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铅笔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尹慧萍[1](2021)在《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实验,自制教具是重要的物理课程资源。为了达成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低成本高智慧的教学用具,我们对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力学物理实验、自制教具进行初步分析,发现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不乐观。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做中学”“经验之塔”等理论、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学实践,提出了力学教具的制作与应用策略。其中,制作策略包括:(1)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制作教具;(2)遵循基本原则,科学制作教具;(3)掌握基本方法,有效制作教具;(4)组建制作团队,营造制作氛围。应用策略为:(1)合理运用教具,突显教育价值;(2)鼓励学生参与,提高教学效率;(3)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效果;(4)应用系列教具,理解物理原理;(5)重视教具保存,实现一具多用。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结合相关理论依据和策略,我们从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课堂拓展、课后活动等四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力学自制教具的应用情况;综合开发了6个效果良好的力学自制教具案例,即(1)压强系列教具,(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系列教具,(3)“希罗喷泉”教具,(4)气体惯性演示仪,(5)静摩擦力演示仪,(6)重力做功探究仪,这些教具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为:取材日常用品,成本低,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实验效果明显,能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为了检验力学教具在中学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两个高一班级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对比实验,并从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反馈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将力学自制教具应用于中学物理课堂当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物理的态度,更增添了物理课堂的魅力,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期望本研究能为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雷凌湘[2](2021)在《亲历物理实验过程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需要培养的重要思维能力,有了批判性思维才会有更好的创新。我国坚持创新发展,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中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可见一斑,其中要求学生应“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将探讨让初二学生亲历物理实验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提升。批判性思维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发展一般认为由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组成,是发现问题或产生质疑后的进行合理探究、假设、推理、检验最终解决问题,推翻或验证质疑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技能包含解释、分析、推理、评价、说明、自我调节六大核心要素,一般认为可通过实验培养。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遵循主体性、因材施教、开放性等原则,提出了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教学策略,即,探究式教学策略、对话式教学策略、反省式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且关注批判性思维技能中解释、分析、推理、评价、说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交流对话环节,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课上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课余以及课下通过完成实验任务单作为补充。教学实施前后使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2000》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检验,通过SPSS19.0分析可知学生通过亲历物理实验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并且在分析维度得分较高。因此未来的中学物理课堂中应该有意识的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可以开发系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的实验课程,不断地践行做中学的理念,坚持实验教学。
邱龙斌[3](2021)在《基于STEM教学理论对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产生相应的需要。中学阶段的物理学科,正是以实验教学为主导的学科,但在教学中,大多数物理教师以实验演示为主,学生不能亲自参与其中,而STEM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随着STEM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探索STEM教学与本土化教育结合一度成为了热点。本论文围绕STEM教育理念和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融合,进行相应教学设计,并抽取其中个案到学校进行教学研究,经过教学实践,从而得出一种一般性的STEM教学理念与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结合的模式。本论文研究结构如下:第一章的内容是绪论;第二章内容介绍了本次论文的相关概念;第三章内容介绍STEM教育理论的发展现状;第四章内容为三个教学设计;第五章内容分析了案列实施过程;在最后一章中,对本次论文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本次论文的效果和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一个展望。本次论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TEM教学理论对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其研究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会产生良性的影响。
张智荣[4](2021)在《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是指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堂时间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物理实验的教学形式。当前的学生实验课有不少“教师提前讲,学生照着做”的情况,为了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改善“虚假”探究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通关式”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尽可能真正落实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论文共五章,除了第一章介绍的研究背景、现状、方法、意义等内容以及最后一章介绍的研究总结与展望之外,中间三章分别介绍了本研究的三项主要工作:第一,分析“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与“通关模式”的特点,寻找二者的联系,挖掘出学生实验课中蕴含的通关模式,进而为本研究的模式构建做好准备。第二,结合相关理论基础与前期准备工作,为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构建理论形态上的“通关式”教学模式,然后基于该模式,对初中物理三种类型的实验进行教学设计,并分析该模式对于学生和教师的价值。第三,委托中学一线教师将本模式用于实际教学,笔者则参与课堂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经过五轮实践后得到本模式较为完善的形态,并结合师生访谈、学生实验任务完成质量分析、前后测结果分析等方式全面分析了本模式产生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完善后的“通关式”实验教学模式能优化常规的学生实验课,效果较好,操作性较强。从目前实践来看,该模式能有效落实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促进教师对实验教学观念的转变。
