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项新技术将改变你的生活

6项新技术将改变你的生活

一、让生活“改头换面”的6大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国强[1](2021)在《约翰·罗默的市场社会主义平等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董立婷[2](2020)在《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甘肃兰州,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是对接中外的西北区域性门户,具备承东启西及沟通南北的对外交通体系。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一带一路一圈”建设逐渐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这为中国的发展打开一扇大门的同时,也为像兰州这样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兰州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了机遇。兰州市政府适时提出“东扩西进”的战略部署,银河国际居住区正是东拓战略重要的一步,其秉承“让居住更有尊严”的人居理念,打造中高端品质住宅,亲民价格,用高品质住宅回馈兰州市民,对兰州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示范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枢所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产品体系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完成住宅标准化迭代升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这些都需要从营销策略的角度切入再展开研究。本文以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为本文研究对象,依据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从项目及其所属公司的概况、营销现状、项目定位等入手,从而找到项目营销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再进一步对项目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进行整理分析,并做SWOT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银河国际居住区发展的营销策略,依据目标市场、市场细分及定位得出适应市场的4P策略,其中产品策略主要从产品差异、创新、组合和服务4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价格策略则采用竞争定价、差别定价的方法;渠道策略选择直接销售和代理销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促销策略上运用大众媒体和小众媒体相结合的的广告宣传、专业的人员推销、圈层营销、体验营销等个性化的促销活动,以及多方位的公共关系举措,同步开拓市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项目目前主要存在市场调研不深入、项目定位不合理、营销团队综合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完善、销售额下降、销售模式太过传统等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调整调研策略、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加强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品牌营销、运用网络进行无界营销等5大方向的改进措施。通过以上研究能起到改进银河国际居住区营销策略的作用,同时对提高兰州其他地产项目销售的质量和效率也能起到参考作用。

河娜(Ha Na)[3](2018)在《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主题是“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一直备受中国媒介人的关注,但全面系统研究韩国有关成就及揭示其动因的论着迄今还是空白。本论文尝试开展这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工作,以望能为韩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发展以及中国新媒介的成长发展都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从韩国新媒介产业领域当中选取核心的五大产业——互联网产业、移动新媒介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数字电视产业进行分析与考察,在探寻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态势的同时,着重展开对其各个不同领域的新媒体产业之内涵及特征的解析与阐释,尽可能详细剖析出其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中的特点与兴起的动因。本文运用当今最新的产业报告、政府机构政策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资料,梳理并揭示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整体风貌,力图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来揭示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的动因。立足于对韩国新媒介产业的发展动因,通过探讨韩国新媒介产业背后的韩国国民性等文化因素,进一步对韩国文化创意市场做出全新的解读。本文的研究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一是运用较为详实的一手资料,通过对“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韩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服务及特点”和“韩国互联网产业的管理”这三项有机联系之内容的考察,全面对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展望进行了呈现。二是从“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韩国移动媒体的主流趋势与动向”、“韩国智能媒介的主要增值应用服务”和“移动广告产业动向分析”这四个互为关联的不同侧面,来阐释韩国移动新媒介产业的兴起发展所具备的特点。三是通过对“韩国出版产业的现状”、“影响韩国出版产业的历史因素”、“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及“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的产业动态变化的分析,来梳理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并对其未来趋势做以展望。四是将韩国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为研究对象,从韩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入手,详细分析韩国网络漫画“Webtoon”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韩国动漫市场制度政策的建议和展望。五是通过对普通电视到高清及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的整理分析,在韩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转移历程与韩国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背景下,来阐述在韩国数字电视产业影响下重构和发展。本文最后对韩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进行概观论述、并对其发展动因进行分析、建议与总结,对传统与现代之间并蓄与包容的韩国新媒体产业进行文化定位,并对其新媒体领域的后续研究作出概要铺垫。

