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加入WTO挑战做大做强茶产业

积极应对加入WTO挑战做大做强茶产业

一、积极应对入世挑战 做大做强茶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王靓[1](2019)在《奉节脐橙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内生动力和运行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出发点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第一,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国家、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是国家在特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总结出来的发展新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同年10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林业局等联合发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国家和省级两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架构。2017年、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促进农林牧渔业创新发展,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第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对我国农业区域布局有重要意义。优势区通过特色产业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它的建设有利于优化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增强我国特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帮助农民增收,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2017年12月,农业部发布了第一批62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其中奉节脐橙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特色园艺类优势区具有发展历史悠久,发展规模大,经济效益良好等优点,但也存在产业竞争加剧、绿色发展推进缓慢、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奉节脐橙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在发展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研究,试图揭示特优区的发展机制,这不仅可以扩展区域经济学理论,更为其他特色农业区建设提供发展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将内生式理论和文献研究相结合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内生动力系统结构模型,以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评价标准为基础,筛选影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运行的动力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动力因素与特优区发展水平之间进行关联度分析,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其次,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奉节统计年鉴、奉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实地调研整理得到数据资料,以2006年奉节脐橙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初始数据为基础,运用VensimPLE软件成功构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内生动力系统模型,以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实际数据和模型运行的结果作对比验证动力系统模型的可行性,分析整体运行情况,并证实该模型的适宜性、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最后,通过改变敏感参数仿真模拟资源环境、人力资源、农业投资、农业经济组织建设几个重要动力因素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得到以下三点结论:第一,农业投资、自然资源、农业技术水平、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是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发展动力敏感程度略有差异。农业经济组织建设、农业投资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初始阶段和成长阶段作用效果最为显着,生态环境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影响最为长久并在成熟阶段作用明显。第三,奉节脐橙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已经步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发展新阶段,在此阶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走生态经济之路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实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从农业投资、资源环境、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角度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加大农业投资来完善农业配套设施是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的基本条件,配套设施不仅涉及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加工链条,也涉及营销端;第二,生态环境既是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的基石也是命脉,要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第三,通过农业经济组织建设深挖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刘德群[2](2017)在《祁门红茶(闪里红)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也是国内外市场上常见的普通消费品。茶叶是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品,茶叶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深受重视。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茶叶进出口贸易中尤为明显。一方面,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茶量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出口的茶叶大部分缺乏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单价低,在与欧盟、日本等国家激烈竞争中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以欧盟、日本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保护本国居民健康为由,不断颁布新的茶叶进口标准,增加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项目,提高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严重阻碍了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在现代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推进茶叶生产与加工标准化,是提升茶叶产品质量的根本途径。为了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建立茶叶标准化体系,使茶叶生产和加工规范化,才能实现茶叶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祁门红茶是我国传统红茶,被列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祁门红茶采用传统工艺并结合新技术严格选料,精湛制作,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祁红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被称之为“高档红茶”,茶中“英豪”,“王子茶”。