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2年邯郸市保健品微生物检测结果

2000-2002年邯郸市保健品微生物检测结果

一、邯郸市2000~2002年保健品中微生物检测结果(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君[1](2021)在《黄粉虫幼虫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肠道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聚苯乙烯是合成塑料的主要种类之一,堆积在自然环境中会造成较大污染且极难降解,已有研究表明黄粉虫幼虫能啮食并降解聚苯乙烯塑料。本研究从转录组、代谢组以及肠道细菌菌群结构等方面对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0d、10d、20d以及啮食麸皮20d后的黄粉虫幼虫肠道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代谢相关的功能基因、代谢通路、肠道细菌,以及初步探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在黄粉虫幼虫体内的降解代谢机制,为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比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0d、10d、20d以及啮食麸皮20d的黄粉虫幼虫肠道的真核无参转录组和非靶向代谢组结果,发现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对黄粉虫幼虫自身有较大的影响。与啮食麸皮20d的黄粉虫幼虫相比,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20d的黄粉虫幼虫肠道中水解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基因的表达量显着升高,外源物质代谢-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其他酶等与外源化学物的生物降解与代谢有关的通路表达上调。综合分析并经q RT-PCR验证后证实细胞色素P450、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二氢二醇脱氢酶、羧基裂解酶等酶的相关基因在啮食EPS的黄粉虫幼虫肠道中表达上调,这些酶可能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代谢相关。(2)对比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0d、10d、20d以及啮食麸皮20d的黄粉虫幼虫肠道全长16S r RNA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与啮食麸皮20d的黄粉虫幼虫相比,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20d的黄粉虫幼虫肠道细菌中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欧文科(Erwiniaceae)、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的细菌明显增多,这些细菌可能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代谢相关。(3)推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在黄粉虫幼虫体内的代谢过程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经黄粉虫幼虫口器的咀嚼以及胃酸作用后,随机断裂成不定长度的聚苯乙烯长链,在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下,长链上苯基的2,3-位发生环氧化,形成酯中间体;接着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进行水解,在2,3-位上形成羟基,形成顺二氢二醇类物质;再由二氢二醇脱氢酶将2,3-位上的H+脱去,形成以聚苯乙烯为侧链的顺式二醇;然后通过2,3-二羟基双加氧酶将苯环从1,2-位置断裂,产生间位开环化合物;在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长链酸和2-羟基-2,4-二烯戊酸。长链酸由羧基裂解酶将羧基脱去,形成长链烷烃类物质,进入直链烷烃的降解过程,最后形成短链脂肪酸和乙酰辅酶A;2-羟基-2,4-二烯戊酸则形成丙酮酸和乙酸。最终这些小分子物质进入三羧酸循环等过程,为只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黄粉虫幼虫提供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并放出CO2。

张欣[2](2021)在《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的研制及其性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内市场出现的大部分配方乳粉中牛乳蛋白均未经过处理或修饰,部分有过敏风险的儿童食用后将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过敏现象,且此配方乳粉的加工工艺较为复杂,投资较大,耗时耗力。不符合3岁以上儿童营养需求。因此,本课题以水解乳清蛋白为原料,加入其他辅料进行复配产品设计,通过构建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感官评价体系及理化评价体系,反映餐包品质稳定性,并探究贮藏期餐包品质变化规律,开发出一种易消化、营养成分全面、品质稳定及口感好的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得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餐包的核心原料进行理化特性评价初步得到,餐包基料选用蛋白样品1与蛋白样品2,脂肪粉选用样品A与样品B,碳水来源为结晶果糖协同水苏糖,同时进行4种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的配制。2.通过对餐包冲调、稳定及消化特性的测定可得,餐包粒径分布与冲调特性存在线性关系,餐包细粉颗粒(0~30μm,0~50μm,0~100μm)体积占比与冲调性呈线性负相关,餐包粗粉颗粒(200μm~500μm)体积占比与冲调性呈线性正相关;另外,通过对餐包双重稳定性的测定可知,餐包1#、3#稳定性较高;同时开展模拟体外消化试验得,餐包3#的消化率相比于其他餐包较高,即自制餐包3#具有较强的食用性。3.利用电子感官并结合模糊数学对自制餐包与市售样品进行感官对比评价可得,自制餐包的口感较好且可与同类产品进行区分;餐包总接受度与模糊数学相关性(R2=0.8362)强于餐包总接受度与百分制的相关性(R2=0.734),说明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客观评价产品。4.通过测定餐包在加速保藏期间品质变化情况可得,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餐包p H值均呈下降趋势;餐包冲调液的亮度随之变暗;感官品质也逐渐变差。各餐包的水分含量及水分活度均呈上升趋势,且水分活度与水分含量之间没有必然显着性关系;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餐包1#与3#的过氧化值在28d达到最大,餐包2#和4#的过氧化值21d达到最大,且之后均有所下降;菌落总数在保藏期间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限量,在贮藏期未检测出其他致病菌说明食用具有安全性。

刘书彬[3](2020)在《鼠李糖乳杆菌GG抗亚急性胆汁淤积症幼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给SD大鼠灌服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 e,ANIT)建立亚急性胆汁淤积症模型,并探讨鼠李糖乳杆菌GG(ATC C 53103)对其肝功能保护胆汁淤积症幼鼠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清洁级4周龄雄性SD大鼠80只(合格证编号:1907127,1907065),体质量100±20g,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实验中心动物室饲养笼中常规饲养,饲养环境为屏障环境,置于室温24℃左右,湿度为40%~70%,每12小时交替光照,喂养标准饲料,自由饮水。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16只、疾病观察组(B1组)16只、熊去氧胆酸干预组(B2组)16只、鼠李糖乳杆菌GG干预组(B3组)16只和联合干预组(B4)16只。模型组大鼠采用ANIT灌胃诱发亚急性肝内胆汁淤积,A组大鼠给予芝麻油灌胃。造模成功后进行不同干预措施:B1组不给予药物干预;B2组给予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鼠UDCA 100mg/kg,1次/日干预;B3组给予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鼠鼠李糖乳杆菌GG(LGG)2.5ml 1次/日干预;B4组给予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鼠UDCA 100mg/kg和鼠李糖乳杆菌GG 2.5ml 1/日联合干预,连续灌服23天。依照各观察时间节点采集大鼠血和肝脏标本,检测相应生化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TBA);肝纤维化指标如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 IV)、层粘连蛋白(LN)和肝脏病理观察。