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黄瘟疫源现状及防治对策

达斡尔黄瘟疫源现状及防治对策

一、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贺兆锴[1](2021)在《旱獭、长爪沙鼠、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帕米尔高原红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滇西北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和人间鼠疫动态分布特征,研究动物间鼠疫流行相关因素,从而为预测鼠疫的发生和流行、调整鼠疫监测方案及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包括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帕米尔高原红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以及滇西北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在内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进行动物间和人间鼠疫流行特征统计分析。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于1981年编写的《中国鼠疫流行史》为主的书籍,本研究涉及的鼠疫自然疫源地所在县、市和省于1950-2019年的鼠疫监测数据资料,以及本课题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应急实验室)在2000年以来在上述部分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所获得的结果。将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学方法以及地理信息学方法进行研究。应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整理,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ArcGIS 10.2绘制地理图形。结果:中国四种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在1950-2019年间共报告人间鼠疫病例1,067例(死亡735例),共分离鼠疫耶尔森菌菌株5,958株。原发性或继发性肺鼠疫的人间鼠疫病例的病死率为75.10%,除肺鼠疫外其他类型鼠疫的人间鼠疫病例的病死率为54.88%。四种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既无人间鼠疫病例的报告也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的分离,而其他三种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都有流行,但绝大多数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菌株都发生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82.06%)。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在1950-2019年共报告人间鼠疫病例21例(死亡6例),共分离鼠疫耶尔森菌菌株6,771株。对1981-2019年动物间鼠疫进行相关因素研究发现,鼠密度越高夜间啮齿动物捕获率越高,鼠血清F1抗体阳性率也越高。位于滇西北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古城区、玉龙县和剑川县在1973-2017年,检测宿主动物F1抗原阳性率为6.71%(22/328),宿主动物F1抗体阳性率为0.27%(216/79,656),指示动物F1抗体阳性率为25.35%(421/1,661)。结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是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面积最大、动物间鼠疫流行最猛烈、菌株毒力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疫源地。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疫情持续流行,近20年来人间鼠疫病例有增加的趋势,动物疫情与人间病例出现相关。近15年来滇西北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静息和活动交替状态,未报告人间病例。鼠疫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应当维持动物间鼠疫的有效监测,及时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变化,预警人间鼠疫疫情发生。

刘鹏飞[2](2020)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流行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北部地区爆发了一场大型鼠疫,尤其在1947年—1948年,鼠疫基本扩散蔓延波及省内各个地区,造成了21668人的死亡,引起了刚刚在此地建立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政府的重视,这在当时对中国共产党政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本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省鼠疫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鼠疫在此期间大规模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总结了当时防治鼠疫的主要措施,从初期阶段和扩大蔓延阶段是如何将鼠疫扑灭并控制住的。第三部分分析了热河省在鼠疫平息阶段的主要预防措施和监控举措,建立了近代化鼠疫防疫体系,并且对比研究了热河此次鼠疫和内蒙古前五次近代大型鼠疫的差异,分析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此次鼠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政府在主导防治瘟疫中的巨大力量。第四部分探讨此次鼠疫对热河省的影响,从政治方面、社会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以及探讨了此次政府能够成功消灭鼠疫的原因,总结在此后长时间未发生鼠疫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热河省鼠疫的调查研究,表明此次鼠疫的成功防治,对热河省地区的影响是深远的。第一,帮助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此地扎稳了根基;第二,发动群众,形成群众性的防疫工作体系,奠定了全民防疫机制的基础;第三,通过此次鼠疫防治行动促进了热河北部地区近代医疗卫生防治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通过此次鼠疫初步改善了热河省地区近代卫生制度中城市与农村的不平衡。

