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房协发起“行业诚信承诺”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帅[1](2021)在《房地产个人众筹的融资模式研究 ——以“理想佳苑”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李亢[2](2021)在《我国基础设施REITs的投资分析 ——以广朔实业ABN为例》文中指出
骆妍[3](2021)在《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与模式选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数据量激增,极大地提高了对信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2020年,国家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意图加快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但数据中心企业面临融资难、项目投资大、资金运转周期长等问题,发展较为缓慢。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是一种集合投资、分散风险且能产生稳定收益的金融工具,为不动产企业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降低杠杆率提供新的方向。2020年4月30日公募REITs政策出台,将新基建纳入基础设施REITs试点的重要方向,为解决新基建投融资问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受限于国内REITs制度不完善,尚未有标准化REITs产品发行,现存REITs产品流动性差、功能不足,在新基建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下,要加快发行产品架构合理、模式运行有效的数据中心REITs产品。考虑到国外数据中心REITs产品结构和模式较为成熟,本文着重对美国、新加坡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发展数据中心REITs的实践进行梳理,以美国DLR和新加坡吉宝DC公司案例入手,总结国际市场发展数据中心REITs相关经验。结合国内REITs发展现有实践,研究国内数据中心发行REITs的意义和可行性,并对国内发展数据中心REITs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REITs产品架构和模式的梳理与总结,研究设计适合国内发展数据中心REITs的产品架构和模式,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经过本文分析,目前国内发展数据中心REITs应选择“公募基金+ABS”的产品架构,尽快推出数据中心REITs试点,同时以私募型数据中心REITs产品实践完善REITs市场。建议采用契约型组织形式、封闭型运作方式、公募型募集方式、权益型投资为主、合理收益分配的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并通过税收安排、管理方式、信托登记制度等相关制度配套完善REITs产品运营模式。本文主要是通过在数据中心这个特殊底层资产选择的基础上进行REITs创新,完善REITs的相关研究。从实践出发,设计合理可行的数据中心REITs的产品架构和模式,希望能为数据中心企业发展助力,推进新基建建设。
李欣颐[4](2021)在《仓储物流类REITs运作模式研究 ——以顺丰产业园一期1号REITs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作为房地产运营行业的有效融资方式之一,在房地产业的持续调控政策背景及去杠杆的监管背景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重资产的仓储物流行业亟需多种方式融资,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轻资产运营。通过合理运用REITs方式融资,对于我国房地产业、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及健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都大有裨益。在公募基础设施REITs已经进入试点的关键节点,研究国内目前的仓储物流类REITs的更可以对仓储物流公募REITs提出发展借鉴。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REITs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介绍REITs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相关的理论,并且对国内外REITs的发展现状,从而得出我国类REITs的特点,并且通过归纳物流资产的供给以及物流REITs发行现状看到REITs在仓储物流行业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本文还对国内外目前主流的REITs运作模式做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入顺丰产业园一期1号REITs的案例分析。具体来看,案例部分在对案例重要产品要素进行介绍后,立足于顺丰控股的运营现状和较重的财务压力,引出其发行REITs的动因;之后对其运作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包括实现真实出售的风险隔离手段,多层信用增级措施以及前瞻性的退出机制;并且结合运作模式的特点及财务效果进行进一步发行效果评估,得出顺丰控股通过发行REITs达到了优化资产负债表的目标,而且创新性的储架发行可以保障资金使用的灵活性,有利于企业扩大业务布局;然而顺丰REITs仍存在普通投资者无法参与,未完全分散标的资产带来的风险并承担了过重税费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顺丰REITs的运作模式确实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企业轻资产化运营,REITs是符合仓储物流行业发展方向的一种融资方式,合理的运作模式利于REITs效果最大化。文章也对物流REITs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鼓励运作模式公募化,推进权益型产品的发行,建立专业管理团队管控风险,制定专项法规以及完善REITs税收优惠制度。
