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读Mastercam的三维设计命令(论文文献综述)
朱鹤天[1](2020)在《基于BIM软件二次开发的泵站工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领域“智慧化”逐渐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智慧化”有效手段,BIM技术在水利行业成为主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设计阶段是建设周期中较为基础且重要的部分,传统的二维制图技术虽然依旧是各设计院主流的设计手段,但在实际工程中逐渐无法满足建设、施工、运维等参建单位的需求,绘图效率更是亟待提高,于是三维建模技术的优势在BIM设计中得到显现。另外,对于大多数BIM软件都是国外企业研发,且多数针对建筑行业,缺少本土化、专业化特点,对于大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存在适配性较低等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下流行的BIM三维设计软件,其不仅有系统丰富的建模功能,可以进行参数化族构件的建立,便于系统管理,另外BIM相关软件还包含API接口的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有效解决了行业软件的兼容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BIM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研究API开发工具,通过建立参数化族库,研发出快速生成水利水电工程模型的快速建模方法——建立水利水电工程参数化族库,生成参数化族构件,嵌套整合生成模型;(2)研究BIM软件二次开发技术,通过开发环境设计、方法设计等手段,并引入BIM族构件的概念,将水利水电工程的模型进行族构件的划分,创建水利水电工程参数化族构件二次开发思路及流程,实现参数化建立;(3)运用可视化编程工具,通过编写源代码对以进水池模型为例的模型创建,包括创建平面、镜像元素、延伸构件等方法、创建窗体及控制按钮,并实现参数化更新模型,并引入了C#中方法函数的概念,简化建模过程;(4)结合某泵站工程案例,研究分析了参数化族构件在项目中搭建模型的基本方法,然后以进水池模型为例将建立好的模型设计插件应用到项目中,最后得到完整的泵站模型,并实现快速生成二维及三维施工图、计算工程量,最后利用BIM相关软件和Navisworks软件的协同性实现施工进度模拟。利用该建模方法构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参数化族库,在建模阶段可以做到集成共享,根据实际水利水电工程布置及任务,通过调取所需族构件并输入参数数据,一键生成三维模型,提高设计效率。
易娜[2](2020)在《创客背景下初中《3D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部全面启动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提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创新能力等新要求;注重时代性引入了3D打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设置了“三维设计与创意”、“人工智能初步”等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版块。积极建设课程“新”内容,成为学科当前的重要任务。《3D设计》课程,对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意识都有很大提升,同时孕育学生数学、艺术、技术等综合思维能力,是对核心素养的一种积极响应。同时,中国掀起创客的浪潮,创客教育也悄然兴起。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思维培养都有很大的提升,这与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十分契合。在创客背景下施行《3D设计》课程,是否能催化出课程本身更大的价值?因此,根据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笔者结合本校现状,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基于创客理念的《3D设计》校本课程,并在初中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希望能为相关教学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交代了研究背景,分析了3D设计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界定了相关概念,阐述了课程开发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创客背景下初中《3D设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开发前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案例的设计及课程内容的组织,形成了《3D设计》校本课程的总体框架。并结合国内成熟的五步创客教学法,设计出适合学校《3D设计》课程开展的创客教学模式,作为实践的主要教学方法。最后阐述了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案。第四部分为课程的应用实践与完善。将笔者任教学校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初一年级3个班级进行创客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践。选取课程中理论性课程案例“积木城堡”和综合性课程案例“未来汽车”这两课内容作为分析案例,展示基于六环节创客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实践结束后,通过期末考核、调查问卷和访谈交流等方式,验证课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完善课程。此外,通过对比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作品及问卷数据,验证了创客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猜想。第五部分总结了此次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后续《3D设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展望。
