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营业网点安全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董曦[1](2021)在《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的逐渐发展,各家国有或地方商业银行所处的生存环境都面临着竞争加剧的现状。为在市场竞争中稳定自身的发展并且占据一定的竞争优势,各家商业银行都对贵宾理财客户投入相当大的时间、成本和精力,维护好贵宾理财客户成为每家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服务质量对于贵宾理财客户的维护至关重要,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贵宾理财客户是否选择该银行开展金融业务。本文首先提出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介绍了国内外服务质量理论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接着,以服务质量为基本立足点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服务理论进行了阐述。然后,以中信银行G支行的贵宾理财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其服务质量现状。找出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存在的不足。指出了贵宾理财客户对服务质量较为不满、分数较低、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业务办理等候时间长、部分贵宾理财客户理财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服务环境便利性不足以及网点大堂经理与贵宾理财经理之间对接流畅程度较差。其次,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了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存在问题的五个原因:贵宾理财经理人数配比不科学、主动挖掘和满足客户需求的意识不强、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对大堂经理服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和服务质量管控工作缺失。继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的改进策略:灵活配置贵宾理财经理、大力推进服务方式创新、提高服务环境便利性、重视并强化大堂经理服务重要性和推进贵宾理财服务管理建设。同时还提出了保障性措施:加强对网点服务文化建设、加大对网点服务型人才培养和强化领导对网点服务质量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的深入研究和思考,为其提升贵宾理财服务质量提供了解决方案,真正对中信银行G支行不断提高自身的贵宾理财服务质量水平有所帮助。本文的研究补充了现有国内外服务质量改进的理论成果在具体银行网点的应用,还为具体商业银行如何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经验,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赵芳冰[2](2021)在《中国建设银行安达分行客户满意度研究》文中认为
黄奥[3](2020)在《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普遍服务指的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服务标准,以合理的价格费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公民持续提供的邮政服务,其属于公共服务,并且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当前,邮政普服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制约邮政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邮政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加以解决。如何不断推动万能邮政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万能邮政的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发展万能邮政的环境,完善万能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稳步推进邮政普遍服务平台建设,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秦皇岛市及各县区为研究范围,从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的方法,对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共同治理理论,借鉴国内外邮政普遍现金服务的经验,全面总结了秦皇岛市邮政遍服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邮政普服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提高秦皇岛市邮政普服管理水平的对策。
郑秋燕[4](2020)在《基于ANP的广州市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项目可持续评价》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将面临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而城市的社区更新对于保护城市传统和文化、升级产业业态、完善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强化社区认同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下,城市社区也面临着年轻人口外迁、地方产业衰落、环境恶化、社会萧条、地方特色、特点和场所感丧失等问题。因此,以城市更新为背景,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更新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有机更新理论、社区营造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专家问卷调查及ANP网络层次分析法,深入了解更新项目对城市的影响,以此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并通过整理广州市城市更新和恩宁路街区的发展历程,以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具体的评价。最后研究认为,首先,恩宁路二期更新项目是在一期(永庆片区)的基础上,更大规模和范围的“微改造”,面对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问题更复杂,因此对后面的更新改造项目具有更典型的示范意义;其次,分析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项目在改造前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对比,运用可持续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剖析总结出该项目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第三,通过恩宁路二期更新项目的实证,阐释构建的可持续评价体系在历史文化街区上运用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通过实证分析,本文提出的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评价体系和指标准则契合实际,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社区可持续更新的相关研究上。而且结合实例,发现“商业服务产业”是影响可持续评价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次之为经济可持续性指标中的“休闲娱乐产业”和“土地价值增长率”以及社会可持续性指标中的“街区满意度”和“街区认同感”,由此可见,经济可持续性仍在更新项目的可持续性评价中占据主要位置。最后,就恩宁路二期更新项目评价结果,提出城市规划角色摆正;产业结合文化传承,提升街区活力;以人为本,将“社区发展”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这三方面建议。
