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的几种方法

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的几种方法

一、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的几种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树鑫[1](2019)在《葡北X断块葡萄花油层优势通道识别与治理研究》文中提出大庆油田葡北X断块位于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油田,随着区块注水时间的增加,油水运动规律也愈发复杂,不断地暴露出很多问题和矛盾。注入水的不断冲刷导致储层内部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注入水主要沿易于渗流的方向流动从而形成渗流优势通道,最终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分析难度大,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差。因此,通过精细解剖研究区油藏地质和开发特点,综合应用各开发阶段的动静态资料,对全区进行优势通道精确识别和治理方案研究,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论文通过三维地质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建立,完成了油藏精细描述和油田地质特征再认识,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对全区进行开发效果评价,分析了区块开发矛盾。通过动静态资料、追踪数值模拟、流线数值模拟等手段,提出一套完整的渗流优势通道识别方法并完成验证及结果分类。依据优势通道控制机理,将全区剩余油划分为五种类型,并采用灰色关联算法对不同剩余油类型进行叠合和定量评价,总结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各类型渗流优势通道表现特征并进行治理措施适应性分析。最后,对不同类型优势通道进行分类治理,确定一套合理的治理方案,并对综合开发效果进行了预测,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持。

刘雨露[2](2019)在《复杂断块油藏平面均衡动用技术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断块油藏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这一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如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断层边角处剩余油动用程度低等。因此,如何对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进行高效开采,实现剩余油均衡动用成为亟待决绝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复杂断块油藏的平面均衡动用技术。首先分析不同断块类型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根据平面剩余油的储量丰度分布特征,应用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表征剩余油分布的均匀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法,分析了井到断层距离、注水方式、断块类型对均匀系数的影响。综合考虑地质、流体特性,提出断块油藏分区划分方法。分别根据断层组合形式、油藏剩余储量丰度和流体渗流速度对油藏进行分区,建立相应分区指标的政策界限,并对影响分区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各分区的特点,提出分区调控技术,使得调控措施更有针对性。确定了油藏各个分区进行直井加密和侧钻调整的经济政策界限,得到不同油价下各分区采取相应措施的极限面积和极限剩余储量图版。结合断块油藏典型的油藏特征,研究各区在不同油藏条件下对应的调控措施。依据数值模拟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各分区的储量预测模型,通过储量预测模型和各分区的经济政策界限,实现对各类断块油藏分区调控措施的筛选。对适用于各区域的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了夹角控制区内油井的最佳转注时机和注水量,得到最优注水时机数学模型。结合流场、压力梯度场和剩余油分布情况,对提液调整和油井交替生产的开发效果进行分析,得到最优调整方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直井加密的井位和侧钻井调整的钻孔长度、角度进行优选。将分区调控技术应用到实际区块,建立实际区块的数值模型并进行历史拟合。依据油藏的实际地质开发情况,对油藏进行分区。以各区均衡动用为目标,采取分区调控技术进行优化调整。该技术使得区块内的采出程度提高3.3%,平面均衡动用程度提高3.45%,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刘亚楠[3](2019)在《Y油田高含水期流场重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发,目前我国大部分老油田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后期,剩余油的分布较为分散,挖潜难度很大。由于储层纵向及平面的非均质,会产生不均衡驱替的现象,这种不均衡的驱替会导致地层内流场分布不均匀。随着开发的进行,这种非均质性更为严重,强驱与弱驱之间的差异也随之增大。由于老油田的注采井网固定,流线长期不变,会形成大量的无效驱替与水循环。因此,要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改善开发效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流场重构技术手段来形成新的流场秩序,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Y油田高含水期的开发特征,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明确了当前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总结了流场表征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对比多个评价指标,选取了面通量作为唯一指标来表征流场,并选用戎下型隶属函数对历史拟合后的面通量进行科学处理来得到流场强度,再通过模糊C均质聚类方法及聚类有效性分析确定流场级别分类数与级别界限,建立起完整的水驱油藏流场评价体系,对Y断块进行流场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及剩余油分布情况对流场进行重构。本文通过历史拟合得到了Y断块当前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建立了合理的流场评价体系对Y断块进行流场评价,归纳了流场等级分布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流场重构方案来重构流场分布,有效挖潜剩余油。