倪芳卉[5](2021)在《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优化方案研究》文中指出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大爆发时代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使得房地产市场由盛转衰。在经历了不断地变革后,整个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房地产市场逐渐迎来微利时代之时,企业若想在房地产行业中立足根本,就必须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而在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中,动态成本管理尤其重要,企业通过控制动态成本,能大大地实现增加利润的可能。本论文以上海HD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例,通过对上海HD公司一般环境分析及现状进行解读,对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中存在的项目动态成本管理反馈时效差、未完工时动态成本已超合约规划以及项目动态成本无法实时监控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理论,业务流程再造(BPR)理论及组织结构理论的应用及分析得出上述三个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分别是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中签证和变更管理失利、动态成本报表管理缺乏标准流程以及动态成本流程管理设计过于复杂。通过问题的提出及原因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相关方法找出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动态成本管理流程设计优化、基于动态成本管理理论的签证变更管理流程优化以及基于业务流程再造(BPR)理论的报表流程优化三个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使上海HD公司目前所面临的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并为房地产市场其他同类企业提供借鉴。
肖华杰[6](2020)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法律机制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7月3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这被看作是启动PPP模式的一个信号。此后的六年里,PPP作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建设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在减少政府债务、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着,国家财政、发改等部门也发布了大量的政策文件以支持和规范PPP项目的发展。截止2019年上半年,列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的项目累计9,036个、投资额13.6万亿元;落地项目累计5,811个、投资额8.8万亿元。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PPP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还没有很好地接轨,实操层面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同时在理论层面,学界尚未对PPP模式进行法律上的体系研究。因此,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PPP项目涉及的重点法律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寻找其形成的机制和原因,并尝试得出结论,提出建议,以期对PPP的规范发展和争议解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正文部分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六个章节,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PPP的基本原理”。本章是全文的基础章节,首先从PPP的概念入手,将PPP广义定位为包括特许经营协议和政府购买服务在内的各类公私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协议的集合,并探讨其分类、特点及法律性质。此外,PPP模式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内有着其不同于传统项目建设模式的制度价值:一是有助于降低地方债务压力;二是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三是有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章的最后阐述了基础法律原则在PPP项目中的体现。第二章“PPP准入的法律规制”。近年来,在项目识别和准备阶段,我国PPP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违规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或是因操作不规范、或是利用了现有政策法规的漏洞。究其原因,准入规则的不健全和监管层面的缺失是导致项目乱象丛生的本质。本章意在通过对现有规则体系的梳理和分析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识别PPP项目;二是项目公司合规的条件;三是什么样的政府方主体是适格的。本章主张PPP项目识别应遵循坚持公益导向和防范债务风险的原则;在项目公司的项目资本金已有限制的情况下,注册资本的缴纳偏向于灵活,但应对债务性融资有所限制;政府方主体应区别实施机构和政府出资代表,政府出资代表不应具有实际控制和管理权。第三章“PPP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边界”。在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参与主体众多,各主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发挥着其特殊的作用。而不同的角色又对应着不同的权利与义务,这是研究PPP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要素,也是研究PPP监管规则和归责体系的基础。因此,本章选取政府、项目公司和中介机构三个主要的参与主体,从权利的来源及形式、义务的设计及范畴等方面深入剖析主体行为的边界。对于有着双重甚至多重角色的政府而言,其权利义务的界定随着角色转换而变化,实操层面上极易出现混同,该节尝试对政府主体进行角色划分,并在项目的各阶段中规范其权利义务。此外,本章认为项目公司不应受到政府不正当的干预,其基于我国法律关于公司的规定享有自治权利,又基于PPP协议享有合同赋予的特许经营、收益和救济权利。上述两个主体在违反法定或约定义务时,均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而中介机构作为政府与项目公司的中间人,有着信息传递和局部监管的作用,其法律责任的设计可以参考《合同法》对居间责任的规定。第四章“PPP监管的理念与规则”。PPP项目主要分为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实施、项目移交五个大阶段,在每个阶段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都存在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和办事流程,各种制度相互交杂、缠绕,很多矛盾、冲突伴随其中。因此,对PPP监管规则的研究极其必要。本章站在经济法研究的视角上,讨论公共政策及法律法规对PPP市场主体及其行为的控制与监督,主要解决如何在现有的制度体系内嵌入监管机制,同时又能避免与其他制度产生冲突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梳理,以及对监管理念、原则、框架和工具的分析说明,试图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寻找、构建能够使PPP项目顺利推进的监管实施路径,即在“一总多分”的监管框架下利用多种辅助性的监管方法,介入公司行使监管权能。