赵文静[5](2020)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的营销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而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老年客户有着强烈的投资理财需求、保值增值愿景,这些高储蓄率的中国老年人也将为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带来机遇。本研究以笔者所在的C分行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紧紧围绕人口老龄化与老年零售市场主题,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通过对C分行零售业务、客户结构、业绩贡献的现状分析发现,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下,该行中老年客户总量大、增长快、贡献多,结合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得出,老年零售市场是推动C分行零售板块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调查问卷和面对面交流,了解到老年客户对C分行服务现状的评价及业务需求特点,明确了在服务内容、产品设计、增值配套等方面的提升方向。运用SWOT详细分析了C分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零售市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了该行转变经营理念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基于SWOT分析明确了下一步发展对策,C分行要高度重视老年客群的开发,要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在经营理念、考核重点、资源投入等积极转变;要重视对老龄客群的服务,用新型服务工具挖掘客群价值,在老龄客户中形成良好的口碑;要开发设计老龄客户专享特色账户和产品,提高在中老年客户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积极搭建与老龄客户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场景、康养场景、消费场景和学习场景,提升老龄客户的幸福感和忠诚度。老年客户群体将是C分行实现部分业务反超的重点客群,该研究高度契合了C总行2019年提出的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的目标要求,可帮助C分行在老年零售市场这一细分市场上,提供更有实践意义的帮助,将助推C银行取得竞争先机,这对于C分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郭为[6](2020)在《当代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银行营业厅中的业务办理形式逐渐发生改变。当代,不乏有创新发展的个别银行营业厅出现,但面对巨大的银行营业厅服务人群,如何将现代化的银行营业厅进行推广却缺乏理论层面的整理与总结。基于此,本文以当代银行营业厅为研究对象,探究当代银行营业厅的建筑设计趋势。首先,本文对银行营业厅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对银行营业厅内部功能、组织、面积进行了统计、对比与分析,并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了当前银行营业厅变化的主要内容。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客户与工作人员在银行营业厅中的需求。最终通过现状的调研与客户的需求总结出当代银行营业厅所存在的四大问题。其次,通过对五个国内外优秀银行营业厅案例进行解读与分析,了解了当前不同类型的银行营业厅各自所具备的特色。对实际案例中合理的功能布局、适宜的流线组织、特色的建筑空间、先进的智能化水平、温馨的客户体验、独特的文化特色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分析,通过优秀的实际案例为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的类型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再次,基于实地调研分析所得问题与问卷所得客户需求,再加上优秀案例的分析解读,通过新建建筑设计类型与改造建筑设计类型两个角度,分别总结出了功能模块化、布局标准化、“银行+”功能富合化、智能化、适老化在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设计趋势。并通过实地调研证实与经典案例解读的方式,阐述了相关趋势的具体内容。最终,基于长丰农村商业银行营业厅的建筑设计实践项目,通过对该项目设计背景、功能间的联系、建筑设计方法的说明,介绍该银行营业厅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将新建银行营业厅与传统银行营业厅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本文得出的新建类型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趋势。全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人员访问的手法,了解了当代银行营业厅的现状和不足之处,了解了客户和工作人员对银行营业厅的进一步需求,并通过优秀案例的研究,最终总结出了当代银行营业厅的建筑设计趋势,并在第三套建筑设计资料集的基础上,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资料集银行营业厅部分提出了适当的修改建议。
