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干部如何增强预测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武文莉,王蒙[1](2021)在《提升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一次考验。这次突发公共事件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对它的处置,既体现出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能够迎难而上、妥善处置的专业素养,也暴露出部分领导干部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定位不清、应对乏力的本领缺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武文莉,王蒙[2](2021)在《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分析》文中提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决策。这其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键一环,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领导干部应具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政治能力、风险预测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
岳红玲[3](2021)在《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底线思维方法论并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其目标直指解决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面临的新问题和老问题,提高党运用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底线思维是集原则性、科学预见性、主观能动性、辩证性有机统一的思维方法。任何理论都不是无源之水。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底线思维智慧的创造性运用,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围绕如何防范化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性风险这一主题呈现出丰富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第一,在政治领域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关乎道路、方向的问题上要立场坚定。第二,在经济领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采取积极措施守住“六稳”“六保”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在重大风险面前守住经济基本盘。第三,在意识形态领域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建设、哲学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引导,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坚守道德底线。第四,在社会领域强调社会政策要兜底,守住社会稳定底线、安全生产红线、国家粮食安全底线、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这些底线事关人民利益和福祉、事关国家大局稳定,体现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第五,在生态领域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划定并守住三条控制线,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六,在党的建设领域党员干部要守住思想底线、初心底线、廉洁自律底线等,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第七,在外交领域坚决守住我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底线;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社会的竞争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实现国际社会间的良性竞争。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包括:加强科学理论修养,坚持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化解矛盾、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科学研判风险,提高化解风险能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善于斗争,加强斗争历练,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表现为:在理论品质上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在理论立场上,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战胜风险和挑战,坚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从维护人民的利益出发,让人民群众满意;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就是矛盾,底线思维瞄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充分估计最坏可能性、通过实际工作规避风险。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注重从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发现问题;在筛选问题时注重统筹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全局性和局部性、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的当前和长远、问题的内部与外部等关系;在研究问题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两点论和重要论的统一;在解决问题时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点带面开展改革试点、坚持从群众智慧中寻找应对问题的办法。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探索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余绪鹏,余樟青[4](2021)在《提升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六种能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治理反思》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一场重大疫情彻底检验了国家治理能力,如何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领导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观察应急状态下疫情防控情况可以发现,不少领导干部需要同时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务,包括措施出台、信息处理、趋势判断、政策制定、命令执行和媒体沟通等。为了有效防控突发公共事件,避免或减少其危害后果,各级领导干部应大力提升依法防控能力、信息研判能力、趋势预测能力、临机决断能力、命令执行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等六个方面的应急管理能力。