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SD大鼠灌服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后出现精神倦怠,活动减少,食欲不佳,皮肤暗黄,毛发凌乱失去光泽,尿色深黄。肝脏病理显示,肝组织结构破坏,伴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存在胆管狭窄,可见淤胆、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建立了亚急性胆汁淤积大鼠模型。2.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大鼠血生化指标如TBIL、DBIL、TBA、ALP、ALT、AST,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如HA、LN、c IV等均较健康对照大鼠发生显着变化(P<0.05),并且肝脏病理显现出明显胆汁淤积及肝纤维化变化。3.不同干预措施干预后发现,B2、B3、B4组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如精神、食欲及活动均有好转,B3组对上述表现改善更为明显。4.在改善胆红素代谢指标如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胆汁酸方面,对于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大鼠实施干预措施后第2天时,B1、B2、B3、B4组大鼠血液中上述指标均高于A组(P<0.05);第9天时,B3组大鼠较B1组下降显着(P<0.05);第16天时,B3、B4组大鼠的上述指标与B1组出现差异(P<0.05);第23天时,B2、B3、B4组均与B1组出现差异,以B4组差异显着(P<0.05)。5.在改善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方面,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大鼠实施干预措施后第2天时,B1、B2、B3、B4组大鼠血液中上述指标均高于A组(P<0.05);第9天时,B3组大鼠较B1组下降显着(P<0.05);第16天时,B3、B4组大鼠与B1组出现差异(P<0.05);第23天时,B2、B3、B4组均与B1组出现差异,以B4组差异显着(P<0.05);在改善肝纤维化指标如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蛋白方面,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大鼠实施干预措施后第2天时,B1、B2、B3、B4组大鼠血液中上述指标均高于A组(P<0.05);第9天时,B3组大鼠较B1组下降显着(P<0.05);第16天时,B3、B4组大鼠与B1组出现差异(P<0.05);第23天时,B2、B3、B4组均与B1组出现差异,以B4组差异显着(P<0.05)。6.在200倍光镜下的肝脏病理显示,模型组大鼠均存在肝细胞变性坏死、胆汁淤胆和肝纤维化,三种不同干预措施后以B4组改善肝细胞形态较为明显。7.综合上述在胆红素代谢、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方面,B2、B3、B4组三种干预措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以B4组效果最好。结论1.通过ANIT溶液灌胃SD大鼠,成功建立亚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肝纤维化动物模型;2.对于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鼠采用不同干预措施发现,各项干预措施均能改善模型大鼠的一般状态,以鼠李糖乳杆菌GG(ATCC 53103)干预措施最为显着;3.对于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鼠采用不同干预措施在改善胆红素代谢、肝功能指标方面发现,单一鼠李糖乳杆菌GG和联合熊去氧胆酸均具有较好干预效果,尤其后者为着,表明两种干预措施均具有较好的利胆和保肝作用;4.鼠李糖乳杆菌GG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在改善亚急性胆汁淤积模型大鼠的肝脏纤维化方面,疗效很好,可有效保护胆汁淤积时肝脏功能,抵抗胆汁淤积所致肝纤维化作用;5.鼠李糖乳杆菌GG联合熊去氧胆酸发挥的治疗作用可能与重建胆汁淤积时肠道微生态平衡、维护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改变肠道胆汁酸代谢有关。

王爽[4](2019)在《不同品种棉籽中棉酚、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籽作为棉花最重要的副产品,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棉籽中氨基酸比例适宜,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且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在食用油及饲用原料方面有巨大潜力,棉籽的综合利用对饲用价值、医用价值以及资源合理安排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我国棉花产区的棉籽样品进行棉酚、氨基酸等化学组分含量的测定,并且对棉酚、蛋白、油脂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棉花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为棉副产品针对棉籽蛋白质、含油量进行特定目标育种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310份棉籽样品采用无水乙醇提取游离棉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所得样品游离棉酚含量介于0.49 mg/g12.79 mg/g之间,平均含量介于2.39 mg/g5 mg/g之间,其中河南省和新疆的样品游离棉酚平均含量较高。2、选取305份棉籽样品,采用邻苯二甲醛(OPA)和氯甲酸芴甲酯(FMOC)联合柱前衍生技术,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棉籽中的氨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得棉籽中17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含量大于30 mg/g的前三种氨基酸为谷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其余氨基酸含量均小于30mg/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29.6%,非必需氨基酸占70.4%。赖氨酸、甲硫氨酸作为畜禽类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在棉籽中含量较低,精氨酸含量较高,但精氨酸与赖氨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二者的适宜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丙氨酸与酪氨酸在P=0.01水平上相关性系数最大,为0.91;酪氨酸与苯丙氨酸在P=0.01水平上呈显着性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78,这与苯丙氨酸在体内被摄取后部分经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的作用转变为酪氨酸有一定关联;各个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相关性,与各个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相关性相似。(3)通过对305份棉籽样品中赖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及总氨基酸含量聚类,在距离为16处将样品分为五类,其中第Ⅱ类的53份棉籽样品氨基酸含量较高,且赖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含量相对于其他四类较高,作为优质饲用原料具有广阔发展潜力。3、对305份棉籽样品中游离棉酚、氨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游离棉酚的含量与胱氨酸含量在P=0.01水平上呈显着性负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418;游离棉酚含量与天冬氨酸、苏氨酸、脯氨酸无相关性。4、对82份棉籽样品进行游离棉酚、氨基酸、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游离棉酚的含量与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及平均出油率均无相关性,这意味着优质的高品质棉籽与有毒性的游离棉酚含量无显着关系,生产应用时可以优先选取低酚棉品种作为饲用原料;总氨基酸含量与平均出油率在P=0.01水平上呈显着负相关,很难得到蛋白、油脂含量均高的优质棉籽。