第五章“PPP归责体系的构建”。由于PPP项目涉及利益方众多,环境较为复杂,在出现争议时往往无法清晰判断法律责任的归属,我们有必要在现有已成熟的归责体系下寻找PPP归责体系的理论支撑点。本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在前述的研究基础上探讨PPP归责体系的建立,从政府、中介组织和项目公司三个主体的角度分别研究其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的具体形式。建议先明确归责原则,厘清各参与方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后根据其责任借鉴《证券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范进行归责。第六章“PPP融资的困境与出路”。有数据表明,融资难已成为PPP项目失败的罪魁祸首,而融资问题贯穿于PPP项目的全生命周,在PPP项目的成立期、建设期、运营期和退出期都存在着多种融资方式可供选择,每种融资方式都有着其各自的优劣和必要的条件。现阶段,债权融资仍然是占比最大的一种融资模式,但其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担保标的权属的不确定、项目收益权出质价值的不确定和担保物权实现方式的难题使得债权担保的实现缺少法律上的支持。同样,在PPP项目与资产证券化的结合中,其主要的基础资产即项目收益权在法律属性、可转让性、独立性和转让的生效时点上都存在争议,加之SPV不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基础资产难以彻底做到真实出售使得破产隔离的实现存在阻碍。本章认同收益权的“未来债权”地位,支持“合同签订生效说”,肯定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制度的意义,主张尽可能将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在合同中有所约定,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赵一[7](2020)在《X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定价利率进行改革,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我国正处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违约的高发阶段,加之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短存长贷、法律保障体制不完善、抵质押物处置困难等问题,使得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步显现。而这些风险将首先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甚至会扰乱整个国民经济安全运行体系。因此本文以X银行为例,对LPR政策下的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实践层面体现出真实形势和环境下风险管理的意义,进而促进商业银行在住房按揭贷款上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根据搜集到的对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产生影响比较大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利用李克特量表,对X银行信贷行业展开大规模调查,以此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笔者发现LPR政策实施后,X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放款量有所提高,给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带来极大隐患。具体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借款人风险、房价风险以及X银行自身风险等方面,最后从利率风险管理、借款人风险管理、房价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以X银行为例,展开对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在其过程中,充分了解和结合国内外信贷经验和知识,对其风险的管理和改善提出防范和解决措施,实际意义非常重大。一旦切实可行,便可在国内进行推广普及,起到标杆参考的作用。LPR定价策略的形成,对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曹文凯[8](2020)在《自如1号房租分期信托受益权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出于政策红利支持和自身发展需求,长租公寓行业赢得了二手房代理、地产开发商、互联网企业、资本市场的青睐和投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长租公寓行业中来。但由于长租公寓运营模式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使得以往主流的融资手段对于长租公寓企业而言存在如规模、期限和成本等不匹配的问题,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而资产证券化由于在融资规模、成本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越来越多长租公寓企业的融资选择。“中信证券·自如1号房租分期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作为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首个将房租分期小额贷款债权作为底层资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设置双SPV和循环贷款结构解决了长租公寓底层资产合规性和期限不匹配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扩宽了长租公寓企业的融资渠道。但与此同时“自如1号”的底层资产服务机构在运营商出现了一些问题,负面新闻缠身,甚至遭到了北京住建部的曝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长租公寓和资产证券化理论出发,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财务指标法,对“自如1号”的公司背景、产品要素、交易结构和增信安排等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后,从其产品的发行动因、产品设计、产品风险、发行效果和存在的不足等五个方面对案例进行全方位的剖析,研究发现:一方面,北京自如资管出于改善财务结构、扩大企业规模和资产证券化具备渠道优势等三方面的动因,通过双SPV、循环贷款结构和超额利息覆盖倍数等产品方案设计针对性地解决了底层资产的合规性和适用性问题,成功的发行了“自如1号”,从而提高了自如资管的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降低了其财务风险。