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质量控制新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彭建[1](2021)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新模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由于监督责任主体的严重缺失、监督管理内容不够全面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整体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基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新模式,并结合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特点,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地位,对集体监督管理机制进行构建和应用,优化现有的监督管理模式,以此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效果。
王银辉[2](2020)在《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铁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化出行工具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我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工程项目的全面推进,也给高铁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对高铁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作为高铁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过程复杂,技术含量高,需要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和验收要求,而如何保证其工程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需要引起极大关注。然而,当前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条上存在中心化管控、各参与主体彼此不信任以及质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各参与主体之间无法实现质量信息和工程资源的有效共享,各单位之间质量管理相对独立,协同质量管理效果较差。因此,本文以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区块链和质量链协同管理相结合构建新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模式,以改善传统工程质量链缺乏信任和各参与主体质量管理各自为政、信息不共享的问题,进而提升整体工程质量链运作效率。本文通过对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现状的介绍,从组织、项目管理和质量信息传递三个层面对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得出当前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根本问题是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不信任和质量信息共享不透明。在此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的协同管理进行分析,进而引入区块链,阐述了区块链应用于工程质量链协同管理的契合性及优势。因此,构建出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模式,并从高铁“四电”建设项目的物资供应质量链分析了其具体的应用过程,以期为提高“四电”工程其他质量链条的质量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存在的主要问题,涵盖三大方面,即组织、项目管理和质量信息传递,主要表现为:工程质量中心化管控、质量能力不协调、组织信任关系脆弱、协同管理机制缺失、质量风险监管追溯困难、质量信息不对称和质量信息安全性不足等,这也是本文选择区块链这一信息技术进行协同管理的主要原因。(2)建立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框架模式。通过嵌入区块链从质量链工程主体、工程过程和信息共享三个维度分析其应用过程,进而搭建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框架模式,并对其运作流程进行分析。(3)针对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中的物资供应质量链,应用区块链对其质量协同管理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并借助Stackelberg博弈模型,进一步论证了区块链的嵌入对高铁“四电”建设项目物资供应质量链上各参与主体所带来的协同管理效益,为“四电”工程其他质量链条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冯路平[3](2020)在《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改进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在电梯安全管理方面,业主作为使用管理单位,安全责任意识不够,“只用不管”现象突出,管理角色缺失,对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不力,造成后期使用过程中,故障问题频发。因此,基于使用管理方视角加强对电梯外包工程的质量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某地铁车站扶梯大修外包工程作为案例,根据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理念和方法,采用“PDCA”的改进流程,研究改进现有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某地铁车站扶梯大修外包工程的实地调查,基于业主管理者的视角,找出了现有质量控制体系中“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管理问题。利用焦点小组访谈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质量改进小组“专家”调查讨论和现场作业人员确认,验证了问题的主要管理原因。同时,针对主要管理原因,制定了相应改进措施。最后,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评价验证了质量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提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查阅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归类分析,了解国内外机电设备外包工程管理的研究情况,界定了对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改进的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围。运用现场调研和访谈法,深入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全方位了解当前扶梯大修外包工程管理实际情况;通过与现场参与工程相关人员的交流访谈,获取了现场质量管理的相关数据资料,提升了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运用焦点小组访谈法,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引导小组“专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分析研究了造成问题的原因。通过熵值-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针对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改进措施和外包方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质量改进措施和外包方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的质量改进活动提供了突破点。基于业主管理方视角,对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改进的研究,意在唤起业主对机电类设备外包工程的关注与重视,解决“只用不管”的问题。对提高扶梯大修工程质量、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给此类机电设备大修、改造、安装等外包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使用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能力有着极为显着的指导意义。图9幅,表27个,参考文献43篇。