蔺怡[5](2018)在《椴树蜜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蜂蜜营养物质丰富,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抑菌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认为是天然保健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蜂蜜的这些生物活性与其自身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密不可分。椴树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蜜源植物,椴树蜜又分为紫椴蜜与糠椴蜜,是我国实行等级划分后唯一确定过的特等蜂蜜。因此,本论文主要对30个收集于我国东北不同地区的椴树蜜样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包括15个紫椴蜜样品和15个糠椴蜜样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建立了鉴定我国椴树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MS)的分离检测方法。通过Strata-X-A固相萃取柱富集椴树蜜样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在280 nm的UV检测波长下对其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3种多酚类化合物和2种脱落酸,包括4-羟基苯甲酸、香兰素、没食子酸、p-香豆酸、丁香酸甲酯、反,反-脱落酸、顺,反-脱落酸、肉桂酸、5-甲氧基短叶松素、短叶松素、山奈酚、松属素、短叶松素-3-乙酸酯、柯因以及高良姜素。根据内标法等对这些成分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我们初步推测4-羟基苯甲酸、香兰素、没食子酸、p-香豆酸、丁香酸甲酯、反,反-脱落酸、顺,反-脱落酸、肉桂酸以及柯因是紫椴蜜中的主要多酚类化合物;没食子酸、p-香豆酸、反,反-脱落酸、顺,反-脱落酸、短叶松素、松属素以及柯因是糠椴蜜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在椴树蜜样品中检测出一种新成分,即5号色谱峰。通过质谱裂解机理以及离子归属原理等对其分析,鉴定出该色谱峰为混合组分,分别为m/z 164,4-异丙基-1,3-环己二烯酸;m/z 163,N-苯乙酰胺。该混合组分是首次在我国椴树蜜中被报道,因此将两种物质暂时共同命名为椴树素。由于其大量稳定的存在于所有椴树蜜样品中,因此,初步推测其可以作为判断我国椴树蜜植物来源的特征性成分之一。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分别构建了我国紫椴蜜与糠椴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系统对紫椴蜜与糠椴蜜的HPLC色谱图的数据统计分析,紫椴蜜样品的相似度在0.6180.962之间,糠椴蜜样品的相似度在0.6670.945之间,说明花源相同的椴树蜜样品间相似度较高。根据共有峰结果显示,确定紫椴蜜的特征性成分是4-羟基苯甲酸、香兰素、p-香豆酸、反,反-脱落酸、顺,反-脱落酸以及椴树素,糠椴蜜的特征性成分是没食子酸、p-香豆酸、反,反-脱落酸、顺,反-脱落酸、短叶松素、柯因以及椴树素。另外,紫椴蜜样品中椴树素与顺,反-脱落酸的峰面积比值为2.157.93,而其在糠椴蜜样品中为0.211.86。因此,利用紫椴蜜与糠椴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的HPLC指纹图谱,可以有效地辨别我国紫椴蜜与糠椴蜜,这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成功区分我国紫椴蜜与糠椴蜜的方法。

胡朝辉[6](2016)在《青贮饲料中天然微生物的分离与乳酸菌抑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贮饲料是以自然发酵为制作饲料加工方式,青贮过程中微生物利用青贮植物中养分繁殖、生长。本研究从河北省和西藏阿里地区采集四种天然发酵青贮饲料,从中分离、纯化优势菌群。依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标准和描述,按照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乳酸菌为2个属种,其中链球菌属10株,乳杆菌属23株。此外,在四种青贮饲料中分离到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根据酵母菌菌落和细胞的形态特征鉴定为2个属,其中酵母属15株,酒香酵母属5株。从来自邯郸的青贮1、青贮2分离出2株毛霉属霉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以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验证乳酸菌的抑菌效果。33株乳酸菌中抑菌效果显着的为8株,分别为FT5-4,FG9-3,FG9-7,XA1-9-1,XA1-9-8,XA1-9-9,XA2-10-2,XA2-10-5,均为乳酸杆菌,其中XA1-9-8,XA1-9-9,XA2-10-2抑制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达到9 mm以上。通过对河北和西藏阿里地区青贮饲料中优势菌群的分离鉴定,可初步了解不同地区青贮饲料的发酵方式,同时,青贮饲料中乳酸菌抑菌效果分析,也将为饲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为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和提升发酵饲料品质奠定基础。

黄结,苏顶[7](2015)在《保健食品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市场保健食品的卫生状况。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市场随机抽检的51批保健食品中检出的疑似阴性杆菌,用绿脓杆菌生化管、API 20E、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结果确认有5批保健食品被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这5株菌的氧化酶试验和绿脓菌素试验均为阳性反应。API 20E鉴定结果显示,其中4株菌与阳性对照菌的鉴定数码相同。VITEK-2 Compact鉴定结果显示,5株菌的VITEK生物号码与阳性对照菌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其在API 20E与VITEK-2 Compact上相同生化试验的反应结果均一致。结论保健食品受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已存在潜在危害,建议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在修订保健食品卫生学国家标准中增加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项目。

张海雷[8](2014)在《犬瘟热病毒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实验犬是目前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最广泛应用的动物之一,每年有大量的实验犬用于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体外循环研究等试验。质量控制是目前实验犬标准化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国家标准GB14922.2-2011《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中规定犬瘟热病毒为实验犬必检项目。而且无特定病原体实验犬不能免疫接种犬瘟热疫苗,必须为犬瘟热病毒抗体阴性。目前,能够检测犬血清抗体水平的技术主要有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一次试验只能检测一种病原抗体水平,无法实现对多种病原抗体的实时监测。液相芯片是一种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具有操作简便、敏感性强、灵活多变、检测范围广等显着特点,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同时对同一血清样品中多种病原抗体进行定性分析,实现多种病原抗体的实时监测。本研究利用小鼠IgG与荧光微球D6偶联,通过偶联验证试验,评估偶联效率,优化偶联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偶联过程中:二硫苏糖醇(1M,DTT)使用量为2μL,反应时间为1h;4-(N-马来酰亚胺甲基)环己烷-1-羧基磺酸基琥珀酰亚胺酯钠盐(2mg/L,sulfo-SMCC)使用量为2μL,反应时间为1h;蛋白质-sulfo-SMCC复合物与活化荧光微球反应时间为1h,N-乙基马来酰亚胺(2mg/mL, NEM)用量为2μL,反应时间为20min。本研究对犬瘟热病毒N蛋白氨基酸序列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并人工合成,预测结果包含8条氨基酸序列。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犬瘟热病毒制备全病毒液。犬瘟热病毒重组H蛋白由真核细胞表达,购自美国Immune Tech公司。将N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合成多肽、全病毒液和重组H蛋白分别与荧光微球D6偶联制备捕获微球,检测犬瘟热病毒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检测结果表明:犬瘟热病毒重组H蛋白制备的捕获微球可用于犬瘟热病毒抗体液相芯片的建立。对液相芯片检测过程中的影响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捕获微球用量为1μL,PBS(0.01M,pH7.2)稀释至50μL;捕获微球与待检血清的反应时间为1h;PE标记羊抗犬抗体的稀释倍数为1:8,反应时间为1h。对犬瘟热病毒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犬瘟热病毒抗体液相芯片与狂犬病毒阳性血清、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及犬2型腺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抗体效价最低检测限为1:6800;组内CV值均小于5%,组间CV值为2.98%;4℃环境下可以稳定保存90天,室温环境下可以稳定保存7天;与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0%,配对X2检验,P<0.01。本研究建立的犬瘟热病毒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作为ELISA试验的替代技术,为下一步构建犬主要病毒病抗体液相芯片监测体系奠定了基础。

