHAR、AAO、GR、DHAR和GST等关键酶活性(酶系统),提高了As A、GSH含量以及As A/DHA和GSH/GSSG(非酶系统),降低了DHA、GSSG的含量,增强了黄瓜植株的抗氧化能力,保持了细胞相对稳定的氧化还原环境,从而缓解了CA胁迫对黄瓜幼苗的氧化损伤。4、外源Si显着改善了黄瓜幼苗叶片的水分状况,提升了CA胁迫下黄瓜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自由水含量(FWC)和叶水势;不同程度提高了矿质元素的吸收能力,增加了叶片和根系中大量(N、P、K)、中量(Ca、Mg)及微量元素(Fe、Mn、Zn)的积累。5、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黄瓜幼苗8h、10d的叶片和根系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黄瓜叶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基因数目增多,但从8h-10d CK与CA+Si间差异基因数目大幅降低,缓解作用明显。黄瓜根系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基因数目显着降低,且差异基因由下调为主转变为以上调为主。黄瓜叶片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6017个,根系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20195个;叶片中差异基因富集的GO项主要为“光合、光响应”、“代谢物前体和能量生成”、“跨膜转运”和“解毒”。基因富集的KEGG的项主要为“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根系中富集基因的GO项有“代谢过程”、“生长调节”、“跨膜转运”、“MAPK级联正调节”。基因富集的KEGG项主要为“谷胱甘肽代谢”、“过氧化物体酶”、“苯丙素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对GO项和KEGG项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外源硅可能通过调节生长素、ABC转运蛋白、过氧化物酶、氨基酸和离子转运蛋白等基因的表达来调控植株对肉桂酸自毒胁迫的抗性。
宋朝义[5](2020)在《黄瓜夏季育苗株型调控及栽培基质粒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采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的潮汐育苗系统和封闭式槽培系统,为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宜的育苗株型调控措施和栽培基质粒径配比。供试品种为‘京研118’,研究了喷施不同矮壮素浓度(100 mg·L-1、200 mg·L-1、300 mg·L-1)和不同灌溉水温(5℃、10℃、15℃)对黄瓜幼苗生长、壮苗指数以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的基质粒径配比的物理性状,对封闭式槽培黄瓜的植株生长、根系、产量、品质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喷施矮壮素和冷水灌溉能有效地抑制黄瓜幼苗徒长。喷施矮壮素和冷水灌溉能够抑制黄瓜幼苗下胚轴、节间距以及株高的生长,使叶片颜色加深,增加茎粗。C2T2处理的壮苗指数和根冠比分别比CK提高了137.5%和62.5%。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夏季高温穴盘育苗时,喷施矮壮素浓度为200 mg·L-1,冷水灌溉水温为10℃的组合措施矮化壮苗效果最好。(2)珍珠岩粒径配比对基质的物理性质及黄瓜生长有显着影响。纯小粒径珍珠岩T9处理的物理性质最佳。T9处理的黄瓜生长势和根系适应性最好,品质最好,产量最高。黄瓜叶片的Pn、Gs和Tr均以T9处理最大。T9处理的Fv/Fm、ΦPSⅡ和q P显着升高,Fo和NPQ显着下降。T9叶片吸收的光能向P的分配占比最大,T9处理黄瓜叶片的碳同化效率和光合能力最强。综合得出结论,在封闭式槽培栽培条件下,以纯小粒径(小于2 mm)珍珠岩配比的处理,适合作为该系统下黄瓜栽培基质。
肖春霞[6](2020)在《桉树渣腐熟发酵及其在蔬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促进桉树废弃物的合理利用,本文以纸浆厂剩余的桉树废渣作为主要的试验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氮源(硫酸铵、鸡粪和尿素)调节堆体C/N值为30:1进行发酵处理,并进一步以腐熟桉树渣为原料,与其他常用基质复配,对黄瓜“津优4号”和青梗菜“改良金品28青梗菜F1”进行育苗试验,通过实验测定比较分析,探讨腐熟桉树渣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可行性,为桉树渣基质化的产业研发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添加氮素调整桉树渣堆料C/N至30:1进行腐熟发酵,结果表明:添加氮源的三个处理至64d时即可完成腐熟,而未添加氮源的对照则腐熟不完全,表现为C/N仍然较高,发酵后C/N和发酵前初始C/N的比值T仍然>0.6。各处理发酵64d后堆体的EC值均偏高,不能直接作为育苗基质,尤其以添加硫酸铵的处理EC值最高,达3.5 m S/cm;腐熟后堆体的p H值除添加硫酸铵处理呈弱酸性(6.52)外,其余处理均呈碱性偏高。对各处理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以鸡粪作为氮源的T2处理与对照的种子发芽指数(GI)均小于80%,说明这两个处理发酵腐熟后基质中仍存在植物毒性,对幼苗存活和生长有影响,不宜拿来进行下一步的育苗试验。2、以添加无机氮源硫酸铵和尿素的腐熟桉树渣为原料,与草炭、珍珠岩、蛭石、腐熟中药渣进行复配用于黄瓜‘津优4号’育苗,结果表明:处理T1(15%桉树渣1),处理T2(30%桉树渣1),处理T4(15%桉树渣2),处理T9(30%桉树渣1和30%中药渣)和处理T10(20%桉树渣2和10%中药渣)优于CK和其他处理,能促进黄瓜幼苗生长。腐熟桉树渣通过配比,在未添加腐熟中药渣时可替代30%以上的草炭用量,但代替量不宜超过45%;添加中药渣后可替代30%~60%草炭的用量且能够明显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3、以添加硫酸铵的腐熟桉树渣为原料,与草炭、珍珠岩、蛭石按不同体积比进行复配用于青梗菜育苗,结果表明:处理T1(15%桉树渣)、T2(25%桉树渣)对青梗菜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腐熟桉树渣可以替代15~25%的草炭用量,但随着腐熟桉树渣添加比例进一步增加(>35%),青梗菜的生长会受到抑制。综上所述,不同氮源对桉树渣腐熟影响较大,以鸡粪为氮源的桉树渣发酵后仍然存在植物毒性不宜用作育苗基质;以硫酸铵、尿素为氮源的两个处理腐熟效果较好,但添加这两种氮源发酵后的桉树渣理化性质各有优劣,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满足蔬菜育苗的条件。在黄瓜育苗试验中,腐熟桉树渣添加量可以达到30%,不宜超过45%;在青梗菜育苗试验中,以硫酸铵为氮源的腐熟桉树渣的添加量则不宜大于35%,适宜添加量范围为15%~25%。
