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莱茵塑分T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许建欣[1](2021)在《矿山专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配方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进行矿山专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配方的开发。结果表明:抗刺扎、抗切割和抗崩花掉块综合性能较好的胎面胶配方为天然橡胶80,丁苯橡胶20,炭黑N115 48,白炭黑7,莱茵塑分?GE3082 2,硫黄1.8,促进剂CBS1.2,其他15.8。该胎面胶配方试验轮胎的实际里程试验损坏率比普通轮胎降低1%以上,综合里程延长约10%。
王瑾[2](2018)在《白炭黑—炭黑并用补强溶聚丁苯橡胶在绿色轮胎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市场上迫切需求绿色环保型轮胎。绿色轮胎的胎面胶的性能不仅与生胶种类有关,还与补强填料有关。溶聚丁苯橡胶(SSBR)在绿色轮胎胎面胶中使用较多,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湿滑性。另外,白炭黑填充胶料具有较低的滚动阻力和较高的抗湿滑性,但耐磨性较差,而炭黑填充胶料的耐磨性好,但滚动阻力较高,通过白炭黑/炭黑并用填充橡胶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以期获得绿色轮胎最佳的配方和工艺参数。本论文主要研究白炭黑/炭黑补强溶聚丁苯橡胶体系。对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溶聚丁苯橡胶综合性能影响的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实验论证。大多数物理机械性能随着白炭黑含量增加均呈上升趋势,硫化胶的抗湿滑性能变好,结合胶含量增加,滚动阻力降低,但硫化胶的耐磨性降低;同时由SEM分析表明随着白炭黑添加比例的升高,双相填料在SSBR2564S胶料中分散能力变好。当白炭黑和炭黑并用比在60/20时,混炼胶的综合性能最佳。当白炭黑1165MP与炭黑以60/20并用时,通过改变炭黑粒径的大小,发现对SSBR2564S综合性能产生影响。炭黑粒径越小,越容易吸附硫化促进体系,对SSBR2564S胶料的补强作用越明显,但在体系中的分散性越差;随着炭黑粒径的增大,加工性能变好,但大多数物理机械性能降低,其中炭黑N330与白炭黑并用时,有较好的协同效应。考察了不同Si69偶联剂用量对于胎面胶性能影响。研究表明:Si69的添加能够提升填料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减少白炭黑自聚现象,提升补强效果,但是白炭黑的量是固定的,由于多余的Si69会起增塑剂作用,故混炼胶的大多数物理性能基本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Si69用量在6phr时,混炼胶的综合性能最佳。详细分析了混炼工艺(密炼机转子转速和促进剂DPG加入顺序)对白炭黑1165MP/炭黑N330补强SSBR2564S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炼机转子转速的提高,可以防止过早硫化的发生,提高操作安全性。转速的提升,白炭黑分散的速度大于团聚的速度,填料分散性改善,动态力学性能也对应提升。SSBR2564S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在转速在80r/min时最佳;促进剂DPG在一段混炼阶段加入时,橡胶-填料-促进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硅烷化反应效率提高,填料分散性改善,加工安全提高,共混体系的Payne效应变弱,有利于改善滚动阻力,但抗湿滑性变差。
辛晓晶[3](2012)在《白炭黑在轮胎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文章综述了白炭黑在轮胎的不同部分中的应用现状,并对白炭黑的研发方向进行了总结。
卿勤,曾清,胡录伟,杨利伟,黄晓丽,夏科伟[4](2011)在《莱茵塑分PP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莱茵塑分PP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采用莱茵塑分PP,胶料门尼粘度降低,炭黑分散性提高,挤出工艺性能明显改善,硫化胶撕裂强度增大,生热降低,成品轮胎耐久性能提高。
吴欣欣[5](2011)在《国产燕化稀土异戊橡胶Nd-IR基本特性及其在胎面胶中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核磁共振仪等手段对国产Nd-IR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同时借助扫描电镜对炭黑凝胶的形态结构进行考察,并与NR以及俄罗斯生产的牌号为SKI-3的钛系异戊橡胶(用SKI-3-IR表示)进行了平行对比研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产Nd-IR生胶的结构以及混炼胶炭黑凝胶的结构对其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Nd-IR的基本性能以及在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对生胶和炭黑混炼胶结构参数的研究表明:Nd-IR、SKI-3-IR以及塑炼后的NR(用NR-2表示)其门尼粘度、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都非常接近,虽然三种生胶的1,4-结构含量差别不大,但NR的顺1,4-含量高于两种IR;在生胶中:未塑炼的NR(用NR-1表示)的凝胶含量较高,NR-2的凝胶含量较低,而两种IR中基本不含有凝胶。