本文选取祁门红茶(闪里红)作为研究对象,对祁门红茶(闪里红)生产与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进行介绍。当前我国茶叶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产量高创汇低的压力。我国出口的茶叶缺乏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低以致茶叶出口单价低。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农药残留、重金属、稀土含量超标,有害微生物污染和非茶异物污染等方面。其次,阐述标准化的产生以及在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不同时期的含义及特征,通过分析麦当劳标准化案例,总结企业标准化的实践意义。茶叶标准化是茶叶产业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茶叶标准化可以规范茶叶行业社会的生产活动,规范茶叶市场的行为,促进茶叶企业走质量发展道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茶叶企业竞争力,还可以使茶叶产业资源合理利用,推动茶叶产业的社会进步。再次,结合茶叶标准化的产生背景具体分析标准化分别与茶叶企业、茶叶质量、茶叶科技、品牌战略、国际接轨的发展战略。茶叶企业是参与茶叶标准化的主体,科技发展是茶叶标准化的动力。提高茶叶质量,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打造品牌产品,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是茶叶标准化的目标。最后,根据闪里红生产加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标准化茶园,种植,加工,包装,储运,茶叶安全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指标,拟构建闪里红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规范茶叶生产与加工,有效提高茶叶的质量。

蒋文生[3](2015)在《农业文化视野下武夷岩茶产业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叶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之一,茶叶产业也被历史证明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将农业文化与茶叶产业相结合,是我国茶叶产业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武夷岩茶产业为例,分析生态环境良好、产业规模发展适度、茶叶品质有效提升、品牌地位得到确立以及市场营销持续深入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武夷岩茶文化开发呈茶文化经济活动频繁、茶文化科技教育研究加快、茶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等特征。基于农业文化视野下武夷岩茶产业提升路径,主要在于深入挖掘武夷岩茶农业文化内涵、重视武夷岩茶文化项目设计开发、制定茶产业资源文化战略。并提出从加强政府指导与扶持、积极发展武夷岩茶文化旅游、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农业文化视野下武夷岩茶产业提升保障体系。

张蓓蓓[4](2013)在《平阳县茶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化经济在这个世界趋于统一的环境下已经成为目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式,而我国的茶叶生产也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压力。茶叶生产的产业化正成为茶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产业化是茶叶领域的新的销售方式,也成为茶叶史上的一次改革。为实现我国茶叶生产与销售的产业化,就需要充分了解市场,与大公司合作,团结大量的中小型的茶叶制作公司,进而把茶叶的生产与工人、企业的盈利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小型企业不能很好的与市场相融合的缺陷,创建与时俱进的产业模式。本文以浙江省平阳县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检索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系统分析了全县茶叶生产及销售现状,并从发展条件及产业优势方面,对平阳茶叶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全面地分析。平阳茶叶已成为当地效益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至2012年,全县茶园总种植面积为3.01万亩,茶叶年产值达8200万元,茶树品种以自行选育的特早生茶树良种——平阳特早茶为主。通过不断引进新的茶树品种以优化茶类品种结构,茶叶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中,又以“平阳早香茶”的种植面积最广。表明该县在发展条件及产业优势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茶叶生产及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通过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产业规模偏小,品牌结构单一;茶园基础设施薄弱,茶叶加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茶叶企业实力不强,相关茶品产业发展滞后,缺乏品种结构合理性等。为有效解决目前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发展对策:1、加强茶树育种技术创新,优化茶类品种结构;2、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区域布局;3、大力开发茶叶精深加工制作技术,加快机械化发展步伐;4、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产品名优化、特色化;5、拓展市场营销,实现销售网络化;6、实施科技兴茶,推动茶业现代化;7、挖掘、提升平阳茶文化。

郑伙銮[5](2013)在《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茉莉花茶已经是国内外茶饮市场上一项极被推崇和赞誉的产品,尤其成为国家外事活动及国内大型活动的礼茶,近年来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消费量。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茉莉花茶产业成了带动我国部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它是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科研“一条龙”服务,能够带动当地茶农共奔富裕路。福州市仓山区因其独特地自然资源、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便捷的地域特点等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重要的茉莉花茶区之一,茉莉花茶业是关系到当地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生态农业、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因此提高茉莉花茶的竞争力、开拓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促进茉莉花茶业永续发展是时代下的热点论题。本文以福州市仓山区为研究的地域单元,在农业生产化理论、企业行为理论、茶农行为理论和农业技术经济理论基础上,采用访谈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来首先分析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1)茉莉花茶生产在仓山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茉莉花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3)茉莉花茶效益增长明显;(4)生态种植基地建设成效明显;(5)产业化步伐加快并开始出现集群;(6)品牌建设成效显着。第二,运用SWOT分析方法,明确仓山区在茉莉花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第三,总结并分析国内几个不同地区:四川犍为县、广西横县等地茉莉花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从SWOT分析结果为基点,结合国内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别从茉莉花茶产业的企业、政府、茶农三个角度提出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集群效应、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作大做强品牌效益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为推动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刘靖[6](2013)在《崂山茶的品牌建设与推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崂山茶是我国新优名茶之一,近几年以其醇香的口感、丰富的营养成分、悠久独特的文化等特征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崂山茶正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市场竞争日常激烈的21世纪,要想扩大销售额、增强市场影响力,就需要建设、推广自己的品牌。