李小婷[5](2020)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比非常大,实验对于物理.教学起辅助作用,实验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对此课标有明确的要求。我们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深化.知识、应用.知识;还能让学生锻炼.他们的的实验能力,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课程开设多年,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由于大时代背景和地方条件的限制,物理实验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缺陷与不足,不能完全达到课标和考纲.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尤其是西部欠.发达的贫困地区,物理实验教学更.是成了口号与摆设。本文立足于西部地区一个.小县城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通过调查本地区各大学校.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改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办法,并将这些办法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期效果。本文用到了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课标、考纲、期刊着述等,来说明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次,找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本文还用到了问卷调查法,统计方法。通过给各大学校的高中生、高中教师发放问卷,就针对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后小实验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统计,找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找到应对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以弥补以往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缺憾。本文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高中物理要重视实验教学。不能重理论,轻实验。要把实验和理论看的一样重,有时候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在此基础上从而完成理论教学。高中生,尤其高一的学生,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要他们独立设计一个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慢慢引导,带领他们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选择,实验步骤,数据收集,处理,得出结论,误差分析等几个方面逐渐渗透,到了高二,有了基础,掌握了方法,他们就能自行设计实验了。高中物理教师不要害怕浪费时间,应当合理分派时间,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实验。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教师通过课本要求,采用实验室器材或自备简易教具完整得显示给学生看,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自己动手,效果更好。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选择仪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郑元[6](2020)在《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研究者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大量研究,涉及教育理论、教学策略、测评工具等多个方面。而原始物理问题作为近年来新生的本土化教育理论,已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研究表明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理论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本研究立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出发,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原始物理问题融入日常教学,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以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本研究选择某校高二两个同类型的班级为研究对象,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划分的科学思维水平为依据,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将Rasch模型作为测量工具编制两套科学思维水平测试卷,分别对被试进行前测与后测。根据前测结果分析被试的科学思维水平现状,并对科学思维能力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反馈,掌握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以及物理学习现状。继而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实验班采取原始物理问题融入的教学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班沿用原来教学方式不作改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被试实施后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原始物理问题融入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培育具有较高科学思维水平的学生方面具有优势。
夏章军[7](2020)在《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惠水县为例》文中认为《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意义影响深远。就惠水县情况而言,相对于县城学校来说,惠水县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均衡发展。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根据对12所农村中学及3所县城中学(参照组)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1)农村中学实验器材配备不齐,没有专职物理实验员,由任课教师兼职担任,导致有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2)农村中学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当实验器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时,很少去开发和利用实验资源来助力物理教学;(3)农村中学物理老师对实验操作认知度不高,在教学中常以讲实验替代实验操作,制约了学生动起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4)农村中学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只看其他同学操作,自己做个旁观者,很少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就想当然的得出结论,实验报告的撰写也经常照抄、照搬其他同学的数据、结论等。