陆取[4](2020)在《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水利工程属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物质根基,在防洪、灌溉、减灾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是重要内容,而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其实质是要解决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是如此,需不断针对新常态,提出新要求,构建新模式,尤其是基层水利部门,如何更有效开展质量监督值得研究。本文以常州市x县为研究对象,研究基层政府的水利工程监管工作该如何有效开展。随着国内各项政策的落地,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民众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我国社会的发展重点转变为如何对民众的各种生活需求进行满足,如何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服务,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基层水利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制该怎样有效构建,该怎样优化质量监督模式,该怎样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能力效率,起到政府质量监督应有的效果,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摸索。近十几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建成,代表政府行为的强制性质量监督与水利监理、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有机的结合组成了我国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正向的促进作用。我国很多地区的工程水利得到很大的发展,各地区为了满足本地防洪、供水、灌溉等方面的要求,纷纷展开基层水利工程的水利。质量是基层水利工程的生命,是基层水利工程能够满足其使用基本功能和安全稳定的基础。但是,从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机构设置现状、法律法规现状、工程制度现状、监管流程现状等来看,整体上虽然较为乐观,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是x县水利工程发展的现实需求。在研究内容上,本文以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调研分析,立足法律、制度、人员等中多角度探究水利工程监管层面的现实问题,然后结合地区特点,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和改进的方案,全面推进x县的水利工程质量以及政府监管工作。论文框架在结构上细分为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概述,整体上阐述了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活动的现实情况及学者们研究形成的各种文献成果,立足各种角度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管问题进行梳理。第二部分阐述水利工程质量、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等相关概念,对政府监管过程中的很多理论指导内容进行梳理,我们本文的后续研究建立完善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实践进行详细分析,主要包括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各种情况以及现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等内容。具体而言,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较以往成效显着,成绩斐然。但在监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监管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监管体制仍有待提高。第四部分学习借鉴国外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先进经验。其中美国的政府直接参与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模式、德国的委托专业第三方进行质量监督模式等实践举措,对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的优化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作用。第五部分是结合问题的阐述,是优化方案的形成过程:一是优化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二是配备完备保障措施;三是强化市场准入门槛并建立信用管理体系。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完善,进一步提高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效率。第六部分是结语。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付士健[6](2019)在《AM铁路建设项目质量管控改进研究》文中指出铁路、公路及基础设施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而铁路建设则居于首位,其不仅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更是国家未来战略实现的关键。铁路项目质量管控好坏直接影响铁路工程质量,因为铁路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行期间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提升,它在项目管理中占有很大比重,需要我们加大力度研究。AM铁路工程是内蒙古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担负本地资源输送和人们出行的作用,项目建设有利于完善本地区铁路网,提升该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对于该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改进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该项目质量管控存在问题,提出质量管控建议,为更好地完善该项目质量管控提供有力遵循,也为该类项目质量管控改进提供指导。本文首先综述了现有的质量管理理论和铁路项目质量管控研究成果,为AM铁路工程项目质量改进提供理论支撑。在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基础上,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现状,分析该项目质量管控建设情况,发现质量管控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基于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问题,以项目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铁路项目质量管控最佳实践,建立了AM项目质量管控改进方案,包括优化项目质量管控组织,明确项目质量管控责任,进一步完善项目质量管控流程,结合实际修订项目质量管控质量制度,强化创新项目质量管控沟通、创优和效果评估机制。为了保证项目质量管控改进方案顺利实施,从组织层面、文化层面、激励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项目质量管控改进实施保障措施。最后从资源投入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分析了该项目质量管控改进的效果。
