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岛庐阳浦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福建平潭岛庐阳浦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福建平潭岛芦洋埔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兴学[1](2020)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平潭岛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文中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平潭岛地下水地源热泵进行适宜性分区,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简述了层次分析法中权重确定方法和步骤,通过对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量化,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其中适宜性好区52.1km2,占比19.5%;适宜性较好区87.5km2,占比32.8%;适宜性一般区127.4km2,占比47.7%。

吴泽华[2](2020)在《海岛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岛地区普遍存在山低源短、降水集中,而截水条件差、储水库容小的特征,大部分降水未得到利用便以雨洪的形式注入海洋。因此,水资源贫乏成为海岛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研究根据海岛地形地貌、水文和水资源利用特点,构建集合海岛雨洪的资源量评估、迟滞、收集和存储、调度利用于一体的海岛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系统,并以福建平潭岛为例进行应用研究。

李玉喜[3](2020)在《基于GIS的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平潭岛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的海岛地区,水资源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岛内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在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基础上,如何合理的规划、开发和保护岛内地下水资源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对平潭岛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收集平潭岛水文地质、地下水开发利用等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该功能评价体系由要素指标层、属性指标层、功能准则层和系统目标层组成。本文中要素指标是从驱动-状态-响应三方面进行了归纳选择;功能层包括3个指标,分别为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资源功能的属性指标包括占有性、再生性和可用性,生态功能的属性指标包括景观环境维持性、植被环境维持性和土地环境关联性,地质环境功能包括地下水系统衰变性一个属性指标。本文引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中各层级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并构建了浅层地下水功能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评价分级体系,为地下水功能区划提供依据。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完成后,本文对基础要素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并应用GIS软件对研究区进行单元格网划分和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完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目标功能和主导功能评价。根据平潭岛地下水资源规划利用状况,本文建立了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二级体系。基于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结果和区划体系,本文通过比较地下水的资源、生态和地质环境三大功能间的强弱关系,建立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二级功能区划的评分体系,实现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并选取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富水性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结果如下:(1)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区面积为90.3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62%,开采潜力比较大。其中集中式供水水源区面积为62.33 km2,主要分布在芦洋埔、连九埔、龙王头埔和七里埔平原;分散式开发利用区面积为28.04 km2,主要分布在君山北麓、君山西侧的中楼乡中部、流水镇、潭城镇北部和洋中洋埔平原。(2)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保护区面积为14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44%。其中生态脆弱区面积为46.61 km2,主要分布在苏澳镇南部、君山山脚、澳前镇、三十六脚湖自然保护区和敖东镇南部;地下水水源涵养区面积为96.39 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山丘基岩区。(3)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保留区面积为61.8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94%。其中不宜开采区面积为41.38 km2,主要分布在围垦区、竹峪口的海水入侵区和火烧港盐田;储备区面积为20.44 km2,主要分布在芦洋埔西侧和七里铺南部。通过对区划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本文的区划成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为平潭岛目前和未来浅层地下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吴泽华[4](2019)在《平潭芦洋埔湿地公园型地下水库规划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匮乏是制约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该文分析了平潭芦洋埔地区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研究了在芦洋埔北部结合湿地公园兴建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并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了地下水库调蓄运行方案。研究表明:①建设芦洋埔湿地公园型地下水库既符合平潭岛国际生态旅游岛的定位,又可以缓解平潭岛水资源供需矛盾;②在地下水量调蓄平衡和没有海水入侵的条件下,依托芦北溪和上攀溪地下水回灌系统,芦洋埔湿地公园型地下水库年均供水量约为784.9万m3;③利用芦北溪和上攀溪下游湿地公园进行雨洪水净化处理,再把净化后的雨洪水回灌至含水层,将地下水回灌系统与湿地公园有机结合,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以满足湿地公园生态用水需求。研究成果可供平潭岛雨洪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参考。