王晓丽[4](2017)在《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新世纪中国电影》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中国电影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电影产量、票房数量、影院建设、从业队伍、观影人次等方面今非昔比,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观。但是与产业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影质量和口碑的持续走低,导致国产电影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因而总结电影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深入分析当前电影的创作症候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具有切实且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全面整理和把握新世纪中国电影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出电影发展的主要脉络,运用消费文化、叙事学、类型学、意识形态批评、纪实美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影像、叙事、美学、价值观以及与观众的关系等进行系统地研究。第一章揭示消费文化是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现实语境。论文首先辨析消费文化的含义,指出消费文化作为文化全球化的主力军已经成为新世纪中国社会的主导文化语境和主要价值观之一;剖析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即电影政策的实施推进了电影产业化进程,吸引多元资本投入到电影行业从而促进了电影的繁荣,同时受众主体的低幼化和消费文化语境直接影响了电影娱乐化、物欲化、怀旧性的审美转向;将新世纪电影的格局划分为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等,并简要分析其基本形态。第二章探讨商业电影中奇观化的国产大片。古装武侠大片开启了中国大片的探索之旅,以“武舞美学”为核心的动作奇观营造颇具东方文化色彩,但过于重视画面而陷入叙事和意义双重失落的泥沼,叫座不叫好。历史战争大片以战争场面奇观为视觉营造的重点,通过考察战争与人性的纠缠表达出对人性的质疑和历史的反思,但压抑的画面和人性表达的失衡造成了娱乐性的欠缺与审美的错位。奇幻大片以真爱、成长、自由为主题,运用电脑特技手段建构非真实的艺术空间,辅以爱情、动作、冒险等类型元素,以青年人为目标受众而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但技术进步的同时暴露出艺术的幼稚。第三章讨论商业电影中世俗化的类型片,选取喜剧片、小妞电影和青春片等中小成本类型片进行分析。喜剧片以其得天独厚的娱乐优势获得市场的青睐,小妞电影以引领时尚的消费品牌和女性青春靓丽的形象而赢得女性观众市场,青春片的盛行在于它契合了当下影院观影主体——20岁上下的青年人对青春、爱情、梦想的期待和想象。虽然这些类型片的娱乐性较强,但在消费文化的驱使下出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不足,如喜剧片的低俗、小妞电影的拜金主义和青春片的幼稚等,同时还存在叙事模式化、手法雷同化、主题同质化、风格过度娱乐化等问题。第四章解读主旋律电影的交响与变奏。面对资金危机和接受焦虑,主旋律电影一方面通过国家形象的塑造、集体记忆的重构、当代英模的宣扬完成了意识形态的时代性重写;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市场化转型,向商业电影借鉴奇观化、明星化、类型化的叙事策略,以实现电影的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双重诉求。论文最后指出了主旋律电影发展中出现的商业美学膨胀等问题,提出了主旋律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五分析艺术电影的坚守和探索。大众消费文化的普及与蔓延使原本小众化的艺术电影更加边缘化,艺术电影在坚守艺术独立性的同时也开始了类型化的探索,呈现出再现现实经验、描绘个体情感与沉溺类型越界等三种创作倾向。论文着重探讨其现实经验的关注与遮蔽,生命体验的开掘与简化,以及类型的融合与支离等美学症候。最后,在对新世纪中国电影重要文本的影像、叙事与文化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电影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社会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审美与文化、创作与市场(观众)、艺术与商业之间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十余年的飞速发展之后,未来中国电影将呈现出数量性增长减缓和质量性增长提高的发展趋势。所以对电影产业的繁荣应当肯定,对电影叙事和精神上的不足应予以正视和重视,而任何单一的肯定或否定评价都不可取。

吴冠群[5](2016)在《迷你住宅的“秘密”设计研习》文中研究说明我们当今已然进入了后互联网时代,在这个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都市中,人口也以爆炸性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和居住的挑战。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就是面临这样的窘迫,人均占有的居住面积愈来愈小,同时与大自然的接触也愈来愈少,迅猛的大都市化使得我们北漂的“蚁族”们不得不蜷缩在黯然无光的小空间里。由此以来,我国的“特色”居住空间衍生出了新的种类——迷你住宅。迷你住宅顾名思义,包含了小户型的居住空间、经济适用房、蜗居、有个性品位的诗意小空间、胶囊公寓等等诸如此类。这些在居住世界中的“新生代”们是我们外来的“蚁族”们最佳的选择,而且是今后可能取代常规公寓的主流体。不管是什么样类型的迷你住宅,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解决人口居住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窘境。对于我们所有的设计师而言,居住空间的设计往往都是最为基本的空间设计也是最充满挑战的课题。一个高质量的居住空间,不仅仅要考虑合理的室内布局、富于创造性的装饰、开放性与私密性,还要考虑到建筑与气候、自然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建筑与城市规划、建筑规范、乃至领里隔间关系等诸多的问题。譬如日本的住宅水平和研究深度为业界公认水平最高,这与其领土面积小、人口密集的生存背景有很大关系。再者又如我国的一线城市,因为情形较为特殊,后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的乡镇和外来的年轻人们都转移大都市去开拓事业,导致短期内一线城市人口爆棚。因此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房屋居住,而激增的人口和天文数字的房价引来了社会以及经济的矛盾,而房屋所有权的制约又限制了普通民众个人建房的可能,居住问题俨然已成为中国最受关注也最为棘手的社会问题。中国的居住空间设计亦是个尴尬的话题。鲜少有设计师是以住宅建筑起家闻名的,而且住宅小区都是以房地产商来决定房屋的尺度,这些“设计”无非是设计院的“任务”罢了,却非是设计师的作品。本文从都市的小户型起源入手,面对主要的受众人群——青年群体。首先从迷你住宅的衍生背景和面向“蚁族”的需求原因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根据世面的考察和资讯报道,分析并引申出迷你住宅中的新需求,此新需求正所谓本文中的核心词“秘密”。其次通过总结分析和设想新的设计在未来迷你住宅中的可能占有的因素,改良其不足之处,对陈旧的和过时的设计形式和功能进行升级换代。本文收集了许多迷你住宅的实际案例,小到90后的小青年的婚房到花甲耄耋年龄的老人们所居住的新家,以不同风格和不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解读,并分析出空间的亮点和新兴设计的理念。在每个案例中逐一对关键部分的家具做深刻详解和尺寸的说明。让迷你户型的功能发挥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作用。迷你住宅虽然空间小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和许多情感上的障碍,但是经过设计师们良苦用心的设计和重新改造之后,会满足功能复合、回路空间、空间分隔、隐形设计等一切的需求,从根本上排除那些困难和障碍,使用小空间发散出大面积的策略从而让业主们从心里上克服空间狭小的直觉。本文围绕“秘密”设计对新时代的小户型做出较为详细的说明,并且搜集国内外前沿的案例作为研习对象,总结和学习其内在的设计精髓和人文关怀的因素。最终的主旨还是要回归设计的本质,通过对迷你住宅内部的打乱重整,化整为零式的设计让蚁族们能有一个心灵的家园。

曲楠楠[6](2014)在《社会主义文化逻辑中的空间上海想象 ——重读《上海的早晨》》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文学兴起。上海作为文学中不断被书写的城市,被赋予了诸多想象。本文旨在以《上海的早晨》中上海地景空间的改造与文本书写作为蓝本,探讨社会主义文化逻辑中空间上海想象的生成。论文从历史溯源的角度,分析殖民现代性的上海与革命现代性的上海空间想象的形成:简单梳理从晚清时期《海上花列传》、鸳鸯蝴蝶派、黑幕小说乃至张爱玲笔下的市井上海和以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笔下的现代殖民上海,又从左翼革命文学的角度,经由茅盾《子夜》、蒋光慈《短裤党》、丁玲《一九三〇年春上海》、夏衍《上海屋檐下》,探寻上海的革命历史空间生产的脉络,为探讨《上海的早晨》中社会主义文化逻辑中空间权力运作与改造,还原历史语境;从宏观空间的角度,分析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两个世界两种日常生活景观的变迁、殖民公共空间的更名与改造、监狱与医院等空间的职能转换以及作为上海城市空间补充的地方空间的权力改造;最后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文化逻辑中,资本家、女性与青年等不同身份的空间主体是如何被意识形态与政治话语规训与改造的。

