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的巧妙运用可以让计算变得简单

“π”的巧妙运用可以让计算变得简单

一、巧用“π”可使计算简便(论文文献综述)

龚成兵[1](2021)在《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文中指出逆向思维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在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能达到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尝试探讨逆向思维在"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板块中的应用,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数感与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肖馨爽,张聪,肖欢,谭杰,郭江凤[2](2021)在《使用压力传感器制备简易膀胱测压装置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脏器充血、水肿、出血、腹胀气等均可导致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当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持续超过20 mmHg(1 mmHg=0.133 kPa)时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损伤、腹腔脏器血流减少和颅脑功能障碍,即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1]。ACS的病死率极高,据国外报道,外科ICU患者ACS的发生率达15%~38%,

王奎[3](2021)在《基于氧化石墨烯荧光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文中提出石墨烯材料自发现以来,因其稳定的荧光性能、良好的水溶性、优异的抗漂白性和易于功能化等诸多优点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兴趣。石墨烯材料具有低毒性和环境友好性,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和示踪催化作用等方面展现了其重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构建了三种基于石墨烯的荧光体系,建立了测定重金属离子含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并成功实现了对矿山废水样品的分析测定,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性强、灵敏度高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氧化石墨烯/L-色氨酸体系荧光光度法测定Bi3+。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傅里叶红外光谱红外光谱(FT-IR)、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GO对L-Trp的荧光猝灭,建立了测定Bi3+含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测定Bi3+的线性范围为0.5~100μmol·L-1,线性回归方程为ΔI=8.081C+20.817(R2=0.9995),检出限为0.5×10-6mo L·L-1。与其他的分析技术相比,本方法具有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实现了对某矿山废水中Bi3+含量的测定。2、PPy/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对Ag+的分析应用利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PPy),并以此为修饰材料,再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PPy/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QDs)体系,其尺寸大小主要分布在50~60 nm之间,分散性良好。在激发波长为365 nm,发射波长为465 nm的条件下,利用Ag+对该体系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Ag+含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测定Ag+的线性范围为0~140?M,线性回归方程为ΔI=11.968C+1.328(R2=0.9996),检出限为0.14×10-6mo L·L-1。与其他荧光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宽和检出限低等优点,成功实现了对尾矿废水中的Ag+的荧光检测。3、S,N掺杂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分析应用利用水热法,以柠檬酸作为碳源,硫脲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硫源和氮源制备硫、氮共同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S,N-GQDs)。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其尺寸大小主要分布在10~20 nm之间,成功引入了N-H键、N=C=O、S=O和C=O,通过对体系进行的荧光光谱分析,该体系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60 nm,最佳的发射波长为436 nm。在存在Hg2+的情况下,S,N-GQDs的荧光猝灭,加入硫化钠后,体系基本恢复。继续加入Pb2+后,体系的荧光强度随Pb2+浓度增加而降低,据此建立了测定Pb2+的新型开-关型荧光传感器,测定Pb2+的线性范围为0~70μM,线性方程为ΔI=9.248C+0.54(R2=0.9998),检出限为0.3×10-6mo L·L-1。本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检出限低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成功实现了对多金属硫化矿高电离高碱性浮选工艺废水中Pb2+的荧光检测。

赵芳芳[4](2021)在《《傅青主女科·种子篇》学术思想探析及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傅青主女科·种子篇》中傅山诊治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治法、组方用药等学术思想。检索搜集近20年发表的傅山种子十方相关临床运用类文献,通过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价,了解其现代临床应用情况,发现优势与不足,并探索《傅青主女科·种子篇》新的研究方向。方法通过阅读《傅青主女科》相关书籍及文献,探讨傅山治疗不孕症的学术思想。搜集近20年(2001年1月~2020年12月)发表的有关傅山种子十方临床运用类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B);读秀知识库。按照拟定的标准筛选文献并建立数据库、提取文献信息。使用Excel对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总结傅山种子十方临床应用情况;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要求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傅山治疗不孕症学术思想:病因病机方面首辨虚实,以虚为主,重视脏腑,尤重脾肾;在治法方面重视温肾健脾,调补奇经;在组方用药方面用药平和,以补为主,巧用收涩之品,药物剂量悬殊,注重炮制。2.