张春辉[5](2019)在《平潭岛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平潭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岛县。虽然岛内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防治地下水污染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进行平潭岛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收集平潭岛水文地质、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基于DRASTIC模型,利用Arcgis软件和迭置指数法,结合平潭岛的具体情况,从地下水水质脆弱性和水量脆弱性两方面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使用ARCGIS软件,通过DRASTIC模型来评价平潭岛地下水水质脆弱性。为避免主观影响,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语气算子进行指标权重和评分的赋值。评价结果为: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低脆弱性地区,约135.87km2,占比48.68%,较低脆弱性地区分布面积最小,仅为14.29km2,占比5.12%;高脆弱性区主要分布在风积平原,总面积约为35.37km2,占陆域面积的12.67%;较高脆弱性区约54.81km2,占比19.64%。(2)由于DRASTIC模型不能完全体现平潭岛实际情况,因此仅在其基础上调整和修改了部分指标,构建DRASLI-QUE体系进行水质脆弱性评价,最后通过ARCGIS生成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评价结果显示: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低脆弱性地区,约104.05km2,占比37.28%,较低脆弱性地区分布面积最小,仅占比9.77%;高脆弱性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总面积约为53.93km2,占陆域面积的19.32%;较高脆弱性区约42.84km2,占比15.35%。最后将DRASTIC体系与DRASLI-QUE体系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的水质脆弱性分布特点一致,但其分布区域及面积存在一定差异。(3)为了适应平潭岛的发展需求,本文还评价了平潭岛地下水资源量脆弱性:以迭置指数法为基础,选取了三个评价指标构建了ARF体系。评价结果显示:水量高脆弱性地区位于补给条件差、地下水资源量少的丘陵低山地区,面积为134.69km2,占陆域面积的48.25%;较高脆弱性区约为20.33km2,占比13.85%;地下水资源丰富、补给及排泄条件好的风积平原属于地下水资源量低脆弱性地区,面积为38.65km2,占比7.28%。研究成果可用于平潭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规划。

包国良[6](2019)在《平潭岛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文中研究指明平潭岛作为福建省第一大岛,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东部,其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为福州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一方面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淡水与海水之间的平衡遭受破坏,进而引发海水入侵,导致水质咸化;另一方面平潭岛拥有丰富的海砂资源,长期的过度开采以及不合理的滩涂开发、高水位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入侵。论文以平潭岛第四系孔隙水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形成过程及海水入侵状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平潭岛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l-Na·Ca或Cl·HCO3-Na·Ca型为主,而受到海水入侵水样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平潭岛孔隙水水化学组分具有相同的来源,主要起源于岩石风化和海水,并受岩石的风化作用、蒸发结晶作用、溶滤渗入、阳离子交换吸附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控制。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化学组分发生改变,离子Cl-、Br-、SO4-及矿化度含量增高。根据组分Cl-、Br-、SO4-、矿化度以及特征离子比值γNa/γCl、γMg/γCa、Cl/Br等以及SAR(钠吸附比),判定了海水入侵的范围。海水入侵主要发生在平潭岛西部—中部的横屿—瓜屿—矶屿—东屿一带以及南部的烧港盐场、沙姆崎—南厝场一带,东部湾底澳一带,其中平潭岛西部—中部的横屿—瓜屿—矶屿—东屿一带以及南部的烧港盐场海水入侵较为严重,东部则相对较轻。选择Cl-、SO42-、矿化度(TDS)、γCl/γHCO3、钠吸附比SAR 5项指标,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平潭岛海水入侵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53.52%地下水为无入侵(Ⅰ级);26.76%地下水为轻度入侵(Ⅱ级);8.45%地下水为中度入侵(Ⅲ级);11.27%地下水严重入侵(Ⅳ级)。海水入侵的原因是,岛上居民不合理开采砂矿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高水位海水养殖及气候变化等。

吴征,单科,杨志宏[7](2018)在《平潭岛芦洋埔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了平潭岛芦洋埔海积平原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后各土层呈现出不同的水势变化,0~40 cm土层为快速变化带,40~60 cm土层为缓变化带,60 cm以下土层为稳定变化带;研究区土壤水分运动特征能够在短时间内随降雨情况的变化而发生转变,零通量面仅在发散和聚合型土壤水分运动特征下存在,且只在缓变化带中移动并最终消失;土壤含水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采用水分通量法和水分平衡法分别计算了研究区由降雨所带来的土壤水补给地下水的量,两者的相对误差为9.50%~19.00%。

