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1](2021)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进一步推行。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以带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用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是否科学以及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教师问卷中教师选用讲授、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均高,其中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且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学生问卷中学生反映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高,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低。结合访谈记录与课堂观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再次,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其教育改革理念的不足;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差异。综上,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学校阻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基于此,本研究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分别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教师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其次,学生应努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再次,学校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建立教师监督机制,进行多方求证;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最后,社会要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王兰兰[2](2019)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新增古诗文教学研究 ——以语文版教材为比较》文中认为初中古诗文教学在培养初中生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提高个人人文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初中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以攻克的节点,当前又面临着新旧两版教材的替换,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资料,以及“部编版”教材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基于认知心理学和相关学习理论,对古诗文教学方法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具体为如下三章。第一章首先是梳理两版教材的古诗文相同篇目和不同篇目,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新旧教材有宏观上的认识。其次从单元主题和古诗文情感主题角度分析“部编版”教材新增的古诗文篇目。最后从选文标准、单元结构等角度探讨和分析“部编版”教材新增古诗文篇目的缘由,并探讨新增的价值。第二章是对“部编版”教材使用以来,特别是新增古诗文板块中老师教和学生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教师角度调查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古诗文的认识,对新教材的了解,对课外古诗文的教学;学生角度调查了对古诗文的认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教师对课外古诗文的教学。并对调查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析其中存在的原因。第三章是基于对目前“部编版”教材教学的现状,以及与语文版教材古诗文篇目的对比,对“部编本”教材新增的古诗文篇目的教学提出应对策略。并选取新增的古诗文篇目《秋词》进行实践教学,分析教学效果,论证本次研究。

吴易霏[3](2020)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也在不断推动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它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优化,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语文学习也开始强调回归学生的生活,倡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建构性的语文学习,这种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语文教学模式,促使了小学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然而,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也有一些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质疑、反对的声音,一些学生家长也表示了担忧;同时,语文“教学生活化”在实践方面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变成了一种“伪生活化”教学,培养出来的依旧是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教学模式,我们需要正视其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正确、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以一种科学、有序、健康的状态向前发展。本研究将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按照文献分析—调查问题—原因探究—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进行构建,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笔者对国内外有关“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了解到国内外对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据此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笔者选取了上海市部分小学的教师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学校的语文课堂进行观察、对教师进行访谈,以及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语文课堂、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发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生活素材选择不当;生活情境创设形式化;教师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不准确;学校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视程度低;家长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配合度低等等。最后,这些问题,结合“教学生活化”相关理论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改进方向提出建议。

刘胭脂[4](2020)在《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用类文本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阅读与表达交流水平,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实用类文本相较于文学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来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实用,实用”,更突出了实用二字,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紧密联系,具有实用性强、贴近日常生活等特点。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实用类文本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实用类文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学习也缺少兴趣,打不起精神。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实用类文本在教学相关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原因主要为广大一线教师忙于一线教学,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来进行学术研究,而在校生在学校钻研学术,缺乏实践能力。所以实用类文本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因此,为了让实用类文本的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改善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是我们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基本材料,与全国高考卷相结合,围绕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实用类文本相关情况进行整体梳理,对实用类文本相关概念特点进行说明。了解实用类文本的共性和个性,分析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价值包括激发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等。