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其偿债能力产生了正向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其产品面临着底层资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包括利率、评级、道德风险和现金流预测风险等在内的其他风险。此外,“自如1号”还存在如循环贷款机制加大了底层资产服务机构的运营压力、私募发行降低了产品的流动性以及底层资产合规性有待加强等方面的不足。最后,本文针对本次发行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足,提出了对于“自如1号”产品和长租公寓发展等两方面的建议。针对日后发行相关产品的企业的建议主要为通过引入储架发行以提高其产品灵活性,强化运营能力从而严控底层资产质量等。对于长租公寓融资的建议主要有构建多元化住房租赁融资体系和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罗曲[9](2020)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长租公寓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派公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关系着我国的民生问题,但随着2016年以来房价的持续上涨,对民众而言,房贷压力加大、购房困难加剧,国家随后推出“限购限贷”、“租售并举”等政策,而目前我国每年流动人口在2亿人以上,住房租赁需求巨大,加之住房租赁市场每年租金不下于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住房租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因为以往的散租模式有着租期变化大、信息不流通等弊端,再加上人口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等原因,使得长租公寓模式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机构整体运营模式,其发展势头更为猛烈。按照长租公寓运营商的资产结构可分成:轻、重资产运营两种。其中重资产运营方式,成本资金需求大,同时还要在物业管理上进行一定投入,所以在一段时期内,市场以轻资产运营为主。然而从2018年至今,长租公寓市场出现了各种困难,到现在为止,由于资金运转及运营方面的原因,已经破产了二十五家,而到了2019年形势更为严峻,以往的资本热潮不断下降,可以说已经到了“洗牌期”,这些现象的发生,使得轻资产运营的模式,不得不被质疑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而REITs模式在长租公寓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以下问题:轻资产运营在我国目前长租公寓市场下实施是否可行?我国长租公寓REITs发展又有哪些重难点问题?长租公寓运营应具备哪些关键条件?在现有长租公寓运营模式下企业又存在哪些内外部风险、又该如何防范风险?目前关于长租公寓的理论研究大多聚焦在对长租公寓运营模式的类别、特点等方面,并未就某一具体运营模式进行案例分析,而关于REITs模式在长租公寓领域的应用,研究大都聚焦在REITs作为一种融资模式,其特点和不足上,鲜有将REITs模式与长租公寓运营进行联系,更未能深刻剖析REITs模式在长租公寓运营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实施效果、相关风险等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立足我国的长租公寓市场,以新派公寓的案例对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长租公寓企业运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从新派公寓运营方的角度对实施后效果进行财务分析,总结长租公寓成功运营的必备条件及长租公寓发展的风险问题,提出对长租公寓资产运营的展望,为后续长租公寓资产运营模式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实务中长租公寓资产运营模式的应用提供警示。案例研究发现:我国正大力推进长租公寓REITs发展,逐步规范长租公寓市场运营发展,新派公寓运营成功的关键条件主要有(1)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2)稳步提升的出租率。我国长租公寓REITs目前发展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主要有(1)底层资产质量存在问题;(2)税收负担压力大,政策不完善;(3)我国长租公寓租金回报率低。针对长租公寓的未来发展,应该(1)创新盈利模式;(2)借助“互联网+”影响;(3)加强品牌建设;(4)培养公寓行业人才;(5)注重风险防范。本文通过对新派公寓资产运营模式深入剖析与解读,激发我国长租公寓的发展活力,不仅为行业提供参照样板,提升我国长租公寓的品牌运营、资金回转、规模化发展,而且为我国长租公寓企业的资产运营模式提供新的突破点,有利于长租公寓可持续发展。
熊隆凯[10](2020)在《公租房REITs的运作风险管理研究 ——以安居集团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频频出台政策调控房价,为我国过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一种强调房地产居住属性的住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公共租赁住房,是针对无房的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以及其他住房困难群体所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的住房。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和人口基数的增加,大中型城市对公租房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公租房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工程成本高、投资回报期长等因素面临一系列融资问题。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信托基金,其优势在于能够将不具备流动性的不动产转化为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证券资产,能够吸收数额可观且分散的民间资本,将其参与到房地产项目投资之中,解决资金不足和资金的流转问题。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良好发展为公租房解决融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2018年12月14日,深创投安居集团人才租赁住房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首期产品在深交所顺利挂牌,是我国首单以公共租赁住房作为底层资产的REITs产品,为REITs在国内公租房领域的运用提供了示范。由于国内REITs发展尚不成熟,该产品也存在着一定风险问题。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深创投安居集团人才租赁住房第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运作模式进行梳理,剖析案例中存在的运作风险,对案例中采用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揭示安居集团的风险管理效果。本文经过研究发现,安居集团REITs采用的风险防控措施对项目风险防控效果总体表现较好,能够有效规避道德风险和信用评级可能下降的风险,但与目前国内市面上的REITs产品相似,不能有效地规避连带责任风险。同时,公租房REITs的低回报率虽然降低了融资成本,但也显示出了低回报难以覆盖所需支付利息的问题。若想使REITs能够进一步运用于公租房领域,还需要重点考虑解决连带责任风险和偿债风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进一步规范REITs的风险隔离结构、引入第三方物业管理机构以及加大财政补贴并补充政策支持政策为公租房REITs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希望能为其他想要通过REITs形式募集资金的公租房项目提供参考。
