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市场增加值率最大化(论文文献综述)
闫宏宇[1](2020)在《企业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分析 ——基于拉夏贝尔案例分析》文中指出企业成长到特定的阶段通常会寻求规模扩张来带动公司增长,但如果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企业扩张策略不当,一味追求体量增长将会给公司后续经营带来巨大的压力,极易导致企业因消化不良而被“撑死”。服装行业一直偏好规模经济,2019年服装企业上市公司格局十分动荡,富贵鸟退市、真维斯破产、贵人鸟与拉夏贝尔业绩巨亏等事件频发,这些原来发展迅猛的企业因财务风险突然爆发进入业绩寒冬期的情况让人深思。基于此背景本文提出的核心研究问题是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是否存在制衡关系,可以通过评价扩张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平衡关系帮助企业判断当前战略的适宜性。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战略的研究多集中在战略制定与实施效果上,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多从风险成因、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控的角度分析,对于企业战略扩张和财务风险的关系研究缺乏直接相关文献,存在研究缺口。本文选择曾经的国产女装龙头企业拉夏贝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法,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企业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的相互作用路径,分析扩张与财务风险存在制衡的理论可能,设计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的平衡评价体系,分析企业如何科学决策。通过案例研究,理论与实务结合以佐证制衡理论与企业情况的一致性,并分析拉夏贝尔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的失衡原因,提出发展建议。针对研究问题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是:(1)拉夏贝尔扩张过程中环境威胁以及企业劣势突显,扩张战略实施存在问题。(2)在扩张战略实施过程企业的财务质量及风险状况越来越差,战略扩张通过资本运动环节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累积爆发阻止了企业战略扩张的继续进行,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存在制衡关系。(3)通过设计和应用扩张与风险财务平衡评价体系发现,在2016年前后是拉夏贝尔扩张与风险处于失衡状态的临界点,高速扩张已不适于企业发展,但企业因管理者对环境变化过于自信、风险控制体系缺陷等原因未进行战略调整,亦未采取有效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扩张与风险严重失衡,产生亏损结果。本文的研究创新在于(1)通过扩张与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得出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存在理论上制约的可能,然后从战略实施过程角度对拉夏贝尔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到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论,对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关系理论上有一定的补充。(2)对拉夏贝尔扩张与风险的失衡分析,帮助企业找到失衡时点及扩张与风险失衡的原因,并对企业提出了发展建议;(3)警示其他在进行战略扩张的企业,关注环境变化,重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预警作用,并建立财务平衡评价体系,主动调整企业战略规划,正确权衡扩张的风险与收益,避免类似拉夏贝尔的情况发生,实现公司价值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陈晓凡[2](2020)在《创维数字的市值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完成,我国股票市场经进入一个完全流通的时代,市值管理也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上市公司的市值不能准确反映其内在的价值。若上市公司市值远高于其内在价值,市场价值被高估,股价存在大量的泡沫,则会使股权投资对投资者失去吸引力,抑制投资需求;若上市公司市值低于其内在价值,市场价值被低估,则会使公司融资出现困难,损害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如何充分利用市值管理有效提升上市公司市值,成为所有上市公司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树立正确的市值管理观念,促进上市公司实施市值管理,进而保护投资者权益。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创维数字的市场价值近两年内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且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无形资产多、收入确认时点难以确定和缺乏适当的可比公司等问题也对其内在价值的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创维数字进行市值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创维数字作为研究的对象。首先,对创维数字的企业概况、市值管理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由于传统的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价值实现指标较为单一,所以对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改,在一级指标价值实现下增设市场增长性这一二级指标,市场增长性又由市场增加值、市场增加值附加率和市场增加值增长率三个三级指标组成,并使用修改后的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分析创维数字市值管理情况,据此提出创维数字市值管理中暴露出的核心盈利能力不足、风险应对能力较低、股权激励效果不佳和公司治理不完善等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其生产成本过高、坏账风险较大、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不科学和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等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创维数字市值管理改进对策,以期提升创维数字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创维数字的市场价值。
