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的意义和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涵雪[1](2021)在《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二十世纪末,体演文化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并通过实践的检验,逐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拥有了独特的地位和优势。该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设置情境,让学习者进行演练文化,从而实现能够在目的语环境中准确无误、自然顺畅地交际的目的的第二语言教学法。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从线下教学转为大规模的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线上汉语教学在互动和课堂活动形式等一些方面存在着局限性,而有关线上汉语教学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体演文化教学法能够与线上教学构成形式上互补,而且十分契合中级口语课的性质。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体演文化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展开深入地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线上教学中,可以为体演文化教学法以及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将研究现状分为体演文化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研究现状这三个部分进行详细的梳理、分析和总结;第二章分别对体演文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以及课程模式等进行详细论述,旨在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章主要从体演文化教学法与中级口语课的性质具有契合性以及与线上汉语教学构成形式上互补这两个方面分析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线上教学的可行性;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将体演文化教学法具体应用到《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中的“我不吃香菜”一课,进行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教学实施;第五章通过整理并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对本次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教师进行反思并提出教学改进策略;第六章为结论,主要梳理本文的研究过程、研究思路及其得出的结论,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
张紫暄[2](2021)在《韩国中级汉语学习者汉韩同形异义词习得偏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尤其是在语言文字方面。据记载,汉字传入朝鲜半岛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汉字逐渐被朝鲜半岛的人们所认识和使用。据统计,目前韩语汉字词数量占韩语词汇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汉韩同形词又在韩语汉字词中占非常大的比重,这给韩国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但同时因为汉韩同形词中有部分词的意义和用法在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即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存在,而这种差异往往会给韩国中级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带来负迁移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了广泛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登攀·中级汉语教程》,将教材中的汉韩同形异义词进行分类整理,并在中介语语料库中搜集教材中的同形异义词的相关偏误语料进行分析,总结偏误类型及成因,希望通过对学生汉韩同形异义词的习得偏误研究,为韩国中级汉语学习者汉韩同形异义词教学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并且梳理了前人关于汉韩同形异义词及其习得偏误和教学策略的相关文献。第二部分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汉韩同形异义词的概念界定与形成原因、分类与特点以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三部分介绍了《登攀·中级汉语教程》教材的选取缘由,并统计出教材生词表中的汉韩同形异义词,再以词义差异为分类标准,将其分为完全异义词和部分异义词并分别进行中韩词义的对比分析。第四部分为本文研究的重点,笔者将教材中的汉韩同形异义词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进行考察,选取偏误语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四种偏误类型,并对偏误成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主要是根据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可以为对韩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教学思路。