王秋萍[7](2020)在《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银行营销的概念自1958年起源至今,经过近60年的探索与实践,理论框架逐渐完善,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金融行业对市场营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也逐渐的细化和多样化,对无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营销活动,既是金融行业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金融开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并取得了显着进展。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为盘谷银行北京分行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其国内市场所面临的竞争也会日益激烈,金融机构的数量日益增多,金融产品繁杂,基于此,盘谷银行北京分行如何在市场上立足、保持自身的特色、形成独特的产品优势,如何能够在当下适宜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市场份额,都对银行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正确有效的营销策略是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础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在前人对银行营销策略的现状的基础上,以境内外资银行盘谷银行北京分行为例,主要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其营销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发现当前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本文首先运用SWOT分析工具其外部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内部具有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充分分析,找到盘谷银行北京分行在当前市场营销策略中所面对的问题,其次参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研究经验,进行类对比分析;同时,又运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客户和员工的对于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策略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最后结合市场经济环境和政策背景,分别从产品层面、价格层面、渠道层面、促销层面、人员层面、有形展示层面以及过程管理层面优化了盘谷银行北京分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对盘谷银行北京分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盘谷银行北京分行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对境内其他外资银行在新形势下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李盼达[8](2020)在《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老挝商业银行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外商业银行纷纷涌入了老挝市场,致使老挝商业银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老挝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老挝商业银行之间由原有的资金竞争转变为客户资源的竞争,目前老挝已有43家商业银行,但老挝市场非常小,老挝商业银行之间客户成为竞争战略性的资源。维持现有客户,开拓潜在客户已成为老挝外贸大众银行的重要话题。因而,深入研究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成为该银行迫切的任务。本论文将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客户满意度为研究对象,本论文首先为研究背景及意义,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研究综述,本论文研究的思路,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创新点等方面;其次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客户满意度理论与测评模型、客户满意度理论商业银行应用,并对老挝外贸大众银行现状分析,主要有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概况、老挝外贸大众银行运营现状、老挝外贸大众银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等,然后为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内容涉及到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客户满意度测评结果分析等,最后为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提升对策建议。总的来说,本论文以科学方法,通过调查收集样本,并使用工具进行分析,得到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在研究过程中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的客户满意度还有待提高,同时也发现不同客户群体对银行各方面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科学有效地提升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可以作为商业银行在老挝市场经营投资相关资料。
王铎[9](2020)在《GJ支行网点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金融业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客户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交易”上,也就不再只求单纯地购买金融产品,而是希望得到周到细致的金融服务。因此,原先的柜面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群体的需求,银行开始开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金融服务,以便更好地提升客户的金融服务体验。而且零售业务的利润较高,风险较小,可以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因此,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强了对零售业务的开展,加强了对网点的建设,数量众多的网点开始在地区广泛覆盖,极大地促进了客户服务便利性的提升,在给客户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同时,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客户的不同需求。虽然网点服务的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商业银行在开展网点服务的过程中并不顺利,甚至存在一定的阻碍,比如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使得客户对银行的不满意度较高,进一步使得银行形象受到了影响,不利于银行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鉴于金融服务是银行的重点服务项目,有必要对GJ支行网点服务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概述等。