刘军[7](2019)在《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机遇期做出的重要决定,也是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经环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步骤和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3月以来,为加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全面推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北京市聚焦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等重点环节,相继推出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简明阐述了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颇具中国特色的“多规合一”理论进行了系统探讨;全面梳理了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发展和改革历程;详细介绍了当前北京市改革的现状和成效,归纳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北京模式”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特点;同时,重点剖析了北京市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在广泛调研国内外部分城市的相关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深入探讨“多规合一”背景下如何提高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效能等问题,力求找到破解改革瓶颈的途径、策略和措施,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深化改革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本文通过概括和提炼2013年以来北京乃至全国的改革实践,指明了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处于2.0版的发展阶段,最终会演进到3.0版的发展趋势。进而总结出深化我国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及策略:一是正视不同国情的差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二是注重制度框架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改革相结合;三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四是实现“许可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最后,本文对北京市深化改革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是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加快构建地方性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完善市区两级审批管理体系,确保权责明晰、阳光高效;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让大众享受到改革成果;四是加快“多规合一”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完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五是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机制,内外联动填补管理真空。
李科[8](2019)在《BC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涉及单位和人员众多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价格上涨、工程事故频繁发生、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问题更为凸出。加强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是房企应对新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全生命周期理论倡导以全局化视角审视工程期间内的全部问题,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全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到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对完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提高工程项目风险应对与处置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围绕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展开研究,以提高BC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在论文结构上,本文将BC项目划分为项目论证、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交付四个阶段。首先明确了全生命周期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其次,以BC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为切入点,采用德尔菲方法定性识别风险因素,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开展项目整体风险评估;最后,针对各阶段的主要风险点提出风险应对措施。本文认为,BC房地产项目存在四类、十七项风险,项目的整体风险较高,加强风险管理迫在眉睫。为防范和化解BC房地产项目面临的风险,在论证阶段,本文建议树立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完善项目可行性论证;审慎选择施工时点,规避区位选择缺陷;树立绿色、环保、健康生态的理念,强化工程设计,凸显特色。在准备阶段,本文建议强化项目现场管理,积极应对土地风险;倡导合同柔性思维,加强项目合同管理;引入DBB模式,有效规避发包风险;拓展开发融资新模式,积极应对融资风险。在施工阶段,本文建议从施工现场、物资管控、人力保障和施工工艺四个方面强化工程进度,从招标、施工、收尾三个方面加强成本控制,从工程物料、施工监管、验收三个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结合检查重点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保护与环保建设。在交付阶段,本文建议完善定价机制,成立自主的物业服务公司。与现有大多数研究相比,本文主要创新在于:第一,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将工程项目划分为项目论证、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交付四个阶段,先采用德尔菲方法定性识别风险因素,随后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量化BC房地产项目的整体风险和主要的风险点;第二,本文在研究具体的风险时,不仅研究工程项目本身的风险,而且突出当前制度环境下BC房地产项目面临的外部风险,诸如开发融资、环保督察、安全监管等,研究视角更具价值。
董敏[9](2019)在《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评价考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今,城市水环境污染情况越发严重,严重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各省市响应中央号召,加强对水环境项目的治理力度。水环境治理工程是一项投资大、范围广、施工条件复杂的综合性战略性社会工程,这也就决定了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的不确定性与特殊性。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其质量管理绩效,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成为当前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首先对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针对此类项目的特殊性,剖析了质量管理特点,总结可采取的质量管理新模式与新方法(企业质量督察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化流程)。在绩效评价方面,总结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其次,从项目整体角度对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进行定量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深入现场和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与资料收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建立了质量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框架与模型,获得影响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原则选取两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优化。最后,结合茅洲河治理项目验证了该指标体系、评价准则、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改进意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质量督察工作机制和质量管理标准化流程,为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建立的基于AHP-熵权法的质量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改进模型使评价结果更加精确,为以后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提供了参考意义,具有可推广性。