李文康[4](2017)在《哈301断块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与调整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哈301断块经过二十多年的注水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期,目前存在见效方向单一、层间矛盾突出、油水分布复杂等问题。对剩余油的挖潜越来越困难。本文通过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对哈301断块剩余油特征进行分析,并优化设计开发调整方案,为提高断块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利用测井钻井等资料,开展三维建模研究,搞清油层、砂体及单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落实连通关系,深化油藏认识;其次,根据生产资料对该断块水驱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再次,通过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搞清储层内流体的分布、运移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最后编制整体调整方案并进行开发效果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哈301断块还存有大量剩余油,主要受射孔不完善、注采关系不合理、单向注水受效、水驱效果不明显、断层遮挡、沉积微相等因素影响,平面分布规律表现为:以大面积分布类型为主,占总沉积单元的64.44%;剩余油主要集中在见效方向差的方向;弱水淹区域以单向受效、注采不完善和未射孔类型为主。纵向分布特征为:A?s亚油组采出程度最高,达到29.68%,其次为A?z亚油组和A?x亚油组,分别为26.61%和27.21%;从油组看,A?油组的采出程度高于AⅡ油组。针对水驱动用程度较低、注采比整体不合理、地层憋压现象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等开发问题制定了哈301断块分区分层系开发调整方案:一是先实施完善注采井网、层系优化调整、换向驱油及已注上水井区的提液工作;二是在第一批实施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井网完善及低渗透改造提液工作。方案实施后,水驱开采储量由186×104t上升到210.0×104t,水驱采收率由31%上升到35%,十年可累计增油10.5×104t。

耿鹏[5](2017)在《文东油田文13西块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文13西块自1987年正式投入注水开发以来,经过多年高速开发和多次注采调整,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剩余油认识与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水驱开发效果变差。为此,针对性的开展特高含水期油藏描述,搞清剩余油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开发调整技术研究,对进一步提高区块水驱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文13西块特高含水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应用层序地层学、地震岩性学、测井地质学等方法,以数据库及计算机技术为支柱,全面系统的开展油藏精细描述工作,重点开展了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特征研究;在油藏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描述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文13西块沙三中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弱,平面、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剩余油平面上分布在构造复杂区、高部位和断层遮挡部位,纵向上一类层和二三类层均有分布。根据现有注采井网和剩余油分布状况,在构造复杂区通过高效调整和注采完善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水驱控制程度;构造简单区加强井网优化和注采结构调整,一类层适当抽稀井网,同时缩小二三类层注采井距,提高分类储层的水驱动用程度。

吴艳[6](2017)在《丘陵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丘陵油田在构造上是一个被断层切割复杂化的近东西走向的短轴背斜,该油田断层发育,且分布复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丘陵油田在1990年被预探井陵3井发现,1995年正式投入开发,到目前为止已开发20余年,目前该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截止2014年,该油田综合含水为87.13%。另外,以往多次的开发调整导致对目前地下剩余油认识难度增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且以往的开发已不能满足下一步开发的需求,目前需要设计新的开发方案,对丘陵油田实施二次开发。因此,首要任务是需要对丘陵油田开展了精细地质建模研究,认识清楚丘陵油田断层复杂的切割关系,建立精细的储层地质模型,为丘陵油田进行剩余油研究和制定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本论文主要是对丘陵油田主要的目的层段陵2区三间房组油藏进行精细地质建模研究,由于丘陵油田陵2区断层发育,具有典型复杂断块油藏的特征,因此建立精细的构造建模是最为关键的。本论文首先根据丘陵油田陵2区三间房组断层发育的特点以及已有的地质钻井和地质构造资料,搞清了研究区内断层的发育分布规律和各层面的错搭关系,并根据复杂断块油藏的建模技术流程,利用Petrel建模软件,建立了符合丘陵油田实际构造特征的精细构造模型。