练晶军[9](2011)在《六神曲质量特征及发酵变化研究》文中提出六神曲又名六曲、神曲,最早收载于《药性论》,现在多由面粉、麦麸、赤小豆、苦杏仁、青蒿、苍耳草、辣蓼按一定比例发酵制成,是传统发酵曲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但由于六神曲的药效物质基础不清楚、作用机制不明确、质量标准不统一,2010版《中国药典》中未收载该品种。现今六神曲的鉴别方法主要凭感观和经验,无量化的质量评价方法,因此,研究建立六神曲的质量标准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对六神曲市场进行初步调查,并通过对各地六神曲外观性状、粉末显微特征及淀粉酶活力的比较分析,初步了解了市售六神曲的质量状况,并通过自制六神曲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以求从成分的整体性上评价六神曲的质量;此外,研究在六神曲发酵过程中淀粉酶活力以及苦杏仁、辣蓼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揭示发酵过程中物质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上探索旨在为中药六神曲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亦为其质量鉴别方法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各地药品标准中六神曲的制作工艺要求不一,差异主要体现在原料配比与生产条件上;通过走访及电话访问调查发现,市场六神曲的产品来源有3种,少数源自正规厂家,多数来自于小作坊,其发酵制作缺乏规范,生产加工的随意性较大;此外,市场中存在六神曲与其他曲类混用的现象。2.对收集的市售六神曲生品进行外观性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淀粉酶活力及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发现不同产地的六神曲外观性状差别主要体现在颜色、质地、表面和断面特征上;各地的六神曲粉末显微特征鉴别均含有麦麸的非腺毛与种皮珠心残余细胞,但多数缺乏苦杏仁石细胞,部分缺乏赤小豆的栅状细胞及脐点裂隙状或星状的淀粉粒;淀粉酶活力及HPLC指纹图谱均有显着差异。3.对发酵第0-7天的六神曲HPLC指纹图谱与淀粉酶活力的研究表明,物质成分及酶活力在发酵第1天无显着性变化,而从第2天开始发生成分的转化及酶活力的增加,第3天后成分变化不明显,酶活力大小无显着差异。4.通过向基质中加入单味药或单味药中的药用活性成分进行发酵,分析单味药中药用活性成分在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发现制软材时苦杏仁苷大量降解,生成苯甲醛,发酵过程中两者均逐渐减少以致无法检测。曲料单加辣蓼发酵未检测出芦丁,而曲料单加芦丁发酵时,芦丁含量随发酵天数的增加而缓慢减少。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包括以下方面:1.采用非腺毛及种皮珠心残余细胞共同鉴别六神曲中的麦麸,并采用种皮栅状细胞及脐点星状或裂隙状淀粉粒共同鉴别六神曲中的赤小豆,完善了六神曲中各味药粉末显微特征的鉴别方法。2.初步建立了六神曲的HPLC指纹图谱,为完善六神曲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3.采用碘-淀粉比色法对六神曲中的淀粉酶活力进行测定,该法稳定可行。4.初步探讨了制软材前后及发酵前后苦杏仁苷、苯甲醛以及芦丁的含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六神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生物转化机制提供参考。

刘晖晖[10](2011)在《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与金银花配方颗粒的关键技术示范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经过近二十年的试点生产和应用,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在临床应用推广、产业生产关键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我国大陆地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与日本、韩国和港台地区相比呈现相对缓慢趋势。本课题结合华润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开发、生产情况,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发展研究和竞争力分析,以金银花品种为例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关键技术的示范研究,并进一步提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一、梳理和明确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含义和发展趋势中药配方颗粒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现代快节奏需要的、以临床需求为引领的供配方使用的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把单味中药饮片经现代科学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并定量分装而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可供医生直接配方的颗粒状中药。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可以辨证使用的特点,同时具有携带和服用方便、易于服用和接受等等优点。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中药产业的良好发展趋势,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国外(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也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发展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考。临床研究证明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肯定的疗效,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中成药共同服务于中医临床,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临床应用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二、分析了中药配方颗粒产业良好的产业竞争力和存在的主要困难开展了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企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分析。选择了四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对企业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所调研的四家中药配方颗粒企业,三家企业的销售、资产、利润都明显上升,一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下降,但销售利润和企业的资产都在增长,四家企业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能力;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费用利润率有向上发展趋势,企业的生产、获利能力不断增强,说明企业对成本费用控制的能力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在提高;企业资产负债率均有下降(小于50%),企业偿债能力较强且资金流动性好,处于良好状态,反映出企业经营风险的较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较强;企业流动资产利用速度在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在逐渐上升,运营能力在增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企业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开展了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单味价格、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处方(方剂)价格、港台地区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价格、中药配方颗粒与中成药的价格等药物经济学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药配方颗粒比中药饮片价格高,差距在1.6-6倍左右,多数在2-3倍。中药配方颗粒比中成药可能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我国台湾地区的中药配方颗粒与价格和饮片的差距和大陆的差距相似,而港澳地区的中药配方颗粒价格与饮片的差距比较小。由于统计数量有限,以上结果还不能完全说明差别的本质,还有待进一步继续大样本的深入观察和研究。