高萌[10](2019)在《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建设工程合同作为协调参与建设工程的各方关系的纽带,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越来越引起各参建单位的重视。在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实践中仍然还存在着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体系和合同管理方法落后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顽疾。这些弊病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企业的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谋求生求与发展,建筑开发企业都在提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201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更是为建筑开发企业指明了努力的新方向。本文基于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结合公司律师制度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公司律师制度下进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新的模式。本文针对传统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缺点,优化了现有公司律师制度的结构体系,提出新的组织架构,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性的分析描述公司律师制度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将怎样发挥作用。公司律师将参与到合同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前的决策阶段到合同审查阶段再到合同履行阶段甚至是合同纠纷的后期处理阶段。文章在最后一部分将通过工程实例,对新模式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说明。公司律师将不仅仅具备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更将会逐步加深对工程建设项目的了解与认识,从而使在公司律师制度下进行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这一新模式为公司的繁荣壮大保驾护航。
二、工程质量控制新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质量控制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新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重点 |
1.1 重视责任主体检查 |
1.2 重视廉政规定 |
1.3 坚持基本工作原则 |
2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现存的问题 |
2.1 监督责任主体严重缺失 |
2.2 监督内容有待完善 |
3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问题的解决对策 |
3.1 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地位 |
3.2 构建集体监督机制 |
3.3 完善和优化工程质量监督制度 |
3.4 及时转变现有的监督检查方式 |
4 结束语 |
(2)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质量链管理研究现状 |
1.2.2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
1.2.3 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研究现状 |
1.2.4 区块链研究现状 |
1.2.5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相关概念 |
2.1.1 高铁“四电”工程 |
2.1.2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的特征 |
2.2 质量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
2.2.1 质量链相关概念 |
2.2.2 质量链管理 |
2.3 质量链协同的基本理论 |
2.3.1 质量链协同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
2.3.2 质量链在工程建设项目协同管理中的适用性 |
2.4 区块链的相关理论 |
2.4.1 区块链的概念及特征 |
2.4.2 区块链的基本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现状及协同管理分析 |
3.1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的现状分析 |
3.2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存在的问题 |
3.2.1 组织层面 |
3.2.2 项目管理层面 |
3.2.3 质量信息传递层面 |
3.3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的协同管理分析 |
3.3.1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质量链的二维协同 |
3.3.2 区块链与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的契合性分析 |
3.3.3 区块链应用于工程质量链协同管理的优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模式 |
4.1 区块链嵌入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思路 |
4.1.1 区块链的基本类型 |
4.1.2 质量链协同节点企业 |
4.1.3 质量链协同管理思路 |
4.2 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维度分析 |
4.2.1 质量链工程主体维度 |
4.2.2 质量链工程过程维度 |
4.2.3 质量链信息共享维度 |
4.3 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运作分析 |
4.3.1 区块链嵌入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架构模式 |
4.3.2 区块链嵌入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运作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物资供应质量链协同管理应用 |
5.1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传统物资供应质量链分析 |
5.1.1 传统物资供应质量链的形成过程 |
5.1.2 传统物资供应质量链存在的问题 |
5.2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物资供应质量链协同管理模式 |
5.2.1 模式构建 |
5.2.2 模式分析 |
5.3 高铁“四电”建设项目物资供应质量链协同管理模式验证 |
5.3.1 Stackelberg博弈 |
5.3.2 模式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区块链下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的保障措施 |
6.1 政策法规监管保障 |
6.1.1 政策法规保障 |
6.1.2 行业标准规范保障 |
6.1.3 加强监管保障 |
6.2 技术和人才保障 |
6.2.1 加大区块链技术研发力度 |
6.2.2 加快区块链人才培养 |
6.3 推动区块链与“四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融合 |
6.3.1 工程区块编码的统一化建设 |
6.3.2 加强项目实践推广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研究小结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与改进的理念和方法 |
2.1 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与改进的原则 |
2.1.1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的要求 |
