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蔬菜叶面追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卢明[1](2021)在《西南黄壤辣椒-白菜轮作系统的镁营养调控与品质效应》文中提出镁是300多种酶的活化因子,也是植物体的第二大阳离子。作为叶绿素分子的中心原子,镁对维持叶绿体结构和绿叶细胞功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植物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分配、蛋白质合成等与植物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同时,镁还影响植物的氮代谢和矿质营养分配过程,对作物的营养品质建成有着直接影响。镁是维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代谢的必须营养元素之一。然而,人体镁缺乏正成为全球性的营养问题。土壤-作物系统的镁素缺乏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镁浓度严重下降,而日常膳食中镁摄入量的降低是造成人体缺镁的重要影响因素。高量土壤镁淋洗损失、忽视镁肥施用和作物产量提升带来的“稀释效应”是导致农产品镁浓度持续下降的三个决定性因素。我国逾50%以上的农田土壤存在缺镁或潜在缺镁的农业生产问题,尤其是在南方酸性土壤上,不仅影响了以植物源性食品消费为主的人群镁营养健康,还显着影响了作物的产量。镁肥施用被证实是提升缺镁土壤上作物产量、改善作物与人体镁营养及其他营养品质的快速有效农学强化措施。但在田间条件下,镁肥施用如何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建成及人体营养健康,如何影响土壤-作物系统的土壤镁淋失及维持系统的镁素平衡,能否通过改善镁肥施用方式以实现镁强化、产量优化及控制镁淋失等都还不清楚。因此,本论文基于西南地区黄壤上典型露地蔬菜辣椒-白菜轮作体系,通过生产调研和田间试验,明确了区域蔬菜的生产水平和菜地土壤的养分状况;研究了镁肥施用水平分别对辣椒和白菜产量、营养品质和人体健康效应,以及轮作系统镁素平衡的影响;最后探讨了镁肥施用方式对辣椒生产、品质及土壤镁素形态转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镁肥施用方式管理对土壤镁淋失的阻控潜力。本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农户调研和土壤分析,评价了西南地区黄壤典型蔬菜辣椒-白菜轮作系统的养分平衡及土壤养分状况。研究区域露地菜田基本由水稻-油菜轮作系统转换而来,而当前露地蔬菜系统的产量水平低,但肥料投入数倍高于专家推荐施用量。过量施肥导致了菜地土壤的磷、钾、钙、镁养分富集,造成了系统磷素的高淋洗风险,土壤Ca Cl2-P显着增加的速效磷(Bray-P)临界值为104 mg kg-1。此外,菜地0-60 cm土层的土壤p H明显降低,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钙镁养分的累积显着缓解了耕层土壤的酸化;但底层土壤p H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外,受碳投入少、耕作频率高、以及亚热带高温高湿气候条件影响,菜地土壤的碳、氮均处于损耗状态,且C/N比随土层向下及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显着下降趋势,由此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下降,对蔬菜种植系统的持续性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区域蔬菜系统的土壤镁素缺乏及交换性钾/交换性镁比例失衡问题突出。综上,区域传统农业管理条件下,西南地区黄壤集约化蔬菜种植已造成严重的菜地土壤退化现象和环境污染风险。因此,西南地区蔬菜集约化生产迫切需要合理的有机物料投入及氮磷镁肥管理策略,同时应注重农技服务的有效配伍,以达到蔬菜绿色生产及生态环境友好目标。(2)土施镁肥显着影响了辣椒产量及经济效益。本研究中,随施镁量的增加(0-67.5 kg ha-1),辣椒产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优化施镁可同步实现最高增产25.6%和增收40.1%。就产量构成来说,产量的增加依赖于单株挂果数和单果重的提高。镁肥对辣椒收获指数无明显影响,辣椒产量的增加可全部归功于植株生物量的提高。其中,辣椒开花坐果期前、后的植株生物累积量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85%-28.4%和71.6%-90.1%。本研究中,辣椒增产的植物营养学机制为:镁肥提高了开花坐果期的植株镁营养、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光合,三者间的积极互馈共同促进了植株生物量的累积从而促使光合产物向果实的转移。但是,本试验条件下,由于植株土壤镁浓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均表现为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尚无法建立高产辣椒体系的土壤交换性镁和植株镁临界值。说明辣椒产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土壤交换性镁缺乏及土壤钾/镁比例失衡是限制其继续增产的两大限制因子。(3)本研究基于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评价框架,首次构建了成人镁、钾、钙、铁和维C营养素缺乏的健康评价方法,且初次评估了目前我国成年辣椒消费人群的健康负担为21.3百万DALYs lost;其中,由人体钙营养不良导致的致残寿命年损失贡献为75.3%,而镁、维C、铁和钾营养不良的贡献则分别为8.96%、7.45%、5.88%和2.42%。本试验条件下,随着施镁量的增加,辣椒果实镁和辣椒素(类)物质含量显着增加,但钙、锌和维C浓度显着降低,而对钾和铁无明显影响。在目前辣椒消费水平下,食用镁强化辣椒虽可增加人体镁营养摄入水平,但显着降低钙、锌和维C的摄入量。据DALYs模型计算,镁营养带来的健康效应远不足以抵消钙和维C摄入不足所造成的健康负担,所以辣椒生产系统中单施镁肥将加剧人体的健康负担。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镁肥需要与微量元素肥料尤其是钙铁锌肥同时施用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需求。(4)相比于对照,镁肥施用对大白菜收获期产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够分别显着提高镁营养、维C和水溶性蛋白含量53%、20.0%和57.9%,同时显着降低硝酸盐含量13.5%,综合营养品质获得显着提升。