然后在构造建模的基础上,根据丘陵油田陵2区三间房组油藏的特点,分别选用了合适的建模方法,建立了沉积相、岩相、孔隙度、渗透率模型。最后通过运用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属性剖面相关性检验、抽稀井检验、相控与非相控模拟对比检验这四种模型检验方法从各个角度验证了本次研究所建立的地质模型是准确合理的,且符合该油田实际地质特征,从而对丘陵油田进行下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鹏飞[7](2015)在《利71-74块剩余油分布及开发调整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杂断块油藏在我国油气田开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复杂断块油田投入开发的地质储量和年产油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与常规油藏相比,通常具有以下地质和开发特点:含油面积较小、断层发育、多油水界面等,因此复杂断块油藏属于难开发储量油藏。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特有的地质及开发特征,分析各种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对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利71-74区块为例,在研究工区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基础上,首先应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了区块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并对该区块开发动态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圈定了六个重点挖潜区域;最后运用油藏工程等方法,并结合经济指标,确定了合理井网密度、合理井网形式、合理井距等开发技术政策,优化设计了该区块的开发调整方案,并对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块合理井网密度为10.2口/km2,适合采用三角形不规则注采井网,合理井距在300350m左右;新方案共部署采油井21口,注水井17口,优化注采比为0.85,最优采液速度为70m3/d,预测生产二十年最终采出程度为46.5%,采出程度提高19.2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复杂断块油藏的合理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张继庆[8](2015)在《复杂断块油藏分区井网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复杂断块油藏与常规油藏相比,具有特有的地质和开发特点:含油面积小、断层发育、形状不规则、油水关系复杂、开发难度较大等。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挖潜难度随之增大,因此,根据复杂断块油藏的构造特征和剩余油富集规律,开展复杂断块油藏分区井网调控技术方法研究,对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研整理、统计分析,总结了复杂断块油藏典型分类,综合不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构造特征、断层分布和渗流特征确定了油藏I级分区方法。结合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规律和规模,确定了油藏Ⅱ级分区表征指标和政策界限。在分区划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开展了不同分区井网优化研究。结合不同分区井网调控原则,开展了不同类型断块油藏综合井网调控方法研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通过水驱流线和压力梯度分布对不同分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富集成因进行了分析。应用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单井加密经济政策界限,建立了扇形开启型断块油藏单井加密应用图版。针对不同类型断块油藏,开展了不同分区采油井加密方案优选和油水井对应优化研究。从注采井数、井型、井位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类型断块油藏开发初期井网部署最优方案和高含水期综合井网调控方法。以均衡驱替为优化目标,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编制了一注两采典型井组高含水期注采井距优化程序,分析了地层倾角、储层平均渗透率和油井含水率等因素对合理注采井距的影响。

李伟[9](2014)在《YM油田32区块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油气探明储量的不断提高,可供勘探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勘探难度也随之不断加大,因此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挖潜,对于一个已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YM油田32区块属于边底水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地层构造复杂多变,被多条断层切割,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区块大部分井含水率高,单井产量递减迅速,地下油水运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开发调整任务艰巨。通过钻完井、测井、录井、试油等资料,对区块地质特征进行再认识,搞清了区块的构造、储层、油藏特征。根据静态地质资料,建立了精细油藏地质模型,结合油藏生产动态资料,开展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运用物质平衡方程和非稳态水侵法计算了油藏天然水体体积,并与数值模拟算出的水体体积进行对比,分析了区块的水侵特征,得出了适合该区块的水体体积计算方法。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较多,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地质因素;(2)开发因素。根据32区块的实际开发情况,影响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储层非均质性、断层、微构造、隔夹层和井网完善程度。本文综合运用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法、精细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技术对32区块展开了深入研究,根据其研究成果,分析得出了32区块主要存在四种剩余油分布形式:(1)无井网控制型剩余油;(2)断层与微构造控制型剩余油;(3)边底水锥进型剩余油;(4)浅层系、薄差层、零散型剩余油。根据其分布形式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并对其中一部分方案进行了预测和优选。