文献计量学结果:纳入的116篇中,有临证经验类59篇、临床试验类57篇。其中111篇为期刊论文,4篇为学位论文,1篇源自报纸。期刊论文中有34篇发表于核心期刊,77篇文献发表于非核心期刊,共涉及63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有23种。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3.方剂使用情况:纳入的116篇文献共使用傅山种子方剂127次,47篇文献记录养精种玉汤48次,26篇文献记录温胞饮28次,20篇文献记录开郁种玉汤22次,7篇文献记录加味补中益气汤7次,7篇文献记录温土毓麟汤7次,4篇文献记录清骨滋肾汤4次,3篇文献记录升带汤3次,3篇文献记录宽带汤3次,2篇文献记录并提汤2次,1篇文献记录化水种子汤3次。文献发表总量呈上升趋势,尤以养精种玉汤明显,余方剂文献发表量增长缓慢。傅山种子十方所治疾病种类多样,证候要素与原方基本一致。方剂使用方法主要为口服汤剂。4.各方剂药物使用情况及加减规律:傅山种子十方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原方的文献不多,但所有文献均在较大程度上保留原方药物,删减较少,且新增药物与原方治法或组方思路一致,人参删减次数较多,多用党参替之,可能与药物购置条件或人参药性过于温燥有关。5.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对32篇随机对照试验类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发现整体研究水平较低、质量较差,存在一定问题: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试验条件设计不足,缺乏预实验、样本量估计及伦理学设计;试验设计理论依据不足;随机化水平较低、盲法缺失;试验结局指标测量方法欠统一,安全性评价设置不足,随访较少。6.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仅筛选出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得出结论:养精种玉汤联合西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要高于单纯使用西药。结论《傅青主女科·种子篇》学术思想:傅山治疗不孕症在病因病机方面首辨虚实,以虚为主,重视脏腑,尤重脾肾;在治法方面重视温肾健脾,调补奇经;组方用药平和,以补为主,巧用收涩之品,药物剂量悬殊,注重炮制。傅山种子十方临床运用情况:文献发表集中在养精种玉汤,其次是温胞饮、开郁种玉汤,其它方剂相关研究均偏少;临床治疗疾病种类多且较大程度上保留原方药物,新增药物基本符合原方治法或组方用药思路。临床随机试验质量低,符合Meta分析的文献较少。通过研究分析,傅氏治疗不孕症辨证严谨,用药精到,临床疗效显着,为后世医家治疗不孕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同时傅山种子十方临床试验类文献质量普遍较低,应不断扬长避短,采用国际化标准,提高临床研究水平。

蒋琪[5](2021)在《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的调查及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学生培养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最终发展成为自身的内在素养。高中生物学习中对错题的收集整理、归纳反思、回顾与交流均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强化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反复出错的现象就是对生物错题资源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遗传”这一版块,学生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学习时存在困难,基于此本文就高中学生在“遗传”版块中错题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市某重点中学高一年级4个班共17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随机抽取学生开展访谈,再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及教师眼中错题资源的利用现状。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得到高中学生利用生物错题资源的现状:一是学生普遍具有利用生物错题资源有利于自身生物学习的观念,但对待错题的态度、利用错题的策略和行为上表现出自觉性不高、执行力不够的现象。二是男生在对待错题资源的观念及策略维度上稍好于女生,在错题资源利用态度和行为维度无显着性别差异。三是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在错题资源利用的四个维度上存在差异,中等学习水平学生的错题利用态度,行为和策略方面有待提升。四是错题资源利用的观念与态度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策略与行为维度之间呈现强相关关系,即观念可能影响学生的态度,策略与行动呈现相伴随性。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实际提出以下错题利用策略:学生需要拒绝“无效错题本”、建立有效错题资源、高效利用错题资源,教师则需要加大错题资源监管力度、扩大交流平台、建立教师错题库,以便提升生物错题资源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利用。基于以上策略进行具体实践研究:使用笔者提出的错题利用策略后,定时检查学生错题本,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请教师协助指导学生管理、利用错题资源。在学期结束时对比相同学习水平班级(2、3班)、相同教师教学不同班级(2、4班)在使用以上策略前后的差异,得到以下结果:使用了本文中提出的错题利用策略的班级(2、4班)在生物学习水平出现明显上升的现象,错题利用策略与原来保持不变的班级(3班)学习水平无明显变化,同时班级优生率增长低于2、4班。在此过程中,基于学校大数据平台——极课云进行班级高频错题资源汇总与分类,最终形成必修二错题资源库的研究成果。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错题利用策略是有效的,学生需要及时建立并利用好生物错题资源,教师做好监督、监管工作,帮助学生利用错题资源更好的学习高中生物。

马鹏飞[6](2021)在《氯霉素和真菌毒素适配体—靶标结合机制及检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适配体是通过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技术筛选得到的能特异性识别靶标的寡核苷酸,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化学修饰、亲和力和特异性好以及免疫原性低等特点,在疾病诊断与治疗、生物成像和分析检测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食品安全危害物指的是食品中所含有的对人体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子,其中,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和真菌毒素的污染是食品安全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氯霉素和真菌毒素为研究对象,对适配体序列进行了截短优化和虚拟突变,提高了适配体的亲和力,并结合等温滴定量热法、圆二色谱法、荧光标记法、酶切法、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研究了适配体与靶标的结合机制,同时基于适配体的识别机制,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酶的信号扩增技术和杂交链式反应等建立了灵敏、准确和快速的新型检测方法,为适配体在食品安全危害物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首先,利用经SELEX技术筛选得到的原长80碱基的氯霉素适配体,构建了荧光偏振法检测氯霉素。