魏鹏昆[8](2018)在《平潭地下水库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开采方案优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是海峡西岸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供水不足严重制约了平潭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结合平潭芦洋埔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初步研究了平潭岛芦洋埔北部兴建地下水库的可行性,确定了地下水库库址,规划了地下水库地下坝、回灌系统和开采系统,并利用Visual MODFLOW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设计一种新型反滤回灌井。得出以下结论:(1)在芦洋埔北部可以兴建地下水库,地下水库实际总库容约2689万m3;(2)平潭芦洋埔平原两侧的君山、龙头山的山坡径流雨洪水,属于地表水Ⅲ类,可作为平潭芦洋埔地下水库地下水回灌水源,可建立地下水回灌系统以及岛外调水补给系统。(3)设计的新型对偶反滤回灌井相比原有回灌井,单井回灌量增加了395414%,且具有较强防淤抗冲能力,同时还节约了砂砾石材料。(4)仅考虑全新统风积、海积层中细砂(Q4)作为地下水库库容时,在未建地下坝和不产生海水入侵的情况下,芦洋埔地下水库库区可供水量年平均约1180万m3;在兴建地下坝时,地下水库可提供的年供水量平均约为1500万m3,地下水库最低水位约-12m,且不会产生海水入侵;模拟兴建地下坝时,根据芦洋埔经济发展速度预测的需水量,地下水库提供二十年后预测需水量,区域内会出现大面积的地下水漏斗,难以维持地下水库的可持续供水能力;考虑到地下水库的采补平衡,将在没有外调水源的情况下,通过收集芦洋埔降雨地面径流,作为地下水库的人工回灌补给水源,未来二十年,芦洋埔地下水库可以满足生活、生态、农业和工业用水的年最大用水量为4357万m3,同时推荐此方案作为地下水库水源地调蓄开采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平潭岛水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规划参考使用,同时也为我国沿海岛屿兴建地下水库提供了借鉴。

刘兴学[9](2018)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文中指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国家近年重点发展的东南沿海自贸区,作为海岛自贸区发展绿色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浅层地温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新能源适应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发展,符合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目前尚无平潭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的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从而制约着当地浅层地温能科学、高效、可持续开发和地源热泵的运用。本论文整理和分析了研究区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地温场等资料,结合现场热响应试验和抽水回灌试验,通过层次分析法选取如下指标:回灌能力、富水性、含水层厚度、环境地质条件、结垢性、腐蚀性、矿化度和各热物性指标,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地下水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进行适宜性分区,最后定量评价研究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潜力。在选定的评价因子中对地源热泵影响大的其权重也相对较大,影响小的权重也较小。通过分析研究,地下水地源热泵的适宜性好区面积为51.67km2,适宜性中等区面积为88.32km2,适宜性差区面积为131.69km2。适宜性好区与适宜性中等区分布于芦洋埔、流水风积—海积平原及金井湾、坛南湾沿海区域,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单井出水量较大,回灌率较高。地埋管地源热泵的适宜性好区面积97.15km2,适宜性中等区面积42.68km2,适宜性差区面积为131.86km2。适宜性好区与适宜性中等区主要分布于第四系风积、海积平原;该区上部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地层,以细颗粒为主,尤其是淤泥质土、砂层、淤泥为主的软土层。研究区初始地温22.9-25.4℃,恒温带的顶板位置深度10-15m,恒温带温度范围为21.31-24.40℃,平均值为22.1℃。浅层地温能热容量为2.77×1013 kJ/℃。在计算土地利用系数情况下,适宜性好与适宜性中等区进行潜力评价可得:冬季可供暖总面积:4.53×106m2,夏季可制冷总面积:1.41×106m,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最终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张春辉,魏鹏昆,康辉平,李旺林,高舒[10](2018)在《平潭芦洋埔地下水库数值模拟与调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平潭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海峡西岸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供水不足严重制约了平潭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结合平潭芦洋埔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初步研究了平潭岛芦洋埔北部兴建地下水库的可行性,确定了地下水库库址,规划了地下水库地下坝、回灌系统和开采系统,并利用Visual MODFLOW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以下结论:(1)在芦洋埔北部可以兴建地下水库,地下水库实际总库容约2 689万m3;(2)在没有外调水源的情况下,通过收集芦洋埔降雨地面径流,作为地下水库的人工回灌补给水源,未来二十年,芦洋埔地下水库可以满足生活、生态、农业和工业用水的年最大用水量为4 357万m3,但需要进一步加大枯水年后地下水回灌的力度;(3)由于地下水库不占用耕地、无移民搬迁问题且水量蒸发损失少,因此地下水库是提高海岛地区雨洪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有助于控制由于开采地下水导致的降落漏斗扩大和防治海水入侵。研究成果可为平潭岛水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规划参考使用,同时也为我国沿海岛屿兴建地下水库提供了借鉴。

