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锚杆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骆晓坤[1](2021)在《基于FLAC3D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深基坑众多支护形式中,桩锚支护结构具有安全性高、成本造价低、不占用基坑空间和施工方便的特点,在深基坑工程中被广泛使用。然而桩锚支护结构在设计和施工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稳定,并最大化避免成本浪费,还需对桩锚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进一步研究。本文以邯郸某桩锚基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了桩锚支护结构的组成和作用机理,应用FLAC3D软件对本基坑5-5区的支护结构建立模型,对基坑开挖各阶段的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锚索轴力及深基坑变形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桩和锚索的具体参数进行模拟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得出了最合理的支护方案。研究表明:(1)基坑侧壁出现的最大水平位移达到了31.6mm,在基坑深度十三分之一的位置,伴随深基坑挖掘深度的增加,侧壁产生的位移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最大水平位移一直处于基坑深度的十三分之一附近。支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6.7 mm,一直保持在桩顶位置,桩体的深层水平位移逐渐减小,位移值下降速度也在不断减小。(2)随着桩径的增加,支护桩的水平位移会逐渐减小。但是当桩径超过某一有效的数值后,桩的水平位移减小速度放缓,此时如果再一味增加桩径并不会对支护结构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在能够满足支护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尽量选用直径较小的桩。(3)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桩锚支护结构各参数得出,支护桩桩径对支护结构的敏感性最大,其他的影响因素次序为锚索倾角>支护桩间距>锚索预应力>锚索竖向间距。经过模拟验证,当原方案中锚索的预应力变为500k N、倾角变为13°、锚索的竖向间距变为2.3m时,支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为24.5mm,相比原设计方案的最大水平位移要少2.2mm,水平位移值减小了8.24%。优化后的方案能够有效增强桩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能,降低变形量,还可以起到增强效益的作用,达到了对桩锚支护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的目的。
陈艳平[2](2021)在《某深基坑桩锚支护与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多,科学合理的选择基坑支护方案在控制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经济成本上尤为重要。在石家庄某深基坑工程案例的研究背景下选择土钉墙和桩锚组合两种支护结构,分别进行稳定性分析验算。针对桩锚组合和土钉墙两种支护方案,将Plaxis 3D数值模拟的结构变形与实际工程监测的支护结构变形进行对比,验证实际工程中选择桩锚支护的优势和合理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在实际工程的基础上,选择桩锚组合支护和土钉墙支护进行稳定性分析。(2)选用Plaxis 3D岩土工程通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分别模拟土钉墙和桩锚组合两种支护方案。结合模拟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云图,给出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3)以第一层最北侧边上土钉T1和第一层中间的土钉T2为例,分析研究开挖过程中土钉受力情况。随着基坑的开挖和土钉墙的设置,土钉的轴力从顶部向尾部逐渐扩展;中间土钉所受的力明显高于边上土钉。(4)通过对比分析监测数据值和两种支护方案的模拟值发现,桩锚组合支护结构更加安全,验证了该项目选择桩锚组合支护的安全性,同时也说明了plaxis 3D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潘建邦[3](2021)在《某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参数化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以沈阳市某综合楼为工程背景对土钉墙支护、桩锚支护两种支护形式进行研究。首先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设计此基坑工程方案,检测变形是否满足安全需求,确定出合理的方案后,利用PLAXIS对两种支护方式进行参数调整,分析各参数变化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程度,并找到监测报警值的临界点及分析趋于变形稳定的参数的变化曲线,为此类基坑工程设计给出合理的建议。论文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比较深基坑支护中各种支护形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着重研究更适合该工程的土钉墙支护形式与桩锚支护形式。(2)针对沈阳市某综合楼深基坑工程,通过结合该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技术的成熟度选用了对该工程更适合的桩锚及土钉墙两种支护方案。利用理正软件选用这两种支护方案对该基坑工程进行方案设计,分别得到了更安全、经济的设计方案,然后从结构稳定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对两种设计方案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对。土钉墙支护相较于桩锚支护,抗隆起稳定性更安全而且施工时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更小,但在整体稳定性方面不如桩锚支护。(3)通过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沈阳市某综合楼深基坑工程的基坑剖面模型,分析了支护桩的嵌固长度变化及锚杆总长度的变化对桩锚支护体系的影响;模拟结果得出水平与竖向位移相对较小,在基坑监测的规范预警临界值上下变化。在土钉墙支护部分,首先研究了土钉长度变化,发现降低该参数对支护结构性能所造成的影响依然不大,没有达到破坏的程度,安全储备较高。因此又分析了土体的粘聚力参数变化对土钉墙支护结构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应力变化、位移变化、塑性点分布等因素,找到了粘聚力变化使土体发生破坏的临界点,所以粘聚力的变化对基坑工程的安全影响是很大的,常见的导致粘聚力的变化因素就是含水率的变化,所以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排水的设计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并且不要在雨季施工。