第二部分对实用类文本在人教版教材中的选文数量和比例、教师教的现状和学生学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实用类文本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第三部分针对第二部分实用类文本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在教学过程设置方面从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教学内容、优化教法,丰富活动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教师要做到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对知识进行跨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强对学生写作训练的指导等。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举措希望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雷海霞[5](2020)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以2014-2018年新课标卷为例》文中指出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类文本因其实用、简明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当中,掌握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能力是现代人类适应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为造就社会需要的人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版)》提出高中生应掌握阅读实用文的能力。随后,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丰富了实用文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这些改变都反映在了高考语文试题上。实用类文本在2007年被列入高考语文学科的选考试题,在2017年成为必考题型。它能有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探究等多项语文能力。然而,相较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人们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重视程度要低得多。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实用文的了解并不深入。因此,笔者在众多前辈的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图表展示法、比较分析法对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展开研究。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绪论,包含研究缘起、现状、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主要是界定实用类文本的定义,了解其丰富的内涵。笔者以课标、考纲、教材为依据,综合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的观点深入探讨实用类文本的内容,并论述常见的实用文的共同特征和个性特点。第三章以2014-2018年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为研究对象,利用图表统计法,分析和比较测试材料的题型、分值、考查能力、价值等情况,得出:测试材料丰富多样、重视育人功能、关注热点话题及涉及科学技术领域;测试题型多元、试题分值稳定;试题注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探究题不再单独设题,而是与其他能力层级综合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具有测试、反思和教学价值等主要特点。第四章从教师教学方面提出“升级教学理念,立足文本特征”、“冲破教材界限,拓宽阅读疆界”、“关注非连续性文本,提升阅读能力”三条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的实用文阅读教学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杨娇[6](2020)在《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都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总体规划与指导建议。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目标包括提高当地学生综合素养与培养学生继承与弘扬延安地方文化的能力,前者符合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后者符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从远古黄帝时期到近现代中国革命再到今天,延安这片热土滋养了无数中华民族儿女,也蕴含着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延安区域性文化资源并未被有效开发利用,学生对家乡文化缺乏了解,地方语文课程体系仍有待完善。本文从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出发,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指导下,以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为基础,通过分析与考察发现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出开发利用的原则与策略,最后尝试做出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在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及综合性学习中的课例设计。本文除引言与结语外,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概念的辨识,这一章节包括对地方课程、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四个概念的阐释,旨在厘清与论文相关的核心名词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包括调查的政策依据、内容、方法以及对象。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出发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总结出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这一章节是本论文的重点,包括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与意义,开发的内容,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原则,开发利用的策略。首先指明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与意义,明确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预设效果;然后总结呈现延安可开发的地方文化资源,再列出开发利用原则,提出开发利用策略。第四部分是延安区域性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这一章节相当于本文得出的结论在教学中的体现。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综合性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本文以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写作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为例,提出了三种教学的设立理念,设计了三个教学示例并进行评析,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些许借鉴,教师们可以根据文中课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结合延安地方文化资源,进行语文口语交际、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邢晨[7](2020)在《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课教学调查与反思 ——以铜川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都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很多中学都设置了专门的阅读课时,供语文教师和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系统且开放的阅读学习和实践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阅读课往往流于形式,容易成为课外读物推荐课、学生风采展示课,甚至是学生自读课,失去了阅读课应有的价值。本文以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试图从当前语文阅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语文阅读课的性质和功能,探讨对话式教学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操作,以期改善阅读课教学现状,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本论文共分为三章,按照阅读课的概念内涵及实施现状分析、对话式教学理论在阅读课教学中的实践和对一节优质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分析和借鉴三个部分逐层展开,希冀通过探究找出较适合我国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的道路和方法。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对阅读课、对话式教学和对话式阅读教学进行了概念界定,接着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着作和论文,为此次研究奠定了开展前提和理论基础。对话式阅读教学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的理论和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得彼此在交流和对话中,产生共鸣,共同成长。第一章是高中语文阅读课现状调查梳理。本文从铜川市第一中学的阅读课教学实际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访谈法、经验总结法和观摩研讨法,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出发,总结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有效经验,明确了阅读课教学的三个原则和五个特征。第二章是对话式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的实施现状,研究了“对话”在阅读课不同教学阶段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关注点集中于“对话”在阅读课教学中的使用现状和实施效果,具体分析了教师、学生、文本、作者、评论家和教材编者六个不同主体在对话过程中的作用和定位,进一步将对话式阅读课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第三章以观摩的一节优质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为切入点,探求阅读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原则和方法,学生阅读效果和情感体验的分析依据,分析了影响阅读课对话效果的因素,继而提出改进策略,最后指出了对话式教学在阅读课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前景和方向。

