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种场微粒病害防治措施

蚕种场微粒病害防治措施

一、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周金钱[1](2020)在《浙江蚕种70年(Ⅱ)》文中提出蚕种是蚕桑生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蚕业的兴盛与衰退直接关系着蚕种业的兴衰。新中国建立70年来,浙江蚕种经历了实现自给、平稳发展、兴盛高峰、适应调整四个阶段;在加强基础保障供应、建立有序产销体系、选育推广新品种、创新繁育技术、规范质量检验制度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多个方面领先或位居全国前列,为浙江茧丝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议主管部门积极引导蚕种企业转型发展,加强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与支持;蚕种企业充分挖掘资源增效潜力,发挥浙江蚕种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国外市场,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王电梅,钟苏苑,刘吉平,杨琼,李林山,饶文聪,马月娇,胡智明[2](2019)在《广东英德蚕种场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2019年开造,广东英德蚕种场生产的原种毒率达25.17%,且超毒品种均为日系品种,为弄清病因减少蚕种场损失,多位专家前往英德蚕种场对蚕种场桑园环境、桑园用肥、洗桑池、冷库、养蚕房、保种室等展开调查,初步推测此次超毒现象或与英德近期气候、所用有机肥盐或重金属超标、桑叶未洁净到位、工人未合理使用石灰粉、蚕种场环境因素有关,专家组根据病因给出相关防治建议。蚕种场依据专家建议,规范制种流程,第六造制种取得较好成绩。

黄樟树,潘玮瑄,余体花[3](2019)在《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防治的主要措施》文中指出家蚕微粒子病是由蚕微粒子原虫(Nosemabom-bycis Naegeli)感染家蚕而引起的毁灭性蚕病,也是唯一可以通过胚种进行传染的一种蚕病,是目前蚕种生产的主要制约性蚕病,该病害在造成蚕种生产单位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是农村丝茧育生

李宗平,张保华,刘汉安,丁少观,王建,刘声利[4](2018)在《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防微技术体系及防微成效》文中研究指明1991—1999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病比较严重,蚕种超毒淘汰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认真总结约10年的防微经验,制订了一套符合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生产实际的原蚕区防微(细则)技术体系,2000—2006年,微粒子病的危害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好转,但年平均超毒淘汰蚕种量仍高达1.23万张,年蚕种超毒淘汰率高达5.03%;为此,2007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再次根据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突破防微瓶颈,对防微技术体系加以修改并进一步完善,2013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发病率均控制在1. 50%以内,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趋于健全。

胡文娟[5](2018)在《广西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的重要疫病,是国家法定的检疫对象,检出病原的多寡直接关系到检疫蚕种的淘汰与否,因此,蚕种微粒子病发生、防控备受学术界和蚕种生产单位的关注。微孢子虫是导致微粒子病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方式主要为胚种传染和食下感染。有报道菜粉蝶、桑尺蠖、桑毛虫、蜀柏毒蛾、桑螟等鳞翅目昆虫来源的微孢子虫均能感染家蚕,由于它们对家蚕的感染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单纯利用昆虫虫情调查分析预测家蚕微粒子病存在较大困难,但由于昆虫的生长与发育、病原活性均受气象因素显着影响,分析气象因素与微孢子虫的关系,使进一步预测微粒子病发生情况成为可能。本文以广西国有蚕种场蚕种检验检疫数据为研究材料,从微粒子病的历年发病趋势、地理差异、季节差异筛选出微粒子病发病热点区域,获得广西微粒子病的发生与流行趋势。结果显示1994年2014年间,广西家蚕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桂西北区域微粒子病发生率最低,桂东北最高;桂南、桂东南地区春期发病率高于秋季,桂中、桂西北、桂东北区域秋季发生率高于春季;各区域发病高峰年份差异较大。其中桂南地区为微粒子病的发生热点地区。采集热点区域内的A蚕种场微粒子病历年发病情况与气象因素,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数学建模构建了气象因子与微粒子发病率的逐步回归模型,再经过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确定了影响微粒子病发病率的关键气象因子。其中构建春季逐步回归模型为:y=432.48998-9.05952X1-6.05868X3+13.65437X5+15.95724X6-30.8456X7+0.66849X10-0.15036X14+1.09316X17-0.40647X18-0.64209X19。模型拟合平均精度为80.82%,对2015年春季发病情况的预测精度为98.50%。春季模型显示对微粒子病发生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其次是光照和降雨,其中6月平均气温的影响较大。秋季回归模型为:y=520.99469-20.30274X3-63.69031X4+55.66015X5+9.72061X7+0.29532X8-0.22553X9-0.14123X13+0.81695X15+0.67996X 18。模型拟合平均精度为82.82%,对2015年秋季发病情况的预测精度为88.38%。秋季模型显示对微粒子病发生影响最大依然是温度,8月平均气温的负面影响和9月气温的正面影响最为突出,其中9月气温和秋季微粒子病发生率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其次是降雨和光照的影响。