此外,本研究表明试验地存在轻度镉污染,但镁肥能显着抑制大白菜对重金属镉和镍的吸收累积,从而显着降低各消费人群的非致癌及致癌风险。进一步的讨论与分析表明,该区域大白菜生产系统的适宜施镁量为22.5-45 kg Mg ha-1。本研究结果将为土壤-作物系统的镁强化、农产品品质提升和人体健康风险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5)当前农业生态系统中,巨大的土壤镁淋失是导致土壤-作物系统镁素缺乏的影响因素之一。全球尺度上,农田系统和果园种植系统的平均镁淋失量分别高达44.6 kg ha-1 season-1和103 kg ha-1 yr-1。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农户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却未重视镁肥的施用,忽视了镁素的归还,土壤镁养分随作物收获逐渐被损耗,加剧了系统的镁素缺乏。本田间试验条件下,西南地区黄壤上露地蔬菜辣椒-大白菜轮作系统的镁淋失量为33.9-74.2 kg ha-1 yr-1,与植株镁积累量相近,且随施镁量的增加线性增加。镁淋洗损失强度与集中降雨同步,故辣椒季贡献了65.4-74.4%的镁淋失量,而大白菜季和休耕期的贡献率相当。除降雨量外,土壤质地、施镁量和植株镁积累量等都是影响镁素淋失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当前种植体系下的土壤镁淋失并不会导致地下水硬度超标问题。基于优化产量和维持系统镁素平衡的施肥策略,辣椒和大白菜系统的适宜施镁量为62.1和21.8 kg Mg ha-1。在我国南方大田蔬菜种植体系中,协同改进镁肥施用类型(控释/缓释)和施用方式(土施+叶面喷施),以及改良菜地土壤性质(SOC/p H)和系统管理措施,是进一步优化作物高产、减少镁肥投入和镁淋失量的潜在技术手段,也是实现全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6)镁肥土施(45 kg Mg ha-1)和0.5%浓度喷施均能显着提高西南地区黄壤上辣椒产量和果实镁营养,且效果相当。但相比于土施,0.5%浓度喷施提高了植株镁营养向果实的转移效率及辣椒的商品果率。受产量提升导致的“稀释效应”和镁参与相关生理过程的共同影响,土施和0.5%喷施显着降低了辣椒果实的钙、维C、硝酸盐和水溶性蛋白含量;但两处理的品质综合效应表现为:0.5%喷施≥土施。此外,相比于不施镁对照,土施能显着提高辣椒收获期耕层土壤的交换性镁浓度,而喷施处理则表现出损耗态势,0.5%浓度喷施处理对应的土壤交换性镁损耗速率为4 mg kg-1 season-1。若以维持基础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不变为目标,每季至少需要以土施方式向当前土壤-辣椒系统额外补充10.8 kg Mg ha-1镁肥投入。由此一来,相比于45 kg Mg ha-1土施处理,上述组合式施镁策略能够在减施镁肥68.4%基础上获得同等辣椒品质和产量,或更高产量,同时降低镁淋失33.7%。因此,当前的农业管理措施除了需要综合考虑作物品质、产量和养分、土壤生产力及环境效应外;还需在作物生产系统的多指标优化镁肥管理中,加深对施镁量、施镁方式及其系统镁素平衡的理解。
宋莉[2](2020)在《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蔬菜是曲靖市第一大经作产业,201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6.63万公顷,产量高达294.49万吨,总产值约43亿元,蔬菜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约21%,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但是长期以来,曲靖市在蔬菜种植方面一直存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导致蔬菜品质差、产量低,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重点强农惠农政策,提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利用,形成种养循环发展的产业格局。2020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而沼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在此背景下提出在曲靖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分析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沼肥种植蔬菜试验的相关文献梳理得出预测结果,施用沼肥种植蔬菜可提高产量15%30%;施用沼肥比复合肥,其蔬菜维生素C含量增加30%左右,硝酸盐含量降低60%左右,且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也有增加;施用沼肥能增强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且长期使用,显着提高土壤肥力。总结获得沼肥种植蔬菜技术:蔬菜播种或栽植前,将沼肥直接泼洒田面,立即翻耕的方式施15吨/公顷45吨/公顷作基肥;生长到结果高峰期之间进行追肥,施肥方式是,根系较浅,铺肥的方式进行追肥,根系较深,开沟追肥,种植行株距较大,开穴追肥,沼肥用量为15吨/公顷22.5吨/公顷,或使用沼液追肥,施肥方式是,淋施或叶面喷施,沼液用量为白菜类40吨/公顷50吨/公顷,根茎类30吨/公顷60吨/公顷,叶菜类7.5吨/公顷20吨/公顷。通过分析,得出曲靖市利用畜禽粪便产沼肥2718.845万吨可完全满足蔬菜种植的最高需肥量1705.05万吨。同时,顺应国家政策导向,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机肥替代化肥,不仅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而且解决了曲靖市目前存在化肥用量大和蔬菜品质差的问题,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曲靖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且必要。结合曲靖市的蔬菜种植现状,制定了在全市推广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方案,分为三个阶段,即大力宣传阶段:借助媒体、报刊、网站和宣传册宣传,调动推广对象的参与性;示范、应用阶段:在曲靖市1市3区5县分别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实现“面”的应用;后续跟踪服务阶段:通过加强农户与曲靖市当地公司合作、建立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及建立动态反馈机制,确保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顺利推广和实施。
