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地宁夏枸杞生理生化指标及抗盐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霞[1](2020)在《盐和低氮胁迫下栽培大豆和野大豆适应性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土壤盐碱化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追求农作物高产,生产中经常出现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更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栽培大豆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栽培大豆是典型甜土植物,容易受到盐胁迫,并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氮肥。因此培育耐盐能力强、在低氮水平下能高效获取并利用氮的栽培大豆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策略。野大豆长期生存在自然环境下,是栽培大豆的近源野生种,有很强的耐盐碱胁迫和耐低氮胁迫能力,是改良栽培大豆抗逆性的优质野生资源。利用优质野大豆种质资源培育抗逆性强的栽培大豆品种是应对土壤盐碱化和氮肥施用量过多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模拟两种类型的盐和低氮条件对栽培大豆和野大豆幼苗进行中性盐、碱性盐和低氮胁迫处理,分析了三种类型胁迫处理下栽培大豆和野大豆幼苗在生理、代谢和转录水平发生的变化,比较了栽培大豆和野大豆幼苗响应三种类型胁迫的生理、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差异,揭示了野大豆抵御三种类型胁迫的机制以及三种类型胁迫对栽培大豆的伤害过程。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两种类型盐胁迫下,野大豆幼苗比栽培大豆显示出更强的耐盐能力。(2)两种类型盐胁迫下,野大豆能够保持稳定的光合同化功能。同时维持较低的Na+/K+值、积累Fe2+和Ca2+等有益离子以及稳定的矿质营养平衡,减少盐胁迫的伤害。而栽培大豆在两种类型盐胁迫下光合作用受到显着抑制,离子平衡被破坏。(3)野大豆幼苗根系通过增强氨基酸、脂肪酸、糖和糖醇以及有机酸代谢,在细胞中积累大量渗透调节物质,同时,增强次生抗氧化物质酚类物质代谢提高其耐中性盐胁迫的能力。野大豆幼苗根系增强自身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以及提高次生物质类黄酮类物质代谢抵御碱性盐胁迫。中性盐胁迫下,栽培大豆幼苗根系中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糖和糖醇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均受到抑制。碱性盐胁迫下,栽培大豆中尽管氨基酸代谢增强,但是脂肪酸、有机酸、糖和糖醇代谢以及三羧酸循环和次生代谢都受到抑制。转录组学分析发现,野大豆和栽培大豆幼苗根系在中性盐胁迫下分别有139个和587个差异表达基因;在碱性盐胁迫下分别有1627个和5482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性盐胁迫下Trihelix、WRKY和HB-HD-ZIP家族转录因子;碱性盐胁迫下MYB、NAC、TIFY和WRKY家族转录因子在野大豆抵御盐胁迫时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中性盐胁迫下野大豆中的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蛋白(HD-Zip)基因和碱性盐胁迫下膜联蛋白、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H+-ATPase、β-葡萄糖苷酶、几丁质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的相关基因表达量的上调在抵御盐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关联分析表明野大豆抵御中性盐胁迫的关键是增强氰基氨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抵御碱性盐胁迫的关键是增强酪氨酸代谢以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4)野大豆比栽培大豆有更强的耐低氮能力。野大豆能够通过促进根系生长,维持较高的根冠比,增大根系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吸收更多的氮抵御低氮胁迫。(5)低氮胁迫下,野大豆光合作用受到的伤害显着小于栽培大豆。野大豆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光合色素含量,积累重要的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抵御低氮胁迫。低氮胁迫下,野大豆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离子含量,尤其是NO3-。野大豆叶片和根系中的Fe2+和Mn2+;叶片中Zn2+、B3+和Mg2+等微量元素的积累能够有效保护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其耐低氮胁迫的能力。而低氮胁迫显着破坏了栽培大豆对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造成了严重的矿质营养元素失衡。(6)野大豆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谷氨酸族、天冬氨酸族、丙氨酸族和丝氨酸族氨基酸代谢增强抵御低氮胁迫。此外,野大豆幼苗中的三羧酸循环在叶片中维持稳定,在根系中增强,保证能量供应的同时为植物提供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野大豆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糖和糖醇、有机酸和脂肪酸代谢以及类黄酮代谢都增强,有助于提高其耐低氮能力。低氮胁迫下,栽培大豆幼苗整体代谢水平变得紊乱。转录组学研究表明,低氮胁迫下野大豆和栽培大豆幼苗叶片中分别有182个和733个差异表达基因;根系中分别有807个和621个差异表达基因。野大豆通过调控NRT1、NRT2和AMT蛋白家族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抵御低氮胁迫。叶片中的AP2/ERF-ERF、C2H2、C3H、GRAS、MYB、NAC、TIFY和WRKY转录因子;根系中的C2H2、GRAS、MYB、NAC、TIFY和WRKY转录因子在野大豆抵御低氮胁迫的过程中起调控作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发现野大豆抵御低氮胁迫的关键是增强叶片中的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增强根系中的半胱氨酸蛋氨酸代谢、氰基氨酸代谢、N-聚糖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糖酵解。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发现野大豆幼苗根系中的苯丙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相互转化、半乳糖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是抵御三种类型胁迫的关键代谢通路。本研究还发现了野大豆抵御三种类型胁迫的4个关键基因。(7)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分析发现碱性盐胁迫对栽培大豆的伤害最大。中性盐胁迫和碱性盐胁迫对栽培大豆幼苗根系的伤害机理不同,中性盐胁迫主要是Na+和Cl-共同胁迫,碱性盐胁迫主要是Na+胁迫和高p H胁迫。代谢组学分析显示栽培大豆幼苗根系中的糖和糖醇代谢最敏感,在三种类型胁迫下均受到抑制。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三种类型胁迫下的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糖酵解受伤害最严重,显示出,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栽培大豆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糖酵解对不良环境最为敏感。本研究为开发和利用野大豆以及利用野大豆培育耐盐碱和耐低氮的栽培大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盐碱地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提高其他作物的抗逆性和优质野生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童翠芸,张得芳,樊光辉,王占林[2](2019)在《盐分离子对两种枸杞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了解枸杞的生长因子与土壤盐分之间的关系,对三个盐碱化程度不同的枸杞种植样地的土壤盐分以及宁夏枸杞和黑果枸杞的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等生长因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盐分水平条件下,两种枸杞地径增长幅度最大,在不同盐分水平条件下,全盐、Na+、Cl-、SO42-是影响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生长因子的主导因子。因此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适合在全盐、Na+、Cl-、SO42-含量相对居中的中度盐化土中种植。