2.1.2 遵循质量管理八大原则的必要性 |
2.2 质量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 |
2.2.1 质量改进工作通用流程 |
2.2.2 深度质量改进方法 |
2.2.3 常用的PDCA质量改进方法 |
2.3 质量改进的工具和技术 |
3 大修外包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大修外包工程项目背景 |
3.1.1 大修外包工程项目特点 |
3.1.2 扶梯大修外包工程目标 |
3.1.3 扶梯大修外包工程业主管理组织 |
3.1.4 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标准 |
3.2 大修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
3.2.1 人员问题 |
3.2.2 机械问题 |
3.2.3 材料问题 |
3.2.4 方法问题 |
3.2.5 环境问题 |
4 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问题的原因 |
4.1 人员管理原因 |
4.1.1 人员管理原因识别 |
4.1.2 人员主要管理原因分析 |
4.1.3 人员主要管理原因事实验证 |
4.2 机具管理原因 |
4.2.1 机具管理原因识别 |
4.2.2 机具主要管理原因分析 |
4.2.3 机具主要管理原因事实验证 |
4.3 物料管理原因 |
4.3.1 物料管理原因识别 |
4.3.2 物料主要管理原因分析 |
4.3.3 物料主要管理原因事实验证 |
4.4 方法管理原因 |
4.4.1 方法管理原因识别 |
4.4.2 方法主要管理原因分析 |
4.4.3 方法主要管理原因事实验证 |
4.5 环境管理原因 |
4.5.1 环境管理原因识别 |
4.5.2 环境主要管理原因分析 |
4.5.3 环境主要管理原因事实验证 |
5 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改进措施 |
5.1 人员管理措施 |
5.1.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能力水平 |
5.1.2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要求履职尽责 |
5.1.3 提高全员参与、质量责任意识 |
5.1.4 成立专职管理机构 |
5.2 机具管理措施 |
5.2.1 测量机具规范使用 |
5.2.2 测量机具保证 |
5.3 物料管理措施 |
5.3.1 明确物料管理责任 |
5.3.2 完善物料管理制度 |
5.4 方法管理措施 |
5.4.1 加强沟通协调机制 |
5.4.2 引入考核奖励机制 |
5.4.3 各阶段工作任务明确 |
5.4.4 建立质量控制目标,明确质量控制标准 |
5.4.5 发现质量问题后的纠偏应急处置 |
5.5 环境管理措施 |
5.5.1 加强施工环境预想 |
5.5.2 明确环境管理责任 |
6 改进措施评价验证和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
6.1 改进措施的评价 |
6.1.1 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6.1.2 问卷调查构建评价指标模型 |
6.1.3 熵值法计算权重 |
6.1.4 模糊综合评价 |
6.1.5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6.2 改进效果验证 |
6.3 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质量控制问题管理原因重要度打分评价表 |
附录 B 质量改进措施与施工方能力评价表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水利工程质量 |
2.1.2 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政府失灵理论 |
2.2.3 权力制衡理论 |
3 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
3.1 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3.1.1 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采取的举措 |
3.1.2 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取得的成效 |
3.2 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监管制度不健全 |
3.2.2 组织机构不完善 |
3.2.3 人员、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 |
3.2.4 监管手段与导向有待完善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顶层设计不够周密 |
3.3.2 职能划分不合理 |
3.3.3 体系保障不到位 |
3.3.4 监管手段、导向有待提高 |
4 国外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经验借鉴 |
4.1 国外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工作典型经验 |
4.1.1 美国:政府全过程开展工程质量监管 |
4.1.2 法国:市场化手段开展工程质量监管 |
4.1.3 德国:第三方机构全权负责监管 |
4.2 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经验 |
4.2.1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4.2.2 政府全面高效的社会服务职能 |
4.2.3 完备的工程担保和保险制度 |
4.2.4 系统完备的培训、服务及行业管理 |
4.2.5 严格的工程市场准入制度 |
5 加强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对策 |
5.1 明确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中政府职能的作用 |
5.1.1 加快转变监管工作思路 |
5.1.2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发展 |
5.1.3 优化完善各级质监站职权划分 |
5.2 转变基层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方式 |
5.2.1 实现质量政府监管由微观控制向宏观制约的转变 |
5.2.2 实现新型工程质量政府监管模式 |
5.2.3 明确各方利益主体的质量责任义务 |
5.2.4 创新监管思路、完善监管方式、方法和内容 |
5.3 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的发展方向 |
5.3.1 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体系市场化 |
5.3.2 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专业化 |
5.3.3 完善水利工程信用登记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6)AM铁路建设项目质量管控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AM铁路项目概况 |
2.2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现状 |
2.2.1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方针和目标 |
2.2.2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组织 |
2.2.3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制度 |
2.2.4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手段 |
2.3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存在问题及原因 |
2.3.1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存在问题 |
2.3.2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问题原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改进方案 |
3.1 质量管控改进依据及思路 |
3.1.1 项目质量管控改进原则 |
3.1.2 项目质量管控改进依据 |
3.1.3 项目质量管控相关理论 |
3.1.4 项目质量管控理论应用 |
3.1.5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改进思路 |
3.2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及制度 |
3.2.1 项目质量管控组织 |
3.2.2 项目质量管控职责 |
3.2.3 项目质量管控流程 |
3.2.4 项目质量管控制度 |
3.3 项目质量管控机制 |
3.3.1 项目质量管控沟通机制 |
3.3.2 项目质量管控创优机制 |
3.3.3 项目质量管控效果评估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改进方案实施保障与效益分析 |
