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企业基层设备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郑旺[1](2021)在《“新基建”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国内经济的不断下行,我国开始着力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它的发展将会给建筑企业引入数字化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快速迭代。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基建”带给建筑企业的不同机遇和挑战,以提出建筑企业应对“新基建”的发展策略,这有助于建筑企业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要求,指明发展方向,并实现自身的数字化发展。论文以施工为主营业务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所面临“新基建”发展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展开研究。首先,论文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现状进行剖析,先通过梳理“新基建”概念的发展历程给出“新基建”的内涵,并分析“新基建”的组成部分和特点,同时厘清“新基建”的发展形势。接着,阐明了“新基建”与建筑企业的关联性。一方面建筑企业对“新基建”实施具有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新基建”对建筑企业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其次,明确了“新基建”带给建筑企业的具体机遇。通过分析企业机遇的特征以及性质,从而确定建筑企业机遇存在的范围,并挖掘出寻找机遇的两条路径。在此基础上,确定“新基建”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着“‘新基建’扩大建筑企业市场规模”和“‘新基建’为建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两类机遇,并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其中的具体机遇进行修正和补充。最后,明确了“新基建”带给建筑企业的各类挑战。借助扎根理论,并利用NVIVO软件对“新基建”带给建筑企业挑战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得到“新基建”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主要面临“‘新基建’提高了现有建筑企业市场进入门槛”和“‘新基建’削弱建筑企业传统管理作业技术的主导地位”两类挑战,并具体分析其中的具体挑战是如何作用于建筑企业的。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论文针对建筑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适应“新基建”市场、进入“新基建”市场、占领“新基建”市场三个层次提出建筑企业应对“新基建”的发展策略,并从组织、制度两个方面提出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以期建筑企业能够顺利融入“新基建”市场并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和促进自身的发展。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认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赵凯峰[3](2021)在《吉布提DMP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项目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项目进度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成败。国际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影响因素众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标准等相较国内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国内企业追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勇敢地走出国门,拥抱世界,然后结果并不理想。近几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激增,国家信贷收紧,各施工企业的项目经营状况堪忧,工期一拖再拖,导致项目利润一再压缩,乃至亏损。本文拟通过项目进度管理理论研究,结合吉布提DMP项目实践经验,深刻剖析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查找问题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往项目编制进度计划多采用excel,project等软件,仅限于编制静态单机版进度计划,无法实现动态管理,以及多项目资源平衡管理等。P6进度计划管理软件以PMBOK理论知识为支撑,既可以对单一项目进行动态管理,也可以通过数据库端,实现多项目资源平衡和协同管理,是当前国际最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本项目采用P6进度管理软件,对单一项目进行动态管理,运用PDCA循环原理,提高进度管理水平。针对项目进度管理的特点和挑战,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如:利用国际最先进的P6进度管理软件,编制项目进度计划,严格照准实施,动态更新,查找偏差,及时纠偏;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逐步提升项目整体进度管理意识,逐步扭转项目进度滞后的局面。我国国际承包企业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实力和威望,能够承担起全球各地区、各类型重大项目设计施工任务,很多跨国企业已将“海外优先发展战略”定为企业的基本战略,但国内外的多方面差异,客观存在,并将一直存在下去。本文从降本增效角度出发,提出了项目群进度管理和前期策划两个未来研究方向,希望对海外项目管理有所帮助。
李政杰[4](2020)在《油气试采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备是所有企业发展生存的关键属性,它贯穿着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人事变动、经营收益、安全质量、发展前景及企业生命,建立良好的设备管理体系也是企业追求高速发展的最直接保障。在安全、环保、质量标准不断提高的今天,运用高效的管理模式,更合理、更便捷、更有效的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立足于油气田试油试采设备的管理,通过ASP.NET(C#)语言,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利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开发了油气试采设备动态管理系统。本文对油气试采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结构分析,设计了功能模块,对用户控制、数据分析进行了跟踪研究,设计了专用的数据表格和逻辑关系,减小了企业设备管理者的工作负担,简化了工作流程,使管理者能够在繁杂的地层测试工具、地面放喷设备及井下测试仪器等试采设备中更快速、高效的筛选出关键数据,及时有效的追溯和消除设备安全隐患。该系统已经在某国有企业上线运行,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王斓静[5](2020)在《基于挣值法的W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文中认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具有投资数额高、工期时间长、材料消耗量大等特点。工程施工单位在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合格、安全、工期达标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节省成本支出,提高施工企业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精准把控施工过程的每个关键环节,力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因此,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本控制也必然是施工项目管控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对W公路一标段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总结出了公司所采用的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进而提出尝试用挣值法对W公路二标段进行成本控制,并且详细介绍了整个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过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数据采集分析,证明挣值法在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对项目进度及成本控制起到较好的预测和监控作用,同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论文还阐述了挣值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提供的保障措施,以确保成本控制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最后提出应尽快挖掘挣值法的精髓、完善缺陷,使其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实用,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经济、高效、精准提供更好的支持。该论文有图9幅,表格15个,参考文献60篇.
