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

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

一、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穆翀[1](2021)在《大理地区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消化道损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我院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发消化道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初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调阅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的病案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192例病例,用Excel 2016准确、详细地记录每例患儿的资料。根据收集的资料,按有无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将19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成消化道损害组和无消化道损害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民族、发病季节、发病诱因、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中的差异。计数资料选择例数表示,消化道损害组和无消化道损害组之间比较选择?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选择x?s表示,当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组间差异选择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比较;若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选择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结果建立本研究的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纳入本研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92例,其中有98例(约51.04%)出现消化道损害。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7岁、皮损范围、WBC、NE%、NLR、PLT、ASO、D-D,组间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与过敏性紫癜并发消化道损害有显着关联;而性别、民族、发病季节、关节症状、CRP、HGB、HDL、FIB、Ig A、ESR等指标的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指标与过敏性紫癜并发消化道损害无显着关联。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中,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7岁(OR=1.025)、皮损范围(OR=1.477)、WBC(OR=1.183)、NE%(OR=1.045)、D-D(OR=1.483),上述指标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为Y=年龄×0.025+皮疹范围×0.390+WBC×0.168+NE%×0.044+D-D×0.394-1.23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95%CI:0.730~0.863);在最大约登指数下,预测模型的特异性是78.48%,敏感度是73.45%。结论:在本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年龄≥7岁、皮损范围超过双下肢、WBC升高、NE%升高、D-D升高是上述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在临床上,对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消化道损害的早期预测、早期干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鑫,张婷,桑宝华,田新[2](2021)在《紫癜性肾炎同时并发肠套叠及阑尾炎一例》文中提出

王军红[3](2020)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C反应蛋白与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腹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中的变化,并分析二者与小儿腹型HSP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及减少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0例HSP患儿,根据临床类型分为:腹型HSP 92例,非腹型HSP 78例;并以80例到我院体检的健康小儿作为正常组,均采用13C呼气试验测定有无HP感染,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同时,将Hp阳性的腹型HSP患儿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抗Hp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测定HP阳性率及CRP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HSP患儿的Hp阳性率为54.12%(92/17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及非腹型HSP比较,腹型HSP组Hp阳性率76.09%(70/9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值均<0.05)。2.与正常组比较,HSP患儿血清CRP水平为(36.37±2.28)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及非腹型HSP相比,腹型HSP组患儿血清CRP水平(38.18±2.28)mg/L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值均<0.05)。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升高,随访复发率为5.0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的Hp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儿腹型HSP发生和Hp感染、CRP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1.HP感染、CRP升高和小儿HSP发生有关,尤其是小儿腹型HSP的发生密切相关。2.抗HP治疗可有效提升HP阳性的腹型HSP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病情转归,且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复发。