朱治国[7](2014)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再造研究 ——以张家港市“学校建设行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时期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发展为背景,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张家港)中小学校存在现状为分析样本,重点探讨中小学校实施学校再造的可行性、目标和基本路径。学校变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变革失败却是学校的常态。在反思以往学校变革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之上,本研究提出了“学校再造”的概念,也就是学校主动对自身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以形成稳定高效的教育系统并保持持续自我更新与进步。在这个概念中,重点赋予其三层涵义:学校再造是学校主动自我重建,以提供更优质的学校教育为自我更新的主要目标;学校再造是学校整体性的重建,包括从学校的观念系统、组织机构到师生生活方式的重构;学校再造使学校系统产生动力,维持学校发展并不断进步。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量的学校再造实践的研究,构建学校再造的能力系统模型。在这个能力系统模型中,重点论述了它的五个组成部分:区域领导与评价,这是实现学校再造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强调,学校再造必须是在区域教育的大的改革环境中的学校个体行动。系统设计和学校领导者的勇气,是学校再造的两个基点。系统设计强调的是对学校再造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而研究者认为,在学校再造过程中,学校领导者的角色至关重要,尤其是领导者的勇气,是学校再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网状组织与协调和持续的教学改进,是学校再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因为二者都是关于学校再造过程中成员的协作问题,本研究将其融合在一起进行了论述。本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最终要构建一种“后转型时期”社会的学校再造的目标,研究者认为,在未来阶段,我国各部分地区将陆续进入“后转型时期”社会,学校再造以及再造之后的学校将是这样的社会样态下学校变革的一种选择和学校的发展方向。

黄付洁[8](2014)在《基于位置信息的DTN网络路由算法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的网络以TCP/IP协议作为信息传递的基础,但使用TCP/IP协议传递信息时,需要通信的节点间有持续的端到端的链路,而在一些特殊的网络中如低空空域管理、深空探测、乡村通信、灾难现场等网络中却无法满足端到端的连接条件,使得适用于传统网络的路由协议无法在此类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所以DTN网络应运而生。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定位技术日臻成熟,网络中节点获得自身和其他节点的位置信息成为了可能,将位置信息应用到DTN网络技术中也成了路由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在位置信息研究的基础上,对LAR协议进行了改进,并基于NS2系统进行了仿真。本文首先介绍了DTN网络的高延时、网络频繁断开、节点资源受限等特点,传统网络的路由协议无法适用于DTN网络;其次介绍了DTN网络体系结构, DTN体系结构为在传统网络的五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加入了bundle层,实现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存储-携带-转发功能以适应DTN网络的特点。并对目前DTN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及其适用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并对这些路由信息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将PROPHET协议和链路可靠性与LAR协议进行结合,改变寻找域中消息的转发方式,减少网路中的消息副本,达到节约网络资源,提高网络利用率的目的。由于节点位置信息时变的特性,可能出现目的节点的期望域没有完全包含在寻找域中的情况,提出另一种确定转发域的机制-LAR,并将-LAR分别与PROPHET协议和链路可靠性进行结合,提出新的路由机制。实现了位置信息路由算法与其他DTN路由算法的融合。最后采用仿真软件NS2对不同的路由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仿真分析,本部分主要包括路由协议的实现以及仿真脚本的编写;对仿真后生成的文件进行数据提取、画图;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型路由机制在数据分组到达率、平均时延以及路由开销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且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多,网络规模的扩大,改进的路由协议更具有高效性。

楚亚杰[9](2013)在《超越接入:中国城市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网吧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中国转型期社会以及急速的城市化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信息传播技术如何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与之互动,对问题的考察展开于中国城市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网吧。研究将网吧视为一种超越技术接入(beyond access)基础设施的复杂技术性社会空间(technosocial space),以期在已有传播学接入研究的基础上,从特定社会情境内的个人使用出发,探索个人、技术与数字沟、公平性、个人资本等问题。信息传播技术的变迁向传统的大众传播研究提出了挑战,对新传播技术的考察被拉回日常生活的场景。研究借助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聚焦受众、使用情境与技术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与更大社会环境的互动。信息传播技术嵌入社会生活,发生于具体的空间场景,这种技术性的社会空间构成了“信息社会”一个个现实节点。节点的建构包含了多个主体和多个层次的互动:既有空间的发起者针对具体语境的转译(translation),也有直接使用者将这些节点编织进各自日常生活流的驯化(domestication);节点的设计和演变还渗透着更大的社会力量,这种社会力量同时也影响着节点内部微观关系的变化。通过对河南省漯河市、山东省青岛市、安徽省合肥市以及上海市等地几家大众型普通网吧的田野观察和实地访谈,本文试图展现中国网吧作为一个全球性概念(互联网接入)的地方性建构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网吧具有文本(text)和语境(context)的双重解读潜力。与西欧等旨在提升公民信息技术素养、以实现“信息社会”目标的社区中心公益网吧迥然不同,中国网吧一开始就自发地跻身于私人商业经营领域,以私人业主为主体的经营模式更多地体现了消费场所的建构逻辑,消费性的娱乐功能成为中国网吧的显着特征,“服务一消费”成为这一微观生态的主导社会关系;市场之外,政府管制是中国网吧发展演变另外一股至关重要的外部力量,默许鼓励、政策管制、高压严控、博弈协商,政治力量的介入方式和操作形式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网吧消费者扮演了另外一股重要的建构性力量,消费者构成、消费行为和使用动机的变化,不断冲击网吧空间的建构和重构,体现出以生活方式区隔为表现的阶层分化,折射出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研究发现,网吧使用者集中于年轻族群,他们在日常消费的场景中不但进行信息传播技术的使用,同时还对空间本身进行使用。这些使用行为呈现出一种基于特定空间的社会性(sociality),特别伴随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网吧在某种意义上被挪用为类似于社区中心的场所。尤其对某些年轻男性群体来说,“去网吧”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研究初步发现,中国网吧兼具通讯、娱乐、社交等多种功能,并将这些功能混合在一起,生成一种特殊的互联网技术性社会空间。尽管网吧使用者的行为从表面看起来相差不远,但实际他们对选择的确定、对行为的评价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这种矛盾和差异与信息传播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简称ICTs)资本有密切的关联。通过与社会资本的比照,本研究创造性地提出ICTs资本这一概念,认为其具有一般资本的稀缺性和价值,对个体具有深刻的意义;网吧为中国中低阶层的ICTs资本接入提供了弥合“数字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ICTs资本的这种“可能性”在面对更加难以弥合的社会困境时是无力的,对个体来说,ICTs资本犹如“催化剂”一般需要与其它资本协同作用。个体在去或不去网吧决定之间的摇摆,既受到中国转型期各种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也与个体的行动以及如何做出行动息息相关。研究认为,在中国社会日常生活日益被信息传播技术所中介化的今天,从个体日常使用的角度探索个人、技术、空间之间的互动具有丰富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意义。