张小艺[3](2020)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战略实施改进研究》文中提出聚氨酯是当前高分子材料中应用最广、品种最多的材料之一。聚氨酯材料的性能卓越,具有极强的不可替代性,整个行业发展具有非常良好的前景。万华化学是我国聚氨酯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万华化学取得很大的进展,资本市场运作也非常成功。研究万华化学的财务战略,一方面可以对万华化学当前的财务战略进行评价,发现万华化学财务战略当前可以改进的空间,对公司的后续财务战略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总结万华化学在财务战略方面的有益经验,对其他类似企业财务战略规划提供借鉴。本文以财务战略的文献综述入手,整理和归纳了当前国内外财务战略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财务战略研究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内容。本文介绍聚氨酯行业特征和万华化学的基本情况之后,使用哈佛分析框架对万华化学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万华化学当前财务战略内容进行解析,明确认识万华化学财务战略现状和可以改进的空间,进而提出面向未来的万华化学财务优化和相应保障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万华化学财务战略成功的经验,并对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战略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说本文包括以下六个部分。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对研究现状的评述,介绍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介绍财务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基于企业生命周期、价值创造、可持续增长和基于核心能力的财务战略研究。介绍了财务战略矩阵和哈佛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通过哈佛分析框架对万华化学进行分析。介绍了聚氨酯行业发展历程和趋势后,对万华化学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面评价万华化学采用当前财务战略对企业现实情况的影响,总结当前财务战略正确的做法,发现其中可以改进的问题。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提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方向。总结万华化学财务战略成功的经验,为其他企业集团财务战略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傅一窈[4](2020)在《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的东方园林投融资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保问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速的同时,又能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了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环保行业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之一。东方园林作为中国民营环保企业的代表,紧跟政策实行业务转型后,营业收入连年攀升,然而公司发展的好势头却在2018年忽然停止,接连出现项目停工、公司欠薪、资金周转困难、实际控制人变更等问题。为找出解决东方园林财务战略制定与实施所存在的问题,利用财务战略矩阵这一分析工具研究其投资、融资战略,将公司实际财务战略与财务战略矩阵所建议战略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合理建议。本文运用理论与案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介绍了投融资战略、财务战略及财务战略矩阵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对东方园林进行了企业发展和投融资现状概述、财务运作内外部分析和SWOT分析,发现公司自2014年开始转型投资PPP项目以来,在不断增加项目投资数量,呈现出快速发展良好态势的同时,经营能力、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都在2018年降至最低水平,希望通过财务战略矩阵找出东方园林投融资战略与实际能力中的矛盾点,以便对东方园林未来发展做出相应规划。选取东方园林公司2014-2018年财务数据,通过对EVA和实际增长率的计算,构建了东方园林财务战略矩阵,得出公司2014年、2015年和2018年处于增值型现金剩余状态,2016年和2017年处于增值型现金短缺状态。分别从融资、投资判断出东方园林在2014年和2015年财务战略较为合理,而2016年-2018年扩张过快,融资困难,PPP项目占用大量资金导致资金短缺情况不断加剧,最终东方园林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北京朝阳国资委。最后对东方园林的投资、融资战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对东方园林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投资上,转变投资模式,可改为EPC模式为主,投资项目可集中在回款较快毛利率较高的危废处理和全域旅游方向,同时应注意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营运资本管理;融资上,开拓更多融资渠道,如:债转股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有利于优化资本结构,同时可引入合作商,或引入新投资人共担风险。
宁萍[5](2020)在《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市值管理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值管理,是当代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运用多种经营管理模式,来实现公司股东的价值最大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优秀的市值管理不但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快速增长其业绩,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上市公司在融资或并购中的成本,同时帮助公司提升品牌形象等。上市公司实行市值管理策略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将其管理和思维转化运用到了创新方面,从而极大的增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的根本利益相较于以前的市场逐渐变得统一,企业不再只是公司大股东的融资工具,企业的管理以及发展观念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这将是我国主流上市公司开启全面市值管理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东华软件为例进行案例研究,首先阐述了价值管理和市值管理的概念,整理了两者的不同,然后对东华软件现状进行客观阐述,接着从数据指标上分析了东华软件近几年表现,并通过市值管理模型来计算出软件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得分,从而分析出东华软件近几年的市值下降原因,最后给出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对东华软件现有市值管理案例的现状分析,将对提高我国现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率产生明显的促进效果,同时也能帮助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陈晓[6](2018)在《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目标管理的组成部分与主要手段,受重视程度日趋提高。目前我国企业已纷纷开始财务预算改革,但尚未形成清晰体系,导致绩效评价质量较低:一方面财务预算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预算绩效评价结果难以在实际财务预算体系建设中落地,绩效评价往往流于形式。