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对商业银行服务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明确其服务特征,阐述服务价值理论、服务利润链理论等基础理论,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GJ支行现状分析,介绍GJ支行的经营情况、人员素质、客户群体以及周边同业竞争情况;第四部分是GJ支行网点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问题包括网点的功能定位不清晰、效率与排队问题仍然存在、员工“坐等靠”现象严重、客户管理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是由网点同质化现象严重、智能设备操作复杂、网点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管户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原因引起;第五部分是GJ支行网点服务质量提升的对策,主要包括完善网点功能、提升网点服务效率、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优化员工绩效考核管理等几方面;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主要对本文的观点进行总结性概述,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GJ支行网点服务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景亚楠[10](2020)在《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很多金融机构在高端客户的挖掘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同时为了稳固高端客户的现有量,各家银行都想尽一切办法挖掘高端客户的潜在价值。作为个人业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怎样有效拓展高端客户,并对高端客户群体进行精细的客户关系管理,将决定兰州银行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能力是否能又快又好地提升。本论文以兰州银行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概念及主要理论,详细介绍了兰州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状况、高端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及服务内容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得了350位金融资产在300万元以上的高端客户样本,从客户的视角来测度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又选取18位在兰州银行从事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人员,逐一进行深度访谈,从员工的视角进一步验证高端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借助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分析,笔者指出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存在客户准入与分层不科学、客户维护流于形式、产品和服务缺乏多样性等严重问题。同时,本文汲取国内与国际发达银行的客户管理经验,针对兰州银行存在的不足,从高端客户准入、高端客户开发、高端客户的维护、高端客户的挽救、高端客户的退出五个方面提出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的优化策略。最后,为有效实现优化策略的效果,还从组织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文化层面等提出保障措施,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高端客户流失率,增强兰州银行的客户挖掘潜力和竞争水准。本次研究有利于提高兰州银行个人业务的综合实力,也有利于提高兰州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明确高端客户对该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对兰州银行高端客户的精细化管理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地方性商业银行优化客户关系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浅谈营业网点安全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营业网点安全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服务的含义和特点 |
2.1.1 服务的含义 |
2.1.2 服务的特点 |
2.2 银行贵宾理财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
2.2.1 银行贵宾理财服务的含义 |
2.2.2 银行贵宾理财服务的内容 |
2.3 服务质量的内涵 |
2.4 服务质量的衡量维度和提升理论 |
2.4.1 服务质量的衡量维度 |
2.4.2 服务质量的提升理论 |
第3章 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现状分析 |
3.1 中信银行G支行概况 |
3.2 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客户服务质量调查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2 调查问卷的结构分析 |
3.2.3 客户服务质量结果评价 |
3.3 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客户服务质量调研结果分析 |
第4章 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 |
4.1.1 业务办理等候时间长 |
4.1.2 部分贵宾理财客户理财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
4.1.3 服务环境便利性不足 |
4.1.4 网点大堂经理与贵宾理财经理之间对接流畅程度较差 |
4.2 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贵宾理财经理人数配比不科学 |
4.2.2 主动挖掘和满足客户需求的意识不强 |
4.2.3 缺乏对外部环境的关注 |
4.2.4 对大堂经理服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
4.2.5 服务质量管控工作缺失 |
第5章 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提升策略和保障性措施 |
5.1 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5.1.1 灵活配置贵宾理财经理 |
5.1.2 大力推进服务方式创新 |
5.1.3 提高服务环境便利性 |
5.1.4 重视并强化大堂经理服务重要性 |
5.1.5 推进贵宾理财服务管理建设 |
5.2 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提升保障性措施 |
5.2.1 加强对网点服务文化建设 |
5.2.2 加大对网点服务型人才培养 |
5.2.3 强化领导对网点服务质量的重视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的问卷调查 |
致谢 |
(3)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邮政普遍服务的含义内容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的含义内容 |