二、上海房协发起“行业诚信承诺”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房协发起“行业诚信承诺”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3)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与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介绍 |
2.1 REITs的定义和分类 |
2.1.1 REITs定义 |
2.1.2 REITs分类 |
2.1.3 基础设施REITs定义 |
2.1.4 基础设施REITs特点 |
2.2 数据中心REITs的定义与特征 |
2.3 相关理论介绍 |
2.3.1 风险隔离原理 |
2.3.2 资产重组原理 |
2.3.3 信用增级原理 |
第3章 数据中心REITs的国际发展经验借鉴 |
3.1 美国数据中心REITs分析 |
3.1.1 美国数据中心REITs的发展 |
3.1.2 美国DLR案例分析 |
3.2 新加坡数据中心REITs分析 |
3.2.1 新加坡数据中心REITs的发展 |
3.2.2 新加坡吉宝DC REIT案例分析 |
3.3 美国、新加坡数据中心REITs的比较 |
第4章 国内数据中心REITs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4.1 国内REITs发展现状分析 |
4.2 国内数据中心REITs分析 |
4.2.1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 |
4.2.2 国内数据中心REITs发展探索 |
4.3 国内数据中心REITs存在的问题 |
4.3.1 相关法律缺位 |
4.3.2 税收问题难以解决 |
4.3.3 REITs权益属性不突出 |
4.3.4 行业情况复杂 |
4.3.5 金融市场不完善 |
第5章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 |
5.1 国外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分析 |
5.1.1 美国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 |
5.1.2 新加坡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 |
5.2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的探索和创新 |
5.3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和选择 |
5.3.1 私募型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 |
5.3.2 公募型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 |
5.3.3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的选择 |
第6章 国内数据中心REITs适用的产品模式 |
6.1 国外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梳理与概述 |
6.2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创新与选择 |
6.2.1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核心设计 |
6.2.2 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相关制度建议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2.1 完善法律法规支撑 |
7.2.2 .明确REITs税收优惠制度 |
7.2.3 优化REITs产品架构 |
7.2.4 强化细项政策配套 |
7.2.5 推进专项监管服务 |
7.2.6 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仓储物流类REITs运作模式研究 ——以顺丰产业园一期1号REITs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章 概念、现状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REITs发展现状 |
2.2.1 成熟市场REITs发展现状 |
2.2.2 我国REITs总体发展现状 |
2.2.3 我国仓储物流类REITs的发展情况 |
2.3 仓储物流REITs运作模式 |
2.4 理论基础 |
2.4.1 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 |
2.4.2 优序融资理论 |
2.4.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章 顺丰一期1号REITs案例介绍 |
3.1 相关交易方 |
3.2 项目标的资产 |
3.3 交易结构安排 |
3.3.1 私募基金的设立及投资 |
3.3.2 专项计划的设立 |
第4章 顺丰一期1号REITs的案例分析 |
4.1 REITs发行动因分析 |
4.1.1 响应国家号召 |
4.1.2 满足融资需求 |
4.2 运作模式分析 |
4.2.1 双层SPV结构分析 |
4.2.2 风险隔离手段分析 |
4.2.3 增信措施分析 |
4.2.4 退出机制分析 |
4.3 运作效果分析 |
4.3.1 优化财务报表 |
4.3.2 储架发行满足融资需求 |
4.4 存在的问题 |
4.4.1 普通投资者无法参与 |
4.4.2 未完全分散标的资产带来的风险 |
4.4.3 税费负担重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仓储物流REITs发展建议 |
5.2.1 鼓励运作模式公募化 |
5.2.2 推动权益型产品的发行 |
5.2.3 建立专业管理团队管控风险 |
5.2.4 税收优惠政策推动REITs发展 |
5.2.5 完善REITs的法律及监管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相关理论概述 |
1.3.1 房地产成本组成及主要程序 |
1.3.2 动态成本管理理论分析 |
1.3.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分析 |
1.3.4 组织结构理论分析 |
1.4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基本框架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2章 上海HD公司一般环境分析 |