提升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对农村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一年的研究和实践,总结了四个方面策略,可以改善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1)学校领导要重视实验教学,加大实验资金的投入,不断增补实验器材。引进专业实验员,引进不来专业实验员的情况下,要加强兼职物理实验教师实验技能、实验开发等的培训,同时建全实验员的考核机制,将实验员的实验完成量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督促实验员进行实验教学,能够确保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2)农村中学物理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加强实验演示,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设计物理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3)农村中学老师要转变思想观念,物理教学中把实验开展好,同时要监督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农村中学的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教学的过程,不要做“旁观者”,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数据认真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要独立完成。
姬影[8](2020)在《基于物理学科能力的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许多国家都加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行列,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纵观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文献,能力培养成为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共识,物理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具体的物理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成为许多一线教师的困惑。本研究选取昆明市某中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测试题、收集研究数据。借助Rasch模型对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及物理实验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物理学科能力表现不佳的原因与学生物理实验能力薄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学生实验能力数据做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在学习与理解活动中的联想、整合能力,应用和实践活动中的预测、综合能力和创新迁移能力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因此,笔者以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为载体,结合《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所倡导的“逆向教学设计”从三方面展开研究:1.重视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学,提升学生的联想、整合能力;2.利用中学物理实验教具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3.将教育技术融入实验教具教学,提升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在研究中还撰写了《杠杆》、《平面镜成像》等案例阐述了如何借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本研究中的Rasch模型丰富了学科能力分析理论,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开展指明方向。逆向教学框架结合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案例可以为一线教师针对学生学科能力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罗娟[9](2020)在《基于STEAM理念的趣味物理实验设计案例》文中提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美国最先提出了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发展战略。如今,STEM教育理念得到了各国的关注和重视。随后,人们为了更加丰富和更好地发展STEM教育便提出了在其中加入艺术(Art)元素,于是就有了现在的STEAM教育。STEAM教育强调了教育发展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操作能力、工程意识、设计理念以及把数学运用于科学探究的意识,还要重视知识的人文素养、教育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发展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所提出来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STEAM核心理念的深度探究,有目的、有价值导向地进行趣味物理实验案例的创造性开发设计。本研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强,能够有效地培养新课改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规格所提出来的具有批判精神和终生学习能力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能够帮助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的时候提供案例参考和价值指导。本文章一共有五个章节,具体内容设计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并通过对实际教学工作的观察和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后发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工作中对STEAM理念的融入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主要是由于STEAM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STEAM教师缺乏和我国长时间所处的应试教育等模式的影响。此外,还对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第二章主要是对本课题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介绍。相关概念主要包括STEAM教育、趣味物理实验设计的内涵及其认识误区等,并进行了粗略的概念界定。紧接着探究了在学科教学中融入STEAM理念的现状和价值,进一步明确了在趣味物理实验设计中引入STEAM理念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第三章是对选定的三个趣味物理实验案例进行STEAM的设计与分析。试图深度挖掘不同的实验设计中所包含的STEAM元素,以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践教学的尝试。第四章是对其中一个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实践,主要从背景分析、内容选择、思路设计、活动实施和反思几个方面进行活动实践,其目的是检测前面所进行的基于STEAM理念的案例设计是否具有足够的操作性、是否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索的能力。第五章是对本研究的总结,反思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呵对后期研究的期待,以保证与本研究相关的后续探索。本研究探究基于STEAM理念对趣味物理实验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提升,问题意识也逐步凸显,合作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符合STEAM教育的核心理念。