孙宇涵[7](2020)在《蔬菜育苗复合基质组配及种子生物消毒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黄瓜育苗复合基质组配试验。结果表明:A2基质的容重较小,透气性好,出苗率最高。从形态指标上来看,C2的株高最大,A3的株高最小,C2与C4差异不显着;B5的茎粗最大,与C4差异不显着;B3、B4、B5的叶片数最多,B5的叶面积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着;C4的地上部、地下部鲜重最大,A3最小;B4的地上部干重最大,与B3、B5、C4差异不显着,C4的地下部干重最大,与其他处理差异显着。从根系指标上来看,C4的根系活力、根体积、根冠比都最大,A3的指标均最小。从综合指标上看,C4的壮苗指数及G值最大,最适宜做黄瓜的育苗基质,其次为B4处理。A3的壮苗指数及G值最小,不适宜做黄瓜的育苗基质。C4的组合为1/2蒙大+1/2沃兴+绿陇,B4组合为长青+绿陇,A3组合为壮苗泥炭。2.番茄育苗复合基质组配试验。结果表明:A3的出芽率最高,但与B5差异不显着,B5的基质物理性质符合育苗基质适宜物理性质的标准。从形态指标上来看,C4的茎粗最大,但是和B5差异不显着;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植株干鲜重最大的都是B5处理,生长形态最好。从根系指标上来看,B5的根系体积最大,与A5差异不显着;B1、B5的根系活力最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B3根冠比最大,与B1差异不显着。从综合指标上看,B5的壮苗指数及G值最大,适合做番茄育苗。A3的壮苗指数及G值最小,A1次之,均不适宜进行番茄育苗。B5的组合为沃兴+绿陇,A3的组合为壮苗泥炭,A1的组合为蒙大。3.黄瓜的种子生物消毒技术。结果表明:乙醇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为最低;丙蒜的发芽率最好,且与乙蒜、水蒜差异不显着;水CK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最大;水茎的活力指数最大,与水CK差异不显着,种子活力最强。在PDA培养基中,烟草浸提液消毒后的黄瓜种子全部污染;大蒜浸提液消毒后的黄瓜种子,丙蒜的消毒效果最好。在LB培养基中,烟草浸提液消毒后的黄瓜种子全部污染;大蒜浸提液消毒后的黄瓜种子,丙蒜的消毒效果最好。经过大蒜浸提液消毒的黄瓜种子对真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比对细菌的要好。4.番茄的种子生物消毒技术。结果表明:发芽率最好的是水蒜,与水CK、水根、水茎差异不显着;发芽势最好的为水CK,与水茎、水蒜差异不显着;发芽指数最高的是水茎,和其他处理差异显着;水茎的活力指数最高,与水CK、水茎差异不显着,种子活力最强。在PDA培养基中,烟草浸提液消毒后的番茄种子全部污染,大蒜浸提液消毒后的番茄种子,丙蒜的消毒效果最好。在LB培养基中,所有处理的番茄种子全部污染。经过大蒜浸提液消毒的番茄种子对真菌的抑制或杀灭作用比对细菌的要好。
张金伟[8](2020)在《基质分层处理促进日光温室袋培番茄生长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设施蔬菜基质栽培具有成本低和管理简便的优点,是适宜我国设施蔬菜发展的主要无土栽培形式,但设施蔬菜栽培基质在生长的中后期常常出现通气不良问题,影响植株的生长及其果实产量与品质。为此,本试验以番茄为试材,采取袋培方式,选取通气孔隙为61%的牛粪基质配方和通气孔隙为83%的金针菇渣基质配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孔隙度的基质分层处理对日光温室袋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基质分层处理分别为:处理CM:基质袋上层牛粪基质配方,基质袋下层金针菇渣基质配方;处理MC:基质袋上层金针菇渣基质配方,基质袋下层牛粪基质配方;同时本试验以单一基质配方的处理作为对照:CKC:单一使用牛粪基质配方;CKM:单一使用金针菇渣基质配方;CKY:艾克麦瑟椰糠条。通过对基质理化性质、以及番茄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等相关指标的分析,明确不同孔隙度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内部通气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番茄袋式栽培的最佳基质配方,为日光温室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的标准化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质分层处理对于植株地上部生长影响:分层处理CM(基质袋上层牛粪基质配方,基质袋下层金针菇渣基质配方)对番茄植株的生长(植株茎粗、叶面积和生物量积累等)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分层处理CM植株在掐尖前茎粗最大,与其他处理相比显着提高了17.4%18.9%;CM处理叶面积与CKM无显着性差异,显着性高于其他处理,叶面积提高了7.1%11.4%;分层处理CM对于干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植株的根冠比,与CKM无显着性差异,显着性高于其他处理。2.基质分层处理对于植株地下部生长影响:分层处理CM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株的根系发育,CM处理的根毛数、根总长度和根体积均显着性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13.02%85.6%、20.43%49.97%和13.35%77.70%。CM处理的根系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根系活力均显着性高于其他处理,CM处理的根尖活力比处理MC、CKC、CKM和CKY显着提高了25.99%、13.89%、117.10%、300.96%。3.基质分层处理对栽培过程中基质的理化性质影响:分层基质处理CM的营养元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同时,分层处理CM基质袋下层的金针菇渣基质配方通气性和基质的速效氮、磷、钾、钙、镁元素含量始终显着性高于基质袋上层的牛粪基质配方。其中,碱解氮提高了18.9%、速效磷提高了4.6%、速效钾提高了10.0%、水溶性钙提高了21.7%和水溶性镁提高了36.0%。4.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果实产量影响:第五穗果成熟时,CM处理的平均单果重和小区产量均最高分别为0.18kg和127.86kg,单株产量比处理MC、CKC、CKM和CKY分别高出了8.9%20.0%。同时,CM处理的糖酸比最高,与CKY无显着性差异,显着性高于处理MC、CKC和CKM。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利用基质袋种植番茄时,基质下层选择金针菇渣基质配方,基质上层选择牛粪基质配方组合,可以有效改善栽培基质通气性,提高番茄果实产量。
豆丹[9](2020)在《多效缓释农用化工制剂在松针/椰糠栽培基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松针、椰糠具有理想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可以为无土栽培作物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提供较好的根系环境。松针、椰糠作为植物残存物,自身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物质,但多数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本文针对松针/椰糠基质可利用养分含量较低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在生产应用中需不断补充和调配各种养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难题,通过研究微生物菌剂和微量元素肥料在改善松针/椰糠基质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效果,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松针/椰糠基质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微量元素肥料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和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在优化基质的基础上搭配长效缓控肥应用于辣椒和菠菜的无土栽培,探讨添加组分后的智慧型基质在实际应用中的栽培效果,为新型全养分松针/椰糠栽培基质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松针/椰糠基质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和微量元素肥料的发酵试验中,基质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各处理下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试验结束时,1 g·kg-1克黄威微肥+5 g·kg-1绿陇微生物菌剂处理下脲酶、1 g·kg-1克黄威+6 g·kg-1绿陇处理下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7.39%、35.97%、47.18%;各处理下p H和EC受微生物和基质可溶性养分含量影响,随时间推进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全氮、全钾及全磷含量呈上升趋势,最终1 g·kg-1克黄威+5 g·kg-1绿陇处理下全氮、1 g·kg-1克黄威+6 g·kg-1绿陇处理下全磷和全钾达到最高值,分别比对照增加56.19%、27.03%、21.25%。