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嗅探器分析

网络嗅探器分析

一、浅析网络Sniffer(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山[1](2021)在《新一代LAMOST光纤定位单元控制器的设计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LAMOST又名“郭守敬望远镜”,它是一部主动反射式施密特望远镜,为了同时观测到4000个天体,需要控制4000个光纤单元,整个无线控制器系统从安装完成到现在,正常运行了 12年,现LAMOST无线系统的核心芯片MC13213、MC13192、MC9S12等芯片是Freescale公司2004年推出的产品,由于公司重组等原因,该产品在18年停止生产,考虑到LAMOST运行维护,需要设计新的控制系统,并要求与现有系统兼容,以满足在运行维护的要求并逐步替代现有系统。在12年的运行维护中发现现有系统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1、子节点驱动板在静态功耗方面,4000个驱动板产生的热量会导致观测的环境条件变差以及现场安全性能降低,仍需改进。2、在无线通讯方面,通讯的信号质量存在不足,有待提高。3、采用逐个发送询问,通讯方式的效率低,今后控制系统改成闭环时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4、通讯数据不具备时间网络,运行数据查询困难并容易混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CC2530的无线控制器系统。该控制器系统与现有的控制器系统可以并行运行,并具备原有控制器系统的所有功能。本文控制器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设计:1、与原系统的兼容性设计,该系统上位机与主节点控制板采用CAN以及串口通讯设计,主节点控制板与子节点驱动板采用zigbee无线设计,信道设计与原控制系统区分。2、子节点驱动板的电源模块采用开关电源进行重新设计,降低了子节点驱动板的静态功耗;射频部分,采用了单端线,差分线阻抗匹配,电容电阻微调阻抗等关键技术,减少了信号的损失与反射,极大提高了子节点控制板的无线通讯质量。3、主节点控制板采用了 STM32+射频控制CC2530+功率放大RXF2401C的设计,提高了主节点无线发送的信号质量及接收的灵敏度。4、软件方面,对LAMOST控制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成组发送,逐一轮询的方式进行控制,采用奇偶校验,提高了系统的通讯可靠性,降低了通讯时间;并对整个控制数据设计了时间戳,为整个系统数据的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与原控制系统相比,本文设计的无线控制器系统性能有以下提升:第一,子节点驱动板的静态功耗降低了约33%;第二,子节点驱动板以及主节点控制板的无线信号强度大大提高;第三,实验中的实验数据更加具有可靠性,通讯效率也更高。

丁胜[2](2018)在《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资源调度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无线数据汇聚网络(WSNs,Ad hoc,Mesh,et al)作为一类新兴的、极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无线网络技术,正逐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如何进行多信道和TDMA时隙等网络资源的调度,从而最大化网络监测质量,最小化网络冲突,最优化网络数据汇聚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全面总结了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现状,重点研究了无线节点信道和时隙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不同网络条件下的大量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综合有效性。该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之处在于:(1)针对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监测节点多信道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微扰随机近似(SPSA)的信道选择算法。设计了二维网格编码以构造解空间,算法以随机扰动策略得到目标函数的近似梯度,以引导搜索过程逐步逼近最优解。该算法的运行只需要已知监测节点及其邻居节点,以及邻居用户的工作信道信息(可通过全扫频的方式获得)。该算法适合于复杂的多维优化问题求解,复杂度低,收敛速度快。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监测节点的信道优化选择,并可达到较高的网络监测质量(QoM)。(2)针对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无线节点多信道TDMA时隙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非合作博弈论的分布式顶点着色方法。首先基于网络拓扑构建路由树,形成干扰图,从而将上述资源调度问题转化为干扰图中的顶点着色问题,其目标是最小化网络通信冲突数;然后以每个顶点的通信冲突作为博弈的收益函数以构建纳什均衡状态,通过概率方式选择顶点以调整其分配方案并通过全局通信冲突数判断方案是否达到帕累托有效,经过多次调整后即可完成对信道和时隙的优化选择。在不同网络规模情况下,本文通过多种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网络冲突数,提高数据吞吐量,降低数据传输时延和最小调度长度,最终达到提升网络数据汇聚性能的目的。(3)设计了数据汇聚网络资源调度算法测试床"DAN-RSM testbed",包括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可以提供中等网络规模的资源调度算法的应用测试。基于该实验平台,对该文所提出的算法和策略进行了实际有效性测试,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综合有效性以及不足之处,并为下一步研究和相关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该文研究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资源调度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模型、算法和实验测试,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方法体系,相关成果对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参考价值。