王珏[10](2020)在《高一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现状研究 ——以苏南某高中为例》文中认为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育不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应试,而是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物理学科以物理实验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以探究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水平现状并提出相应培养建议为目的,对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具体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有两种形式: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这两种实验形式也可用于测量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水平,故本研究从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和演示实验观察三个角度对高一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本文首先梳理文献,总结物理实验能力内涵,通过基本要素分析法将物理实验能力划分为6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通过专家调查并采取秩和比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建立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评价体系。根据实验能力评价体系设计了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和演示实验观察量表,具体分析高一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整体水平良好,其中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表现较好,收集和处理数据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表现较差,说明现今对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不全面,缺乏思维层面能力的培养。(2)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水平与物理成绩存在强相关,而与学生性别相关性很低,说明能力的优劣影响成绩的好坏,而性别与实验能力无关,要注重培养学生提高能力的自信心。(3)除观察能力以外,本研究的纸笔测验的测量结果与操作测验以及演示实验观察的结果基本相同,说明一份好的纸笔测验试题可以较为准确测量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但是操作测验与演示实验观察可以更直观、直接地评价学生能力。
二、铅笔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铅笔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物理课程资源 |
2.2 中学物理实验 |
2.3 中学物理自制教具 |
2.4 中学物理力学教学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自制教具理论基础 |
3.1 自制教具概念界定 |
3.2 自制教具理论依据 |
3.3 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4章 教具制作与应用的调查分析 |
4.1 问卷调查研究 |
4.1.1 调查问卷 |
4.1.2 调查对象的选择以及实施的情况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2 教师访谈 |
4.2.1 访谈思路 |
4.2.2 访谈对象的选取和访谈实施 |
4.2.3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章 制作与应用力学教具的策略 |
5.1 制作力学教具的策略 |
5.1.1 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制作教具 |
5.1.2 遵循基本原则,科学制作教具 |
5.1.3 掌握基本方法,有效制作教具 |
5.1.4 组建制作团队,营造制作氛围 |
5.2 应用力学教具的策略 |
5.2.1 合理运用教具,突显教育价值 |
5.2.2 鼓励学生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
5.2.3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效果 |
5.2.4 应用系列教具,理解物理原理 |
5.2.5 重视教具保存,实现一具多用 |
第6章 中学物理力学自制教具案例分析 |
6.1 中学物理力学内容体系分析 |
6.2 力学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6.2.1 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 |
6.2.2 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
6.2.3 在课堂拓展中的应用 |
6.2.4 在课后活动中的应用 |
6.3 力学自制教具案例分析 |
6.3.1 案例一:压强系列教具 |
6.3.2 案例二: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系列教具 |
6.3.3 案例三:“希罗喷泉”教具 |
6.3.4 案例四:气体惯性演示仪 |
6.3.5 案例五:静摩擦力演示仪 |
6.3.6 案例六:重力做功探究仪 |
第7章 力学自制教具实践应用 |
7.1 应用对象及方案 |
7.2 教学实践案例 |
7.3 应用效果分析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教具制作与应用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2 关于教具制作与应用(教师问卷) |
附录3 测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2)亲历物理实验过程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2.批判性思维研究现状 |
3.批判性思维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教育统计法 |
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一)实验教学理论 |
1.杜威“做中学”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批判性思维理论 |
1.批判性思维内涵 |
2.批判性思维技能 |
3.物理实验教学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
三、亲历物理实验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
(一)教学实践整体设计 |
1.实践对象 |
2.实践历时 |
3.教学内容 |
4.教学设计原则 |
5.教学实施策略 |
6.教学评价策略 |
(二)实践案例 |
1.案例一: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
2.案例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3.案例三:自制温度计 |
四、批判性思维技能检测与数据分析 |
(一)测量工具 |
(二)测试对象 |
(三)数据分析 |
1.前测分析 |
2.后测分析 |
五、结果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反思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 |
附录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
附录3:《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任务单 |
附录4:《吞宝魔盒原理探究》教学设计 |
附录5:《吞宝魔盒原理探究》任务单 |
附录6:学生实验任务单展示 |
致谢 |
(3)基于STEM教学理论对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一、主要研究过程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STEM教育 |
二、教学设计 |
三、教学实施 |
四、课外实验教学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启示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合作学习理论 |
三、工程学理论 |
四、 “做中学”理论 |
五、 “创造力”理论 |
第三章 中学物理实验融入STEM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的形式 |
一、访谈 |
二、问卷调查 |