吴雨[3](2019)在《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疫灾流行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国虽只有38年的历史,但却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转型期。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无年不疫,频繁的疫灾冲击着当时疲敝的社会,在传染病的肆虐下,社会正在慢慢发生着变化。本文着眼于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的疫灾流行状况,结合其区域的特殊性分析致灾因子,并探讨疫灾影响下社会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在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方面,时间上,民国38年间,云贵川三省几乎年年有疫,四川省的疫灾频度达到了 100%。十年疫灾指数居高不下,疫灾广度在波动中上升,波及范围在1942年达到最大,疫灾县数呈现出显着的“双峰”状态,民国后期的疫灾程度明显重于前期。空间上,疫灾多发县沿四川盆地边缘呈半环状分布,疫灾重心虽在民国前中后期有一定的迁移,但均位于四川省内。霍乱、天花、伤寒、疟疾和鼠疫是本区的主要高发传染病,高发地除霍乱位于贵州省,鼠疫位于云南省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省,四川省是本区的疫灾热点区域。疫灾爆发流行是自然和社会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方面,云贵川地区整体海拔偏高,疫灾流行与海拔高程之间在0.01显着性水平下呈微弱负相关(r=-0.152),整体上海拔越高,疫灾频度越低,高发县集中在海拔500-2000米的相对平坦地带。年均温与疫灾年数成弱正相关(r=0.118),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越容易有疫灾的流行,年均降水量虽没有通过相关性检验,但在耦合图中发现,年降水量在800-1200mm之间的地势低平区是高发县的集中地。河流作为当时主要的饮用水来源,通过缓冲区分析发现,距离河流越近,疫灾发生频率越高。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与地震一样对疫灾具有一定的诱发机制,自然疫源地也影响着疫灾的分布,是滇西南鼠疫高发的主要原因;社会因素方面,云贵川地区山地较多,人口密集,交通便利,交往频繁的相对平坦区是疫病高发的热点区,战争除对本地疾病爆发造成影响外,病菌还会随军队和难民的迁移而扩大影响范围,少数民族聚居区特有的风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疫灾的流行。云贵川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在抗战爆发后,因国民政府首都内迁,成为抗战大后方而得到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纷纷建立起了公共卫生行政、服务和防疫体系。快速的“畸形”发展使得各卫生机构几乎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思想上公共卫生意识渐开,政府受中央的支持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社会有识之士以科学的方法宣传防疫思想,普通民众在科学防疫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禳灾解疫的风俗习惯。虽有这一段快速的发展期,其公共卫生水平与沿海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这一繁荣景象在抗战胜利后,各方面支撑力量的回迁,卫生事业又陷入了濒于停滞的状态。

杨琳[4](2019)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区动物间鼠疫流行趋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常规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应用技术描述和分析准噶尔盆地东南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分布特征及其趋势变化,提高动物间鼠疫防控的预测、预判和预警能力,防止人间鼠疫的爆发。方法:1、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研究地区2014-2017年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描述与分析;2、通过空间地图法描述准噶尔盆地东南区鼠疫疫源地生境情况;3、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筛选出对大沙鼠血清学阳性率有影响的因素;4、根据最近邻分析(Nearest Neighbor Analysis,NNA)核心思想对近年来鼠疫检验阳性结果的空间分布进行判断;5、采用核密度估计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进一步评估局部地区近年大沙鼠血清学监测结果。结果:(1)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区2014-2017年固定点监测共捕获鼠2468只,染蚤鼠1907只;共检验血清2938份,阳性数为142份。(2)四个地区大沙鼠血清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102,P<0.05);四年间大沙鼠血清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0.36,P<0.05)(3)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阳性率和当年九月降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大沙鼠血清阳性率与鼠体蚤染蚤率、鼠体蚤指数、当年降雨量、温度、五月降雨量、温度、九月温度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P>0.05)(4)准噶尔盆地东南区鼠疫疫源地血清学阳性结果分布属于聚类分布模式,对局部疫源地血清阳性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后,将该地区划分为三类风险区。结论:(1)准噶尔盆地东南区鼠疫疫源地暂未发现人间疫情,动物间鼠疫疫情频繁发生,疫情主要分布于乌鲁木齐米东区、五家渠市。(2)不同年份、不同地区间的大沙鼠血清学阳性率有差异;大沙鼠血清学阳性率随当年九月降雨量的增加而升高。对于此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1)加强高风险地区春季超前期和两类哨点的监测;(2)实施等级化的“灶点”防控方案,强化预警动态灵敏性;(3)绘制鼠疫疫源地地理生境地图等。