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仍然超出大部分人的接受能力,成为影响临床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文献研究、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了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具有辨证论治且又方便快捷的特色和优势;符合现代药物的标准化、客观化要求,有利于中医药现代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疗效方面是否与中药汤剂具有等效性;价格比传统中药饮片高;国际竞争压力;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标准指导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发和应用。三、通过金银花品种的示范研究总结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模式以金银花为例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开展了金银花标准煎煮方法、提取工艺、浓缩干燥工艺、制剂成型工艺、中试生产的研究。通过研究,制订了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流程。通过研究,明确了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指导原则,包括:(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每味中药不同特性,制定相应生产工艺。(2)尊重中药汤剂水煎历史,最大限度地保留水煎汤剂的有效成分。确定每味药的加水量、升温煮沸时间、煎煮次数,后下品种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因此多数药物以水为溶媒多成分提取,辅以其它提取方法,在尽量除去杂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中药的全部成分。(3)在制造过程中尽量避免添加辅料,将辅料的用量降到最低限度。根据金银花的示范研究结果,结合其他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初步提出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研究模式,主要包括提取工艺(标准煎剂、提取工艺、固液分离工艺、浓缩工艺、干燥工艺)、制剂工艺、包装工艺等技术环节。以金银花为例开展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开展了金银花性状鉴定、鉴别、指纹图谱、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绿原酸含量测定、木犀草苷含量测定等研究。通过研究,制订了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草案),提出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应该包括中药材(饮片)、中间体、成品全过程。应分别对药材(饮片)、中间体(提取物)、成品三个阶段按照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检验,保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和稳定。其中,中药材(饮片)检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有关标准进行检验,没有国家标准的地方性品种可按照地方法定标准检验。半成品的标准按照企业标准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有水份、溶化性、鉴别、含量测定等。中药配方颗粒成品的质量标准应包括药材来源、性状、鉴别、指纹图谱、检查、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提出应进一步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在线质量监控研究,研究建立各主要提取物内在物质含量的在线快速定量检测方法,保障配方颗粒产品质量的均一稳定。四、提出了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发展定位。中药配方颗粒是适应快节奏需要的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具有确定疗效的供中医临床配伍用的颗粒状中药,它与传统汤剂、现代的中成药都是中药应用的形式之一,不是传统汤剂和中成药的替代品,因此中药配方颗粒与汤剂、中成药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共存于中医临床中,一起为中医临床服务。推行小复方配方颗粒与单味配方颗粒并存互补模式。借鉴日本和台湾等地中药颗粒剂的发展经验,采取复方配方颗粒配合单味配方颗粒的模式。在复方的选择上,建议以精简的经典方和常用方为主,即“小复方”为主,辅以常用的药对。在小复方的选择上,应该从经典方(如《伤寒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着作中的方剂)研究、临床调查、专家走访等进行筛选,再统计各方通过加味配方颗粒可以衍生出处方量。其次,要开展“小复方”的工艺优化和质量标准研究,优化提取工艺,开展浓缩、干燥、成型等条件研究,再通过中试放大研究,验证和修订生产工艺参数,并制定小复方相应的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和标准的建立。建立从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的可溯源质量管理模式,以保障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从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从部分品种开始制定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条件,建议应该加强国家标准的建立,并争取上升中药配方颗粒的国际标准。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经济学在国内还处在探索阶段,部分学者已开始尝试用于配方颗粒的经济学研究,认为配方颗粒组的经济效果接近或甚至优于中药汤剂组,但这仅是小样本的探索。在本研究中,已经对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与单味饮片、饮片的组方、中成药的价格进行对比,由于样本量小和方法的局限等原因,都不能提示问题的本质。所以,应该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深入研究。首先,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已经广泛应用的医院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对临床医生使用配方颗粒所治疗疾病及其费用、疗效、疗程等进行统计,得出初步的结果。第二步,在前面研究基础上筛选出10种左右的疾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中药配方颗粒与有关疾病分别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西药、中成药进行对比,并按照辨证论治对疾病进行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对比研究,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观察近期疗效、跟踪远期疗效、生命质量等,再综合评价各种治疗的成本效果或效益,从药物经济学视角察看中药配方颗粒的效益或效果,为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应用中存在的价格问题提供参考。加强临床研究与应用推广。以疗效为核心,建立单用或多种形式配合应用、灵活多变的服用方法,建立医院动态疗效研究方法,以多方位建立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疗效研究系统。重点针对“合煎单煎”的等量性和等效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推进电子调配方式。应借鉴台湾等在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的先进经验,使用电子调配、临时包装的配药模式,这样既方便临床医生辩证使用,提高医生使用积极性,又省去企业固定包装的成本,并降低药房工作量,方便患者使用。降低价格。降低配方颗粒的价格是促进配方颗粒应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水平,技术和装备的改进等途径来降低成本,通过提高规模效益等途径,还要树立让利于患者来发展配方颗粒的理念,多途径降低配方颗粒的市场价格。同时,可进一步从定价机制系统研究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价格差异的形成机制,为探讨中药配方颗粒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价格问题提供参考。加强宣传与政策扶持。宣传配方颗粒的知识,使医生和患者了解配方颗粒的生产原理、方法,以及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等环节,使医生了解现代制药技术和装备的进展,理解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的关系。通过宣传相关知识,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观念的引导。在政策上,应尽快结束中药配方颗粒的试用状态,给中药配方颗粒正式的、合法的地位,以便于推广应用和促进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促进中药配方颗粒走向世界。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质量稳定、可控的特点,利于与欧美的药物标准接轨;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汤剂一样具有辨证用药的特色,保留与中药饮片相似的药性和药效,却克服了饮片的外形粗糙、煎煮麻烦等问题,符合处方的用药习惯,容易得到现代消费者的认可,比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更具备走向世界的优势,是中药走进天然药物市场的突破口。