冯晶[4](2020)在《高层住宅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的发展对空间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高层建筑逐渐向地下深、地上高的趋势发展,深基坑工程逐渐兴起。深基坑工程随着在开挖规模和深度上不断增加,其施工难度和存在的风险也逐渐的增大。一旦产生事故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民生命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且延误施工工期,还将引发周边建筑物倒塌和地下管网破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论文通过对高层住宅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研究,以期提出预防深基坑工程事故的有效措施,优化深基坑工程施工管理环境和风险防控。深基坑施工是集开挖、支护和监控量测为一体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施工条件艰苦、工艺复杂,存在许多威胁深基坑正常施工的风险。论文主要采用的深基坑风险分析过程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1)在风险识别环节,建立了基于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排序原理的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识别模型,并运用该模型识别出了深基坑施工阶段潜在的风险因素、支护桩+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风险、土钉墙支护风险、预应力锚索风险、基坑支护监测风险和周边环境等风险中主要的风险因素。其中,深基坑施工阶段潜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勘察范围和深度不足、试验结果不准确、对现场实际情况了解不到位、单纯以勘查报告为依托;支护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方案主要风险因素是:定位放线偏差、护筒埋置偏差、桩孔偏移倾斜和孔底沉渣过多;土钉墙支护方案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土钉成孔布置、土钉杆体放置和孔内注浆和喷射混凝土;预应力锚索施工主要风险因素为:杆体设置、孔内注浆和锚杆张拉等;基坑支护监测阶段主要的风险因素有:监测力度过低、监测预报不及时和检测精度不足。(2)在风险评估环节,通过优化模糊隶属度的确定方法,建立了深基坑工程施工风险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以庆阳市西峰区紫峰大厦深基坑支护工程作为风险评价对象,依据风险识别结果矩阵,对深基坑支护工程从勘察、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每个风险因素集进行了专项评估,得出了专项风险等级,并对每个专项评估结果最为风险指标进行总体风险进行了评估,得出整个项目中风险产生的几率。结果显示支护桩+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案风险、预应力锚索风险、基坑支护监测风险处于Ⅳ级(高)风险,其他风险要素都处于中等风险;项目总体风险介于中等风险与高风险之间。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施工风险的应对措施。
马驰,周晓益,孙健,何丛飞[5](2020)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房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深基坑支护质量是影响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有助于提高深基坑支护质量的提升,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类型,并总结了常见的三种支护技术方法,为提高深基坑支护质量提供参考。
赵永[6](2020)在《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支护参数设计 ——以云南省勐腊县南腊河调蓄池基坑支护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公共交通、地下商业街、高层住宅等工程建设不断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城市空间的发展注意力也逐渐转变至发展地下空间,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城市。目前出现越来越多的开挖面积大,深度大的基坑,但基坑开挖也出现了一些惨痛的案例,如何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稳定,不会造成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和地表沉降就显得尤为重要。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工程,牵涉到土力学、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复杂的学科,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基坑支护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砂卵石地层基坑建设中如何正确合理的选择基坑支护类型却存在疑问,因此,文章以云南省勐腊县南腊河调蓄池基坑支护项目为工程背景,通过实地考察、地勘资料分析、支护结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砂卵石地层基坑支护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南腊河调蓄池基坑支护类型的选择及不同工况下的类型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南腊河调蓄池基坑选址处的主要地层构成为:砾砂、卵石及残坡积层覆盖。易造成基坑支护支挡结构发生变形和周围地表沉降,其产生原因均是支护结构支撑力不足。同时应考虑基坑所在地质条件对设计、施工进行良好把控优化设计参数;(2)整理并分析基坑支护方案的比选方法,并分析各方法的适用性。