(2)在穴盘育苗试验中,松针/椰糠基质添加微生物菌剂、微量元素肥料均能显着促进作物生长。辣椒幼苗在4 g·kg-1绿陇和2 g·kg-1克黄威处理下达到最佳效果,发芽率分别达98.5%和99.0%;壮苗指数和根冠比较对照提高49.66%、44.30%和11.37%、10.87%;幼苗干重分别为0.092 g·株-1和0.082 g·株-1,比对照增加46.03%和30.16%。综合分析菠菜幼苗在5 g·kg-1绿陇和1 g·kg-1克黄威处理下达到较好效果,发芽率分别达98.4%和93.5%;壮苗指数和根冠比较对照提高117.09%、57.61%和76.92%、41.35%;幼苗干重分别为0.038 g·株-1和0.034 g·株-1,比对照增加72.73%和54.55%。(3)在大型盆栽试验中,各处理全养分基质在辣椒和菠菜栽培中促进程度不同,在两种作物中均以1 g·kg-1克黄威+10 g·kg-1多欧缓控肥+6 g·kg-1绿陇处理效果最好且稳定,1 g·kg-1克黄威+8 g·kg-1多欧+5 g·kg-1绿陇次之。两个处理中辣椒叶片叶绿素a(Chlorophyll a)和叶绿素b(Chlorophyll b)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0.54%、88.19%和79.13%、77.64%;单株产量高达1.44 kg和1.22 kg,比对照增产114.93%和82.09%;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提高33.81%、135.59%、19.64%、和27.73%、108.08%、8.93%,而硝酸盐含量比对照降低了35.35%和33.86%。菠菜栽培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31、3.97倍和2.63、2.41倍;单株产量达21.55 g和20.36 g,比对照增产250.98%和231.60%;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提高了55.47%、152.49%和60.65%、117.50%,而硝酸盐含量比对照降低了22.72%和22.13%。不同种类松针/椰糠全养分无土栽培基质可提供作物全生育期养分的需求,仅需配备自动浇水系统以保持一定的基质湿度,即可实现无人免维护智慧型栽培,在城市绿化、阳台、楼顶等无土栽培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赵艳艳,李少鹏,刘晓强,吴亨祺,李荣,杨洋,滕东[10](2020)在《自制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育苗效果》文中研究说明为发掘和利用青海当地有机废弃物牛粪和油菜秸秆的资源价值,将牛粪和油菜秸秆混合均匀在温室中堆制无土栽培基质,以番茄、生菜、黄瓜为试材测定不同配比复合基质处理下各幼苗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分析不同配比复合基质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牛粪与油菜秸秆堆制的腐熟有机基质育苗效果良好,其中T3处理(腐熟基质与草炭的体积比为1∶1)的番茄、生菜、黄瓜幼苗成苗率分别达到97.22%、97.22%和86.11%,幼苗地上地下部生长量显着优于除对照外的其他处理,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均较好;T2处理(100%腐熟基质)育苗效果最差,其成苗率、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等均低于其他几组处理。综上,只要复合基质配比合理,腐熟有机基质可以部分代替草炭作为蔬菜穴盘育苗基质。
二、复合有机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合有机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以蛭石为主的黄瓜基质配方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研究意义和内容 |
1.2 无土栽培发展现状 |
1.3 无土栽培基质研究现状 |
1.3.1 基质材料研究现状 |
1.3.2 蛭石、炉渣、菇渣作为基质材料的研究现状 |
1.3.3 基质理化性质研究现状 |
1.4 复配基质在蔬菜育苗及栽培的研究现状 |
1.4.1 复配基质在蔬菜育苗中的研究现状 |
1.4.2 复配基质在蔬菜栽培中的研究现状 |
1.4.3 复配基质在黄瓜生产上的研究现状 |
第2章 基质材料理化性质的比较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预处理 |
2.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2.1 不同基质材料物理性质的差异 |
2.2.2 不同基质材料化学性质的差异 |
2.3 讨论 |
2.3.1 不同基质材料物理性质的差异 |
2.3.2 不同基质材料化学性质的差异 |
第3章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育苗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场地与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不同基质配比物理性质的比较 |
3.2.2 不同基质配比化学性质的比较 |
3.2.3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出苗率的影响 |
3.2.4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幼苗株高的影响 |
3.2.5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幼苗茎粗的影响 |
3.2.6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幼苗叶面积的影响 |
3.2.7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幼苗叶绿素的影响 |
3.2.8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幼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9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幼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3.2.10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影响的综合评价 |
3.3 讨论 |
3.3.1 不同基质配比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
3.3.2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幼苗的影响 |
