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预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兰小兵[1](2020)在《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氧化苦参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进一步系统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1.观察OMT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整体水平:构建七日龄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HI)、HI+OMT(120mg/kg)组。观察OMT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1)激光散斑成像观察脑血流情况;(2)ELISA测定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细胞水平:建立新生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OGD)以及OGD+OMT(18.9μM)干预组。观察OMT对新生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OGD损伤的保护作用:(1)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2)化学发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3)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评价原代海马神经元DNA损伤程度。2.探讨OMT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整体水平:复制新生大鼠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HI组、HI+OMT(120 mg/kg)组及工具药组(XAV-939),造模48h后观察以下指标,(1)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2)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3)TUNEL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程度;(4)免疫荧光检测β-Catenin表达;(5)Western blot检测Wnt1、Dvl2、DKK1、Axin1、APC、GSK-3β/p-GSK-3β、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6)凝胶迁移实验检测β-Catenin蛋白与Tcf-4的结合活性。细胞水平:复制新生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OGD损伤模型,分别给予OMT和XAV-939干预24h后:(1)采用q-PCR检测Wnt1、β-Catenin的m RNA相对表达量;(2)Western blot检测c-β-Catenin、n-β-Catenin、Tcf-4、Bax、Bcl-2、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OMT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与Sham组相比,HI组新生大鼠缺血侧大脑脑血流显着降低(P<0.01),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HI组相比,OMT(120 mg/kg)干预后新生大鼠缺血侧大脑脑血流明显增加(P<0.01),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1)。与Control组相比,OGD损伤模型组中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且细胞DNA损伤严重(P<0.01);与OGD组相比,给予OMT(18.9μM)干预后细胞存活率及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增加(均P<0.01),细胞DNA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1)。2.OMT对新生大鼠HIBD保护作用的相关作用机制与Sham组相比,HI组新生大鼠脑梗死体积显着增加(P<0.01),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DKK1、Axin1、APC及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Wnt1、Dvl2、p-GSK-3β及β-Catenin表达量显着减少(P<0.01),β-Catenin蛋白与Tcf-4结合活性降低;与HI模型组相比,OMT组新生大鼠脑梗死体积显着降低(P<0.01),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TUNEL阳性细胞减少(P<0.01),DKK1、Axin1、APC及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Wnt1、Dvl2、p-GSK-3β及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着增加(P<0.01),且β-Catenin蛋白与Tcf-4结合活性增高。给予抑制剂XAV-939处理后,可削弱OMT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与Control组相比,OGD组原代海马神经元中Wnt1及β-Catenin m 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细胞核β-Catenin蛋白表达也显着减少(P<0.01),神经元细胞中Tcf-4及Bcl-2蛋白显着下调(P<0.01),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及cleaved-Caspase-9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OGD组相比,OMT(18.9μM)干预后Wnt1及β-Catenin m RNA水平明显增加(P<0.01),细胞核β-Catenin蛋白水平升高(P<0.05),Tcf-4及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且Bax、cleaved-Caspase-3及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抑制剂XAV-939干预后可部分抵消OMT的调节作用。结论1.进一步证实了氧化苦参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氧化苦参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激活海马神经元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胡秋凌[2](2019)在《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6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用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实验组患儿采用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原始反射、惊厥、肌张力症状、意识障碍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良好,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干预,可促进患儿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李里,邓映英,欧海娟,邓俊彪[3](2015)在《应用神经节苷脂、苯巴比妥、东莨菪碱治疗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比较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间的120例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时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30例。生后24h内早期给予常规治疗的为A组,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苯巴比妥治疗的为B组,给予东莨菪碱治疗的为C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为D组,观察四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73.3%,明显的低于B组的90.0%、C组的93.3%、D组的93.3%,且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以及D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明显的早于A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B组、C组和D组3组14d时的NBNA评分较≤5d的NBNA评分有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B组和C组以及D组患儿在3、6、9个月和1岁时GDDS评分均明显的优于A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D组在3、6、9个月和1岁时GDDS评分明显的高于B组和C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B组和C组以及D组患儿血清NSE含量明显的低于A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D组血清NSE含量明显的低于B组和C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中应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神经节苷脂在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和改善智能发育商数方面更具优越性。