祁步凡[3](2020)在《猪场沼液膜浓缩制肥及其对小白菜的肥效与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了不断增长畜产品需求,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粪污,严重影响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沼气技术是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然而,近年来,为了适应畜禽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我国的沼气池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同一地点的沼液产量不断增加。沼液的处置问题正成为限制我国沼气技术发展、乃至畜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猪场沼液含有一定量的氮、磷、腐植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肥料属性。但沼液直接利用可能超过附近土地的承载能力;并且沼液作为液体肥料价值密度较低,外运利用成本较高。如何提高沼液的价值密度,实现高效利用是沼液利用的技术难点。膜分离技术以其占地面积小、操作便捷、处理效率高的特点成为实现沼液处理与利用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沼液中浊度和氨氮含量较高,利用反渗透膜(RO)处理沼液时会导致膜污染和透过液氨氮浓度过高等问题。膜生物反应器(MBR)与RO膜分离技术的组合可以将沼液的处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关于其浓缩液的肥料化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围绕利用MBR+RO系统中沼液膜浓缩液为基质配肥,研究其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的肥效及安全性,为沼液的处理与资源利用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MBR能够将沼液pH值降低至6.5。当溶解氧(DO)浓度4.0 mg/L,水力停留时间2 d、污泥接种量12.0 g/L条件下,出水水质最高。MBR中的超滤膜(UF)组件对去除固体悬浮物(SS)、降低浊度有明显的效果,对后段RO起到保护作用。(2)RO进行浓缩1-10倍沼液,发现沼液浓缩液中营养成分随着反渗透浓缩倍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0倍RO浓缩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和腐殖酸。根据10倍RO浓缩液的特性,添加营养元素复配满足NY 1106-2010标准的液体肥料。(3)以沼液浓缩肥为试验肥料,固体复合肥和浓缩营养液为对照肥料。结果发现相同施氮量情况下,施用沼液浓缩肥能显着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和重金属积累风险。说明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有较好的肥效和较低的安全风险。在施用不同稀释倍数的沼液浓缩肥试验中,随着沼液浓缩肥稀释倍数的增加,小白菜的产量和养分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现象。
朱和[4](2020)在《水肥气热耦合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宁夏银川贺兰山地区百瑞源枸杞为供试作物,针对枸杞园区水肥利用效率较低,土壤水肥气热盐耦合与产量、品质关系尚不明确等实际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和正交试验,系统的研究了水肥气热耦合、叶面施肥、水肥和品种组合对枸杞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枸杞管理及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水肥气热耦合对宁杞一号枸杞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了水、肥、气、热四因素影响枸杞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和品质的主次影响顺序、单因素变化规律及显着性,确定了各因素最优组合方案。对不同处理枸杞产量分析表明,影响枸杞鲜果产量的四因素主次顺序为:灌溉定额(B)>施肥量(C)>通气量(A)>根区温度(D),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极显着,土壤通气量和根区温度对产量影响不显着,本试验影响产量的各因素最优组合为A1B1C1D1,即土壤深耕,灌溉定额为4815m3/hm2,追肥量为高肥(纯氮量1395kg/hm2,纯磷量360kg/hm2,纯钾量270kg/hm2),覆PP无纺布增温抑草。这个最优组合产量可以达到9281.55kg/hm2,比对照增加25.37%,同时枸杞植株光合作用较强,果实品质较好。(2)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选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两种叶面肥,研究了不同浓度叶面肥混合喷施对宁杞五号枸杞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得出了叶面肥影响枸杞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单因素变化规律和两因素最优组合,确定了最优处理。对各处理枸杞产量进行分析,当尿素浓度一定时,施用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对应的枸杞产量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为:中浓度>低浓度>高浓度;当磷酸二氢钾浓度一定时,施用不同浓度的尿素对应的枸杞产量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为:中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且尿素不同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极显着。