第4章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生长、果品及产量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场地与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分析 |
4.2.1 不同基质配比物理性质的比较 |
4.2.2 不同基质配比化学性质的比较 |
4.2.3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株高生长的影响 |
4.2.4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茎粗生长的影响 |
4.2.5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叶片数增长的影响 |
4.2.6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叶面积生长的影响 |
4.2.7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结果初期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4.2.8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植株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4.2.9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果实产量的影响 |
4.2.10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4.2.11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果实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
4.3 讨论 |
4.3.1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及生物量的影响 |
4.3.2 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果实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育苗基质的前处理及试验设计 |
1.2 育苗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3.1 基质理化指标测定 |
1.3.2 黄瓜幼苗生长指标测定 |
1.3.3 生理指标测定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 |
2.1.1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的物理性质 |
2.1.2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的化学性质 |
2.2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对黄瓜出苗率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对黄瓜幼苗干鲜质量、根冠比和壮苗指数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对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2.6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效果的综合评价 |
3 讨 论 |
3.1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的理化性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育苗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4 结 论 |
(3)Glomus mosseae与黄瓜的共生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菌根概述 |
1.2 丛枝菌根 |
1.2.1 丛枝菌根的结构 |
1.2.2 丛枝菌根与碳转运 |
1.2.3 丛枝菌根与养分吸收 |
1.3 丛枝菌根功能研究进展 |
1.3.1 抗重金属毒害 |
1.3.2 抗病性 |
1.3.3 抗旱耐涝 |
1.3.4 抗盐碱 |
1.3.5 耐高温 |
1.3.6 促生作用 |
1.3.7 对土壤的修复 |
1.4 我国设施黄瓜现状 |
1.4.1 设施黄瓜连作障碍 |
1.4.2 设施黄瓜菌根效应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Glomus mosseae扩繁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植物培养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5 结果分析 |
2.5.1 不同扩繁基质对寄主生物量的影响 |
2.5.2 不同扩繁基质对寄主根系活力的影响 |
2.5.3 不同扩繁基质对寄主地上部N、P含量的影响 |
2.5.4 不同扩繁基质对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含量的影响 |
2.5.5 讨论 |
2.5.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两个黄瓜品种与Glomus mosseae的共生效应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植物培养 |
3.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5 结果分析 |
3.5.1 G.mosseae对黄瓜长势的影响 |
3.5.2 G.mosseae对黄瓜干重的影响 |
3.5.3 G.mosseae对黄瓜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
3.6 讨论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Glomus mosseae与津研4 号黄瓜的共生效应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设计 |
4.3 植物培养 |
4.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5 结果分析 |
4.5.1 G.mosseae对黄瓜幼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5.2 G.mosseae对黄瓜幼苗干重的影响 |
4.5.3 G.mosseae对黄瓜幼苗壮苗指数与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
4.5.4 G.mosseae对黄瓜幼苗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
4.6 讨论 |
4.7 本章小节 |
第5章 黄瓜幼苗不同生长阶段菌根效应研究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设计 |
5.3 植物培养 |
5.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5 结果分析 |
5.5.1 G.mosseae对幼苗干重的影响 |
5.5.2 G.mosseae对幼苗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5.3 G.mosseae对幼苗地上部氮磷含量的影响 |
5.6 讨论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设施连作土上黄瓜与Glomus mosseae的共生效应 |
6.1 试验材料 |
6.2 试验设计 |
6.3 植物培养 |
6.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6.5 试验数据处理 |
6.6 结果分析 |