适配体与氯霉素在结合缓冲液中孵育,通过氧化石墨烯的吸附去除未与氯霉素结合的游离适配体,以分离得到的适配体-氯霉素复合物为模板,荧光基团FAM标记的引物为初始荧光偏振信号,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再向PCR产物中加入链霉亲和素,利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作用进一步扩增PCR产物的分子量,实现了对荧光偏振信号的双重放大。在最优的检测条件下,荧光偏振值与氯霉素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1 nmol/L-200 nmol/L,检测限为0.5 pmol/L,在蜂蜜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5%-107%。其次,基于分子对接得到的适配体和氯霉素的关键结合域,利用无两端引物区碱基数量为40的氯霉素适配体,构建了核酸外切酶I(Exo-I)和杂交链式反应(HCR)双重扩增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首先利用等温滴定量热法、圆二色谱法和分子对接研究了适配体与氯霉素的识别机制,确定适配体结合氯霉素的关键结合域。HCR的引发链与适配体结合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连接,适配体识别氯霉素时发生构象变化与引发链解离,Exo-I剪切适配体-氯霉素复合物循环释放氯霉素,暴露出更多HCR引发链,加入HCR的两种茎-环链后,引发HCR,荧光信号实现扩增。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可实现对氯霉素在0.001 nmol/L-100 nmol/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检测,检测限为0.3 pmol/L,在牛奶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1%-109%。第三,通过在序列两端逐步去除碱基的方式,对氯霉素适配体进行了系统性的截短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碱基数量为30的适配体LLR10的变构象结合模式构建了简便的荧光偏振适配体传感器。利用圆二色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分子对接研究了LLR10识别氯霉素的机制,发现缓冲液中阳离子浓度尤其是Mg2+浓度对LLR10识别氯霉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LR10的小沟区域为氯霉素的结合域。基于LLR10与氯霉素的识别机制,利用SYBR Green I提供荧光偏振信号、LLR10为识别探针构建了无标记的荧光偏振法检测氯霉素,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对氯霉素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nmol/L-10 nmol/L,检测限为0.06 nmol/L,在牛奶和蜂蜜样品中检测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98%和94%-108%,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用时短,灵敏准确且无需分离。第四,利用分子对接指导定向截短优化了T-2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适配体,系统性地研究了优化适配体与靶标的结合机制,利用优化的适配体和SYBR Green I实现了对T-2毒素的快速检测。根据分子对接预测的适配体和靶标的结合域,通过2次截短和1次截短分别得到了T-2毒素的含有40个碱基的适配体T40和AFB1的含有32个碱基的适配体B32。利用圆二色谱、荧光标记、酶切和分子对接系统性地研究了T-2毒素与T40和AFB1与B32的结合机制,发现T40与T-2毒素的结合域位于T40的茎部区域,B32与AFB1的结合域位于B32的环部区域。以T40作为识别探针,SG扩增荧光信号,实现了对T-2毒素的灵敏和快速检测,在0.03 nmol/L-30 nmol/L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T-2毒素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 nmol/L,在啤酒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在94%-107%。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且检测用时短。第五,利用圆二色谱和分子动力学系统性地研究了适配体B32与AFB1、AFB2、AFM1和AFG1的识别机制。B32对4种靶标亲和力大小顺序为AFB2、AFB1、AFM1和AFG1,即B32对AFB2的亲和力最好而对AFG1的亲和力最差。圆二色谱数据表明,B32与4种靶标结合后,B32的环部结构均发生变化且茎部的碱基堆积效应增强,推测B32与4种靶标的结合模式相同。通过分子动力学研究发现,B32与4种靶标的结合域相同,范德华能量和静电能量为B32与4种靶标的结合提供了主要贡献,非极性相互作用有利于B32与4种靶标的结合。B32与4种靶标亲和力差别来源于4种靶标分子结构的微小不同,使得4种靶标在结合域中的位阻不同,导致结合域中的C14、G20、G22和T23这4个关键碱基对B32与4种靶标结合的能量贡献不同。第六,基于适配体B32与AFB1的结合域,虚拟突变适配体B32,得到对AFB1亲和力提高2倍的突变适配体M1。B32“三明治”状结合域中的上层C14、G20碱基和下层G12、T23碱基在随机突变中保持标准的碱基互补配对,中间的T13、T21和G22碱基随机突变,共得到400条突变序列。根据突变体-AFB1复合物结合自由能的大小筛选得到8条序列,经实验验证亲和力,最终获得了一条突变体M1的亲和力与B32相比提高了2倍。与B32相比,圆二色谱数据表明,M1与AFB1结合后的负峰位置向左平移5 nm,推测M1与AFB1的结合模式或结合过程中的构象变化与B32不同。分子动力学结果表明,M1对AFB1亲和力提升的原因是,突变后M1中G22碱基与AFB1的静电作用更强,使得G22碱基对M1与AFB1结合能量的贡献更多。本论文截短优化了氯霉素、T-2毒素和AFB1的适配体序列,研究了适配体对氯霉素、T-2毒素和AFB1的识别机理,并通过虚拟突变筛选得到了对AFB1亲和力更好的适配体序列。同时,结合适配体对靶标的识别机理以及荧光分析技术,实现了对氯霉素和T-2毒素的灵敏准确检测,为适配体应用于氯霉素、T-2毒素和AFB1等食品危害物的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黄志心[7](2021)在《放血疗法结合雷火灸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放血疗法结合雷火灸与口服依托考昔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寻求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更加有效的方案,为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实验设计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观察组采用放血疗法结合雷火灸疗法治疗(雷火灸采用悬起灸疗法),对照组单纯使用口服依托考昔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3次,共治疗3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程开始及治疗结束后1天的关节肿痛积分、VAS评分、血尿酸、血沉、CRP情况,记录第一次治疗30min后的VAS评分以评定即刻止痛效果,并进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评定。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关节肿痛积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尿酸: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沉: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CRP: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放血疗法结合雷火灸与单纯应用依托考昔治疗均能有效降低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积分、VAS评分、血沉及CRP,但前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后者。2.放血疗法结合雷火灸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依托考昔治疗。