本文以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为例,分析了A省电信公司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后取得的成效,构建了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以期实现绩效评价的管制以及绩效评价结构的优化,从而对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促进作用。首先对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方面的有关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在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分析的基础上,选取DEA方法作为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主要途径。结合A省电信公司的财务预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实现Malmquist指数的成功分解,分析整合了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构建了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评价的理论模型;以主要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有关指标为凭据,根据该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和预算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建立了该公司财务预算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2004年到2016年的有关数据,运用面板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论证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研究了影响A省电信公司在财务预算方面的绩效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产生影响的大小,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对电信运营商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廖一达[7](2019)在《基于EVA与BSC整合的A公司业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司为取得竞争优势,扩大自身规模,需要充分发现并持续发扬自身长处,提供个性化、优质化的内容服务,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实现企业增值。所以,真实客观地评价企业业绩是企业和投资者的共同需要。而长久以来,以财务指标为主导的在业绩评价方法我国应用广泛。这种以利润为核心的评价模式虽然能够直观体现出企业的经营成果,但以财务指标为主导的在业绩评价方法往往只能反映过去的、历史的经营状况,却难以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更为可靠的预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基于互联网企业的内在需求,将EVA与BSC整合形成一套新的业绩评价体系,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成长等四个维度对互联网企业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对整合EVA与BSC的必要性、可行性、优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出了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对我国互联网企业业绩存在较大影响的重要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在充分参考互联网行业企业特点的前提下,基于EVA与BSC的整合构建了一套新的业绩评价体系。最后,本文选择盈利稳定却积极谋求战略转向的A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并运用上述业绩评价体系对A公司进行具体评价分析。本文通过整合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为以A公司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设计了一套业绩评价体系,希望能尝试探索出一种适用互联网行业企业的、尽量客观的业绩评价方法,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杨莉[8](2019)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汇率政策逐步市场化,资本市场迅速发展推动上市公司管理理念进步。国内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逐渐理论化、制度化,但市值管理行为依旧存在问题,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外贸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活动主体,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科学的进行市值管理,是外贸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公司管理问题,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市值管理研究集中于微观影响因素,忽视宏观风险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效果的影响。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从对外贸易途径、资本流动途径和心理预期途径三个途径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效果产生影响的过程。接着,建立回归模型,并运用基准回归、对比分析、异质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是外贸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要考虑的宏观风险因素。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外贸上市公司进行更好地市值管理,但并不是一味地升值;人民币汇率波动不利于外贸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第二,通过分时间段研究发现,相比人民币稳定升值期间,汇率波动阶段更不利于外贸上市公司开展良好的市值管理。最后,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对市值管理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阶段均有显着影响,但是对价值实现阶段影响最为显着。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和企业层面为外贸上市公司更好的进行市值管理提供具体的政策建议。