杜一丛[3](2020)在《梁式桥BIM参数化正向设计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建筑信息化的推进,我国工程行业设计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也在逐年提高,三维设计所谓大势所趋。BIM技术的引入使得房建领域的设计阶段已在BIM正向三维设计取得诸多成果,相比之下,同样作为基础设施的桥梁工程领域的设计信息化亟待发展。本文以桥梁的基础体系——梁式桥为研究载体,以BIM思想探究三维正向设计模式的应用。通过调查实践、文献研究等方法总结出目前梁式桥在三维正向设计中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通用性高的三维设计软件与桥梁专业匹配度不高导致直接进行三维建模时,效率低且模型准确性与可实施性得不到保证;BIM模型与结构设计软件之间的信息无法互通,导致设计过程需重复建模;三维正向设计所包含的各项设计信息全面且繁多,设计成果输出时易造成输出混乱、输出不全面等问题,设计阶段作为工程建造周期的初始端,信息整理和信息输出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程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运用参数化设计的理念做以下方面的研究:(1)参照二维设计规则,遵循正向三维设计思想,结合目前三维设计中存在的难点,多方面对比,选择目前性价比较高且适合于梁式桥设计研究的三维设计软件组合,并提出BIM正向三维设计模式的流程图及每一步的研究方案及所需的软件工具。(2)充分运用BIM设计软件的三维设计优势,并结合可视化编程工具对软件二次开发,针对功能需求定向编写程序,弥补该三维软件与桥梁专业不对口的劣势。实现高效快速的三维参数化模型设计。(3)探究三维设计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原理,寻找BIM设计软件与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之间的互通方式,针对梁式桥体系,探究两类软件模型之间的参数关联,最终实现模型参数信息的交互,使整个设计过程可以“一模多用”。(4)考虑到本课题研究的BIM正向设计模式还处于测试阶段,为确保三维模型的实用性,本文以原二维设计数据为来源,借助可视化程序导出模型定位信息,并对比与原数据之间的偏差,以此验证三维模型的定位准确性。(5)设计过程伴随着几何、数据、图纸等信息的生成,此时三维设计软件是所有设计信息的资源库,但所包含的信息因无法分类导出而得不到充分利用,本文根据需求,将信息分为几何信息、数据信息和二维图纸信息三个大类,借助可视化程序整理各类信息并导出,做好信息储存,为信息传递奠定基础。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古远明[5](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广东省加工制造业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不断扩大,企业对多轴数控加工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多。中职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从事多轴数控加工相关岗位的毕业生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作为中职学校数控技术等加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门课程除了需要学生掌握识读零件图样、操作多轴数控机床及检测零件质量,还需培养学生零件多轴编程与仿真加工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课程内容侧重于培养多轴数控机床技术员,忽视了学生多轴编程与仿真加工的能力培养,而且采用命题网络或概念上下位关系的学科教学方式;课程目标定位于识记和理解层次,较少涉及应用层次,忽视了中职学生的认知方式;课程评价采用理论笔试的方式居多,涉及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的真实性考核评价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对《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进行课程开发,旨在培养出符合企业多轴加工相关岗位需求的人员。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论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本门课程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原因。之后,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对企业岗位进行调研并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获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整合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领域,然后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以及选择加工方法难易程度为参照系设计了难度递进的四个学习情境,根据企业典型零件加工案例以及选择加工对象复杂程度为二级参照系设计了8个典型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的课程目标定位是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参照。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是将典型工作过程与普适性工作过程进行耦合,锻炼学生的心智技能,教学评价以企业职业考核标准及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参照设计考核评价指标。最后,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本课程开发的效果。本研究解决了中职学校《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目标定位低层次,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课程评价缺乏真实性,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满足企业多轴加工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
辛越[6](2020)在《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兰州市某中学3D打印校本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创新型人才的缺乏是我国当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现状,我国实施培养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战略,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创客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创客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中小学的创客教育实践过程中显现出诸多问题。很多创客教学活动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观学习,学生只是单纯跟随教师、模仿教师进行学习,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创客教育中经常出现的创意设计,建模迭代等要求很难在现有的教育领域研究中找到相应的方法,而设计思维在这些方面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理念、工具和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见习了解中学3D打印教学现状,对创客教育、设计思维、3D打印技术概念进行界定。