陈秋莲[8](2021)在《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证酒渣鼻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运用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型酒渣鼻,观察患者的皮损消退情况、自觉症状改善、安全性及复发率指标,判断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中药湿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酒渣鼻提供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从2019年06月至2020年07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严格按照热毒蕴肤证酒渣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组)34例,盐酸米诺环素胶囊联合0.75%甲硝唑凝胶(对照组)34例。治疗组运用加味黄连解毒汤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配合0.75%甲硝唑凝胶治疗。6周为1疗程,观察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皮损评分及消退率、自觉症状评分改善情况、皮损有效率、自觉症状有效率及安全性指标,并运用统计学SPSS25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依据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2)两组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自觉症状积分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3)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皮损总有效率91.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2.4%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自觉症状总有效率97.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1.8%比较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1);(4)两组在不良反应率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两组药物均能改善皮损积分,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在改善患者红斑、丘脓疱疹、毛细血管扩张积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联合组。2.两组药物均能降低自觉症状积分,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在改善口干、便秘、灼热感、瘙痒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联合组。3.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的皮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联合组;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的自觉症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联合组。4.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证酒渣鼻患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张子宝[9](2021)在《Cu-π络合吸附剂及其脱除CO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利用浸渍法和固态热分散法将Cu(Ⅱ)负载到NaY分子筛上进行还原制备Cu(Ⅰ)/NaY吸附剂,通过实验分析吸附剂的制备过程的条件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如还原剂类型、铜盐负载量、铜盐与还原组分的摩尔配比和焙烧温度等。本实验采用固定床在25°C、0.2 MPa、原料气流量20 m L/min、CO浓度1000 ppm下进行CO的动态吸附实验,并绘制穿透吸附曲线,计算出其动态穿透吸附量,并与NaY分子筛的CO吸附性能对比。1.以Cu(Ac)2作为还原组分,将CuCl2和Cu(Ac)2混合后通过浸渍法负载到NaY分子筛上,之后在N2氛围下焙烧4 h制备出Cu(Ⅰ)/NaY吸附剂。通过实验得出在负载量为4 mmol Cu/g、焙烧温度为450°C、CuCl2和Cu(Ac)2摩尔配比为1:1时,制备的Cu(Ⅰ)/NaY吸附剂对CO的穿透吸附量最大为23.3 m L/g。在通过对吸附剂的BET、XRD、XPS、SEM等表征分析得知在最佳条件制备的吸附剂中二价铜被还原为一价铜,并使得一价铜在NaY分子筛表面形成了高度分散。在80°C氮气吹扫1 h再生4次后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不变。之后通过最佳条件下对比了NaY、H-ZSM5、Na-ZSM5、10X、γ-Al2O3和LSX作为载体制备的负载型吸附剂对CO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分析NaY作为载体可以使得Cu(Ⅰ)更好地负载分散从而有利于CO与活性组分结合,从而达到吸附分离的效果。2.以K2C2O4作为还原性组分时,通过浸渍法将CuCl2和K2C2O4按照一定比例负载到NaY分子筛上制备CO吸附剂,实验得知在CuCl2负载量为4mmol/g、焙烧温度为450°C以及CuCl2与K2C2O4摩尔配比为2:1时,制备的吸附剂的性能最好,穿透吸附量为15.33m L/g;考察以尿素作为还原组分制备吸附剂,由于尿素在加热后的不稳定性,实验通过固态热分散法将CuCl2和尿素负载到NaY上制备出了CO吸附剂,在CuCl2负载量为4mmol/g、焙烧温度为450°C以及CuCl2与尿素摩尔配比为2:1时,制备的吸附剂的性能最好,穿透吸附量为21.3 m L/g;探究二者的再生性能,在80°C氮气吹扫1 h循环再生4次后,吸附剂的性能有略微下降,但基本保持不变。