在炭黑混炼胶中:NR-2混炼胶所形成的炭黑凝胶最多,Nd-IR混炼胶所形成的炭黑凝胶最少,因此Nd-IR混炼胶的Payne效应最为明显;炭黑混炼胶中NR-2胶料中炭黑表面结合更多的橡胶,在断面裂口处形成更多长而细的橡胶拉丝,表明NR与炭黑的作用优于IR。研究胶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表明: NR-1生胶以及NR-2炭黑混炼胶的应力-应变曲线都有应变硬化现象,而NR-2生胶无应变硬化现象;但IR不论是生胶还是炭黑混炼胶都没有出现应变硬化现象,其强度都远低于NR的强度;而IR硫化胶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与NR-2硫化胶很接近。对Nd-IR的基本性能的研究分析表明:与ASTM标准配方相比,不论是未填充胶还是炭黑填充胶,JIS标准配方更适合Nd-IR。因此通过对JIS标准配方进行优化得出了国产Nd-IR的基础配方如下:在JIS标准NR未填充胶配方的基础上,增加0.2phr促进剂可作为国产Nd-IR未填充胶的基础配方;在JIS标准NR炭黑填充胶配方的基础上,增加0.1phr促进剂可作为国产Nd-IR的炭黑填充胶的基础配方。另外,研究表明,促进剂NS和碱性炭黑对IR的促进硫化作用较NR明显,能缩小IR和NR之间的差距。Nd-IR在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在载重胎胎面胶(全NR)配方中:Nd-IR以20%的比例替代NR时不会影响其性能;通过调整硫化体系提高硫化速度,使得Nd-IR以50%比例替代NR时不会影响其性能;在纯Nd-IR胶料中研究炭黑种类对胶料性能的影响时得出炭黑N375更适合Nd-IR。在载重胎胎面胶(NR/SBR/BR)配方中:Nd-IR以80%比例替代NR而不影响其性能,说明了Nd-IR与其它胶种具有较好的并用性。另外相对于基础配方而言,由于实用配方中加入了一些含有极性基团的加工助剂,使得炭黑在NR和Nd-IR胶料中的分散性很接近。在工程胎胎面胶(NR/SBR)中:以20%的比例Nd-IR替代原始配方中NR而不影响其性能;由于在配方中加入了白炭黑,填料在Nd-IR胶料中的分散性较差,Payne效应较NR明显;若Nd-IR以更大的比例替代NR,一方面要增加促进剂的用量来提高硫化速度和交联密度;另一方面应该加入一些加工助剂提高填料在Nd-IR胶料中的分散性。
吕鑫[6](2005)在《低滚动阻力轮胎胶料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白炭黑在溶聚丁苯橡胶中的应用。从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三个方面,考察了白炭黑/炭黑添加比例、白炭黑的种类、硅烷偶联剂的用量、莱茵分散剂添加份数等在拜尔公司新型溶聚丁苯和齐鲁石化乳聚丁苯中的应用及对硫化胶综合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从微观上观察了白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及补强情况。 结果表明:白炭黑添加比例的提高有助于硫化胶力学性能的改善,但同时增加了加工难度。白炭黑的加入虽然降低了胶料的抗湿滑能力,但有效地降低了胶料的滚动阻力。 高分散及高比表面积的白炭黑,能够有效提高胶料的力学性能,但使胶料加工性能下降,且动态力学性能较差。 硅烷偶联剂的添加改善了白炭黑粒子与胶料的相容性;提高了白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提高了胶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了硫化时间;降低了胶料的滚动阻力,但同时使硫化胶的抗湿滑性下降。 分散剂ST的添加起到了部分塑化剂的作用,使胶料力学性能略有降低,提高了胶料的加工性能。并且使胶料的滚动阻力下降,同时提高了胶料的抗湿滑性。 与国产E-SBR相比,拜尔新型S-SBR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加工性不好,加工能耗高,安全性差。但能在保持低滚动阻力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胶料的抗湿滑性能,使胶料具有更好的动态力学性能。
杨艳平,冯耀岭,杨辉林,王兴玉,谢慧生[7](2004)在《莱茵塑分T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加工助剂莱茵塑分T和增塑剂A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中的胶料性能对比,并着重考察了对胎面挤出性能和外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加工助剂能降低胎面的挤出温度,提高胎面的挤出速度;两种加工助剂相比,含莱茵塑分T的胶料老化性能、疲劳性能和分散性以及胎面挤出温度和断面气孔情况均比增塑剂A好;外胎的耐久试验均超过国家标准。
杨树田[8](1999)在《提高载重斜交轮胎耐磨性的研究》文中指出从配方及硫化工艺角度分析了载重斜交轮胎在实际使用中耐磨性差的原因,认为胎面胶生胶体系采用NR/BR/SBR三胶并用体系、软化剂采用芳烃油、补强填充剂采用新工艺炭黑N234、加工助剂采用新型加工助剂及通过强化轮胎硫化测温来确定最佳硫化工艺条件可提高载重斜交轮胎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这些措施可使900-2016PR载重斜交轮胎总行驶时间和总行驶里程均提高169%,100-2018PR轮胎的总行驶里程超过5万km。