段天一[5](2018)在《1997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流行病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严重危害人类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我国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1954年在内蒙古的杭锦后旗和临河县从自毙长爪沙鼠及其洞干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首次证实我国存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截止目前,疫源县共25个,疫源地面积135070km2。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为长爪沙鼠,主要媒介为突病蚤蒙冀亚种。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人间鼠疫疫情,19502016年,共流行15年次。动物疫情连年发生,发生的趋势呈波状变化,是目前鼠疫重点监测的疫源地之一。目的:描述1997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的三间分布特征,分析鼠疫疫情和各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及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对1997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描述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的三间分布规律。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资料整理,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MAPINFO进行专题地图的制作。统计分析方法为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1997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疫情,2004年苏尼特右旗发生人间鼠疫病例1例,经治疗痊愈。2.1997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监测情况:长爪沙鼠密度监测共调查25193.2hm2,捕获鼠93755只,平均鼠密度为3.72只/hm2;小型鼠调查共布放鼠夹440828夹次,捕获鼠类14888只,捕获率为3.38%;鼠体蚤平均染蚤率为28.84%,平均蚤指数为0.98;洞干蚤平均染蚤率为9.61%,平均蚤指数为0.38;巢穴蚤平均染蚤率为62.51%,平均蚤指数为9.26;动物病原学检验阳性率为0.70%;媒介病原学检验阳性率1.24%,血清学检验阳性率为0.59%。3.1997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分布情况:地区分布动物病原学主要分布在鄂托克旗(32.67%)、鄂托克前旗(20.56%);媒介病原学主要分布在鄂托克旗(33.89%)、鄂托克前旗(30.05%);血清学阳性材料主要分布在四子王旗(58.96%)、二连浩特(23.12%)。时间分布动物病原学监测阳性材料主要分布在1997年(14.67%)和2003年(11.44%);媒介病原学阳性材料主要分布在2004年(17.90%)和2003年(16.24%);血清学监测阳性材料主要分布在2010年(23.12%)和2009年(12.14%)。分类构成动物病原学监测阳性材料主要为长爪沙鼠(97.22%);媒介病原学监测阳性材料主要为秃病蚤蒙翼亚种和同型客蚤指名亚种,构成比分别为49.74%,41.18%;血清学监测阳性材料主要为大沙鼠(53.76%)。4.相关性分析结果:病原学检验阳性率和长爪沙鼠密度间线性相关性检验,得出P<0.01,有统计学意义;病原学检验阳性率和长爪沙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染蚤率,洞干蚤蚤指数、巢穴蚤染蚤率、巢穴蚤蚤指数间线性相关性检验,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997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疫情偶尔发生,动物鼠疫各监测指标呈现波状变化,动物疫情近年有升高趋势,疫源地正处在活跃期。长爪沙鼠密度升高会增加疫情发生的风险,其他监测指标与疫情发生间线性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陈显赫,崔学栋,段天一[6](2016)在《吉林省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现状及防治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鼠疫(Plague)是《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烈性传染病,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发源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共判定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305个县(市、区、旗),疫源地面积1 549 664 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近1/6。其中,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

韩冰,赵钢,张忠兵,李建云,张大禹[7](2016)在《内蒙古地区2001-2013年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疫情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2001-2013年内蒙古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为鼠疫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3年内蒙古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各年度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1-2013年,共捕获达乌尔黄鼠18 937只,鼠密度为0.88只/hm2;共梳检达乌尔黄鼠38 203只,染蚤率为48.60%,获蚤76 452匹,蚤指数为2.00;从察哈尔丘陵地区的长爪沙鼠中分离到鼠疫菌1株,间接血凝试验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F1阳性血清93份。结论 2001-2013年该疫源地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除2011、2013年外其他年份均有动物间鼠疫疫情,疫源地动物间鼠疫仍活跃。

周晓磊,张博宇,丛显斌,李仲来,姚晓恒,鞠成,徐成,张贵军,段天一,陈磊,刘振才[8](2014)在《最优回归子集法在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风险分级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对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情况进行风险分级。方法对内蒙古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总体数据7个监测指标(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巢穴蚤染蚤率、巢穴蚤指数、洞干蚤染蚤率、洞干蚤指数)利用Matlab软件中最优回归子集法进行风险分级,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2年动物鼠疫流行的风险。按照检出鼠疫菌为流行(y=1),未检出菌视为不流行(y=0),将风险分为流行、高风险及不流行3级,若预报值y>2/3,预报为流行;若预报值y<1/3,预报为不流行;若1/3≤y≤2/3,预报为高风险。结果对风险分级采用实际数据进行拟合,当y>2/3时预报流行的拟合率均为100%;回归模型的回归因子≥4个时,y<1/3时预报流行的拟合率均为100%;1/3≤y≤2/3时预报流行的拟合率约为50%。结论风险分级预测结果表明2012年达乌尔黄鼠疫源地不会发生动物鼠疫流行,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当年实际并未检出鼠疫菌)。