2.1.1 邮政普遍服务的概念 |
2.1.2 邮政普遍服务的范围 |
2.1.3 邮政普遍服务的性质 |
2.2 邮政普遍服务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状况 |
3.1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的发展背景 |
3.2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的现状 |
3.2.1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的发展情况 |
3.2.2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邮政普遍服务区域差距较大 |
4.1.2 邮政普遍服务固有市场逐步丢失 |
4.1.3 邮政普遍服务法律法规落实不规范 |
4.2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对农村地区普遍服务质量的管理薄弱 |
4.2.2 邮政企业对普服重视程度不够 |
4.2.3 邮政普遍服务执法监督不到位 |
4.2.4 对持续开展普遍服务的创新不够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提升秦皇岛邮政普遍服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5.1 构建现代化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体系 |
5.1.1 明确政府主导地位 |
5.1.2 做好邮政普遍服务补偿工作 |
5.2 完善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
5.2.1 持续推进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
5.2.2 健全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
5.2.3 加强末端能力建设 |
5.3 提升农村普遍服务能力 |
5.3.1 优化农村地区网络 |
5.3.2 提升乡镇邮政局所服务能力 |
5.3.3 以业务叠加优化农村网络 |
5.3.4 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 |
5.4 健全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机制 |
5.4.1 加强调查研究 |
5.4.2 加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
5.4.3 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 |
5.4.4 改进社会监督工作 |
5.5 明确邮政企业法定义务和企业主责 |
5.5.1 完善邮政企业管理体系 |
5.5.2 强化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保障 |
5.5.3 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
5.5.4 建立政企推进协调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基于ANP的广州市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项目可持续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研究综合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方法、路线 |
1.4.1 研究目的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可持续评价方法 |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1 基本概念 |
2.1.2 理论基础 |
2.2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汇总 |
2.3 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评价体系构建 |
2.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3.2 评价体系的构建 |
2.3.4 评价指标准则及重要性程度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州市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项目概况 |
3.1 广州市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
3.1.1 广州市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 |
3.1.2 恩宁路及骑楼片区更新的发展历程 |
3.2 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概况 |
3.2.1 恩宁路街区总体概况 |
3.2.2 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改造前后状况对比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州市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项目可持续评价 |
4.1 调研数据 |
4.1.1 问卷调查 |
4.1.2 实地勘探 |
4.1.3 实地访谈 |
4.2 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项目评价结果 |
4.3 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项目评价结果分析 |
4.3.1 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成效 |
4.3.2 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存在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建议 |
(一)城市规划角色摆正,实现环境可持续 |
(二)产业结合文化传承,提升街区活力,实现经济可持续 |
(三)以人为本,将“社区发展”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实现社会可持续 |
三、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评价指标影响关系调查问卷 |
附录2 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问卷 |
附录3 广州市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改造评价问卷调查 |
附录4 广州市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改造评价访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人口老龄化趋势下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的营销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概念界定 |
2.1.1 人口老龄化相关概念 |
2.1.2 银行老年零售市场概念 |
2.1.3 服务营销概念 |
2.2 STP(SEGMENTATION、TARGETING AND POSITIONING)理论 |
2.2.1 理论概述 |