杨斯琦[5](2020)在《基层公务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以X区税务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务员队伍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力量,基层公务员是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上级公务员与民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反映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以及政府管理效率的高低。提升基层公务员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公务员队伍是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加强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己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现实需求。基层公务员素质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过程,其提升过程要从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两个方面考量,以个体素质的提升为基点,加强对个体素质的培训开发,在个体素质提升的前提下,优化配置岗位人员,达到群体素质的最优效果。县区级税务部门作为基层公务员的一部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体现着税务部门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高低,因此,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勤政廉洁、团结和谐的高素质基层税务干部队伍,对加快税收各项改革,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目标的至关重要。本文在素质研究的基础上,以X区税务局的干部为研究对象,结合基层实际,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思想政治、智力、业务、知识、身心素质五方面对X区税务局公务员素质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解掌握了X区税务干部素质现状,找出了税务干部素质存在的问题,受影响的原因,并从中找出提升的路径,提出轮岗交流、教育培训开发、考核评价等措施,不断完善素质提升的路径,充分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基层公务员队伍活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付欢[6](2020)在《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核心能力构成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国家应急管理职能逐渐由减灾抗灾等突发性应对转向防灾减灾备灾等常态性建设,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角色与地位愈加凸显。一直以来,传统偏技术型的应急人才理念使得应急管理人员与应急救援人员相互混淆,导致二者在概念界定、技能获取、职责要求等方面存在许多误区。与此同时,伴随我国社会管理的不断优化以及政府应急管理的范式转变,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资格规范与能力建设等现实问题也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目前理论界关于应急管理人才的进阶体系及其核心能力的相关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法总结了发达国家及相关成熟行业的人才资质进阶做法与经验,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17位专家意见函询与要素筛选,同时通过12位专家的访谈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要素进行了补充与说明,最终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65份样本数据进行主因子分析并形成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能力要素的基本框架。文章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针对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人才培养与队伍规范问题提出了相关讨论及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构建并识别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能力要素框架与进阶体系,即在纵向层面探索了由“部门办事员——单一队伍负责人——单一部门负责人——多个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长”等组成的类似职业进阶阶梯,在横向层面搭建了以有效沟通、承担岗位职责、应急知识与技能、指挥协调、个人素养为核心维度的能力要素框架;二是从五个主因子维度探讨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培养路径。
李莹[7](2020)在《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提升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女性获得了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基层女性干部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导向下,女性的政治地位获得了极大地提升,为促进社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更多驱动力。如何运用好基层女性干部的性别优势,使其能够在开展相关工作中进行大胆创新,形成灵活多样的工作模式、领导理念与管理思路,不断提高自身驾驭复杂环境的能力,从而提升基层女性干部的领导力水平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当前情况下,由于我国基层女性干部受到个体因素、政策制度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对此,本文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法律制度保障与创造良好社会条件三方面出发提出提升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的对策。
陈肖鹏[8](2020)在《社交媒体用户公共危机传播参与动机与行为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和各种冲突、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公众通过社交媒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共危机事件之中,成为其参与主体。公众的参与使公共危机传播的情境与过程更加复杂,增加了危机主体进行危机应对的难度。公众的参与行为受个体和社会的动机的影响,参与动机则表达了在危机传播过程中的需求和期望。充分考虑公众为什么参与这一问题,便于危机主体依据公众的需求与期望,及时预测危机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本研究结合使用满足理论、动机理论,参照借鉴有关网络用户参与研究,并结合对社交媒体用户的访谈结果,搭建了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公共危机传播动机和行为的模型。主要考虑社交媒体用户个人内在动机和社会外部动机两个层面的影响因素。通过理论探究和问卷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得出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危机传播行为具体表现为围观式参与、传播式参与和话语式参与,参与动机个人内部动机层面包括信息动机和情感动机,二者对围观式参与和传播式参与行为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而信息动机对话语式参与行为不具显着影响,情感动机对话语式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社会外部动机层面,公共动机和社会提升动机均对传播式参与和话语式参与行为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而围观式参与行为仅受公共动机的正向影响,不受社会提升动机的影响。通过对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动机的分析,发掘用户在参与公共危机传播过程中的需求和期望。信息动机激发了社交媒体用户对危机相关信息的获取和传播需求;情感动机促使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危机传播获得情感的疏通;公共动机扩大信息传播以维护公众利益;社会提升动机增强社交媒体用户观点表达的意愿。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使危机主体能够有针对性的满足公众的需求进而降低危机事件的危害,提出了三点危机建议:(1)抢夺时效,适时合理地发布信息争夺主动,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2)安抚情绪,积极有效地进行形象修复,疏通公众情感维护公共利益;(3)优化管理,贴合实际地建立长效应对机制,及时关注公众观点,有效进行舆论引导。