现实情况是,崂山茶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却由于缺少强大的品牌,没有创造出与之对应的产值。因此,走区域品牌化道路、建设品牌与推广品牌是崂山茶产业科学、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本课题以国内外品牌相关理论为依据,在深入挖掘崂山茶的发展历史、市场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对崂山产品牌价值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概括了“崂山茶”品牌建设的现状,并指出崂山茶存在的企业小、生产分散,品质良莠混杂,知名品牌缺失等问题。然后针对现存问题,在归纳研究成果与结论的同时,提出了崂山茶在品牌建设时应该注意其整体规划,品牌定位要准确,形象设计要创新;在品牌推广时,要树立新理念,并将广告宣传、促销活动与渠道建设作为重点。最后,提出了促进品牌运营的保障性措施,即重视品牌经营过程中的保障措施的完善,崂山茶品牌的评估、管理与保护工作要落实,同时加强思想意识、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授权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当前关于茶品牌的研究成果较多,但针对如崂山茶一样的新秀茶型较少,因此,本文关于崂山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品牌建设与推广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有选择的实施品牌战略,直至实现自身目标。

钟馨[7](2013)在《屏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叶是我国的第一饮品,现在逐渐为世界所认同,具有潜在的市场空间和经济价值。茶产业是屏山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目前屏山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有进一步发展茶产业的潜力和条件。近年来,特别是屏山炒青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屏山炒青四川省名牌申报成功以来,加快发展茶产业、尽快提升产业水平、实现强县富民目标,已受到屏山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目前,屏山县的茶叶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客观的分析屏山县茶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谨慎的研究屏山县茶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屏山县茶产业的跨越发展。本文研究认为,屏山县茶产业发展前景美好。主要表现在: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科研开发和技术支撑得到加强,区位优势大大增强,品牌和市场建设不断强化。与此同时,屏山县茶产业发展仍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低老茶园比重大,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产业效益偏低,政策扶持不力,全绿色壁垒日趋严重,行业竞争日渐激烈。研究主要结论是:屏山县茶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区域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和特色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借助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名优化战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扩大屏山茶叶市场份额;拓宽茶叶产业发展链条,完善茶叶发展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屏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生命力。

陈虎[8](2013)在《宁洱县茶园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对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同心乡、宁洱镇、勐先乡4个主要产茶乡镇进行茶园测土配方施肥的研究,分析基础土样得知勐先乡的土壤肥力相对其它三个地方要低,宁洱镇的土壤肥力最好,其次依次是同心乡、磨黑镇。采用"3414"试验后宁洱镇亩产最高增幅达到111.23%,亩产值达到了4465.79元,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3.14公斤/亩、23.87公斤/亩,对应的最佳亩产量为509.84公斤。同心乡亩产茶叶干重最高达到了84.03公斤/亩,根据当年市场调查,茶农亩产值达到了2212.49元/亩,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4.76公斤/亩、11.95公斤/亩、11.05公斤/亩。此时亩产量达到291.05公斤。磨黑镇亩产鲜叶增长幅度达到45.52%,亩产值达到1670.42元,磨黑镇试验处理地亩产出现负增长,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6.15公斤/亩、8.83公斤/亩、3.99公斤/亩,在最佳施肥量时产量达到214.62公斤/亩。勐先乡增幅达到了136.70%,亩产值最高达到了5697.66元,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1.46公斤/亩、8.72公斤/亩、4.21公斤/亩,在最佳施肥量时产量达到748.56公斤/亩。同时开展了在不同施肥方式下四个茶叶产区试验地茶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得出了试验小区年均500芽重波动性较大的是肥力较好的宁洱镇和肥力相对较差的勐先乡,同心乡和磨黑镇波动比较平稳尤其是磨黑镇。肥力较好的宁洱镇试验小区茶芽萌芽数波动多于未施肥区,其余三个乡(镇)波动性都大,但是都没有超过宁洱镇,同心乡的波动性最大,其次是磨黑镇,勐先乡的波动性相对于这两个乡(镇)要低。土壤肥力较好的宁洱镇试验小区萌芽的茶芽的长度都长于其它三个乡(镇),同心乡波动相对其它三个乡(镇)大,土壤肥力较低的勐先乡的试验小区茶芽萌芽的长度波动性最大,每个处理的茶芽长度都高于未施肥的小区,磨黑镇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依据上述实验,笔者期望有效改善云南省主要茶区的科学施肥技术水平,希望通过很好的了解四个乡镇茶区的合适施肥配比,建立茶叶肥料效应函数,找出适合四个茶区的施肥配比;从而能对我省茶区合理施肥,实行科技兴茶,走“优质、精品、名牌”战略,发展无公害茶园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强大的科技基础和理论支持。

苏彩和[9](2011)在《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广西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深化广西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广西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的研究成果,针对广西农业发展的现状,采用案例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法,重点研究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推广模式、影响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促进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广西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分析国际主要农业标准化机构,论述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在发展农业标准化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概况,对比我国农业标准化“起步-停滞-复苏-发展-高速发展”历程和发展农业标准化做法,提出了我国在发展农业标准化方面值得借鉴的五条国际经验。第二,从广西区位、土地、气候等方面论述广西农业发展概况,分析广西农业呈现的特征;总结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做法,并采用指标体系法分析宾阳糖料甘蔗标准化示范区和田阳香米标准化示范区成效,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增长速度方程分析钦州火龙果标准化示范区成效。