2.1 上海HD公司背景及发展概况 |
2.1.1 上海HD公司背景 |
2.1.2 上海HD公司发展概况 |
2.1.3 上海HD公司组织架构及特点 |
2.2 上海HD公司一般环境——SWOT分析模型 |
2.2.1 优势分析 |
2.2.2 劣势分析 |
2.2.3 机会分析 |
2.2.4 威胁分析 |
2.2.5 综合建议 |
第3章 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现状 |
3.1.1 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制度 |
3.1.2 动态成本管理流程化内容 |
3.1.3 动态成本管理流程化意识及水平 |
3.1.4 动态成本管理流程化中信息应用 |
3.2 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问题调查分析 |
3.2.1 问卷调查的编制 |
3.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的问题 |
3.3.1 项目动态成本管理反馈时效差 |
3.3.2 项目未完工时动态成本已超合约规划 |
3.3.3 项目动态成本无法实时监控 |
3.4 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
3.4.1 动态成本流程管理设计过于复杂 |
3.4.2 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中签证和变更管理失利 |
3.4.3 动态成本报表管理缺乏标准流程 |
第4章 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
4.1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项目动态成本管理反馈时效差问题优化 |
4.1.1 组织结构理论框架 |
4.1.2 优化措施 |
4.1.3 优化的初期效果 |
4.2 基于动态成本管理理论项目未完工时动态成本已超合约规划问题优化 |
4.2.1 动态成本管理理论框架 |
4.2.2 优化措施 |
4.2.3 优化的初期效果 |
4.3 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项目动态成本无法实时监控问题优化 |
4.3.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框架 |
4.3.2 优化措施 |
4.3.3 优化的初期效果 |
第5章 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
5.1 优化方案的实施 |
5.1.1 实施目标 |
5.1.2 实施计划 |
5.1.3 实施重难点 |
5.2 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2.1 资金保障 |
5.2.2 人员保障 |
5.2.3 制度保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法律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预期创新点 |
(三)研究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PPP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PPP的制度概述 |
一、PPP的概念范畴 |
二、PPP模式的类型化 |
三、PPP的法律特征 |
(一)以合同为基础的合营关系 |
(二)以平等为基础的合作模式 |
(三)以项目融资为基础的融资模式 |
第二节 PPP的制度价值 |
一、有助于降低地方债务压力 |
二、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
三、有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三节 PPP的法律规制原则 |
一、诚实信用原则 |
二、平等协商原则 |
三、效率原则 |
四、公平原则 |
第二章 PPP准入的法律规制 |
第一节 PPP项目的准入规则 |
一、PPP项目的识别标准 |
(一)以公益导向的项目识别标准 |
(二)以防范风险为目标的识别标准 |
二、PPP项目的适用领域及识别规则 |
(一)PPP项目的适用领域 |
(二)PPP项目的识别规则 |
第二节 PPP项目公司的准入规则 |
一、PPP项目公司的设立规则 |
二、PPP项目公司的资本规则 |
(一)项目公司项目资本金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的关系 |
(二)项目公司资本金的财务处理 |
第三节 PPP政府方主体的准入规则 |
一、PPP实施机构的准入规则 |
(一)政府实施机构的主体范畴 |
(二)政府实施机构的职责 |
二、PPP政府出资代表的准入规则 |
(一)政府方出资代表的源起 |
(二)政府出资代表身份及资金来源的厘定 |
(三)国企参与PPP项目的规制规则 |
第三章 PPP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边界 |
第一节 政府方权利及义务的边界 |
一、政府方的权利类别 |
(一)政府方的监管权能 |
(二)政府方的股东权利 |
二、政府方的义务范畴 |
第二节 PPP项目公司的权利与义务范畴 |
一、PPP项目公司的权利范畴 |
(一)PPP项目公司的法定权利 |
(二)PPP项目公司的合同权利 |
二、PPP项目公司的义务范畴 |
第三节 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 |
一、中介机构的监督规则 |
二、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
第四章 PPP监管的理念与规则 |
第一节 PPP监管理论概述 |
一、PPP监管的基本概念 |
二、PPP监管的制度价值 |
(一)PPP监管的必要性 |
(二)PPP监管的价值 |
三、PPP监管的主体 |
四、PPP政府监管的权力范畴 |
(一)政府监管权的来源 |
(二)PPP模式下政府监管范畴的法律检讨 |
(三)政府对项目及社会资本等参与主体的监管范畴 |
(四)政府方监管权利的配置 |
第二节 PPP监管的基本理念 |
一、衡平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监管理念 |
二、最大限度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监管理念 |
三、坚持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监管理念 |
四、强化双方的履约责任的监管理念 |
第三节 PPP监管的规则构建 |
一、“一总多分”的监管框架 |
二、嵌入项目公司监管的路径 |
(一)政府参股项目公司的监管规则 |
(二)政府不参股项目公司的监管规则 |
(三)项目公司类别股的制度构建 |
第五章 PPP归责体系的法律证成 |
第一节 PPP中政府的归责体系 |
一、PPP中政府的责任类型 |
(一)PPP中政府的民事责任 |
(二)PPP中政府的行政法律责任 |
二、PPP中政府的归责原则 |
(一)政府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 |
(二)政府的行政法律责任归责原则 |
三、PPP中政府的责任承担形式 |
(一)政府违约的法律后果 |
(二)因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 |
(三)政府方侵权的法律后果 |
(四)政府方行政法律责任的后果 |
第二节 PPP中介机构的归责体系 |
一、PPP中介机构的范围界定 |
二、PPP中介机构的归责原则 |
(一)中介机构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