巫嘉琦[9](2019)在《家电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以W集团为例》文中认为企业资本结构理论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理论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的优劣对财务风险影响较大,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家电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也占领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在家电行业失去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家电行业企业是受市场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也在逐年下滑,加上网上购物的兴起、市场需求量趋于饱和等原因,家电行业企业的发展正在面对着新的挑战。本文以资本结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选定W集团的资本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W集团所处的家电行业特点及资本结构现状,其次,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对W集团的资本结构现状展开研究,通过与同行业企业资产负债、负债结构、股权结构均值进行对比,接着通过因子分析和EVA对W集团2014年到2017年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得出W集团资本结构存在资产负债率偏高、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合理和股权结构较分散的结论,最后,经最优资本结构模型计算出的W集团最优资本结构,根据前文行业对比分析、W集团资本结构分析及最优资本结构模型计算结果,提出W集团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对W集团的资本结构优化提出建议。本文对W集团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W集团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W集团资本结构优化建议,对W集团日后的资本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价值。同时也对家电行业的其他企业的资本结构优化提供了一些的借鉴和指引。
王凡平[10](2019)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业关联度与并购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资本运作方式,并涌现出一些成功案例。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并购重组乱象,给公司并购后发展带来了隐患,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正当利益,并给政府部门的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在文献梳理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对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一是并购到底是否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二是如何选择并购对象才能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本文的理论与实证部分均是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文采用了综合财务绩效和经济增加值两个指标,从公司整体视角和公司股东视角分别进行了研究。理论上,并购重组既应该为公司带来更好的业绩表现,也应该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两个目标应该是一致的。然而,现有文献对综合财务绩效的研究结论差别较大,对经济增加值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空白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内部化理论,选择与自身关联度较高的并购目标,更容易实现公司间资源的整合,从而带来更优的并购表现。但是,目前有关公司关联度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不多,研究结论更是千差万别。事实上,对于并购公司关联度这一概念本身,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指标,这可能是研究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这一点切入,提出生产上的关联才是促进公司并购后整合、发挥公司规模效应的根本原因,并以“投入-产出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并购公司行业关联度这一创新指标作为后续实证研究的关键变量。然后,本文分别对并购重组是否实现了上述两个目标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绩效衡量指标,并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并购行为本身并不能带来公司绩效的提升。本文对并购公司行业关联度与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选择同一行业、同一产业并购,还是选择横向、纵向、混合并购,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均不显着,只有选择行业关联度较高的并购目标,才有可能带来公司绩效的提升,这一结果证明了本文关于行业关联度影响并购绩效的逻辑有一定合理性。其次,本文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和经济增加值衡量指标,并针对目前经济增加值计算中的争议,结合研究目的给出了处理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并购同样不能为公司股东带来价值提升,且行业关联度指标也无法对并购后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产生正向影响。本文还对这一结果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上对于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漠视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结合可能的创新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展望。
二、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市场增加值率最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市场增加值率最大化(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分析 ——基于拉夏贝尔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研究特色与应用价值 |
1.4 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
2.1 文献回顾 |
2.1.1 企业战略相关研究 |
2.1.2 财务风险相关研究 |
2.1.3 扩张战略与财务风险相关研究 |
2.1.4 概括性评述 |
2.2 理论基础与探讨 |
2.2.1 战略扩张理论 |
2.2.2 战略扩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
2.2.3 扩张中财务风险的特点 |
2.2.4 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关系讨论 |
2.3 企业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权衡体系设计 |
2.3.1 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权衡内涵 |
2.3.2 财务风险定量评价模型 |
2.3.3 具有平衡内涵的指标选择 |
2.3.4 基于扩张与财务风险平衡评价体系的评价决策分析 |
3 拉夏贝尔案例介绍与战略分析 |
3.1 拉夏贝尔案例介绍 |
3.1.1 拉夏贝尔背景介绍 |
3.1.2 拉夏贝尔扩张过程 |
3.1.3 拉夏贝尔财务困境 |