杜华争[3](2016)在《无线监测网络优化QoM多信道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无线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应用的丰富,网络的性能保障、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在无线网络中采用多个无线嗅探器(sniffer)实时收集用户传输的数据,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故障诊断和资源管理,对提升网络性能、保障网络安全、改善用户体验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sniffer数量有限,因此如何优化各个sniffer的硬件配置和软件调度,使它们覆盖最多的网络用户,获取最多的网络数据,从而最大化网络监测质量(Quality of Monitoring, QoM)成为了当今的热点课题之一。该文全面总结了无线监测网络优化QOM的理论和技术现状,重点研究了优化sniffer的信道分配/选择以提高QOM的方法和算法,并通过理论推导、仿真与实际测试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之处在于:(1)总结了无线监测网络的概念和研究现状。总结了无线监测网络的定义、分类和系统框架等;讨论了无线监测网络优化QOM的方法,重点介绍了通过优化sniffer的信道分配/选择提高QOM的各种模型和方法,并从多种性能评价指标出发对现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论述了无线监测网络优化QOM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安排。(2)针对无线监测网络数据收集过程中的sniffer信道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蒙特卡洛增强粒子群优化的sniffer信道选择算法。设计了二维映射粒子编码和相应的移动方案,并引入蒙特卡洛方法来修正解,使粒子群可以快速收敛到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大量的仿真结果表明蒙特卡洛增强粒子群优化的信道选择算法明显优于现有的相关算法,可以使无线监测网络达到更高的监测质量QOM,算法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和更快的收敛性速度。实际测试结果也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3)针对无线监测网络数据汇聚过程中的多信道TDMA时隙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选择的分布式顶点着色算法。首先基于无线监测网络拓扑构建路由树,形成干扰图,从而将上述资源调度问题转化为干扰图的顶点二重着色问题,其目标是最小化网络通信冲突;然后根据目标函数,计算顶点选取颜色组合的概率,并按概率完成对信道和时隙的选择。在不同网络条件下的一系列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减少网络冲突数,提高网络吞吐量,减小网络传输延时和调度长度,从而使无线监测网络达到较高的数据汇聚性能。(4)设计了一种基于序列学习的网络用户信息感知策略。作为信道选择算法应用的前提条件,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用户信息(工作信道、通信概率或权值)必须是已知的。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序列学习的用户信息预测机制,有助于sniffer在全网信息收集操作的周期内准确掌握用户的工作信道和通信概率或权值,从而为信道选择算法提供重要依据。(5)设计了一种无线监测网络信道选择算法仿真软件。软件支持用户自定义网络场景以及节点用户二分图,集成和编译用户算法,测试算法执行效果,图形显示无线监测网络中监测节点的信道选择过程和结果,评价算法性能指标。基于该仿真软件,对该文所提出的算法和策略进行了有效性测试,得到了一系列仿真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综合有效性以及不足之处,并为下一步研究和相关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研究无线监测网络优化QOM的信道选择和资源调度机制,提出了相应的算法、策略和仿真平台,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方法体系,相关成果对无线监测网络技术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和参考价值。

危寰[4](2015)在《Sniffer Pro在局域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人们如今越来越离不开网络,而网络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局域网的安全管理越来越成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通过在局域网中正确部署Sniffer监控软件,利用Sniffer的仪表盘对网络的流量监控和矩阵传输图防止网络的ARP攻击,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杨亚仿,吴昊[5](2014)在《Sniffer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网络管理的基本职责是能快速定位网络故障并加以排除,同时应该了解网络的基本流量特征和分布状况,有助于网络的整体规划和流量策略调整,以应对各种网络应用需求。Sniffer同时具备了上述两种功能,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部署方法,并分析了如何使用Sniffer进行异常流量检测、流量评估和网络流量特征的长期监控。