陈琦[10](2013)在《复杂小断块注水开发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内老油田数量越来越多,油田投入开发以后,随着开发年数的上升,大部分油田面临二次开采,三次开采的问题,注水开发成为重中之重,开采时间越长,油藏面临着地层能量不断被消耗,地层压力下降的问题,地下原油大量脱气,粘度增加,油井产量大大减少,甚至会停喷停产,造成地下残留大量死油采不出来。为了弥补原油采出后所造成的地下亏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并获得较高的采收率,必须对油田进行注水。但是,由于国内一些油田的特殊地质条件,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研究在油藏开发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位置,所谓复杂小断块,就是该油藏的地质构造复杂,平面上的断层将油藏分割成了很多小块,这类油藏给开发井网的布置和注水井网的布置增添了很多困难。葡萄沟油田葡5葡10区块不仅仅属于复杂小断块油藏,而且还属于高饱和压力油藏。高饱和压力油藏的主要特点就是油气比非常高,原油体积系数比较大,以至于在压降过程中收缩非常厉害,还有地饱压差比较小。高饱和压力油藏在一次采油的开发过程中,存在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油层脱气严重,地层压力大幅下降,原油中气体逐步挥发,导致采出程度低。葡5葡10区块2003年底投入开发,油藏结构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小油藏,具有多套含油层系,且物性差异比较大,油水关系比较复杂,开发单元较多、较小。在开发阶段,油藏条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油藏出现地层能量消耗过快,地层压力下降较明显,但是由于油藏结构较复杂,注水井位选取较困难,注水井网的布置也不理想,难以形成完善的注采网关系,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能有效解决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油藏开发的水平,进行注水开发的研究就非常重要了。鉴于目前葡萄沟油田的开发现状,从沉积微相、微型构造、断层封闭性、流动单元、储层非均质性和油藏数值模拟及注采关系等方面详细揭示了葡5葡10区块复杂断块油藏主力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在对油藏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认识后,通过分析开发历程,研究油井生产规律,分析水井生产规律,对油藏开发现状及适应性进行了评价,通过油藏工程方法进行吸水效果评价和注水井网适应性的分析在定量分析了剩余油的潜力及研究了剩余在平面和纵向的上的分布,根据剩余油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改善非主力层的动用程度等技术措施,制定了多套注水井网的开发方案,并对开发方案进行了指标预测,最后选定了最优方案。

二、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的几种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的几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葡北X断块葡萄花油层优势通道识别与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油田地质概况
    1.1 开发简史
        1.1.1 开发调整历程
        1.1.2 开发状况
    1.2 构地质特征
        1.2.1 断层特征
        1.2.2 微幅度构造
        1.2.3 沉积特征
    1.3 储集层特征
        1.3.1 厚度发育状况
        1.3.2 砂体发育规模
        1.3.3 砂体钻遇情况
        1.3.4 物性电性特征
        1.3.5 油水分布特征
        1.3.6 非均质特征
第二章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
    2.1 基础数据处理
    2.2 构造建模
        2.2.1 网格划分
        2.2.2 断层模型
        2.2.3 层面模型
        2.2.4 模型质量监控
    2.3 属性建模
        2.3.1 孔隙度模型
        2.3.2 渗透率模型
        2.3.3 净毛比模型
        2.3.4 网格粗化
第三章 油藏数值模拟
    3.1 油藏模型建立
        3.1.1 生产动态数据处理
        3.1.2 模型初始化参数
    3.2 储量拟合
    3.3 历史拟合
        3.3.1 全区历史拟合
        3.3.2 单井历史拟合
第四章 渗流优势通道识别及分类
    4.1 开发效果评价
        4.1.1 全区开发效果分析
        4.1.2 单井开发效果分析
    4.2 渗流优势通道形成机理
        4.2.1 渗流优势通道形成因素分析
        4.2.2 渗流优势通道表现特征
    4.3 平面渗流优势通道方向识别
        4.3.1 流线数值模拟
        4.3.2 示踪剂数值模拟
    4.4 纵向渗流优势通道层位识别
        4.4.1 动态含油饱和度变化
        4.4.2 单井层系对比
    4.5 渗流优势通道结果验证及分类
        4.5.1 渗流优势通道验证
        4.5.2 渗流优势通道分类
第五章 优势通道治理方案及效果评价
    5.1 优势通道控制下的剩余油类型
        5.1.1 优势通道控制下的剩余油类型