3.2 拉夏贝尔的外部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变化 |
3.2.2 产业环境变化 |
3.2.3 外部环境分析小结 |
3.3 拉夏贝尔内部环境分析 |
3.3.1 全渠道销售网络 |
3.3.2 多品牌矩阵 |
3.3.3 供应链管理 |
3.3.4 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
3.4 拉夏贝尔战略扩张存在的问题 |
3.4.1 多品牌差异化及产品定位失败 |
3.4.2 直营模式经营成本承压 |
3.4.3 扩张超速与管理能力不足 |
4 拉夏贝尔战略扩张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
4.1 拉夏贝尔战略扩张过程中财务状况变化 |
4.1.1 偿债能力分析 |
4.1.2 盈利能力分析 |
4.1.3 营运能力分析 |
4.1.4 发展能力分析 |
4.2 拉夏贝尔战略扩张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
4.2.1 直营网点持续扩张加大企业筹资风险 |
4.2.2 盲目扩张引发企业投资风险 |
4.2.3 存货积压加大资金回收风险 |
4.2.4 资金需求与能力不匹配引发收益分配风险 |
4.2.5 拉夏贝尔战略扩张对财务风险整体影响 |
4.3 拉夏贝尔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的制衡关系 |
5 拉夏贝尔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失衡分析 |
5.1 拉夏贝尔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失衡评价 |
5.1.1 拉夏贝尔边际收益指标分析 |
5.1.2 拉夏贝尔增长率指标分析 |
5.1.3 拉夏贝尔EVA、MVA、FCF指标分析 |
5.1.4 拉夏贝尔扩张与财务风险失衡时点判断 |
5.2 拉夏贝尔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失衡的根源原因 |
5.2.1 产品缺乏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竞争力 |
5.2.2 投资风险管理缺陷 |
5.2.3 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
5.2.4 战略实施未能及时调整 |
5.3 拉夏贝尔基于扩张与风险失衡问题的改进建议 |
5.3.1 聚焦产品与品牌建设 |
5.3.2 加快渠道调整步伐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5.3.3 完善投资管理体系 |
5.3.4 建立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平衡评价体系 |
6 结论及启示 |
6.1 案例研究结论 |
6.2 启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创维数字的市值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市值与市值管理 |
2.1.2 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
2.2 市值管理理论基础 |
2.2.1 价值管理理论 |
2.2.2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2.2.3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 |
2.2.4 奥尔森模型理论 |
3 创维数字市值对比与市值管理方式分析 |
3.1 创维数字企业概况 |
3.2 创维数字市值对比分析 |
3.2.1 市值变动与深成指对比分析 |
3.2.2 市值变动与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
3.2.3 市值与内在价值对比分析 |
3.3 创维数字市值管理方式分析 |
3.3.1 分拆上市 |
3.3.2 分红送股 |
3.3.3 企业并购 |
3.3.4 股权激励 |
4 创维数字市值管理绩效评价 |
4.1 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1 构建原则 |
4.1.2 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及其权重的调整 |
4.2 绩效评价体系样本选取及指标说明 |
4.2.1 样本选取 |
4.2.2 指标说明 |
4.3 绩效评价得分情况 |
4.3.1 创维数字市值管理得分情况 |
4.3.2 样本公司市值管理得分情况 |
4.4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4.4.1 价值创造能力分析 |
4.4.2 价值实现能力分析 |
4.4.3 溢价因素分析 |
5 创维数字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创维数字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 |
5.1.1 盈利能力不足 |
5.1.2 风险应对能力较低 |
5.1.3 股权激励效果不佳 |
5.1.4 公司治理不完善 |
5.2 创维数字市值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生产成本过高 |
5.2.2 坏账风险较大 |
5.2.3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不科学 |
5.2.4 大股东持股比例高 |
6 结论与对策 |
6.1 结论 |
6.2 对策 |
6.2.1 降低生产成本 |
6.2.2 提升债务履约能力 |
6.2.3 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 |
6.2.4 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战略实施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 |
1.3.2 财务战略研究理论基础、内容与定位 |
1.3.3 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制定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2 财务战略研究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 |
2.1 财务战略的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
2.1.2 基于可持续增长率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
2.1.3 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
2.1.4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
2.2 财务战略的分析方法 |
2.2.1 财务战略矩阵 |
2.2.2 哈佛分析框架 |
3 万华化学的哈佛框架分析 |
3.1 万华化学的战略分析 |
3.1.1 万华化学简介与行业发展现状 |
3.1.2 万华化学SWOT分析 |
3.1.3 万华化学SWOT交叉分析 |
3.2 万华化学的会计分析 |
3.2.1 万华化学报表结构分析与重要会计项目 |
3.2.2 万华化学关键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3.3 万华化学财务分析 |
3.3.1 万华化学报表趋势分析 |
3.3.2 万华化学财务比率分析 |
3.3.3 万华化学杜邦分析 |
3.4 万华化学前景分析 |
3.4.1 行业前景分析 |
3.4.2 公司前景分析 |
4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现状与问题 |
4.1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解析 |
4.1.1 万华化学筹资战略解析 |
4.1.2 万华化学投资战略解析 |
4.1.3 万华化学运营战略解析 |
4.1.4 万华化学分红战略解析 |
4.2 万华化学当前财务战略存在的问题 |
5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优化与具体举措建议 |