最优处理为T5,即尿素浓度为3g/L,磷酸二氢钾浓度为1g/L,此时产量最大为8637.84kg/hm2,比对照增加 30.37%。(3)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水肥和品种组合对枸杞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了三因素影响枸杞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主次影响顺序、单因素变化规律及显着性,确定了各因素最优组合方案。对不同处理枸杞产量分析表明,影响枸杞鲜果产量的三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枸杞品种(A)>施肥量(C)>灌溉定额(B),枸杞品种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极显着,灌溉定额对产量影响显着。综合考虑各因素,本试验最优组合为A1B1C1,即种植宁杞七号,当灌溉定额为4815m3/hm2,追肥量为高肥(纯氮量1395kg/hm2,纯磷量360kg/hm2,纯钾量270kg/hm2),此时各项指标相对较好,这个最优组合产量可以达到9068.0kg/hm2,比对照增加了 29.18%。
刘亚杰[5](2018)在《蔬菜叶面追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一、叶面追肥的特点叶面追肥作为蔬菜施肥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1、叶面追肥可使作物通过叶部直接得到有效养分,而采用根部追肥时,某些养分常因被土壤固定而降低植株对它们的利用率。2、叶部养分吸收转化的速度比根部快,以尿素为例,根部追施4~5d才能见效,叶面喷施当天即可见效。3、叶面追肥可以促进根部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根部施肥的效果。4、叶面喷施某些营养元素后,能调
边桂丽[6](2018)在《设施蔬菜栽培叶面施肥技术》文中提出蔬菜叶面施肥,就是用富含速效养分的肥料,掺水稀释至一定的浓度,喷洒在蔬菜的茎、叶、果实上。实践证明,蔬菜叶面施肥,能迅速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克服作物因缺乏营养元素而引起的缺素症(特别是微量元素,作物吸收利用少,在土壤中施用易被固定或分解)。但叶面追肥只能作为土壤施肥的补充,而不能替代土壤施肥。一般每667m2花费1~2元肥料成本,可增收上百元,增产增收效果显着。1根外追肥常用的肥料种类及常用浓度
钟瑾,谢海军,黎鑫林[7](2017)在《沼肥在果蔬生产上的应用技术》文中认为沼气池发酵不仅产生沼气,还生产沼肥。随着章贡区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户对沼肥的使用逾加广泛,但在使用方法上尚未形成较科学合理的使用措施,本文结合沼肥的特性及果蔬的生长节点介绍了沼肥的应用技术。
孙龙飞[8](2016)在《蔬菜根外追肥的原理与施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外追肥是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直接喷在蔬菜的叶片上,由叶片的角质层和气孔吸收,供给蔬菜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料。根外施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可弥补蔬菜生长后期由于根系生理功能衰退吸收养料的不足。本文对根外追肥的原理、特点、如何选用叶以及施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蔬菜生产上如何进行根外追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周文娟[9](2012)在《蔬菜秸秆的厌氧发酵特性及沼液的综合利用》文中提出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具有大量的生物质资源,包括大量的蔬菜秸秆废弃物,若不合理的利用,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造成大量的资源废置。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户用沼气技术的普遍推广,传统的发酵原料供应已经出现问题,开发新型沼气发酵原料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沼气用户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常见的几种蔬菜秸秆的产沼气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西瓜秸秆与牛粪以干物质(TS)比为1:1混合发酵时,西瓜新鲜秸秆和干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的原料浓度均为8%时产气效果最佳。单独以黄瓜秸秆为发酵原料时,新鲜秸秆发酵最佳的原料浓度(TS)为6%,干秸秆发酵的最佳原料浓度为8%,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气量随着原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原料浓度过高会影响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西瓜新鲜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的前期产气量大,干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后期产气量大,单独以黄瓜秸秆为发酵原料时,产气情况类似。(2)单独以黄瓜秸秆为原料厌氧发酵时,新鲜秸秆发酵的接种物浓度为30%的发酵启动快,产气效果好,黄瓜干秸秆发酵的接种物浓度为20%的发酵启动快,产气效果好。接种物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厌氧发酵的进行。(3)在厌氧发酵过程中,黄瓜新鲜秸秆发酵过程中pH值较低,产酸阶段较长。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对新鲜原料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来防止发酵原料酸化,从而保证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4)不同沼液量对黄瓜追肥试验表明:沼液作为追肥比化肥对照处理明显提高了黄瓜的产量。