李苗[8](2019)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材处理”的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重要依据。从教师的角度讲,统编教材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但要仔细研读教材,梳理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线,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补充、调整、拓展等科学方式,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处理。本研究将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教材处理’”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着手,具体研究初中语文教师“教材处理”的现状并提出对“教材处理”的可行性建议。一、对“教材处理”的概念作出界定。本研究在对已有“教材处理”理论和实践考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语文教材处理的特点,从实际教学活动出发,对“教材处理”的概念作出界定:教材处理是指教师在备课阶段,在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解决“教什么”“如何教”“如何使教课质量不断提升”等问题为导向,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加工整合的方法。二、建构初中语文教师“教材处理”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对初中语文“教材处理”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建构初中语文教材“教材处理”的分析框架。该框架由教材处理的内容、教材处理的方法、教材处理的过程三个部分组成。依据建构的分析框架,本研究开发设计了两种研究工具,分别是初中语文教师“教材处理”问卷和访谈提纲。运用这两种研究工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公办初中学校中随机选取150名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样本,采用数据与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从中选取6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现场笔记与录音,再整理成文字资料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上,主要采用频数、均值的方式来分析教师对三方面的认识程度;采用方差分析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区域内语文教师是否会影响到教材处理。三、提出适合初中语文教师“教材处理”的可行性建议。通过对影响“教材处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教师的教材观、学生与教材关系的认知、课程标准与教材关系的认知都会对教材处理产生影响。主要是:1.在教材处理内容上,教师对课后习题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更多关注文本的思路、背景、情感、主旨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缺少对语文知识和文本体裁的关注。2.在教材处理方法使用上,教师习惯使用拓展延伸的方法,但呈现方式单一,存在将拓展材料“填鸭式”灌输给学生的现象。3.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存在省略处理环节的现象,存在单一依靠教学指导用书处理教材的现象,存在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脱节的现象。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教材处理”的能力,改变当前“教材处理”的现状,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教师需要科学认识教材,创新教材处理理念,强化教材处理能力,提升教材处理质量。其次,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以满足学生需求,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教材处理。第三,需要教师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立足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

林倩倩[9](2019)在《小学语文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的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倡导,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字与画面的关系是阅读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文字具有描述画面的功能,画面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生未能理清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的关系,致使课堂缺少生机与活力。选入教材的文本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培养学生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对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在了解以往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运用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发现当前长乐区S小学在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即教学中过分依赖直观画面、以理解文本画面为主,缺乏对学生画面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活动设置不合理、过于现实的画面限制了学生的再创造。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与合作教师共同商讨并制定计划,运用行动研究法,选取长乐区S小学四年级X班的学生进行两轮的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的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选取童话《巨人的花园》,主要培养学生将文字转换为画面的能力。第二论行动研究选取写实课文《搭石》,主要培养学生将画面转换为文字的能力。通过两轮的行动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即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有利于增强课堂画面感的生成,在教学中打通画面与文字之间的隔离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行动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在两轮的行动研究中,笔者不断探索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借助其他教学手段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画面转文字、文字转画面的能力。本次行动研究最大的收获在于发现在教学中运用画面与文字互转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对于学生画面表达与画面想象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进而激励笔者有信心进一步探寻将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中。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而不断改善。通过两轮行动研究,期望能够为一线教师在培养学生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的能力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同时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希望作为自身走上教学岗位不断努力的方向。