对云南省勐腊县南腊河调蓄池基坑支护项目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指出基坑位于砂卵石地层且基坑深度达到10m。分析得出适用于云南省勐腊县南腊河调蓄池基坑的支护方案为桩锚支护方案;(3)基坑在开挖过程中,侧壁向基坑开挖侧产生位移,基坑顶部侧移量较小,随着埋深的增加侧移量增加;坑外土体的沉降呈“倒三角”型,在基坑边发生最大沉降量,影响范围主要在距基坑10米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变形规律为:随着基坑开挖的推进,桩身应力逐渐增大的同时最大应力点逐渐发生下移,故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对基坑底部桩基的支护和监测频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加锚杆可以减小基坑侧壁的侧移量值,上排锚杆的受力明显大于下排锚杆且在卵石地层中采用预应力锚杆支护效果不明显;改变桩身嵌固深度对基坑位移的控制效果最佳,增加桩身强度控制效果次之。
朱乔红[7](2020)在《西北黄土地区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现场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西北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由于基坑深度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促使桩锚支护结构成为最为主要且最为经济的一种支护形式,其具有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且成熟、对于基坑变形控制效果良好、工程造价较低等优点。目前基坑理论知识落后实践,因此存在的不足需要继续试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兰州城关区某深基坑工程为例进行试验研究,选择3个支护桩单元剖面,通过埋设传感器和测斜管对不同工况下支护结构的内力、桩身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分析。由于场地土层以回填土为主且土层深度较大,因此通过采集土样进行土工试验得到详细精确的土体参数,以便为有限元数值模拟时参数设置提供可靠依据,最后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本次基坑工程进行模拟,具体工作如下:(1)结合桩锚支护结构目前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桩锚支护的工作机理、桩侧土压力、支护桩内力及锚杆(索)的内力计算等方面分析。对桩锚支护的相互作用及协调作用进行了研究;对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土压力在不同土层中的作用特点进行分析;对支护桩及锚杆(索)的内力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锚杆(索)的自由端及锚固段长度进行计算分析。(2)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土工试验主要对土体的密度、含水率、内摩擦角、黏聚力及渗透系数方面进行试验。现场试验通过对支护桩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及钢筋应力计进行监测,锚索内力通过锚索计进行监测,桩身水平位移通过埋设测斜管进行监测。但由于施工及天气等多方面的不可抗拒因素导致传感器的局部损坏,对后续的实验数据分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对支护桩、预应力旋喷锚索的受力及桩身水平位移在不同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得出:随着基坑的开挖,预应力旋喷锚索轴力稳定增大,轴力最大处位于基坑中部,现场施工时预应力施加值远小于设计值,且锚索张拉锁定初期预应力损失严重,因此需要提高施工质量并严格遵循分级张拉要求;根据桩身传感器推出弯矩值,但由于环境复杂且局部存在饱和土,导致两个试验桩弯矩规律不太相同,但最大值均出现在基坑开挖完全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桩身水平位移呈稳定增长趋势,在基坑开挖后期位移增长速度加快,直至主体底板浇筑完成后桩身水平位移慢慢趋于稳定。(4)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得出:随着开挖深度增大桩身水平位移的整体变化趋势与现场实测基本吻合,但数值偏大,基坑底部会出现隆起现象且周边土体会出现小幅下沉;支护桩剪力普遍较小,剪力最值均出现在基坑阴角部位,基坑弯矩在阴角处为正弯矩其它部分为负弯矩,受力情况良好;锚索轴力最小值位于基坑阴角处,最下排锚索轴力较小,中部位置锚索轴力值较大。
姜有恒[8](2019)在《兰州某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是我国各大城市基本建设工程中的重要且关键的问题,也是岩土力学学科中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对某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及监测展开研究,工程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而兰州市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所建工程地质软弱,土层变化和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坑底失稳及坑壁坍塌等造成的工程事故。因此,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本文以兰州某工程项目为背景,将适合于本工程的支护结构设计及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改进和完善,设计合理、通用性好的支护结构。根据工程所在场地的岩土基本特性,以及诸多实际工程的设计经验,本文依据现行建筑基坑设计规程、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等,结合本工程场地周边的环境概况及现场勘查报告,对案例工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进行设计。支护设计为:(1)排桩和冠梁设计,基坑周边共布置支护桩258根,其中800mm直径支护桩16根,800mm直径支护桩桩间距为1.80m,1000mm直径支护桩桩间距为2.02.35m,且桩顶设置冠梁,箍筋采用等间距设置;对于桩顶未放坡区域的冠梁顶部,设置为挂设钢筋网片预埋HPB235(37)6@300的钢筋,并且在冠梁顶部设置了所需要的护栏;(2)护坡桩挂网及喷射混凝土设计,在排桩面层挂设钢筋网片,同时设置喷射厚度?60mm的高强度混凝土封闭,并且在每个桩间之间通过设计插入(37)48且厚度?2.5mm的钢管注浆,在布置土钉时,按照其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都为10°12°设置;(3)预应力锚杆设计,在支护桩间实施预应力锚杆,上下设置为2排,局部为基坑东侧区域为3排,基坑南侧地下区域为1排,预应力锚杆采取“一桩一锚”,预应力锚杆主要锚固于桩间卵石层中。