二、邯郸市2000~2002年保健品中微生物检测结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邯郸市2000~2002年保健品中微生物检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黄粉虫幼虫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肠道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塑料及其环境污染问题
        1.1.1 塑料化学成分、常见分类与应用
        1.1.2 塑料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1.1.3 塑料污染的治理现状
    1.2 生物降解塑料的相关研究
        1.2.1 微生物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1.2.2 昆虫啮食降解塑料的相关研究
        1.2.3 黄粉虫啮食降解塑料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啮食聚苯乙烯黄粉虫的转录组及代谢组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及黄粉虫幼虫的饲养
        2.1.2 样品采集
        2.1.3 转录组分析
        2.1.4 代谢组分析
        2.1.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啮食降解EPS的黄粉虫幼虫肠道的转录组变化
        2.2.2 啮食降解EPS的黄粉虫幼虫肠道的代谢组变化
        2.2.3 转录组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结果
        2.2.4 qRT-PCR验证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啮食聚苯乙烯黄粉虫的肠道细菌菌群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及黄粉虫幼虫的饲养
        3.1.2 样品采集
        3.1.3 全长16S扩增子测序分析
        3.1.4 肠道细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测序数据统计
        3.2.2 Alpha多样性分析
        3.2.3 菌群结构组成及相对丰度
        3.2.4 Beta多样性分析
        3.2.5 统计学检验分析
        3.2.6 可分离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4.1 啮食EPS对黄粉虫幼虫肠道基因表达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4.2 啮食EPS对黄粉虫幼虫肠道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4.3 EPS在黄粉虫幼虫体内代谢机制的推测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资助项目

(2)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的研制及其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水解乳清蛋白资源及功能性研究
        1.1.1 水解乳清蛋白资源现状
        1.1.2 水解乳清蛋白的分类及制备
        1.1.3 水解乳清蛋白的功能性
    1.2 水解乳清蛋白的应用
        1.2.1 水解乳清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1.2.2 水解乳清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
    1.3 国内外餐包食品研究现状
        1.3.1 餐包食品发展背景
        1.3.2 餐包食品优点
        1.3.3 餐包食品的开发
    1.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2章 原料的筛选评估及配方设计
    2.1 引言
        2.1.1 蛋白质的筛选及设计
        2.1.2 脂肪的筛选及设计
        2.1.3 碳水化合物的筛选及设计
        2.1.4 其他功能性因子的筛选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水解乳清蛋白基本特性的测定
        2.3.2 水解乳清蛋白溶解稳定性的测定
        2.3.3 水解乳清蛋白感官的测定
        2.3.4 脂肪粉稳定性的测定
        2.3.5 脂肪粉感官评价
    2.4 数据统计
    2.5 结果与分析
        2.5.1 不同水解乳清蛋白基本特性的比较
        2.5.2 不同蛋白粉感官特性的比较分析
        2.5.3 不同脂肪粉感官及稳定性的比较
        2.5.4 不同糖源溶解度及甜度比较
    2.6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的配方设计
        2.6.1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配方设计原理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营养特性及消化特性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粒径大小的测定
        3.3.2 湿润性及分散度的测定
        3.3.3 溶解度的测定
        3.3.4 粒径分散稳定性的测定
        3.3.5 餐包多重分散体系稳定性的测定
        3.3.6 餐包微流变仪性的测定
        3.3.7 蛋白含量的测定
        3.3.8 脂肪含量的测定
        3.3.9 灰分的测定
        3.3.10 水分含量的测定
        3.3.11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蛋白消化率的测定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冲调特性评价
        3.5.2 餐包粒径分布与冲调性的关系
        3.5.3 不同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双重稳定性评价
        3.5.4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流变学分析
        3.5.5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营养成分分析
        3.5.6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消化性的评价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鼻和电子舌结合模糊数学对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的感官应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样品前处理
        4.3.2 电子舌检测条件
        4.3.3 电子鼻检测条件
        4.3.4 模糊数学在感官评价中的方法设计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电子感官评价
        4.5.2 不同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感官评价结果分析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贮藏期间品质变化探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货架期的计算方法
        5.3.2 餐包贮藏期pH值的变化
        5.3.3 水分含量的测定
        5.3.4 水分活度的测定
        5.3.5 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5.3.6 餐包离心沉淀率的测定
        5.3.7 餐包过氧化值的测定
        5.3.8 不同贮藏时期感官评价
    5.4 数据处理
    5.5 结果与分析
        5.5.1 餐包货架期的预测
        5.5.2 不同餐包pH值变化分析
        5.5.3 不同餐包在贮藏期水分含量变化情况
        5.5.4 不同餐包在贮藏期水分活度变化情况
        5.5.5 不同餐包微生物指标变化情况
        5.5.6 不同餐包贮藏期离心沉降率分析
        5.5.7 餐包过氧化值的测定
        5.5.8 不同配方餐包在贮藏期的感官评价分析
    5.6 讨论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鼠李糖乳杆菌GG抗亚急性胆汁淤积症幼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胆汁淤积性肝病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及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不同品种棉籽中棉酚、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棉籽概论及简述
        1.1.1 棉籽壳简述