何欣毅[9](2020)在《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农业作为我国基础性产业,受气象影响最大,对气候条件具有天然的敏感性。根据当今农业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智能化是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气象服务在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气象科研水平和监测水平,逐步提高气象从业人员专业性,为切实降低农户农业经营损失,保证农业基础地位,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基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户进行沟通走访,形成了基层农村气象服务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新沂市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对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了基本的了解,为充分分析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状提供了依据。同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气象为农服务研究成果的学习,结合本地农业农村气象业务发展实际,提出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改进措施和对策。目前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气象信息预报预测能力不足;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研发缺少精细分工,在农户个性化需求方面供给乏力;气象信息传播效率较低、时效性较差;气象部门高层次储备不足,研发能力有限;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程度偏低等。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本文在第六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网格化气象服务机制体制、加强部门联动,形成部门合力、推动农业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等贴近农村实际的对策。本文在研究农户气象服务需求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推进精准化、智慧化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方面见解独到,这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陶培峰[10](2020)在《基于航空高光谱遥感的黑土养分含量反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快速、准确的实现黑土地土壤养分的定量化监测对于促进黑土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作为土壤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常被用来衡量土壤养分水平。传统的含量测定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存在耗时、耗能、污染等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具有滞后性,无法满足土壤动态监测的需求。高光谱遥感技术凭借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丰富的光谱信息,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重复观测,在土壤组分含量的研究中具有绝对的优势。本文以黑龙江建三江垦区为例,采集区域土壤样本,获取了土壤SOM、TN、TP和TK的含量及地面光谱信息。按照CASI/SASI航空高光谱影像的采样间隔,对地面光谱进行了重采样(RS),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光谱微分、散射校正、连续统去除等7种形式的光谱变换。通过计算所有光谱形式与各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提取了达到极显着相关水平的特征波段作为模型的自变量,分别构建了四种养分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BPNN)反演模型。将CASI/SASI影像代入最优的模型进行填图,并采用直方图匹配法对填图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到土壤各养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基于两种方法建立的多种光谱变量模型能成功进行SOM和TN含量的定量预测,其中SD-BPNN模型对二者预测效果最好,模型验证集R2分别为0.872和0.867,RPD分别为2.618和2.5。TP和TK由于含量相对较低,且特征波段不显着,模型的预测效果同SOM和TN模型存在差距,最优预测模型的RPD均介于1.42之间,可以实现两种养分含量的粗略估算。影像光谱与地面光谱的反射曲线差异会导致影像填图精度下降,经过直方图匹配修正能有效提高遥感预测精度,修正后的高光谱遥感填图可以实现SOM与TN的定量预测,以及TK含量的粗略估算,但无法对TP含量进行有效预测。
二、领导干部如何增强预测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领导干部如何增强预测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提升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
二、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要素构成 |
三、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提升路径 |
(2)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政治能力 |
风险预测能力 |
调查研究能力 |
科学决策能力 |
统筹协调能力 |
应急处突能力 |
群众工作能力 |
(3)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点及重、难点 |
第一章 底线思维的内涵和特征 |
第一节 底线思维的内涵 |
一、底线的内涵 |
二、思维的内涵 |
三、底线思维的内涵 |
第二节 底线思维的特征 |
一、原则性 |
二、科学预见性 |
三、主观能动性 |
四、辩证性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底线思维的基本思想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底线思维的资源 |
三、毛泽东思想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底线思维的论述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
三、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的要求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基本形态的重要论述 |
第一节 关于政治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二、坚持党的领导 |
第二节 关于经济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
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 |
四、守住农业农村改革的“三条底线” |
第三节 关于意识形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
二、守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
三、重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
四、守住道德底线 |
第四节 关于社会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
二、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
三、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 |
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