张潭[3](2019)在《柴达木地区几个主要树种的抗旱耐盐碱生理生化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柴达木地区土壤水分亏缺和次生盐渍化问题日渐加剧以及由栽植传统农作物向生态经济灌木发展转型的背景下,研究该地区生态经济树种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枸杞(Lycium barbarum)和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的抗旱耐盐碱生理生化特征,为该地区干旱盐碱条件下植物种的选择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本文通过盆栽控制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土壤(容重约1.29 g·cm-3,最大田间持水量约为22.67%的沙壤土)水分条件和不同土壤盐碱溶液(NaCl、Na2SO4、Na2CO3、NaHCO3摩尔浓度比为9:9:1:1的复合盐碱溶液)浓度以及水分盐碱复合胁迫条件下,树种的生长特性、叶片水分生理、光合生理、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深入了解植物应对胁迫环境的响应机制,得到4种植物对土壤水分和土壤盐溶液浓度的耐受阈值。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四翅滨藜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较强的耐盐性。维持四翅滨藜光合作用正常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0.1%-18.6%,最适土壤水分含量为14.73%。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2.6%或高于19.6%时,四翅滨藜生长和光合能力显着下降。水合补偿点为6.7%。四翅滨藜对土壤盐碱溶液浓度的耐受阈值为249.3mmol/L。在50mmol/L盐碱胁迫处理下,其生长和光合参数较对照均有所上升,之后随胁迫程度增大呈下降趋势。细胞内积累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提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是其主要耐盐机制。(2)沙枣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较低的耐盐性。维持沙枣光合作用正常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0.1%-18.6%,最适土壤水分含量为14.7%,水合补偿点为5.2%。沙枣通过增大根冠比、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积累细胞内Pro、SS、SP含量、增大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来应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危害。当土壤盐碱溶液浓度大于沙枣的耐受阈值155.8mmol/L时,生长特性和光合能力受到抑制,光合机构发生不可逆破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也不再积累或迅速下降,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3)黑果枸杞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耐盐性。维持黑果枸杞正常光合速率的土壤水分范围为11.2%-18.8%,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5.1%。水合补偿点为6.0%。较强的叶片保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Pro的积累和POD、SOD、CAT活性酶的保护机制,是维持黑果枸杞在低土壤含水量下生理生化正常运转的重要机制。黑果枸杞耐受土壤盐碱溶液浓度的阈值范围为0-258.8mmol/L。低土壤盐溶液浓度(50mmol/L)能够促进黑果枸杞的生长发育,使其生物量和光合指标均显着增强。降低叶水势、增加细胞内SS、Pro和SP的含量、光合机制的自我调节、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是黑果枸杞应对盐碱胁迫的重要调节机制。在高浓度肋迫下,这种调节机制破坏,其生长和光合能力显着降低。(4)枸杞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耐盐性。维持枸杞光合速率正常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2.9%-20.7%,其中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7.2%,水合补偿点为7.1%。增加根冠比,提高叶片保水力,光合机制的自我调节,增加细胞内Pro、SS和SP进行渗透调节,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都是枸杞提高抗旱性的重要机制。但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1%时,枸杞光合机构受损,枸杞出现显着的旱害症状。枸杞对盐碱胁迫的应对机制与干旱胁迫类似,其耐受阈值为216.8mmol/L。在50mmol/L盐碱胁迫下,枸杞的生长和和光合能力未受到显着影响,在高浓度(>216.8mmol/L)盐碱胁迫下,光和机构发生不可逆的破坏、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大,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植株出现明显的盐害症状。(5)结合32项生理指标的耐盐系数、主成分以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研究,4种植物种沙枣的耐旱综合评价值最高,其次是黑果枸杞和四翅滨藜,枸杞的综合评价值最低。4种植物中黑果枸杞的耐盐综合评价值最高,其次是四翅滨藜,然后是枸杞,沙枣的耐盐碱综合评价值最低。(6)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与4种幼苗净光合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通过模型方程得到在土壤水分和盐分交互胁迫下,四翅滨藜幼苗生长耐受土壤含水量范围为9.2-9.3%,土壤盐溶液浓度为290.2-295.2mmol·L-1;沙枣幼苗耐受土壤含水量范围为8.6-8.8%,土壤盐溶液浓度为184.2-189.3mmol·L-1;黑果枸杞幼苗耐受土壤含水量范围为8.2-8.4%,土壤盐溶液浓度为270.6-276.8mmol·L-1;枸杞幼苗生长耐受土壤含水量范围为8.2-8.5%,土壤盐溶液浓度为212.2-218.5mmol·L-1。
梁敏[4](2019)在《盐胁迫下宁夏枸杞差异蛋白的筛选及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文中提出随着土壤盐渍化的加重,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作为一种盐生植物,具有耐盐碱、耐贫瘠的特点,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之一。因此,开展宁夏枸杞耐盐的生理及分子机理的研究,阐明宁夏枸杞对盐碱胁迫的应答机制,将为利用宁夏枸杞进行大面积的盐碱地改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宁夏枸杞“宁杞1号”为实验材料,采用蛋白质组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TMT定量技术和qRT-PCR技术对不同浓度NaCl(0、100、200、300mmol·L-1)处理下的宁夏枸杞的差异蛋白的筛选、相关离子转运基因的表达、渗透调节及抗氧化保护系统等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TMT技术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宁夏枸杞蛋白质组学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5305个蛋白,其中4631个可定量。采用双样本双尾T检验方法(p-value<0.05)对蛋白进行分析,共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885个,其中上调蛋白600个,下调蛋白285个。100 mmol·L-1NaCl处理的与对照相比,差异蛋白175个,上调蛋白117个,下调蛋白58个;200mmol·L-1 NaCl处理的与对照相比,鉴定到590个,上调蛋白378个,下调蛋白212个;300 mmol·L-1 NaCl处理的与对照相比,鉴定到120个,上调蛋白105个,下调蛋白15个。2、GO功能和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碳代谢、能量代谢、抗氧化代谢及离子转运等重要生物学过程。3、盐胁迫下宁夏枸杞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枸杞根质膜透性逐渐增大,MD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在100 mmol·L-1NaCl处理时最高,在200mmol·L-1和300mmol·L-1NaCl处理时有所降低: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均升高;脯氨酸含量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又升高的变化趋势,在100 mmol L-1NaCl处理时先升高而200mmol·L-1 NaCl处理时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即100mmol·L-1NaCl时最高;Na+含量总体随胁迫浓度增加呈升高趋势,K+含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即在100mmol·L-1NaCl处理时最高,Na+/K+比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4、编码质膜的Na+/H+转运蛋白与H+-ATPase基因LbSOS1和LbHA1基因的表达水平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编码液泡膜的Na+/H+转运蛋白LbNHX1基因的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升高,液泡膜H+-ATPase基因Lb VHA-C1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在升高的趋势;编码Na+/K+转运蛋白基因,LbHKT1基因的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五个离子转运基因与Na+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部分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LbNHX1基因、LbHA1的表达量与Na+的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LbSOS1基因与Na+含量显着正相关性,LbVHA-C1与LbHK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Na+呈正相关。