邵良余[10](2021)在《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无法均等分配,因而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问题,线上教育崭露头角。近年来,微课、慕课等小规模在线课程逐渐兴起,让教育资源均等化成为现实。2020年初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导致线下教育处于停滞状态,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号召,线上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线上教育虽发展迅猛,在实施过程中中学物理线上教育问题逐渐显露。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由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换过程中,如何平稳过渡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为主旨,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模式转变的问题,为探寻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展开相关研究。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通过查阅文献对线上线下教学背景进行梳理阐述,明确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给出相应研究方法。文章第二部分学习总结与本课题相关教学理论基础,针对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及特点进行界定分析。解析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泰勒教育目标观与教学实践对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梳理中学物理教学逻辑关系图,针对现状结合逻辑关系给出相应教学方法。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物理教育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教学实践过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突出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文章第四部分结合问卷数据针对中学物理线上教学过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实施不同教学模式下中学物理实践教学,并对不同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践观察,总结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换问题,探寻集线上线下模式教学优势于一体的物理教学模式,为创建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探索方向。第五部分结合实践观察结果、问卷数据分析,设计构建基于PBL教学法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分析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物理教学案例,结合模式特点优化制定线上物理成绩评定制度,紧密衔接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第六部分总结研究成果,针对研究不足之处给予说明,并对中学物理未来教学模式发展给出分析与展望。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相关研究方法,研究提出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发现,采用PBL线上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弥补线下教学资源短板、线上教学监督盲区、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又有效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切实落实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转变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二、巧用“π”可使计算简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巧用“π”可使计算简便(论文提纲范文)

(1)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图形与几何”中巧用逆向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数与代数”中巧用逆向思维,发展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1.运用逆向思维,发展学生的数感
    2.运用逆向思维,提升运算能力
三、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巧用逆向思维,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压力传感器制备简易膀胱测压装置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测量腹腔压力的方法
    1.1 直接测量法
    1.2 间接测量法
        1.2.1 膀胱压力测量法
        1.2.2 胃内压力测量法
        1.2.3 上、下腔静脉压力测量法
        1.2.4 腹围测量法
        1.2.5 无创测量法
2 使用压力传感器制备简易膀胱测压装置的方法、所需材料及测压方法
3 膀胱测压的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
    3.1 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末正压对膀胱压的影响
    3.2 体位对膀胱测压的影响
    3.3 不同调零点对膀胱测压的影响
    3.4 膀胱注射量对膀胱测压的影响
    3.5 不同型号尿管对膀胱测压的影响
    3.6 其他因素

(3)基于氧化石墨烯荧光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氧化石墨烯及其量子点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1.1 氧化石墨烯及其量子点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1.2 量子点及其特性
        1.1.3 量子点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2.2.3 实验内容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
        2.3.2 GO/L-Trp体系最佳反应条件
    2.4 小结
第三章 PPy/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仪器
        3.2.2 PPy/GQDs的制备
        3.2.3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Py/GQDs的表征
        3.3.2 PPy/GQDs体系的量子产率
        3.3.3 PPy/GQDs体系条件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S,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开-关型荧光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和仪器
        4.2.2 S,N-GQDs的制备
        4.2.3 实验内容
    4.3 结果和讨论
        4.3.1 S,N-GQDs的表征
        4.3.2 S,N-GQDs体系的实验条件优化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傅青主女科·种子篇》学术思想探析及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傅青主女科·种子篇》学术思想
    1 种子篇十证十方
    2 傅山对不孕症病因病机认识的特点
    3 傅山对不孕症治法认识的特点
    4 种子十方组方用药特点