采用北京理正软件和增量法模型对每一阶段的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进行计算,得出本工程深基坑桩锚围护结构的各断面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内力。对本工程深基坑的整体稳定性、7种工况下抗倾覆稳定性、嵌固深度计算和嵌固段基坑内侧土反力等进行了验算,结果显示整体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嵌固深度计算和嵌固段基坑内侧土反力均满足规范要求。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保护基坑安全,从工程开始施工到施工结束,对基坑的变形进行全过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得到了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变化范围在4.0mm9.0mm之间,基坑顶部垂直位移变化范围在5.0 mm12.0mm之间,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垂直位移,变化范围在0.13mm1.08mm之间,所有监测数据真实准确有效,且都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所规定的报警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了保护基坑安全的目的。
郜东伟[9](2019)在《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对地基挖掘深度及地质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需要对深基坑进行支护。在多种支护方式中,桩锚支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对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际应用研究。首先,对深基坑的支护类型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深基坑结构中可供选择的支护类型,并对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深基坑桩锚支护的破坏形式及破坏过程,对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整体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其次,对深基坑的计算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压力计算及基坑变形计算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建立了基坑支护的数值分析模型。明确了模型建立的基本假设,同时引入了单元生死技术,确定了数值模拟所用的参数,并对无支护情况下的土体位移进行了计算。再次,利用上述数值模拟方法对深基坑桩锚尺寸的影响进行研究,分别改变支护桩的长度与直径、锚杆的长度与直径,研究得到了土体位移的变化情况,进行方案的优化比选,得到了土体变形最小时支护桩及锚杆的最优尺寸。最后,基于济南市工业北路快速路建设工程实施第三标段综合管廊的深基坑工程的工程实际,结合前述研究成果,对实际工程中的锚桩施工、基坑开挖施工、桩间网喷施工和围檩内支撑安装等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结合深基坑桩锚支护的实际应用情况,证明了理论研究的可行性。
陈浩[10](2019)在《止水支护联合结构在软土地层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土地利用率逐渐增高,则对基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软土在沿海地区的地层中非常常见,且因其土压力大、内聚力小、易变形的特点,导致在软土地层中进行基坑支护异常困难,基坑支护技术要求也要不断提升。因此在软土地层中进行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好的支护方案不仅能保证工程安全,还能降低造价。本文主要讨论了软土的定义及其特点,并总结了软土地层中常用的基坑支护方法,主要有搅拌桩+锚索支护、土钉墙支护、重力式挡土墙支护等方法,通过结合这些支护方法,确定出止水支护联合结构的组合形式,探究其优缺点,其优点主要包括止水结构承担支护功能、利用场地少、施工速度快、造价低、与土建结构空间优;缺点主要是刚度低、变形较大,易开裂滑移、对施工的质量和桩的强度要求更高。探究了该结构的适用性,该结构主要应用于沿海软土地层深度不大于8m的基坑。通过分析其他支护形式的计算理论,找到符合该结构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该结构与SMW工法比较相像,因此该结构的计算理论主要是采用SMW工法的计算理论,并将该结构应用于实际的基坑支护项目中,在实际基坑支护中使用该结构时,建议使用理正深基坑等软件对基坑进行计算。本文以将止水支护联合结构应用于三个基坑的基坑支护实例中。在重力式水泥土墙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基坑中,基坑参数的计算使用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进行计算,详细描述了该结构在基坑中的施工过程,施工完成后分析该基坑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监测数据与软件模拟的基坑情况,来分析该结构在基坑支护中的可行性。在实际监测数据中,围护顶部的最大水平位移为8mm,最大竖向位移为15mm,周边地表位移最大值在140mm左右,支撑轴力最大值在6000KN左右,裂缝监测最大值约6mm,围护结构深层的水平位移最大值为40mm,出现在地下5m8m处。通过与软件计算模拟的基坑数据对比,周边地表位移量相差较大,通过分析,其原因为软件模拟基坑载荷小于实际载荷。在三轴搅拌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基坑中,基坑支护的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基坑漏水事故,通过分析了该基坑中的漏水事故,总结其漏水原因,从而探讨出水泥土搅拌桩的适用性。且在排桩、放坡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基坑中,该结构也起到了良好的支护效果。通过止水支护联合结构在三个实例中的应用,找出该结构的不足点,进而加以改进。探讨了该结构在软土地层基坑支护中的适用性,验证了理论技术的正确性,对其他的基坑支护工程提供类似的工程经验。
二、锚杆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锚杆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LAC3D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线 |