李文娟[5](2018)在《不同草莓品种耐盐性比较及盐碱地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土壤盐渍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样也限制了草莓产业的发展。我国草莓种质资源丰富,品种间耐盐性差异显着,明确草莓各品种间的耐盐性差异,筛选耐盐品种,对草莓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试验第一部分以红颜”、“章姬”、“幸香”、“白草莓”、“京醇香”、“甜查理”、“法兰地”、“久香”、“太空2008”和“妙香7号”10个草莓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CK、0.2%、0.4%和0.6%)NaCl对草莓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了盐碱地(土壤含盐量为0.36%、pH=8.25)对不同草莓品种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耐盐性较强、适宜盐碱地种植的草莓品种,为草莓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aCl胁迫下,从不同草莓品种的盐害特征来看,“章姬”、“幸香”、“白草莓”和“红颜”草莓的叶片盐害出现的时间晚,在0.2%NaCl浓度胁迫下无盐害症状,在较高盐浓度、较长时间胁迫下的受盐害程度也相对较小,“妙香7号”和“太空2008”草莓的叶片盐害出现的时间最早、受盐害程度最大,其它品种居于中间。NaCl胁迫对不同草莓品种的株高、叶面积的生长以及生物量的积累均有抑制作用,“章姬”、“红颜”、“白草莓”和“幸香”草莓抑制程度较轻,“妙香7号”和“太空2008”草莓的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增量受盐害抑制程度最大,其它品种处于中间。2.NaCl胁迫下,“红颜”、“章姬”、“白草莓”、“幸香”和“京醇香”草莓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最小,其次是“法兰地”和“甜查理”,“久香”、“太空2008”和“妙香7号”下降幅度最大。“红颜”、“章姬”和“幸香”草莓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较低,膜系统受损最轻,“太空2008”和“妙香7号”草莓膜系统受损较严重。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WSS)和可溶性蛋白(WSP)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随着NaCl浓度的上升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章姬”、“白草莓”、“红颜”和“幸香”草莓在盐胁迫下Pro、WSS和WSP积累量最高,“太空2008”、“妙香7号”和“京醇香”最少,其他品种居于中间。“红颜”、“章姬”和“幸香”草莓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小,“太空2008”和“妙香7号”下降幅度最大,其他品种处于中间。叶片SOD和POD活性随NaCl胁迫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且“红颜”、“章姬”、“白草莓”和“幸香”的SOD和POD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太空2008”和“妙香7号”酶活性最低。3.NaCl胁迫下,不同草莓品种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等耐盐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耐盐能力综合排序为:“章姬”>“白草莓”>“幸香”>“红颜”>“法兰地”>“甜查理”>“久香”>“京醇香”>“太空2008”>“妙香7号”。4.盐碱地条件下,不同草莓品种的生长状况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颜”、“章姬”、“白草莓”和“幸香”4个草莓品种在盐碱地生长状况较好,“妙香7号”和“太空2008”在盐碱地生长表现差,其他草莓品种表现中等。5.盐碱地条件下,不同草莓品种的产量及果实品质存在显着性差异;“白草莓”、“章姬”、“红颜”和“幸香”4个草莓品种在盐碱地果实品质优、产量高,而“太空2008”、“京醇香”和“甜查理”产量低、品质性状差,其他品种居于中间。综合分析表明,“红颜”、“章姬”、“白草莓”和“幸香”4个草莓品种耐盐性较强,并且在盐碱地生长表现较好、果实品质优、产量高,适宜在盐碱地种植推广;“太空2008”和“妙香7号”草莓耐盐性差,在盐碱地生长表现差、产量较低,不建议在盐碱地种植。
齐延巧[6](2017)在《两种枸杞耐盐及抗寒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枸杞的耐盐抗寒机理,以新疆主栽‘黑杞1号’和‘宁杞7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枸杞在盐(NaCl、Na2CO3)胁迫和低温处理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了枸杞的生理特性。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枸杞在盐处理后,生长特性方面,株高和基径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着;在光合特性方面,Pn、Gs、Ci、Fo、qP、ФPSII和Chl(a+b)与对照参数相比差异性显着。NaCl胁迫后‘黑杞1号’和‘宁杞7号’幼苗的生长量、光合速率分别在1.3 mol·L-1和1.2 mol·L-1时达到最高值,在1.5 mol·L-1时,达到耐盐极限值,Na2CO3胁迫后,‘黑杞1号’和‘宁杞7号’幼苗的生长量、光合速率在0.1 mol·L-1时达到最高值,分别在0.4 mol·L-1和0.5 mol·L-1达到耐盐极限值。(2)两种枸杞在盐处理后,枸杞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直径和维管束直径可作为其耐盐性评价指标。NaCl处理后,‘黑杞1号’在盐浓度为≤1.3mol·L-1,‘宁杞7号’在盐浓度为≤1.0 mol·L-1时叶片组织结构不变或者变化较小,当盐浓度分别为>1.3 mol·L-1和>1.0 mol·L-1时,叶片组织结构变化较大;Na2CO3处理后,‘黑杞1号’盐浓度≤0.2 mol·L-1,‘宁杞7号’盐浓度为≤0.1 mol·L-1时叶片组织结构不变或者变化较小,当盐浓度分别>0.2 mol·L-1和>0.1 mol·L-1时,叶片组织结构变化较大。(3)两种枸杞在盐处理后,随着NaCl和Na2CO3处理浓度的增加,质膜透性、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处理时期均呈现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酶活性,在处理前期表现为增加,处理后期表现为先增后降。随着NaCl和Na2CO3处理天数的增加,同一处理浓度下的质膜透性、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酶活性,表现先增后降趋势,CAT酶活性表现为持续下降。Na2CO3处理后变化趋势大于NaCl处理,‘宁杞7号’变化趋势大于‘黑杞1号’。(4)两种枸杞随着低温程度增加,枝条相对电导率呈现S型曲线,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先增后降。‘黑杞1号’和‘宁杞7号’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9℃-35℃之间和-26℃-33℃之间,‘黑杞1号’抗寒性较强,‘宁杞7号’抗寒性较差。
胡文涛[7](2017)在《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宁夏枸杞抗旱以及磷代谢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为材料,通过分析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AM真菌对宁夏枸杞水分状况、光合、糖水平和磷水平的影响,着重从AM共生体“碳磷交换”的磷入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CODE-HOP同源克隆、RACE、酵母突变体互补、烟草瞬时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等技术和方法,系统研究了水分胁迫下AM诱导和非AM诱导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对宁夏枸杞磷吸收和再分布的响应,揭示了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宁夏枸杞抗旱及磷代谢的机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宁夏枸杞根际AM真菌群落对菌丝室磷处理的响应本研究利用宁夏枸杞根际土在自主研制的分层培养花盆中进行富集培养AM真菌,并对分层培养花盆的菌丝室施加磷处理以检测宿主植物根系AM真菌群落是否受影响。结果发现AM真菌在高磷处理的菌丝室大量产孢;单孢PCR鉴定显示,根内球囊霉(R.irregularis)是优势菌;菌丝室的低磷处理提高了宁夏枸杞根系AM真菌物种丰富度。结果表明,菌丝室高磷处理的方法适用于扩繁AM真菌,菌丝室低磷处理下宁夏枸杞会采取“多多益善”的策略招募AM真菌。2.水分胁迫下AM真菌对宁夏枸杞水分、光合和糖水平的影响通过在均温30℃的夏季设置不同程度水分胁迫,检测接菌(R.irregularis)与对照的宁夏枸杞植株叶片水分状况、根系水孔蛋白表达、叶片温度、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植株糖水平。结果发现,在正常水分条件和轻度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接菌植株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着增加,接菌植株的叶片相对水分含量和叶片温度显着降低;与对照相比,接菌植株上调了根系上水孔蛋白基因Lb PIP2-1、Lb TIP3-1以及根内球囊霉水孔蛋白基因Rir-AQP2;接菌植株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的糖类水平与对照植株在轻度水分胁迫下的相似。重度水分胁迫降低了对照植株叶片的光化学反应,不影响接菌植株叶片的光化学反应。结果表明,接菌植株在应对炎热夏季的轻度水分胁迫时明显优于对照植株,接菌植株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仍能进行正常的光化学反应,有着剧烈的糖水平变化。3.水分胁迫下AM真菌对宁夏枸杞磷表现的影响通过检测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接菌(R.irregularis)和对照植株的生长、磷含量、叶片花青素含量以及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发现重度水分胁迫降低了接菌和对照植株的叶片生物量,增加了对照植株的叶片花青素含量。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R.irregularis)显着增加了根、茎生物量以及整体磷含量,降低了叶片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间接导致了植物的磷缺乏,AM真菌在水分胁迫下向植物供应了充足的磷。4.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启动子区域的扩增通过同源克隆策略和High-tail PCR技术,得到宁夏枸杞PHT1家族的6个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Lb PT1Lb PT5、Lb PT7)和相应的启动子区域,发现6个磷酸盐转运蛋白具有PHT1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6个启动子区域和其他植物PHT1家族同源基因启动子区域具有类似的顺式作用元件(P1BS、PHO、MYCS等)。结合系统发育分析和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推测Lb PT3、Lb PT4和Lb PT5是AM诱导的。结果表明,宁夏枸杞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与茄科模式植物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等的同源基因具有相同的进化模式。5.