二、莱茵塑分T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莱茵塑分T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矿山专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配方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主要原材料 |
1.2 试验配方 |
1.3 试验设备和仪器 |
1.4 混炼工艺 |
1.5 性能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硫化特性 |
2.2 物理性能 |
2.3 装车试验 |
2.4 里程试验 |
2.4.1 试验安排 |
2.4.2 试验结果 |
3 结论 |
(2)白炭黑—炭黑并用补强溶聚丁苯橡胶在绿色轮胎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绿色轮胎胎面胶中溶聚丁苯橡胶的研究现状 |
1.2.1 溶聚丁苯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
1.2.2 溶聚丁苯橡胶的改性 |
1.3 绿色轮胎胎面胶的补强体系概述 |
1.3.1 炭黑的概述 |
1.3.2 白炭黑的补强机理及改性研究简介 |
1.3.3 白炭黑-炭黑双相填料的研究现状 |
1.4 橡胶用硅烷偶联剂的研究现状 |
1.4.1 硅烷偶联剂基本性质 |
1.4.2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 |
1.4.3 硅烷偶联剂在绿色轮胎中的应用研究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材料制备及研究方法 |
2.1 材料体系 |
2.2 实验工艺过程 |
2.2.1 橡胶混炼工艺 |
2.2.2 橡胶硫化特性实验 |
2.2.3 胶料的硫化 |
2.3 实验表征方法 |
2.3.1 加工性能测试 |
2.3.2 力学性能测试 |
2.3.3 耐磨性能测试 |
2.3.4 交联密度测试 |
2.3.5 结合胶测试 |
2.3.6 微观形貌观察 |
第3章 白炭黑/炭黑并用对SSBR性能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SSBR性能的影响 |
3.2.1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SSBR加工性能的影响 |
3.2.2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SSBR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3.2.3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SSBR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3.2.4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SSBR多重相互作用分析 |
3.3 白炭黑与不同粒径炭黑复合对SSBR性能的影响 |
3.3.1 白炭黑与不同粒径炭黑复合对SSBR加工性能的影响 |
3.3.2 白炭黑与不同粒径炭黑复合对SSBR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3.3.3 白炭黑与不同粒径炭黑复合对SSBR填料分散性分析 |
3.4 不同偶联剂Si69用量对白炭黑增强胶料性能的影响 |
3.4.1 不同Si69用量对白炭黑增强胶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
3.4.2 不同Si69用量对白炭黑增强胶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3.4.3 不同Si69用量对白炭黑增强胶料多重相互作用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混炼工艺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密炼机转子转速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性能的影响 |
4.2.1 密炼机转子转速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排胶温度的影响 |
4.2.2 密炼机转子转速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加工性能的影响 |
4.2.3 密炼机转子转速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2.4 密炼机转子转速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 促进剂DPG加入顺序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性能的影响 |
4.3.1 DPG加入顺序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加工性能的影响 |
4.3.2 DPG加入顺序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3.3 DPG加入顺序对白炭黑/炭黑补强SSBR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白炭黑在轮胎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白炭黑在轮胎中的应用情况[2-3] |
1.1 白炭黑在轮胎胎面的应用[4-5] |
1.1.1 轿车轮胎胎面 |
1.1.2 载重胎胎面 |
1.1.3 越野轮胎胎面 |
1.2 白炭黑在轮胎胎侧中的应用[6-8] |