第2章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相关概述 |
2.1 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
2.2 桩锚支护结构分析 |
2.2.1 桩锚支护结构的特点 |
2.2.2 桩与锚杆相互作用机理 |
2.3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
2.3.1 等值梁法 |
2.3.2 弹性支点法 |
2.3.3 有限差分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桩锚基坑工程实例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1.1 工程总体概况 |
3.1.2 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情况 |
3.1.3 基坑周边环境 |
3.2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
3.3 基坑止水及降水方案 |
3.4 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3.5 基坑监测 |
3.5.1 监测目的 |
3.5.2 监测方法以及监测点的设计 |
3.5.3 监测预警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数值模拟 |
4.1 FLAC3D软件概述 |
4.1.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
4.1.2 FLAC3D的特点 |
4.2 建立模型 |
4.2.1 建立基坑模型 |
4.2.2 选取参数 |
4.2.3 基坑开挖过程模拟 |
4.3 结果分析 |
4.3.1 施工过程分析 |
4.3.2 基坑水平位移分析 |
4.3.3 基坑竖向位移分析 |
4.3.4 锚索轴力模拟分析 |
4.4 监测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4.4.1 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
4.4.2 桩体深层水平位移的对比分析 |
4.5 深基坑变形因素影响分析 |
4.5.1 锚索层数和竖向间距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
4.5.2 锚杆预应力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
4.5.3 支护桩刚度变化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桩锚支护结构优化分析 |
5.1 概述 |
5.2 改变桩的主要参数的影响分析 |
5.2.1 不同排桩直径分析 |
5.2.2 不同排桩间距分析 |
5.3 改变锚索主要参数对的影响分析 |
5.3.1 不同锚索预应力分析 |
5.3.2 不同锚索倾角分析 |
5.3.3 不同锚索竖向间距分析 |
5.4 基于正交试验的多种参数优化 |
5.4.1 正交试验介绍 |
5.4.2 正交试验步骤 |
5.4.3 正交试验设计过程 |
5.4.4 结果的极差分析 |
5.4.5 优化方案的选取及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某深基坑桩锚支护与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桩锚组合支护和土钉墙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
1.3.2 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和土钉墙工程应用研究现状 |
1.3.3 桩锚组合支护和土钉墙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二章 土钉墙和桩锚支护的设计理论 |
2.1 土钉墙支护的基本原理 |
2.1.1 土钉墙的作用机理 |
2.1.2 土钉墙支护计算分析 |
2.1.3 土钉墙整体稳定性验算 |
2.2 桩锚组合支护的基本原理 |
2.2.1 桩锚组合支护的作用机理 |
2.2.2 桩锚支护计算分析 |
2.2.3 桩锚支护稳定性验算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土钉墙和桩锚支护稳定性计算分析及基坑监测 |
3.1 工程概况 |
3.2 工程地质概况 |
3.3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
3.3.1 设计条件 |
3.3.2 设计参数 |
3.4 基坑支护稳定性计算分析 |
3.4.1 土钉墙支护的稳定性计算分析 |
3.4.2 桩锚组合支护的稳定性计算分析 |
3.5 基坑监测 |
3.5.1 监测目的 |
3.5.2 监测内容 |
3.5.3 监测工作部署 |
3.5.4 监测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深基坑受力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
4.1 Plaxis3D软件介绍 |
4.1.1 各种单元模拟 |
4.1.2 土体硬化模型 |
4.2 Plaxis3D模型的建立 |
4.2.1 参数选取 |
4.2.2 桩锚组合支护模型 |
4.2.3 土钉墙支护模型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3.1 数值模拟值与监测值对比分析 |
4.3.2 水平位移对比分析 |
4.3.3 竖向位移对比分析 |
4.4 桩锚支护结构参数优化分析 |
4.4.1 桩径的优化 |
4.4.2 桩的嵌固深度的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某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参数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设计内容与设计原则 |
1.2.1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
1.2.2 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内容 |
1.2.3 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原则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深基坑工程的发展趋势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及适用条件 |
2.1 几种支护结构类型 |
2.1.1 土钉墙支护结构 |
2.1.2 桩锚支护结构 |
2.1.3 连续墙支护结构 |
2.1.4 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结构 |
2.1.5 内支撑支护结构 |
2.2 几种支护结构适用条件 |
2.3 本章小结 |
3 利用理正软件对两种基坑支护方案进行设计 |
3.1 工程概况 |