        5.1.2 灰色关联法剩余油类型划分
        5.1.3 不同类型剩余油定量计算
    5.2 优势通道治理方案研究
    5.3 治理效果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复杂断块油藏平面均衡动用技术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平面不均衡动用表征方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2.1.1 开启型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2.1.2 半开启型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2.1.3 封闭型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2.2 平面均衡动用程度表征方法
    2.3 平面均衡动用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2.3.1 井到断层距离影响
        2.3.2 注水方式影响
        2.3.3 断块类型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区划分方法研究
    3.1 构造形态分区表征方法
    3.2 静态潜力分区表征方法
    3.3 动态潜力分区表征方法
    3.4 综合分区表征方法
    3.5 不同影响因素对分区结果的影响
        3.5.1 井到断层距离影响
        3.5.2 开发阶段影响
        3.5.3 采液强度影响
        3.5.4 不同生产措施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区调控技术政策界限研究
    4.1 直井加密政策界限
    4.2 侧钻调整政策界限
    4.3 分区调控对策筛选
        4.3.1 夹角控制区调控对策筛选
        4.3.2 断层控制区调控对策筛选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杂断块油藏分区调控技术优化研究
    5.1 夹角区开发模式
        5.1.1 油井转注
        5.1.2 提液调整
        5.1.3 油井加密
    5.2 断层控制区开发模式
        5.2.1 侧钻调整开发模式
        5.2.2 两侧油井交替生产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际工区应用
    6.1 模型建立与历史拟合
        6.1.1 数值模型建立
        6.1.2 油田历史拟合
    6.2 分区调控技术应用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3)Y油田高含水期流场重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断块油藏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2.2 油藏流场评价的研究现状与现存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油田概况及生产动态分析
    2.1 油田地质概况
    2.2 储层特征
        2.2.1 储层物性特征
        2.2.2 储层非均质性
        2.2.3 储层流体特性
    2.3 油田生产动态分析
        2.3.1 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2.3.2 油田无因次采油(液)指数
        2.3.3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
        2.3.4 油田含水与采出程度变化关系
        2.3.5 油田耗水率分析
        2.3.6 油田采收率标定
        2.3.7 油田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藏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3.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3.2 历史拟合
        3.2.1 模型修正
        3.2.2 储量拟合
        3.2.3 全区指标拟合
        3.2.4 单井指标拟合
        3.2.5 拟合效果评价
    3.3 剩余油分布规律与潜力分析
        3.3.1 剩余可采储量分布情况
        3.3.2 剩余油分布类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目标区块油藏流场评价
    4.1 油藏流场定义及意义
    4.2 油藏流场演变的影响因素
        4.2.1 静态因素
        4.2.2 动态因素
    4.3 油藏流场表征指标选取
        4.3.1 指标选取原则
        4.3.2 指标的筛选
    4.4 流场强度与分级
        4.4.1 流场强度
        4.4.2 流场分级
    4.5 Y断块流场评级
        4.5.1 面通量归一化
        4.5.2 流场强度分布
        4.5.3 流场分级
    4.6 Y断块流场分布特征
        4.6.1 流场展布形态
        4.6.2 各个流场等级下地质特征
        4.6.3 各个流场等级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场重构方案设计
    5.1 流场重构思路
    5.2 流场重构方案设计
        5.2.1 馆一油组流场重构方案设计
        5.2.2 馆二油组流场重构方案设计
        5.2.3 馆三油组流场重构方案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哈301断块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与调整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藏描述的研究现状
        1.2.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2.3 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措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1.3.2 剩余油分布研究