任正康[6](2020)在《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铁路轨道铺设工程的工程列车发生的事故即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屡屡见诸报端,其中不乏社会影响巨大,反响强烈的人身伤亡事故。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统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是收效甚微,为改变当前工程线行车事故频发的局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交代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概述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因果连锁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及系统安全理论,为探索工程线行车事故发生机理作好理论准备。其次,为了对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有直观了解,对铁路工程线概况及铁路工程线行车组织现状进行描述,与铁路营业线行车的异同点作了比较。以2010-2019年间某轨道铺设单位发生的行车事故及官方通报的工程线行车事故作为研究数据,从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事故责任人等不同方面进行探讨,并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工程线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依据,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铁路工程线行车的脱轨、挤道岔和人身伤害事故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重要度排序;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具有代表性的人因事故进行分析,基于轨迹交叉理论对地铁工程线行车事故进行分析,基于现代因果连锁理论对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进行分析,发掘出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即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以此为依据,从工程线行车组织单位、线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在铁路工程线行车管理过程中进行应用,以验证对策的效果,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期实现工程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目标。
周帆舟[7](2020)在《ZJS集团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不断丰富,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越来越重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有利于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考核,还有利于加强管理工作,增强治理效果。但国有建筑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聚焦在分支机构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生产经营基层一线负责的项目经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极少。项目经理作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在项目履约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有责任对业主及社会负责,另一方面需要满足公司下达的目标管理要求。而长期以来,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审计往往关注项目经济效果,对综合绩效水平评价较少,没有对项目经理履职情况和个人能力进行综合的考量,项目经理提拔、任用及奖惩缺少充分的依据。对项目经理监督评价环节的缺失,企业选人用人会产生一定风险的同时,还可能因监管宽松导致项目经理的履职不当、廉洁风险等,情节严重的可能对建筑企业形象及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企业开展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项目经理履职情况,则能发挥经济责任导向作用,促进项目经理履职能力提升,规范项目管控及选人用人程序,降低组织风险。ZJS集团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年产值规模120亿元,在施项目92个。近年来项目经理频繁调动、离任的同时,管理层也认识到对离任项目经理履职情况进行评价的必要性。ZJS集团新增项目经理审计数量逐年增加,但依旧是依托项目内控审计进行,对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少体系化的建设,项目经理评价及结果运用单一,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更不利于组织风险防控。本文结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ZJS集团审计工作现状,通过文献整理及实地研究,分析了在内外环境需求下,ZJS集团开展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必要性。再通过梳理ZJS集团审计工作体系较为成熟的优势,总结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可行性,并分析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立项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成果运用阶段及工作保障层面面临的难点和原因,以此构建了审计体系方案。审计体系主要从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和成果运用三个部分构建,辅以保障措施,并通过访谈相关使用者,预期体系效果。具体看,审计立项上保证审计开展依据充分;审计实施上加强组织筹划和审前调研,完善审计内容和搭建评价模型;成果运用上多措施使用审计结果、加强后续整改落实。