        1.1.2 棉籽油简述
        1.1.3 棉籽饼粕简述
        1.1.4 棉籽糖简述
        1.1.5 维生素E简述
        1.1.6 棉籽内其他化学物质
    1.2 棉酚概论及脱毒、测定方法
    1.3 氨基酸概论及测定方法
    1.4 脂肪酸概论及测定方法
    1.5 饲用棉籽概论及简述
    1.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棉酚的测定及分析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色谱条件
        2.2.2 棉酚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2.2.5 精密度实验
        2.2.6 重复性实验
        2.2.7 稳定性实验
        2.2.8 加标回收率实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棉籽中游离棉酚定量分析
        2.3.2 棉籽中游离棉酚聚类分析
第三章 氨基酸的测定及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色谱条件
        3.2.2 游离氨基酸的提取
        3.2.3 衍生原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衍生试剂与色谱柱的选择
        3.3.2 检测方式的选择
        3.3.3 线性关系
        3.3.4 定性分析
        3.3.5 定量分析
        3.3.6 相关性分析
        3.3.7 主成分分析
        3.3.8 聚类分析
第四章 棉籽中棉酚、蛋白、油脂间的相关性分析
    4.1 305份样品中游离棉酚与氨基酸的相关性分析
    4.2 82份样品中游离棉酚、蛋白、油脂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椴树蜜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蜂蜜概述
        1.1.1 蜂蜜的分类
        1.1.2 椴树蜂蜜的介绍
    1.2 蜂蜜成分
        1.2.1 水分
        1.2.2 碳水化合物
        1.2.3 蛋白质、氨基酸及酶
        1.2.4 挥发性成分
        1.2.5 其他成分
    1.3 蜂蜜功能活性
        1.3.1 抑菌作用
        1.3.2 抗氧化作用
        1.3.3 抗炎作用
        1.3.4 胃肠道调节作用
    1.4 多酚类化合物
        1.4.1 酚酸类化合物
        1.4.2 黄酮类化合物
        1.4.3 蜂蜜中的多酚类化合物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椴树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椴树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的鉴定
        2.3.2 椴树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
        2.3.3 椴树素的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构建椴树蜜的指纹图谱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构建紫椴蜜HPLC指纹图谱
        3.3.2 构建糠椴蜜HPLC指纹图谱
    3.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青贮饲料中天然微生物的分离与乳酸菌抑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畜牧业饲料资源现状
        1.1.2 青贮饲料概述
        1.1.3 青贮过程中的存在的主要微生物
        1.1.4 饲料添加剂种类
    1.2 青贮饲料添加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课题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天然青贮饲料中的主要微生物分离鉴定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溶液配制
        2.2.4 培养基配制
        2.2.5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2.3.2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2.3.3 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2.3.4 霉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乳酸菌分离鉴定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2.4.2 枯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2.4.3 酵母菌分离鉴定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2.4.4 霉菌分离鉴定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2.4.5 不同地区样本菌群分布情况
第3章 天然青贮饲料中乳酸菌抑菌效果的研究
    3.1 前言
        3.1.1 青贮中微生物的研究状况与任务
        3.1.2 青贮饲料的自然发酵与人为干预发酵的比较
        3.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1 乳酸菌
        3.2.2 抑菌试验菌株
        3.2.3 主要试剂
        3.2.4 培养基配制
        3.2.5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乳酸菌活化方法
        3.3.2 琼脂扩散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乳酸菌发酵液抑菌结果
        3.4.2 乳酸菌发酵液中有机酸抑菌作用排除后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保健食品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8)犬瘟热病毒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犬瘟热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 犬瘟热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2 包涵体检查
        3 分子生物学技术
        4 免疫学检测技术
        5 小结
    第2章 液相芯片研究进展
        1 技术原理
        2 液相芯片检测体系的优点
        3 液相芯片的应用进展
        4 小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小鼠 IgG 与荧光微球的偶联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2章 犬瘟热病毒抗体液相芯片检测系统的建立及评价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9)六神曲质量特征及发酵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立题依据与研究方案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六神曲研究现状
        1.2.2 六神曲原料药功效及成分研究现状
        1.2.3 HPLC指纹图谱研究
    1.3 论文总体设计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2 六神曲市场初步调查
    2.1 各地药品标准比较
        2.1.1 药品标准中处方的比较
        2.1.2 药品标准中生产工艺依据的比较
    2.2 六神曲市场调查
        2.2.1 产品来源
        2.2.2 市场状况
        2.2.3 六神曲的易混淆品
    2.3 小结与讨论
        2.3.1 各地药品标准收载的六神曲配比及制作工艺不一
        2.3.2 市场六神曲产品参差不齐质量无法保证
3 不同产地六神曲质量特征比较
    3.1 不同产地六神曲外观性状比较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不同产地六神曲外观性状特征
    3.2 不同产地六神曲粉末显微特征比较
        3.2.1 仪器与试药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不同产地六神曲粉末显微特征
    3.3 不同产地六神曲淀粉酶活力比较
        3.3.1 仪器与试药
        3.3.2 实验方法
        3.3.3 不同产地六神曲淀粉酶活力比较
    3.4 不同产地六神曲HPLC指纹图谱分析
        3.4.1 仪器、试药与材料
        3.4.2 实验方法
        3.4.3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3.4.4 不同产地六神曲HPLC指纹图谱
    3.5 小结与讨论
        3.5.1 不同产地六神曲外观性状差异较大
        3.5.2 不同产地六神曲粉末显微特征差异较大
        3.5.3 不同产地六神曲淀粉活力差异较大
        3.5.4 HPLC指纹图谱反应出不同产地六神曲整体信息差异大