第三,对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经济合作组织主导型、行业协会自律互动模式和市场拉动引导模式等五种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通过容县沙田柚标准化的实施、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瘦肉型猪养殖标准化的实施和凌云白毫茶标准化的实施等进行模式系统分析,得出“政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农户参与+标准化”的最佳模式。第四,通过对广西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当地政府相关人员、示范区技术人员、农业龙头加工企业负责人、农户等访谈,确定影响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因素、监管因素、标准因素、贸易因素、文化素质因素、市场机制因素、家庭承包责任制、龙头企业和农户关系因素等7类。结合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和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农业标准化经验,同时根据影响广西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障碍因素,提出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十八条对策。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点:1、对广西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进行了评价对比。系统研究了质量监督部门、农业管理部门等各方面的行政手段构造和监管模式及其对农业示范区建立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标准化内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对中外标准化实施的状况进行了的比对;对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企业的优劣、特点和成效进行了评价对比;2、研究了发展农业标准化的组织措施。综合分析了农业、质监、畜牧、林业、工商、财政等管理部门和农业示范区企业在发展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必须紧紧依靠具体实施部门的努力,获得行政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取得相关单位和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帮助;3、提出农业标准化的对策。通过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相关的政策法规,比对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在深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企业和市场开展调研,征求并吸收了政管理部门和示范区企业的建设性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可行的农业标准化对策;4、建立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合实施农业标准化企业的行业管理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企业,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

郑全宾[10](2010)在《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随着福建省政府和武夷山市政府对武夷岩茶产业的重视,武夷岩茶迎来了其产业的高速发展。然而随着茶叶贸易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茶业间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多变的外部环境已经明显不利于武夷岩茶产业利用外在要素推动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发展。武夷岩茶产业如何增强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本文认为武夷岩茶产业必须注重利用内在要素,从茶业核心竞争力角度出发,对其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其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动其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从而推动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意义、相关文献综述,提出本研究内容、可能创新之处、基本方法及技术路线图。第二章,茶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分析。本章主要是为第三章构建茶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做前期铺垫,主要可分为四大部分:首先,在对相关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后,提出并阐述了茶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其次,对茶业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六大基本特征进行解释说明;再次,根据茶业核心竞争力基本特征,结合相关观点,总结出了茶业核心竞争力的五大构成要素;最后,对茶业核心竞争力五大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详细探讨,揭开茶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第三章,茶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方法选择。本章在第二章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对茶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首先,对茶业核心竞争力五大构成要素进行详细展开说明,并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设计原则构建了一套茶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此评价指标体系含有五个一级指标、二十三个二级指标;其次,通过对已有评价方法比较分析,本研究选定了当前较成熟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茶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并对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和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做相关说明。第四章,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诊断。本章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借用SWOT模型,对武夷岩茶产业进行全面解读,分析当前武夷岩茶产业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明确武夷岩茶产业的市场地位;其次,由于武夷岩茶产业也属于茶业,因此利用第三章构建好的茶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地调研的问卷数据,对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得出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水平为“一般”;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解读,为第五章探讨提升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做铺垫。第五章,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建议。本章主要是基于第四章关于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针对性地探索提升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章总结了本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并客观地分析了研究不足与未来的努力方向。

二、积极应对入世挑战 做大做强茶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应对入世挑战 做大做强茶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1)奉节脐橙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特优区的研究现状
        1.3.2 内生式发展在区域农业中的研究
        1.3.3 系统动力学在区域经济中的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特色及创新之处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特优区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特优区