第二部分 《傅青主女科·种子篇》现代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的调查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会学习的学生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1.1.2 错题资源的利用过程适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1.1.3 生物错题资源之于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1.1.4 “遗传”版块的错题资源价值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错题
        2.1.2 错题资源
        2.1.3 错题管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试误学习理论
        2.2.2 记忆理论
        2.2.3 元认知理论
3 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研究目的的制定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工具的选取与制定
        3.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3.2 学生访谈工具的编制
        3.3.3 教师访谈工具的编制
        3.3.4 实施预测试和信度、效度分析
    3.4 生物错题资源利用情况现状问卷调查
        3.4.1 调查问卷的发放
        3.4.2 调查问卷的回收结果
    3.5 高中生物错题资源利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3.5.1 全体被试在生物错题资源利用的整体及各维度水平分析
        3.5.2 全体被试在生物错题资源利用上的差异性分析
        3.5.3 全体被试在生物错题资源利用的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3.5.4 问卷开放式问题结果及分析
        3.5.5 师生访谈研究结果及分析
4 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的策略研究
    4.1 学生层面错题利用策略
        4.1.1 做好形与实,拒绝“无效错题本”
        4.1.2 兼顾里与外,建立有效错题资源
        4.1.3 复习与交流,高效利用错题资源
    4.2 教师层面错题利用策略
        4.2.1 加强对错题资源利用的监管力度
        4.2.2 扩大错题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
        4.2.3 不断积累构建教师错题资源库
    4.3 生物错题资源利用策略实践研究
        4.3.1 实践目的
        4.3.2 实践对象
        4.3.3 实践方案
        4.3.4 实践过程
        4.3.5 实践结果
        4.3.6 实践结论
        4.3.7 实践成果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经验及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高中学生对生物错题资源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错题举一反三
附录5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错题资源库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6)氯霉素和真菌毒素适配体—靶标结合机制及检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适配体简介
    1.2 适配体的序列优化
        1.2.1 截短
        1.2.2 突变
        1.2.3 多价适配体
        1.2.4 化学修饰
    1.3 适配体结合机制的研究方法
        1.3.1 等温滴定量热法
        1.3.2 圆二色谱法
        1.3.3 分子对接法
        1.3.4 分子动力学法
        1.3.5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X射线晶体衍射法
    1.4 适配体在食品安全危害物检测中的应用
        1.4.1 食品安全危害物概述
        1.4.2 适配体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1.4.3 适配体在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1.4.4 适配体在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
        1.4.5 适配体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1.4.6 适配体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1.5 立题的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立题的背景意义
        1.5.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链霉亲和素增强的荧光偏振法检测氯霉素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检测条件的优化
        2.3.2 基于荧光偏振法检测氯霉素
        2.3.3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基于PCR和链霉亲和素双重扩增荧光偏振法检测氯霉素原理
        2.4.2 GO的表征
        2.4.3 检测条件的优化
        2.4.4 基于荧光偏振适配体传感器对氯霉素的检测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引物区氯霉素适配体与靶标结合机制及检测应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等温滴定量热实验
        3.3.2 圆二色谱实验
        3.3.3 分子对接实验
        3.3.4 检测条件的优化
        3.3.5 氯霉素的检测
        3.3.6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适配体与氯霉素的识别机制分析
        3.4.2 基于Exo-I酶促靶标循环和HCR扩增荧光检测氯霉素的原理
        3.4.3 HCR扩增产物的表征
        3.4.4 检测条件的优化
        3.4.5 检测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氯霉素适配体截短优化、结合机制与检测应用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亲和力的测定
        4.3.2 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
        4.3.3 检测条件的优化
        4.3.4 无标记的荧光偏振法检测氯霉素
        4.3.5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截短优化适配体对氯霉素的亲和力分析
        4.4.2 金属离子浓度对氯霉素适配体亲和力和结构的影响
        4.4.3 适配体LLR10 识别氯霉素的机制分析
        4.4.4 适配体免标记荧光偏振检测氯霉素的设计原理
        4.4.5 检测条件优化的结果