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的酵母突变体互补和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对6个磷酸盐转运蛋白进行功能验证和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Lb PT1、Lb PT3和Lb PT7具有酵母高亲和磷转运蛋白PHO84的磷转运和磷感应功能,Lb PT1不具有PHO84磷感应的功能;酵母亚细胞定位发现Lb PT1、Lb PT3和Lb PT7位于细胞膜,Lb PT2集中于膜上几点,Lb PT4和Lb PT5分散于细胞内;烟草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Lb PT1、Lb PT2、Lb PT4、Lb PT5和Lb PT7定位于烟草叶片的细胞质膜,Lb PT3定位于烟草根系的细胞质膜。结果表明,Lb PT1、Lb PT3和Lb PT7磷转运功能的实现与它们在酵母细胞中正确的定位相关,6个磷酸盐转运蛋白均定位于烟草的细胞质膜,但Lb PT3的正确定位可能需要根系上的转录后修饰过程。6.水分胁迫下AM真菌对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检测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对AM真菌(R.irregularis)共生、磷处理以及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处理的转录反应,明确了Lb PT3、Lb PT4和Lb PT5在低磷条件下被AM真菌共生所诱导;Lb PT1、Lb PT2和Lb PT7在根系和叶片上均表达,且三者在衰老的叶片上转录水平增加;高磷会抑制这6个基因的转录;轻度水分胁迫会上调Lb PT1、Lb PT2和Lb PT7在对照植株根系和叶片中的表达,水分胁迫不影响Lb PT3、Lb PT4和Lb PT5在接菌根系上的转录水平;水分胁迫会上调Lb PT1在接菌根系上的表达。结果表明,宁夏枸杞和其他茄科植物一样,有3个AM诱导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Lb PT3、Lb PT4和Lb PT5);轻度水分胁迫导致的磷缺乏诱导了Lb PT1、Lb PT2和Lb PT7在植物上的表达,使其在根部行使磷吸收功能以及在地上部分进行磷的再分布;水分胁迫下AM途径的磷吸收十分高效,满足了根系的磷需求,且接菌植物调动Lb PT1将根系中的磷转运到地上部分。7.乙烯对于宁夏枸杞Lb PT7的诱导作用通过对接菌(R.irregularis)和对照的根系进行不同磷水平下乙烯处理,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AM真菌定殖率和Lb PT7的转录反应,结果发现乙烯前体的添加使低磷条件下丛枝的定殖率降低了55.3%,使高磷条件下丛枝的定殖率提高了3.6倍;发现乙烯在低磷条件下诱导了Lb PT7的表达,高磷条件下乙烯没有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乙烯在低磷条件下通过上调Lb PT7来提高植物直接磷吸收途径,并抑制菌根磷吸收途径;乙烯在高磷条件下会缓解高磷对AM真菌共生的抑制来增加菌根磷吸收途径。
王红艳[8](2016)在《海滨锦葵耐盐生理特性及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文中指出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一个制约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全球性问题。为了充分开发盐土资源和发展盐土农业,耐盐经济植物的筛选和培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耐盐植物在长期适应盐渍环境的过程中进化出独特的耐盐机制,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耐盐基因资源库。因此,研究耐盐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从中挖掘关键耐盐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培育耐盐新品种,对盐土农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耐盐植物海滨锦葵为实验材料,在系统地研究海滨锦葵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的基础上,针对盐胁迫导致脯氨酸显着积累的生理特点,我们克隆了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并对其表达模式和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用不同浓度的Na Cl对海滨锦葵幼苗进行20d的胁迫处理,对其生长参数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0和200 mmol/L Na Cl的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幼苗的生长影响不大,虽然导致海滨锦葵幼苗叶片和根内的Na+含量显着增加,但更多的Na+被区隔化在根内,而叶片内保持较高的K+/Na+比值和脯氨酸含量,说明海滨锦葵可以利用无机离子和有机溶质的协同渗透调节作用以对抗盐胁迫。同时,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加能够及时清除活性氧的积累,避免了氧化伤害的发生,表现在叶绿素荧光参数、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与对照没有显着差异。在300 mmol/L和400 mmol/L Na Cl的高盐处理下,海滨锦葵幼苗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各项生理指标显示海滨锦葵幼苗受到严重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光合机构、细胞膜系统受到破坏。由此可见,海滨锦葵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低于200 mmol/L Na Cl胁迫处理基本不影响其生长,具有良好的渗透调节、离子平衡和区隔化及抗氧化能力。(2)针对盐胁条件下海滨锦葵脯氨酸显着积累的生理特征,采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了脯氨酸代谢的相关基因,包括Kv P5CS、Kv OAT、Kv PDH和Kv Pro T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中已知的同源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对这些基因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表明,海滨锦葵幼苗叶片中脯氨酸的积累主要是因为盐胁迫促进了脯氨酸的生物合成。其中调控谷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Kv P5CS相对于调控鸟氨酸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Kv OAT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Kv Pro T的表达与Kv P5CS类似,被盐胁迫诱导显着上调,推测它可能在脯氨酸从其他部位向叶片中的运输和积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证实。(3)成功构建了海滨锦葵脯氨酸合成酶关键基因Kv P5CS的过表达载体p BI121-Kv P5CS,并通过农杆菌介导和叶盘转化法获得了转基因烟草。利用200m M Na Cl对两个株系的T1代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进行14天的盐胁迫处理。结果表明,转Kv P5CS基因烟草比野生型烟草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其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说明过表达Kv P5CS基因而引起脯氨酸的积累可能在其抵抗盐胁迫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强,王占武,周晓梅[9](2014)在《两种枸杞对NaHCO3胁迫的抗性生理响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新疆枸杞和枸杞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Na HCO3胁迫下两种枸杞苗木干质量、叶片MDA、H2O2含量、脯氨酸含量、Na+和K+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Na HCO3胁迫下两种枸杞渗透调节及抗氧化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轻度胁迫促进两种枸杞的生长,随胁迫强度的增加两种枸杞生长受到抑制。两种枸杞叶片Na+和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逐渐升高,且新疆枸杞明显高于枸杞。与枸杞相比,新疆枸杞受到的氧化伤害较轻,表现为较低的叶片H2O2和MDA含量及电解质外渗率。随胁迫强度的增加,两种枸杞的SOD活性逐渐增加,CAT活性逐渐降低。两种枸杞的POD活性变化情况与SOD相似,但重度胁迫下枸杞POD活性显着低于对照。两种枸杞APX和GR活性在较低强度胁迫下升高,而在较高强度胁迫下降低。不同的是,重度胁迫下新疆枸杞APX和GR活性虽有所下降,但仍显着高于对照,但重度胁迫下枸杞APX和GR活性却已明显低于对照。研究表明,新疆枸杞的抗Na HCO3能力强于枸杞。分析认为,Na HCO3胁迫下新疆枸杞较好的表现可能是由于其更好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更为有效的抗氧化防御体系。
邹彩云,刘永亮,曾少华,黎云祥,王瑛[10](2014)在《宁夏枸杞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表达分析》文中提出为探讨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LbPAL)的表达特征,采用PCR法克隆了宁夏枸杞LbPAL基因的cDNA,并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了其表达特征。结果表明:宁夏枸杞的LbPAL基因的全长cDNA为2321 bp,包含2163 bp、编码72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LbPAL与茄科其他物种的PAL氨基酸序列及三维结构具有较高保守性;与茄科物种的PAL聚类在同一个分支中。LbPAL在叶、花瓣、S1期果实的表达量较高,而在根及S2S5期果实的表达水平较低。在NaCl胁迫处理下,LbPAL在根和茎中的表达量均有下调的趋势;而在叶片中,LbPAL表达量先急剧增加而后急剧下降并趋于稳定。这为解析宁夏枸杞中类黄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调节及生理功能提供了参考。
二、盐地宁夏枸杞生理生化指标及抗盐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地宁夏枸杞生理生化指标及抗盐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盐和低氮胁迫下栽培大豆和野大豆适应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栽培大豆和野大豆生物学概述 |