洪西桃[6](2015)在《2015年春杭州蚕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体会》文中研究指明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我省1998年采取三控一严的措施以来,对微粒子病的爆发有所控制,直至2009年开始我省微粒子病又有抬头的趋势,且逐年恶化。而杭州蚕种场微防上思想高度重视,消毒严格、措施到位。在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有效的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发生。2015年春期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检验结果无毒率为85%,无淘汰蚕种。产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省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宋桂荣,马向阳,易泽海[7](2012)在《浅谈南宁市家蚕防“微”体系建设构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体系建设是蚕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本文根据南宁市蚕种场生产情况及商业化共育小蚕现状,通过管理、技术、保障等措施从蚕种场及商业化共育小蚕两方面阐述了防"微"体系建设构想,确保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陈雄珍[8](2010)在《桑蚕良种繁育中微粒子病防治的经验总结》文中指出本文以环江县为例,分析近年来桑蚕良种繁育工作中微粒子病抬头蔓延的原因是蚕种市场混乱、春蚕原蚕批次过多、未及时加强原蚕区保护等,探讨应对该病的可行性措施,提出加强原蚕区保护、原蚕区蚕沙无害化处理、桑园病虫害防控及桑叶全程消毒的建议。

徐瑛,张国平,蒋拥辉[9](2009)在《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文中指出《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一项新成果。它是以病原研究为基础,结合防微药剂的组合与筛选,从桑园环境净化、桑叶消毒、质检等新技术组装形成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其主要技术要点:建立桑园昆虫微病预警监制机制、有效控制桑园虫口密度,杜绝微粒子病传染源为切入点,以小蚕用叶洗消,大蚕用叶喷洒"防微灵"和常规防病为预防重点,辅以严格母蛾镜松和成品检验。该成果已在我省各蚕种场推广应用,取得显着成效。

王玉霞[10](2006)在《山西省家蚕微粒子病实用防治技术对策》文中提出家蚕微粒子病是家蚕五大传染病之一,对家蚕具有毁灭性的威胁,因而在蚕业生产上唯一被列为世界范围内的蚕病首检对象。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曾在我国各大主要蚕区不同程度暴发,给我国蚕丝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通过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规律的研究,总结并集成家蚕微粒子病实用化防治技术体系,对确保我国养蚕业的稳健发展,实现蚕农经济收入有效增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对家蚕微粒子病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系统介绍了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特征、发生规律、诊断技术及在我国主要蚕区的危害状况,比较系统地剖析了山西省近年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并产生危害的原因,认为防微意识淡薄、镜检技术不到位、蚕沙管理不当、胚种带毒、环境带毒、交叉感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主观原因,而地理、气候大环境的污染及生产条件等因素成为家蚕微粒子病产生危害的客观原因。其次在借鉴国内外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成功经验,从适用于大面积生产的、实用化的、防治效果较好的角度出发,对家蚕微粒子病实用化防治技术进行了集成,研究结果表明:(1)做好母蛾镜检,防止胚种传染和彻底消毒,防止食下传染是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两大核心技术;(2)简单实用的家蚕微粒子病孢子确认技术是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关键技术;(3)氯制剂和甲醛制剂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大小环境及养蚕用具消毒效果最好;(4)热空气处理或高温浸酸处理等及使用克孢灵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研究结论在微孢子实用化诊断技术、消毒试剂选用及治疗方法选用等方面的结论,对指导山西省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蚕种70年(Ⅱ)(论文提纲范文)