对创客教育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3D打印教学现状、国内外设计思维发展现状进行文献梳理,并总结了现有设计思维的通用模型,同时从教育技术专业核心期刊中梳理出现四篇设计思维融入创客教育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然后在明确设计思维融入创客教育的必要性、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设计的要素,并总结设计思维模型的主要环节构建了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框架。之后,本研究将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框架在初中3D打印校本课程中进行三轮行动研究,完成三个案例的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修正框架。最后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测量工具,从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个维度对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访谈了解师生对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设计的满意度。总结来说,本文构建了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初中3D打印教学实践,以期完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创新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同时丰富国内创客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创客教育提供可参考的模式与案例。
杨金强[7](2020)在《创客教育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任务。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兼重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1];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积累、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但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知识的更新不够,导致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课程设计中存在工具性太强,无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理论等诸多问题。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启示我们,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应该提供给学生以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也强调了要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就必须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前提。本课题在创客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将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策略形象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教材为中心,立足于信息技术教材,基于创客教育的相关项目,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发展等要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度整合。“三个基本点”即基于3D打印设计活动、基于机器人活动、基于信息学奥赛课程资源。第一,基于3D打印设计活动资源,将较为前沿的3D打印技术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用三维设计软件3Done来模拟和还原信息技术技术中的动态环节,使得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学生的设计,将创意变成现实。第二,基于机器人教学活动,“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及“智能系统初步”本来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但由于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和高中信息技术课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并未开展。第三,基于信息学奥赛,“数据结构”和“算法初步”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学内容,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计算思维对于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信息素养,通过此项研究也能够带动偏远地区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本研究以遵义市第四中学为例,立足粤教版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通过创客教育的各种项目化教学,通过量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前后的信息素养反馈,探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落实情况。从实践成果反馈来看,创客教育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丰富了信息技术教学形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各类比赛中的竞争力。从调查问卷分析来看,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解和认同。实践成果反馈和调查问卷分析共同证明了一个基本结论:基于校本化的创客教育项目开发和教学,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也提高了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深度,同时也为学生从资源使用者变为资源创造者奠定了基础条件。