周晓磊,张博宇,丛显斌,李仲来,姚晓恒,鞠成,徐成,张贵军,段天一,陈磊,刘振才[9](2013)在《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筛选出影响动物鼠疫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监测指标,建立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预警指标体系。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的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整体数据,利用Matlab软件中最优回归子集法建立回归方程,筛选出与动物鼠疫流行相关性最大的监测指标。结果从7个指标中选取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等4个监测指标建立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预测预警回归方程;对回归模型利用原始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率为83.3%。结论利用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等4个监测指标,即可完成对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预测预警。

李彬,郝广福,孟传金,乔舜,魏怀波,刘俊,赵钢,李宏,乔国强[10](2013)在《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鼠疫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范围内人间鼠疫、鼠间鼠疫流行及宿主变化情况。方法搜集、整理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近60年人间鼠疫流行及2000—2010年鼠间鼠疫流行及宿主变化情况资料。结果1964—2010年,蒙古国感染鼠疫患者224例,大多发生在8、9月份,男性的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女性;1950—2010年,中国内蒙古感染鼠疫患者330例,主要发生在48月,感染人群主要是野外作业接触者;中国内蒙古地区的4型鼠疫疫源地在2000—2010年共检出鼠疫菌1256株,鼠间鼠疫的流行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长爪沙鼠疫源地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长爪沙鼠疫源地乌兰察布高原地区>布氏田鼠疫源地锡林郭勒高原>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察哈尔丘陵地区>蒙古旱獭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松辽平原地区;蒙古国有多个省、县鼠间鼠疫流行,疫情严重的是戈壁阿尔泰省、前杭盖省和库苏古尔省;蒙古国、中国内蒙古长爪沙鼠的鼠密度明显在逐年增高。结论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鼠间鼠疫广泛存在,近年来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人间鼠疫的感染率、病死率及流行强度在整体降低;蒙古国的流行强度要远远高于中国内蒙古地区。