5.1 万华化学整体财务战略优化 |
5.1.1 万华化学针对当前问题的战略优化方向 |
5.1.2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优化重点与各方面系统结合 |
5.2 万华化学财务战略优化举措建议 |
5.2.1 万华化学融资战略举措建议 |
5.2.2 万华化学投资战略举措建议 |
5.2.3 万华化学运营战略举措建议 |
5.2.4 万华化学股利分配战略举措建议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的东方园林投融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与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财务战略 |
2.1.1 财务战略的目标 |
2.1.2 投融资战略 |
2.2 财务战略矩阵 |
2.2.1 可持续增长理论 |
2.2.2 价值创造理论 |
2.3 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的财务战略选择 |
2.3.1 增值型现金短缺的财务战略选择 |
2.3.2 增值型现金剩余的财务战略选择 |
2.3.3 减损型现金剩余的财务战略选择 |
2.3.4 减损型现金短缺的财务战略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东方园林投融资现状 |
3.1 东方园林公司概况 |
3.2 东方园林投资现状 |
3.3 东方园林融资现状 |
3.4 东方园林投融资战略背景 |
3.4.1 内外部环境 |
3.4.2 SWOT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东方园林投融资战略问题分析与评价 |
4.1 东方园林财务战略矩阵构建 |
4.1.1 矩阵纵轴——价值创造情况 |
4.1.2 矩阵横轴——资金余缺情况 |
4.1.3 东方园林的财务战略矩阵 |
4.2 .东方园林投融资问题分析 |
4.2.1 东方园林投资战略问题分析 |
4.2.2 东方园林融资战略问题分析 |
4.2.3 东方园林战略整体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东方园林投融资战略优化建议 |
5.1 东方园林投资战略的优化 |
5.1.1 向EPC模式转型 |
5.1.2 增加投资危废项目 |
5.1.3 投资全域旅游 |
5.1.4 选择支付力较强的地区,加强营运资本管理 |
5.2 东方园林融资战略的优化 |
5.2.1 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 |
5.2.2 引入新投资人与合作商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市值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价值管理 |
2.2 市值管理 |
2.2.1 价值创造 |
2.2.2 价值实现 |
2.2.3 价值经营 |
2.3 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的关系 |
2.4 市场增加值理论 |
第三章 东华软件市值管理案例描述 |
3.1 公司基本情况 |
3.2 公司行业地位及行业市值管理特性 |
3.2.1 公司行业地位 |
3.2.2 公司所在行业市值管理特性 |
3.3 公司业务构成 |
3.4 东华软件市值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多次并购的效果不佳 |
3.4.2 财务状况问题 |
3.4.3 投资者关系管理问题 |
第四章 东华软件市值管理案例分析 |
4.1 东华软件基础分析 |
4.1.1 公司市值变动分析 |
4.1.2 市场增加值分析 |
4.1.3 托宾Q分析 |
4.2 东华软件财务分析 |
4.2.1 偿债能力分析 |
4.2.2 盈利能力分析 |
4.2.3 营运能力分析 |
4.2.4 成长能力分析 |
4.3 市值管理评价 |
4.3.1 市值管理绩效模型 |
4.3.2 市值管理绩效得分 |
4.3.3 市值管理成效评价 |
第五章 东华软件市值管理优化对策 |
5.1 价值创造方面的优化策略 |
5.1.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5.1.2 适时退出发展前景不好的行业 |
5.1.3 提高创新能力 |
5.1.4 股票回购 |
5.2 价值实现方面的优化策略 |
5.2.1 提升品牌知名度 |
5.2.2 优化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 |
5.2.3 提高与投资者关系的管理 |
5.3 价值经营方面的优化策略 |
5.3.1 改善资本结构 |
5.3.2 完善投资发展模式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研究采用的方法 |
第二章 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企业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 |
2.1.2 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特征 |
2.1.3 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适用原则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2.3 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 |
2.3.1 现有的主要绩效评价体系 |
2.3.2 现有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步骤 |
2.3.3 选取DEA方法的合理性 |
第三章 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现状分析 |
3.1 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
3.2 A省电信公司现行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概况 |
3.3 A省电信公司在财务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
3.3.1 执行标准和规范不统一 |
3.3.2 指标体系设定不合理 |
3.3.3 评价体系结构不均衡 |
3.3.4 指标权重分配不科学 |
3.3.5 与战略目标导向不契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 |
4.1 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4.2 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
4.3 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实例分析 |
5.1 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分析 |
5.1.1 财务预算绩效评价资料的出处 |
5.1.2 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
5.2 指标体系影响权重的实例分析 |
5.2.1 模型设定 |
5.2.2 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实例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改进的政策建议 |
6.1 合理确定地方企业收支规模总量 |
6.2 优化地方财务预算结构 |
6.3 加强绩效保障制度建设 |
6.3.1 建立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结构 |
6.3.2 实行全周期预算项目管理 |
6.3.3 改革部门预算编制模式 |
6.3.4 改革预算执行绩效监控方式 |
6.3.5 改进财务监督评价机制 |
6.4 实施新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所需要的条件 |
6.4.1 改革财务预算绩效评价体制 |
6.4.2 跟踪评价的实施 |
6.4.3 加紧组织评价人员的培训 |