6.6.1 G.mosseae与灭菌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6.6.2 G.mosseae与灭菌处理对黄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
6.7 讨论 |
6.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4)外源硅缓解CA诱导的黄瓜自毒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自毒作用的概念与作用机理 |
1.1.1 自毒作用的概念 |
1.1.2 自毒作用的作用机理 |
1.2 自毒作用的缓解途径 |
1.2.1 外源物质对自毒作用的缓解 |
1.2.2 耕作制度及合理施肥对自毒作用的缓解 |
1.2.3 降解菌对自毒作用的缓解 |
1.3 硅及其生理作用 |
1.3.1 硅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
1.3.2 硅的吸收和转运 |
1.3.3 硅缓解植物生物胁迫研究进展 |
1.3.4 硅缓解植物非生物胁迫研究进展 |
1.4 转录组测序在非生物胁迫作用中的应用分析 |
1.4.1 转录组学的概念和转录组测序的研究方法 |
1.4.2 转录组学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应用 |
1.4.3 外源硅对植物逆境下转录组测序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外源硅对自毒胁迫下黄瓜幼苗形态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的培养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浓度CA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2 不同浓度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3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影响 |
2.2.4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2.2.5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 |
2.3 讨论 |
第三章 外源硅对自毒胁迫下黄瓜幼苗碳代谢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供试品种 |
3.1.2 材料处理及生长环境条件 |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Si对CA胁迫下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2 Si对CA胁迫下黄瓜叶片光合作用关键酶的影响 |
3.2.3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4 Si对CA胁迫下黄瓜叶片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3.2.5 Si对CA胁迫下黄瓜根系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
3.2.6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SPS和 SS活性的影响 |
3.2.7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AI和 NI活性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四章 外源硅对自毒胁迫下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供试品种 |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中O_2~(·-)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
4.2.2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As A、DHA、GSH和 GSSG含量的影响 |
4.2.3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中As A/DHA和 GSH/GSSG的影响 |
4.2.4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APX、MDHAR和 AAO活性的影响 |
4.2.5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GR、DHAR和 GST活性的影响 |
4.3 讨论 |
第五章 外源硅对自毒胁迫下黄瓜幼苗氮代谢的影响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供试品种 |
5.1.2 材料处理及生长环境条件 |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5.1.4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NR活性的影响 |
5.2.2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NiR活性的影响 |
5.2.3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GS活性的影响 |
5.2.4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GOGAT活性的影响 |
5.2.5 Si对 CA胁迫下黄瓜叶片和根系GOGAT活性的影响 |
5.3 讨论 |
第六章 外源硅对自毒胁迫下黄瓜幼苗水分代谢和离子吸收的影响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供试品种 |
6.1.2 材料处理及生长环境条件 |
6.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6.1.4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水分状况的影响 |
6.2.2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水势的影响 |
6.2.3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汁液浓度的影响 |
6.2.4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6.2.5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6.2.6 Si对CA胁迫下黄瓜幼苗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
6.3 讨论 |
第七章 外源硅对自毒胁迫黄瓜幼苗转录组的影响 |
7.1 材料和方法 |
7.1.1 供试品种 |
7.1.2 材料处理及生长环境条件 |
7.1.3 样品制备和测序 |
7.1.4 RNA提取和纯化 |
7.1.5 RNA样本的质量检测 |
7.1.6 cDNA文库建立和测序 |
7.1.7 测序数据处理 |
7.1.8 Gene Ontology(GO)功能显着性富集分析 |
7.1.9 差异基因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 |
7.1.10 差异基因表达的Heatmap图 |
7.1.11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黄瓜叶片测序质量 |
7.2.2 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 gene,DEG)的鉴定 |
7.2.3 差异表达基因GO的富集分析 |
7.2.4 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
7.2.5 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注释 |
7.2.6 黄瓜叶片qRT-PCR验证RNA-seq结果 |