(二)中介机构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三、PPP中介机构承担责任的类别 |
(一)中介机构的民事责任 |
(二)中介机构的行政责任 |
(三)信用体系 |
第三节 PPP项目公司的归责体系 |
一、PPP项目公司的责任类型 |
(一)项目公司法律责任的产生 |
(二)项目公司合同责任的具体类型 |
(三)项目公司侵权责任的具体类型 |
二、PPP项目公司的归责原则 |
(一)项目公司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 |
(二)项目公司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三、PPP项目公司的法律责任承担 |
(一)项目公司合同责任的承担方式 |
(二)项目公司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 |
(三)项目公司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 |
第六章 PPP融资的困境与出路 |
第一节 PPP项目的融资路径选择 |
一、PPP项目债权融资的制度困境 |
(一)债权担保的困境 |
(二)PPP项目对融资本身性质的局限 |
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迷思 |
(一)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概述 |
(二)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适格性 |
(三)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实现破产隔离的现实困境 |
第二节 PPP项目融资担保制度架构 |
一、PPP项目的融资担保路径选择 |
(一)社会资本方担保规则 |
(二)第三方担保规则 |
二、PPP项目再担保制度的现实选择与规则苑囿 |
(一)再担保制度的含义及在我国的发展 |
(二)PPP项目再担保的可行之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X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之处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贷款价值比率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理性违约与被动违约理论 |
2.1.4 风险期权理论 |
2.2 住房按揭贷款相关理论 |
2.2.1 住房按揭贷款定义及特征 |
2.2.2 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2.2.3 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内容 |
2.3 LPR的相关理论 |
2.3.1 LPR的定义及背景 |
2.3.2 LPR的实施意义 |
2.3.3 LPR定价对住房按揭贷款的影响 |
3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1 X银行发展概况 |
3.1.1 X银行简介 |
3.1.2 X银行的个人贷款定价政策 |
3.1.3 X银行LPR运行情况 |
3.2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现状 |
3.2.1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发展现状 |
3.2.2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违约现状 |
3.3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3.1 X银行风险管理机制 |
3.3.2 X银行风险管理架构 |
3.4 违约风险过程管理 |
3.4.1 授信管理政策 |
3.4.2 风险管理模式 |
3.4.3 业务运行机制 |
4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识别调查及成因分析 |
4.1 针对X银行业人士的问卷调查 |
4.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
4.1.2 调查方式 |
4.1.3 建立定量分析研究表 |
4.1.4 统计处理 |
4.2 测度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4.2.1 信度分析 |
4.2.2 效度分析 |
4.3 调查问卷结果及成因分析 |
5 X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5.1 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
5.1.1 加强银行利率制度建设 |
5.1.2 加快住房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进程 |
5.2 借款人风险管理对策 |
5.2.1 做好对借款客户的审查 |
5.2.2 加强对抵押物风险的防范 |
5.3 房价风险管理对策 |
5.4 银行风险管理对策 |
5.4.1 加强对刚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的区分 |
5.4.2 加强个人住房贷款违约风险贷中管理 |
5.4.3 建立健全违约处理及失信惩罚机制 |
5.4.4 建立个人房贷风险的宏观经济预警机制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卷调查 |
致谢 |
(8)自如1号房租分期信托受益权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长租公寓的文献研究 |
1.2.2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文献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长租公寓 |
2.1.2 资产证券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产重组原理 |
2.2.2 风险隔离原理 |
2.2.3 信用增级原理 |
第3章 我国长租公寓的融资情况 |
3.1 我国长租公寓融资的基本情况 |
3.2 我国长租公寓主要融资渠道 |
3.2.1 银行信贷渠道 |
3.2.2 公司信用类债券 |
3.2.3 股权融资 |
3.2.4 资产证券化融资 |
3.3 我国长租公寓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特殊性及优势 |
3.3.1 长租公寓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特殊性 |
3.3.2 长租公寓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优势 |
第4章 “自如1号”案例介绍 |
4.1 案例背景 |
4.1.1 公司介绍 |
4.1.2 与底层资产相关的业务情况 |
4.2 专项计划基本情况 |
4.2.1 产品要素 |
4.2.2 参与主体情况 |
4.3 交易结构 |
4.4 信用增级安排 |
第5章 “自如1号”案例分析 |
5.1 “自如1号”发行动因分析 |
5.1.1 亟需融资改善财务结构 |
5.1.2 企业规模扩张需求 |
5.1.3 资产证券化具备融资优势 |
5.2 “自如1号”产品设计分析 |
5.2.1 设置循环贷款结构 |
5.2.2 双SPV发行 |