        2.1.2 特优区的演进历程
        2.1.3 特优区特征
    2.2 内生式发展理论
        2.2.1 内生式发展内涵
        2.2.2 内生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区别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
        2.3.1 系统动力学产生背景
        2.3.2 系统动力学基本原理
        2.3.3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及使用方法
        2.3.4 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特优区的适用性
    2.4 区域经济理论
        2.4.1 比较优势理论
        2.4.2 资源禀赋理论
        2.4.3 中心外围理论
        2.4.4 增长极理论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奉节脐橙特优区发展状况分析
    3.1 奉节脐橙特优区建设背景
    3.2 奉节脐橙特优区发展过程
        3.2.1 初始阶段
        3.2.2 成长阶段
        3.2.3 趋于成熟阶段
    3.3 奉节脐橙特优区发展优势
        3.3.1 地理位置优越
        3.3.2 资源禀赋丰富
        3.3.3 产业发展完善
        3.3.4 科技支撑力强
        3.3.5 脐橙质量控制理想
        3.3.6 品牌建设意识强烈
        3.3.7 产业组织完善
    3.4 奉节脐橙特优区存在的问题
        3.4.1 脐橙产业竞争加剧
        3.4.2 脐橙产业绿色发展推广缓慢
        3.4.3 脐橙深加工能力不足
第4章 奉节脐橙特优区发展内生动力分析
    4.1 已有的特优区发展动力分析
    4.2 奉节脐橙特优区内生动力结构
        4.2.1 奉节脐橙特优区内生动力子系统分析
        4.2.2 奉节脐橙特优区内生动力因素识别
    4.3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4.3.1 灰色关联度方法主要步骤
        4.3.2 奉节脐橙特优区脐橙产值与各动力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4.4 特优区内生动力系统的运行环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奉节脐橙特优区发展内生动力系统仿真模型构建
    5.1 特优区内生动力系统模型结构解析
        5.1.1 模型建立的目的
        5.1.2 模型边界划定
        5.1.3 内生动力系统模型的假设条件
    5.2 奉节脐橙特优区内生动力系统模型的运行分析
        5.2.1 内生动力系统模型因果反馈分析
        5.2.2 内生动力系统模型流图
        5.2.3 模型内各变量之间函数关系式的确定
    5.3 内生动力系统模型检验
        5.3.1 量纲一致性
        5.3.2 灵敏度检验
        5.3.3 模型行为与实际系统一致性检验
    5.4 奉节脐橙特优区发展内生动力系统仿真模拟
        5.4.1 环境保护对特优区发展的影响
        5.4.2 人力资源对特优区发展的影响
        5.4.3 农业投资对特优区发展的影响
        5.4.4 农业经济组织对特优区发展的影响
        5.4.5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奉节脐橙特优区可持续发展建议
        6.2.1 加大农业投资完善农业配套设施是特优区发展的基本条件
        6.2.2 生态环境建设是特优区的发展命脉
        6.2.3 通过农业经济组织建设深挖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祁门红茶(闪里红)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食品安全标准
        1.1.2 茶叶出口问题
        1.1.3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内容结构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内容结构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茶叶标准化现状
    2.1 标准化的产生与发展
        2.1.1 古代标准化
        2.1.2 近代标准化
        2.1.3 现代标准化
    2.2 茶叶标准化发展历程
        2.2.1 古代茶叶标准化时期
        2.2.2 近代茶叶标准化时期
        2.2.3 现代茶叶标准化时期
    2.3 标准的分类
        2.3.1 国内标准
        2.3.2 国际标准
        2.3.3 国外标准
    2.4 茶叶标准化管理体系
    2.5 案例分析:麦当劳标准化
    2.6 茶叶企业标准化的意义
    2.7 茶叶标准化发展战略
        2.7.1 标准化与茶叶企业
        2.7.2 标准化与茶叶质量
        2.7.3 标准化与茶叶科技
        2.7.4 标准化与品牌战略
        2.7.5 标准化与国际接轨
第三章 闪里红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构建
    3.1 GR公司简介
    3.2 祁门红茶(闪里红)
    3.3 生产加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3.4 标准化茶园建设
        3.4.1 种植基地选择
        3.4.2 环境要求
    3.5 茶树标准化种植
        3.5.1 茶苗的选择
        3.5.2 种苗操作要求
        3.5.3 种植密度
        3.5.4 种植技术要求
    3.6 茶园标准化管理
        3.6.1 茶树定剪
        3.6.2 茶园浅耕
        3.6.3 茶园管理
        3.6.4 茶园改造
        3.6.5 茶园施肥
        3.6.6 茶园病虫害防治
    3.7 茶叶标准化采摘
    3.8 茶叶标准化加工
        3.8.1 闪里红茶叶生产工艺流程
        3.8.2 新鲜茶叶预处理
        3.8.3 萎凋
        3.8.4 揉捻
        3.8.5 发酵
        3.8.6 干燥
    3.9 标准化包装
    3.10 成品茶叶标准
    3.11 茶叶运输
        3.11.1 鲜叶运输
        3.11.2 成品茶叶运输
    3.12 茶叶贮存
    3.13 茶叶安全控制
        3.13.1 基础设施
        3.13.2 场所卫生
        3.13.3 人员卫生
        3.13.4 清洁与消毒
        3.13.5 质量检验
    3.14 标准化体系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农业文化视野下武夷岩茶产业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武夷岩茶产业研究现状综述
        1.2.2 农业文化开发利用研究现状综述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1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2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二重规律理论
    2.3 产业发展理论
3 武夷岩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茶叶种植生态保持良好
    3.2 产业规模发展适度
    3.3 茶叶品质有效提升
    3.4 品牌地位得到确立
    3.5 市场营销持续深入
4 武夷岩茶文化开发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4.1 武夷岩茶文化开发现状
        4.1.1 茶文化经济活动频繁
        4.1.2 以申报文化遗产为契机传播茶文化
        4.1.3 茶文化科技教育研究加快
        4.1.4 茶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
    4.2 武夷岩茶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茶文化旅游开发不足
        4.2.2 茶文化服务意识不强
5 农业文化视野下武夷岩茶产业提升路径探析
    5.1 深入挖掘武夷岩茶农业文化内涵
        5.1.1 独特的农耕文化
        5.1.2 悠久的农业历史文化
        5.1.3 丰富的岩茶艺术文化
        5.1.4 深厚的“禅茶道茶”文化
    5.2 重视武夷岩茶文化项目设计开发
        5.2.1 进行传统生态农耕文化展示
        5.2.2 建设武夷岩茶文化体验馆
        5.2.3 开发养生文化茶品
    5.3 制定茶产业资源匹配下的文化战略
        5.3.1 从政府层面看
        5.3.2 从企业层面看
6 农业文化视野下武夷岩茶产业提升保障体系构建
    6.1 针对政府的宏观层面建议
        6.1.1 加强政府指导与扶持