二、福建平潭岛芦洋埔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平潭岛芦洋埔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平潭岛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况
    1.1 地下水类型
    1.2 地下水资源量
2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
    2.1 评价体系的建立
    2.2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2.2.1 判断矩阵的建立
        2.2.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2.2.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2.3 综合评价
    2.4 分区结果分析
3 结语

(2)海岛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岛雨洪利用的难点和关键点
    (1)海岛雨洪资源量精确估算难。
    (2)径流短小,快速入海,海岛雨洪资源收集难。
    (3)构建海岛雨洪储存体系是关键。
    (4)全岛雨洪资源调度管理与利用是关键。
2 海岛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系统
    2.1 海岛雨洪资源评估技术
    2.2 海岛雨洪迟滞技术
        (1)海岛山区小流域。
        (2)海岛平原城市区。
        (3)海岛平原乡村区。
    2.3 建立海岛雨洪存储体系
    2.4 建立基于分质利用的全岛雨洪调度利用系统
    2.5 海岛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系统的有机联系
3 实例应用
    3.1 平潭岛雨洪资源量模拟
    3.2 海岛雨洪径流迟滞技术效果分析
    3.3 海岛雨洪资源储存技术的原理分析和效果
    3.4 基于分质利用的全岛雨洪资源调度利用技术系统
4 结 语

(3)基于GIS的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1.2.2 地下水功能区划研究现状
        1.2.3 GIS技术在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中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现状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河流水系
    2.2 区域地质条件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3 水文地质条件
        2.3.1 地下水类型和富水性
        2.3.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
    3.1 地下水功能、地下水功能评价和功能区划
        3.1.1 地下水功能定义及组成
        3.1.2 地下水功能评价和功能区划
    3.2 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3.2.1 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3.2.2 资源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3.2.3 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3.2.4 地质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3.3 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赋权
        3.3.1 层次分析法的简介
        3.3.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3.3.3 层次分析法赋权
    3.4 构建功能综合评价模型
        3.4.1 综合评价分析模型概述
        3.4.2 构建模型
        3.4.3 功能评价结果分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4.1 评价单元划分
    4.2 评价单元数据的获取
        4.2.1 单元数据的类型及处理原则
        4.2.2 单元数据的归一化
        4.2.3 单元数据的计算
    4.3 浅层地下水目标功能评价
        4.3.1 资源功能评价
        4.3.2 生态功能评价
        4.3.3 地质环境功能评价
    4.4 浅层地下水主导功能评价
    4.5 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4.5.1 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体系
        4.5.2 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评分体系
        4.5.3 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结果
    4.6 区划结果可靠性分析
        4.6.1 地下水开采潜力验证
        4.6.2 地下水富水性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平潭芦洋埔湿地公园型地下水库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芦洋埔地下水库兴建可行性分析
    2.1 芦洋埔地下储水空间分析
    2.2 芦洋埔回灌水源分析
    2.3 芦洋埔湿地公园型地下水库方案
3 芦洋埔湿地公园型地下水库初步规划
    3.1 规模
    3.2 初步规划方案
        (1) 边界系统。
        (2) 地下水回灌系统。
        (3) 开采系统。
        (4) 地表雨洪水收集系统。
    3.3 调蓄方案
4 结语