舒明[4](2020)在《2014-2018年恩施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单中心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恩施地区292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单中心分析恩施地区儿童HSP的临床特点,探讨HSP伴胃肠道受累及肾损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儿科从2014年01月-2018年12月确诊并且住院的HSP患儿共292例,统计患儿的性别、年龄、民族、地域、发病季节、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等资料,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恩施地区儿童HSP的临床特点及伴胃肠道受累及肾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1.恩施地区儿童HS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平均年龄为(8.34±2.92)岁,男女比例为1.13:1,冬春季节多发,感染因素是其常见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恩施地区儿童HSP以混合型、腹型、单纯皮肤型多见,在混合型中,以胃肠道损害及关节损害并存常见。3.本研究292例患儿均在病程不同阶段出现皮肤紫癜,比例为100%,伴胃肠道症状50.00%,伴关节症状41.78%,伴肾损害21.92%。4.本研究HSP伴胃肠道症状患儿有146例,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二者比例1.70:1,发病年龄为(8.14±3.12)岁,以学龄期儿童多见(P<0.05),冬春季节多发。存在感染因素的HSP患儿更易出现胃肠道损害(?2=5.484,P=0.019<0.05),MP感染与HSP伴胃肠道损害相关(?2=4.283,P=0.038<0.05)。年龄越大,WBC及CRP越高是以胃肠道损害首发HS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本研究HSP伴肾损害患儿有64例,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二者比例为1.21:1,发病年龄为(8.64±2.69)岁,年龄偏大患儿更易发生肾损害(z=-2.243,P=0.025<0.05),冬春季节多见。MP感染与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相关(P=0.016<0.05),链球菌感染与HSP患儿发生肾损害无关(?2=1.057,P=0.304>0.05)。年龄越大,WBC及IgA越高可能是儿童HSP伴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恩施地区儿童HSP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学龄期多见,临床分型以混合型、腹型、单纯皮肤型多见。2.恩施地区儿童HSP伴胃肠道症状最多见(50.00%),其次为关节症状(41.78%)及肾损害(21.92%)。3.年龄越大,WBC及CRP越高可能是以胃肠道症状首发的儿童HSP的独立危险因素。4.年龄越大,WBC及IgA越高可能是儿童HSP伴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崔洪涛[5](2019)在《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以导师原晓风教授提倡的三焦辨证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为理论指导,结合导师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进行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学术观点创新。通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病例资料进行中医运气学发病规律及临床检验“金指标”的临床回顾研究,并探讨化瘀消斑口服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机理,佐证导师提出的“三焦辨证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学术观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方法: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系统阐发三焦辨证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理论创新点;以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年份及发病年份两方面以及运用中医运气学客主加临理论指导,回顾研究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特殊规律;以黄金分割等法对临床检验大数据进行回顾研究;以蛋白组学技术研究化瘀消斑口服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机理及文献回顾并系统概括导师学术经验。结果:本文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在三焦辨证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学术经验,提出三焦、三才、三因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三焦与伏邪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太阴阳明理论辨治中焦腹型小儿过敏性紫癜等创新学术理论观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存在着出生与发病特异的五运六气年份与时节。运用黄金分割法筛选出:肌酐、碱性磷酸酶、磷等21项核心化验单阳性指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有99.73%的诊断支持度;蛋白组学实验说明中药化瘀消斑口服液,通过免疫、补体、凝血等系统通路发挥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作用,诠释了导师原晓风教授有丰富的诊疗儿科疾病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结论:应用中医三焦辨证法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符合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规律与病理生理特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和发病存在特异的运气时节;肌酐、碱性磷酸酶、磷等21项核心检验异常指标“金指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有99.73%的诊断参考价值,临床生化类检查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价值最大,尿常规与生化类检查诊断意义大于血常规与生化类检查;中药化瘀消斑口服液能够通过调控多系统、多通路、多靶点发挥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作用。

何逾祥[6](2017)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方法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效。方法 61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按就诊日期单号与双号差异分为对照组(28例)和实验组(33例)。单号就诊进入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双号就诊进入实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分析该病诊断方法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胃肠道症状消失(12.44±3.25)d,紫癜消失(10.74±2.49)d,关节症状消失(11.39±4.17)d。实验组胃肠道症状消失(7.51±2.78)d,紫癜消失(6.82±3.30)d,关节症状消失(7.02±3.13)d。实验组胃肠道症状消失、紫癜消失、关节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3+、CD3+CD4+高于对照组,CD19+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有效,临床上可推广。