1.1.1 栽培大豆 |
1.1.2 野大豆 |
1.2 盐胁迫和低氮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1.2.1 土壤盐碱化现状 |
1.2.2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1.2.3 植物中氮的生理作用及其来源 |
1.2.4 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现状 |
1.2.5 低氮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1.3 植物对盐胁迫和低氮胁迫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
1.3.1 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 |
1.3.2 植物对低氮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 |
1.4 代谢组学 |
1.4.1 代谢组学的概念及研究流程 |
1.4.2 代谢组学在植物盐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
1.4.3 代谢组学在植物低氮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
1.5 转录组学 |
1.5.1 转录组学的概念及研究流程 |
1.5.2 转录组学在植物盐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
1.5.3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氮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
1.5.4 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植物材料培养 |
2.3 两种类型盐胁迫处理 |
2.4 低氮胁迫处理 |
2.5 生长参数测定 |
2.6 光合特性参数的测定 |
2.6.1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2.6.2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2.6.3 数据分析 |
2.7 离子含量的测定 |
2.7.1 阴离子含量的测定 |
2.7.2 阳离子含量的测定 |
2.7.3 数据分析 |
2.8 代谢组学研究 |
2.8.1 代谢物萃取 |
2.8.2 代谢物衍生化 |
2.8.3 代谢物的上机检测 |
2.8.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2.9 转录组学研究 |
2.9.1 RNA提取、文库制备和Illumina测序 |
2.9.2 数据分析 |
2.9.3 q RT-PCR验证 |
3 野大豆和栽培大豆幼苗根系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
3.1 根系生长变化 |
3.2 幼苗光合特性变化 |
3.3 根系离子平衡变化 |
3.4 根系代谢组学变化 |
3.4.1 代谢组学变化概况 |
3.4.2 中性盐胁迫下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和代谢通路的变化 |
3.4.3 碱性盐胁迫下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和代谢通路的变化 |
3.5 两种类型盐胁迫下根系转录组学变化 |
3.5.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3.5.2 基因表达量概况 |
3.5.3 重复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
3.5.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5.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3.5.6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5.7 转录因子分析 |
3.5.8 盐胁迫响应基因分析 |
3.5.9 转录组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
3.5.10 q RT-PCR技术对转录组数据的验证 |
3.6 讨论 |
4 栽培大豆和野大豆幼苗对低氮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 |
4.1 生长特性变化 |
4.2 幼苗光合特性变化 |
4.3 离子平衡变化 |
4.4 叶片代谢组学变化 |
4.4.1 代谢组学变化概况 |
4.4.2 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和代谢通路的变化 |
4.5 根系代谢组学变化 |
4.5.1 代谢组学变化概况 |
4.5.2 代谢物的种类、数量、代谢通路的变化 |
4.6 转录组学变化 |
4.6.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4.6.2 基因表达量概况 |
4.6.3 重复样品间相关性分析 |
4.6.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4.6.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4.6.6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
4.6.7 氮吸收转运相关基因分析 |
4.6.8 转录因子分析 |
4.6.9 转录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
4.6.10 野大豆根系抵御三种类型胁迫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关联分析 |
4.6.11 q RT-PCR技术对转录组数据的验证 |
4.7 中性盐、碱性盐和低氮胁迫对栽培大豆幼苗伤害的比较研究 |
4.7.1 对根系生长的伤害 |
4.7.2 对光合同化功能的伤害 |
4.7.3 对根系离子平衡的伤害 |
4.7.4 对根系代谢物种类、数量和代谢通路的伤害 |
4.7.5 栽培大豆根系对三种类型胁迫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关联分析 |
4.8 讨论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的情况 |
在学期间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 |
(2)盐分离子对两种枸杞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采集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测量及分析方法 |
1.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1.3.2 土壤特性分析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地土壤盐分含量结果 |
2.2 同一盐分水平条件下, 不同生长年份宁夏枸杞生长状况比较 |
2.3 同一盐分水平条件下, 不同年份黑果枸杞生长状况比较 |
2.4 不同盐分条件下, 同一年生宁夏枸杞生长对比 |
2.5 不同盐分条件下, 同一年生黑果枸杞生长对比 |
3 讨论与结论 |
(3)柴达木地区几个主要树种的抗旱耐盐碱生理生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不同水分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研究 |
1.2.1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2 植物叶水分状况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1.2.3 植物叶片光合生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1.2.4 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1.2.5 植物抗氧化酶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
1.3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研究综述 |
1.3.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机制 |
1.3.2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3 植物叶片水分生理对盐胁迫的响应 |
1.3.4 植物光合生理对盐胁迫的响应 |
1.3.5 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对盐胁迫的响应 |
1.3.6 植物抗氧化酶对盐胁迫的响应 |
1.4 植物抗旱、耐盐性主要评价方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1.1 植物抗旱性研究 |
2.1.2 植物耐盐生理研究 |
2.1.3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水分与盐分对植物幼苗净光合速率交互影响研究 |
2.2 试验地概况 |
2.3 试验设计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设计 |
2.4 研究方法 |
2.4.1 土壤要素 |
2.4.2 生长指标 |
2.4.3 叶片水分生理指标 |
2.4.4 典型天气象因子的测定 |
2.4.5 光合指标的测定 |
2.4.6 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
2.4.7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 |
2.6 技术路线 |
3 四种植物对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的响应 |
3.1 不同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 |
3.2 不同土壤水分对植物叶片水分生理状况的影响 |
3.3 四种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能力变化 |
3.4 典型天气象因子日变化 |
3.4.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4种植物幼苗气体交换参数变化 |
3.4.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4种植物幼苗光响应参数变化 |
3.4.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4种植物幼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
3.5 4种植物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 |
3.5.1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影响 |