2.2.2 STP理论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
2.3 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 |
2.3.1 理论概述 |
2.3.2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存款的影响 |
2.4 SWOT分析方法 |
第3章 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 |
3.1 C分行老年客户发展和服务现状 |
3.1.1 老年客户发展现状 |
3.1.2 老年客户服务现状 |
3.2 C分行在发展老年零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发展老年零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
3.2.2 原因分析 |
3.3 老年客户服务需求调查 |
3.3.1 C分行的服务满意度 |
3.3.2 风险承受能力 |
3.3.3 预期收益需求 |
3.3.4 个人资产的目的和用途 |
第4章 基于SWOT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分析 |
4.1 老龄化背景下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的发展优势 |
4.1.1 C分行在济南市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
4.1.2 C分行更加突出个人客户的服务 |
4.1.3 C总行产品创新能力强 |
4.1.4 C分行服务渠道众多 |
4.2 老龄化背景下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的发展劣势 |
4.2.1 渠道智能化进程未考虑老年需求 |
4.2.2 服务力量无法匹配大量需求 |
4.2.3 老年客群配套措施有限 |
4.3 老龄化背景下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的发展机遇 |
4.3.1 区域经济雄厚 |
4.3.2 老年客户金融需求强烈 |
4.3.3 老年客户的“忠诚度”较高 |
4.3.4 国内养老制度不成熟 |
4.4 老龄化背景下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的发展威胁 |
4.4.1 银行业竞争激烈 |
4.4.2 老龄化趋势的政策影响 |
第5章 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转变经营理念重视老年客户发展 |
5.2 在老年客户中形成良好服务口碑 |
5.2.1 着重改善老年客户专属体验 |
5.2.2 采取有效措施赢得老年客户信任 |
5.2.3 强化解决老年客户突出的典型问题的能力 |
5.2.4 尝试老年特色网点建设 |
5.3 用新型工具挖掘老年客群价值 |
5.3.1 用新型链接建立高频的银行与老年客户的沟通渠道 |
5.3.2 用大数据模型给老年客户精准画像 |
5.3.3 用高效传播媒介激发老年客户需求 |
5.3.4 用人工智能提升老年客户需求感知能力 |
5.4 开发老年客户特色的专享产品 |
5.5 加大费用投入,建立老年零售业务场景 |
5.5.1 以电子医疗账户为依托的医疗场景 |
5.5.2 以专用养老账户为依托的康养场景 |
5.5.3 以线上购物账户为依托的消费场景 |
5.5.4 以奖学积分账户为依托的学习场景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调查问卷 |
(6)当代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银行建筑的发展历史 |
1.1.2 银行的转型 |
1.1.3 互联网环境下银行建筑功能的转变 |
1.1.4 银行营业厅空间发展历程 |
1.2 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 |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银行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 |
1.4.2 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 |
1.4.3 当前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2.银行营业厅的现状调查研究 |
2.1 银行营业厅建筑功能构成研究 |
2.1.1 银行建筑功能构成 |
2.1.2 银行营业厅功能的构成 |
2.1.3 营业厅功能区配比分析 |
2.1.4 营业厅组织结构分析 |
2.1.5 小结 |
2.2 传统银行营业厅与当代银行营业厅的对比 |
2.2.1 功能布局的对比 |
2.2.2 组织结构的对比 |
2.2.3 小结 |
2.3 当代银行营业厅变化的主要内容 |
2.3.1 网络营业厅的出现 |
2.3.2 互联网智能设备的引进 |
2.3.3 流程银行的推进 |
2.3.4 功能组织的改变 |
2.4 银行营业厅需求的问卷调查分析 |
2.4.1 调研方案 |
2.4.2 调研结果与分析 |
2.4.3 小结 |
2.5 当代银行营业厅的问题分析 |
2.5.1 功能组织不佳 |
2.5.2 空间形态缺乏吸引力 |
2.5.3 功能特色的缺失 |
2.5.4 老年人特殊关怀不足 |
2.6 本章小结 |
3.银行营业厅优秀案例解析 |
3.1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功能、流线和空间 |
3.1.1 基本概况 |
3.1.2 功能布局与流线组织 |
3.1.3 建筑空间设计 |
3.2 DSK银行索菲亚旗舰支行——个性化银行空间 |
3.2.1 项目概况 |
3.2.2 功能布局特征 |
3.2.3 个性化特色内部空间设计 |
3.3 噪声银行酒吧——“银行+”主题银行 |
3.3.1 基本概况 |
3.3.2 特色功能布局 |
3.3.3 个性化空间设计 |
3.4 深圳市中国农业银行新洲支行——体验式智慧银行 |
3.4.1 项目概况 |
3.4.2 功能布局与流线组织 |
3.4.3 体验式内部空间设计 |
3.5 北京西单中国工商银行智能银行——首家智能银行 |
3.5.1 基本概况 |
3.5.2 智能银行的功能布局特征 |
3.5.3 科技感内部空间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当代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的趋势 |
4.1 当代银行营业厅设计的类型 |
4.1.1 新建建筑设计类型 |
4.1.2 改造建筑设计类型 |
4.2 新建型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趋势 |
4.2.1 营业厅功能模块化的设计趋势 |
4.2.2 “银行+”功能富合化设计趋势 |
4.2.3 智能化规划设计趋势 |
4.2.4 适老化规划设计趋势 |
4.3 改造型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趋势 |
4.3.1 布局标准化设计趋势 |
4.3.2 “银行+”特色服务设计趋势 |
4.3.3 智能化设计趋势 |
4.3.4 适老化设计趋势 |
4.4 本章小结 |
5.长丰农村商业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新建类型工程实践 |
5.1 项目背景及基本概况 |
5.1.1 项目背景 |
5.1.2 基本概况 |
5.2 与银行营业厅相关的其他功能 |
5.2.1 银行其他功能的变化内容 |
5.2.2 其他功能对营业厅的影响 |
5.3 长丰农村商业银行营业厅设计 |
5.3.1 客户划分与流线设计 |
5.3.2 模块划分与空间设计 |
5.3.3 材料运用与陈设选择 |
5.3.4 绿化装饰与灯光设计 |
5.4 长丰农村商业银行营业厅的设计分析 |
5.4.1 功能对比分析 |
5.4.2 空间形态的优化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与创新点 |