2 主要成就
    2.1 加强基础建设,增强保障能力
        2.1.1 改革开放前
        2.1.2 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
        2.1.3 21世纪
    2.2 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建立有序产销体系
        2.2.1 创建蚕种生产新模式
        2.2.1. 1 创办原蚕区、村办场
        2.2.1. 2 在全国率先进行蚕种场改革改制
        2.2.2 逐步建立与完善蚕种产销准入制
        2.2.2. 1 改革开放前的依政管理
        2.2.2. 2 改革开放后至2001年的依规管理
        2.2.2. 3 2002年后的依法管理
        2.2.3 创建种价管理机制
        2.2.3. 1 价格管理时的种价调整
        2.2.3. 2 价格放开时的种价调整
        2.2.4 创建蚕种储备制度
    2.3 选育推广新品种,支撑蚕桑产业发展
        2.3.1 蚕新品种选育
        2.3.1. 1 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
        2.3.1. 2 兴盛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
        2.3.1. 3 创新阶段(2000~)
        2.3.2 建立并完善蚕品种审定制度
        2.3.2. 1 蚕新品种审定
        2.3.2. 2 品种退出制度
        2.3.3 推广优新蚕品种
        2.3.4 创建“五库一点”的蚕遗传资源保护模式
    2.4 创新蚕种繁育技术,确保优质蚕种生产
        2.4.1 创新繁育制度
        2.4.2 首创原蚕饲养标准
        2.4.3 不断完善质量预控措施
        2.4.4 建立疫病防控技术体系
        2.4.5 蚕种冷藏浸酸技术革新
    2.5 规范质量检验制度,促进蚕种质量提高
        2.5.1 不断完善检验规则
        2.5.2 建立专门质量检验机构
3 结语

(2)广东英德蚕种场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英德蚕种场微粒子病发病原因分析
    1.1 防微意识淡薄
    1.2 气候及环境因素
        1.2.1 连续阴天多雨,桑园病虫害高发
        1.2.2 蚕种场环境
    1.3 有机肥未充分发酵或存在盐及重金属超标
    1.4 桑叶清洁未到位
    1.5 工人未合理使用石灰粉
2 英德蚕种场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2.1 强化防微意识,净化源头
        2.1.1 狠抓防微消毒,彻底切断病源
        2.1.2 加强防微意识,及时清除病患
    2.2 加强桑园管理供应优质桑叶养蚕
        2.2.1 因地制宜,做好桑园病虫害防控
        2.2.2 冬期清园,减少桑园病虫害密度
        2.2.3 把握虫情,适期灭虫
        2.2.4 有机肥测定后才可施入地
    2.3 防止食下传染把好叶面消毒关
    2.4 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养蚕规范
        2.4.1 严格做好“五选工作”
        2.4.2 充分发挥石灰在养蚕中的作用
    2.5 加强预知检查
        2.5.1 桑园预知检查
        2.5.2 蚕室预知检验
        2.5.3 迟眠蚕检查
        2.5.4 促进化蛾检查
3 英德蚕种场微粒子病防治取得的成效

(3)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防治的主要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环境样本监测, 提高对微粒子病的再认识
2 强化制度设计, 抓好微粒子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2.1 建立一套完整的微防考核机制, 促进蚕种质量意识的提高。
    2.2 构建以微防成绩为导向的原蚕饲养经济政策, 促进微防措施的落实
        2.2.1 设立奖罚机制
        2.2.2 设立浸叶补贴
        2.2.3 户户建立蚕沙坑
3 抓好生产布局
4 改善硬件设施
5 控制桑园病虫害, 防止交叉感染
6 做好消毒工作, 控制环境污染
    6.1 蚕前消毒
    6.2 回山消毒
    6.3 坚持全龄浸叶
7 强化标准化饲养, 增强抗病能力