公晓莺[10](2013)在《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时代,如何面对历史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日益消失和支离破碎的形势?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尊重建筑原有的风貌和历史街区原有的色彩肌理?本文对建筑色彩的研究也许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的色彩为研究对象,以广府传统建筑发展的历史路径来分析传统建筑色彩的脉络,运用考古学、建筑学、色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时期广府传统建筑色彩的梳理,系统研究其演化过程中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内涵,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建筑技术水平、建筑材料、人文因素的差异对建筑色彩的影响,得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建筑的色彩特征和规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广府文化传统与建筑色彩的内在关系,希望能对当今建筑创作中对建筑色彩的运用提供借鉴意义,并能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或重修提出指导性的原则,使得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能更加尊重历史、尊重原貌。本研究基于以下三点意义来展开:第一、本研究以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主线,重点区分古代与近代,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广府传统建筑色彩作了详细分析,总结出广府建筑色彩在不同时期受本时期多因素影响下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超越时代的与广府地区独特的地域人文特征相呼应的建筑色彩的稳定特质,对广府地区乃至岭南地区建筑研究基础理论体系中色彩研究的空白起到一定程度的补充作用,从内容上也丰富和完善了现有建筑历史理论研究成果。第二、建筑色彩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文物建筑之风格、年代、等级、功能、设计思想分析的重要依据。研究可为广府地区历史建筑保护与维修、提供参考依据,对保护灰塑、砖雕等民间传统工艺起到推动作用。同时,本研究提出适用于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原则,可供广府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制定保护、维修、改造策略提供参考,使之更接近尊重历史原貌。第三、建筑色彩是城市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城市色彩秩序的主要抓手。本研究既追溯过往,又关照当下,将传统建筑的色彩研究与城市特色、景观规划等当前各城市的关注热点结合起来,探索区域传统建筑色彩的选择中与气候环境、自然生态美结合的规律,为我们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继承和创新理念提供参考依据,对当今城市色彩的规划、改善人居环境、延续历史文脉、提高区域文化竞争力的探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让生活“改头换面”的6大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生活“改头换面”的6大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
        1.1.2 甘肃兰州房地产市场情况
        1.1.3 永坤置业基本情况
        1.1.4 永坤置业对市场营销的迫切需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市场营销总述划分
        2.1.1 市场营销的内涵
        2.1.2 市场营销的特点
    2.2 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2.2.1 营销环境理论
        2.2.2 SWOT分析法
    2.3 STP营销理论
        2.3.1 市场细分
        2.3.2 目标市场选择
        2.3.3 市场定位
    2.4 4P营销策略理论
    2.5 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综述
        2.5.1 国外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情况
        2.5.2 国内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情况
3 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永坤置业简介
        3.1.1 甘肃永坤置业有限公司概述
        3.1.2 荣誉资质
        3.1.3 发展战略
        3.1.4 组织架构
        3.1.5 岗位职责
        3.1.6 人员配置
    3.2 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基本情况
        3.2.1 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由来
        3.2.2 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位置及周边配套
        3.2.3 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产品规划
        3.2.4 项目进度规划
    3.3 银河国际居住区营销现状分析
        3.3.1 项目目标客户
        3.3.2 产品设计
        3.3.3 户型面积
        3.3.4 项目定价
        3.3.5 直接销售模式
        3.3.6 市场推广情况
        3.3.7 市场去化情况
    3.4 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市场调研工作深度不够导致产品定位不够合理
        3.4.2 项目市场定位与目标客户需要进一步优化
        3.4.3 营销渠道较单一,营销观念传统落后
        3.4.4 营销活动缺乏亮点,难以突围
        3.4.5 缺乏专业的高素质营销团队
        3.4.6 对品牌建设缺乏维护和提升的观念
4 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营销环境及SWOT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微观环境分析
        4.2.1 企业自身分析
        4.2.2 顾客需求分析
        4.2.3 竞争者分析
    4.3 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3.5 SWOT总结分析
5 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营销策略制定
    5.1 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STP分析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产品策略
        5.2.1 产品差异化策略
        5.2.2 产品组合策略
        5.2.3 产品创新策略
        5.2.4 服务策略
    5.3 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价格策略
        5.3.1 影响价格因素
        5.3.2 定价原则
        5.3.3 定价方法
        5.3.4 定价策略
    5.4 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渠道策略
        5.4.1 渠道的设计与选择
        5.4.2 拓展经纪人销售渠道
        5.4.3 销售渠道的管理