何昌武[6](2013)在《浅析Sniffer的检测方法和防范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显得越发重要。在众多的网络安全技术中,Sniffer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且被计算机应用人员广泛关注的技术。本文分析了Sniffer的原理、意义,重点介绍了检测方法和防范对策。

余思东[7](2013)在《Sniffer在校园网安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校园当前网络安全问题,通过网络嗅探技术的引入,利用Sniffer软件进行网络数据流量的监控、病毒的及时发现、故障的快速定位及处理,收到不错的效果,实现校园网"可观、可管、可控"的管理。

张春阳[8](2012)在《鄂尔多斯市新闻中心网络系统集成设计及sniffer应用》文中提出近年来,网络系统集成平台越来越复杂,网络系统集成可用性问题日益突出。对新闻中心来说,每天都要采集、加工、发布许多信息,需要在各个部门或系统间进行大量信息交换,需对原有的分离系统做整合。新闻中心迫切需要一体化数字网络解决方案。本文以鄂尔多斯市新闻中心为应用,分析其业务网络现状,设计了业务内网、公务外网和党政专网的网络结构,三套网络均采用两层扁平化设计,网络层次简单明了,稳定性强。业务内网采用二级星形架构,通过双核心交换机、链路层备份、ACL等策略满足网络需求。公务外网需要连接internet,本文在出口处研究了安全设备的联动。党政专网采用万兆核心,在接入设备采用安全策略认证、端口MAC绑定等策略,保证网络安全性。此外,针对公务外网运行时常出现的故障,本文通过sniffer软件获取网络流量,分析网络现状,找到故障出现的原因,成功解决DOS攻击、防火墙警告和服务器拒绝服务等故障。

严若桦[9](2011)在《一种基于综合方法的sniffer探测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本文针对sniffer工作原理在一般sniffer检测工具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MAC地址检测和以蜜罐系统为基础的综合方法,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综合方法的sniffer探测器。通过测试和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检测sniffer的效率,探测器能对网络起到预警作用,可用于网络安全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性。

严有日[10](2011)在《网络嗅探器Sniffer技术分析及研究》文中提出Sniffer(网络嗅探器)是一种分析优化网络、网络流量的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黑客工具.通过阐述Sniffer的概念及其技术原理,探讨其在网络管理方面的有效应用.同时,对其对网络造成的隐患,给出了几种防范措施.