(4)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防微技术体系及防微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粒子病发生情况及危害程度
2 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
    2.1 蚕种桑苗市场混乱微粒子病监测不到位
    2.2 生产规模扩大防微认识不足
    2.3 蚕茧市场波动消毒措施贯彻不力
    2.4 技术力量薄弱防微技术推广普及难
3 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的形成
    3.1 加强防微认识完善问责机制
    3.2 狠抓原蚕区基本建设提高消毒防病效果
    3.3 规范各项操作程序落实好防微措施
        3.3.1 做好养蚕环境的病原普查工作
        3.3.2 做好养蚕前的消毒工作
        3.3.3 做好蚕期中的消毒工作
        3.3.4 做好回山消毒工作
        3.3.5 加强预知检查和选择淘汰工作
        3.3.6 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
4 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的完善
    4.1 提高蚕种质量减少超毒淘汰蚕种数量
    4.2 科学选择原蚕村建设稳定高效的蚕种良繁基地
    4.3 引进利用防微新技术提高防微效果
5 微粒子病防治成效

(5)广西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蚕桑产业发展动态
        1.1.1 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动态
        1.1.2 广西蚕桑产业的发展动态
    1.2 家蚕微粒子病研究
        1.2.1 家蚕微孢子虫生活史
        1.2.2 家蚕微孢子虫对蚕种业生产的影响
        1.2.3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病学研究
        1.2.4 家蚕微粒子病防控
    1.3 家蚕微粒子病与气象因子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西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流行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全区蚕种生产与蚕种淘汰情况
        2.2.2 区域蚕种生产与蚕种淘汰情况
        2.2.3 春、秋蚕期与蚕种淘汰率的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广西桂南地区家蚕微粒子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气象数据
    3.2 分析方法
        3.2.1 数据整理
        3.2.2 研究策略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蚕种场A历年微粒子病发生情况汇总
        3.3.2 春季气象因子与微粒子病发生情况的关系
        3.3.3 秋季气象因子与微粒子病发生情况的关系
    3.4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2015年春杭州蚕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家蚕微粒子发生的原因
    1.1蚕种带毒
    1.2环境污染
    1.3忽视防微
2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防治的主要措施
    2.1加强领导,强化防微意识
    2.2做到桑叶全程浸渍消毒
    2.3严格淘汰迟眠蚕
    2.4加大原蚕区硬件设施投入,重视环境消毒
    2.5重视养蚕前消毒
    2.6重点做好养蚕期消毒
    2.7蚕期后消毒也不容忽视
    2.8做好预知检查
    2.9加强技术培训

(8)桑蚕良种繁育中微粒子病防治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环江县防治桑蚕微粒子病的历史与现状
2 环江县2007年、2008年暴发桑蚕微粒子病原因分析
    2.1 蚕种市场全面放开是导致环江县蚕区微粒子病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原因之一
    2.2 春季原蚕批次过多,生产时间过于拖后,不利于避开丝茧育及野外昆虫对蚕种生产的危胁
    2.3 未及时加强原蚕区的保护工作
3 加强防治微粒子病的建议
    3.1 统一思想,增强信心
    3.2 春季各原蚕点的第一、第二批(即5月前出库的批次),检“毒”结果相对好,做蚕种生产计划时宜在这时段加大各批生产量,尽可能把大部分春季生产任务安排在这时段出库。
    3.3 加强原蚕区保护
    3.4 加强原蚕区蚕沙无害化处理及桑园治虫
    3.5 继续实施桑叶全程消毒的技术