钱超颖[7](2016)在《新分类方法对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价值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急性发作性腹痛是儿科门(急)诊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多样。及时而准确的病因诊断有助于临床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减少误诊的发生。本研究借鉴儿童急性腹痛临床问诊原则及既往病因分类思路,将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归纳总结为五组,通过建立五组分类法分析814例儿童急性腹痛病例,探讨五组分类法各组中疾病构成及相关临床特点,对比总结五组分类法较传统诊断模式的优缺点,以优化儿童发作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思路,提高诊治效率。资料和方法:资料:回顾2015年02月至2016年06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以急性发作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703例,以及同期在消化科门诊就诊的病例111例。病例入选标准:1.患儿年龄:2岁-14岁;2.腹痛为主要症状;3.病程不足三个月;4.能用语言有效表达主观症状;5.排除创伤性腹痛。方法:根据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临床问诊原则及既往病因分类思路,参考Boyle六步法则和Ji Hoi Kim等的九步法则,将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归纳总结为五组:第一组.危重急腹症(包括威胁生命的外科性及内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全腹膜炎,急性重症胰腺炎等);第二组.内、外科急腹症(包括胃、肠、肝、胆、胰、泌尿生殖系统等),为排除第一组情况后的所有器质性疾病;第三组.病毒性感染或细菌性感染;第四组.功能性胃肠疾病急性表现;第五组.粪便潴留或排便困难。将所有入选病例依据最终临床诊断分别归入新创立的五组,比较各组中疾病构成(发病率)及相关临床特点(平均年龄、性别比、平均病程、常见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误诊病例特点。结果:814例急性发作性腹痛患儿中,共有45种病因,经过五组分类法诊断归类,具体结果如下:1.一般特征:23岁(幼儿期)患儿128例(15.72%),46岁(学龄前期)患儿291例(35.75%),714岁(学龄期)患儿395例(48.53%)。五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第一组8.02±3.21岁,第二组7.42±3.13岁,第三组5.53±2.49岁,第四组8.15±3.88岁,第五组6.31±3.07岁。第三组、第五组的平均年龄较其他三组偏小,差异显着(p<0.05)。2.各组的疾病构成:第一组共73例(8.97%),常见疾病病因为急性阑尾炎合并全腹膜炎(28例,38.35%)。第二组共546例(67.08%),常见疾病病因为过敏性紫癜(173例,31.68%)、急性阑尾炎(166例,30.40%)和急性胃肠炎(65例,11.90%)。第三组共71例(8.72%),常见疾病病因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5例,91.55%)。第四组,共19例(2.33%),常见疾病病因为胃肠功能紊乱(16例,84.21%)。第五组共105例(12.90%)。3.各组的临床特点:(1)平均病程:第一组2.42±2.00天,第二组5.24±8.93天,第三组5.17±9.06天,第四组12.84±12.91天,第五组10.51±13.96天,第一、二、三组的平均病程分别较第四、五组的病程短,差异显着(p<0.05)。(2)临床症状:常见伴随症状如发热、呕吐的发生率在五组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腹泻见于第一、二、四组,其发生率在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实验室检查结果:第一组的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数值的均值较其他四组显着增高(p<0.05),第二组的c反应蛋白数值与其他四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但均值低于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的患儿予灌肠通便后,有181例(92.82%)腹痛缓解。4.各年龄段的腹痛病因:第一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病例数最多的均为阑尾炎合并腹膜炎,各占本年龄组总数的2.34%(3例)、3.78%(11例)、3.55%(14例);第二组,幼儿组为急性胃肠炎(27例,21.88%)、急性阑尾炎(15例,11.72%)和过敏性紫癜(12例,9.38%);学龄前期组为过敏性紫癜(82例,28.18%)、急性阑尾炎(54例,18.56%)和急性胃肠炎(25例,8.59%);学龄期组为急性阑尾炎(97例,24.62%)、过敏性紫癜(79例,20.05%)和消化性溃疡及胃、十二指肠炎(38例,9.64%)。第三组,三个年龄组均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各年龄段的比例为:幼儿组11.72%(15例)、学龄前期组10.65%(31例)和学龄期组4.82%(19例)。第四组,三组均为胃肠功能紊乱,分别占其各自年龄组的比例为:幼儿组3.13%(4例)、学龄前期组0.69%(2例)和学龄期组2.54%(10例)。第五组,“粪便潴留或排便困难”,幼儿组19.53%(25例)、学龄前期组14.09%(41例)和学龄期组9.90%(39例)。5.误诊率:所有住院病例的误诊率为4.55%(32例),第一组“危重急腹症”误诊率最高,为8.22%(6例)。其次为第三组,共有3例,误诊率为7.89%。结论1.新分类方法细分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病因结构,优化诊断思路流程,对早期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的病因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3.器质性腹痛疾病主要分布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最常见的“危重急腹症”为急性阑尾炎合并全腹膜炎。第二组是器质性腹痛疾病如急性阑尾炎、过敏性紫癜和急性胃肠炎常见;引起腹痛的常见功能性疾病主要分布在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分别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和粪便潴留。低年龄段儿童更易发生急性功能性腹痛。4.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的明显升高可作为“危重急腹症”的参考指标之一。5.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灌肠通便有效。6.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的传统诊断方法误诊率较高,其中“危重急腹症”的误诊率为8.22%,后果严重。7.对比既往相关文献提出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的分类方法,五组分类法有助于简化诊断流程,及早发现危重急腹症,明确腹痛病因,减少或避免误诊,具有更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罗春燕,邱莉,曾小玲,黄玲[8](2016)在《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小儿急腹症的鉴别及治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常见小儿急腹症的区别,分析误诊原因并进行鉴别。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20例误诊为小儿急腹症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查看和统计其临床症状及诊断、治疗过程,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临床报道,对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常见小儿急腹症进行鉴别。结果通过分析认为误诊的客观原因是腹型过敏性紫癜特征性症状延后,主观原因是医师对疾病缺乏认识,检查不够仔细,诊断过于仓促;结合其他临床研究结果得出了腹型过敏性紫癜与消化溃疡、细菌性痢疾、急性坏死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及急性阑尾炎等常见小儿急腹症都有区别,并提出了相应鉴别的方法。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小儿急腹症的区别是腹部有压痛(痛点不固定),腹肌紧张和反跳痛不显着,症状重体征轻等;熟练掌握其临床特点,并认真检查和仔细诊断,可有效避免误诊的发生;该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确诊后应先找出过敏原并进行避免,严重者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李基伟,吴学东,李爱民,杨利杰,鞠春慧,孟飞龙[9](2007)在《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1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2例因并发外科急腹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混浊血性积液、肠管广泛出血斑点,其中1例小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2例均康复出院。随访1年,患儿各项随访指标均正常。结论诊治过敏性紫癜过程中出现外科急腹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手术治疗。