6.5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7)基于EVA与BSC整合的A公司业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EVA与BSC整合的必要性研究 |
1.2.2 EVA与BSC整合的优点研究 |
1.2.3 EVA与BSC整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企业业绩评价理论 |
2.1.1 业绩评价的内涵 |
2.1.2 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理论 |
2.1.3 现代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
2.2 EVA评价理论 |
2.2.1 EVA的内涵 |
2.2.2 EVA的优缺点 |
2.3 BSC评价理论 |
2.3.1 BSC的内涵 |
2.3.2 BSC的优缺点 |
第三章 A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A公司的概况与行业背景 |
3.2 A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忽视非财务指标 |
3.2.2 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
3.2.3 忽视经营过程 |
3.2.4 忽视权益资本成本 |
第四章 基于EVA与BSC整合的A公司业绩评价体系构建 |
4.1 整合EVA与BSC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 EVA-BSC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1 以EVA为核心的财务维度指标设计 |
4.2.2 客户维度指标设计 |
4.2.3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设计 |
4.2.4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设计 |
4.3 EVA与BSC整合的业绩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
4.3.2 构建对比矩阵 |
4.3.3 实施一致性检验 |
4.3.4 计算指标权重 |
第五章 EVA与BSC整合的业绩评价体系的运用 |
5.1 A公司EVA的计算 |
5.1.1 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 |
5.1.2 计算资本总额 |
5.1.3 计算WACC |
5.1.4 计算EVA值 |
5.2 A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值的计算 |
5.3 A公司业绩评价综合评分结果 |
5.4 实施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保障措施 |
5.4.1 组织保障 |
5.4.2 制度保障 |
5.4.3 文化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专家调查问卷 |
致谢 |
(8)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市值管理 |
2.1.2 外贸公司 |
2.2 市值管理的相关文献 |
2.2.1 国外价值管理研究 |
2.2.2 国内市值管理研究 |
2.3 汇率与股价关系的相关文献 |
2.3.1 汇率和股市的关系研究 |
2.3.2 汇率和个股股价的关系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民币汇率及我国市值管理发展现状分析 |
3.1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
3.1.1 人民币汇率发展现状 |
3.1.2 股票市场发展现状 |
3.2 我国市值管理发展现状 |
3.2.1 我国市值管理发展过程 |
3.2.2 “百佳排名”企业市值管理发展 |
3.3 我国外贸发展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外贸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效果理论分析 |
4.1 汇率影响股市理论分析 |
4.1.1 宏观分析 |
4.1.2 微观分析 |
4.2 人民币汇率对市值管理的作用机制 |
4.2.1 对外贸易途径 |
4.2.2 资本流动途径 |
4.2.3 心理预期途径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外贸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效果实证检验 |
5.1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5.1.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5.1.2 变量选取与定义 |
5.1.3 模型设定 |
5.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5.2.1 主成分分析法 |
5.2.2 描述性统计 |
5.2.3 回归分析 |
5.2.4 稳健性检验 |
5.2.5 异质性分析 |
5.3 研究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对策建议 |
6.1.1 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
6.1.2 企业层面政策建议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家电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以W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2 相关理论分析 |
2.1 资本结构的概念 |
2.2 资本结构理论 |
2.2.1 MM及其修正理论 |
2.2.2 权衡理论 |
2.2.3 最优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
2.3 EVA相关理论 |
3 家电企业资本结构分析 |
3.1 我国家电企业发展状况 |
3.1.1 市场运行整体较平稳 |
3.1.2 产品逐渐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
3.1.3 销售模式由线下转向线上 |
3.2 家电企业资本结构分析 |
3.2.1 家电企业资产负债分析 |
3.2.2 家电企业负债结构分析 |
3.2.3 家电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
3.2.4 家电企业产权比率分析 |
4 W集团相关介绍及资本结构分析 |
4.1 W集团基本情况 |
4.1.1 W集团简介 |
4.1.2 W集团财务状况 |
4.2 W集团的资本结构分析 |
4.2.1 基于财务指标的分析 |
4.2.2 因子分析法 |
4.2.3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分析 |
4.3 W集团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
4.3.1 负债较高 |
4.3.2 负债结构不合理 |
4.3.3 股东监管力度较弱 |
5 W集团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
5.1 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
5.1.1 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 |
5.1.2 W集团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
5.2 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
5.2.1 合理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 |
5.2.2 优化企业债务结构 |
5.2.3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