张晓玉[3](2021)在《高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文化词语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 ——以《发展汉语·高级口语》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文化教学研究渐成热点,但对文化词语的特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仍然相对匮乏,而文化词语的习得是高级阶段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文化词语的学习可以提高文化理解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本论文以《发展汉语·高级口语》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两册教材中的文化词语进行分类考察,依据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文化要素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对高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文化词语的偏误问题进行研究。本论文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文化词语本体研究、文化词语教学研究和文化词语在教材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其次,对文化词语进行界定和分类。本论文对《发展汉语·高级口语》中的文化词语进行了全面考察,将其分为物态文化词语、制度文化词语、行为文化词语和心态文化词语等四类,并以此为依据,对该套教材中文化词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随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留学生在学习该套教材文化词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情况,归纳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最后,论文着重阐述了汉语文化词语直观性、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教学原则,并结合本论文的研究,对汉语国际教育高级阶段口语课文化词语教学提出建议。本论文是在汉语国际教育文化词语教学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本论文的调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现阶段汉语文化词语教学的现状,进而提出针对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汉语文化词语的教学方法。
胡霖莉[4](2021)在《韩语汉字词研究 ——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为例》文中认为由于来华学习汉语的韩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在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中,汉语词汇与韩语汉字词同形词之间的对比不可避免,在汉语学习初期,与汉语词汇同形同义的韩语汉字词对于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增强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亲切感。但随着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汇各自意义的变化,导致汉韩同形异义词和异形同义词的出现,又由于韩国留学生对汉字词的了解并不多,汉韩同形异义词和异形同义词就很可能会给汉语词汇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从而在表达中出现偏误。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绪论主要是对韩语汉字词本体知识和二语教学中的韩语汉字词词汇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第一章主要是结合前人的研究,对韩语汉字词的定义、来源以及在当代韩国的使用情况进行介绍。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本土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语词汇(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生词词汇为主)和韩语汉字词进行分类对比,梳理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汉语生词,与对应的韩语汉字词在词形上、词义上以及语用上的差异。第三章选取出现偏误较高的汉韩同形词和异形词,结合设计的问卷调查和测试,了解留学生对韩语汉字词的认知情况,并分析汉语词汇学习时易出现的偏误及其影响因素。第四章结合调查结果,针对汉韩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从音、形、义、性四个角度,提出相应的词汇教学策略。最后结论部分,主要概括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结论以及不足之处。研究结果表明,与汉语词汇意义不能完全对应的韩语汉字词,即同形部分异义词,对韩国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影响较大,在使用时会出现较多的偏误,其次就是同形完全异义词,汉语词汇教学和学习时需要特别注意。希望本研究对汉语教师韩语汉字词词汇教学和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提供一些启发。
李晓璇[5](2021)在《基于语料库考察的英语母语者汉语词语色彩义使用偏误研究》文中指出词语除了具有理性义之外,还附有感情色彩义、语体色彩义、形象色彩义和其他色彩义(包括地域色彩义、时代色彩义和民族色彩义)。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汉语词语色彩义的本体研究已收获颇丰,但有关某国或某一文化圈的有针对性的词语色彩义偏误研究还尚待完善和深入,且准确掌握词语色彩义是学习者能够得体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的关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文献研究法、基于语料库的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偏误分析法相结合,对语料库中的英语母语者汉语词语色彩义使用偏误进行考察与分析。本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语料库中英语母语者汉语词语色彩义使用的语料进行筛选和考察,进而对其使用偏误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归纳了语料中词语色彩义出现的使用偏误类型,并分析了英语母语者汉语学习的特点;第二章总结了英语母语者在使用汉语词语色彩义时容易出现偏误的原因,分别为:“汉英词语色彩义存在的差别、学习者自身存在的差异、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不足”等。汉英词语存在许多差别因素,如文化背景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及语言系统的不同等。