(5)平潭岛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概念及其应用
        1.2.2 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3 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2.2 水文气象
    2.3 区域地质
        2.3.1 地层
        2.3.2 岩性
    2.4 第四纪水文地质特征
    2.5 水文地质
        2.5.1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2.5.2 地下水循环与动态特征
    2.6 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及开发利用现状
        2.6.1 地下水质量
        2.6.2 原生水化学异常
        2.6.3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章 基于DRASTIC模型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3.1 DRASTIC评价体系
    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3.3 DRASTIC模型评价结果
    3.4 评价结果验证与分析
        3.4.1 评价结果验证
        3.4.2 评价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DRASTIC模型的平潭岛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4.1 改进的DRASTIC评价体系
    4.2 数据收集与处理
    4.3 DRASLI-QUE模型评价结果
    4.4 评价结果验证与分析
        4.4.1 评价结果验证
        4.4.2 评价结果分析
    4.5 评价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量脆弱性评价
    5.1 水资源量脆弱性评价体系
    5.2 ARF模型评价结果
    5.3 水资源量脆弱性评价结果验证与分析
        5.3.1 水资源量脆弱性评价结果验证
        5.3.2 水资源量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平潭岛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海水入侵研究现状
        1.2.2 研究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地层
        2.2.2 侵入岩
        2.2.3 构造
    2.3 小结
第3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
    3.1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3.2 地下水循环特征
    3.3 地下水化学类型
    3.4 地下水动态特征
    3.5 小结
第4章 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
        4.1.1 样品采集
        4.1.2 测试方法
    4.2 地下水化学组成及特征
    4.3 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过程
        4.3.1 Gibbs图解
        4.3.2 相关性分析
        4.3.3 离子比例系数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海水入侵等级评价
    5.1 评价因子和标准选择
    5.2 特征因子评价标准值的确定
    5.3 内梅罗指数法的评价过程及结果
        5.3.1 评价过程
        5.3.2 评价结果
    5.4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过程及结果
        5.4.1 评价过程
        5.4.2 评价结果
    5.5 评价结果比较
    5.6 海水入侵原因和预防措施
        5.6.1 砂石资源开发影响
        5.6.2 地下水开采影响
        5.6.3 自然气候因素影响
        5.6.4 海水入侵的预防措施
    5.7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平潭岛芦洋埔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实验方法
    1.3 水分通量法计算公式
    1.4 土壤水分平衡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含水量及水分运动特征
    2.2 土壤水补给地下水的量
    2.3 模型的验证及误差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8)平潭地下水库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开采方案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下水库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2.3 地下水回灌技术研究进展
    1.3 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预期的应用价值、社会效益
第二章 研究区地理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2.2 水文气象及自然灾害
    2.3 区域地质
        2.3.1 地层
        2.3.2 岩性
    2.4 第四纪水文地质特征
    2.5 水文地质概况
        2.5.1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2.5.2 地下水循环与动态特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偶反滤回灌井室内稳定流试验
    3.1 对偶反滤回灌井设计
    3.2 对偶反滤回灌井稳定流试验
        3.2.1 试验设计
        3.2.2 室内稳定流回灌试验
        3.2.3 试验成果与分析
    3.3 讨论
        3.3.1 回灌试验次数对单井回灌量影响分析
        3.3.2 井口类型对单井回灌量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潭地下水库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4.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4.1.1 模拟区范围
        4.1.2 边界条件概化
        4.1.3 含水层结构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4.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4.2.2 数学模型的求解
    4.3 模型的识别和验证
        4.3.1 模型的识别
        4.3.2 模型的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水开采方案设计分析
    5.1 开采方案设计分析
        5.1.1 方案一
        5.1.2 方案二
        5.1.3 方案三
        5.1.4 方案四
    5.2 方案对比优化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平潭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地层分布
第3章 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
    3.1 第四纪地层结构特征
    3.2 水文地质条件
    3.3 岩土体热物性特征
    3.4 浅层地温场特征
    3.5 地层热响应特征
    3.6 环境地质条件
第4章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
    4.1 适宜性分区
    4.2 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
    4.3 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
    4.4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
第5章 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
    5.1 浅层地温能热容量计算
    5.2 浅层地温能换热功率计算
    5.3 浅层地温能潜力评价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平潭芦洋埔地下水库数值模拟与调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平潭岛建设地下水库的初步研究
2 数值模拟与调蓄分析
    2.1 水文地质模型
    2.2 地下水数学模型
    2.3 源汇项确定
    2.4 模型识别与验证
    2.5 地下水动态分析
    2.6 地下水库调蓄分析
    2.7 芦洋埔地下水库特点
3 结语

四、福建平潭岛芦洋埔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平潭岛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J]. 刘兴学. 福建建设科技, 2020(04)
  • [2]海岛雨洪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系统研究[J]. 吴泽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07)
  • [3]基于GIS的平潭岛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研究[D]. 李玉喜. 济南大学, 2020(01)
  • [4]平潭芦洋埔湿地公园型地下水库规划研究[J]. 吴泽华. 水利科技, 2019(02)
  • [5]平潭岛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 张春辉. 济南大学, 2019(01)
  • [6]平潭岛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过程[D]. 包国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7]平潭岛芦洋埔土壤水与浅层地下水的关系研究[J]. 吴征,单科,杨志宏. 江西农业学报, 2018(12)
  • [8]平潭地下水库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开采方案优化分析[D]. 魏鹏昆. 济南大学, 2018(02)
  • [9]平潭综合实验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研究[D]. 刘兴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10]平潭芦洋埔地下水库数值模拟与调蓄分析[J]. 张春辉,魏鹏昆,康辉平,李旺林,高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03)

标签:;  ;  ;  ;  ;  

福建平潭岛庐阳浦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