        6.1.2 完善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2 针对产业的中观层面对策建议
        6.2.1 发展茶叶深加工和茶产品多元化
        6.2.2 创新武夷岩茶业“心经济”
        6.2.3 积极发展武夷岩茶文化旅游
        6.2.4 积极发展茶叶会展经济
    6.3 针对企业的微观层面对策建议
        6.3.1 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3.2 大力提高茶企业品牌文化意识
        6.3.3 健全长效的企业学习机制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平阳县茶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选题依据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理论
        2.1.1 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2.1.2 茶叶产业化的内涵及其要素
        2.1.3 茶叶产业化的要素
        2.1.4 茶叶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
        2.1.5 茶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主要方式
        2.2 国外研究综述
        2.3 国内研究综述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平阳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 平阳县自然资源概况
    2 温光资源对茶树早生的影响
    3 平阳茶叶产业现状
        3.1 平阳茶叶产业规模
        3.2 良种茶园建设
        3.3 茶叶产业化企业规模
        3.4 茶叶品牌创建和茶文化的开展
    4 平阳县茶叶产业优势分析
        4.1 发展条件
        4.1.1 优越的生态条件
        4.1.2 丰富的品种资源
        4.2 产业优势
        4.2.1 茶叶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
        4.2.2 产业基础优势
        4.2.3 茶叶产业化政策优势
        4.2.4 产品特色优势
第三章 平阳县茶叶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 产业规模偏小,品种结构单一
    2 茶园基础设施薄弱,茶叶加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 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
    4 茶叶企业实力不强,相关茶品产业发展滞后
    5 缺乏品种结构合理性
    6 其它问题
        6.1 茶叶农残
        6.2 生产用工紧缺,成本提高
        6.3 茶叶产业链有待改善
第四章 平阳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
    1 加强茶树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优化茶类品种结构
        1.1 加快低耗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创新
        1.2 实施茶园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无公害生产技术
        1.3 建设良种茶园
        1.4 优化茶类产品类别
        1.5 优化品种结构
    2 加强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区域布局
        2.1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作用
        2.2 主导产业示范区与精品园建设
        2.3 发挥区域优势,优化区域布局
    3 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制作技术,加快机械化发展步伐
        3.1 大力开发茶叶精深加工制作技术
        3.2 大力推广使用机械生产茶叶
    4 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产品名优化、特色化
        4.1 统一品牌,实行标准化管理
        4.2 以活动打造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5 拓展市场营销,实现销售网络化
        5.1 强化茶叶包装,重视商标注册
        5.2 执行绿色质量标准,创立绿色品牌
        5.3 完善销售网络,扩大销售渠道
        5.4 创新茶叶营销方式
    6 实施科技兴茶,推动茶业现代化
        6.1 切实改善科技兴茶环境
        6.2 建立和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6.3 全面革新技术推广方法
    7 挖掘、提升平阳茶文化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平阳县茶叶生产现状
        1.2 平阳县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
        1.3 平阳县茶叶生产对策分析
        1.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1.5 下一步研究设想
    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
致谢

(5)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农业产业化相关研究
        1.4.2 关于茶叶产业化研究
2.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茉莉花茶生产在仓山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2.2 带动了当地的茶农增收创富
    2.3 新的发展模式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2.4 标准化生产种植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2.5 品牌建设成效显着
    2.6 产业化步伐加快并开始出现集群
3.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优越的自然条件
        3.1.2 独特的地理区位
        3.1.3 有利的政策条件
        3.1.4 区茶叶行业协会的积极支持
        3.1.5 完善的基础设施
        3.1.6 先进的企业意识
    3.2 劣势分析
        3.2.1 福州的茉莉花茶的种植面积急剧减少,产量也不稳定
        3.2.2 技术的落后,质量没保障,无加强品牌意识
        3.2.3 不重视对人才培养,缺乏研发力量
        3.2.4 市场竞争的加剧与管理的不到位
        3.2.5 政府不重视,且宣传力度不够大
    3.3 机遇分析
    3.4 威胁分析
        3.4.1 茉莉花茶的消费受其他茶类的冲击
        3.4.2 茉莉花茶行业内的名牌屈指可数
        3.4.3 福州茉莉花茶已经从辉煌渐渐地衰落
4.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4.1 产业发展的模式、以春伦为例的成功案例分析
        4.1.1 品种产量产值的变化
        4.1.2 市场销售与供求关系的概况分析
        4.1.3 原料和产业规模化关系
        4.1.4 行业、产品结构概述
        4.1.5 装备技术应用
        4.1.6 国内外标准的差异
        4.1.7 布局与集中的概况
        4.1.8 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4.1.9 敏感问题分析
        4.1.10 专家储备建设情况
        4.1.11 发展的桥梁
        4.1.12 企业之规划
    4.2 四川省犍为县发展茉莉花的成功经验
        4.2.1 有优越的气候条件
        4.2.2 优越的区域土壤资源
        4.2.3 水源充足
        4.2.4 独特的区域生态环境
        4.2.5 交通方便
        4.2.6 具有发展茉莉花、茶叶生产的基础
        4.2.7 犍为茉莉花具有高产、质优的特点
        4.2.8 有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4.2.9 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4.2.10 符合上级产业发展的方向政策环境宽松
5.茉莉花茶发展需采取的措施
    5.1 宣传花茶、培育市场、引导消费
    5.2 茉莉花茶生产面积急待稳定,质量需要提高
    5.3 强化对茉莉花茶营销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5.4 对茉莉花产业要优化科技投入产出比
    5.5 加强领导
    5.6 政策的扶持力度
    5.7 要产业链接
        5.7.1 稳定茉莉花生产,促进茶农增收