5.2.3 超额利息覆盖倍数 |
5.3 “自如1号”风险分析 |
5.3.1 底层资产风险分析 |
5.3.2 流动性风险分析 |
5.3.3 其他风险分析 |
5.4 “自如1号”发行效果分析 |
5.4.1 盈利能力对比 |
5.4.2 偿债能力对比 |
5.4.3 资产流动性对比 |
5.4.4 财务风险对比 |
5.5 本次发行存在的不足 |
5.5.1 循环贷款机制加大了运营压力 |
5.5.2 私募发行降低了产品流动性 |
5.5.3 底层资产的合规性有待加强 |
第6章 总结与建议 |
6.1 总结 |
6.2 建议 |
6.2.1 引入储架发行,提高产品灵活性 |
6.2.2 强化运营能力,严控底层资产质量 |
6.2.3 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
6.2.4 加强监管力度,规范住房租赁市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长租公寓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派公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思路与预期创新 |
1.3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研究 |
2.1.2 长租公寓REITS研究 |
2.1.3 长租公寓运营研究 |
2.1.4 概括性评论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分工与价值链理论 |
2.2.2 微笑曲线理论 |
2.2.3 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 |
2.2.4 破产隔离理论 |
2.2.5 信用增级理论 |
3 我国长租公寓盈利模式与运营模式 |
3.1 我国长租公寓盈利模式 |
3.1.1 租金收入模式 |
3.1.2 增值服务模式 |
3.1.3 资产证券化模式 |
3.2 我国长租公寓运营模式 |
3.2.1 按房屋集中程度划分 |
3.2.2 按资产持有方式划分 |
4 国外成熟长租公寓运营案例分析 |
4.1 美国案例:EQR |
4.1.1 EQR的发展历程 |
4.1.2 EQR的竞争优势 |
4.2 日本案例:大东建托 |
4.2.1 大东建托的发展历程 |
4.2.2 大东建托的竞争优势 |
4.3 二者对比分析 |
5 REITS对我国长租公寓运营的影响分析 |
5.1 我国长租公寓REITS模式 |
5.2 我国长租公寓发展现状 |
5.2.1 住房租赁需求巨大 |
5.2.2 租赁市场体量巨大 |
5.2.3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
5.3 我国长租公寓运营困境 |
5.3.1 资产价格贵,房源获取困难 |
5.3.2 综合成本高,盈利空间有限 |
5.3.3 租金负增长,涨幅动力欠缺 |
5.3.4 融资渠道少,REITS发展未成熟 |
5.4 引入REITS的可行性分析 |
5.4.1 国家政策助推 |
5.4.2 解决运营困境 |
5.5 引入REITS的必要性分析 |
5.5.1 实现规模发展 |
5.5.2 提高运营效率 |
6 新派公寓案例分析 |
6.1 案例概况 |
6.1.1 案例选择 |
6.1.2 项目产品概况 |
6.2 实施动机分析 |
6.2.1 盘活底部资产 |
6.2.2 实现规模发展 |
6.3 运行模式分析 |
6.3.1 优质标的物业作基础 |
6.3.2 双层交易结构终控制 |
6.3.3 隔离增信措施提质量 |
6.3.4 多种退出方式转重心 |
6.4 实施效果分析 |
6.4.1 财务指标分析 |
6.4.2 现金流分析 |
6.5 综合对比分析 |
7 长租公寓运营建议 |
7.1 创新盈利模式 |
7.2 借助“互联网+” |
7.3 加强品牌建设 |
7.4 培养行业人才 |
7.5 注重风险防范 |
8 结论与不足 |
8.1 结论 |
8.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公租房REITs的运作风险管理研究 ——以安居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REITs概述 |
2.1.2 风险隔离机制 |
2.2 文献综述 |
2.2.1 REITs发展现状的研究 |
2.2.2 对REITs风险的研究 |
2.2.3 REITs运用于公租房领域的研究 |
2.2.4 文献评述 |
3 安居集团REITs案例介绍 |
3.1 案例背景 |
3.2 安居集团REITs基本情况介绍 |
3.2.1 案例基本情况 |
3.2.2 案例主要参与方 |
3.2.3 标的物业简介 |
3.2.4 案例运作模式介绍 |
4 安居集团REITs运作风险及管理分析 |
4.1 安居集团REITs运作风险识别 |
4.1.1 专项计划准备阶段及发行过程中的风险 |
4.1.2 专项计划发行后的风险 |
4.2 安居集团REITs的风险管理分析 |
4.2.1 已识别风险防控措施的分析 |
4.2.2 对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
5 我国公租房REITs发展建议与启示 |
5.1 建议 |
5.1.1 优化破产隔离机制 |
5.1.2 引入第三方物业管理机构 |
5.1.3 考虑将公租房配套设施纳入基础资产 |
5.1.4 考虑公募化发行公租房REITs |
5.2 启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上海房协发起“行业诚信承诺”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房地产个人众筹的融资模式研究 ——以“理想佳苑”项目为例[D]. 王帅.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我国基础设施REITs的投资分析 ——以广朔实业ABN为例[D]. 李亢.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3]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与模式选择研究[D]. 骆妍.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4]仓储物流类REITs运作模式研究 ——以顺丰产业园一期1号REITs为例[D]. 李欣颐.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5]上海HD公司动态成本流程化管理优化方案研究[D]. 倪芳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6]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法律机制研究[D]. 肖华杰. 吉林大学, 2020(01)
- [7]X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赵一. 河南大学, 2020(02)
- [8]自如1号房租分期信托受益权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D]. 曹文凯. 湘潭大学, 2020(02)
- [9]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长租公寓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派公寓为例[D]. 罗曲.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10]公租房REITs的运作风险管理研究 ——以安居集团为例[D]. 熊隆凯. 暨南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