7.2.8 黄瓜根系测序质量 |
7.2.9 黄瓜根系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 gene,DEG)的鉴定 |
7.2.10 黄瓜根系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
7.2.11 黄瓜根系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
7.2.12 黄瓜根系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注释 |
7.2.13 黄瓜根系qRT-PCR验证RNA-seq结果 |
7.3 讨论 |
第八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
导师简介 |
(5)黄瓜夏季育苗株型调控及栽培基质粒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无土栽培研究现状 |
1.1.1 无土栽培的定义与优势 |
1.1.2 国外无土栽培研究发展现状 |
1.1.3 国内无土栽培研究发展现状 |
1.2 穴盘育苗研究现状 |
1.2.1 穴盘育苗定义与优势 |
1.2.2 国外穴盘基质育苗研究发展现状 |
1.2.3 国内穴盘基质育苗研究发展现状 |
1.2.4 穴盘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1.2.5 秧苗徒长的原因 |
1.2.6 矮壮素对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1.2.7 灌溉水温对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1.3 基质栽培研究现状 |
1.3.1 基质的开发历程 |
1.3.2 珍珠岩研究现状 |
1.3.3 基质的理化性质研究 |
1.3.4 基质对蔬菜作物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1.3.5 供液方式的分类及优劣 |
1.4 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喷施矮壮素以及冷水灌溉对夏季黄瓜穴盘育苗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及分析 |
2.2.1 不同矮壮素浓度和灌溉水温对黄瓜幼苗生长及SPAD值的影响 |
2.2.2 不同矮壮素浓度和灌溉水温对黄瓜幼苗干鲜重的影响 |
2.2.3 不同矮壮素浓度和灌溉水温对黄瓜幼苗节间距和下胚轴长度的影响 |
2.2.4 不同矮壮素浓度和灌溉水温对黄瓜幼苗壮苗指数的影响 |
2.2.5 不同矮壮素浓度和灌溉水温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质粒径对槽培黄瓜根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的物理性质 |
3.2.2 不同粒径配比对珍珠岩粒含水量的影响 |
3.2.3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
3.2.4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根系的影响 |
3.2.5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6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7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3.2.8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9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叶片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 |
3.2.10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商品品质的影响 |
3.2.11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12 不同珍珠岩粒径配比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本章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桉树渣腐熟发酵及其在蔬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研究 |
1.2.1 农业废弃物的来源及特点 |
1.2.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 |
1.2.3 国内外农业废弃物基质化研究进展 |
1.3 常见农业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研究 |
1.3.1 菇渣 |
1.3.2 作物秸秆 |
1.3.3 药渣 |
1.3.4 畜禽粪便 |
1.3.5 树皮 |
1.4 农业废弃物的高温好氧腐熟发酵研究 |
1.4.1 堆肥影响因素及控制研究 |
1.4.2 外源添加剂 |
1.4.2.1 氮源 |
1.4.2.2 微生物菌剂 |
1.4.2.3 氮素抑制剂 |
1.4.3 堆肥发酵腐熟度的评价 |
1.4.3.1 物理学指标 |
1.4.3.2 化学指标 |
1.4.3.3 生物学指标 |
1.5 农林有机废弃物化学预处理 |
1.6 桉树废弃物研究现状 |
1.7 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
第二章 不同氮源对桉树渣发酵腐熟理化性质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方法 |
2.3.1 不同发酵处理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的测定 |
2.3.1.1 不同发酵处理发酵过程中容重、孔隙度测定 |
2.3.1.2 不同发酵处理发酵过程中p H、EC的测定 |
2.3.1.3 不同发酵处理发酵过程中基质营养元素的测定 |
2.3.2 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GI)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不同发酵处理的堆体温度变化 |
2.5.2 不同发酵处理物理性质的变化 |
2.5.3 不同发酵处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
2.5.3.1 不同发酵处理p H值的变化 |
2.5.3.2 不同发酵处理EC值的变化 |
2.5.3.3 不同发酵处理C/N值的变化 |
2.5.3.4 不同处理发酵过程中全氮含量的变化 |
2.5.3.5 不同处理发酵过程中全磷含量的变化 |
2.5.3.6 不同处理发酵过程中全钾含量的变化 |
2.5.4 不同处理种子发芽率及种子发芽指数 |
2.6 讨论与结论 |
第三章 桉树渣复配基质在黄瓜育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
3.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3.2 试验处理 |
3.3 试验方法 |
3.3.1 复配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 |
3.3.1.1 不同复配基质容重、孔隙度测定 |
3.3.1.2 不同复配基质pH、电导率(EC)的测定 |
3.3.1.3 不同复配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测定 |
3.3.1.4 不同复配基质中营养元素的测定 |
3.3.2 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测定 |
3.3.2.1 幼苗出苗率 |
3.3.2.2 株高、茎粗 |
3.3.2.3 地上鲜重和地下部鲜重 |
3.3.2.4 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 |
3.3.2.5 壮苗指数、根冠比 |