4.1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改进方案的实施保障 |
4.1.1 质量管控改进组织保障 |
4.1.2 加强项目质量管控文化建设 |
4.1.3 加强质量管控激励作用 |
4.1.4 信息化技术广泛运用 |
4.2 AM铁路项目质量管控改进成本和效果分析 |
4.2.1 项目质量管控改进成本和效果 |
4.2.2 长期社会经济效益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7)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性及预期成果 |
1.5.1 创新性 |
1.5.2 预期成果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工程建设项目 |
2.1.2 行政审批制度 |
2.1.3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
2.2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理论 |
2.2.1 政府规制理论 |
2.2.2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2.2.3 多规合一理论 |
第3章 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情况概述 |
3.1 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历史沿革 |
3.1.1 审批制度初创阶段(1949年——1983年) |
3.1.2 审批制度发展阶段(1984年——1989年) |
3.1.3 审批制度逐步完善阶段(1990年——2007年) |
3.1.4 审批制度不断优化阶段(2008年——2012年) |
3.1.5 审批制度改革起步阶段(2013年——2017年) |
3.1.6 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 |
3.2 2013 年以前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4章 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现状分析 |
4.1 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 |
4.1.1 制度框架建设 |
4.1.2 管理系统重构 |
4.1.3 审批流程再造 |
4.1.4 其他配套改革措施 |
4.1.5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北京模式” |
4.2 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 |
4.2.1 办事便利度提高,企业和公众获得感有所增强 |
4.2.2 责任规划师制度得以确立,开启公共参与新模式 |
4.2.3 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审批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
4.2.4 审批流程得到重塑,审批效率显着提高 |
4.2.5 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审批手续成本降低 |
4.2.6 典型案例 |
4.3 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健全,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 |
4.3.2 政府相关部门对深化改革的动力不足,积极性缺乏有效调动 |
4.3.3 市场主体和群众对改革的认可度不高,获得感不明显 |
4.3.4 审批流程再造还有优化的空间,管理方式转变不充分 |
4.3.5 审批全过程监督落实不到位,存在管理真空 |
4.4 目前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法律法规政策修订相对滞后,客观上延缓了改革进程 |
4.4.2 既定部门利益格局业已形成,导致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 |
4.4.3 既往审批思维和行为模式惯性存在,导致改革措施落实有偏差 |
4.4.4 当前违法失信成本偏低,导致改革成效打折扣 |
第5章 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实践及其经验启示 |
5.1 国内部分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变革及其经验 |
5.1.1 香港特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实践 |
5.1.2 厦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践 |
5.2 国外部分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实践及其经验 |
5.2.1 英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实践 |
5.2.2 美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实践 |
5.3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对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启示 |
5.3.1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法律体系相对完善 |
5.3.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比较得当 |
5.3.3 行政主体的组织架构和行为模式有差异 |
5.3.4 行政监管不缺位,对市场主体资质要求严格 |
5.3.5 信息化程度较高,努力打造电子政府 |
第6章 深化我国及北京市审批制度改革的策略与建议 |
6.1 我国审批制度改革演进模式 |
6.1.1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1.0 |
6.1.2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1.X |
6.1.3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0 |
6.1.4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3.0 |
6.2 深化我国审批制度改革的路径及策略 |
6.2.1 正视不同国情差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
6.2.2 注重制度框架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改革相结合 |
6.2.3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进一步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
6.2.4 实现“许可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 |
6.3 深化北京市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
6.3.1 健全审批制度框架,加快构建地方性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 |
6.3.2 完善市区两级审批管理体系,确保权责明晰、阳光高效 |
6.3.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让大众享受到改革成果 |
6.3.4 加快“多规合一”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完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 |
6.3.5 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机制,内外联动填补管理真空 |
结语 |
插图索引 |
表格索引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北京市通过土地公开交易市场取得土地开发权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2013年版) |
附录B 北京市通过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核准类项目,2013年版) |
附录C 北京市通过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备案类项目,2013年版) |
附录D 北京市社会投资房屋建筑类工程审批流程图(2018年版) |
附录E 北京市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工程审批流程图(2018年版) |
附录F 北京市市政交通线性工程审批流程图(2018年版) |
附录G 厦门市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2018年版)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BC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主要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BC房地产项目概况 |