4 不同发酵时间六神曲酶活力及HPLC指纹图谱分析
    4.1 不同发酵时间六神曲HPLC指纹图谱分析
        4.1.1 实验仪器、试药与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3 不同发酵时间六神曲HPLC指纹图谱
    4.2 不同发酵时间六神曲淀粉酶活力变化
        4.2.1 实验仪器、试药与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不同发酵时间六神曲淀粉酶活力
    4.3 小结与讨论
5 六神曲发酵前后成分变化分析
    5.1 六神曲中苦杏仁苷与苯甲醛发酵前后成分变化分析
        5.1.1 仪器、试药与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苦杏仁苷与苯甲醛含量变化
    5.2 六神曲中芦丁发酵前后成分变化分析
        5.2.1 实验仪器、试药与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发酵前后芦丁含量测定
    5.5 小结与讨论
        5.5.1 制软材后苦杏仁苷含量降低,苯甲醛含量升高
        5.5.2 发酵过程中苦杏仁苷与苯甲醛含量均减少
        5.5.3 发酵过程中芦丁含量呈减少趋势
6 结论和讨论
    6.1 结论
        6.1.1 初步调查发现六神曲市场亟待规范
        6.1.2 分析发现不同产地六神曲生品质量差异显着
        6.1.3 六神曲物质成分伴随发酵处在动态变化中
        6.1.4 所建立的六神曲HPLC指纹图谱稳定可行
        6.1.5 六神曲原料药中的药用活性成分在发酵过程中降解
    6.2 讨论
        6.2.1 六神曲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
        6.2.2 六神曲物质基础发酵变化研究有待深入
    6.3 特色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与金银花配方颗粒的关键技术示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药配方颗粒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背景与起源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发展背景
        (一) 世界植物药的发展近况
        (二)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近况
        (三) 中药配方颗粒在国外(境外)发展概况
        二、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起源
        (一) 中成药、中药饮片与汤剂的发展历史
        (二)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历史
        三、中药配方颗粒的含义
    第二节 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化学成分与质量研究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学研究
        三、中药配方颗粒的中医临床研究
        四、中药配方颗粒的价格研究
        五、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
    小结
第二部分 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
    第一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企业现状与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企业概况
        二、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 企业资产总额比较
        (二) 销售收入比较
        (三) 利润总额比较
        (四) 劳动生产率比较
        (五) 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
        (六) 资产负债率比较
        (七) 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
        小结
    第二节 中药配方颗粒药物经济学的初步研究
        一、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单味价格比较研究
        二、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处方(方剂)价格比较
        三、港澳台地区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价格对比
        四、中药配方颗粒与中成药的价格对比研究
        小结
    第三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化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第三部分 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关键技术示范研究(以金银花为例)
    第一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二) 标准煎煮方法的研究
        (三) 提取工艺研究
        (四)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五)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六) 中试生产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指导原则
        (二) 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
        (三)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第二节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二) 性状鉴定
        (三) 鉴别研究
        (四) 指纹图谱研究
        (五) 检查
        (六)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
        (七) 绿原酸含量测定
        (八) 木犀草苷含量测定
        二、结果与分析
        (一) 金银花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二)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 结语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单价对比表
    附件2 附图
    附件3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件4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四、邯郸市2000~2002年保健品中微生物检测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 [1]黄粉虫幼虫啮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肠道组学研究[D]. 王子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
  • [2]水解乳清蛋白营养餐包的研制及其性质的研究[D]. 张欣.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4)
  • [3]鼠李糖乳杆菌GG抗亚急性胆汁淤积症幼鼠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D]. 刘书彬.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不同品种棉籽中棉酚、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研究[D]. 王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9)
  • [5]椴树蜜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研究[D]. 蔺怡. 河北工程大学, 2018(02)
  • [6]青贮饲料中天然微生物的分离与乳酸菌抑菌研究[D]. 胡朝辉. 河北科技大学, 2016(04)
  • [7]保健食品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情况分析[J]. 黄结,苏顶.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15)
  • [8]犬瘟热病毒抗体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D]. 张海雷. 吉林大学, 2014(10)
  • [9]六神曲质量特征及发酵变化研究[D]. 练晶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中药配方颗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与金银花配方颗粒的关键技术示范研究[D]. 刘晖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2000-2002年邯郸市保健品微生物检测结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