除此之外,学习者自身存在词汇积累不足、学习策略不当、文化知识欠缺等差异因素,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词语色彩义教学意识淡薄、语内语际对比不够、教学方法不够多样等,教材编写方面存在语用注解不足、词语色彩义练习单一、文化背景欠缺等问题;第三章针对前两章分析和归纳出的偏误类型与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学习者应通过多渠道扩大汉语词语数量,适当调整自己的汉语学习策略,并使用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努力形成汉语语感,平时注重广泛参加文化活动、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多元文化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提升自身的词语色彩义的教学意识,在教学中加强汉英词语色彩义对比,并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汉语思维方式。教材编写者需要在教材中增补词语色彩义的用法、练习及文化背景。最后是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结果的概述和评价,提出了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者可以进一步研究、拓展的方向。
陈馨[6](2021)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培养研究》文中提出在专业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留学生存在汉语语体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留学生在书面语写作中使用口语化程度很高的词语或句式以及没有使用汉语中固定的写作格式,在口语交流中使用了过于正式的书面语词语或句式等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留学生语体知识习得的问题,但究其根本是留学生对汉语语体认知存在问题,即语体意识问题。因此本文采用语料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汉语国际教育中书面语体意识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的全篇作文语料为研究素材,从词语、句式和语篇三个方面对留学生在作文语料中体现出的书面语体使用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通过留学生语体使用中的问题来表现留学生语体意识低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次,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留学生自身三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的因素。教材编写方面主要通过对比分析法对教材中语体知识的收录、讲解和练习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课堂教学方面主要通过访谈法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语体观念、讲解方法等信息进行收集与记录;留学生自身方面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了留学生母语中的语体意识情况、对汉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语体知识的感知情况以及对汉语语体知识的主观看法。通过对教材、课堂教学和留学生的多方面调查总结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的因素。其中教材因素包括教材对语体知识的收录、展示和练习三方面;课堂教学因素包括汉语教师自身对语体的认知以及课堂教学中对语体知识的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留学生自身因素包括母语和学习动机。最后,本文针对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的多方面因素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教材编写方面,教材应该合理安排不同阶段书面语体知识的收录数量、增强书面语体知识展示的合理性及提高书面语体知识练习的指向性;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对汉语语体的认知和书面语体知识的讲解内容及方式;对于留学生自身来说,应该建立汉语语体问题上的对比意识并对汉语语体相关问题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王宇[7](2021)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古汉语遗留现象研究 ——以《博雅汉语》为例》文中提出本文针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古汉语遗留现象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分析其出现原因。本文主要选取《博雅汉语(第Ⅱ版)》系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初级、准中级、中级和高级四个阶段,其中一共8本教材,包含了151篇课文,针对其中存在的古汉语遗留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其在教材中的主要类型和呈现方式。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归纳法和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统计分析教材中古汉语遗留现象的使用情况前提下,能够对教材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提出建议。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学必定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一定的方法的。我们将古汉语遗留现象分成了三大类,一是古汉语遗留词汇,主要包括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和介词;二是固定结构“所字结构”和“以A为B”;三是语法现象主要包括比较句和倒装句。在第二章中分析了这三类古汉语遗留现象在教材《博雅汉语》中的主要分布情况及其用例。为了能够使研究更有价值、更有针对性,本文第三章基于动态作文语料库统计古汉语遗留现象出现的偏误情况,分析偏误成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留学生理解古汉语遗留的词汇语法知识,减少偏误的出现。第四章针对古汉语遗留现象对对外汉语教材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提出建议,对于教材从五个方面进行详解说明,并能统计古汉语遗留现象在《大纲》中的分布情况,提出补充以及修改建议,希望能够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详细的标准及教学建议。