当沼液追肥量为2000kg/(667m2)时,黄瓜增产最为显着,比对照处理增产11.1%。从品质指标看,当沼液追肥量为1800kg/(667m2)时,黄瓜曲果率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加了75.6%;当沼液追肥量为2000kg/(667m2)时,黄瓜Vc含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加了31%;黄瓜硝酸盐含量随着沼液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沼液追肥量为1200kg/(667m2)时,黄瓜硝酸盐含量最低,比对照处理降低了49.7%。因此沼液作为追肥,可以有效提高黄瓜产量,改善黄瓜品质。(5)通过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追肥实验表明:50%化肥+沼液叶面施肥处理的黄瓜产量最高,亩产量为15955kg,比对照处理增产了16.9%。从品质指标看,黄瓜曲果率以沼液叶面施肥处理最低,比对照处理降低了19%;50%化肥+沼液叶面施肥处理的黄瓜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对照处理的增加了90.8%;黄瓜Vc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25.9%;黄瓜硝酸盐含量以沼液叶面处理效果最为显着,比对照处理降低了64.2%,不同施肥处理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着。沼液叶面施肥和50%化肥+沼液叶面施肥比沼液灌施和50%化肥+沼液灌施改善黄瓜品质效果好。
程萍[10](2011)在《蔬菜叶面咋追肥》文中研究说明 一、蔬菜采用叶面追肥有哪些好处1.叶面追肥可使作物通过叶部直接得到有效养分,而采用根部追肥时,某些养分易被土壤固定而降低植株对它们的利用率。2.叶部养分吸收转化的速度比根部快,以尿素为例,根部追施4—5天才能见效,叶面喷施当天即可见效。3.叶面追肥可以促进根部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根部施肥的效果。
二、蔬菜叶面追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叶面追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西南黄壤辣椒-白菜轮作系统的镁营养调控与品质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镁素与作物及人体健康 |
1.2 土壤-作物系统的镁缺乏现状 |
1.2.1 我国土壤镁养分状况 |
1.2.2 植物镁缺乏的影响因素 |
1.3 镁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
1.4 蔬菜生产及其营养地位 |
第2章 绪论 |
2.1 选题背景与依据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3.1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 |
2.3.2 土施镁肥对辣椒产量建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2.3.3 土施镁肥对辣椒营养品质及人体健康效应的影响 |
2.3.4 土施镁肥对大白菜营养品质及健康风险的影响 |
2.3.5 西南黄壤上辣椒-大白菜轮作系统的镁淋失及平衡 |
2.3.6 镁肥施用方式对辣椒生产及土壤镁素转化的影响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养分状况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研究区域 |
3.2.2 农户生产调研与土壤取样 |
3.2.3 作物生产系统的养分平衡分析 |
3.2.4 土样分析 |
3.2.5 数据分析 |
3.3 结果 |
3.3.1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养分平衡状况 |
3.3.2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碳氮状况 |
3.3.3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有效磷状况 |
3.3.4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有效钾钙镁状况 |
3.3.5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系统的土壤pH状况 |
3.4 讨论 |
3.4.1 西南黄壤典型蔬菜轮作系统的养分平衡 |
3.4.2 菜地土壤碳氮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
3.4.3 菜地土壤磷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
3.4.4 菜地土壤pH对耕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
3.5 小结 |
第4章 土施镁肥对辣椒产量建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地 |
4.2.2 试验设计 |
4.2.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4.2.4 数据分析 |
4.3 结果 |
4.3.1 镁肥对辣椒产量、产量构成、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
4.3.2 镁肥对辣椒植株镁浓度、镁累积量及收获期土壤交换性镁浓度的影响 |
4.3.3 辣椒产量和生物量对植株镁营养及土壤交换性镁浓度的响应 |
4.3.4 镁肥对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3.5 镁肥对辣椒果实果形指数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施用镁肥对辣椒生产的影响 |
4.4.2 基于高产的辣椒系统土壤交换性镁和植株镁临界值的建立 |
4.5 小结 |
第5章 土施镁肥对辣椒营养品质及人体健康效应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地 |
5.2.2 试验设计 |
5.2.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5.2.4 健康效应评价 |
5.2.5 数据分析 |
5.3 结果 |