马亚虹[4](2014)在《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指新生儿在围生期由于各种原因窒息而导致的脑部严重缺氧,继而出现脑损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癫痫、智力低下、脑瘫等,对新生儿危害极大,甚至导致死亡[1]。及时、有效地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状态,不仅可以缓解脑损伤,还可大大降低后遗症并发率及病死率。东莨菪碱属于抗胆碱能药,不仅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脑血流动力,还可使其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得以恢复[2-4]。笔者近年来
欧海娟,李里,邓映英,邓俊彪[5](2014)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2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将HIE患儿分成苯巴比妥组、东莨菪碱组、神经节苷脂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四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四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神经节苷脂组中显效24例(80.0%),有效6例(20.0%),总有效率100.0%。苯巴比妥显效15例(50.0%),有效4例(13.33%),总有效率63.33%。东莨菪碱显效20例(66.67%),有效3例(10.0%),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显效19例(60.0%),有效3例(10.0%),总有效率70.0%。神经节苷脂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与另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值得临床应用。
刘麦叶[6](2011)在《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东莨菪碱。结果: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其他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莨菪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着,值得借鉴。
邵肖梅,张崇凡[7](2011)在《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对"以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医生技能和经验、患者意愿和价值观"为要素的循证医学[1~3]在中国儿科医生中的普及和深入,也随着对临床研究医学伦理学认识的逐步深化,以负责和明智的态度,评价当前的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对于发育中的脑损伤),既是对中国过分积极的足月儿HIE特殊神
薛碧萍[8](201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由各种因素引起脑缺血、缺氧所导致的脑部病变,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和小儿脑性瘫痪、智能发育障碍和癫痫的脑损伤综合征。脑部损害较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在新生儿早期就发生死亡或者造成不可逆的脑部损害,产生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陷,如可出现脑性瘫痪、智能低下、癫痫等病症,如果能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张耀东,顾本兴,蔺琳,郭学鹏,王家勤,王晓华[9](2005)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第20卷中文题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玮,余霞,刘成忠,廖廷彦,李先清,翟敏[10](2004)在《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预后。方法:跟踪观察使用东莨菪碱的114例HIE患儿(干预组)和未使用东莨菪碱的85例患儿(对照组)的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智商(IQ)和发育商数(DQ)。结果:NBNA测定46d龄后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这种差距一直保持至3个月;IQ测定中、重度HIE患儿分别在6个月、12个月仍有显着差异;DQ测定两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在4周有显着性差异,两组适应能力及语言的差异无显着性;两组社交能力在16周开始差异有显着性。结论:东莨菪碱干预疗法可以使HIE患儿脑组织及脑功能在前6个月得到充分改善,减少了HIE后遗症。
二、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预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氧化苦参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图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基金项目 |
个人简历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2)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
3 讨论 |
(3)应用神经节苷脂、苯巴比妥、东莨菪碱治疗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5)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护理干预 |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指南推荐意见 |
1.1 支持对症治疗 |
1.2 对症支持治疗下予特殊神经保护治疗 |
2 指南制定的背景 |
3 指南的制定规划 |
4 指南注册 |
5 计划目标人群 |
6 计划应用人群 |
7 HIE诊断标准 |
8 指南工作组人员结构 |
9 利益关系与冲突的声明 |
1 0 指南的制定 |
1 0.1 培训 |
1 0.2 系统评价选题与制作 |
1 0.3 文献检索策略 |
1 0.4 文献纳入标准 |
1 0.5 文献排除标准 |
1 0.6 GRADE证据质量评价 |
1 0.7 GRADE证据推荐强度标准 |
1 0.8 文献评价流程 |
1 1 足月儿HIE循证治疗指南专家研讨会 |
1 2 文献检索结果 |
1 3 GRADE证据概要 |
1 4 指南实施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估计 |
1 4.1 有利因素 |
1 4.2 不利因素 |
1 5 指南的局限性与不足 |
四、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预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氧化苦参碱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 兰小兵.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2]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分析[J]. 胡秋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11)
- [3]应用神经节苷脂、苯巴比妥、东莨菪碱治疗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J]. 李里,邓映英,欧海娟,邓俊彪. 江西医药, 2015(10)
- [4]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 马亚虹.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07)
- [5]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J]. 欧海娟,李里,邓映英,邓俊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3)
- [6]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效果分析[J]. 刘麦叶. 中国当代医药, 2011(32)
- [7]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J]. 邵肖梅,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1(05)
-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进展[J]. 薛碧萍.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6)
- [9]《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第20卷中文题名索引[J]. 张耀东,顾本兴,蔺琳,郭学鹏,王家勤,王晓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12)
- [10]东莨菪碱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预后分析[J]. 张玮,余霞,刘成忠,廖廷彦,李先清,翟敏. 儿科药学杂志, 2004(06)
标签:神经节苷脂论文; 苯巴比妥论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新生儿缺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