        1.3.3 综合调整方案研究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哈301断块地质开发特征
    2.1 地理及区域构造位置
    2.2 哈301 断块基本地质特征
        2.2.1 构造特征
        2.2.2 储层特征
        2.2.3 地质背景
        2.2.4 流体性质
    2.3 储层非均质性
        2.3.1 岩心数据分析
        2.3.2 测井解释数据分析
        2.3.3 层间非均质性
        2.3.4 层内非均质性
        2.3.5 平面非均质性
    2.4 哈301 断块开发特征
        2.4.1 开发历程
        2.4.2 开发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藏地质建模研究
    3.1 基础数据准备
    3.2 构造建模
        3.2.1 断层模型
        3.2.2 油组模型
        3.2.3 小层模型
    3.3 单砂体模型建立
        3.3.1 单砂体建模方法
        3.3.2 单砂体模型建立
        3.3.3 单砂体建模小结
    3.4 储量核算
        3.4.1 储量计算方法
        3.4.2 储量计算结果
    3.5 抽稀检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
    4.1 含水变化规律评价
    4.2 油藏可采储量预测
        4.2.1 主要预测方法
        4.2.2 计算结果评价
    4.3 地下存水率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藏数值模拟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5.1 研究思路和方法
    5.2 油藏数值模型建立
        5.2.1 数值模拟软件选择
        5.2.2 油藏开发动态历史拟合
    5.3 剩余油分布研究
        5.3.1 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种类
        5.3.2 剩余油分布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合调整方案部署研究
    6.1 总体调整思路对策
        6.1.1 总体思路
        6.1.2 主要调整对策建议
    6.2 具体调整方案部署研究
        6.2.1 AIs层系主要调整治理工作
        6.2.2 AIz层系主要调整治理工作
        6.2.3 AIx层系主要调整治理工作
        6.2.4 AⅡs层系主要调整治理工作
    6.3 调整方案部署效果预测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文东油田文13西块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油藏概况
    2.1 油藏地质概况
        2.1.1 地层特征
        2.1.2 储层特征
        2.1.3 流体分布与油藏类型
        2.1.4 流体性质
        2.1.5 油气层温度和压力
    2.2 油藏开发简介
第三章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
    3.1 地层划分与对比
    3.2 构造特征研究
        3.2.1 构造特征
        3.2.2 构造研究新认识
    3.3 沉积微相研究
        3.3.1 区域沉积背景
        3.3.2 储层沉积特征
        3.3.3 沉积微相研究
    3.4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3.4.1 测井资料二次解释
        3.4.2 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3.4.3 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3.4.4 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3.4.5 隔层、夹层分布特征研究
    3.5 储量复算
        3.5.1 储量参数选取与对比
        3.5.2 储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4.1 油藏工程方法定性研究剩余油
        4.1.1 储层分类评价
        4.1.2 剩余油定性分析
    4.2 相控数模方法定量研究剩余油
    4.3 剩余油分类评价
    4.4 剩余油分布规律
第五章 调整挖潜方案部署
    5.1 总体部署
    5.2 部署工作量
    5.3 油藏监测
    5.4 方案指标预测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丘陵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2.2 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难点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 丘陵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简况
    2.1 丘陵油田地质特征
        2.1.1 构造特征
        2.1.2 断层特征
        2.1.3 断块特征
        2.1.3.1 断块同储层的横向连通性
        2.1.3.2 断块间不同储层对接程度
        2.1.4 地层特征
        2.1.5 沉积微相特征
        2.1.6 储层特征
        2.1.6.1 储层岩性特征
        2.1.6.2 储层物性特征
        2.1.6.3 储层非均质特征
        2.1.6.4 储层敏感性
        2.1.7 油藏特征
        2.1.7.1 压力与温度
        2.1.7.2 流体性质
        2.1.7.3 油藏类型
    2.2 丘陵油田开发简况
第三章 丘陵油田精细构造建模
    3.1 构造建模思路
    3.2 构造建模方法及流程
        3.2.1 数据准备
        3.2.2 断层模型的建立
        3.2.3 层面模型的建立
        3.2.4 构造模型的检验
第四章 丘陵油田储层相建模与属性建模
    4.1 相模型
        4.1.1 相建模方法
        4.1.2 沉积相模型的建立