3.5.2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SS)含量影响 |
3.5.3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SP)含量影响 |
3.6 4种植物抗氧化酶对不同土壤水分的响应 |
3.6.1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影响 |
3.6.2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 |
3.6.3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 |
3.6.4 不同土壤水分对4种植物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 |
3.7 基于光合效率的植物适宜土壤水分阈值 |
3.8 4种植物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
3.8.1 不同植物的耐性系数 |
3.8.2 主成分分析 |
3.8.3 隶属函数分析 |
3.9 小结与讨论 |
3.9.1 讨论 |
3.9.2 小结 |
4 四种植物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 |
4.1 不同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情况的影响 |
4.2 不同盐碱胁迫对植物叶片水分生理状况的影响 |
4.3 四种植物幼苗在不同盐碱胁迫下的光合能力 |
4.3.1 不同盐碱胁迫下4种植物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
4.3.2 不同盐碱胁迫下4种植物幼苗光响应参数的变化 |
4.3.3 不同盐碱胁迫下4种植物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
4.4 四种植物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 |
4.4.1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
4.4.2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糖的影响 |
4.4.3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4.5 四种植物幼苗抗氧化酶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 |
4.5.1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丙二醛的影响 |
4.5.2 不同盐碱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 |
4.5.3 不同水分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 |
4.5.4 不同水分胁迫对4种植物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 |
4.6 四种植物的耐盐阈值 |
4.6.1 盐碱胁迫影响4种植物生长阈值 |
4.6.2 盐碱胁迫影响4种植物光合系统阈值 |
4.7 四种植物的耐盐性的综合评价 |
4.7.0 四种植物的耐性系数 |
4.7.1 主成分分析 |
4.7.2 隶属函数分析 |
4.8 小结与讨论 |
4.8.1 讨论 |
4.8.2 小结 |
5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水分与盐分对植物幼苗净光合速率交互影响 |
5.1 交互胁迫优化试验设计 |
5.2 交互胁迫试验结果及回归模型建立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4)盐胁迫下宁夏枸杞差异蛋白的筛选及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的抗盐机制 |
1.1.1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1.1.2 植物的抗盐机制 |
1.2 蛋白质组学 |
1.2.1 TMT标记定量技术 |
1.2.2 盐胁迫下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
1.3 盐胁迫下离子转运研究进展 |
1.4 宁夏枸杞及其在抗盐方面的研究进展 |
1.4.1 宁夏枸杞简介 |
1.4.2 宁夏枸杞盐胁迫下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盐胁迫下宁夏枸杞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2.1.1 材料培养及处理 |
2.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枸杞根蛋白提取(酚抽法) |
2.2.2 蛋白浓度测定 |
2.2.3 SDS-PAGE电泳 |
2.2.4 胰酶酶解 |
2.2.5 TMT标记 |
2.2.6 分析使用的软件 |
2.3 结果分析 |
2.3.1 SDS-PAGE电泳 |
2.3.2 蛋白鉴定总览 |
2.3.3 蛋白差异表达分析 |
2.3.4 样品重复性检验 |
2.3.5 蛋白注释 |
2.3.6 盐胁迫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 |
2.4 讨论 |
第三章 盐胁迫对宁夏枸杞根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3.1.1 材料培养及处理 |
3.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3.1.3 实验中所用的试剂、试剂盒 |
3.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3.1 质膜透性的测定 |
3.3.2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3.3.3 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测定 |
3.3.4 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的测定 |
3.3.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测定 |
3.3.6 O_2~-产生速率的测定 |
3.3.7 过氧化氢(H_2O_2)的含量的测定 |
3.3.8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3.3.9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3.3.10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3.3.11 钾钠离子含量的测定 |
3.3.12 生理指标数据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宁夏枸杞根枸杞根外观形态的影响 |
3.4.2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宁夏枸杞根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的影响 |
3.4.3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宁夏枸杞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3.4.4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宁夏枸杞根活性氧积累的影响 |
3.4.5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宁夏枸杞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3.4.6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宁夏枸杞根中Na~+含量K~+含量及Na~+/K~+的影响 |
3.5 讨论 |
第四章 盐胁迫对宁夏枸杞离子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4.1.1 材料培养及处理 |
4.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qRT-PCR |
4.2.2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宁夏枸杞根RNA的样品质量检测 |
4.3.2 盐胁迫下宁夏枸杞LbSOS1和LbNHX1基因表达 |
4.3.3 盐胁迫下宁夏枸杞LbHA1和LbVHA-C1基因表达 |
4.3.4 盐胁迫下宁夏枸杞LbHKT1基因的表达 |
4.3.5 Na~+含量与LbSOS1、LbNHX1、LbHA1、LbVHA-C1和LbHKT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不同草莓品种耐盐性比较及盐碱地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的盐害机理 |
1.1.1 水分胁迫 |
1.1.2 离子胁迫 |
1.1.3 渗透胁迫 |
1.1.4 氧化胁迫 |
1.2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1.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
1.2.2 盐胁迫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1.2.3 盐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1.2.4 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1.2.5 盐胁迫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3 植物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 |
1.4 草莓生产现状及耐盐性研究现状 |
1.4.1 草莓生产现状分析 |
1.4.2 草莓耐盐性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NaCl胁迫对不同草莓品种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处理 |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4 数据处理及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NaCl胁迫对不同草莓品种叶片盐害级别的影响 |
2.2.2 NaCl胁迫对不同草莓品种生长指标的影响 |
2.2.3 NaCl胁迫对不同草莓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2.2.4 NaCl胁迫对不同草莓品种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
2.2.5 NaCl胁迫对不同草莓品种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2.6 NaCl胁迫对不同草莓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7 NaCl胁迫对不同草莓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2.8 耐盐性综合分析 |