        5.7.2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5.7.3 拓展高端销售市场
        5.7.4 盘活茉莉花茶工艺品经济
        5.7.5 发挥地理标志保护功能
        5.7.6 开展茉莉花茶的区域合作
    5.8 要鼓励创新
        5.8.1 人才先行
        5.8.2 科研开发
        5.8.3 以质取胜
    5.9 要宣传策划
        5.9.1 旅游产业推介福州茉莉花茶
        5.9.2 对外交往首选福州茉莉花茶
        5.9.3 建立茶叶会展中心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崂山茶的品牌建设与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本文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品牌相关理论基础
    2.1 品牌的基本概念
        2.1.1 品牌的内涵
        2.1.2 品牌的特征
        2.1.3 品牌的价值
        2.1.4 品牌的意义
    2.2 品牌建设与推广
        2.2.1 品牌建设与推广的概念
        2.2.2 品牌建设与推广的理论基础
        2.2.3 品牌建设与推广的四条主线
第三章 崂山茶产业现状研究
    3.1 崂山茶概述
        3.1.1 崂山茶自然状况
        3.1.2 崂山茶生产状况
        3.1.3 崂山茶产业发展历程
    3.2 崂山茶品牌价值调查
        3.2.1 问卷设计与实施
        3.2.2 样本特征统计
        3.2.3 样本统计结果
    3.3 崂山茶品牌建设现状
        3.3.1 “崂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3.2 崂山茶生产企业品牌管理现状
        3.3.3 崂山茶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崂山茶品牌建设构想
    4.1 崂山茶品牌建设规划
        4.1.1 崂山茶品牌规划理念
        4.1.2 崂山茶品牌建设主体
        4.1.3 崂山茶品牌建设指导
        4.1.4 崂山茶品牌规划布局
    4.2 崂山茶品牌定位研究
        4.2.1 品牌定位影响因素
        4.2.2 品牌定位策略
    4.3 崂山茶品牌形象设计
        4.3.1 品牌名称
        4.3.2 形象设计
第五章 崂山茶品牌推广实施
    5.1 崂山茶品牌推广架构
        5.1.1 品牌推广新环境
        5.1.2 崂山茶品牌推广新理念
        5.1.3 崂山茶整合推广
    5.2 崂山茶品牌推广策略
        5.2.1 广告宣传
        5.2.2 促销活动
        5.2.3 渠道建设
第六章 崂山茶品牌建设与推广的战略保障
    6.1 品牌评估、管理与保护
        6.1.1 品牌评估
        6.1.2 品牌管理
        6.1.3 品牌保护
    6.2 促进崂山茶品牌建设与推广的建议
        6.2.1 增强崂山茶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
        6.2.2 严格区域品牌授权机制
        6.2.3 注重人才积累与培训
        6.2.4 完善品牌服务体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7.1.1 主要研究结论
        7.1.2 主要创新点
    7.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7.2.1 研究的局限性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屏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
    2.2 茶叶产业化相关理论
3 屏山县茶叶产业现状分析
    3.1 屏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3.1.1 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3.1.2 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
        3.1.3 品牌价值逐渐显现
        3.1.4 名优茶规模生产已见成效
        3.1.5 产业收益增长迅速
    3.2 屏山县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3.2.1 自然生态条件
        3.2.2 底蕴深厚的茶文化
    3.3 屏山县茶叶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3.3.1 茶叶市场广阔
        3.3.2 茶叶面积、产量不断增加,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3.3.3 茶叶品质不断改善,质量安全得到重视
        3.3.4 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打造方兴未艾
        3.3.5 市场建设逐步推进,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3.3.6 茶产业发展符合农民意愿,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3.3.7 科研开发和技术支撑有基础
        3.3.8 政府高度重视且富余劳动力资源明显
        3.3.9 交通即将得到改善,区位优势大大增强
4 屏山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低老茶园比重大
    4.2 茶叶单产低
    4.3 龙头企业带动面不广
    4.4 生产技术设备落后,产业效益偏低
    4.5 市场营销不力,市场占有量较低
    4.6 资金缺乏,政策扶持不够
    4.7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4.8 绿色壁垒日趋严重,行业竞争日渐激烈
5 屏山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发展良种茶园,实现基地区域化
        5.1.1 基地良种化、生态化
        5.1.2 基地区域化
    5.2. 培育龙头企业,组建茶叶企业集团
        5.2.1. 积极促进现有龙头加工企业升级扩张
        5.2.2 大力培育和引进新的龙头企业
        5.2.3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茶叶产业化组织
    5.3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规范化分配
        5.3.1 增强合作意识,正确处理利益关系
        5.3.2 强化合同管理,完善联合机制
    5.4 加快茶叶机械化发展
        5.4.1 加大新型茶叶生产机械的推广使用
        5.4.2 大力推广使用机械生产加工新工艺
    5.5 实施科技兴茶,推动茶业现代化
        5.5.1 加强领导,营造科技兴茶的良好氛围
        5.5.2 资源整合,强化培训
        5.5.3 全面革新技术推广方法
    5.6 实施品牌战略,拓展市场营销
        5.6.1 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实现产品名优化、特色化
        5.6.2 拓展市场营销,实现网络化销售
    5.7 注重茶叶精深加工,延长茶叶产业发展链条
        5.7.1 大力开发茶叶精深加工
        5.7.2 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业
    5.8 加快屏山茶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5.8.1 组织保障体系
        5.8.2 资金保障体系
        5.8.3 人力保障体系
        5.8.4 信息保障体系
        5.8.5 社会化的服务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8)宁洱县茶园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宁洱县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及范围
        1.1.2 地形地貌
        1.1.3 水文气象
        1.1.4 水资源状况
        1.1.5 土地资源状况
        1.1.6 宁洱县社会经济状况
        1.1.7 宁洱县茶产业发展概况
        1.1.8 茶园测土配方研究进展
        1.1.9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方法
        1.1.10 茶园测土配方施肥的实用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11 茶园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与试验地
        2.1.1 调查时间
        2.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2.2 试验材料
        2.2.1 供试作物
        2.2.2 施用肥料名称及施肥时期