    5.5 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促销策略
        5.5.1 广告宣传
        5.5.2 人员推销
        5.5.3 销售促进
        5.5.4 公共关系
6 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营销策略的实施建议
    6.1 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工作
        6.1.1 调整市场调研工作策略
        6.1.2 根据调研为目标客户提供精准的广告
    6.2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6.2.1 创建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
        6.2.2 树立全员、全程营销观念
        6.2.3 建立有效规范的用人机制
    6.3 加强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
    6.4 实施品牌营销
    6.5 运用网络进行无界营销
        6.5.1 “互联网+”营销的推广策略
        6.5.2 “互联网+”营销的服务提升策略
        6.5.3 “互联网+”营销的策略组合
7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现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六、核心概念诠释:新媒介、新媒介产业
第一章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韩国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脉络
        二、韩国互联网产业应用的径路
    第二节 韩国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服务及特点
        一、电子商务(EelectronicCommerce)
        二、社区化电子商务(SocialCommerce;Socialshopping)
        三、家庭电视购物
        四、互联网视频广告
        五、物联网
    第三节 韩国互联网产业的管理
        一、信息通信市场竞争促进政策
        二、互联网学校教育的推进
        三、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治理
第二章 韩国移动新媒介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 韩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一、模拟服务与移动通信的大众化(第一代:韩国从1980年至1990年段)
        二、移动通信时代的进化(1G到4G)
        三、韩国各时代移动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特点
        四、韩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实态
        五、韩国的4G创造的新环境(LTE)与向5G的到来与展望
    第二节 韩国移动媒体的主流趋势与动向
        一、以On-demandService(立即响应式服务)为中心的移动媒体产业
        二、韩国新媒体在MobileOnly(移动独占)时代
        三、移动APP市场的动向分析
    第三节 韩国智能媒介的主要增值应用服务
        一、智能手机
        二、金融技术(Fintech)
        三、移动办公与智能工作(MobileOffice&SmartWork)
        四、移动云计算
        五、移动电子商务(Mobilecommerce)
        六、移动游戏
        七、MobileAppcessory
    第四节 移动广告产业动向分析
        一、韩国移动广告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韩国国内移动广告运营商相关动向
        三、韩国移动广告的类型与发展
        四、韩国移动广告市场的展望
第三章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 韩国出版产业的现状
        一、韩国出版流通市场的现状
        二、韩国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发展趋势
    第二节 影响韩国出版产业的历史因素
        一、韩国图书定价策略的标准与细节
        二、图书定价策略对韩国出版产业的影响
        三、韩国出版着作权法动向
    第三节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一、韩国数字出版的定义和范畴
        二、韩国数字出版产业环境与动向
        三、韩国数字出版研究的现状与课题
    第四节 韩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战略
第四章 韩国动漫与卡通形象产业
    第一节 韩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一、韩国动漫产业发展与动向
        二、韩国动漫产业用户动向
    第二节 韩国网络漫画“Webtoon”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漫画(Webtoon)的定义和发展程序
        二、OSMU(OneSourceMultiUse):创造出漫画之外的附加价值
    第三节 韩国动漫市场制度政策的建议
        一、作为韩流内容的网络漫画的地位
        二、通过向海外市场进军克服韩国国内市场的局限
        三、作为创造附加收入的核心内容的角色
        四、韩国动漫产业政策目标
    第四节 韩国卡通形象产业的现状与展望
        一、韩国卡通形象产业发展与动向
        二、各时期卡通形象的变迁
        三、韩国国内卡通形象的OSMU成功事例
        四、卡通形象产业的展望及管理战略
第五章 韩国数字电视产业
    第一节 从普通电视到高清及数字电视
        一、韩国电视发展的脉络
        二、高清、数字电视的蓬勃兴起
    第二节 韩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转移历程
        一、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过程
        二、地面数字电视转移的政府推动
    第三节 韩国广播电视与通信的融合
        一、广播电视与通信融合的主要进程
        二、广播通信融合动向与实践
        三、融合的法律体系
第六章 韩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动因
    第一节 文化立国战略与新媒介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
        一、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出台
        二、政府的政策与支持
    第二节 企业对新媒介产业的敏锐创新与积极投入
        一、虚拟现实(VR)市场的发展战略:韩国Amway引进的AI“Dreame”
        二、移动游戏市场的规模营销与攻占缝隙市场
        三、智能机器人(智能型)产业战略
        四、借助平昌冬奥会,抢占世界5G服务制高点
        五、以几家大公司为龙头,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
结语
参考文献与书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新世纪中国电影(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消费文化: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现实语境
    第一节 消费文化之定义
        一、消费文化的内涵
        二、消费文化的范畴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一、电影政策:产业进程的主动力
        二、多元资本:产业繁荣的助推力
        三、社会症候:娱乐至死和价值虚无
        四、观众本位:产业发展的中心点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电影的格局与基本形态
        一、商业电影:繁荣中的尴尬
        二、主旋律电影:危机下的转型
        三、艺术电影:困境中的坚守
第二章 商业电影(上):奇观化的中国大片
    第一节 东方奇观背后的双重失落
        一、华丽的东方奇观
        二、叙事的断裂与拼贴
        三、价值虚无与文化悖逆
    第二节 战争奇观下的人性迷思
        一、影像的真实美学风格
        二、人性叙事的丰富与困境
        三、文本意义的建构与缺憾
    第三节 技术的进步与艺术的幼稚
        一、数字技术与审美体验升级
        二、类型杂糅与叙事混乱
        三、想象力的匮乏
第三章 商业电影(下):世俗化的类型片