田蕊[8](2021)在《现代汉语述宾短语及其汉泰扩展方式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和泰语都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同属于孤立语,且它们都为SVO型语言,述宾短语的基本语序为V+O。本文将从离合词与粘着性两个方面,按照词汇化程度来划分汉泰两种语言的述宾短语,并从语法意义与功能表达进行对比分析。述宾短语的前项涉及到动作与行为,一个词语可以表达多种意义,通常可以带多类宾语,而述宾短语的后项跟前项的述语进行搭配,并有多种词语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用来说明动作与行为具有多重意义关系:受事、对象、结果、工具、时间、处所、原因、施事、方式、目的、致使、复杂、等同等等。根据述宾短语词汇化的程度,从前项和后项的特殊性判断何为离合词和粘着性,研究发现述宾短语离合词可以离析分开使用,述宾短语离合词的语义关系当中两个因素的前项和后项可以分开使用,在语义上也跟原来的相同,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来扩展:了、着、过、量词、时间量词、重叠等等。通过扩展方式上的对比,可以发现汉泰两种语言述宾结构的相同和不同点。考虑到述宾短语的粘着性跟离合词的不同情况,且前项和后项的意义来源与历史文化有关,所以不能把二者分开使用。本文在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共分为七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现状,梳理与述宾短语相关的理论,并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拟研究解决问题、语料、研究对象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等。第二章汉语述宾短语概况,阐述汉语述宾短语的基本语法结构(V+O),说明述宾短语所带宾语的范围、述宾短语的语义关系以及动词带宾语的情况等等。第三章汉语述宾离合词,阐述汉语述宾离合词基本结构,在动词带宾语的情况下去解释说明离合词的离析形式Ax B/B(x)A、离析方式、语法特征。此外还分析了述宾离合词现象产生的基础、述宾短语的语言功能、动词与名词的典型性等等。第四章述宾短语的词汇化,阐述述宾短语的“自由性”和“粘着性”,涉及到自由短语和粘着短语的概念、汉语的词汇化以及粘着性的熟语和词组的概念与范围等等。第五章泰语述宾短语研究,阐述泰语的概况,包括泰语的基本理论与泰语述宾短语概况等等。第六章汉泰述宾短语扩展方式对比研究,阐述汉泰两种语言中述宾短语的离合形式,进行扩展与对比分析,并总结汉泰两种语言的相同和不同点。第七章结论,从汉泰两种语言述宾短语的特殊性及其对比研究的成果两方面进行总结。
徐晓琴[9](2021)在《思维导图在对外汉语高能产性语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放射性思考的教学手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优点。汉语学习者在记忆新词语时缺少有效的逻辑,容易遗忘新知识。思维导图的应用则可以解决汉语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出现的这些问题。现今的对外汉语语素教学应用研究中,绝大多数汉语语素教学集中在以教材为纲的课堂教学设计应用上,缺少对高能产性语素的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挖掘。这就难以挖掘高能产性语素、思维导图本身的全部价值。因此本文主要面向汉语词汇量达到5000的HSK六级的汉语学习者。沿着以往学者对汉语语素的研究脉络,梳理并补充其后续在思维导图中进行高能产性语素教学的设计应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对象;论文研究的方法;论文的结构安排等等。第一章是研究综述:对思维导图以及对高能产性语素教学方面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为后文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对高能产性语素进行分析,介绍高能产性语素的构成、高能产性语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等。第三章运用思维导图学习高能产性语素:正确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在高能产性语素中的设计、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能产性语素教学。第四章是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能产性语素教学设计及小结。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希望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为高能产性语素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及帮助。
杨浥柳[10](2021)在《汉韩同形动词比较与韩国学生的习得偏误考察》文中研究表明韩语中存在大量的汉韩同形动词,这为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较为顽固化的问题。因此如何对韩国学生进行词汇教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关于汉韩同形动词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韩国学生习得汉语中相关同形词的偏误研究还不多,研究成果还无法科学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的对韩汉语教学中。鉴于此,本文从对韩汉语教学出发来比较分析汉韩同形词(以《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里甲级词为研究范围)的异同,同时通过相关语料库和问卷调查了解韩国学生对汉韩同形动词的掌握情况和偏误类型,并尝试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教学策略。本篇论文共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阐明研究意义,回顾前人研究,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二章从汉韩同形动词的语音、形式、词义和用法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比较与分析。分析得出:形式上,虽然韩语现在已经没有汉字形式了,但在词典中和一些重要文书中仍保留有以汉字字形书写的汉韩同形动词。汉韩同形动词有完全同形,也有部分同形。