杨华[10](2019)在《2017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 ——以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古诗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古诗文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古诗文教学现状,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方式方法,都与课标教学的要求有差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2017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新课标对高中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新内容与要求,本文结合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提出策略,对新改革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概述教材中古诗文的特点,分别是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例高、教材中古诗文教化价值大、教材中古诗文学习必要性强这三个特点。第二章:2017版新课标对高中古诗文教学的新要求与新目标。包括对四个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多样性语文课程的分析解读,和新课标中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4语言积累与梳理”、“5文学阅读”、“6思辨性阅读”、“8和14传统文化经典研习”、“13汉字汉语”对教学目标影响的分析和解读。第三章:结合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目前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学生主要存在:学习兴趣低下、对古诗文价值认识不清、过分依赖老师,学习方式被动、对诵读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主要存在:教学态度、自身素养、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第四章:结合第二章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解决调查结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可实施建议。分别是:一、教学中树立德育意识,如古诗文优秀文化“渗透”、教学活动中日常“砌砖”积累的方法;二、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通过仿写建构运用语言、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发展思维、通过多形式解读鉴赏创造美、通过提高兴趣传承理解文化;三、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如利用导学案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教学过程创设自主学习平台;四、实施跨媒体教学,如多媒体的运用、其他媒介的运用;五、提高教师教学艺术,如增加专业知识、发挥引领作用等策略。

二、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缘起
        1.新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要求
        2.着眼于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选用现状
        3.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有着直接关联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探究的必要性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关于教学方式的研究
        2.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之处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一)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的定义
        2.教学方式的分类
    (二)语文教学方式
    (三)教师教学方式选用
二、研究设计
    (一)提出研究假设
    (二)选取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调查对象
        3.课堂观察对象
    (三)确定研究内容
    (四)设计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编制
        2.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3.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五)编制访谈提纲
        1.教师访谈提纲
        2.学生访谈提纲
三、调查结果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高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讲授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2.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均值得分低
四、分析与结论
    (一)分析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频率最高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本研究假设不符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差异显着
    (二)结论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教育理念的不足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性差异
五、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问题分析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
    (四)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五)农村学校阻碍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改进建议
    (一)教师层面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
        2.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
        3.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学生层面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2.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
    (三)学校层面
        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
        2.建立教师监督机制,积极进行多方求证
        3.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
        4.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
    (四)社会层面
        1.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
        2.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部编版初中语文新增古诗文教学研究 ——以语文版教材为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增古诗文篇目分析
    第一节 部编版和语文版教材古诗文篇目比较
        一、两版教材相同的古诗文篇目比较
        二、部编版教材新增古诗文篇目统计
    第二节 部编版教材新增的古诗文篇目分析
        一、新增古诗文单元主题分析
        二、新增古诗文主题类别分析
    第三节 部编版古诗文新增的缘由与价值
        一、新增的缘由
        二、新增的价值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增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新增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
        一、学生问卷内容的分析
        二、教师问卷内容的分析
    第二节 新增古诗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学生角度分析
        二、教师角度分析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新增古诗文教学策略和实践
    第一节 部编版新增古诗文教学策略
        一、树立新课标的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四、转变教学观念,引导新增课外古诗文的学习
        五、整合教学资源,统筹安排新增古诗文
    第二节 部编版新增古诗文教学实践——以《秋词》为例
        一、《秋词》教学设计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和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1.1.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3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面临的问题
        1.1.4 个人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兴趣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语文“教学生活化”相关研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案设计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学生活化”
        2.1.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2.2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2.2.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2.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2.2.3 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
    3.1 课堂观察
        3.1.1 观察对象
        3.1.2 观察内容
        3.1.3 课堂案例呈现与评价
    3.2 教师访谈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内容
        3.2.3 访谈结果及分析
        3.2.4 存在的问题
    3.3 学生问卷调查
        3.3.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3.2 问卷的编制
        3.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4 数据的统计及分析
        3.3.5 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优化策略
    4.1 确立“生活化”教学理念,优化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4.1.1 更新教学理念
        4.1.2 提高综合素质
    4.2 调整“生活化”教学内容,贴近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4.2.1 能够从生活中筛选教学内容
        4.2.2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生活素材
        4.2.3 确定生活素材的广度和深度