6.1.1 主要结论 |
6.1.2 论文研究中的创新点 |
6.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
附录一 银行营业厅调查名单 |
附录二 当代银行营业厅客户体验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三 银行营业厅访谈记录 |
图表目录 |
(7)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银行营销的研究背景 |
1.1.2 银行营销的研究意义 |
1.2 银行营销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主要分析工具及理论基础 |
2.1 银行营销理论 |
2.2 金融市场细分 |
2.3 7Ps营销理论 |
2.4 SWOT分析工具 |
第三章 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现状及营销环境分析 |
3.1 盘谷银行北京分行概况 |
3.1.1 盘谷银行北京分行简介 |
3.1.2 市场环境现状 |
3.1.3 经营情况现状 |
3.1.4 客户结构现状 |
3.1.5 营销团队现状 |
3.2 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现状 |
3.2.1 产品结构现状 |
3.2.2 价格策略现状 |
3.2.3 渠道策略现状 |
3.2.4 促销策略现状 |
3.2.5 人员策略现状 |
3.2.6 有形展示策略现状 |
3.2.7 过程管理策略现状 |
3.3 宏观环境分析 |
3.3.1 经济环境分析 |
3.3.2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3.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3.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
3.4 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3.4.3 机会分析 |
3.4.4 威胁分析 |
3.4.5 SWOT分析结论 |
第四章 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调查问卷及结果分析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
4.1.3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4.2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2.1 金融产品种类缺乏,产品个性特征不鲜明 |
4.2.2 金融产品定价不够灵活 |
4.2.3 销售渠道单一,营销策略推广受阻 |
4.2.4 促销手段针对性差,宣传手段落后 |
4.2.5 员工营销活动参与度不高 |
4.2.6 营销人员对产品展示不足 |
4.2.7 客户等待时间长 |
第五章 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
5.1 产品策略 |
5.1.1 关注行业新政策,丰富金融产品种类 |
5.1.2 利用自身优势,打造明星产品 |
5.1.3 积极创新产品 |
5.2 价格策略 |
5.2.1 增强存贷款利率的灵活性 |
5.2.2 移动端优惠价格 |
5.2.3 差异化价格策略 |
5.3 渠道策略 |
5.3.1 着力开发中小企业客户资源 |
5.3.2 完善营业网点功能,增强业务流程便捷性 |
5.3.3 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
5.3.4 优化移动金融信息技术平台 |
5.4 促销策略 |
5.4.1 加强品牌建设 |
5.4.2 强化个性化营销 |
5.4.3 开展服务营销 |
5.5 人员策略 |
5.5.1 以客户为中心 |
5.5.2 提倡全员营销 |
5.5.3 完善营销考核机制 |
5.6 有形展示策略 |
5.6.1 强化银行网点展示功能 |
5.6.2 加强互联网途径展示功能 |
5.7 过程管理策略 |
5.7.1 优化服务流程 |
5.7.2 缩短客户等待时间 |
第六章 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企业文化保障 |
6.2 现代化营销观念保障 |
6.3 营销考核机制保障 |
6.4 营销团队建设保障 |
6.5 信息技术保障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客户满意度概念界定及影响因素 |
2.1.1 客户满意度概念界定 |
2.1.2 影响客户满意度的因素 |
2.2 客户满意度理论与测评模型 |
2.2.1 客户满意度相关理论 |
2.2.2 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 |
2.2.3 模型假设 |
2.3 客户满意度理论商业银行应用 |
2.3.1 客户满意度分析作为客户管理工具 |
2.3.2 客户满意度成为制定战略的基础 |
2.3.3 客户满意度分析成为银行服务框架制定与产品设计的重要依据 |
第3章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现状分析 |
3.1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概况 |
3.1.1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简介 |
3.1.2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客户整体情况及管理岗位结构 |
3.2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运营现状 |
3.2.1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服务与产品 |
3.2.2 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 |
3.2.3 营业网点环境及设施 |
3.2.4 客户口碑及品牌形象 |
3.2.5 营销现状 |
3.3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4章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调查 |
4.1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满意度测量指标体系构建 |
4.1.1 构建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的原则 |
4.1.2 客户满意度指标的选取 |
4.1.3 指标的量化 |
4.2 客户满意度测评结果分析 |
4.2.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4.2.2 问卷调查对象及样本大小 |
4.2.3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
4.2.4 KMO and Bartlett's检验 |
4.2.5 指标得分计算 |
4.2.6 客户满意度分析 |
4.2.7 客户满意度测评结论 |
第5章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提升对策建议 |
5.1 提高老挝外贸大众银行员工专业能力 |
5.2 改进老挝外贸大众银行薪酬体系 |
5.3 按照不同客户群体来提供差异化服务方式 |
5.4 提高老挝商业银行的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 |
5.5 建立客户服务管理系统 |
5.6 提高客户反馈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9)GJ支行网点服务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研究内容 |