3.1.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3.1.2 场地地震效应 |
3.2 基坑支护方案的初选 |
3.3 基坑支护设计 |
3.3.1 土钉墙支护结构方案设计 |
3.3.2 桩锚支护结构设计 |
3.4 土钉墙支护和桩锚支护对比 |
3.4.1 施工工艺方面 |
3.4.2 对周围环境影响方面 |
4 利用PLAXIS对两种深基坑支护结构性能的研究 |
4.1 PLAXIS软件简介 |
4.2 模型建立 |
4.3 两种支护方式下参数变化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 |
4.3.1 桩锚支护方式下参数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
4.3.2 土钉墙支护方式下参数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
4.4 施工监测数据对比 |
4.4.1 地表沉降 |
4.4.2 支护桩体水平位移 |
4.4.3 支护桩体竖向位移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高层住宅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2 风险分析方法与基本理论 |
2.1 风险概述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深基坑施工阶段风险的特点及风险事故分析 |
2.2 风险分析的方法与遵循的原则 |
2.2.1 风险识别的方法 |
2.2.2 风险评估的方法 |
2.2.3 遵循的原则 |
2.3 论文采用的风险分析方法 |
2.3.1 风险识别的方法 |
2.3.2 风险评估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风险识别 |
3.1 风险识别过程及风险因素清单 |
3.1.1 风险识别过程 |
3.1.2 风险因素分解及清单 |
3.2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风险指标的建立 |
3.2.1 深基坑工程勘察原因潜在的施工风险指标的建立 |
3.2.2 深基坑设计原因潜在的施工风险指标的建立 |
3.2.3 深基坑施工阶段风险指标的建立 |
3.3 深基坑支护过程风险识别 |
3.3.1 深基坑勘察原因潜在的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
3.3.2 深基坑设计原因潜在的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
3.3.3 深基坑施工阶段风险因素识别 |
3.4 本章小结 |
4 深基坑施工支护风险评估 |
4.1 施工阶段风险因素评估指标 |
4.2 施工阶段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5 工程实例 |
5.1 工程概况 |
5.1.1 项目概况 |
5.1.2 地层概况 |
5.1.3 基坑支护方案简要说明 |
5.2 深基坑工程施工阶段专项风险评估 |
5.2.1 深基坑勘察原因潜在的施工风险评估 |
5.2.2 深基坑设计原因潜在的施工风险评估 |
5.2.3 深基坑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
5.3 深基坑支护施工期支护总体风险评估 |
5.4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
5.4.1 勘查原因潜在的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
5.4.2 设计原因潜在的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
5.4.3 施工阶段风险应对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
2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分析 |
3 结束语 |
(6)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支护参数设计 ——以云南省勐腊县南腊河调蓄池基坑支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坑支护形式理论研究现状 |
1.2.2 砂卵石分布规律的研究现状 |
1.2.3 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支护研究现状 |
1.2.4 砂卵石地层深基坑稳定性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1.3.1 研究手段与主要内容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砂卵石地层深基坑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2.1 砂卵石地层特征 |
2.1.1 地质构造 |
2.1.2 工程特性 |
2.2 深基坑开挖主要变形及机理分析 |
2.2.1 支护支挡结构变形机理分析 |
2.2.2 基坑开挖周边地表沉降机理分析 |
2.3 基坑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2.3.1 设计因素 |
2.3.2 工程地质条件 |
2.3.3 施工因素 |
2.4 深基坑变形控制措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理论研究 |
3.1 砂卵石地层常用支护结构类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
3.1.1 土钉墙支护结构 |
3.1.2 排桩支护 |
3.1.3 地下连续墙支护 |
3.1.4 排桩+内支撑支护 |
3.2 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择原则及依据 |
3.3 基坑支护计算方法及方案优选理论概述 |
3.3.1 土压力理论 |
3.3.2 基坑支护结构的计算理论 |
3.3.3 支护结构初优选考虑的因素 |
3.3.4 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依托工程对深基坑支护形式的分析及初选 |
4.1 工程概况 |
4.1.1 工程基本概况 |
4.1.2 气象与水文条件 |
4.1.3 地形地貌 |
4.1.4 区域地层及地质构造 |
4.1.5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4.2 深基坑支护方案对比分析 |
4.2.1 地下连续墙支护 |
4.2.2 桩锚支护 |
4.2.3 深基坑支护对比分析 |
4.3 桩锚支护介绍 |
4.3.1 支护特点 |
4.3.2 使用范围 |
4.3.3 支护工艺原理及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及内力数值分析 |
5.1 ABAQUS软件介绍及采用本构模型 |
5.1.1 有限元分析原理 |
5.1.2 ABAQUS软件介绍 |
5.1.3 ABAQUS提供的本构模型 |
5.2 参数选取及计算模型的建立 |
5.2.1 计算基本假定 |
5.2.2 数值模型参数选取 |