5.2.4 提高公司对于资本结构监测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业关联度与并购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并购重组 |
1.2.2 行业分类 |
1.2.3 财务绩效 |
1.2.4 经济增加值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3.3 结构安排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研究局限性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 |
2.2 并购与公司绩效 |
2.2.1 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 |
2.2.2 并购影响公司绩效的研究结论 |
2.3 并购双方关联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
2.3.1 相关并购对绩效的影响 |
2.3.2 横向、纵向、混合并购对绩效的影响 |
2.4 现有文献述评 |
第三章 并购行业关联度指标的构建 |
3.1 以“投入-产出法”衡量的生产关联 |
3.1.1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发展沿革 |
3.1.2 “投入-产出法”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
3.2 行业关联度指标的选择及其逻辑 |
3.3 行业关联度的具体度量 |
3.3.1 基本流量表 |
3.3.2 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 |
3.3.3 直接分配系数与完全分配系数 |
3.3.4 行业划分标准及数据来源 |
3.4 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关联特征分析 |
3.5 由宏观行业关联到并购双方行业关联:绝对控制的视角 |
第四章 并购行业关联度影响并购绩效的理论分析 |
4.1 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
4.2 关联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
4.3 不同类型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
4.3.1 横向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
4.3.2 纵向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
4.3.3 混合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
4.4 并购行业关联度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
第五章 公司综合财务绩效指标的选择及测度 |
5.1 因子分析法原理 |
5.1.1 公共因子和因子载荷矩阵 |
5.1.2 因子命名与因子旋转 |
5.1.3 因子得分及相关系数矩阵 |
5.2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5.2.1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5.2.2 本文选取的并购绩效评价指标 |
5.3 实证过程 |
5.3.1 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
5.3.2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
5.3.3 模型的适用性检验 |
5.3.4 因子分析和综合绩效得分 |
第六章 并购行业关联度影响综合财务绩效实证分析 |
6.1 研究假设与模型描述 |
6.1.1 研究假设 |
6.1.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
6.2 研究设计 |
6.2.1 案例获取及筛选原则 |
6.2.2 财务数据获取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3.1 变量特征分析 |
6.3.2 总体显着性分析 |
6.3.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
第七章 并购行业关联度影响经济增加值实证分析 |
7.1 经济增加值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
7.2 经济增加值参数的确定 |
7.2.1 关于经济增加值确定方法的文献 |
7.2.2 经济增加值重要变量的确定 |
7.3 研究假设与模型描述 |
7.3.1 研究假设 |
7.3.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
7.4 研究设计 |
7.5 实证结果分析 |
7.5.1 总体显着性分析 |
7.5.2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
7.6 股东视角与会计视角实证结果差异原因分析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1 国民经济42 个行业间直接消耗系数表 |
附表2 国民经济42 个行业间直接分配系数表 |
附表3 国民经济42 个行业间完全消耗系数表 |
附表4 国民经济42 个行业间完全分配系数表 |
附表5 待选财务变量的Spearman相关性检验 |
附表6 自变量与控制变量及控制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
附表7 并购重组样本列表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市场增加值率最大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战略扩张与财务风险分析 ——基于拉夏贝尔案例分析[D]. 闫宏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2]创维数字的市值管理研究[D]. 陈晓凡.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3]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战略实施改进研究[D]. 张小艺.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4]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的东方园林投融资战略研究[D]. 傅一窈.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5]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市值管理案例研究[D]. 宁萍. 兰州大学, 2020(01)
- [6]A省电信公司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D]. 陈晓.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3)
- [7]基于EVA与BSC整合的A公司业绩评价研究[D]. 廖一达.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8]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D]. 杨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9(04)
- [9]家电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以W集团为例[D]. 巫嘉琦. 广州大学, 2019(01)
- [10]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业关联度与并购绩效研究[D]. 王凡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拉夏贝尔论文; 绩效评价论文; 财务风险论文; 财务预算论文;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