        4.1.3 岩相模型的建立
    4.2 储层属性模型
        4.2.1 数据分析与变换
        4.2.2 变差函数分析
        4.2.3 孔隙度模型
        4.2.4 渗透率模型
    4.3 储量计算
    4.4 模型粗化
第五章 模型验证
    5.1 概率分布一致性检验
    5.2 相控模拟与非相控模拟的对比
    5.3 属性剖面对比检验
    5.4 抽稀井检验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利71-74块剩余油分布及开发调整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块概况及地质建模
    2.1 地理位置
    2.2 区域地质
    2.3 钻井及试采资料
    2.4 地层特征
    2.5 构造特征
    2.6 储层特征
    2.7 油藏类型
    2.8 地质储量分布
    2.9 三维地质建模
        2.9.1 三维地质建模思路
        2.9.2 建立储层框架模型
        2.9.3 建立属性模型
        2.9.4 地质模型粗化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发动态分析
    3.1 产量变化规律分析
    3.2 含水变化规律分析
    3.3 区块能量分析
        3.3.1 水侵驱动指数计算
        3.3.2 水体体积计算
    3.4 注采及压力变化分析
        3.4.1 注水量分析
        3.4.2 开发速度与注采比关系分析
        3.4.3 地层压力变化分析
    3.5 层系及井网适应性评价
        3.5.1 层系划分分析
        3.5.2 井网适应性分析
    3.6 开发效果评价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4.2 区块历史拟合
        4.2.1 地质储量拟合
        4.2.2 生产动态拟合
    4.3 油藏剩余油分析
        4.3.1 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析
        4.3.2 油藏剩余油储量丰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整方案优化研究
    5.1 合理井网密度优化
    5.2 井网形式优选
    5.3 井网部署与优选
        5.3.1 A方案设计及生产预测
        5.3.2 B方案设计及生产预测
        5.3.3 C方案设计及生产预测
        5.3.4 井网优选
    5.4 合理注采比研究
    5.5 合理产液速度优化研究
    5.6 最佳方案预测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复杂断块油藏分区井网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 不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分区划分方法研究
    2.1 断块油藏分类
        2.1.1 按油藏含油面积划分
        2.1.2 按油藏天然能量和开发方式划分
        2.1.3 按油藏几何形态划分
    2.2 复杂断块油藏分区划分方法研究
        2.2.1 复杂断块油藏I级分区方法
        2.2.2 复杂断块油藏Ⅱ级分区方法
    2.3 不同类型复杂断块油藏模型建立及分区划分
        2.3.1 半开启型断块油藏分区划分方法
        2.3.2 开启型断块油藏分区划分方法
        2.3.3 封闭型断块油藏分区划分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分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3.1 高部位夹角区剩余油富集特征及剩余油成因
        3.1.1 高部位夹角区剩余油富集特征
        3.1.2 高部位夹角区剩余油成因
    3.2 低部位夹角区剩余油富集特征及剩余油成因
        3.2.1 低部位夹角区剩余油富集特征
        3.2.2 低部位夹角区剩余油成因
    3.3 腰部位夹角区剩余油富集特征及剩余油成因
    3.4 高部位断层区剩余油富集特征及剩余油成因
        3.4.1 高部位断层区剩余油富集特征
        3.4.2 高部位断层区剩余油成因
    3.5 腰部位侧向断层区剩余油富集特征及剩余油成因
        3.5.1 腰部位侧向断层区剩余油富集特征
        3.5.2 腰部位侧向断层区剩余油成因
    3.6 低部位断层区剩余油富集特征及剩余油成因
        3.6.1 低部位断层区剩余油富集特征
        3.6.2 低部位断层区剩余油成因
    3.7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7.1 正交设计方案
        3.7.2 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类型断块油藏分区井网优化技术研究
    4.1 单井加密政策界限研究
        4.1.1 单井经济极限累计产油量求解
        4.1.2 模型论证
    4.2 构造高部位夹角区井网优化研究
        4.2.1 采油井加密方案优选
        4.2.2 油水井对应优化
    4.3 构造腰部位夹角区井网优化研究
        4.3.1 采油井加密方案优选
        4.3.2 油水井对应优化
    4.4 构造低部位夹角区井网优化研究
        4.4.1 采油井加密方案优选
        4.4.2 油水井对应优化
    4.5 构造腰部位侧向断层区井网优化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杂断块油藏综合井网调控模式研究
    5.1 开启型断块油藏井网调控模式
        5.1.1 典型油藏模型建立
        5.1.2 油水井部署优化研究
    5.2 半开启狭长型断块油藏井网调控模式
        5.2.1 初始井网部署优化研究
        5.2.2 高含水期井网部署优化研究
    5.3 半开启型四边形(梯形)断块油藏井网调控模式
        5.3.1 初始井网部署优化研究
        5.3.2 高含水期井网部署优化研究
    5.4 高含水期加密井位优化技术研究
        5.4.1 不同类型断块油藏井网特征
        5.4.2 合理注采井距优化标准
        5.4.3 合理注采井距计算方法