    4.3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联系小学生现实生活实际
        4.3.1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堂
        4.3.2 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4.4 改进“生活化”教学方法,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4.4.1 快乐游戏,感知与应用语文
        4.4.2 自主合作,探究语文知识
    4.5 更新“生活化”评价手段,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
        4.5.1 评价内容综合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4.5.2 评价主体多元化,引导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4.5.3 评价方式过程性,实现学生自我发展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4)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实用类文本特性、教育价值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实用类文本概念
        二、实用文概念
        三、应用文概念
    第二节 文本特征
        一、共性特点
        二、个性特色
    第三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
        一、培养阅读能力
        二、提高核心素养
        三、增强社会能力
第二章 高中实用类文本选文分析和教学现状
    第一节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材编排情况
        一、选文的数量和比例
        二、实用类文本信息概况
    第二节 高中实用类文本现状调查
        一、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二、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第三节 高考中实用类文本相关链接
        一、考纲要求
        二、高考中出现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布现状
        三、高考中出现实用类文本写作分布现状
第三章 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节 合理选择教材
        一、选材与时俱进
        二、扩大选文范围
        三、习题有效拓展
    第二节 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一、创新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眼球
        二、选择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教学
        三、优化教学方法,丰富讲授方式
        四、丰富课外活动,锻炼学生技能
    第三节 提升教师实用类文本教学素养
        一、转变教育理念,培养阅读能力
        二、整合教育资源,进行专题训练
        三、跨学科的融合,注重知识迁移
        四、加强写作训练,做到读写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C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
致谢

(5)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以2014-2018年新课标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2.1 文献的年份分布
        1.2.2 文献的主题分布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实用类文本概述
    2.1 实用类文本的概念界定
    2.2 实用类文本的分类
        2.2.1 基于课标分类
        2.2.2 基于考纲分类
        2.2.3 基于教材分类
    2.3 实用类文本的共同特征
        2.3.1 实用性
        2.3.2 写实性
    2.4 实用类文本的个性特征
        2.4.1 新闻类
        2.4.2 传记类
        2.4.3 调查报告类
        2.4.4 科普类
第3章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分析
    3.1 测试材料分析
        3.1.1 题材:聚焦时事热点,关注育人功能
        3.1.2 体裁:由人物传记转向非连续性文本
        3.1.3 阅读量:由阅读文字转向图文互化
        3.1.4 呈现方式:由文字为主转向图文并重
    3.2 测试形式分析
        3.2.1 分值:趋于稳定
        3.2.2 题量:稳中有变
        3.2.3 题型:多元组合
    3.3 考查能力分析
        3.3.1 理解能力
        3.3.2 分析综合能力
        3.3.3 鉴赏评价能力
        3.3.4 鉴赏评价能力
    3.4 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价值
        3.4.1 测试价值
        3.4.2 反思价值
        3.4.3 教学价值
第4章 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4.1 升级教学理念,立足文本特征
    4.2 冲破教材界限,拓宽阅读疆界
    4.3 关注非连续性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概念的辨识
    (一)地方课程
    (二)课程资源
    (三)地方语文课程资源
    (四)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
二、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调查
    (一)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问卷调查
    (二)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需求程度调查分析(学生角度)
    (三)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调查分析(教师角度)
    (四)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与意义
    (二)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
    (三)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四)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四、延安区域性文化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一)课程体系建设
    (二)课堂教学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课教学调查与反思 ——以铜川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1.阅读课
        2.对话式教学
        3.对话式阅读教学
    三、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第一章 高中语文阅读课现状调查梳理及初步认识
    第一节 师生认知中的高中语文阅读课
        一、阅读课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定位
        二、阅读课开展的背景及其组织形式
        三、阅读课堂的师生参与和角色分配
    第二节 阅读课教学的原则
        一、个性和多元化
        二、边界和梯度性
        三、深度解读文本
    第三节 阅读课教学的特征
        一、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和生成性
        三、教学主体的交互性和颠覆性
        四、教学内容的思辨性和综合性
        五、教学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第二章 对话式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的实施现状
    第一节 对话式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开展环节归纳
        一、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核心
        二、文本分析:尊重学情,强调过程,适度拔高
        三、教学目标:多元有界的个性化解读
        四、教学方法:整体把握,强调思辨,开展跨媒介阅读
        五、教学重、难点: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和体验能力
        六、教学过程:形式多样的对话方式
        七、作业布置:互评互改课后习作和任务
        八、教学反思:对话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 高中语文阅读课中对话方式及效果思考
        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二、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教师与作者,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
        四、教师与评论家,学生与评论家之间的对话
        五、教师与教材编者,学生与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
        六、对话主体和对话对象对阅读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和反思
    第三节对话式阅读课教学的系统性分析和实效性评价
        一、对话主体在阅读课堂中的角色差异和任务分配
        二、“对话”应贯穿于阅读课教学的每个环节
        三、将课堂“对话”变为学生自主追问、反思和实践
        四、“对话”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比较
第三章 对一节优质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分析和借鉴
    第一节 三维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调查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节 阅读课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体验探究