5.2.3 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 |
5.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5.3.1 不同支护桩刚度影响分析 |
5.3.2 不同支护桩嵌入深度影响分析 |
5.3.3 不同开挖深度结构分析 |
5.3.4 不同锚杆直径结构分析 |
5.3.5 不同锚杆类型结构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7)西北黄土地区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现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桩锚支护结构理论与试验研究 |
1.2.1 桩锚支护结构理论研究 |
1.2.2 桩锚支护结构试验研究 |
1.3 桩锚支护结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桩锚支护结构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桩锚支护结构分析及工作机理 |
2.2.1 桩锚支护结构组成 |
2.2.2 桩锚支护结构特点 |
2.2.3 桩锚支护结构的工作机理 |
2.3 桩侧土压力计算 |
2.3.1 土压力分布状态 |
2.3.2 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特点 |
2.3.3 土压力非极限状态分析 |
2.4 支护桩内力计算 |
2.4.1 增量法 |
2.4.2 迭代法 |
2.4.3 混合法 |
2.5 锚杆(索)计算分析 |
2.5.1 经验法 |
2.5.2 弹性反力法 |
2.5.3 数值计算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桩锚支护结构内力及位移现场测试试验 |
3.1 引言 |
3.2 现场试验工程概况 |
3.3 场地岩土参数室内试验研究 |
3.3.1 土样采集 |
3.3.2 室内试验 |
3.3.3 土体密度及含水率试验 |
3.3.4 直剪试验 |
3.3.5 渗透试验 |
3.3.6 岩土参数汇总 |
3.4 现场试验 |
3.4.1 试验目的 |
3.4.2 试验方法及原理 |
3.4.3 现场试验方案 |
3.4.4 试验步骤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桩锚支护结构内力及位移测试试验数据分析 |
4.1 引言 |
4.2 试验数据采集及整理 |
4.2.1 试验周期及监测频率 |
4.2.2 试验误差分析 |
4.2.3 试验工况 |
4.3 锚索内力试验结果分析 |
4.4 支护桩内力试验结果分析 |
4.4.1 试验桩钢筋受力分析对比 |
4.4.2 试验桩混凝土受力分析对比 |
4.4.3 试验桩弯矩分布规律 |
4.5 桩身水平位移试验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桩锚支护结构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
5.1 引言 |
5.2 PLAXIS3D模型建立步骤 |
5.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5.3.1 几何模型建立 |
5.3.2 施工阶段定义及计算 |
5.4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5.4.1 模型整体变形 |
5.4.2 拉锚桩板的变形与受力 |
5.4.3 锚索承受轴力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基金及项目 |
(8)兰州某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深基坑支护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及研究动态 |
1.2.1 深基坑工程变形研究现状 |
1.2.2 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形式研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兰州地区深基坑支护概述 |
2.1 自然地理 |
2.2 工程概况 |
2.3 工程岩土基本特性 |
2.4 本章小结 |
3 深基坑工程支护基础理论及特点 |
3.1 深基坑工程支护设计理论 |
3.1.1 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受力概述 |
3.1.2 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变形特点 |
3.1.3 深基坑工程地层变形特点 |
3.2 深基坑支护常见形式 |
3.3 桩锚围护结构 |
3.3.1 桩锚围护结构支护原理 |
3.3.2 桩锚围护结构设计原则 |
3.3.3 桩锚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 |
3.4 本章小结 |
4 某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研究 |
4.1 支护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案 |
4.1.1 支护设计依据 |
4.1.2 支护设计原则 |
4.1.3 支护设计安全等级及安全系数 |
4.1.4 支护设计荷载 |
4.1.5 支护方案设计 |
4.2 基坑支护设计 |
4.2.1 排桩与冠梁设计 |
4.2.2 护坡桩挂网、喷射混凝土设计 |
4.2.3 预应力锚杆设计 |
4.2.4 排水设计 |
4.3 变形控制模型构建及计算 |
4.3.1 土压力计算模型 |
4.3.2 变形控制设计及计算 |
4.3.3 基坑稳定性分析 |
4.4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
4.4.1 基坑开挖 |
4.4.2 预应力锚杆施工 |
4.4.3 排桩施工 |
4.4.4 冠梁施工 |
4.4.5 其它施工 |
4.5 本章小结 |
5 某工程深基坑变形监测研究 |
5.1 监测依据、监测等级和坐标系统 |
5.2 仪器选用及注意事项 |
5.3 基准点、变形监测点的布设与测量 |
5.3.1 基准点、变形监测点的布设 |
5.3.2 基准点、变形监测点的测量 |
5.4 变形点监测 |
5.5 监测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1 基坑支护技术发展 |
1.3.2 桩锚支护技术应用 |
1.3.3 桩锚支护技术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深基坑桩锚支护技术分析 |
2.1 基坑类型 |
2.2 基坑支护类型 |
2.2.1 一般支护类型 |
2.2.2 深基坑支护类型 |
2.3 深基坑支护结构 |
2.3.1 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
2.3.2 支护结构安全等级 |
2.3.3 支护结构选择 |
2.4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变形 |
2.4.1 支护结构稳定性破坏 |