        5.4.4 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YM油田32区块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剩余油分布类型
        1.2.2 剩余油的研究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油藏概况
    2.1 油藏地质特征
        2.1.1 区域地质简况
        2.1.2 构造特征
        2.1.3 储层特征
        2.1.4 油藏特征
    2.2 油藏开发概况
        2.2.1 开发历程
        2.2.2 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3.1 储层地质建模
        3.1.1 建模数据准备
        3.1.2 单井储层划分
        3.1.3 三维构造建模
        3.1.4 属性建模
        3.1.5 模型粗化
        3.1.6 储量计算
    3.2 油藏数值模拟
        3.2.1 研究区范围的确定
        3.2.2 油藏模拟器的选择及需要的数据
        3.2.3 网格模型
        3.2.4 网格参数
        3.2.5 岩石性质参数
        3.2.6 流体性质参数
        3.2.7 动态参数
        3.2.8 模拟试运行
        3.2.9 历史拟合及调参原则
        3.2.10 历史拟合过程
        3.2.11 历史拟合的总体评价与认识
        3.2.12 水体评价与认识
        3.2.13 数模研究成果
第4章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4.1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
        4.1.1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
        4.1.2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开发因素
    4.2 剩余油分布特征
        4.2.1 平面剩余油分布
        4.2.2 纵向剩余油分布
        4.2.3 剩余油分布类型
第5章 剩余油挖潜方案研究及动态预测
    5.1 挖潜调整方案
        5.1.1 局部井点加密
        5.1.2 堵水、射孔补层、酸化挖潜调整
        5.1.3 侧钻井挖潜调整
        5.1.4 油井转注
    5.2 部分方案预测设计
    5.3 YM321井区调整方案
    5.4 YM321-H5井区调整方案
    5.5 YM321-H3-H6井区调整方案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复杂小断块注水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第2章 油藏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构造特征
    2.3 储层特征
    2.4 小层划分对比
    2.5 沉积微相特征
    2.6 油水分布特征
    2.7 流体性质
    2.8 温度、压力系统
    2.9 储量计算
第3章 油藏开发现状分析及适应性评价
    3.1 开发历程
    3.2 油井生产规律分析
    3.3 水井生产规律分析
    3.4 地层能量保持状况分析
    3.5 储量动用状况分析
第4章 复杂断块油藏注水效果评价及研究
    4.1 注水开发技术对策
    4.2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4.3 注水效果评价
    4.4 吸水面评价
    4.5 合理注采比研究
    4.6 注采对应关系
    4.7 井网及层系适应性评价
    4.8 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4.9 油田采收率评价
第5章 剩余油分布研究
    5.1 剩余油影响因素
    5.2 平面剩余油分布特征
    5.3 剩余油分布类型
第6章 油藏挖潜及综合治理建议
    6.1 调整井建议
    6.2 局部注采井网完善建议
    6.3 侧钻挖潜剩余油建议
    6.4 油水井措施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的几种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葡北X断块葡萄花油层优势通道识别与治理研究[D]. 张树鑫.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2]复杂断块油藏平面均衡动用技术优化研究[D]. 刘雨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3]Y油田高含水期流场重构对策研究[D]. 刘亚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4]哈301断块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与调整方案研究[D]. 李文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5]文东油田文13西块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 耿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6]丘陵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研究[D]. 吴艳. 西安石油大学, 2017(12)
  • [7]利71-74块剩余油分布及开发调整方案研究[D]. 赵鹏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4)
  • [8]复杂断块油藏分区井网调控技术研究[D]. 张继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7)
  • [9]YM油田32区块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D]. 李伟.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2)
  • [10]复杂小断块注水开发研究[D]. 陈琦. 长江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的几种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