第五节 关于生态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二、守住“三条控制线” |
三、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
第六节 关于党的建设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牢守政治红线 |
二、牢守思想防线 |
三、牢守党的初心使命 |
四、牢守廉洁自律底线 |
第七节 关于外交方面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 |
一、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安全的底线 |
二、国与国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 |
三、坚守军事底线 |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论述 |
第一节 加强科学理论修养 |
一、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
二、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新思想 |
三、坚持科学思维方法 |
第二节 练就过硬的防范风险的政治本领 |
一、增强战略定力 |
二、警惕“灰犀牛”防范“黑天鹅” |
三、提高科学研判风险能力 |
四、提高化解风险能力 |
五、提高制度执行力 |
第三节 发扬斗争精神 |
一、发扬斗争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
二、保持斗争精神并敢于善于斗争 |
三、加强斗争历练以增强斗争本领 |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 |
第一节 理论品质 |
一、其核心要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
二、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 |
三、其本质特征是忧患意识 |
四、其重要抓手是两手准备 |
第二节 理论立场 |
一、坚守人民立场 |
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
三、让人民群众满意 |
第三节 问题导向 |
一、发现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起点 |
二、筛选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丰富 |
三、研究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关键 |
四、解决问题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归宿 |
第六章 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
第一节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
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 |
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 |
第二节 有利于党探索和把握执政规律 |
一、牢守纪律底线以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底线以夯实执政基础 |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针 |
一、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结晶 |
二、有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三、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
四、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
第四节 为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
一、有利于清醒认识我国面临的形势 |
二、有利于抓住中心工作促进多条底线动态平衡 |
三、有利于补齐短板并筑牢底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提升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六种能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治理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依法防控能力 |
二、信息研判能力 |
三、趋势预测能力 |
四、临机决断能力 |
五、命令执行能力 |
六、舆情应对能力 |
(5)基层公务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以X区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述评 |
(二)国内研究述评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视角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素质 |
二、基层公务员 |
三、基层公务员素质 |
第二节 理论视角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二、素质模型理论 |
第二章 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发放 |
第一节 X区税务局公务员素质要素的提取 |
一、基层公务员素质要素提取 |
二、基层税务局公务员素质要素提取 |
三、X区税务局公务员素质要素提取 |
第二节 税务干部素质研究模型 |
一、X区税务局公务员素质研究模型 |
二、素质模型权重分析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编制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样本的选择及问卷调查的发放回收 |
第三章 X区税务局公务员素质现状调查及提升实践 |
第一节 X区税务局公务员素质现状 |
一、思想政治素质 |
二、智力素质 |
三、业务素质 |
四、知识素质 |
五、身心素质 |
第二节 X区税务局公务员素质提升实践 |
一、基本素质培训 |
二、岗位练兵业务比武 |
三、绩效管理 |
四、数字人事 |
第四章 X区税务公务员素质提升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
第一节 X区税务局公务员素质提升面临的困境 |
一、素质提升成效不明显 |
二、日常培训与素质提升需求不匹配 |
三、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
四、人员的管理使用存在问题 |
五、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二节 基层公务员素质提升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
一、对素质提升的重视程度不够 |
二、素质提升需求的多元化带来提升难度 |
三、素质的复杂性带来提升及量化评价的困难 |
四、素质提升动力不足 |
第五章 基层公务员素质提升路径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转变观念提升整体素质 |
一、重视素质提升的作用 |
二、加强整体素质的提升 |
三、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
四、努力提高分析调查的能力 |
五、培养创新能力 |
第二节 加强公务员的素质培训 |
一、优化基层公务员的培训 |
二、建立公务员终身培训模式 |
三、建立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 |
四、完善公务员的培训保障机制 |
第三节 完善基层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 |
一、优化考核机制 |
二、完善激励机制 |
三、以考促学,提升个人素质 |
第四节 加强人员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
一、合理配置人员与岗位 |
二、加强轮岗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 |
三、探索人员结构的最优模式 |
第五节 完善公务员素质测评机制 |
一、构建科学的素质测评体系 |
二、探索建立科学的素质等级评定 |
三、保证素质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核心能力构成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应急管理与应急处置的传统误区 |
1.1.2 应急管理人员的角色与职能需要 |
1.1.3 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的现实困境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2.研究对象与文献综述 |