第二节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三节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四节 数据分析 |
一、教师的访谈 |
二、学生对STEM教育的认识 |
第四章 STEM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设计 |
第一节 高中物理课外实验中的STEM体现 |
第二节 STEM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
一、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原则 |
二、STEM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设计原则 |
第三节 STEM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设计模式 |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
二、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 |
三、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设计模式 |
第四节 STEM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
一、案例一 基于STEM教学理念的影响水火箭射程的因素探讨 |
二、案例二 基于STEM理念传感器的应用设计实验 |
三、案例三 基于STEM理念利用Sensor Kinetics手机传感器软件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 |
第五章 STEM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分析 |
第一节 实施对象分析 |
第二节 实施方法与过程 |
第三节 实施结果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样本选取 |
三、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四、分析数据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B 高中生对STEM教育的认识问卷 |
附录C 物理学习兴趣水平测量表 |
附录D “创造力”调查问卷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习时的体会 |
1.1.2 教育部文件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
1.2 研究灵感来源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与通关模式 |
2.1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 |
2.1.1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的概念 |
2.1.2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的特点 |
2.1.3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的意义 |
2.1.4 初中物理学生必做实验分类 |
2.2 通关模式 |
2.2.1 通关模式的概念 |
2.2.2 通关模式的特点 |
2.2.3 通关模式与学生实验课的联系 |
3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理论预设 |
3.1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1 理论基础 |
3.1.2 基本要素 |
3.1.3 教学目标 |
3.1.4 操作程序 |
3.1.5 实现条件 |
3.1.6 教学评价 |
3.2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 |
3.2.1 探究性实验案例 |
3.2.2 仪器使用类实验案例 |
3.2.3 测量性实验案例 |
3.3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价值分析 |
3.3.1 对于学生的价值 |
3.3.2 对于教师的价值 |
4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
4.1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完善过程 |
4.1.1 第一轮实践情况 |
4.1.2 第二轮实践情况 |
4.1.3 第三轮实践情况 |
4.1.4 第四轮实践情况 |
4.1.5 第五轮实践情况 |
4.2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完善结果 |
4.2.1 整体框架与操作流程 |
4.2.2 准备工作与注意事项 |
4.3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
4.3.1 通关任务完成质量 |
4.3.2 前后测结果 |
4.3.3 课堂观察情况 |
4.3.4 师生访谈情况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5.3 研究回望 |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实践中用到的各类卡片内容 |
附录2:前后测题单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5)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高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
2.1 高中生的思维特点 |
2.2 高中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3章 高中物理实验的分类与课标要求 |
3.1 高中物理实验的分类 |
3.2 课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 |
第4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研究 |
4.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研究 |
4.2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方式和认识研究 |
4.3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困难原因的研究 |
第5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
5.1 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
5.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制实验器材进行替代实验 |
5.3 仿真实验和数字化实验辅助教学 |
5.4 大力开展探究性课外实验 |
5.5 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 |
第6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
6.1 研究过程 |
6.2 必修 1、必修 2 演示实验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
6.3 必修1、必修2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
6.4 必修 1、必修 2“做一做”实验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
第7章 总结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缘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1.1.2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
1.1.3 原始物理问题助推科学思维培养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原始物理问题研究现状 |
1.2.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本研究的理论概述 |
2.1 原始物理问题 |
2.1.1 原始物理问题概念界定 |
2.1.2 原始物理问题与习题的关系 |
2.1.3 原始物理问题解决过程 |
2.2 科学思维 |
2.2.1 科学思维概念界定 |
2.2.2 科学思维特征 |
2.2.3 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
2.2.4 科学思维能力 |
2.2.5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思维 |
2.3 教育理论基础 |
2.3.1 杜威反省思维教育理论 |
2.3.2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
2.3.3 教育生态学理论 |
第3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