二、浅析网络Sniffer(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网络Sniffer(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一代LAMOST光纤定位单元控制器的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LAMOST系统概述
    1.2 LAMOST控制器系统现状
    1.3 新一代LAMOST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案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
    2.1 新一代LAMOST控制器的设计目标
    2.2 新一代LAMOST控制器的整体框架与工作流程
        2.2.1 整体框架
        2.2.2 工作流程
    2.3 新一代LAMOST控制器采用的关键技术
        2.3.1 Zigbee技术概述
        2.3.2 阻抗匹配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开发环境介绍
        3.1.1 原理图与PCB设计软件
        3.1.2 仿真设计软件
        3.1.3 无线性能测试工具
    3.2 主节点的硬件设计
        3.2.1 串口模块设计
        3.2.2 CAN模块设计
        3.2.3 STM32F407ZGT6电源与复位电路
        3.2.4 主节点无线模块设计
    3.3 子节点的硬件设计
        3.3.1 子节点硬件整体设计
        3.3.2 电源模块设计
        3.3.3 无线射频设计
        3.3.4 其他部分设计
        3.3.5 不同版本性能对比
    3.4 跑合箱设计
        3.4.1 跑合箱硬件设计
        3.4.2 跑合箱软件设计
第四章 节点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4.1.1 Keil uVision5
        4.1.2 IAR Embedded Workbench
    4.2 软件设计思路
        4.2.1 上位机设计思路和编程方法
        4.2.2 主节点设计思路和编程方法
        4.2.3 子节点驱动板设计思路和编程方法
    4.3 软件实现流程图
    4.4 软件通讯实现
        4.4.1 上位机与主节点通讯
        4.4.2 主节点内部通讯
        4.4.3 主节点与子节点通讯
        4.4.4 加速曲线设计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主节点信号强度质量对比实验
    5.2 子节点驱动板自身功耗对比实验
    5.3 子节点驱动板无线信号质量对比实验
        5.3.1 频谱仪测试无线信号质量对比实验
        5.3.2 抓包器Packet Sniffer测试无线信号质量对比实验
    5.4 高密度下通信性能测试实验
    5.5 现场实验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2)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资源调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
        1.1.2 多跳的无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Ad hoc
        1.1.3 网状多跳无线网络Mesh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信道和时隙调度方法
        1.2.2 无线监测网络多信道调度方法
        1.2.3 无线数据汇聚网络测试床技术
    1.3 研究的内容与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工作分析
    2.1 监测节点多信道调度
        2.1.1 集中式信道分配算法
        2.1.2 分布式信道分配算法
    2.2 无线节点多信道TDMA调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监测节点多信道调度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2.1 网络模型
        3.2.2 问题建模
    3.3 基于SPSA的信道选择算法
        3.3.1 算法设计
        3.3.2 算法描述
    3.4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无线节点多信道TDMA调度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2.1 干扰模型
        4.2.2 网络模型
        4.2.3 多信道调度
        4.2.4 干扰图
        4.2.5 着色问题
        4.2.6 目标函数
        4.2.7 博弈论
    4.3 多信道TDMA调度算法
        4.3.1 构建路由树
        4.3.2 基于静态非合作博弈论的分布式顶点着色方法
    4.4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节点个数情况下的对比实验
        4.4.2 不同通信半径情况下的对比实验
        4.4.3 不同时隙数情况下的对比实验
        4.4.4 树的度对调度算法性能的影响
        4.4.5 数据吞吐量
        4.4.6 数据传输时延
        4.4.7 最小调度长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汇聚网络资源调度算法测试床
    5.1 引言
    5.2 测试床平台搭建
        5.2.1 系统平台架构
        5.2.2 无线节点的硬件设计
        5.2.3 无线节点的软件功能模块
        5.2.4 PC端测试软件设计
        5.2.5 网络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5.3 网络测试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无线监测网络优化QoM多信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无线监测网络概述
        1.2.1 无线监测网络定义
        1.2.2 无线监测网络分类
        1.2.3 无线监测网络框架
        1.2.4 无线监测网络特点与挑战
    1.3 无线监测网络优化QOM的方法
        1.3.1 优化QoM的基本途径
        1.3.2 优化QoM的多信道分配方法
        1.3.3 优化QoM有待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的内容与主要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无线监测网络数据收集的节点信道选择
    2.1 引言
    2.2 问题描述
        2.2.1 网络模型
        2.2.2 问题建模
    2.3 信道选择算法设计
        2.3.1 粒子群优化算法
        2.3.2 二维映射粒子编码
        2.3.3 粒子的初始化
        2.3.4 粒子的移动
        2.3.5 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调整
        2.3.6 信道选择算法伪代码
    2.4 仿真结果
        2.4.1 仿真
        2.4.2 实际网络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线监测网络数据汇聚的多信道TDMA调度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2.1 干扰模型
        3.2.2 网络模型
        3.2.3 多信道调度
        3.2.4 干扰图
        3.2.5 着色问题
        3.2.6 目标函数
    3.3 多信道TDMA调度算法
        3.3.1 构建路由树
        3.3.2 基于概率选择的分布式顶点着色方法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节点个数情况下的对比仿真
        3.4.2 不同通信半径情况下的对比仿真
        3.4.3 不同时隙数情况下的对比仿真
        3.4.4 树的度对调度算法性能的影响
        3.4.5 退火机制对调度算法性能的影响
        3.4.6 数据吞吐量
        3.4.7 数据传输时延
        3.4.8 最小调度长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线网络用户信息感知和预测
    4.1 引言
    4.2 基于序列学习的无线网络用户信息感知方法
        4.2.1 序列学习
        4.2.2 在线贯序极限学习机(OS-ELM)
        4.2.3 基于序列学习的用户数据传输概率感知方法
    4.3 仿真结果
        4.3.1 参数选择
        4.3.2 不同采样周期下的预测误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监测网络信道选择算法仿真软件
    5.1 引言
    5.2 仿真软件设计
        5.2.1 需求分析
        5.2.2 设计开发平台
        5.2.3 软件架构与流程
        5.2.4 算法程序实现
    5.3 运行实例
        5.3.1 小规模网络仿真
        5.3.2 中等规模网络仿真
        5.3.3 较大规模网络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Sniffer Pro在局域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Sniffer Pro的网络部署
2 利用Sniffer Pro监控网络流量
3 利用Sniffer Pro的矩阵功能防止ARP攻击
4 结束语