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旱獭、长爪沙鼠、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鼠疫概述
    2. 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概况
    3. 我国人间鼠疫流行概况
材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2. 病例定义
    3. 研究方法
    4. 分析指标
结果
    1. 我国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景观、宿主及媒介等生态学特征
    2. 我国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菌株分布特征
    3. 我国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鼠疫病例流行特征
    4. 我国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密度分布特征
    5.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监测概况
    6.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相关因素研究
    7.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人间鼠疫病例流行特征
    8. 滇西北山地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血清学概况
讨论
    1. 我国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2.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鼠疫疫情现状及人间鼠疫病例概况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流行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热河北部地区鼠疫流行的概况及爆发原因
    (一)1945年以前热河北部疫情状况
    (二)1945—1950年热河省北部地区疫情
        1.初期阶段(1945—1946)
        2.疫情大规模扩散期(1947—1948)
        3.鼠疫平息阶段(1949—1950)
    (三)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频繁流行的因素
        1.属于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
        2.封锁不严
        3.灾荒严重、生活环境恶劣
        4.迷信思想作怪
        5.社会条件因素的限制
        6.未能实行有效的预防注射及日本实行的细菌战略
二、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的防治
    (一)疫情初期阶段
        1.临时组建防疫队与紧急隔离
        2.死尸掩埋
        3.药物治疗与自然疫息
    (二)疫情扩大阶段
        1.热河省政府等高层对鼠疫的布控
        2.东北防疫队、苏联专家援助
        3.完善防疫组织
        4.军队紧急出动
        5.进行宣传教育
三、疫情平息阶段及防疫体系的建立
    (一)培养防疫人员
    (二)清洁卫生
    (三)进行鼠疫预防措施
        1.预防注射和消毒
        2.捕鼠灭鼠
        3.挖防鼠沟
        4.烧、燎、抹、垫
    (四)统一各地防疫组织及完善
        1.健全基层卫生组织与建立疫情报告网
        2.发放证章及规定配带方式,开始规范化管理
    (五)热河省北部地区的鼠疫与内蒙古前四次鼠疫的对比
        1.五次鼠疫流行的基本情况对比
        2.防治措施的对比
四、成功防治鼠疫的影响和经验
    (一)政治影响
        1.消除疾病、稳定军心、有利于巩固地方政权
        2.解放思想、消除恐惧心理、稳定社会秩序
    (二)社会影响
        1.促进了热河省北部地区医疗卫生防治体系的建立
        2.促进了农村卫生制度化,初步改善了热河省北部地区近代卫生制度城乡不平衡的现象
        3.促进了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
    (三)防治鼠疫的工作经验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群众主体地位
        2.做好宣传教育、预防为主
        3.发挥地方行政与防疫人员的配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疫灾流行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述评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目标与思路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的区域概况
    2.1 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
        2.1.2 气候
        2.1.3 河流
    2.2 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与交通
        2.2.2 政权与战争
        2.2.3 政区与沿革
3 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疫灾流行的时空分布
    3.1 数据来源及相关概念
        3.1.1 数据来源
        3.1.2 相关概念
    3.2 疫灾流行的时间分布
        3.2.1 季节变化
        3.2.2 年际变化
        3.2.3 长期趋势
    3.3 疫灾流行的空间差异
        3.3.1 疫灾总体空间分布
        3.3.2 单个疫种空间分布
    3.4 本章小结
4 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疫灾流行的影响因素
    4.1 自然环境因素
        4.1.1 地形
        4.1.2 河流
        4.1.3 气候
        4.1.4 自然灾害
        4.1.5 自然疫源地
    4.2 社会环境因素
        4.2.1 人口
        4.2.2 交通
        4.2.3 战乱
        4.2.4 风俗
    4.3 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
    5.1 公共卫生行政体系
        5.1.1 卫生行政机构
        5.1.2 卫生行政制度
    5.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5.2.1 公立卫生部门
        5.2.2 私立医疗机构
    5.3 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5.3.1 设立防疫机构
        5.3.2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5.4 本章小结
6 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疫灾影响下的公共卫生意识变迁
    6.1 政府防疫制度的完善
        6.1.1 专门的防疫制度
        6.1.2 卫生经费的增加
        6.1.3 清洁卫生法规
        6.1.4 交通防疫法规
        6.1.5 学校卫生法规
    6.2 社会精英防疫思想的变迁
        6.2.1 防控传染源的思想
        6.2.2 防控传播途径的思想
        6.2.3 防控易感人群的思想
    6.3 普通民众防疫观念的变迁
        6.3.1 迷信防疫习俗
        6.3.2 节日防疫习俗
        6.3.3 相沿成俗的防疫措施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区动物间鼠疫流行趋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3.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对策
创新与不足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1997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流行病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鼠疫流行史及现状
        1.1.1 世界鼠疫流行史
        1.1.2 中国鼠疫流行史
        1.1.3 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史
        1.1.4 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
    1.2 鼠疫自然疫源地
        1.2.1 世界鼠疫自然疫源地
        1.2.2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
        1.2.3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1.3 鼠疫病原、宿主及媒介
        1.3.1 鼠疫病原体
        1.3.2 鼠疫宿主动物
        1.3.3 鼠疫媒介昆虫
        1.3.4 鼠疫媒介蚤与宿主的关系
    1.4 鼠疫菌的检验方法
        1.4.1 鼠疫细菌学检验
        1.4.2 鼠疫血清学检验
        1.4.3 鼠疫分子生物学检验
    1.5 鼠疫临床与救治
        1.5.1 鼠疫的传播途径
        1.5.2 鼠疫的潜伏期
        1.5.3 鼠疫一般临床表现
        1.5.4 鼠疫的临床分型
        1.5.5 鼠疫的诊断
        1.5.6 鼠疫的治疗
    1.6 我国鼠疫防控工作发展历程
    1.7 鼠疫监测
        1.7.1 鼠疫监测概念
        1.7.2 鼠疫监测的目的
        1.7.3 鼠疫监测的内容
        1.7.4 鼠疫监测的组织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描述性研究
        2.2.2 宿主监测数据计算方法
        2.2.3 媒介监测数据计算方法
        2.2.4 病原学监测数据计算方法
        2.2.5 血清学监测数据计算方法
        2.2.6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监测结果
    3.2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媒介监测结果
        3.2.1 长爪沙鼠鼠体蚤监测结果
        3.2.2 洞干蚤监测结果
        3.2.3 巢穴蚤监测结果
    3.3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实验室监测结果
        3.3.1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病原学监测结果
        3.3.2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血清学监测结果
    3.4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监测结果
        3.4.1 人间疫情
        3.4.2 动物疫情地区分布
        3.4.3 动物疫情时间分布
        3.4.4 动物疫情构成分布
    3.5 动物疫情与监测数据间相关性分析
        3.5.1 动物疫情与长爪沙鼠密度关系
        3.5.2 动物疫情与监测指标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4.1.1 地区分布
        4.1.2 时间分布
        4.1.3 动物疫情构成分布
        4.1.4 流行规律
    4.2 内蒙古自治区人间鼠疫流行史
    4.3 影响长爪沙鼠密度的因素探讨
    4.4 鼠疫疫情与监测指标有无相关的原因
    4.5 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疫源地鼠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4.5.1 鼠疫菌的影响
        4.5.2 气候环境因素对长爪沙鼠鼠疫发生的影响
        4.5.3 其他疫源地影响因素的潜在危害
        4.5.4 社会因素对长爪沙鼠鼠疫发生的影响
    4.6 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鼠疫防治建议
        4.6.1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4.6.2 加强鼠疫信息管理、风险评估工作
        4.6.3 鼠疫监测防治建议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个人成果
后记和致谢