        4.4.6 检测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子对接指导的适配体序列优化及其结合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荧光偏振亲和力实验
        5.3.2 圆二色谱和分子对接
        5.3.3 二氧化锰纳米片的合成
        5.3.4 核酸外切酶III荧光扩增
        5.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5.3.6 基于SG扩增荧光信号检测T-2 毒素
        5.3.7 实际样品的预处理
    5.4 结果与讨论
        5.4.1 适配体截短优化的策略
        5.4.2 适配体与靶标的结合机制分析
        5.4.3 基于SG扩增荧光信号检测T-2 毒素的原理
        5.4.4 检测条件优化的结果
        5.4.5 检测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适配体-黄曲霉毒素家族类似物的结合机制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
        6.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6.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圆二色谱和亲和力实验
        6.3.2 分子动力学的计算步骤
        6.3.3 动力学轨迹分析
        6.3.4 结合自由能计算
    6.4 结果与讨论
        6.4.1 适配体B32 的亲和力分析
        6.4.2 适配体B32与4 种靶标结合前后的圆二色谱分析
        6.4.3 B32与4 种靶标复合物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6.4.4 B32与4 种靶标的结合自由能分析
        6.4.5 B32与4 种靶标结合的结构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AFB1 适配体的虚拟突变及其识别机理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材料与设备
        7.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7.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7.3 实验方法
        7.3.1 虚拟突变原则
        7.3.2 圆二色谱和亲和力测定
        7.3.3 分子动力学模拟
        7.3.4 分子动力学轨迹分析
    7.4 结果与讨论
        7.4.1 虚拟突变分析
        7.4.2 突变适配体的圆二色谱分析
        7.4.3 复合物的分子动力学轨迹分析
        7.4.4 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计算
        7.4.5 复合物的构象分析
    7.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本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放血疗法结合雷火灸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计算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和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0 器械与药品
        3.1 分组方法
        3.2 盲法
        3.3 治疗方法
    4 不良事件处理方案
    5 观察指标
        5.1 量表
        5.2 血沉、血尿酸及CRP
        5.3 疗程观测时间
    6 临床疗效评定
    7 质量控制
    8 统计学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研究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关节肿痛积分
        3.2 VAS评分比较
        3.3 血尿酸比较
        3.4 血沉比较
        3.5 CRP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不良事件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AGA的认识
        1.1 定义及临床表现
        1.2 病理机制
        1.3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
        1.4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2 祖国医学对AGA的认识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治疗方法
    3 放血疗法选择依据
    4 雷火灸选择依据
    5 放血疗法联合雷火灸的选择依据
    6 证型选择依据
    7 依托考昔的选择依据
    8 C-反应蛋白、血沉、血尿酸的选择依据
    9 研究结果与分析
        9.1 一般资料分析
        9.2 关节肿痛积分比较分析
        9.3 VAS评分比较分析
        9.4 CRP比较分析
        9.5 血尿酸比较分析
        9.6 血沉比较分析
        9.7 临床疗效分析
    10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证酒渣鼻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候诊断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脱落标准
        3.4 剔除标准
    4 伦理学原则
    5 研究方法
        5.1 样本量估算
        5.2 分组
        5.3 治疗方法
        5.4 疗程
        5.5 日常护理
    6 观察方法
        6.1 一般项目指标
        6.2 皮损评分法
        6.3 临床自觉症状评分法
        6.4 安全性指标观察
        6.5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6.6 安全性评定标准
        6.7 统计分析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病程比较
        2.4 皮损积分比较
        2.5 自觉症状积分比较
        2.6 临床疗效比较
        2.7 不良反应率比较
        2.8 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1 中医、西医对酒渣鼻的认识
    2 立题依据
    3 “加味黄连解毒汤”组方的组成及方解
        3.1 加味黄连解毒汤的组成
        3.2 加味黄连解毒汤方解
    4 组方药物功效及药理机制分析
        4.1 组方药物功效分析
        4.2 组方药理作用机制分析
    5 外用苦黄汤湿敷分析
    6 对照组选药依据
    7 试验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7.1 试验结果分析
        7.2 安全性分析
    8 不足与展望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酒渣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Cu-π络合吸附剂及其脱除CO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CO分离方法的研究背景
    1.2 CO的分离方法