0.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0.3.1 研究思路 |
0.3.2 研究方法 |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 |
1.1.1 商业银行服务的内涵 |
1.1.2 商业银行服务的相关特征 |
1.1.3 服务质量的概念 |
1.2 相关理论 |
1.2.1 服务价值论 |
1.2.2 服务利润链理论 |
2 GJ支行服务质量的现状分析 |
2.1 GJ支行简介 |
2.2 GJ支行经营现状 |
2.3 GJ支行客户群体 |
2.4 GJ支行周边同业竞争情况 |
2.5 GJ支行网点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
2.5.1 总体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
2.5.2 具体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
3 GJ支行网点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3.1 GJ支行网点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1 网点功能定位不清晰 |
3.1.2 网点服务效率有待提升 |
3.1.3 员工队伍建设有待改善 |
3.1.4 客户关系管理不足 |
3.2 GJ支行网点服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产品不能满足网点功能定位的要求 |
3.2.2 系统资源整合度不够,自动化程度不够高 |
3.2.3 网点服务人员培训不足 |
3.2.4 网点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
4 提升GJ支行网点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
4.1 完善网点功能 |
4.1.1 找准网点定位 |
4.1.2 优化网点设计 |
4.2 提升网点服务效率 |
4.2.1 营造服务文化 |
4.2.2 建立服务体验循环提升的机制 |
4.2.3 提升服务能力与客户体验 |
4.3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
4.3.1 重新合理安排人员岗位及劳动组合 |
4.3.2 明确岗位职责 |
4.3.3 提升员工综合化专业水平 |
4.3.4 加强网点员工队伍管理 |
4.4 优化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
4.4.1 绩效考核体系的制定基本原则 |
4.4.2 绩效考核采用计价积分制体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银行高端客户服务 |
2.1.2 客户关系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关系营销理论 |
2.2.2 客户价值理论 |
2.2.3 顾客满意理论 |
2.2.4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 |
2.3 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与实践 |
2.3.1 国内银行客户关系管理 |
2.3.2 国外银行客户关系管理 |
2.3.3 借鉴与启示 |
第三章 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
3.1 兰州银行业务概况 |
3.1.1 兰州银行简介 |
3.1.2 兰州银行组织结构及产品组合概况 |
3.2 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
3.2.1 兰州银行高端客户规模及来源 |
3.2.2 兰州银行高端客户服务渠道 |
3.2.3 兰州银行高端客户服务特色 |
3.2.4 兰州银行高端客户服务流程 |
3.2.5 兰州银行高端客户服务系统 |
3.3 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问卷调查 |
3.3.1 问卷调查的基本原则 |
3.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4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
3.3.5 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的访谈设计与实施 |
3.4 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高端客户准入与分层不合理 |
3.4.2 高端客户选择与开发不到位 |
3.4.3 高端客户维护流于形式 |
3.4.4 高端客户的产品及服务缺乏多样性 |
3.4.5 高端客户关系管理组织设置不合理 |
第四章 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策略 |
4.1 优化策略整体思路 |
4.2 高端客户准入策略 |
4.2.1 完善准入标准 |
4.2.2 细化客户分层 |
4.3 高端客户开发策略 |
4.3.1 塑造有吸引力的产品及服务 |
4.3.2 建立有效的获客渠道 |
4.3.3 开展丰富的营销活动 |
4.4 高端客户维护策略 |
4.4.1 完善高端客户信息档案 |
4.4.2 优化客户管理操作系统 |
4.4.3 健全专业的营销团队 |
4.4.4 提升高端客户服务水平 |
4.5 高端客户挽救策略 |
4.5.1 实施客户挽救管理 |
4.5.2 高端客户交接到位 |
第五章 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思想保障 |
5.1.1 塑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
5.1.2 构建“大数据”的思维模式 |
5.2 组织保障 |
5.3 制度保障 |
5.3.1 健全制度体系 |
5.3.2 优化考核制度 |
5.3.3 强化风险控制 |
5.4 技术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兰州银行高端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 B 关于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浅谈营业网点安全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信银行G支行贵宾理财服务质量提升研究[D]. 董曦. 扬州大学, 2021(09)
- [2]中国建设银行安达分行客户满意度研究[D]. 赵芳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问题研究[D]. 黄奥. 燕山大学, 2020(06)
- [4]基于ANP的广州市恩宁路街区二期更新项目可持续评价[D]. 郑秋燕.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5]人口老龄化趋势下C分行老年零售市场的营销对策研究[D]. 赵文静. 青岛大学, 2020(02)
- [6]当代银行营业厅建筑设计趋势研究[D]. 郭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盘谷银行北京分行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王秋萍. 河北大学, 2020(08)
- [8]老挝外贸大众银行总行客户满意度研究[D]. 李盼达. 长安大学, 2020(06)
- [9]GJ支行网点服务质量提升研究[D]. 王铎. 辽宁大学, 2020(01)
- [10]兰州银行个人高端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D]. 景亚楠. 兰州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