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2.2.1 关于应急管理人才进阶体系的研究 |
2.2.2 关于应急管理人才核心能力的研究 |
2.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3.基于比较分析与专家调查的要素提取 |
3.1 相关行业人才资质进阶的经验与启示 |
3.1.1 相关行业人才进阶的成熟经验 |
3.1.2 相关行业人才进阶的启示 |
3.2 国外应急管理人才资质进阶的模式与启示 |
3.2.1 各国应急管理人才进阶模式 |
3.2.2 国外应急管理人才资质认证的启示 |
3.3 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能力要素池的确定 |
3.3.1 能力要素的初步提取 |
3.3.2 基于专家打分的要素筛选 |
3.3.3 基于专家访谈的要素补充 |
3.3.4 能力要素框架的初步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基于主因子分析的模型构建 |
4.1 问卷开发与回收 |
4.1.1 问卷开发过程 |
4.1.2 问卷主要构成 |
4.1.3 问卷发放与资料收集 |
4.2 样本数据描述 |
4.2.1 描述性统计 |
4.2.2 信度检验 |
4.2.3 效度检验 |
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 可行性分析 |
4.3.2 提取因子变量 |
4.3.3 因子矩阵旋转 |
4.3.4 因子权重计算 |
4.4 模型最终构建 |
4.4.1 主因子1:有效沟通 |
4.4.2 主因子2:承担岗位职责 |
4.4.3 主因子3:应急知识与技能 |
4.4.4 主因子4:指挥协调 |
4.4.5 主因子5:个人素养 |
4.5 本章小结 |
5.讨论与建议 |
5.1 结果与讨论 |
5.1.1 有效沟通是最为首要的能力要素 |
5.1.2 承担岗位职责是最为基础的能力要素 |
5.1.3 应急知识与技能是最为必要的能力要素 |
5.1.4 指挥协调是最为核心的能力要素 |
5.1.5 个人素养是最为内在的能力要素 |
5.2 对策与建议 |
5.2.1 完善应急沟通机制建设,强化沟通意识,畅通沟通渠道 |
5.2.2 明确岗位职责,注重岗前培训,提升应急业务能力 |
5.2.3 加强应急知识与技能训练,增强技能积累与知识管理 |
5.2.4 加快指挥协调能力培养,提高管理技能水平 |
5.2.5 注重潜在素养培育,强化个人特质培养 |
6.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构建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能力要素框架与进阶体系 |
6.1.2 探讨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路径 |
6.2 研究不足 |
6.2.1 进阶体系有待完善 |
6.2.2 指标体系有待优化 |
6.2.3 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
6.3 研究展望 |
6.3.1 对纵向人才进阶体系进行分类分级研究 |
6.3.2 进一步对横向要素进行系统性细化与完善 |
6.3.3 在制定要素框架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2: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实证调查问卷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7)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领导力 |
2.1.2 女性领导力 |
2.1.3 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领导特质理论 |
2.2.2 领导行为理论 |
2.2.3 领导权变理论 |
3 提升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的重要意义 |
3.1 有利于展示与提升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
3.2 有利于促进组织发展,实现高效能领导 |
3.3 有利于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促进男女平等 |
4 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优势及提升影响因素 |
4.1 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的优势 |
4.1.1 优于男性干部之“柔” |
4.1.2 胜于男性干部之“善” |
4.1.3 强于男性干部之“美” |
4.2 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提升影响因素 |
4.2.1 个体因素 |
4.2.2 政策制度因素 |
4.2.3 社会环境因素 |
5 提升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的对策建议 |
5.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5.1.1 强化学习积累 |
5.1.2 加强道德修养 |
5.1.3 锤炼身心素质 |
5.2 加强法律制度保障 |
5.2.1 完善法律法规 |
5.2.2 完善政策制度 |
5.3 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
5.3.1 构建先进性别文化 |
5.3.2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5.3.3 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书目 |
作者简历 |
(8)社交媒体用户公共危机传播参与动机与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社交媒体参与动机与行为 |
2.1.1 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动机 |
2.1.2 社交媒体用户参与行为 |
2.2 公共危机概述 |
2.2.1 公共危机相关概念阐释 |
2.2.2 公共危机的类型及特征 |
2.3 危机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
2.4 危机传播应对策略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4 公共危机传播中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动机研究设计 |
4.1 研究模型构建及假设 |
4.1.1 研究模型构建 |
4.1.2 研究变量释义 |
4.1.3 研究假设 |
4.2 问卷设计 |
4.3 样本前测 |
4.3.1 信度分析 |
4.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
5 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动机对参与行为的影响 |
5.1 社交媒体用户危机传播的参与动机和行为的信效度分析 |
5.1.1 信度分析 |
5.1.2 效度分析 |
5.2 社交媒体用户危机传播的参与动机和行为关系的实证分析 |
5.2.1 相关性分析 |
5.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3 研究结果 |
6 研究结果阐释与应用 |
6.1 社交媒体用户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需求与期望 |
6.1.1 信息动机激发社交媒体用户对危机相关信息的获取与传播需求 |
6.1.2 情感动机促使社交媒体用户参与危机传播获得情感的疏通 |
6.1.3 公共动机扩大信息传播以维护公众利益 |
6.1.4 社会提升动机增强社交媒体用户观点表达的意愿 |
6.2 提升危机主体危机应对效果的建议 |
6.3.1 抢夺时效,适时合理地发布信息争夺主动权 |
6.3.2 安抚情绪,积极有效地进行形象修复 |
6.3.3 优化管理,贴合实际地建立长效应对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录 |
(9)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气象为农服务发展概述 |
1.2.2 国内气象为农服务发展历程 |
1.2.3 相关理论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的基本结构 |
1.4 本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
1.4.1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
1.4.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气象服务 |
2.1.2 气象为农服务 |
2.1.3 智慧气象 |
2.2 关于农户气象服务需求方面的研究 |