5.3.1 镁肥对辣椒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
5.3.2 镁强化辣椒的摄入对相关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贡献 |
5.3.3 镁强化辣椒的人体健康效应 |
5.3.4 镁肥对辣椒果实辣椒素(类)物质浓度及其成人饮食摄入的影响 |
5.4 讨论 |
5.4.1 辣椒果实镁和钙、锌、维C品质间的关系 |
5.4.2 施用镁肥对我国辣椒消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 |
5.4.3 辣椒素(类)物质与人体健康 |
5.4.4 基于人体健康效应的辣椒镁肥管理启示 |
5.5 小结 |
第6章 土施镁肥对大白菜营养品质及健康风险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地 |
6.2.2 试验设计 |
6.2.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6.2.4 健康风险评估 |
6.2.5 数据分析 |
6.3 结果 |
6.3.1 镁肥对大白菜产量、生物量、镁吸收和相关营养品质的影响 |
6.3.2 镁肥对大白菜重金属浓度的影响 |
6.3.3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
6.4 讨论 |
6.4.1 施用镁肥对大白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
6.4.2 施用镁肥对大白菜重金属浓度的影响 |
6.4.3 施用镁肥对摄食大白菜重金属健康风险的影响 |
6.4.4 大白菜生产中的镁肥管理 |
6.5 小结 |
第7章 西南黄壤上辣椒-大白菜轮作系统的镁素淋洗损失及平衡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试验地 |
7.2.2 试验设计 |
7.2.3 地下淋溶原位监测装置的安装和样品采集 |
7.2.4 文献数据收集和分析 |
7.2.5 数据分析 |
7.3 结果 |
7.3.1 各生态系统的镁素淋失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 |
7.3.2 西南黄壤上辣椒-大白菜轮作系统的镁淋失状况 |
7.3.3 施用镁肥对蔬菜系统镁累积量及其土壤交换性镁浓度的影响 |
7.3.4 镁素平衡 |
7.4 讨论 |
7.4.1 主要露地生态系统的镁素淋洗和影响因素分析 |
7.4.2 基于优化产量和维持系统镁素平衡的露地蔬菜系统镁肥管理策略 |
7.5 小结 |
第8章 镁肥施用方式对辣椒生产及土壤镁素转化的影响 |
8.1 引言 |
8.2 材料与方法 |
8.2.1 试验地 |
8.2.2 试验设计 |
8.2.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8.2.4 相关计算 |
8.2.5 数据分析 |
8.3 结果 |
8.3.1 施镁方式对辣椒产量、产量构成、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的影响 |
8.3.2 施镁方式对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8.3.3 施镁方式对辣椒植株镁浓度和累积量的影响 |
8.3.4 施镁方式对辣椒营养品质的影响 |
8.3.5 施镁方式对辣椒收获期土壤镁形态转变的影响 |
8.4 讨论 |
8.4.1 辣椒产量和生物量 |
8.4.2 辣椒植株各器官镁的分配 |
8.4.3 辣椒营养品质及综合效应 |
8.4.4 镁肥管理启示 |
8.5 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发表、获奖情况及参与学术活动情况 |
(2)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肥种植蔬菜的缺点 |
1.1.2 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的需求 |
1.2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
1.3 曲靖市蔬菜种植现状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国内外蔬菜产业现状 |
1.4.2 关于国内外沼肥综合利用现状研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第2章 沼肥种植蔬菜的概况分析 |
2.1 沼肥的养分 |
2.2 沼肥种植蔬菜的试验效果分析 |
2.2.1 施用沼肥对蔬菜提质增效的作用 |
2.2.2 沼肥改良土壤的作用 |
2.3 沼肥种植蔬菜的施肥技术 |
2.4 小结 |
第3章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3.1 沼肥原料充足 |
3.1.1 曲靖市畜禽粪污供应量 |
3.1.2 曲靖市蔬菜废弃物供应量 |
3.1.3 曲靖市沼气工程现状 |
3.1.4 沼肥需求量 |
3.2 政策支持 |
3.3 沼肥种植蔬菜的必要性分析 |
3.3.1 曲靖市化肥用量大 |
3.3.2 蔬菜品质有待改善 |
3.3.3 蔬菜废弃物的污染 |
3.4 沼肥种植蔬菜效益分析 |
3.4.1 经济效益 |
3.4.2 生态效益 |
3.4.3 社会效益 |
3.5 小结 |
第4章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推广方案设计 |
4.1 农业推广理论基础概述 |
4.1.1 农业推广的相关概念 |
4.1.2 农业推广的相关理论 |
4.1.3 农业推广基本方法 |
4.2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推广体系 |
4.3 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的推广方案设计 |
4.3.1 技术宣传阶段 |
4.3.2 推广应用阶段 |
4.3.3 后续跟踪服务阶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
致谢 |
(3)猪场沼液膜浓缩制肥及其对小白菜的肥效与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沼液处理利用现状 |
1.1.1 沼液在农业的利用 |
1.1.2 沼液达标排放处理 |
1.1.3 沼液高附加值利用 |
1.2 反渗透膜浓缩分离技术 |
1.2.1 反渗透膜工作原理 |
1.2.2 反渗透膜在沼液浓缩上的应用 |
1.2.3 沼液膜前预处理技术 |
1.3 沼液浓缩配方液体肥料的发展前景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沼液膜生物反应器预处理技术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仪器 |