3.1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 |
3.2 被试的选择 |
3.3 研究工具 |
3.3.1 Rasch模型工具相关理论 |
3.3.2 试卷编制 |
3.4 前测结果分析 |
3.4.1 前测测试卷的各项指标 |
3.4.2 被试思维水平确定 |
3.4.3 原始物理问题作答分析 |
3.5 基于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访谈 |
3.5.1 访谈目的 |
3.5.2 访谈对象 |
3.5.3 访谈问题 |
3.5.4 访谈小结 |
3.6 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水平调查总结 |
3.6.1 科学思维能力水平现状 |
3.6.2 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
3.6.3 学生学习现状 |
第4章 基于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
4.1 原始物理问题的编制 |
4.1.1 编制原则 |
4.1.2 编制方法 |
4.1.3 原始物理问题类型 |
4.2 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策略 |
4.2.1 创设原始物理问题情境,实现理想化模型建构过程 |
4.2.2 运用原始物理问题,训练模型建构能力 |
4.3 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
4.3.1 运用原始物理问题优化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生成过程 |
4.3.2 创设推导型原始物理问题,强化推理能力培养 |
4.3.3 运用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中的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
4.4 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
4.4.1 显化论证要素,培养论证习惯 |
4.4.2 选择有趣的原始物理问题,定期开展科学论证活动 |
4.5 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
4.5.1 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质疑习惯 |
4.5.2 采用小组讨论活动教学方式,在沟通交流中训练质疑能力 |
4.5.3 抓住实验中的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第5章 后测测试分析 |
5.1 后测试卷编制 |
5.1.1 试卷编制细则 |
5.1.2 科学思维能力水平测试评分细则 |
5.2 后测结果分析 |
5.2.1 后测测试卷的各项指标 |
5.2.2 被试思维水平确定 |
5.2.3 原始物理问题作答情况分析 |
5.2.4 被试期末成绩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
附录B:科学思维前测试卷 |
附录C:初测被试能力值 |
附录D:访谈内容记录 |
附录E:科学思维后测试卷 |
附录F:后测被试能力值 |
附录G: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惠水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由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农村中学 |
2.1.2 物理实验教学 |
2.1.3 教学策略 |
2.2 物理实验教学的教育理论依据 |
2.2.1 发现学习理论 |
2.2.2 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
2.2.3 生活教育理论 |
2.3 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内涵 |
2.4 p值的界定 |
第三章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对象 |
3.2 实验教学条件的访谈调查 |
3.2.1 实验教学条件访谈调查的编制、实施 |
3.2.2 实验教学条件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3.2.3 实验教学条件访谈调查的总结 |
3.3 教师问卷的调查 |
3.3.1 教师问卷的编制、实施 |
3.3.2 教师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3 教师问卷调查的总结 |
3.4 学生问卷的调查 |
3.4.1 学生问卷的编制、实施 |
3.4.2 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3 学生问卷调查的总结 |
3.5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
第四章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
4.1 学校方面 |
4.1.1 加大物理实验器材资金的投入 |
4.1.2 加大实验场所(设备)的开放 |
4.1.3 引进专职实验员、加强兼职实验教师的技能培训 |
4.2 教师方面 |
4.2.1 转变实验教学思想观念 |
4.2.2 挖掘物理实验教学资源 |
4.2.3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手段 |
4.3 学生方面 |
4.3.1 端正实验学习的态度 |
4.3.2 培养器材使用好习惯 |
4.3.3 鼓励物理实验的设计 |
第五章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
5.1 实践实验的设计 |
5.1.1 实验的目的 |
5.1.2 实验的对象 |
5.1.3 实验的时间 |
5.1.4 实验的设计思路 |
5.1.5 实验的方法 |
5.1.6 实验前学生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
5.2 实践教学案例 |
5.3 实践效果 |
5.4 实践结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物理实验教学条件访谈内容(教师访谈) |
附录2 :物理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3 :物理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4 :实验班(实验期间)成绩统计表 |
附录5 :对照班(实验期间)成绩统计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基于物理学科能力的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
1.1.2 中学物理课堂自制实验教具教学的现状 |
1.2 文献综述 |
1.2.1 物理学科能力研究综述 |
1.2.2 物理实验教具改进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与启示 |
1.3 研究意义、目标、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的意义 |
1.3.2 研究的目标 |
1.3.3 研究的内容 |
1.3.4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物理学科能力的相关理论 |
2.1.1 学科能力的内涵 |
2.1.2 科学能力的结构 |
2.1.3 物理学科能力的特点 |
2.1.4 中学物理学科能力要素的逻辑分析 |
2.2 中学物理实验自制教具改进的相关理论 |
2.2.1 实验的内涵 |
2.2.2 自制教具的涵义 |
2.2.3 自制教具改进的原则 |
2.3 中学物理自制实验教具教学理论 |
2.3.1 关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
2.3.2 关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2.3.3 关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
2.4 关于“理解”的理论 |
2.4.1 什么是理解 |
2.4.2 正确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产生理解 |
第三章 中学生物理学科能力及物理实验能力现状分析 |
3.1 关于学生目前具有物理学科能力的程度情况 |
3.1.1 构建物理学科能力表现框架的理论 |
3.1.2 建立物理学科能力表现的转化模型 |
3.1.3 本研究关于物理测试试题的分析 |
3.1.4 依据Rasch模型分析、讨论物理学科能力 |
3.2 基于物理学科能力的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分析 |
3.2.1 构建物理实验能力表现框架的理论 |
3.2.2 关于物理实验能力表现的具体指标 |
3.2.3 本研究关于物理测试试题的分析 |
3.2.4 关于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表现水平的划分标准 |
3.2.5 关于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表现的测评分析 |
第四章 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与物理学科能力地培养 |