部分同形又可分为汉字繁简区别造成的差异、笔画上存有差异、词序上存有差异;语音上,汉韩语音的总体特点在汉韩同形动词中同样适用。最明显的不同在于,韩语没有声调,汉语有声调;语义上,主要分为意义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和完全不同。用法上可分为同义与意义上存有差异的汉韩同形词在用法上都存有差异。第三章在前一章本体研究基础上,通过搜集到的相关语料,考察了韩国学生的习得偏误。问卷调查分笔试和访谈两种,集中考察汉韩同形动词的形、音、义及用法。笔试调查发现,字形方面,韩国学生的偏误率较高。他们通常不能主动发现汉韩汉字的细微差异;词义方面,韩国学生对于词义的选择,完成得也不是很好;语音上,访谈发现,韩国学生大多认为汉语的声调最难。用法上,韩国学生主要存在语序、词性、与宾语的共现、介词结构的呈现形式等方面的偏误。第四章结合之前获得的汉韩同形动词异同与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同形动词出现的偏误,分析了韩国学生在习得汉韩同形动词时造成偏误的可能原因。它们主要有韩语同形动词负迁移、汉语教师对汉韩同形动词现象不够敏锐、缺乏有针对性的对韩汉语教材以及学生习得过程中代入和类推泛用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对韩汉语教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第五章为结语。
二、谈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的意义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的意义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
1.2.2 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的研究现状 |
1.2.3 对外汉语线上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第2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概述 |
2.1 体演文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2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
2.1.3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
2.2 体演文化教学法的核心概念 |
2.2.1 体演文化教学法中的“体演” |
2.2.2 体演文化教学法的“文化” |
2.3 体演文化教学法的课程模式 |
2.3.1 体演文化教学法的原理 |
2.3.2 理论课和实践课 |
第3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汉语中级口语课线上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3.1 体演文化教学法与中级口语课的性质具有契合性 |
3.1.1 与口语教学目标的契合 |
3.1.2 与中级教学阶段的契合 |
3.2 体演文化教学法与线上汉语教学构成形式上互补 |
3.2.1 体演文化教学法可以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 |
3.2.2 线上教学可以打破体演文化教学法的时空限制 |
第4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在汉语中级口语课线上教学中的实施 |
4.1 教学的前端分析 |
4.1.1 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分析 |
4.1.2 教学平台与网络状态分析 |
4.1.3 教学目标与体演文化教学法实施策略分析 |
4.1.4 体演文化教学法线上教学实施流程 |
4.2 《我不吃香菜》线上教学案例 |
4.2.1 教学对象 |
4.2.2 教学目标 |
4.2.3 教学内容 |
4.2.4 重点难点 |
4.2.5 教学用具 |
4.2.6 教学安排 |
4.2.7 教学过程 |
第5章 体演文化教学法应用于中级汉语口语课线上教学的反思 |
5.1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设计 |
5.1.1 调查对象 |
5.1.2 调查内容 |
5.2 教学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
5.2.1 调查结果 |
5.2.2 调查分析 |
5.3 教学改进策略 |
5.3.1 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技能 |
5.3.2 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
5.3.3 营造良好的线上教学氛围 |
5.3.4 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与反馈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课文 |
附录B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韩国中级汉语学习者汉韩同形异义词习得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相关文献综述 |
(一)汉韩同形异义词的相关研究 |
(二)汉韩同形异义词习得偏误的相关研究 |
(三)汉韩同形异义词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汉韩同形异义词概述及其对对韩汉语教学的影响 |
一、汉韩同形异义词的概念界定与形成原因 |
(一)汉韩同形异义词的概念界定 |
(二)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形成原因 |
二、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分类与特点 |
(一)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分类 |
(二)汉韩同形异义词的特点 |
三、汉韩同形异义词对对韩汉语教学的影响 |
第三章《登攀·中级汉语教程》中汉韩同形异义词的统计与分析 |
一、教材选取缘由与分析步骤 |
(一)教材选取缘由 |
(二)分析步骤 |
二、汉韩同形异义词的统计与分析 |
(一)汉韩同形异义词的统计 |
(二)汉韩同形异义词的对比分析 |
第四章 《登攀·中级汉语教程》汉韩同形异义词在语料库中的偏误考察及分析 |
一、偏误的总体情况说明 |
二、偏误类型 |
(一)同形完全异义词偏误类型 |
(二)同形部分异义词偏误类型 |
三、偏误成因分析 |
(一)汉韩词义对应关系复杂 |
(二)两种语言的词语搭配方式不同或生造搭配方式 |
(三)近义词用法混淆 |
(四)学习者未能准确掌握词语的语素义 |
第五章 韩国中级汉语学习者汉韩同形异义词教学对策 |
一、创设对比语境,明确使用差别 |
二、重视固定搭配的讲解,多做词语搭配练习 |
三、重视近义词辨析教学 |
四、重视语素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