1.3 白炭黑在钢丝帘线挂胶中的应用 |
1.4 白炭黑在轮胎气密层中的应用 |
2 绿色轮胎用白炭黑的研发方向[9] |
2.1 改进生产工艺 |
2.2 运用纳米技术对普通白炭黑产品进行深加工 |
2.3 加快白炭黑表面改性剂品种的研发 |
2.4 研究开发提高白炭黑分散性的专用加工助剂 |
3 结语 |
(5)国产燕化稀土异戊橡胶Nd-IR基本特性及其在胎面胶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稀土异戊橡胶的合成 |
1.1.1 稀土催化异戊二烯合成异戊橡胶的反应机理 |
1.1.2 稀土催化顺-1,4 异戊橡胶的制备 |
1.2 异戊橡胶的研究现状 |
1.2.1 国际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世界异戊橡胶的生产现状 |
1.2.4 异戊橡胶在国内的应用领域 |
1.3 我国异戊橡胶的发展前景分析 |
1.3.1 碳五资源综合利用呼唤实现IR 工业化 |
1.3.2 稀土异戊橡胶生产技术日臻成熟 |
1.3.3 NR 供应缺口为IR 提供一定市场空间 |
1.4 异戊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
1.4.1 微观结构及立体规整性 |
1.4.2 微观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
1.5 异戊橡胶的种类及性能 |
1.6 异戊橡胶和天然橡胶结构和性能的比较 |
1.6.1 异戊胶和天然橡胶生胶之间差异 |
1.6.2 异戊胶与天然橡胶混炼胶性能的比较 |
1.6.3 异戊胶与天然胶硫化胶性能的比较 |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7.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国产 Nd-IR 的结构参数及应力-应变特性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原材料 |
2.2.2 实验配方 |
2.2.3 试样制备 |
2.2.4 主要仪器设备 |
2.2.5 性能测试 |
2.3 天然橡胶和异戊橡胶的结构参数 |
2.3.1 生胶的化学结构 |
2.3.2 生胶的门尼粘度及分子量相关参数 |
2.3.3 玻璃化转变温度 |
2.3.4 生胶和炭黑混炼胶的凝胶 |
2.4 胶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
2.4.1 生胶的应力-应变曲线 |
2.4.2 混炼胶的应力-应变曲线 |
2.4.3 硫化胶的应力-应变曲线 |
2.5 结论 |
第三章 国产稀土异戊橡胶基本性能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原材料 |
3.2.2 实验配方 |
3.2.3 试样制备 |
3.2.4 主要仪器设备 |
3.2.5 性能测试 |
3.3 国产稀土异戊橡胶的基本性能 |
3.3.1 异戊橡胶的基本性能和标准配方的选定 |
3.3.2 标准配方的优化 |
3.4 JIS 标准配方炭黑填充胶的加工特性 |
3.4.1 炭黑填充胶的混炼特性 |
3.4.2 JIS 标准炭黑填充混炼胶的RPA 分析 |
3.5 结论 |
第四章 Nd-IR 在载重胎胎面胶(全 NR)中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原材料 |
4.2.2 实验配方 |
4.2.3 试样制备 |
4.2.4 主要仪器设备 |
4.2.5 性能测试 |
4.3 在载重胎胎面胶(全NR)中的应用研究 |
4.3.1 NR/Nd-IR 并用胶的硫化特性 |
4.3.2 NR/Nd-IR 胎面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
4.3.3 NR/Nd-IR 胎面胶的应变扫描分析 |
4.4 NR/Nd-IR 胎面胶配方的优化 |
4.4.1 NR/Nd-IR 并用胶优化配方的硫化特性 |
4.4.2 NR/Nd-IR 胎面胶的优化配方的物理机械性能 |
4.5 炭黑种类对Nd-IR 胶料性能的影响 |
4.5.1 炭黑种类对Nd-IR 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 |
4.5.2 炭黑种类对Nd-IR 胶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6 结论 |
第五章 国产 Nd-IR 在轮胎胎面胶(并用胶)中的应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主要原材料 |
5.2.2 实验配方 |
5.2.3 试样制备 |
5.2.4 主要仪器设备 |
5.2.5 性能测试 |
5.3 国产Nd-IR 在载重胎胎面胶(NR/SBR/BR)中的应用 |
5.3.1 载重胎胎面胶(NR |
5.3.2 载重胎胎面胶(NR/Nd-IR/SBR/BR)的应变扫描分析 |
5.4 国产Nd-IR 在工程胎胎面胶(NR/Nd-IR/SBR)中的应用 |
5.4.1 工程胎并用胶NR/Nd-IR/SBR 的硫化特性及物理机械性能 |
5.4.2 工程胎胎面胶(NR/Nd-IR/SBR)的应变扫描分析 |
5.5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低滚动阻力轮胎胶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绪论 |
1.1 白炭黑的概述 |
1.1.1 白炭黑的基本特性 |
1.1.1.1 分类 |
1.1.1.2 基本特性 |
1.1.1.3 白炭黑的增强特点 |
1.1.1.4 白炭黑结构对胎面胶性能的影响 |
1.1.2 白炭黑的改性 |
1.1.3 白炭黑的应用 |
1.1.3.1 在工程机械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 |