(6)吉林省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吉林省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疫情概况
2 鼠疫防治工作开展
3 面临的问题
    3.1 疫源地重新活跃
    3.2 专业队伍建设
4 今后防治对策
    4.1 科学开展监测工作,加强鼠疫预测预警
    4.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4.3 加强鼠疫联防联控工作

(7)内蒙古地区2001-2013年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疫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方法与标准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宿主动物调查
    2.2媒介调查
    2.3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
3 讨论
    3.1年度流行特点分析
    3.2地区流行特点分析
    3.3 两地区流行现状比较分析
        3.3.1宿主动物调查数据比较
        3.3.2媒介调查数据比较
        3.3.3病原学及血清学调查数据

(9)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最优回归子集
    1.3 预警模型指标
    1.4 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7个指标的最优回归模型
    2.2 5个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
3 讨论
    3.1 回归模型中指标的选取
    3.2内蒙古整体数据的代表性
    3.3 巢穴蚤监测指标替代的理论依据
    3.4 本文研究的优缺点

(10)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鼠疫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人间鼠疫流行情况
        2.1.1 1964—2010年蒙古国人间鼠疫流行情况
        2.1.1. 1 患病及死亡情况
        2.1.1. 2 传播途径
        2.1.1. 3 地区分布
        2.1.1. 4 人群分布
        2.1.1. 5 季节分布
        2.1.2 1950—2010年中国内蒙古人间鼠疫流行情况
        2.1.2. 2 传播途径
        2.1.2. 3 地区分布
        2.1.2. 4 人群分布
        2.1.2. 5 季节分布
    2.2 2000—2010年鼠间鼠疫流行情况
        2.2.1 2000—2010年中国内蒙古地区鼠间鼠疫流行情况
        2.2.2 2000—2010年中国内蒙古地区各疫源地宿主监测变化情况
        2.2.3 2000—2010年蒙古国鼠间鼠疫流行情况
        2.2.4 2000—2010年蒙古国宿主监测情况
3 讨论

四、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现状及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旱獭、长爪沙鼠、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研究[D]. 贺兆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20世纪四五十年代热河省北部地区鼠疫流行与防治研究[D]. 刘鹏飞.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民国时期云贵川地区疫灾流行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研究[D]. 吴雨.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区动物间鼠疫流行趋势的研究[D]. 杨琳.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8)
  • [5]1997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流行病特征分析[D]. 段天一. 吉林大学, 2018(04)
  • [6]吉林省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现状及防治对策[J]. 陈显赫,崔学栋,段天一.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11)
  • [7]内蒙古地区2001-2013年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疫情分析[J]. 韩冰,赵钢,张忠兵,李建云,张大禹.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02)
  • [8]最优回归子集法在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风险分级中的应用[J]. 周晓磊,张博宇,丛显斌,李仲来,姚晓恒,鞠成,徐成,张贵军,段天一,陈磊,刘振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4(02)
  • [9]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鼠疫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 周晓磊,张博宇,丛显斌,李仲来,姚晓恒,鞠成,徐成,张贵军,段天一,陈磊,刘振才.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3(06)
  • [10]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鼠疫流行病学分析[J]. 李彬,郝广福,孟传金,乔舜,魏怀波,刘俊,赵钢,李宏,乔国强.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3(04)

标签:;  ;  ;  ;  ;  

达斡尔黄瘟疫源现状及防治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