五、编制对韩汉语教材,完善汉韩同形异义词生词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高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文化词语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 ——以《发展汉语·高级口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化词语研究综述 |
(一)文化词语的本体研究综述 |
(二)文化词语的教学研究综述 |
(三)相关教材中文化词语研究 |
二、文化词语的概述 |
(一)文化词语的界定 |
(二)文化词语的分类 |
(三)文化词语教学原则 |
三、《发展汉语·高级口语》中文化词语的统计与分析 |
(一)《发展汉语·高级口语》中的文化词语数量与分布 |
(二)《发展汉语·高级口语》中的文化词语分类与汇总 |
(三)《发展汉语·高级口语》中文化词语特点分析总结 |
四、留学生习得文化词语偏误情况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三)偏误类型与偏误原因 |
五、汉语国际教育高级口语课文化词语教学策略 |
(一)文化多元导入法 |
(二)文化符号解析法 |
(三)文化差异对比法 |
(四)双管齐下应用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韩语汉字词研究 ——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关于韩语汉字词本体研究现状 |
(二)关于二语教学中韩语汉字词教学策略研究现状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韩语汉字词 |
第一节 韩语汉字词的定义 |
第二节 韩语汉字词的来源 |
第三节 汉字在韩国的使用 |
第二章 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汇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韩语汉字词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生词词汇统计情况 |
第二节 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词形相同 |
第三节 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词形不同 |
第三章 《中级综合Ⅰ》韩语汉字词习得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问卷设置 |
第二节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三节 韩语汉字词对韩国学习者的影响 |
第四章 基于《中级综合Ⅰ》生词词汇教学建议 |
第一节 面向韩国留学生的生词词汇教学策略 |
第二节 其他多角度的词汇教学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5)基于语料库考察的英语母语者汉语词语色彩义使用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二、本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 |
(一)汉语词语色彩义本体相关研究现状 |
(二)汉英词语色彩义对比研究现状 |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色彩义使用偏误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相关研究工作 |
(一)研究内容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方法 |
(四)语料来源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英语母语者汉语词语色彩义使用偏误类型 |
第一节 汉语词语色彩义偏误语料统计 |
一、语体色彩义的偏误语料统计 |
二、感情色彩义的偏误语料统计 |
三、其他色彩义的偏误语料统计 |
第二节 汉语词语色彩义偏误类型 |
一、语体色彩义的偏误类型 |
二、感情色彩义的偏误类型 |
三、其他色彩义的偏误类型 |
第二章 英语母语者汉语词语色彩义偏误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汉英词语色彩义存在的差别因素 |
一、汉英文化背景差异 |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
三、语言系统的不同 |
第二节 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因素 |
一、色彩义教学意识淡 |
二、语内语际对比不足 |
三、教学方法不够多样 |
第三节 学习者自身存在的差异因素 |
一、词汇积累不足 |
二、学习策略不当 |
三、文化知识欠缺 |
第四节 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不足因素 |
一、词语色彩义语用注解不足 |
二、词语色彩义练习题型单一 |
三、词语色彩义文化背景欠缺 |
第三章 英语母语者汉语词语色彩义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教师教学方面 |
一、提升词语色彩义的教学意识 |
二、注重汉英词语色彩义的对比 |
三、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
四、注重汉语思维培养教学 |
第二节 学生学习方面 |
一、扩大汉语词语数量 |
二、调整汉语学习策略 |
三、依托语境形成语感 |
四、积累文化背景知识 |
五、广泛参加文化活动 |
第三节 教材编写方面 |
一、增补词语色彩义的用法 |
二、补充词语色彩义的练习 |
三、补充词语色彩文化背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第一章 留学生在书面语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词语方面的书面语体使用问题 |
一、书面语中使用口语化实词 |
二、书面语中使用口语化虚词 |
第二节 句式方面的书面语体使用问题 |
一、书面语中使用口语化的短句 |
二、书面语句子间缺乏逻辑关系 |
第三节 语篇方面的书面语体使用问题 |
一、书面语的语篇庄雅度低 |
二、书面语的语篇格式不当 |
第二章 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材编写因素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 |
一、语体知识的收录情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
二、语体知识的展示情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
三、语体知识的练习情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
第二节 课堂教学因素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 |