白鹏,肖治宇,周正明[10](2004)在《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诊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 8例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并发肠套叠的套入部分肠壁坏死 ,行肠切除吻合术 ,均获痊愈。 3例并发肠穿孔者行肠造口术 ,2例治愈 ,1例术后因全身情况衰竭死亡。结论 :提高对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认识水平至关重要 ,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二、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大理地区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消化道损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缩略词
第1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2.3 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预测模型的建立及效能分析
第3章 讨论
    3.1 基本情况与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性分析
    3.2 临床表现与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性分析
    3.3 辅助检查与HSP并消化道损害相关性分析
    3.4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小儿过敏性紫癜诊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幽门螺杆菌感染和C反应蛋白与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2014-2018年恩施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单中心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5)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理论学术创新
    1.1 三焦、三才、三因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1.2 三焦与伏邪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
    1.3 太阴阳明理论辨治中焦腹型小儿过敏性紫癜
    1.4 小结
第二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与五运六气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摘要
    2.3 病例材料
    2.4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年份基本资料与主运相关性研究
    2.5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年份五运客主加临相关性研究
    2.6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六气基本资料与发病相关性研究
    2.7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六气客主加临相关性研究
    2.8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检验阳性指标黄金分割法回顾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摘要
    3.3 患者基本病例资料
    3.4 诊断标准
    3.5 临床检验阳性指标黄金分割法运算
    3.6 20 项核心阳性“金指标”分类研究
    3.7 临床检验阳性指标分类研究
    3.8 研究结果
    3.9 小结
    3.10 讨论
第四章 化瘀消斑口服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蛋白组学试验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摘要
    4.3 病例资料
    4.4 材料和方法
    4.5 实验结果
    4.6 小结
    4.7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6)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诊断
        1.2.2 治疗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3]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 CD3+、CD3+CD4+和CD19+水平比较
    2.3 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7)新分类方法对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价值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资料统计方法
结果
    一、一般特征分析
    二、分组及各组的疾病构成
    三、各组的临床特点和常见病因
        1.各组疾病的临床特点
        2.各年龄段腹痛的病因
    四.误诊分析
讨论
    一、病因分类方法
    二、各组的病因分析
    三、各年龄段的病因分析
    四、误诊病例分析
    五、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8)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小儿急腹症的鉴别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诊断治疗过程
3腹型过敏性紫癜易误诊的原因分析
    3.1疾病症状延后
    3.2对疾病缺乏认识
    3.3检查不够仔细,诊断过于仓促
4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鉴别
    4.1消化溃疡的鉴别
    4.2细菌性痢疾的鉴别
    4.3急性坏死性肠炎的鉴别
    4.4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
    4.5急性阑尾炎
5讨论

(9)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治疗
结果
讨论

四、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大理地区小儿过敏性紫癜并消化道损害危险因素分析[D]. 穆翀. 大理大学, 2021(09)
  • [2]紫癜性肾炎同时并发肠套叠及阑尾炎一例[J]. 李鑫,张婷,桑宝华,田新.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04)
  • [3]幽门螺杆菌感染和C反应蛋白与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关系的临床研究[D]. 王军红. 山东大学, 2020(10)
  • [4]2014-2018年恩施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单中心临床分析[D]. 舒明.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5]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D]. 崔洪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 何逾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07)
  • [7]新分类方法对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价值的初步探讨[D]. 钱超颖. 苏州大学, 2016(06)
  • [8]腹型过敏性紫癜与小儿急腹症的鉴别及治疗分析[J]. 罗春燕,邱莉,曾小玲,黄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6(12)
  • [9]腹型过敏性紫癜并发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J]. 李基伟,吴学东,李爱民,杨利杰,鞠春慧,孟飞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7(06)
  • [10]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诊治[J]. 白鹏,肖治宇,周正明. 陕西医学杂志, 2004(08)

标签:;  ;  ;  ;  ;  

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的临床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