2.1.3 试验流程图 |
2.1.4 试验方法 |
2.1.5 分析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溶解氧对好氧活性污泥处理沼液的影响 |
2.2.2 膜生物反应器中超滤膜对出水沼液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3 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供试反渗透膜 |
3.1.3 试验仪器 |
3.1.4 分析方法 |
3.1.5 试验装置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反渗透膜浓缩分离对沼液总氮及氨氮的影响 |
3.2.2 反渗透膜浓缩分离对沼液总磷及钾离子的影响 |
3.2.3 反渗透膜浓缩分离对沼液钙离子及镁离子的影响 |
3.2.4 反渗透膜浓缩对沼液腐植酸含量的影响 |
3.2.5 反渗透膜浓缩对沼液盐度及电导率变化的影响 |
3.2.6 反渗透膜浓缩对沼液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影响 |
3.2.7 反渗透膜透过液回收水资源的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4 沼液膜浓缩复配液体肥及其对小白菜的肥效试验 |
4.1 膜浓缩液复配沼液浓缩肥的研究 |
4.1.1 配肥技术标准 |
4.1.2 配肥原则和制备方法 |
4.1.3 配肥养分测定 |
4.2 沼液浓缩施用于小白菜肥效试验 |
4.2.1 供试材料 |
4.2.2 试验设计 |
4.2.3 样品测定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
4.3.2 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干物质的影响 |
4.3.3 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4.3.4 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叶绿素的影响 |
4.3.5 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的影响 |
4.3.6 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微量元素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沼液浓缩肥的安全性评估 |
5.1 供试材料与样品测定方法 |
5.2 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的安全性评估 |
5.2.1 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5.2.2 沼液浓缩肥对小白菜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5.3 沼液浓缩肥对土壤的安全性评估 |
5.3.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5.3.2 不同施肥量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水肥气热耦合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水肥耦合研究进展 |
1.2.2 水气耦合研究进展 |
1.2.3 水热耦合研究进展 |
1.2.4 水肥气热耦合研究进展 |
1.2.5 叶面施肥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地形地貌 |
2.3 气候情况 |
2.4 水文地质 |
2.5 土壤情况 |
2.6 经济情况 |
第三章 水肥气热耦合对宁杞一号枸杞产量品质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3.2.2 试验设计 |
3.2.3 试验实施 |
3.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3.1 枸杞物候期 |
3.3.2 不同覆膜方式下枸杞根区温度变化情况 |
3.3.3 不同处理对枸杞生长指标的影响 |
3.3.4 不同处理对枸杞生理指标的影响 |
3.3.5 不同处理对枸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3.6 不同处理枸杞灌前、灌后土壤含水率分析 |
3.3.7 不同处理对枸杞灌溉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叶面施肥对枸杞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4.2.2 试验设计 |
4.2.3 试验实施 |
4.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
4.3 结果分析 |
4.3.1 枸杞物候期分析 |
4.3.2 不同处理对枸杞生长指标的影响 |
4.3.3 不同处理对枸杞生理指标的影响 |
4.3.4 不同处理对枸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肥和品种组合对枸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5.2.2 试验设计 |
5.2.3 试验实施 |
5.2.4 观测项目及方法 |
5.3 结果分析 |
5.3.1 枸杞物候期 |
5.3.2 不同处理对枸杞生长指标的影响 |
5.3.3 不同处理对枸杞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3.4 不同处理对枸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5.3.5 不同处理枸杞灌前、灌后土壤含水率分析 |
5.3.6 不同处理对枸杞灌溉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水肥气热耦合对宁杞一号枸杞产量品质的影响 |
6.1.2 叶面施肥对枸杞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6.1.3 水肥耦合对不同品种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 个人简介 |
2. 从事的科研课题 |
3. 发表论文 |
(5)蔬菜叶面追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叶面追肥的特点 |
二、适合叶面追肥的肥料种类 |
三、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叶面肥 |