一、教师自身语体观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
二、汉语课堂中语体问题的讲解情况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
第三节 自身因素影响留学生语体意识 |
一、母语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
二、学习动机影响留学生的语体意识 |
第三章 提高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的相关建议 |
第一节 教材编写方面的建议 |
一、适当安排不同阶段书面语体知识的收录数量 |
二、增强书面语体知识展示的合理性 |
三、提高语体知识相关练习的指向性 |
第二节 课堂教学方面的建议 |
一、提高汉语教师对汉语语体的认知 |
二、完善汉语课堂中语体知识的讲解内容和方式 |
第三节 留学生自身相关的建议 |
一、建立汉语语体方面的对比意识 |
二、端正语体相关问题的学习态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问卷调查设计 |
附录二:调查问卷样例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古汉语遗留现象研究 ——以《博雅汉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及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博雅汉语》教材的研究 |
1.4.2 前人对古汉语遗留现象的研究 |
1.4.3 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突破的方面 |
1.5 语料说明 |
第二章 《博雅汉语》中古汉语遗留现象的界定与类型分析 |
2.1 古汉语遗留现象的界定 |
2.2 类型分析 |
2.3 古汉语词汇遗留现象在教材中的体现 |
2.3.1 代词统计 |
2.3.2 副词统计 |
2.3.3 连词统计 |
2.3.4 助词统计 |
2.3.5 介词统计 |
2.4 古汉语固定结构遗留现象在教材中的体现 |
2.4.1 所字结构 |
2.4.2 以A为B |
2.5 古汉语语法遗留现象在教材中的体现 |
2.5.1 比较句 |
2.5.2 倒装句 |
2.6 小结 |
第三章 留学生使用情况与《博雅汉语》知识点对比 |
3.1 古汉语词汇遗留现象对比分析 |
3.1.1 代词使用的对比分析 |
3.1.2 连词使用的对比分析 |
3.1.3 助词使用的对比分析 |
3.1.4 介词使用的对比分析 |
3.1.5 副词使用的对比分析 |
3.2 古汉语固定结构遗留现象对比分析 |
3.2.1 “所字结构”使用的对比分析 |
3.2.2 “以A为B”使用的对比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教材和《大纲》的建议 |
4.1 关于教材编写方面的建议 |
4.1.1 教材的科学性 |
4.1.2 教材的适应性 |
4.1.3 教材的时代性 |
4.1.4 教材的文化性 |
4.1.5 教材课后注释及练习 |
4.2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建议 |
4.2.1 古汉语遗留现象在《大纲》中的分布情况 |
4.2.2 对于大纲编写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5.1 全文总结 |
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现代汉语述宾短语及其汉泰扩展方式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汉语述宾短语研究现状 |
1.2.2 泰语述宾短语研究现状 |
1.3 关于本文的研究 |
1.3.1 本文要采用的方法 |
1.3.2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1.3.3 语料来源 |
1.3.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汉语述宾短语概况 |
2.1 述宾短语的基本语法结构(V+O) |
2.1.1 述宾短语中的述语(V) |
2.1.2 述语短语中的宾语(O) |
2.1.3 动词性联合短语充当述语成分 |
2.2 述宾短语中宾语的特点 |
2.2.1 述宾短语中宾语的来源 |
2.2.2 述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 |
2.2.3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带宾语情况 |
2.2.4 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 |
2.3 结语 |
第三章 汉语述宾离合词 |
3.1 汉语述宾离合词基本结构 |
3.2 离合词的离析形式 Ax B/B(x)A |
3.2.1 离合词的离析方式 |
3.2.2 离合词Ax B/B(x)A形式的离析程度 |
3.2.3 离合词Ax B/B(x)A形式的语法特征 |
3.2.4 述宾结构是离合词产生的基础 |
3.2.5 述宾结构的言谈功能 |
3.2.6 动词与名词的典型性 |
3.2.7 述宾结构言谈交际 |
3.2.8 离合词Ax B离析方式成因分析 |
3.2.9 宾语的前面没有定语 |
3.2.10 离合词的语法功能 |
3.3 结语 |
第四章 述宾短语的词汇化 |
4.1 述宾短语“自由性”和“粘着性”的来源 |
4.1.1 “自由短语”和“粘着短语”的概念 |
4.1.2 粘宾动词的定义 |
4.1.3 汉语的语义变体 |
4.1.4 现代汉语X+P的词汇化 |
4.2 述宾短语词汇化的特殊性 |
4.2.1 述宾短语XP词汇化的典型情况 |
4.2.2 述宾短语现代流行用语的概况 |
4.3 结语 |
第五章 泰语述宾短语研究 |
5.1 泰语述宾短语概况 |
5.1.1 泰语述宾短语的基本结构 |
5.1.2 泰语述宾短语的语义关系 |
5.1.3 泰语述宾短语的有限扩展 |
5.2 泰语的黏着性 |
5.2.1 泰语熟语 |
5.3 结语 |
第六章 汉泰述宾短语扩展对比研究 |
6.1 现代汉语特殊述宾短语 |
6.2 现代泰语特殊述宾短语基本结构 |
6.3 汉泰述宾短语扩展方式对比 |
6.3.1 汉语与泰语述宾短语加上“了”、 “???? /laew/了” |
6.3.2 汉语与泰语述宾短语加上“着” 、“???? /yù:/着” |
6.3.3 汉语与泰语述宾短语加上“过” 、“??? /khoē:y/过” |
6.3.4 汉语与泰语述宾短语加上“好”、“????? /srēt/好” |
6.3.5 汉语与泰语述宾短语加上“完”、 “????? /srēt/完” |
6.3.6 汉语与泰语述宾短语的重叠式 |
6.3.7 汉语与泰语述宾短语加上数量短语 |
6.4 结语 |
第七章 结论 |
7.1 汉泰述宾短语的特殊性 |
7.2 汉语与泰语述宾短语扩展的相同点 |
7.2.1 汉泰使用动态动词来扩展述宾短语 |
7.2.2 汉泰语述宾短语使用数量词组来扩展 |
7.2.3 汉泰述宾短语扩展的不同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思维导图在对外汉语高能产性语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内容及对象 |