(10)山西省家蚕微粒子病实用防治技术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1 确保蚕桑业稳健发展的需要
        1.1.2 实施商务部“东桑西移”战略工程的需要
        1.1.3 全面控制和杜绝家蚕微粒子病的需要
    1.2 国内外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2.1 国外对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国内对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
        1.2.3 山西省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目标
第二章 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规律与发病现状
    2.1 家蚕微粒子病病原特征及发育规律
        2.1.1 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孢子形态
        2.1.2 家蚕微粒子孢子的稳定性与生命力
    2.2 微粒子病的发病规律
        2.2.1 传染来源
        2.2.2 传染途径
    2.3 传染规律
        2.3.1 蚕品种、品系不同抗性不同
        2.3.2 同一龄期不同发育阶段蚕体抗性不同
        2.3.3 龄期不同感受性不同
        2.3.4 经过时间长短不同,感病力有差异
        2.3.5 昆虫多少与微病感染的关系
        2.3.6 气温高低与微病感染的关系
        2.3.7 湿度与微病感染的关系
        2.3.8 传染源环境与微粒子孢子感染的关系
    2.4 家蚕微粒子病发病机理与发病现状
        2.4.1 家蚕微粒子病发病机理
        2.4.2 家蚕微粒子病发病历史与现状
第三章 山西省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素
    3.1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的客观因素
        3.1.1 气候地理因素
        3.1.2 野外昆虫和家蚕的交叉感染
        3.1.3 蚕种生产季节不同,微病发生有差异
        3.1.4 生产布局不同微病发生不同
        3.1.5 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
    3.2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的主观因素
        3.2.1 防微意识淡漠
        3.2.2 母蛾镜检技术不到位
        3.2.3 原蚕区微粒子孢子污染
        3.2.4 蚕茧大战增加了微粒子孢子的污染面积
        3.2.5 水源严重污染
        3.2.6 蚕沙处理不当
        3.2.7 养蚕防病技术贯彻不到位
        3.2.8 带毒蚕种的发放、带毒合格蚕种的发放
第四章 山西省家蚕微粒子病实用化技术
    4.1 家蚕微粒子孢子确认技术
        4.1.1 沉淀法
        4.1.2 染色鉴别法
        4.1.3 过氧化氢水脱碱法
        4.1.4 橙色光镜检
        4.1.5 碘酒鉴别法-主要与花粉粒进行区别
        4.1.6 酸类鉴别法-主要对丝状茵或酵母菌等区别
        4.1.7 三谷氏液鉴别法
    4.2 母蛾镜检技术
        4.2.1 完善抽样方法
        4.2.2 狠抓薄弱环节
    4.3 母蛾镜检的辅助检查技术
        4.3.1 蚁蚕微粒子病检验
        4.3.2 蚕种成品卵检验
        4.3.3 蚕茧微粒子病检验
    4.4 重视消毒防病技术
        4.4.1 贯彻全程消毒防病技术
        4.4.2 选用合理的消毒剂
    4.5 预知检查技术体系
        4.5.1 补正检查
        4.5.2 预知检查
        4.5.3 发蛾促进检查
    4.6 防微管理技术
        4.6.1 严格分区
        4.6.2 做好眠期期处理
        4.6.3 淘汰不良个体
        4.6.4 小蚕用叶
    4.7 防止桑树害虫和野外昆虫染病个体污染桑叶
        4.7.1 做好桑园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
        4.7.2 桑树生长期间的治虫防毒
        4.7.3 用叶期间桑田防虫工作
        4.7.4 做好冬季桑田清园工作
    4.8 原蚕区管理技术
        4.8.1 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8.2 新设原蚕区病源的抽查
        4.8.3 做到叶蚕平衡
        4.8.4 抓好蚕沙管理
        4.8.5 原蚕区尽可能做到全年养原蚕
        4.8.6 建立健全原蚕区制度
    4.9 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物理、化学方法
        4.9.1 热空气处理蚕种防微技术
        4.9.2 高温浸酸疗法防治家蚕体内微粒子原虫技术
        4.9.3 蚕卵温水浸消毒技术
        4.9.4 化学药品治疗家蚕微粒子病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蚕种70年(Ⅱ)[J]. 周金钱. 蚕桑通报, 2020(01)
  • [2]广东英德蚕种场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王电梅,钟苏苑,刘吉平,杨琼,李林山,饶文聪,马月娇,胡智明. 广东蚕业, 2019(11)
  • [3]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防治的主要措施[J]. 黄樟树,潘玮瑄,余体花. 蚕桑通报, 2019(02)
  • [4]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防微技术体系及防微成效[J]. 李宗平,张保华,刘汉安,丁少观,王建,刘声利. 中国蚕业, 2018(04)
  • [5]广西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病学研究[D]. 胡文娟. 江苏科技大学, 2018(10)
  • [6]2015年春杭州蚕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体会[J]. 洪西桃. 蚕学通讯, 2015(02)
  • [7]浅谈南宁市家蚕防“微”体系建设构想[J]. 宋桂荣,马向阳,易泽海. 广西蚕业, 2012(02)
  • [8]桑蚕良种繁育中微粒子病防治的经验总结[J]. 陈雄珍. 广西蚕业, 2010(03)
  • [9]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J]. 徐瑛,张国平,蒋拥辉. 湖南农业科学, 2009(12)
  • [10]山西省家蚕微粒子病实用防治技术对策[D]. 王玉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6)

标签:;  ;  

蚕种场微粒病害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