1.1.3.2 在其它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 |
1.1.3.3 在胎侧胶中的应用 |
1.2 溶聚丁苯橡胶概述 |
1.2.1 无规溶聚丁苯橡胶的基本特性 |
1.2.1.1 与乳聚丁苯橡胶的比较 |
1.2.1.2 结构特征 |
1.2.1.3 应用 |
1.2.2 锡偶联溶聚丁苯 |
1.2.2.1 合成方法 |
1.2.2.2 锡偶联丁苯橡胶的基本特性 |
1.2.2.3 用途 |
1.2.3 S-SBR的应用 |
1.3 21世纪SSBR合成技术进展 |
1.3.1 新一代溶聚丁苯橡胶(S-SBR)的开发 |
1.3.2 SSBR合成技术的新进展—大分子活性链的改性 |
1.3.3 官能化引发剂 |
1.3.3.1 胺锂引发剂 |
1.3.3.2 锡锂引发剂 |
1.3.3.3 胺锡锂引发剂 |
1.3.4 新型调节剂 |
1.3.4.1 四氢呋喃衍生物 |
1.3.4.2 含-SO_3M或-OSO_3M的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络合物 |
1.3.4.3 膦氧化合物 |
1.3.4.4 不饱和重氮双环化合物 |
1.3.4.5 酚盐 |
1.3.4.6 锡碳键的活化聚合 |
2.前言 |
3.实验部分 |
3.1 主要原材料 |
3.2 主要实验仪器 |
3.3 试样制备 |
3.3.1 基本配方 |
3.3.2 混炼工艺 |
3.3.3 性能测试 |
3.3.4 SEM测试 |
3.3.5 DMA测试 |
4.结果与讨论 |
4.1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性能的影响 |
4.1.1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1.2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硫化胶加工特性的影响 |
4.1.3 白炭黑、炭黑对硫化胶动态性能的影响 |
4.2 Si69在白炭黑增强橡胶中的应用 |
4.2.1 Si69含量对白炭黑增强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影响 |
4.2.2 Si69含量对白炭黑在橡胶中分散性能的影响 |
4.2.3 Si69含量对硫化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
4.2.4 Si69含量对硫化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 加工助剂在白炭黑胎面胶中的应用 |
4.3.1 不同ST用量对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 |
4.3.2 不同ST用量对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影响 |
4.3.3 不同ST用量对胶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
4.3.4 ST的添加对硫化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 齐鲁石化SBR1502与拜尔BUNA VSL 5025-1性能对比 |
4.4.1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不同丁苯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4.2 白炭黑/炭黑并用比对不同丁苯硫化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
4.4.3 不同丁苯硫化胶动态力学性能的比较 |
4.5 不同种类白炭黑对硫化胶综合性能的影响 |
4.5.1 白炭黑种类对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5.2 白炭黑种类对硫化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
4.5.3 白炭黑种类对硫化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莱茵塑分T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矿山专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配方的开发[J]. 许建欣. 轮胎工业, 2021(07)
- [2]白炭黑—炭黑并用补强溶聚丁苯橡胶在绿色轮胎中的应用研究[D]. 王瑾.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3]白炭黑在轮胎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 辛晓晶. 广东化工, 2012(11)
- [4]莱茵塑分PP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J]. 卿勤,曾清,胡录伟,杨利伟,黄晓丽,夏科伟. 轮胎工业, 2011(05)
- [5]国产燕化稀土异戊橡胶Nd-IR基本特性及其在胎面胶中应用的研究[D]. 吴欣欣.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6]低滚动阻力轮胎胶料的研究[D]. 吕鑫. 青岛科技大学, 2005(06)
- [7]莱茵塑分T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J]. 杨艳平,冯耀岭,杨辉林,王兴玉,谢慧生. 橡胶科技市场, 2004(01)
- [8]提高载重斜交轮胎耐磨性的研究[J]. 杨树田. 轮胎工业,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