        1.2.1 深冷分离法
        1.2.2 溶液吸收法
        1.2.3 膜分离法
        1.2.4 吸附分离法
    1.3 CO吸附剂类型
        1.3.1 沸石分子筛
        1.3.2 活性炭
        1.3.3 金属有机骨架(MOFs)
        1.3.4 π-络合吸附剂
    1.4 π-络合吸附剂类型
        1.4.1 Cu(Ⅰ)-吸附剂
        1.4.2 Ag-吸附剂
    1.5 π-络合吸附剂制备方法
        1.5.1 离子交换法
        1.5.2 浸渍法
        1.5.3 热分散法
        1.5.4 空间限阈法
    1.6 本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吸附剂制备
    2.3 样品表征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3.2 氮气物理吸附(BET)
        2.3.3 扫描电镜(SEM)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5 热重分析(TG)
    2.4 吸附剂性能评价
        2.4.1 性能评价装置图
        2.4.2 穿透吸附量
        2.4.3 吸附剂的再生
3 不同载体负载Cu(Ⅰ)对微量CO吸附脱除性能研究
    3.1 实验内容
    3.2 Cu(Ⅰ)/NaY吸附剂吸附脱除CO性能研究
        3.2.1 CuCl_2和Cu(Ac)_2配比对吸附剂的影响
        3.2.2 负载量对吸附剂的影响
        3.2.3 焙烧温度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3.2.4 吸附剂的再生
        3.2.5 吸附剂的表征
    3.3 载体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还原性组分与CuCl_2负载到NaY制备吸附剂性能研究
    4.1 K_2C_2O_4与CuCl_2共同负载到NaY制备吸附剂性能研究
        4.1.1 制备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1.2 吸附剂的表征
        4.1.3 吸附剂的再生
    4.2 尿素与CuCl_2共同负载到NaY制备吸附剂性能研究
        4.2.1 制备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4.2.2 吸附剂的表征
        4.2.3 吸附剂的再生
    4.3 不同还原组分制备吸附剂性能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3.1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文献综述
        1.3.2 线上教育文献综述
        1.3.3 混合式教学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2.1 中学物理教学理论基础
    2.2 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2.3 教学模式分类及发展历程
        2.3.1 线下教学模式
        2.3.2 线上教学模式
        2.3.3 混合式教学模式
    2.4 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理论分析
        2.4.1 教学目标设置分析
        2.4.2 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2.4.3 教学逻辑关系分析
        2.4.4 教学实践方法分析
第3章 问卷调查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2 数据收集统计
    3.3 问卷结果分析
第4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4.1 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概况分析
    4.2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4.2.1 线上教学PBL模式简介
        4.2.2 PBL模式发展历程
    4.3 中学物理教学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4.3.1 实验背景
        4.3.2 学校概况分析
        4.3.3 学情分析
        4.3.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过程设计
    4.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4.4.1 实践结果分析
        4.4.2 问题分析实践总结
第5章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课堂构建及案例分析
    5.1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过程设计
    5.2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案例与评析
    5.3 基于PBL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5.4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案例分析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问卷
附录B:问卷信度
附录C:问卷效度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巧用“π”可使计算简便(论文参考文献)

  • [1]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龚成兵. 数学教学通讯, 2021(28)
  • [2]使用压力传感器制备简易膀胱测压装置及其应用[J]. 肖馨爽,张聪,肖欢,谭杰,郭江凤.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10)
  • [3]基于氧化石墨烯荧光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D]. 王奎.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0)
  • [4]《傅青主女科·种子篇》学术思想探析及现代临床运用的文献研究[D]. 赵芳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高中生物学错题资源利用的调查及策略研究[D]. 蒋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氯霉素和真菌毒素适配体—靶标结合机制及检测应用研究[D]. 马鹏飞. 江南大学, 2021(01)
  • [7]放血疗法结合雷火灸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志心.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加味黄连解毒汤内服联合苦黄汤湿敷治疗热毒蕴肤证酒渣鼻临床疗效观察[D]. 陈秋莲.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9]Cu-π络合吸附剂及其脱除CO研究[D]. 张子宝.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10]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D]. 邵良余. 安庆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π”的巧妙运用可以让计算变得简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