2.3 讨论 |
2.3.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2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3.3 盐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盐碱地对不同草莓品种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处理 |
3.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草莓品种在盐碱地的成活率比较 |
3.2.2 不同草莓品种在盐碱地的生长指标比较 |
3.2.3 不同草莓品种在盐碱地的产量比较 |
3.2.4 不同草莓品种在盐碱地的果实品质比较 |
3.2.5 盐碱地对不同草莓品种生长指标的影响综合分析 |
3.2.6 不同草莓品种在盐碱地的果实产量及品质综合评价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6)两种枸杞耐盐及抗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两种枸杞耐盐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两种枸杞的抗寒性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宁夏枸杞抗旱以及磷代谢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AM真菌的分类与分离 |
1.1.1 AM真菌分类地位 |
1.1.2 AM真菌分离与鉴定 |
1.2 水分胁迫下植物水分状况与AM真菌的关系 |
1.2.1 水分胁迫对植物水分代谢的影响 |
1.2.2 AM真菌对植物水分状况的影响 |
1.3 水分胁迫下植物光合能力与AM真菌的关系 |
1.3.1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2 AM真菌对植物光合能力的影响 |
1.4 水分胁迫下植物糖水平与AM真菌的关系 |
1.4.1 水分胁迫对植物糖水平的影响 |
1.4.2 AM真菌对植物糖水平的影响 |
1.5 植物磷吸收与AM真菌的关系 |
1.5.1 土壤磷存在状况与水分胁迫的关系 |
1.5.2 植物磷吸收策略 |
1.5.3 植物磷酸盐转运蛋白 |
1.5.4 AM真菌诱导的磷酸盐转运蛋白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1 水分胁迫和AM真菌对宁夏枸杞水分状况、光合与糖水平的影响 |
1.6.2 水分胁迫和AM真菌对宁夏枸杞磷代谢的影响 |
第二章 宁夏枸杞根际AM真菌群落对菌丝室磷处理的响应 |
2.1 引言 |
2.2 试验设计 |
2.2.1 样品采集 |
2.2.2 在菌丝室不同浓度磷处理下AM真菌的富集培养 |
2.2.3 根系AM真菌定殖率的测定 |
2.2.4 AM真菌的分子鉴定与AM真菌群落的DGGE电泳 |
2.2.4.1 AM真菌的分子鉴定 |
2.2.4.2 菌丝室不同磷浓度处理下的根、土和沙中AM真菌群落的DGGE电泳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菌丝室不同磷浓度处理下AM真菌的定殖率 |
2.4.2 AM真菌的单孢分子鉴定 |
2.4.3 菌丝室不同磷浓度处理下AM真菌群落的变化 |
2.5 讨论 |
2.5.1 AM真菌富集培养和分子鉴定 |
2.5.2 AM真菌群落对于菌丝室不同供磷条件的响应 |
第三章 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宁夏枸杞水分、光合和糖水平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设计 |
3.2.3 叶片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3.2.4 植株生长以及叶片水分状况测定 |
3.2.5 叶片光合色素测定 |
3.2.6 根系AM真菌定殖率 |
3.2.7 宁夏枸杞根系水孔蛋白基因的转录检测 |
3.2.7.1 宁夏枸杞和根内球囊霉水孔蛋白基因的筛选与序列分析 |
3.2.7.2 宁夏枸杞和根内球囊霉水孔蛋白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3.2.8 植株糖水平的测定 |
3.2.8.1 宁夏枸杞根和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测定 |
3.2.8.2 宁夏枸杞根和叶中单双糖类化合物的测定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AM真菌对水分胁迫下宁夏枸杞生长、水分状况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
3.4.2 宁夏枸杞和AM真菌水孔蛋白基因在水分胁迫下根系中的转录水平 |
3.4.3 AM真菌对水分胁迫下宁夏枸杞糖水平的影响 |
3.5 讨论 |
3.5.1 AM真菌和水分胁迫对宁夏枸杞生长、水分状况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
3.5.2 AM真菌和水分胁迫对宁夏枸杞及AM真菌的水孔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 |
3.5.3 AM真菌和水分胁迫对宁夏枸杞糖水平的影响 |
第四章 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宁夏枸杞磷表现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设计 |
4.2.3 AM真菌定殖率测定 |
4.2.4 植株磷含量测定 |
4.2.5 根系酸性磷酸酶水平测定 |
4.2.6 叶片花青素含量测定 |
4.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水分胁迫下的AM真菌定殖率 |
4.4.2 水分胁迫与AM真菌对宁夏枸杞生长、磷含量的影响 |
4.4.3 水分胁迫与AM真菌对宁夏枸杞根系酸性磷酸酶和叶片花青素的影响 |
4.5 讨论 |
4.5.1 水分胁迫下AM真菌对宁夏枸杞生长与磷表现的影响 |
第五章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和启动子区域的克隆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 |
5.2.2 DNA的提取 |
5.2.2.1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5.2.2.2 基因组DNA的浓度、纯度及完整性检测 |
5.2.3 基于CODE-HOP和RFLP的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保守片段的克隆 |
5.2.4 LbPT1~LbPT5和LbPT7的全长克隆 |
5.2.4.1 基因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5.2.4.2 3’RACE与 5’RACE用cDNA的合成 |
5.2.4.3 3’和 5’RACE扩增 |
5.2.4.4 全长cDNA的获得与验证 |
5.2.5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扩增 |
5.2.5.1 扩增启动子用基因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5.2.5.2 LbPT1~LbPT5和LbPT7基因启动子区域扩增 |
5.3 数据处理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分析 |
5.4.2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分析 |
5.5 讨论 |
5.5.1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5.5.2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
第六章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的功能验证与亚细胞定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载体构建 |
6.2.3 酵母遗传转化 |
6.2.4 酵母生长表现的测定 |
6.2.5 酵母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 |
6.2.6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烟草叶片与根系上的瞬时表达 |
6.2.6.1 农杆菌电转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以及质粒转化 |
6.2.6.2 瞬时表达的转染及检测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在酵母中的功能分析 |
6.3.2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6.4 讨论 |
6.4.1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的功能 |
6.4.2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功能的关系 |
第七章 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试验材料 |
7.2.2 试验设计 |
7.2.3 AM真菌定殖率测定 |
7.2.4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菌根化特性和组织特异性转录检测 |
7.2.5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磷处理和水分胁迫下的转录检测 |
7.2.6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不同叶龄叶片的转录检测 |
7.2.7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乙烯处理下的转录反应 |
7.3 数据处理 |
7.4 结果与分析 |
7.4.1 AM真菌在磷处理下的定殖率 |
7.4.2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菌根诱导性及组织特异性表达 |
7.4.3 AM真菌和磷处理对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7.4.4 AM真菌和水分胁迫对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7.4.5 乙烯处理对AM真菌定殖与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7.5 讨论 |
7.5.1 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功能的分化与保守 |
7.5.2 AM真菌与磷和乙烯的关系 |
7.5.3 AM真菌对水分胁迫下宁夏枸杞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8.2 研究结论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海滨锦葵耐盐生理特性及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2.1 渗透胁迫 |