在审计保障措施上,加强审计影响、审计团队、审计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工作,从而促进ZJS集团健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体系,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加强基层组织监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盛成礼[8](2020)在《基于PDCA管理方法的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易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施难度较高,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本文把济乐高速济阳连接线改建工程作为研究案例,通过PDCA循环理念与工程管理相结合,对公路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确保整个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论文首先对公路工程进度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方法进行阐述说明,着重对计划评审技术(PERT)、项目工作结构分解(WBS)、挣值管理以及PDCA理论详细介绍,为下一步进度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项目进度控制方案制定之前,先对济乐高速济阳连接线改建工程进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分析问题和工程内容,对整个项目进行工作结构分解,估算各工序持续时间,确定分项工程逻辑关系,利用确定好的各项参数,运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编制初始进度网络计划图,对网络图确定的关键路径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对初始计划进行优化调整,为指导下一步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由于进度管理本身是一动态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工艺、交通环境、材料涨价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产生偏差,这就需要在进度控制过程中,不断地与原计划进行检查比较,查找分析造成工程进度延缓或者出现偏差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巩固措施,然后根据效果重新调整进度计划,不断循环反复,直至整个工程进度目标按期实现。在进度实施过程中,本项目应用二级挣值分析法对每月的计划成本、实际发生费用、项目挣值进行预测分析,查找工期拖延和成本超支原因,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合理压缩工期,实施新的施工组织方案。希望通过对本工程进度控制的研究,能为类似公路工程改建项目进度管理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思想和解决方案。
乔文龙[9](2020)在《TG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不断增长,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发展日益加快,EPC、PPP等整体式发包项目越来越盛行。在设计、施工、采购等越来越趋于一体的环境下,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如何提升工程质量等质量管理问题越来越重要。作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尤为重要,而质量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显得势在必行。质量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企业立足的根本,而采用正确且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法又是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就是人的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主动控制”恰恰就是人的管理行为的控制。本文就围绕“主动控制”理念及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本文以TG路公路工程作为实际案例,深入剖析、探究项目中的质量管理问题与“主动控制”理念及体系的联系与运用。基于质量管理与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分析,总结、梳理了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以及结果测量等多个内容。指出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建议,最终通过“主动控制”体系建章立制。为深层次地增强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和未来类似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作用。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0](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二、施工企业基层设备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施工企业基层设备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新基建”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
1.2.2 企业机遇和挑战方面 |
1.2.3 企业发展策略方面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新基建”发展现状及与建筑企业的关联性分析 |
2.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及表现形式 |
2.1.1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 |
2.1.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组成部分 |
2.1.3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点 |
2.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形势 |
2.2.1 中央顶层设计,政策路线明朗 |
2.2.2 项目引领发展,“新基建”复苏“老基建” |
2.2.3 技术应用加快,数字化趋势明显 |
2.3 “新基建”与建筑企业的关联性分析 |
2.3.1 建筑企业对“新基建”实施的支撑作用 |
2.3.2 “新基建”对建筑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基建”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分析 |
3.1 建筑企业机遇存在范围和寻找途径确定 |
3.1.1 企业机遇的特征及性质 |
3.1.2 建筑企业机遇存在的范围 |
3.1.3 建筑企业机遇的寻找途径 |
3.2 “新基建”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不同机遇的确定 |
3.2.1 “新基建”扩大建筑企业市场规模 |
3.2.2 “新基建”为建筑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
3.2.3 基于专家调查法的建筑企业机遇的补充和修正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基建”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
4.1 基于扎根理论的建筑企业挑战识别 |
4.1.1 识别建筑企业挑战的逻辑框架构建 |
4.1.2 基于NVIVO的数据扎根编码 |
4.1.3 “新基建”带给建筑企业的不同挑战 |
4.2 “新基建”提高了现有建筑企业市场进入门槛 |