丁洋[8](2020)在《擦窗机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也在不断提升,擦窗机作为对高层建筑物的外观清洗和维护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擦窗机安装在高层建筑的顶端,负责将施工人员及设备运送到需要清洗和维护的建筑外立面处。作为特种设备,擦窗机的使用直接与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相关,其设计计算的正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擦窗机作业工况多变,受力复杂,有限元法在其强度计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实现对擦窗机结构进行高效的有限元分析,本课题以直臂式擦窗机为基础,对擦窗机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的开发进行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规划了擦窗机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功能,利用Visual Studio集成开发环境创建了友好的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进行三维设计模型及分析模型的查看、结构的力学计算及其结果显示、有限元分析结果查看等操作。(2)对擦窗机三维设计模型进行相应的简化处理,利用ANSYS APDL创建擦窗机参数化三维分析模型库,同时利用C#语言编写相应的代码实现擦窗机参数的读取及参数文件的生成工作。(3)对擦窗机所受载荷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针对擦窗机结构受力分析的计算方法,并将其汇编成算法程序存储于系统后台,实现了擦窗机结构有限元分析时,载荷的自动计算。(4)以擦窗机一级臂为例,对系统的应用流程进行验证,实现了该系统有限元分析的参数化建模、参数化网格划分、参数化加载约束及参数化结果查看等功能。擦窗机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中每个模块的构建都经过充分的对比论证,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擦窗机结构的数据读取、分析模型的建立和相关力学计算均由系统后台自动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擦窗机结构有限元分析的效率。通过系统界面的引导,即使用户对ANSYS软件不熟悉,也可以完成对擦窗机的有限元分析,从而大大降低了ANSYS软件的应用门槛。
吴萌[9](2020)在《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明确了中国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创客教育”引入到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来,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创客教育作为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教育风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现有基础教育体制下工程创新素养的缺乏。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中所包含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要素,以及实践创新素养中包含的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要素,为培养未来的工程技术人才储备力量。笔者查阅梳理了大量国内外创客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让创客教育受惠于更多学生,本研究开发出一门教学内容模块化、学生培养分层次的创客教育校本课程。既有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创客教育通识课程,将创新创造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教学;也有针对不同培养方向的学习社团,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具体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采取项目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成立创客项目小组,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自主查找资料、学习项目涉及的知识技能、制作实物作品解决问题。并通过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创客项目进展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树立创造创新的信心。笔者在在河南省N中学进行了四年的创客教育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本论文选取了图形化编程、开源电子、结构搭建等三个教学模块的真实案例进行了分析,具体说明了项目学习在创客课堂上的实践运用。为了调查课程实施效果,笔者对河南省N中学的七年级在校学生(144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从项目学习、小组合作、课程设置以及核心素养培育等四个方面,横向分析了创客校本课程开展对于学生的影响。又选取了三位典型学生的成长案例进行了跟踪研究,纵向说明了创客教育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最后,结合河南省N中学的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笔者认为本研究所开发的创客教育校本课程是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在中小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与实践创新素养的培育。希望本研究成果对于同类学校创客教育的开展有借鉴意义。
谢显龙[10](2020)在《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滑坡治理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设计类型,其特殊性在设计阶段体现为每个滑坡都必须专项设计,不容易有标准图,且受力分析要求高。但其基本属性还是可归为一种或几种构筑物组合,依托三维建模方法,建立适用于BIM技术来进行模型设计、稳定性分析、优化改进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以达到优化治理流程,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1)融合地质数据,通过对地层建模原理以及地质数据特点,基于各种地质要素,实现搭建BIM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获取边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路径和水的汇聚区,辅助设计师进行排水设计。应用放坡工具计算土石方挖填量,对工程造价也有辅助功能。(2)创建滑坡工程支挡结构特有的抗滑桩、锚索框架及骨架护坡等可载入族,不仅可以服务于当前的项目,同时它还可以服务于其它项目,使支挡结构族重复利用,大大节约了在设计、建模上面花费的时间。(3)针对软件自带阵列功能不全面的问题,开发基于Revit的插件,用来快速布置抗滑桩,完善了软件对于三维结构建模的支持。(4)以杨河桥滑坡治理工程为例,探索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领域勘察、设计全过程中的应用,建立和完善适用于BIM技术来进行模型设计、优化改进的全寿命周期管优化治理流程,为滑坡治理BIM应用提供新思路。