2.3 关于农户需求行为理论方面的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沂市农业气候资源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概况 |
3.1 新沂市城市及地理概况和气候特征 |
3.1.1 城市及地理概况 |
3.1.2 气候特征 |
3.2 新沂市农业气候资源 |
3.2.1 天气气候概况 |
3.2.2 风力情况 |
3.3 新沂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概况 |
3.3.1 干旱灾害 |
3.3.2 大风灾害 |
3.3.3 寒潮灾害 |
3.3.4 霜冻灾害 |
第四章 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 |
4.1 系列化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 |
4.2 专业化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 |
4.3 决策咨询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
4.4 人工增雨防雹服务发展现状 |
第五章 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的薄弱环节 |
5.1 气象信息预报预测能力及全过程气象服务提供能力相对不足 |
5.2 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专业化、精细化程度相对较弱 |
5.3 气象信息发布覆盖面偏低,时效性有待提高 |
5.4 气象为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5.5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仍需推进,农业合作社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薄弱环节成因分析 |
6.1 基层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
6.2 科研资金投入不充分,科技人才长期短缺 |
6.3 对农户需求研究不深入,导致农业合作社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
6.3.1 农户对各类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分析 |
6.3.2 农用天气预报服务需求分析 |
6.3.3 灾害预警及防灾减灾服务需求分析 |
6.3.4 地方特色气象为农服务需求分析 |
6.4 农户气象为农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6.4.1 农户气象为农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6.4.1.1 农户个体特征影响农户对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 |
6.4.1.2 农户家庭生产特征影响农户对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 |
6.4.1.3 区域风险特征影响农户对气象为农服务的需求 |
6.4.2 农户气象为农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6.4.2.1 农户样本的个体特征分析 |
6.5 主要结论 |
第七章 新沂市发展气象为农服务的对策研究 |
7.1 扩大服务供给领域,提升气象服务供给效益 |
7.1.1 寻求基层气象供给能力新突破 |
7.1.2 扩大气象为农服务供给领域 |
7.1.3 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供给制度改革 |
7.2 结合农户实际,刺激农村气象服务潜在需求 |
7.2.1 加强农村网格化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
7.2.2 充分发挥农业种植合作社补充作用 |
7.2.3 完善农户沟通机制建设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调査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航空高光谱遥感的黑土养分含量反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高光谱遥感及研究现状 |
1.2.1 高光谱遥感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高光谱数据获取和预处理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样品采集与化学分析 |
2.2.1 土壤样品采集 |
2.2.2 土壤理化指标分析 |
2.2.3 地面光谱测定 |
2.3 航空高光谱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2.3.1 CASI/SASI数据介绍 |
2.3.2 CASI/SASI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2.4 地面光谱数据预处理 |
2.4.1 光谱去噪 |
2.4.2 光谱重采样 |
2.4.3 光谱散射校正 |
2.4.4 光谱数学变换 |
2.4.5 连续统去除 |
2.5 本章小结 |
3 养分含量与光谱特征的信息提取 |
3.1 养分含量相关分析 |
3.2 黑土光谱反射特征分析 |
3.2.1 黑土样本的光谱特征 |
3.2.2 土壤光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
3.3 土壤光谱与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3.3.1 有机质与光谱的相关性分析 |
3.3.2 全氮与光谱的相关性分析 |
3.3.3 全磷与光谱的相关性分析 |
3.3.4 全钾与光谱的相关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黑土养分含量模型建立与验证 |
4.1 建模样本选择 |
4.1.1 异常值剔除 |
4.1.2 建模集与验证集筛选 |
4.2 模型建立与评价方法 |
4.2.1 偏最小二乘法 |
4.2.2 BP神经网络 |
4.2.3 模型精度评价 |
4.3 回归结果分析 |
4.3.1 偏最小二乘模型结果 |
4.3.2 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 |
4.3.3 两种建模方法结果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5 CASI/SASI航空高光谱数据土壤养分填图 |
5.1 养分含量填图 |
5.2 直方图匹配修正 |
5.3 土壤养分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成果与结论 |
6.2 存在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领导干部如何增强预测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提升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J]. 武文莉,王蒙. 新长征(党建版), 2021(10)
- [2]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分析[J]. 武文莉,王蒙. 行政与法, 2021(08)
- [3]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研究[D]. 岳红玲.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4]提升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六种能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治理反思[J]. 余绪鹏,余樟青.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21(02)
- [5]基层公务员素质提升路径研究 ——以X区税务局为例[D]. 杨斯琦.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6]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核心能力构成的探索[D]. 付欢. 暨南大学, 2020(04)
- [7]基层女性干部领导力提升对策研究[D]. 李莹.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2020(12)
- [8]社交媒体用户公共危机传播参与动机与行为研究[D]. 陈肖鹏. 沈阳体育学院, 2020(12)
- [9]新沂市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何欣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10]基于航空高光谱遥感的黑土养分含量反演研究[D]. 陶培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