(5)Sniffer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Sniffer 简介
    1.1 简 介
    1.2 工作原理
    1.3 Sniffer 部署位置
2 Sniffer 应用
    2.1 网络异常流量检测
    2.2 网络应用流量评估
    2.3 网络流量特征
3 总 结

(6)浅析Sniffer的检测方法和防范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Sniff和Sniffer
2 Sniffer监听原理
3 Sniffer的安置
    3.1 总线形拓扑
    3.2 环形拓扑
    3.3 星形拓扑
4 Sniffer的检测
    4.1 方法1
    4.2 方法2
    4.3 方法3
5 Sniffer的防范
    5.1 传输加密
    5.2 采用安全拓扑结构
    5.3 采用一次性口令 (S/KEY) 或口令老化技术

(7)Sniffer在校园网安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网络嗅探技术概述
    2.1 网络嗅探技术原理
    2.2 网络嗅探工具介绍
3 Sniffer在我院校园网中的具体应用
    3.1 Sniffer应用于监管校园网主机
    3.2 Sniffer应用于故障源快速定位
    3.3 Sniffer应用网络流量分析
    3.4 Sniffer用于病毒的防治
4 总结

(8)鄂尔多斯市新闻中心网络系统集成设计及sniffer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网络安全
    1.3 新闻中心信息化系统
    1.4 研究现状
    1.5 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布局安排
第二章 新闻行业网络和网络安全技术
    2.1 新闻行业网络化需求分析
        2.1.1 新闻信息化系统组成
        2.1.2 报社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2.1 全中心全程数字化
        2.1.2.2 “信息孤岛”阻碍业务运行
        2.1.2.3 多业务多应用发展
        2.1.3 新闻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2.2 网络安全现状综述
        2.2.1 网络信息安全
        2.2.2 网络信息安全要解决问题
        2.2.2.1 物理安全
        2.2.2.2 安全控制
        2.2.2.3 安全服务
    2.3 常见安全控制技术
        2.3.1 防火墙技术
        2.3.1.1 防火墙技术概述
        2.3.1.2 防火墙安全技术分类
        2.3.2 访问控制技术
        2.3.2.1 访问控制的内容
        2.3.2.2 访问控制策略
        2.3.2.3 访问控制的发展
    2.4 网络安全最新防护思想
        2.4.1 主动防护思想
        2.4.2 防火墙协同防御技术
        2.4.3 PC整体结构的改进思想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闻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3.1 工程概况
        3.1.1 网络系统整体概述
        3.1.2 网络面临问题
    3.2 设计原则及技术、设备选型依据
        3.2.1 总体设计思想
        3.2.2 设计原则
        3.2.3 网络设计思路
        3.2.3.1 扁平化的网络架构
        3.2.3.2 楼层交换机采用百兆电口的二层交换机
        3.2.3.3 核心交换机均采用最长匹配、逐包转发机制
        3.2.4 技术选型及设备选型依据
    3.3 业务内网方案设计
        3.3.1 编排系统网的信息化需求和解决方案
        3.3.2 组网方案描述
    3.4 公务外网建设
        3.4.1 组网方案描述
        3.4.1.1 网络核心设备的选择
        3.4.1.2 为Interent出口路由设计
        3.4.2 公务外网安全策略
        3.4.3 安全系统联动
    3.5 党政专网的建设
        3.5.1 网络核心层设备的选择
        3.5.2 网络接入层设备的选择
        3.5.3 方案特点
    3.6 互联网出口设计
    3.7 IP地址规划原则
    3.8 路由协议规划
        3.8.1 路由协议的选择
        3.8.2 公务外网和业务内网的平台路由设计