四、蔬菜叶面追肥需注意的问题 |
(6)设施蔬菜栽培叶面施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根外追肥常用的肥料种类及常用浓度 |
2叶面营养的一般原则 |
3叶面追肥注意事项 |
(7)沼肥在果蔬生产上的应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沼肥的主要成分与作用 |
2 沼肥在蔬菜上的应用 |
2.1 沼渣作基肥使用 |
2.2 沼液作土壤追肥使用 |
2.3 沼液作叶面追肥使用 |
3 沼肥在果树上的应用 |
3.1 沼肥的追施 |
3.1.1 沼液的根部追肥。 |
3.1.2 沼渣的根部追肥。 |
3.1.3 沼液的叶面追肥。 |
3.2 沼肥用作果树底肥和冬季基肥 |
3.2.1 沼渣的应用。 |
4 结语 |
(9)蔬菜秸秆的厌氧发酵特性及沼液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厌氧发酵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内厌氧发酵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外研究技术现状及进展 |
1.3 厌氧发酵处理技术 |
1.3.1 厌氧发酵的基本原理 |
1.3.2 厌氧发酵过程 |
1.3.3 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 |
1.4 厌氧发酵残余物的综合利用 |
1.4.1 厌氧发酵残余物的主要成分 |
1.4.2 厌氧发酵残余物的综合利用现状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6.1 蔬菜秸秆厌氧发酵研究 |
1.6.2 沼液对黄瓜追肥的研究 |
1.7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8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1.8.1 研究的难点 |
1.8.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西瓜秸秆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发酵原料与接种物 |
2.2.2 试验装置 |
2.2.3 试验方法 |
2.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原料浓度对西瓜鲜秸秆和干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产气速率的影响 |
2.3.2 不同原料浓度对西瓜鲜秸秆和干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累计产气量的影响 |
2.3.3 温度对西瓜鲜秸秆和干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的影响 |
2.3.4 不同原料浓度西瓜鲜秸秆和干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原料产气率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黄瓜秸秆厌氧发酵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发酵原料与接种物 |
3.2.2 试验装置 |
3.2.3 实验方法 |
3.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原料浓度对黄瓜鲜秸秆和干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
3.3.2 接种物浓度对黄瓜新秸秆和干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
3.3.3 不同发酵原料对 pH 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沼液追肥量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供试土壤 |
4.2.2 供试作物 |
4.2.3 实验设计方案 |
4.2.4 测试项目与方法 |
4.3 数据分析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沼液追肥量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4.4.2 沼液追肥量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追肥处理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供试土壤 |
5.2.2 供试作物 |
5.2.3 实验设计方案 |
5.2.4 测试项目与方法 |
5.3 数据分析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不同追肥处理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5.4.2 不同追肥处理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蔬菜叶面追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南黄壤辣椒-白菜轮作系统的镁营养调控与品质效应[D]. 卢明. 西南大学, 2021
- [2]曲靖市沼肥种植蔬菜技术可行性及推广策略研究[D]. 宋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 [3]猪场沼液膜浓缩制肥及其对小白菜的肥效与安全性评价[D]. 祁步凡. 成都大学, 2020(08)
- [4]水肥气热耦合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朱和. 宁夏大学, 2020(03)
- [5]蔬菜叶面追肥技术[J]. 刘亚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18(24)
- [6]设施蔬菜栽培叶面施肥技术[J]. 边桂丽. 现代农业, 2018(07)
- [7]沼肥在果蔬生产上的应用技术[J]. 钟瑾,谢海军,黎鑫林. 现代园艺, 2017(13)
- [8]蔬菜根外追肥的原理与施肥技术[J]. 孙龙飞. 吉林蔬菜, 2016(05)
- [9]蔬菜秸秆的厌氧发酵特性及沼液的综合利用[D]. 周文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3)
- [10]蔬菜叶面咋追肥[J]. 程萍. 农民致富之友,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