二、解读Mastercam的三维设计命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读Mastercam的三维设计命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软件二次开发的泵站工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智慧水利与BIM概念 |
1.1.2 BIM软件二次开发技术 |
1.1.3 BIM参数化设计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BIM技术研究现状 |
1.3.2 国内BIM技术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创新性 |
1.4.3 主要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BIM技术理论概述 |
2.1 BIM技术概念及特点 |
2.2 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各阶段的意义 |
2.2.1 规划阶段 |
2.2.2 设计阶段 |
2.2.3 施工阶段 |
2.2.4 运行维护阶段 |
2.3 BIM相关软件 |
2.4 BIM软件二次开发及API理论基础 |
2.4.1 BIM软件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2.4.2 外部命令和外部应用 |
2.4.3 应用程序和文档 |
2.5 本章小结 |
3 BIM软件二次开发方案设计 |
3.1 开发环境设计 |
3.2 API开发过程设计 |
3.2.1 API开发方法比选 |
3.2.2 结构参数的遴选 |
3.2.3 软件交互 |
3.2.4 水利水电工程参数化族库二次开发流程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参数化族构件的开发研究 |
4.1 BIM族及其参数化 |
4.1.1 BIM族构件 |
4.1.2 族构件的参数化 |
4.2 水利水电工程模型族库划分 |
4.3 参数化族库的创建 |
4.3.1 标准族构件参数化建立 |
4.3.2 标准族构件参数化更新 |
4.3.3 方法函数 |
4.3.4 生成面板按钮 |
4.3.5 生成参数窗体 |
4.4 本章小结 |
5 泵站工程参数化族库工程应用 |
5.1 工程概况 |
5.1.1 泵站及挡土墙稳定应力计算 |
5.1.2 泵站主要建筑物设计 |
5.2 泵站工程模型参数化族的划分 |
5.2.1 划分原则 |
5.2.2 划分结果 |
5.3 泵站工程模型创建 |
5.3.1 整体构架创建 |
5.3.2 以进水池为例的插件应用 |
5.3.3 泵站工程参数化族库的建立 |
5.4 参数化设计模式与传统设计模式对比 |
5.4.1 项目建模 |
5.4.2 项目生成施工图 |
5.4.3 项目计算工程量明细表 |
5.5 泵站工程施工进度模拟及进度对比模拟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代码部分) |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
致谢 |
(2)创客背景下初中《3D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2 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3D设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
3.1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
3.2 课程开发前情分析 |
3.3 课程目标的确定 |
3.4 课程内容的选择 |
3.5 课程内容的组织 |
3.6 课程的教学模式 |
3.7 课程评价的设计 |
第4章 课程的应用实践与完善 |
4.1 教学实践概述 |
4.2 教学实践案例 |
4.3 实践结果分析 |
4.4 课程的完善 |
第5章 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局限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梁式桥BIM参数化正向设计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梁式桥正向设计应用模式分析 |
2.1 基于BIM的梁式桥设计阶段应用分析 |
2.1.1 设计阶段BIM应用的意义 |
2.1.2 现阶段应用模式分析 |
2.2 正向设计模式特点及优势 |
2.3 参数化辅助BIM正向设计 |
2.3.1 参数化概念 |
2.3.2 确定参数化软件 |
2.3.3 参数化实现方法 |
2.4 DYNAMO平台概述 |
2.4.1 dynamo的基本结构 |
2.4.2 dynamo与 Revit交互 |
2.4.3 dynamo程序驱动基础功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BIM正向设计直接搭建参数化模型 |
3.1 工程概况 |
3.2 主桥参数族模型搭建 |
3.2.1 下部结构构件族 |
3.2.2 上部结构构件族 |
3.3 路线处理 |
3.4 构件定位放置 |
3.4.1 dynamo程序放置工具 |
3.4.2 构件模型放置 |
3.5 参数建模效率及功能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BIM模型与有限元软件数据交互 |
4.1 模型数据交互分析 |
4.2 BIM数据导入有限元软件 |
4.2.1 数据交互原理分析 |
4.2.2 箱梁实体数据交互 |
4.2.3 预应力钢筋数据交互 |
4.3 实例工程结构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型定位准确性验证与设计成果输出 |
5.1 模型定位准确性验证 |
5.1.1 验证方法及原理 |
5.1.2 平面坐标验证及分析 |
5.1.3 标高坐标验证及分析 |
5.2 几何信息输出 |
5.2.1 构件库整理的意义 |
5.2.2 模型输出概述 |
5.2.3 几何模型输出 |
5.3 数据信息输出 |
5.3.1 数据信息概述 |
5.3.2 数据信息整理及导出 |
5.4 二维图纸输出 |
5.4.1 出图规则 |
5.4.2 出图原理及成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文献述评 |
(四)理论研究基础 |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 |
2.行动-经验学习理论 |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职业能力 |
2.课程开发 |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
4.典型工作任务 |
5.学习情境 |
6.多轴加工技术 |
7.零部件 |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征 |
1.课程目标 |
2.课程内容 |
3.课程结构 |