4.2.1 “新基建”提高了建筑市场的竞争程度 |
4.2.2 “新基建”项目增加了建筑企业建设难度 |
4.2.3 “新基建”作为新事物具有风险性 |
4.3 “新基建”削弱建筑企业传统管理作业技术的主导地位 |
4.3.1 “新基建”带来的技术产品冲击建筑企业的传统思维认知 |
4.3.2 “新基建”带来的技术产品具有“高精尖”特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建筑企业应对“新基建”的发展策略及其保障措施 |
5.1 建筑企业应对“新基建”的发展策略 |
5.1.1 注重企业人才和管理升级,适应“新基建”形势下市场 |
5.1.2 更新企业业务模式与建造方式,进入“新基建”形势下市场 |
5.1.3 加快企业技术研发及创新应用,占领“新基建”形势下市场 |
5.2 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2.1 组织保障 |
5.2.2 制度保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
6.2 研究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新基建”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意见征求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3)吉布提DMP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内容与思路 |
1.3.1 论文内容 |
1.3.2 论文思路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概念及原理 |
2.2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步骤 |
2.2.1 进度计划编制方法 |
2.2.2 进度计划编制流程 |
2.2.3 进度计划控制程序 |
2.2.4 进度计划检查 |
2.2.5 进度计划纠偏 |
2.3 项目进度管理管控措施 |
2.3.1 组织措施 |
2.3.2 管理措施 |
2.3.3 经济措施 |
2.3.4 技术措施 |
2.3.5 合同措施 |
2.4 专家评分法 |
3 吉布提DMP项目进度管理现状 |
3.1 项目简介 |
3.1.1 工程背景 |
3.1.2 工程概况 |
3.1.3 项目组织机构 |
3.1.4 施工组织思路 |
3.1.5 机械设备配置 |
3.1.6 节点计划 |
3.2 项目进度管理特点 |
3.2.1 外部因素 |
3.2.2 项目因素 |
3.3 项目进度管理问题分析 |
3.3.1 项目进度现状 |
3.3.2 专家评分 |
3.3.3 组织方面 |
3.3.4 管理方面 |
3.3.5 合同方面 |
3.3.6 技术方面 |
3.3.7 经济方面 |
3.4 本章小结 |
4 吉布提DMP项目进度管理措施 |
4.1 编制项目详细进度计划 |
4.1.1 完成工作分解结构 |
4.1.2 建立责任分配矩阵 |
4.1.3 估算作业持续时间 |
4.1.4 建立作业逻辑关系 |
4.1.5 优化确定进度计划 |
4.2 进度管控措施 |
4.2.1 组织措施 |
4.2.2 管理措施 |
4.2.3 合同措施 |
4.2.4 技术措施 |
4.2.5 经济措施 |
4.3 进度管理取得成效 |
4.3.1 项目进度 |
4.3.2 项目总体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油气试采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研究情况 |
1.2.1 国内情况 |
1.2.2 国外情况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整体框架需求分析 |
2.1 油气试采设备管理流程 |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1 系统管理模块 |
2.2.2 通知公告模块 |
2.2.3 设备台账管理模块 |
2.2.4 合同管理模块 |
2.2.5 领用管理模块 |
2.2.6 设备保养模块 |
2.2.7 机修加工模块 |
2.2.8 调拨管理模块 |
2.2.9 设备报废模块 |
2.2.10 统计分析模块 |
2.2.11 特种设备模块 |
2.2.12 密码管理模块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目标 |
3.2 系统的设计思路 |
3.3 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
3.4 系统的功能架构 |
3.5 系统的结构 |
3.6 系统开放配置环境 |
3.6.1 系统硬件配置 |
3.6.2 系统软件配置 |
3.6.3 系统的网络配置环境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4.2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
4.3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 |
4.3.1 E-R图到初始关系模式的转换 |
4.3.2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处理 |
4.4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 |
4.5 数据库连接接口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各部分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开发工具的选择 |
5.2 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5.2.1 用户登录界面 |
5.2.2 系统登录界面 |
5.2.3 系统管理模块 |
5.2.4 通知公告模块 |
5.2.5 设备台账管理模块 |
5.2.6 合同管理模块 |
5.2.7 领用管理模块 |
5.2.8 设备保养模块 |
5.2.9 机修加工模块 |
5.2.10 调拨管理模块 |
5.2.11 设备报废模块 |
5.2.12 统计分析模块 |
5.2.13 特种设备管理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油气试采设备动态管理系统测试概述 |
6.2 油气试采设备动态管理系统测试过程 |
6.2.1 界面测试 |
6.2.2 登录测试 |
6.2.3 功能测试 |
6.2.4 查询测试 |
6.3 测试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挣值法的W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施工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
2.2 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
3 W公路改建项目一标段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工程概况 |
3.2 项目成本预测 |
3.3 项目成本控制 |
3.4 项目成本评价及考核 |
3.5 W公路项目一标段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
4 利用挣值法对W公路二标段进行成本控制实例 |
4.1 工程概况 |
4.2 项目组织机构 |
4.3 项目结构划分 |
4.4 项目进度计划 |
4.5 制定成本计划 |
4.6 挣得值相关参数的计算 |
4.7 挣值分析 |
5 挣值法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 |
5.1 数据有效性分析 |
5.2 数据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态 |