3.3.3 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 |
3.3.4 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综合评价 |
3.4 数据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不同复配基质的物理性质分析 |
3.5.2 不同复配基质的化学性质分析 |
3.5.3 不同复配基质对黄瓜出苗率的影响 |
3.5.4 不同复配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3.5.5 不同复配基质对黄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3.5.5.1 不同复配基质对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
3.5.5.2 不同复配基质对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5.5.3 不同复配基质对黄瓜幼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3.5.6 不同复配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的综合评价 |
3.6 讨论与结论 |
第四章 桉树渣复配基质在青梗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
4.1 试验地点与材料 |
4.2 试验处理 |
4.3 试验方法 |
4.3.1 复合基质理化性质的测定 |
4.3.2 青梗菜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
4.4 数据分析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不同复配基质的物理性质 |
4.5.2 不同复配基质的化学性质 |
4.5.3 不同复配基质对青梗菜株高的影响 |
4.5.4 不同复配基质对青梗菜叶片生长的影响 |
4.5.5 不同复配基质对青梗菜鲜重、干重的影响 |
4.5.6 不同复配基质对青梗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5.7 不同复配基质对青梗菜维C含量的影响 |
4.5.8 不同复配基质对青梗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5.9 不同复配基质对青梗菜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 |
4.6 讨论与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7)蔬菜育苗复合基质组配及种子生物消毒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蔬菜育苗复合基质组配的研究 |
1.1.1 育苗产业的现状 |
1.1.2 育苗基质的分类及特性 |
1.1.3 育苗基质的研究进展 |
1.2 蔬菜种子生物消毒技术的研究 |
1.2.1 传统的种子消毒技术 |
1.2.2 种子的生物消毒技术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图 |
2 蔬菜育苗复合基质组配试验 |
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2.2 试验设计 |
2.2.1 蔬菜育苗复合基质的组配 |
2.2.2 蔬菜育苗复合基质组配的试验设计 |
2.3 试验指标测定 |
2.3.1 植株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2 植株生理指标的测定 |
2.3.3 基质物理指标的测定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黄瓜育苗复合基质组配试验 |
2.5.2 番茄育苗复合基质组配试验 |
2.6 讨论 |
3 种子生物消毒技术 |
3.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3.2 试验方法 |
3.2.1 浸提液的制备 |
3.2.2 试验设计 |
3.2.3 种子萌发期指标测定 |
3.2.4 种子污染率的测定 |
3.3 试验指标的计算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不同消毒方法对黄瓜、番茄种子活力的影响 |
3.5.2 不同消毒方法对黄瓜、番茄种子在培养基污染率的影响 |
3.6 讨论 |
3.6.1 不同消毒方法与黄瓜、番茄种子活力的关系 |
3.6.2 不同消毒方法与黄瓜、番茄种子污染率的关系 |
4 结论 |
4.1 蔬菜育苗复合基质组配试验 |
4.2 种子生物消毒技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基质分层处理促进日光温室袋培番茄生长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无土栽培的研究进展 |
1.2 基质配方的发展现状 |
1.2.1 基质原料类型 |
1.2.2 基质配方研究进展 |
1.3 有机基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与地点 |
2.2 预备试验 |
2.3 本文试验设计 |
2.4 栽培管理 |
2.5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5.1 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的测定 |
2.5.2 番茄形态指标测定 |
2.5.3 植株养分指标测定 |
2.5.4 番茄产量指标的测定 |
2.5.5 番茄品质指标的测定 |
2.6 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地上生长的影响 |
3.1.1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株高影响 |
3.1.2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茎粗影响 |
3.1.3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叶面积的影响 |
3.2 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地下生长影响 |
3.2.1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 |
3.2.2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根系活力的影响 |
3.3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生物量、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 |
3.3.1 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3.3.2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 |
3.3.3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 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 |
3.4.1 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物理性质影响 |
3.4.2 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化学性质影响 |
3.5 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3.5.1 分层处理对植株N元素吸收的影响 |
3.5.2 分层处理对植株P元素吸收影响 |
3.5.3 分层处理对植株K元素吸收影响 |
3.5.4 分层处理对植株Ca元素吸收影响 |
3.5.5 分层处理对植株Mg元素吸收影响 |
3.5.6 基质分层处理对番茄植株养分利用效率影响 |
3.6 基质分层处理对袋培番茄植株影响的综合分析 |