4.课程评价 |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 |
1.调研工作岗位(群) |
2.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
3.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领域 |
4.转换学习领域 |
5.学习情境设计 |
6.教学设计 |
三、中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现状调研 |
(一)学生需求分析 |
1.课程内容方面 |
2.课程实施方面 |
3.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4.胜任企业岗位方面 |
(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对应工作岗位调研 |
(三)中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的主要问题 |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 |
(一)调研工作岗位(群)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
(二)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领域 |
(三)转换学习领域 |
1.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
2.确定课程目标 |
3.选择工作与学习内容 |
(四)《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
1.设计学习情境 |
2.学习情境描述 |
3.学习情境内容描述 |
五、中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 |
(一)木工刀体教学案例设计 |
(二)教学实施 |
1.零件图样识图 |
2.三维造型设计 |
3.零件工艺设计 |
4.零件程序编制 |
5.零件程序仿真加工 |
6.零件机床加工 |
7.零件质量检测 |
(三)教学评价 |
1.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 |
2.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
(四)教学效果分析 |
1.教学反馈 |
2.学生学习效果 |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学生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岗位工作任务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五 实践专家研讨会名单 |
附录六 实践专家研讨会相关表格 |
附录七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的课程标准 |
附录八 木工刀体二维图 |
附录九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问卷 |
附录十 学生工作页 |
附录十 一任务指导书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
致谢 |
(6)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兰州市某中学3D打印校本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客教育面向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 |
1.1.2 创客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诸多挑战 |
1.1.3 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方法论对创客活动开展有指导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2 文献探讨与理论探索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创客教育 |
2.1.2 设计思维 |
2.1.3 3D打印技术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 |
2.2.2 “从做中学”理论 |
2.2.3 活动理论 |
2.3 研究现状 |
2.3.1 创客教育的研究综述 |
2.3.2 国内3D打印教学现状分析 |
2.3.3 设计思维研究综述 |
2.3.4 现有研究中设计思维与创客教育相关的研究梳理 |
3 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设计 |
3.1 设计思维融入创客教育的相关分析 |
3.1.1 设计思维与创客教育的教育理念一致 |
3.1.2 创客空间为设计思维应用提供了空间支持 |
3.1.3 创客技术的发展为设计思维快速原型创造条件 |
3.2 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
3.2.1 真实情境的引导性 |
3.2.2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
3.2.3 教学评价多元化 |
3.3 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设计要素 |
3.3.1 教学目标 |
3.3.2 活动主体 |
3.3.3 活动过程 |
3.3.4 活动环境 |
3.3.5 活动评价 |
3.4 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框架设计 |
3.4.1 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框架主要阶段 |
3.4.2 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框架构建 |
4 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实践 |
4.1 实践研究概述 |
4.1.1 实践对象 |
4.1.2 实践环境 |
4.1.3 实践安排 |
4.1.4 数据收集及工具 |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2.1 活动计划 |
4.2.2 活动实施 |
4.2.3 活动观察 |
4.2.4 活动反思 |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3.1 活动计划 |
4.3.2 活动实施 |
4.3.3 活动观察 |
4.3.4 活动反思 |
4.4 第三轮行动研究 |
4.4.1 活动计划 |
4.4.2 活动实施 |
4.4.3 活动观察 |
4.4.4 活动反思 |
4.5 设计思维支持下的的创客教学活动框架修正 |
5 活动效果分析 |
5.1 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
5.1.1 创新意识提升分析 |
5.1.2 创新思维提升分析 |
5.1.3 创新技能提升分析 |
5.2 活动效果满意度情况分析 |
5.2.1 教师访谈分析 |
5.2.2 学生访谈分析 |
6 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头脑风暴记录单 |
附录2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