1.3.1 国内外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状态 |
1.3.2 国内铁路工程线及营业线行车安全管理研究状态 |
1.4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典型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
2.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
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2.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2.2.2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
2.3 轨迹交叉理论 |
2.4 系统安全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铁路工程线概况、现状及事故统计分析 |
3.1 铁路工程线概况 |
3.1.1 铁路工程线系统划分 |
3.1.2 工程线及工程线行车事故的定义 |
3.1.3 铁路工程线各参与单位概述 |
3.2 铁路工程线现状 |
3.2.1 铁路工程线行车组织现状以及与铁路营业线的异同点 |
3.2.2 铁路工程线下施工单位现状 |
3.3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统计分析 |
3.3.1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统计 |
3.3.2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 |
4.1 铁路工程线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4.1.1 直接原因 |
4.1.2 间接原因 |
4.1.3 根本原因 |
4.2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 |
4.2.1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的分析方法 |
4.2.2 脱轨事故分析 |
4.2.3 挤道岔事故分析 |
4.2.4 人身伤害事故分析 |
4.3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进行分析评价 |
4.3.1 基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人因事故分析与评价 |
4.3.2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地铁工程线事故分析与评价 |
4.3.3 基于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铁路工程线事故分析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 工程线安全管理对策 |
5.1 铁路工程线行车管理单位对策 |
5.2 线下施工单位对策 |
5.3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对策 |
5.4 本章小结 |
6 铁路工程线行车安全对策应用 |
6.1 工程概况 |
6.2 工程线安全管理 |
6.2.1 完善工程线行车安全管理体系 |
6.2.2 “3E”对策应用 |
6.3 铺架单位行车管理 |
6.4 施工组织管理 |
6.5 实践结果 |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ZJS集团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框架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概述及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文献评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权力制衡理论 |
2.2.3 项目经理责任制理论 |
2.2.4 平衡计分卡理论 |
2.3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 |
2.3.1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 |
2.3.2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
2.3.3 经济责任审计期间和范围 |
3 ZJS集团审计现状及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 |
3.1 ZJS集团背景 |
3.2 ZJS集团审计工作现状 |
3.3 ZJS集团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分析 |
3.3.1 外部因素分析 |
3.3.2 ZJS集团内部因素分析 |
3.3.3 ZJS集团开展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
4 ZJS集团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构建路径分析 |
4.1 ZJS集团开展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可行性基础 |
4.1.1 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领导机制 |
4.1.2 运用成熟的审计统筹协同机制 |
4.1.3 积累丰富的项目审计内容和方法 |
4.2 开展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
4.2.1 审计立项阶段的问题及分析 |
4.2.2 审计实施阶段的问题及分析 |
4.2.3 审计成果运用阶段的问题及分析 |
4.2.4 工作保障方面的问题及分析 |
4.3 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构建的框架 |
5 ZJS集团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构建策略及预期效果 |
5.1 明确审计立项制度依据 |
5.1.1 识别审计对象 |
5.1.2 规范审计实施主体 |
5.1.3 明确审计期间和范围 |
5.2 提升审计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
5.2.1 统筹审计组织模式 |
5.2.2 推动审前调研工作 |
5.2.3 完善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5.2.4 搭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经济责任评价模型 |
5.3 推进审计成果运用落实 |
5.3.1 拓宽审计结果应用范围 |
5.3.2 建立后续整改跟踪督办机制 |
5.4 ZJS集团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保障措施 |
5.4.1 提高内部审计影响力 |
5.4.2 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和培养 |
5.4.3 加强审计标准化建设 |
5.4.4 推动审计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 |
5.5 ZJS集团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预期效果 |