2.4.2 支护结构强度破坏 |
2.5 桩锚支护工作原理 |
2.5.1 桩锚支护受力分析 |
2.5.2 土拱效应原理 |
2.5.3 支护桩工作原理 |
2.5.4 锚索工作原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坑计算理论及数值模拟 |
3.1 基坑计算理论 |
3.1.1 土压力计算 |
3.1.2 基坑变形分析 |
3.2 模型建立 |
3.2.1 基本假设 |
3.2.2 ANSYS软件简介 |
3.2.3 计算模型的确定 |
3.2.4 单元生死技术 |
3.3 土体相关物理参数 |
3.3.1 地质条件 |
3.3.2 ANSYS模拟土层时的参数 |
3.4 无支护条件下数值模拟 |
3.4.1 无外部荷载开挖过程分析 |
3.4.2 有外部载荷开挖过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桩锚尺寸对土体变形的影响研究 |
4.1 有支护条件下土体位移情况 |
4.2 支护桩直径变化对土体变形影响 |
4.3 支护桩长度变化对土体变形的影响 |
4.4 锚杆支护与设计 |
4.4.1 锚杆支护 |
4.4.2 锚杆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素 |
4.4.3 锚杆截面设计 |
4.5 锚杆直径变化对土体变形影响 |
4.6 锚杆长度变化对土体变形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工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1.1 结构形式 |
5.1.2 主要特点 |
5.2 现状调查 |
5.3 质量检测 |
5.3.1 综合管廊基坑支护结构 |
5.3.2 降水和止水形式 |
5.4 施工方案 |
5.4.1 施工安排 |
5.5 桩锚支护施工技术措施 |
5.5.1 灌注桩钻孔灌注施工 |
5.5.2 预应力锚索施工 |
5.5.3 冠梁施工 |
5.5.4 搅拌桩施工 |
5.6 基坑开挖施工 |
5.6.1 基坑开挖原则 |
5.6.2 基坑开挖应具备的条件 |
5.6.3 施工准备 |
5.6.4 主体基坑开挖施工顺序 |
5.6.5 主体基坑开挖方案 |
5.6.6 基坑验槽 |
5.6.7 土方外运 |
5.7 桩间网喷施工 |
5.8 围檩内支撑加工及安装 |
5.9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止水支护联合结构在软土地层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基坑支护研究现状 |
1.2.2 国外基坑支护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案、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案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创新点 |
2 软土基坑常用支护方法 |
2.1 基坑支护计算方法 |
2.1.1 朗肯土压力 |
2.1.2 库仑土压力 |
2.1.3 基坑规范中土压力的计算理论 |
2.2 软土在地基和基础工程中的定义区别 |
2.2.1 软土的定义 |
2.2.2 软土的区别 |
2.3 基坑支护中常用的支护方法 |
2.4 软土中常用的支护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止水支护联合结构适用性分析 |
3.1 止水支护联合结构的定义 |
3.1.1 止水帷幕定义及常用方法 |
3.1.2 支护结构 |
3.2 止水支护联合结构的优缺点 |
3.3 止水支护联合结构的适用范围 |
3.4 本章小结 |
4 止水支护联合结构支护理论及方法 |
4.1 止水支护联合结构的规范依据 |
4.2 分项计算理论 |
4.2.1 整体稳定计算理论 |
4.2.2 重力式挡墙(SMW工法) |
4.2.3 土钉墙 |
4.3 止水支护联合结构的计算理论 |
4.4 本章小结 |
5 止水支护联合结构工程应用 |
5.1 重力式水泥土墙与土钉墙联合支护技术应用 |
5.1.1 基坑概述 |
5.1.2 支护参数计算 |
5.1.3 施工过程 |
5.1.4 基坑监测 |
5.2 三轴搅拌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护技术应用 |
5.2.1 基坑概述 |
5.2.2 水泥土桩适用性探讨 |
5.2.3 漏水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
5.3 排桩、放坡与土钉墙联合支护技术应用 |
5.3.1 基坑概述 |
5.3.2 支护参数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锚杆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LAC3D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模拟与优化分析[D]. 骆晓坤.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某深基坑桩锚支护与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分析[D]. 陈艳平. 河北大学, 2021(09)
- [3]某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参数化分析[D]. 潘建邦.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高层住宅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风险评估[D]. 冯晶.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5]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 马驰,周晓益,孙健,何丛飞. 工程技术研究, 2020(18)
- [6]砂卵石地层深基坑支护参数设计 ——以云南省勐腊县南腊河调蓄池基坑支护为例[D]. 赵永.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西北黄土地区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现场试验研究[D]. 朱乔红.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8]兰州某工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监测研究[D]. 姜有恒.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9]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研究与应用[D]. 郜东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止水支护联合结构在软土地层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D]. 陈浩.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