3.6.1 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生长和基质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3.6.2 基质分层处理影响的主成分分析及其评价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1.1 不同孔隙度基质分层处理对基质通气性的影响 |
4.1.2 不同孔隙度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3 不同孔隙度基质分层处理对植株产量指标的影响 |
4.2 结论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多效缓释农用化工制剂在松针/椰糠栽培基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土栽培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无土栽培的发展现状 |
1.2.2 无土栽培的应用现状 |
1.3 固体栽培基质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1.3.1 松针的开发利用研究现状 |
1.3.2 椰糠基质栽培的研究现状 |
1.4 固体基质栽培农用化工制剂的研究进展 |
1.4.1 固体基质中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 |
1.4.2 固体基质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研究现状 |
1.4.3 固体基质中微生物菌剂的研究现状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1 项目来源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课题技术路线 |
1.7 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
1.7.1 创新点 |
1.7.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克黄威、绿陇等对松针/椰糠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仪器 |
2.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2.4 分析方法 |
2.2.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研究基质在不同配比绿陇和克黄威随时间处理下的松针/椰糠的酶活性 |
2.3.2 研究基质在不同配比绿陇和克黄威随时间处理下松针/椰糠的p H、EC、全效养分含量及C/N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松针/椰糠+克黄威+绿陇复合基质育苗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
3.2.4 分析方法 |
3.2.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施加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微量元素对辣椒和菠菜发芽率的影响 |
3.3.2 施加不同浓度微生物菌剂、微量元素对辣椒和菠菜生长的影响 |
3.3.3 施加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微生物菌剂对辣椒和菠菜叶绿素的影响 |
3.3.4 施加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微生物菌剂对辣椒和菠菜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养分多效缓释制剂在松针/椰糠栽培基质中的应用研究 |
4.1.引言 |
4.2.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
4.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4.2.3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施加不同剂量缓控肥、微量元素及微生物菌剂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2 施加不同剂量缓控肥、微量元素及微生物菌剂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
4.4.讨论 |
4.5.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自制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育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复合基质理化性状测定。 |
(2)幼苗生长指标测定。 |
(3)幼苗生理指标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分析 |
2.1 不同配比复合基质的物理性状及养分含量 |
2.2 不同复合基质对蔬菜幼苗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
2.2.1 不同复合基质对蔬菜出苗率的影响 |
2.2.2 不同复合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3 不同复合基质对生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4 不同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2.3 不同复合基质对蔬菜幼苗叶绿素及生菜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四、复合有机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以蛭石为主的黄瓜基质配方筛选[D]. 徐诚.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有机废弃物配比发酵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 刘智,周喜荣,刘少泉,孙权,王锐. 西北农业学报, 2021(05)
- [3]Glomus mosseae与黄瓜的共生效应研究[D]. 何佳怡.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外源硅缓解CA诱导的黄瓜自毒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D]. 吕剑.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5]黄瓜夏季育苗株型调控及栽培基质粒径研究[D]. 宋朝义.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6]桉树渣腐熟发酵及其在蔬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肖春霞. 广西大学, 2020(07)
- [7]蔬菜育苗复合基质组配及种子生物消毒技术的研究[D]. 孙宇涵.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8]基质分层处理促进日光温室袋培番茄生长的因素分析[D]. 张金伟.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9]多效缓释农用化工制剂在松针/椰糠栽培基质中的应用研究[D]. 豆丹.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10]自制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育苗效果[J]. 赵艳艳,李少鹏,刘晓强,吴亨祺,李荣,杨洋,滕东. 青海大学学报,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