    第一节 “笑”的盛宴
        一、贺岁喜剧:小品化与游戏化
        二、中小成本喜剧:巧合与戏仿
    第二节 女性的童话
        一、女性乌托邦的建构
        二、凝视中的误认与想象
        三、消费文化的意义旨归
    第三节 青春怀旧风
        一、青年群像与成长主题
        二、怀旧消费与偶像崇拜
        三、青春书写的陷落与超越
第四章 主旋律电影的交响与变奏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书写
        一、国家形象的塑造
        二、集体记忆的重构
        三、当代英模的宣扬
    第二节 商业化策略
        一、视听的奇观化
        二、人物的日常化
        三、叙事的类型化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一、过度商业化与现实桎梏
        二、主旋律电影的主流化走向
第五章 艺术电影的坚守与探索
    第一节 现实经验的呈现与遮蔽
        一、现实生活的再现
        二、纪实风格的凸显
        三、回避现实与无力超越
    第二节 主观心理的表现与简化
        一、人物心理的开掘
        二、有意味的形式
        三、戏剧性的妥协
    第三节 类型越界的融合与支离
        一、艺术性的追求
        二、类型化的转向
        三、难以弥合的裂缝
余论
    一、中国电影史范畴中的新世纪电影
    二、跨文化视野下的新世纪中国电影
参考文献
附录: 新世纪中国重要影片一览表
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5)迷你住宅的“秘密”设计研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迷你住宅的社会发展趋势及背景
        1.1.1 当代社会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价值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迷你住宅的国内外现状
        1.3.1 我国迷你住宅的发展趋势
        1.3.2 国外的迷你住宅发展趋势
    1.4 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思维模式
        1.4.1 研究方式
        1.4.2 思维模式
    1.5 课题的攻克点、核心点以及创新点
        1.5.1 课题的攻克点
        1.5.2 核心点研究
        1.5.3 创新点研究
    1.6 论文架构
第二章 迷你住宅的“秘密”化
    2.1 何为“秘密”化
        2.1.1 “秘密”一词的深化
        2.1.2 迷你住宅“秘密”化设计的概念阐述
        2.1.3 “秘密”化住宅设计的意义
    2.2 迷你住宅“秘密”化设计理念
        2.2.1 小而精致,节能
        2.2.2 寻求非常规的尺寸
        2.2.3 多用途的小空间
        2.2.4 利用外景手段增加空间
        2.2.5 自由的个性化订制
        2.2.6 精心选材,提升迷你小家的品质
        2.2.7 “秘密”中的隐蔽,保护私密性
    2.3 “秘密”化设计的“软”设计
        2.3.1 迷你小家的软设计因素
        2.3.2 “秘密”化设计与“软”设计的联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迷你住宅“秘密”设计的基础要素
    3.1 迷你户型客户群体分析
        3.1.1 青年客户群居住需求
        3.1.2 老年客户群居住需求
        3.1.3 老年户型中的设计事项及要点
    3.2 迷你户型的居住行为模式分析
        3.2.1 按使用方式划分
        3.2.2 按人群居住结构划分
    3.3 迷你户型的居住尺度分析
        3.3.1 自然尺度
        3.3.2 人体尺度
        3.3.3 迷你住宅的基本家具尺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迷你户型“秘密”深化设计要素
    4.1 迷你户型的基本特征结构
        4.1.1 迷你户型的产生
        4.1.2 套型空间的组合设计引入迷你住宅
        4.1.3 标准化户型的重点设计
    4.2 迷你户型的设计原则
        4.2.1 提升空间的经济性
        4.2.2 提升户型的舒适度
        4.2.3 提升空间的复合性
        4.2.4 提升空间的灵活性
        4.2.5 提升空间的美观度
        4.2.6 提升空间的人文环保价值
    4.3 迷你住宅的精细化设计攻略
        4.3.1 以人的空间活动为主,收纳为辅
        4.3.2 轻装修;重功能
        4.3.3 化整为一
        4.3.4 多功能化的设计
        4.3.5 可变形式的设计
        4.3.6 “漂浮”的家具
        4.3.7 活用窗户的妙处
        4.3.8 模糊化的设计
        4.3.9 屋顶的精彩
    4.4 迷你住宅的情趣化设计
        4.4.1 迷你住宅的情趣化设计分析
        4.4.2 迷你住宅的情趣化设计攻略
    4.5 迷你住宅的户外空间设计
        4.5.1 交通路径规划
        4.5.2 公共活动区域
        4.5.3 公共照明设施
        4.5.4 其他设施
    4.6 迷你住宅实际案例分析
        4.6.1 上海13m~2极限小蜗居改造
        4.6.2 杭州西湖边的20m~2袖珍小家改造
        4.6.3 北京南锣鼓巷里的日式蜗居
        4.6.4 案例总结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未来大都市的迷你住宅展望
    5.1 大都市的居住空间演变趋势
        5.1.1 大都市的住宅现状
        5.1.2 大都市住宅发展的总趋势和发展战略
    5.2 未来的住宅发展趋势和展望
    5.3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社会主义文化逻辑中的空间上海想象 ——重读《上海的早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上海的空间生产与想象
    一、殖民现代性的上海空间生产与想象
    二、革命现代性的上海空间生产与想象
第二章 公共/私人——空间上海想象
    一、两种日常生活景观
        1. 凋零的海上花世界——退化的地景符号
        2. 崛起的新都市空间——“新兴城市”工人新村
    二、地理景观的建造与更名——空间权力改造与分配
        1. 十里洋场的空间改造
        2. 规训与惩罚的空间
        3. 作为城市边缘和补充的地方空间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文化逻辑塑造的主体空间
    一、转变的资本家
    二、欲望都市里的消费空间——被审视的女性身体
    三、新世界里的半边天——革命意志中的女性身体
        1. 沪江纱厂的女工们
        2.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四、新青年——意识形态与未来空间的规划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再造研究 ——以张家港市“学校建设行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 现实基础:从管理之惑到研究所需
        (二) 直接动力:社会转型“倒逼”学校变革
        (三) 改革反思:传统的变革与学校的故步不前
    二、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国内外研究的启示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再造与学校再造
        (二) 社会转型
    四、研究框架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转型期的学校样态:一个区域的样本分析
    一、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分析
        (一) 两种不同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二)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样态分析
    二、社会转型期的学校样态
        (一) 学校变革的阶段性
        (二) 学校再造的校本化
    三、学校再造的社会图景
        (一) 从政府主导的学校变革走向学校领导的变革
        (二) 建构学校再造的模型
第二章 学校再造的区域选择:政府的力量
    一、学校再造需要政府在场
        (一) 学校再造必然超越学校的范畴
        (二) 学校再造中自身的局限性
        (三) 学校再造中政府的影响力
    二、学校再造中政府如何在场
        (一) 案例:你的学校你做主
        (二) 道德领导:以责任与规律为核心
        (三) 权力清单:艺术处理有为与无知
第三章 再造设计:什么最重要?