(三)论文研究的方法 |
(四)论文的结构安排 |
一、研究综述 |
(一)思维导图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小结 |
(二)对外汉语语素教学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小结 |
二、高能产性语素分析 |
(一)高能产性语素的数量分析 |
1.强段高能产性语素 |
2.中段高能产性语素 |
3.低段高能产性语素 |
(二)认识高能产性语素的构成 |
(三)高能产性语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
1.高能产性语素在教学的重要性 |
2.思维导图在高能产性语素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三、运用思维导图学习高能产性语素 |
(一)正确绘制思维导图 |
1.绘制思维导图思路 |
2.思维导图组成要素 |
3.思维导图线条绘画 |
4.思维导图颜色搭配 |
5.思维导图配色宝典 |
(二)思维导图在高能产性语素中的设计 |
1.利用内部结构进行思维导图设计 |
2.结合汉语语素义进行思维导图设计 |
3.结合语义场进行思维导图设计 |
4.自由联想类词语思维导图设计 |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能产性语素教学 |
1.课前准备:思维导图的构建与设计 |
2.课上互动:思维导图的交流与绘制 |
3.课下复习:思维导图的回顾与反思 |
4.小结 |
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能产性语素教学设计 |
(一)小结 |
结论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三)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汉韩同形动词比较与韩国学生的习得偏误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1.2 前人研究回顾 |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
1.4 研究切入点与研究重点 |
1.5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1.6 语料说明 |
第二章 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汉韩同形动词比较 |
2.1 形式上的异同 |
2.1.1 汉字字形相同 |
2.1.2 形式上存有差异 |
2.2 语音上的异同 |
2.2.1 语音相同或相近 |
2.2.2 语音上存在的不同 |
2.3 意义上的异同 |
2.3.1 意义完全相同 |
2.3.2 意义上不完全相同 |
2.3.3 意义完全不同 |
2.4 用法上的比较 |
2.4.1 同义的汉韩同形动词用法上的区别 |
2.4.2 意义存有差异的汉韩同形动词用法上的区别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据的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同形动词的偏误考察 |
3.1 基于HSK作文语料库的偏误统计与分析 |
3.1.1 数据统计汇总 |
3.1.2 数据分析 |
3.2 基于测试问卷的偏误考察与分析 |
3.2.1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2.2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汇总 |
3.3 基于HSK作文语料库与调查问卷的习得偏误情况与类型总结 |
3.3.1 基于数据统计的偏误情况分析 |
3.3.2 主要偏误类型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同形动词的偏误原因分析与相应对策 |
4.1 可能的偏误原因分析 |
4.1.1 母语的负迁移 |
4.1.2 教师对汉韩同形动词现象不够敏锐 |
4.1.3 缺乏有针对性的对韩汉语教材 |
4.1.4 学生习得过程中代入与类推泛用 |
4.2 相应对策建议 |
4.2.1 教师教学建议 |
4.2.2 韩国学生的学习策略 |
4.2.3 对韩汉语教材编写上的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5.1 主要内容与观点 |
5.2 本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谈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的意义和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体演文化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线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赵涵雪. 沈阳大学, 2021(09)
- [2]韩国中级汉语学习者汉韩同形异义词习得偏误研究[D]. 张紫暄.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级阶段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文化词语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 ——以《发展汉语·高级口语》为例[D]. 张晓玉.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韩语汉字词研究 ——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Ⅰ》为例[D]. 胡霖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语料库考察的英语母语者汉语词语色彩义使用偏误研究[D]. 李晓璇.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6]汉语国际教育中留学生书面语体意识培养研究[D]. 陈馨.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7]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古汉语遗留现象研究 ——以《博雅汉语》为例[D]. 王宇.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现代汉语述宾短语及其汉泰扩展方式对比研究[D]. 田蕊.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9]思维导图在对外汉语高能产性语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徐晓琴.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汉韩同形动词比较与韩国学生的习得偏误考察[D]. 杨浥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