附录3 《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表 |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创客教育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1.3.2 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推进 |
1.3.3 有利于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落实 |
1.3.4 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调查研究法 |
1.5.3 设计研究法 |
1.5.4 对比研究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创客教育 |
2.1.2 信息技术课程 |
2.1.3 校本课程 |
2.1.4 算法与编程 |
2.1.5 机器人教学 |
2.1.6 3D 打印设计 |
2.2 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活动理论 |
第三章 基于创客教育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实践设计 |
3.1 创客教育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
3.2 基于创客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学情分析 |
3.3 创客教育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设计原则 |
3.3.1 校本化原则 |
3.3.2 经济性原则 |
3.3.3 开放性原则 |
3.3.4 实践性原则 |
3.4 创客教育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设计策略 |
3.4.1 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设计策略 |
3.5 创客教育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教学设计 |
3.5.1 教学目标设计 |
3.5.2 教学内容设计 |
3.5.3 教学策略设计 |
3.5.4 教学方法设计 |
3.5.5 教学环境设计 |
3.5.6 教学评价设计 |
第四章 创客教育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教学实践 |
4.1 前期准备 |
4.1.1 实践学校的选择 |
4.1.2 研究者的准备 |
4.1.3 教学对象的选择 |
4.2 具体实施过程 |
4.2.1 研究假设 |
4.2.2 实施目标 |
4.2.3 实施步骤 |
4.2.4 教学实践课程对照表 |
4.3 课程资源的建设 |
4.3.1 基于3D打印活动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实践研究 |
4.3.2 基于机器人活动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实践研究 |
4.3.3 基于算法编程的信息技术课程资发展实践研究 |
4.4 创客教育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效果统计和分析 |
4.4.1 课程调查问卷分析 |
4.4.2 学科测试和学科竞赛 |
4.4.3 学生访谈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中的不足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擦窗机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1.3.1 本课题研究目的 |
1.3.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3.3 本课题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功能及关键技术研究 |
2.1 系统开发平台介绍 |
2.2 系统功能介绍 |
2.3 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
2.4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
2.4.1 基于C#.NET的 ANSYS二次开发技术研究 |
2.4.2基于C#.NET的三维模型显示技术研究 |
2.4.3 基于C#.NET的 ANSYS软件嵌入技术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擦窗机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建立 |
3.1 ANSYS二次开发技术概述 |
3.2 擦窗机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 |
3.2.1 伸缩臂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 |
3.2.2 立柱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 |
3.2.3 底架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 |
3.3 擦窗机参数获取 |
3.3.1 擦窗机参数数据源简介 |
3.3.2 基于C#.NET获取Excel工作薄数据 |
3.3.3 基于C#.NET获取Access数据库数据 |
3.3.4基于C#.NET生成参数文件 |
3.4 参数化建模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擦窗机相关力学分析及有限元分析前处理研究 |
4.1 擦窗机主要结构受力分析 |
4.1.1 伸缩臂受力分析 |
4.1.2 立柱受力分析 |
4.1.3 底架受力分析 |
4.2 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定义 |
4.3 网格划分 |
4.4 边界条件设置 |
4.4.1 边界条件设置简介 |
4.4.2 伸缩臂边界条件设置 |
4.4.3 立柱边界条件设置 |
4.4.4 底架边界条件设置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有限元分析系统后处理研究及其应用实例 |
5.1 有限元分析后处理概述 |
5.2 系统后处理设计 |
5.3 系统应用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路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径 |
2. 创客教育概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项目学习 |
2.1.2 创客教育 |
2.1.3 校本课程 |
2.2 创客教育的内涵 |
2.1.1 创客教育的要素分析 |
2.1.2 创客教育的价值讨论 |
3. 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建设 |
3.1 课程培养目标 |
3.1.1 创新意识 |
3.1.2 跨学科知识体系 |
3.1.3 创造能力 |
3.1.4 创客品格 |
3.2 课程设置 |
3.2.1 必修通识课程 |
3.2.2 选修社团课程 |