4.1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
4.1.1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
4.1.2 追求理解的设计过程 |
4.2 重视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学,提升学生的联想、整合能力 |
4.2.1 物理核心概念与联想、整合能力的关系 |
4.2.2 培养学生理解整合能力的案例一 |
4.2.3 培养学生理解整合能力的案例二 |
4.3 利用中学物理实验教具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
4.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具的改进与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关系 |
4.3.2 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案例一 |
4.3.3 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案例二 |
4.4 将教育技术融入实验教具教学,提升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 |
4.4.1 实验教具中的教育技术与迁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
4.4.2 提升学生迁移创新能力的案例一 |
4.4.3 提升学生迁移创新能力的案例二 |
第五章 结论、反思、创新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反思、创新及展望 |
5.2.1 反思 |
5.2.2 创新 |
5.2.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STEAM理念的趣味物理实验设计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STEAM教育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趣味物理实验的研究现状 |
1.3.1 趣味物理实验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2 趣味物理实验的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1.6 研究思路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法 |
1.7.2 案例分析法 |
2 理论基础 |
2.1 STEAM教育 |
2.1.1 STEAM教育的内涵 |
2.1.2 STEAM教育的特点 |
2.2 趣味物理实验的内涵 |
2.3 趣味物理实验的认识误区 |
2.3.1 趣味物理实验的取材仅限于日常生活 |
2.3.2 趣味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大于知识性 |
2.3.3 趣味物理实验与常规实验的关系 |
2.4 趣味物理实验设计的原则 |
2.4.1 趣味物理实验设计的目的性原则 |
2.4.2 趣味物理实验设计的简便性原则 |
2.4.3 趣味物理实验设计的参与性原则 |
2.4.4 趣味物理实验设计的熟悉性原则 |
2.4.5 趣味物理实验设计的相互关联性原则 |
2.5 趣味物理实验设计与STEAM理念的融合 |
2.5.1 趣味物理实验设计对STEAM理念的体现 |
2.5.2 STEAM理念下趣味物理实验教学的特征 |
3 融入STEAM理念的趣味实验设计案例 |
3.1 “水火箭”的实验设计案例 |
3.1.1 实验意义 |
3.1.2 实验原理 |
3.1.3 实验制作与发射 |
3.1.4 涉及的STEAM知识 |
3.1.5 设计总结 |
3.2 磁力枪 |
3.2.1 实验意义 |
3.2.2 实验制作与原理分析 |
3.2.3 涉及的STEAM知识 |
3.2.4 设计总结 |
3.3 浮沉子 |
3.3.1 实验意义 |
3.3.2 实验制作 |
3.3.3 涉及的STEAM知识 |
3.3.4 设计总结 |
4 STEAM理念下“浮沉子”的实践活动教学与反思 |
4.1 活动背景 |
4.2 活动目标与内容 |
(1)活动内容 |
(2)活动目标 |
4.3 设计思路 |
4.4 活动过程 |
(一)创设情境,提出工程任务 |
(二)协作探究,建构学科知识 |
(三)浮沉子的设计方案和制作 |
(四)成果分享与评价 |
4.5 活动课时记录与分析 |
4.6 活动反思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的总结 |
5.1.1 理论总结 |
5.1.2 实践总结 |
5.2 研究的现实困境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高一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现状研究 ——以苏南某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第2章 物理实验能力内涵及评价体系建立 |
2.1 物理实验能力的内涵 |
2.1.1 考试大纲中对实验能力的界定 |
2.1.2 新课标中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
2.1.3 文献中对物理实验能力的理解 |
2.2 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
2.2.1 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
2.2.2 PTA量表法 |
2.2.3 实验能力一级指标的确定 |
2.2.4 实验能力二级指标的确定 |
2.2.5 各级能力指标权重确定 |
第3章 高一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现状调查 |
3.1 物理实验能力测量工具的编制 |
3.1.1 物理实验能力测量方式的选取 |
3.1.2 实验纸笔测验试题编制 |
3.1.3 实验操作测量量表设计 |
3.1.4 演示实验观察量表设计 |
3.2 物理实验能力测量的实施 |
3.2.1 测量对象的选取 |
3.2.2 测量的实施 |
第4章 高一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测量结果分析 |
4.1 物理实验能力一级指标结果分析 |
4.1.1 物理实验能力一级指标统计分析 |
4.1.2 物理实验能力一级指标对比分析 |
4.2 物理实验能力总体分析 |
4.2.1 实验能力总分分析 |
4.2.2 实验能力相关性分析 |
第5章 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培养建议 |
5.1 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水平不足的原因分析 |
5.2 物理实验能力培养建议 |
第6章 结论和不足 |
6.1 本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1 教师采访相关内容 |
附录2 高中生物理实验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3 高中物理实验能力指标权重调查反馈 |
附录4 “物理实验能力”纸笔测验试题 |
致谢 |
四、铅笔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尹慧萍. 湖南理工学院, 2021
- [2]亲历物理实验过程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研究[D]. 雷凌湘.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STEM教学理论对高中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的研究[D]. 邱龙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初中物理学生实验课“通关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 张智荣.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研究[D]. 李小婷. 西南大学, 2020(05)
- [6]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 郑元.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惠水县为例[D]. 夏章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8]基于物理学科能力的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研究[D]. 姬影.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9]基于STEAM理念的趣味物理实验设计案例[D]. 罗娟.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高一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现状研究 ——以苏南某高中为例[D]. 王珏. 苏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