    一、影响系统设计的因素
        (一) 地缘将越来越成为关键因素
        (二) 文化的影响始终不可忽视
    二、如何进行系统设计
        (一) 基于学生中心的顶层设计
        (二) 与文化的再造同步
        (三) 设计的过程即是再造的过程
    三、系统设计的现实困局
        (一) 校长的忠实程度
        (二) 学校的社会角色
        (三) 关键个人的作用
第四章 再造领导:校长最缺少什么?
    一、校长的选择
        (一) 积极参与,有效作为
        (二) 表面参与,无效作为
        (三) 消极参与,无效作为
    二、选择的背后
        (一) 影响校长选择的因素分析
        (二) 校长缺失了什么
    三、构建再造型校长
        (一) 校长的类型
        (二) 再造型校长
第五章 再造流程:每个教师都是关键
    一、从虫瞰到鸟瞰
        (一) 传统学校中教师的状态分析
        (二) 走向“鸟瞰”的教师状态
    二、持续的教学改进
        (一) 个性化学习方式的确立
        (二) 为学习而重构教学
    三、构建网状组织与协作
        (一) 改进校内的组织结构
        (二) 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
结语:重提学校再造的目标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基于位置信息的DTN网络路由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DTN 网络概述
        1.2.1 DTN 网络的特点
        1.2.2 延迟容忍网络应用举例
    1.3 DTN 路由算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DTN 网络路由协议概述
    2.1 DTN 网络体系结构
        2.1.1 DTN 网络中新的术语
        2.1.2 存储-携带-转发功能的实现
    2.2 DTN 网络路由设计目标
    2.3 DTN 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2.3.1 基于洪泛的路由协议
        2.3.2 基于转发的路由协议
        2.3.3 基于编码的路由协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
    3.1 LAR 路由策略
        3.1.1 寻找域的确定
        3.1.2 LAR 路由算法描述
    3.2 改进型的 LAR 协议
        3.2.1 P-LAR 路由策略
        3.2.2 L-LAR 路由策略
    3.3 角度 机制的 LAR 协议
        3.3.1 改进型的 -LAR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仿真分析
    4.1 NS2 简介
        4.1.1 NS2 的特点
        4.1.2 NS2 仿真场景设置及各个辅助分析工具
    4.2 NS2 仿真的基本过程
    4.3 仿真结果分析
        4.3.1 改进型 LAR 协议的仿真分析
        4.3.2 改进型的 -LAR 协议的仿真分析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9)超越接入:中国城市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网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去网吧”
    一 现象:老乔和他的朋友们
    二 超越接入:媒介体验的空间维度凸显
    三 问题:个体、技术、社会的互动
    注释
第一章 研究框架:探寻日常生活中媒介体验的意义
    第一节 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
        一 互联网研究的转变
        二 看待技术的另一个视角
        三 以家庭为示例的研究
        四 对驯化理论的思考
    第二节 重新定义网吧的社会坐标
        一 挑战“所有权”假设
        二 中国网吧研究的面向
        三 资本的视角看网吧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论文框架
    本章注释
第二章 网吧是什么:一个全球性概念的在地表征
    第一节 网吧的存在和命名
        一 网吧两种“存在”的争论
        二 网吧命名和网吧形态
    第二节 一种技术多种植入
        一 植入咖啡馆
        二 植入社区中心
        三 与小商业杂交
    第三节 特定的指向和空间的挪用
        一 指向网络游戏:韩国网吧与网游
        二 空间挪用:日本的网吧难民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三章 中国网吧的形态、表征和意义
    第一节 网吧与中国互联网发展
        一 互联网技术普及的特殊性
        二 作为新增变量的“草根”网吧
        三 作为新型大众消费空间的网吧
        四 网吧内部格局差异
    第二节 小田的故事:从网吧老板到网吧网管
        一 父亲投资偶然致富
        二 积累技术武汉闯荡
        三 网吧辗转上海磨练
    第三节 进入网吧:空间和意义
        一 身份证与入场验证制度
        二 高度可见的使用
        三 稠密的座位
        四 幽闭的“暗房”
    第四节 网吧之乱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四章 特定技术性空间的消费
    第一节 去哪里获得连接?
        一 流动生活的锚点
        二 热闹的“书房”
        三 日常工作的桥接
        四 探寻流动生活中固定点的意义
    第二节 谁会去网吧?去做什么?