1.2.2 离子毒害 |
1.2.3 氧化胁迫 |
1.3 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
1.3.1 植物避盐的机理 |
1.3.2 植物耐盐的机理 |
1.4 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1 渗透调节物质合成相关基因 |
1.4.2 离子转运和区域化相关基因 |
1.4.3 抗氧化酶相关基因 |
1.4.4 信号传导及转录调控相关基因 |
1.4.5 植物耐盐基因工程展望 |
1.5 耐盐植物海滨锦葵研究进展 |
1.5.1 生物学特性 |
1.5.2 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 |
1.5.3 耐盐特性研究现状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意义和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2 海滨锦葵耐盐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幼苗培养和胁迫处理 |
2.1.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1.4 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2.1.5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2.1.6 Na+、K+离子含量的测定 |
2.1.7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2.1.8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2.1.9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2.1.10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生长参数的影响 |
2.2.2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3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
2.2.4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2.5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2.6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Na+、K+离子含量的影响 |
2.2.7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叶片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2.2.8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幼苗生长的影响 |
2.3.2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幼苗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3.3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3.4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幼苗膜系统的影响 |
2.3.5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幼苗抗氧化酶的影响 |
2.3.6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幼苗Na+、K+离子含量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海滨锦葵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植物材料及培养 |
3.1.2 菌株及质粒载体 |
3.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1.4 海滨锦葵总RNA提取 |
3.1.5 海滨锦葵c DNA第一链的合成及RACE模板的制备 |
3.1.6 引物设计 |
3.1.7 海滨锦葵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c DNA序列的克隆 |
3.1.8 目的DNA片段的回收 |
3.1.9 目的DNA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3.1.10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3.1.11 海滨锦葵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c DNA全长序列的获得和分析 |
3.1.12 海滨锦葵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海滨锦葵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
3.2.2 海滨锦葵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3.2.3 盐胁迫对海滨锦葵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
3.2.4 海滨锦葵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3 讨论 |
3.3.1 盐胁迫促进海滨锦葵幼苗中的脯氨酸积累 |
3.3.2 海滨锦葵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3.3.3 盐胁迫条件下海滨锦葵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4 海滨锦葵Kv P5CS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植物材料、菌株及质粒载体 |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1.3 海滨锦葵总RNA提取 |
4.1.4 海滨锦葵c DNA第一链的合成 |
4.1.5 Kv P5CS基因的扩增与克隆载体构建 |
4.1.6 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P5CS的构建 |
4.1.7 表达载体p BI121-Kv P5CS转化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 |
4.1.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转化(叶盘法) |
4.1.9 转基因烟草的基因组DNA鉴定 |
4.1.10 转基因烟草的RT-PCR分析 |
4.1.11 转基因烟草T0代的荧光定量分析 |
4.1.12 转基因烟草T1代的遗传分析 |
4.1.13 转基因烟草T1代的耐盐性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重组表达载体p BI121-Kv P5CS的构建及鉴定 |
4.2.2 重组表达载体p BI121-Kv P5CS转化农杆菌LBA4404 |
4.2.3 转Kv P5CS基因T0代烟草的获得与鉴定 |
4.2.4 转Kv P5CS基因T0代烟草的荧光定量检测 |
4.2.5 转基因烟草T1代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4.2.6 转基因烟草T1代的耐盐性分析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两种枸杞对NaHCO3胁迫的抗性生理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
1.2 生理指标的测定及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Na HCO3胁迫对两种枸杞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2.2 Na HCO3胁迫对两种枸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2.3 Na HCO3胁迫对两种枸杞叶片质膜伤害指标的影响 |
2.4 Na HCO3胁迫对两种枸杞叶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10)宁夏枸杞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总RNA提取及c DNA第一链合成 |
1.3 全长基因克隆 |
1.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1.5 表达模式分析 |
1.6 盐胁迫处理 |
2 结果和分析 |
2.1 宁夏枸杞PAL全长特征 |
2.2 宁夏枸杞PAL的生物信息学特征 |
2.3 表达分析 |
2.4 对盐胁迫处理的响应 |
3 讨论 |
四、盐地宁夏枸杞生理生化指标及抗盐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盐和低氮胁迫下栽培大豆和野大豆适应性比较研究[D]. 李明霞. 东北师范大学, 2020
- [2]盐分离子对两种枸杞生长的影响[J]. 童翠芸,张得芳,樊光辉,王占林. 青海农林科技, 2019(02)
- [3]柴达木地区几个主要树种的抗旱耐盐碱生理生化特征研究[D]. 张潭.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盐胁迫下宁夏枸杞差异蛋白的筛选及离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D]. 梁敏. 宁夏大学, 2019(02)
- [5]不同草莓品种耐盐性比较及盐碱地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D]. 李文娟.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2)
- [6]两种枸杞耐盐及抗寒性研究[D]. 齐延巧.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7]水分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宁夏枸杞抗旱以及磷代谢的机制研究[D]. 胡文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1)
- [8]海滨锦葵耐盐生理特性及脯氨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D]. 王红艳.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6(08)
- [9]两种枸杞对NaHCO3胁迫的抗性生理响应[J]. 刘强,王占武,周晓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10]宁夏枸杞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表达分析[J]. 邹彩云,刘永亮,曾少华,黎云祥,王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