5.5.1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体系 |
5.5.2 提供选人用人客观依据 |
5.5.3 加强基层项目监督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基于PDCA管理方法的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动态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2 公路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公路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
2.2 项目进度管理应用的理论和基本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济乐高速济阳连接线改建工程进度管理现状 |
3.1 项目概述 |
3.2 项目施工进度影响因素 |
3.3 影响工程进度因素的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PDCA管理方法的济乐高速济阳连接线改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研究 |
4.1 PDCA理论在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
4.2 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P阶段) |
4.3 施工进度计划控制实施(D阶段) |
4.4 施工进度计划检查核对(C阶段) |
4.5 施工进度控制改进处理(A阶段)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9)TG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1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 |
2.1.1 质量管理的内涵 |
2.1.2 质量管理原则 |
2.2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2.1 研究现状 |
2.2.2 质量管理内容及相关理论 |
2.2.3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生产要素分析 |
2.2.4 “主动控制”理论对工程质量核心问题的管控 |
第三章 TG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工程基本概况 |
3.1.1 公路工程简介 |
3.1.2 公路工程主要内容 |
3.1.3 主要工序工艺流程图 |
3.1.4 青银公路项目工程特点及重点工序和关键问题 |
3.1.5 项目前期施工条件与进场准备情况 |
3.1.6 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及保证措施 |
3.2 TG路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
3.2.1 TG路项目人员管理 |
3.2.2 项目机械设备管理 |
3.2.3 项目材料管理 |
3.2.4 重点工程及关键工序的管理 |
3.3 TG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研究 |
3.3.1 勘察设计质量控制研究 |
3.3.1.1 设计文件数据偏差 |
3.3.1.2 设计文件数据偏差原因分析 |
3.3.2 原材料及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研究 |
3.3.2.1 原材料选择及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不足 |
3.3.2.2 原材料选择及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原因分析 |
3.3.3 基层压实度质量控制研究 |
3.3.3.1 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不足 |
3.3.3.2 基层施工质量管理不足原因分析 |
3.3.4 质量管理问题分析结论 |
第四章 优化TG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
4.1 “主动控制”理论在TG路公路中的应用 |
4.1.1 针对勘察设计数据差别大的主动控制措施 |
4.1.2 针对原材料选择及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的主动控制措施 |
4.1.3 针对路面基层施工过程相关问题的主动控制措施 |
4.2 “主动控制”理念在后续项目中应用 |
4.2.1 施工准备阶段“主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
4.2.2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主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
4.2.3 竣工验收阶段“主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
4.3 “主动控制”理念在公司管理制度中应用 |
4.3.1 主动控制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
4.3.2 不断探索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标准 |
4.3.3 施工制度不断完善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四、施工企业基层设备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基建”发展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D]. 郑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吉布提DMP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赵凯峰.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油气试采设备动态管理系统研究[D]. 李政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5]基于挣值法的W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D]. 王斓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6]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任正康.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7]ZJS集团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体系构建研究[D]. 周帆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8]基于PDCA管理方法的公路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研究[D]. 盛成礼.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TG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乔文龙. 长安大学, 2020(06)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