2.1.1 主要概念 |
2.1.2 理论基础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述评 |
2.3 风险的构成要素 |
2.3.1 风险事项 |
2.3.2 风险事故 |
2.3.3 风险损失 |
第三章 BC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 |
3.1 房地产项目概述 |
3.1.1 基本情况概述 |
3.1.2 工程进展概述 |
3.1.3 工程项目主要指标 |
3.2 BC房地产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3.2.1 项目论证阶段 |
3.2.2 项目准备阶段 |
3.2.3 项目施工阶段 |
3.2.4 项目交付阶段 |
3.3 BC房地产项目风险量化与评价 |
3.3.1 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AHP) |
3.3.2 项目风险评价步骤 |
3.3.3 项目风险评估结果 |
第四章 BC房地产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
4.1 项目整体风险应对措施 |
4.2 项目论证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
4.2.1 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 |
4.2.2 审慎选择施工时点,化解区位风险 |
4.2.3 强化项目设计,化解设计弊端 |
4.3 项目准备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
4.3.1 强化项目监管,积极应对土地风险 |
4.3.2 引入开发融资新模式,积极应对融资风险 |
4.3.3 采用DBB模式,化解工程发包风险 |
4.3.4 倡导合同柔性思维,加强项目合同管理 |
4.4 项目施工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
4.4.1 强化施工进度管理,防范进度风险 |
4.4.2 加强成本控制,防范超支风险 |
4.4.3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防范质量风险 |
4.4.4 强化施工现场安全保护与环保管理 |
4.5 项目交付阶段风险应对措施 |
4.5.1 完善产品定价机制,积极应对销售风险 |
4.5.2 建立物业公司,化解物业服务风险 |
4.5.3 管理维护责任归口管理,降低日常维护风险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5.2.1 研究局限 |
5.2.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评价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
1.1.2 水环境治理项目发展趋势与特点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创新点 |
第2章 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评价基本理论 |
2.1 质量管理相关概述 |
2.1.1 质量管理特点 |
2.1.2 质量影响因素管理 |
2.1.3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1.4 质量管理新模式与新方法 |
2.2 绩效评价相关概述 |
2.2.1 绩效与绩效评价的定义 |
2.2.2 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的特殊性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3.1 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与原则 |
3.2 评价过程的确定 |
3.3 评价方法的确定 |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1 构建思路 |
3.4.2 总体框架构建 |
3.4.3 建立指标集 |
3.5 评价标准的确立 |
3.6 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与基本原理 |
3.6.1 构建思路 |
3.6.2 基本原理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改进 |
4.1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
4.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改进 |
4.2.1 指标权重的改进 |
4.2.2 评价原则的改进 |
4.3 改进模型的先进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工程概况 |
5.2 评价过程分析 |
5.2.1 基础数据的获取 |
5.2.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2.3 模糊综合评价 |
5.2.4 质量管理绩效评价等级计算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3.1 指标权重分析 |
5.3.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5.3.3 质量评价方法分析 |
5.4 质量管理经验总结及建议 |
5.4.1 质量管理经验总结 |
5.4.2 质量管理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评分表 |
附录2 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调研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基础理论及主要问题分析 |
2.1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
2.2 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 |
2.3 合同管理的传统职能分工 |
2.4 合同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
2.5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3 公司律师制度在建筑企业内部的现状及作用 |
3.1 公司律师制度的内涵及其意义 |
3.2 公司律师制度在建筑企业的现状 |
3.3 公司律师制度对建筑企业的作用 |
4 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的实施 |
4.1 公司律师制度下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的特点 |
4.2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下公司律师的工作任务 |
4.3 前期准备 |
4.4 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的具体实施 |
5 工程案例应用 |
5.1 工程案例概况 |
5.2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新模式在该企业的应用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工程质量控制新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新模式探讨[J]. 彭建. 工程技术研究, 2021(06)
- [2]基于区块链的高铁“四电”建设项目质量链协同管理研究[D]. 王银辉.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3]扶梯大修外包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改进研究[D]. 冯路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常州市x县水利工程质量政府监管研究[D]. 陆取.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AM铁路建设项目质量管控改进研究[D]. 付士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7]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 刘军. 清华大学, 2019(01)
- [8]BC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D]. 李科.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9]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质量管理绩效评价考核研究[D]. 董敏. 深圳大学, 2019(09)
- [10]公司律师制度下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模式研究[D]. 高萌.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