        一 “自然的亲近感”
        二 描述顾客群
        三 盗版影视的狂欢
    第三节 游戏:兴趣和利益
        一 共同的兴趣
        二 谁的利益
    第四节 抽烟与综合性的媒介体验
        一 抽烟的自由
        二 禁烟和网吧“绅士化”
        三 媒介经验和“生活方式”
        四 “去网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五章 特定社会性空间的交往
    第一节 现实与虚拟交织的社交场所
        一 从线上到线下的交往
        二 拓展社区资源
        三 替代性的社区交往场所
        四 重新连接起来
    第二节 无处可去的未成年人
        一 另一个“世界”
        二 辍学生小A的网吧生活
        三 “菠萝小分队”
    第三节 割断和维系
        一 社区交往场所的缺位
        二 城市化背景下生活结构的割裂
        三 公共商业场所崛起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第六章 离开网吧:中国式焦虑的另一种体现
    第一节 迥异的网络成瘾归因
        一 成“问题”的未成年人
        二 网络成瘾的归因
    第二节 矛盾的年轻人
        一 一个工作团队的网吧生活
        二 “绝望先生”对网吧的定位
    第三节 离开网吧
        一 挣扎的网管
        二 替代性的休闲活动
        三 去还是不去?
    本章小结
    本章注释
结论 个人、技术与社会:反思ICTs资本
    一 ICTs资本的实现
    二 ICTs对其它资本的作用
    三 ICTs资本的限度
    四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
    二 英文文献
附录
    一 网吧使用者访谈提纲
    二 网吧经营者访谈提纲
    三 网吧管理者访谈提纲

(10)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目的和意义
        1.1.1 从“中国红”说起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广府传统建筑的概念
        1.2.3 建筑色彩的概念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3.3 广府传统建筑研究
    1.4 研究意义和方法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古代营造技术中的色彩应用与广府区域自然人文特征
    2.1 传统色彩观念
        2.1.1 阴阳五行观
        2.1.2 封建等级观
    2.2 古代营造技术中的色彩应用
        2.2.1 宋代《营造法式》中的彩画色彩
        2.2.2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的色彩
    2.3 广府地区自然环境及人文特征
        2.3.1 自然环境
        2.3.2 人文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府地区早期建筑色彩:基于考古资料的考察
    3.1 秦汉时期
        3.1.1 南越王墓
        3.1.2 宫殿遗址
    3.2 魏晋至隋唐时期
        3.2.1 随葬品
        3.2.2 建筑遗存
    3.3 南汉时期
        3.3.1 王宫遗址
        3.3.2 南汉王陵及其它建筑遗址
    3.4 宋元时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清时期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特征
    4.1 官式建筑
        4.1.1 学宫建筑
        4.1.2 宗教建筑
    4.2 广府地区民间建筑色彩
        4.2.1 民居建筑
        4.2.2 祠堂建筑
        4.2.3 祭祀建筑
        4.2.4 古典私家园林
    4.3 传统建筑色彩特征和影响因素
        4.3.1 传统建筑色彩特征
        4.3.2 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代化过程中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变迁
    5.1 广府地区近代化过程中建筑发展概述
        5.1.1 近代早期(1840 年之前)
        5.1.2 初始期(1840 年-1911 年)
        5.1.3 兴盛期(1911 年-1938 年)
        5.1.4 停滞延续期(1938-1949)
    5.2 西式建筑形式与色彩
        5.2.1 殖民地外廊式建筑
        5.2.2 早期教堂建筑
        5.2.3 西方古典主义
    5.3 从“中国古典复兴”到“中国固有形式”
        5.3.1 “中国古典复兴”——以岭南大学建筑群为例
        5.3.2 “中国固有形式”
    5.4 从“西洋化”到中西合璧式建筑
        5.4.1 城市骑楼建筑的色彩
        5.4.2 市居住建筑——以广州东山官邸和侨宅(东山洋楼)为例
        5.4.3 侨乡建筑:开平碉楼
    5.5 近代广府地区建筑色彩特征和影响因素
        5.5.1 近代广府地区建筑色彩特征
        5.5.2 影响因素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保护策略与城乡色彩规划
    6.1 广府传统建筑色彩特征及演变脉络
    6.2 关于历史建筑色彩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6.2.1 广府地区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现状
        6.2.2 适用于建筑色彩保护的历史建筑保护原则
        6.2.3 历史建筑色彩保护的方法和步骤——以 2009-2010 年沙面整饰工程为例
    6.3 关于建筑色彩与城市规划
        6.3.1 广府地区城市色彩现状
        6.3.2 城市色彩规划的原则
        6.3.3 有关特色城市色彩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让生活“改头换面”的6大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约翰·罗默的市场社会主义平等观研究[D]. 陈国强. 江南大学, 2021
  • [2]永坤置业银河国际居住区项目营销策略研究[D]. 董立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韩国新媒介产业发展及其动因研究[D]. 河娜(Ha Na). 上海大学, 2018(06)
  • [4]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新世纪中国电影[D]. 王晓丽. 武汉大学, 2017(06)
  • [5]迷你住宅的“秘密”设计研习[D]. 吴冠群. 北方工业大学, 2016(12)
  • [6]社会主义文化逻辑中的空间上海想象 ——重读《上海的早晨》[D]. 曲楠楠. 青岛大学, 2014(01)
  • [7]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再造研究 ——以张家港市“学校建设行动”为例[D]. 朱治国.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1)
  • [8]基于位置信息的DTN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 黄付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4(04)
  • [9]超越接入:中国城市日常生活场景中的网吧研究[D]. 楚亚杰. 复旦大学, 2013(03)
  • [10]广府地区传统建筑色彩研究[D]. 公晓莺. 华南理工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6项新技术将改变你的生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