        3.8.2.1 IGP协议组规划
        3.8.2.2 IGP静态路由规划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niffer对网络故障、流量分析
    4.1 sniffer介绍
    4.2 sniffer工作原理
    4.3 DOS攻击导致网络异常
        4.3.1 网络流量监控现象及分析
        4.3.2 找出产生网络数据包最多的主机
        4.3.3 分析这台主机的网络流量
        4.3.4. 正常时的流量情况
    4.4 PC机大量发包导致网络性能下降
        4.4.1 网络总体流量监控及分析
        4.4.2 分析数据包是哪些主机发出的
        4.4.3 进一步分析这两台主机的网络流量
    4.5 大量半连接导致服务器拒绝服务
        4.5.1 分析手段
        4.5.2 分析过程
        4.5.2.1 定位客户端无法访问客户端原因
        4.5.2.2 分析其他客户端的应用连接
        4.5.2.3 分析客户端同服务器间TCP连接数
        4.5.2.4 分析连接数多的客户端的连接特点
        4.5.3 分析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建议
    5.1 结论
    5.2 进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9)一种基于综合方法的sniffer探测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sniffer检测工具
    1.1 基于主机的sniffer检测
    1.2 基于网络的sniffer检测
2 sniffer探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2.1 基于MAC检测方法
    2.2 蜜罐方法
    2.3 sniffer探测器的体系结构
3 试验结果分析及应用
    3.1 试验环境
    3.2 检测性能对比
4 结束语

(10)网络嗅探器Sniffer技术分析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Sniffer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1.1 Sniffer的定义
    1.2 Sniffer的工作原理
2 Sniffer技术在网络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2.1 网络实时告警和监控
    2.2 利用Sniffer分析流量异常现象
    2.3 实时网络包捕获
    2.4 利用Sniffer技术侦测局域网中的ARP欺骗
3 Sniffer的防御措施
    3.1 加密所需传输的敏感信息
    3.2 使用安全的拓扑结构-网络分段
    3.3 用交换式集线器来代替共享式集线器
4 结语

四、浅析网络Sniffer(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一代LAMOST光纤定位单元控制器的设计与优化[D]. 杨明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8)
  • [2]无线数据汇聚网络中资源调度方法研究[D]. 丁胜. 合肥工业大学, 2018(01)
  • [3]无线监测网络优化QoM多信道机制研究[D]. 杜华争.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4]Sniffer Pro在局域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危寰. 宜春学院学报, 2015(03)
  • [5]Sniffer研究与应用[J]. 杨亚仿,吴昊.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4(02)
  • [6]浅析Sniffer的检测方法和防范对策[J]. 何昌武. 轻工科技, 2013(10)
  • [7]Sniffer在校园网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 余思东. 轻工科技, 2013(05)
  • [8]鄂尔多斯市新闻中心网络系统集成设计及sniffer应用[D]. 张春阳. 内蒙古大学, 2012(01)
  • [9]一种基于综合方法的sniffer探测器的设计与实现[J]. 严若桦. 微计算机信息, 2011(03)
  • [10]网络嗅探器Sniffer技术分析及研究[J]. 严有日.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标签:;  ;  ;  ;  ;  

网络嗅探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