3.3 课程实施模式 |
3.3.1 创新课堂模式 |
3.3.2 项目学习任务 |
3.3.3 小组合作探究 |
3.4 课程评价体系 |
3.4.1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 |
3.4.2 学生创新素养评价 |
3.4.3 小组合作过程评价 |
3.4.4 项目作品成果评价 |
4. 教学实践案例 |
4.1 教学案例一——图形化编程 |
4.2 教学案例二——开源电子 |
4.3 教学案例三——结构搭建 |
5. 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
5.1 调查问卷设计 |
5.1.1 问卷调查目的 |
5.1.2 问卷题目设计 |
5.1.3 问卷调查过程 |
5.2 问卷统计分析 |
5.2.1 项目学习情况反馈 |
5.2.2 小组合作情况反馈 |
5.2.3 课程设置情况反馈 |
5.2.4 核心素养培育 |
5.3 问卷调查结果 |
5.4 学生成长案例分析 |
5.2.1 成长案例一——创新发明,助我升入理想学府 |
5.2.2 成长案例二——以赛带练,走向全国展示舞台 |
5.2.3 成长案例三——初生牛犊,创造实践正在路上 |
5.2.4 访谈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10)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2.1 BIM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1.2.2 BIM技术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和现状 |
1.3 BIM技术现阶段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 |
1.4 研究主要内容、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2.1 BIM技术的基本理论 |
2.1.1 BIM的概念 |
2.1.2 BIM的特点 |
2.2 BIM的优越性 |
2.2.1 对设计流程的改变 |
2.2.2 对设计方法的改变 |
2.2.3 BIM设计的优越性 |
2.3 BIM在滑坡治理工程可行性硏究阶段的应用 |
2.4 BIM在滑坡治理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 |
2.4.1 基于族的参数化建模 |
2.4.2 工程量统计 |
2.4.3 干扰检查 |
2.4.4 基于BIM技术的抗滑桩钢筋设计 |
第3章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的创建 |
3.1 三维地质信息特点 |
3.1.1 地形表面信息特点 |
3.1.2 钻孔信息特点 |
3.1.3 剖面信息特点 |
3.2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流程 |
3.2.1 空间插值方法 |
3.2.2 三维地质建模要点 |
3.3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3.3.1 地表地形数据处理 |
3.3.2 地层钻孔数据处理 |
3.4 表面模型的构建 |
3.4.1 地形模型的构建 |
3.4.2 地层表面模型的构建 |
3.5 实体模型的构建 |
3.5.1 各岩层实体模型的构建 |
3.5.2 完成地质模型的构建 |
3.6 模型的空间交互分析 |
3.6.1 剖切显示与剖面显示 |
3.6.2 模型计算 |
3.6.3 放坡计算 |
3.6.4 土石方计算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滑坡工程参数化建模方法 |
4.1 标准构件族的创建 |
4.2 Revit平台滑坡治理工程建模流程 |
4.2.1 支挡结构构件建模 |
4.2.2 Revit支挡结构定位基准系统 |
4.3 支挡结构构件参数化建模 |
4.3.1 抗滑桩族建模 |
4.3.2 锚固工程族建模 |
4.3.3 拱形骨架护坡的建立 |
4.3.4 排水工程族创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Revit软件滑坡工程插件的二次开发 |
5.1 引言 |
5.2 Revit API基础 |
5.2.1 外部命令和外部应用 |
5.2.2 应用类和文档类 |
5.3 Revit二次开发技术 |
5.4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抗滑桩建模 |
5.4.1 新建“附加模块”选项卡 |
5.4.2 参数控制 |
5.4.3 首线布置 |
5.4.4 累进计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BIM技术在杨河桥滑坡中的应用 |
6.1 项目概况 |
6.1.1 地形地貌 |
6.1.2 地层岩性 |
6.1.3 研究区地质构造 |
6.1.4 勘察区场地地质构造 |
6.1.5 BIM实施目标 |
6.1.6 防治原则 |
6.1.7 研究区场地勘察结论 |
6.2 工程治理方案设计 |
6.2.1 K2+980~K3+240 区间滑坡 |
6.2.2 K3+240~K3+350 区间堑坡 |
6.2.3 K3+600~K3+820 区间堑坡 |
6.3 滑坡参数化模型建立 |
6.3.1 滑坡治理工程定位基准系统的创建 |
6.3.2 滑坡治理工程族库的创建 |
6.3.3 滑坡治理模型的创建 |
6.4 基于 BIM 的滑坡治理工程钢筋设计 |
6.5 干扰检査应用 |
6.6 工程量统计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得奖项及专利 |
四、解读Mastercam的三维设计命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软件二次开发的泵站工程模型研究[D]. 朱鹤天.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2]创客背景下初中《3D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D]. 易娜. 西南大学, 2020(05)
- [3]梁式桥BIM参数化正向设计的研究与应用[D]. 杜一丛.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D]. 古远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设计思维支持下的创客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兰州市某中学3D打印校本课程为例[D]. 辛越.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创客教育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实践研究[D]. 杨金强. 西南大学, 2020(01)
- [8]擦窗机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系统开发[D]. 丁洋. 长安大学, 2020(06)
- [9]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实践研究[D]. 吴萌.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BIM技术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谢显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