        一、认识,理解和分析文本
        二、鉴赏,评价和文学创作
        三、联系,对比和关照生活
    第三节 影响阅读课对话效果的因素探讨及改进策略
        一、教师对阅读课教学的定位及存在的问题
        二、影响学生阅读课接受程度的因素
        三、教师课程设计与学生阅读期待之间的契合和差异
        四、关于目前阅读课教学的改进策略
    第四节 对话式教学对阅读课教学发展的期待视野
        一、平等解读文本的民主性对话
        二、个性解读文本的批判性对话
        三、共同解读文本的合作性对话
        四、深度解读文本的研究性对话
        五、赏析解读文本的审美性对话
        六、创意解读文本的延展性对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8)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材处理”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创新之处
2 文献述评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材的概念
        2.1.2 教材处理的概念
    2.2 国内教材处理研究现状
        2.2.1 教材处理的内容
        2.2.2 教材处理的方法
        2.2.3 教材处理的过程
        2.2.4 影响教材处理的因素
    2.3 文献研究小结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与过程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过程
    3.3 研究工具的开发与使用
        3.3.1 问卷的开发
        3.3.2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测试
    3.4 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教师对教材处理内容认识明确
        4.1.1 教师重视对课后习题的处理
        4.1.2 教师习惯从文本的思路、背景、情感、主旨方面处理教材
        4.1.3 教师对文本体裁的处理存在欠缺
        4.1.4 教师对语文知识的关注度较低
    4.2 教师对教材处理方法的掌握整体较差
        4.2.1 教师较少使用重整组合的方法
        4.2.2 教师使用设疑时,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反馈
        4.2.3 教师在寻找切入点时,忽视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4.2.4 教师在教材拓展延伸处理时,呈现方式较单一
    4.3 教师处理教材的过程存在环节缺失的现象
        4.3.1 在教材处理过程中,存在单一依靠教学指导用书的现象
        4.3.2 在教材处理过程中,教师以个人备课为主,存在环节缺失现象
5 讨论与建议
    5.1 影响语文教师教材处理的因素
        5.1.1 教师对教材的认知
        5.1.2 教师对学生与教材关系的认知
        5.1.3 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
    5.2 初中语文教师“教材处理”的建议
        5.2.1 科学认识教材,转变教师对教材的观念
        5.2.2 明确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5.2.3 科学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5.3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空间
        5.3.1 研究不足
        5.3.2 后续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小学语文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的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三)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对小学语文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行动研究是促进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有效方式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述相关概念
        (一)画面与画面感
        (二)语言文字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四)行动研究
    四、文献综述
        (一)画面、画面感教学的研究
        (二)阅读教学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的研究
        (三)阅读教学本质、任务、途径的研究
        (四)行动研究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访谈法
        (四)案例研究法
第一章 行动研究前:拟定研究计划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研究过程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的情况分析
        二、研究场域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第二章 行动研究过程
    第一节 现状分析
        一、对长乐区S小学语文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的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设计
        二、对长乐区S小学语文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的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发现问题与制定计划
        一、发现问题
        二、制定计划
    第三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反思
        三、教学改进
    第四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反思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第二节 建议
结语
附录1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个人简历

(10)2017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 ——以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特点
    一、教材中古诗文所占比重大
    二、教材中古诗文教化价值高
    三、教材中古诗文学习必要性强
第二章 新课标对古诗文的新要求
    一、教学理念
        (一)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三)转变学习方式
        (四)构建多样性语文课程
    二、教学目标
第三章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古诗文教学调查
    一、学生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学习情况的分析
        (二)学习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教学情况的分析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古诗文教学策略探析
    一、教学中树立德育意识
        (一)古诗文优秀文化渗透
        (二)教学活动中日常“砌砖”积累
    二、教学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一)通过仿写建构运用语言
        (二)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发展思维
        (三)通过多形式解读鉴赏创造美
        (四)通过提高兴趣理解传承文化
    三、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一)利用导学案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二)教学过程创设自主学习平台
    四、实施“跨媒介教学”
        (一)多媒体的运用
        (二)其他媒介的运用
    五、提高教师教学艺术
        (一)增加专业知识
        (二)发挥引领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四、新课程背景下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D]. 刘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部编版初中语文新增古诗文教学研究 ——以语文版教材为比较[D]. 王兰兰.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市部分小学为例[D]. 吴易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刘胭脂. 河南大学, 2020(02)
  • [5]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以2014-2018年新课标卷为例[D]. 雷海霞. 集美大学, 2020(08)
  • [6]延安区域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杨娇. 延安大学, 2020(12)
  • [7]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课教学调查与反思 ——以铜川市第一中学为例[D]. 邢晨.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8]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教材处理”的现状研究[D]. 李苗.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9]小学语文画面与文字相互转换的教学行动研究[D]. 林倩倩.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2017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古诗文教学研究 ——以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为例[D]. 杨华. 河北北方学院, 2019(02)

标签:;  ;  ;  ;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