    2.3 试验方法与配方设计
        2.3.1 试验方法
        2.3.2 配方设计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土壤分析
        2.4.2 生物学特性观测法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四个乡(镇)基础肥力研究
    3.2 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叶产量和产值影响的研究
        3.2.1 宁洱镇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3.2.2 磨黑镇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3.2.3 同心乡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3.2.4 勐先乡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3.3 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叶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
        3.3.1 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叶500芽重的影响
        3.3.2 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叶实验小区芽头数的影响
        3.3.3 不同施肥方式对实验小区萌芽长度的影响
    3.4 基于肥料效用函数四个乡(镇)最佳施肥量研究
        3.4.1 宁洱镇最佳施肥量
        3.4.2 同心乡最佳施肥量
        3.4.3 磨黑镇最佳施肥量
        3.4.4 勐先乡最佳施肥量
    3.5 四个乡镇缺素相对产量的研究
    3.6 结论
    3.7 讨论
        3.7.1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7.1.1 对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力度不够
        3.7.1.2 对测土配方施肥认识不全面
        3.7.1.3 对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管理不规范
        3.7.1.4 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进展慢
        3.7.1.5 企业参与不突出
        3.7.1.6 长效机制不健全
        3.7.2 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几点思考
        3.7.2.1 完善企业参与机制,强化企业与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3.7.2.2 扩大宣传、拓展服务、健全机制、加大实施力度和范围
        3.7.2.3 加大科研力度、增强技术创新
        3.7.2.4 建立测土施肥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作者学习以来获得的奖项和发表的论文

(9)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中国三农问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1.2 绿色贸易壁垒与农产品标准化
        1.1.3 广西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的必要性
    1.2 论文内容和创新点
        1.2.1 论文内容
        1.2.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农业标准化定义
        2.1.1 标准
        2.1.2 标准化
        2.1.3 农业标准和农业标准化
    2.2 农业标准化特点
        2.2.1 主要对象是生命体或有机体
        2.2.2 地区性
        2.2.3 复杂性
        2.2.4 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同在
    2.3 国外农业标准化研究
        2.3.1 有机农业领域的研究
        2.3.2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研究
    2.4 国内农业标准化研究
        2.4.1 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存在问题研究
        2.4.2 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措施研究
        2.4.3 农业标准化成效研究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3.1 国际主要农业标准化机构介绍
        3.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1.2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3.1.3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
        3.1.4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
    3.2 欧、美、日国家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3.2.1 欧盟
        3.2.2 美国
        3.2.3 日本
    3.3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历程及做法
        3.3.1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历程
        3.3.2 我国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做法
    3.4 国外农业标准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4.1 政府法规力推农产品标准执行
        3.4.2 政府加大农业标准化投入
        3.4.3 实行农产品质量识别标志
        3.4.4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采用国际标准
        3.4.5 涉农部门通力合作
第四章 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分析
    4.1 广西农业发展概况
        4.1.1 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林、牧、渔业共同发展
        4.1.2 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4.1.3 实施农业产业化
        4.1.4 推进农业对外开放
    4.2 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4.2.1 广西农业标准化取得成效
        4.2.2 广西农业标准化主要做法
    4.3 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成效分析
        4.3.1 宾阳县糖料甘蔗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4.3.2 钦州火龙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4.3.3 田阳香米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第五章 广西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选择
    5.1 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模式
        5.1.1 政府主导型模式
        5.1.2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5.1.3 经济合作组织为主导模式
        5.1.4 行业协会自律互动模式
        5.1.5 市场拉动引导模式
    5.2 广西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模式案例分析
        5.2.1 政府主导型
        5.2.2 龙头企业带动型
        5.2.3 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标准化
    5.3 广西实施农业标准化模式的选择
第六章 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6.1 政府因素
        6.1.1 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影响
        6.1.2 农业标准化经费的影响
    6.2 监管因素
        6.2.1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认证机制的影响
        6.2.2 农产品质量安全多部门管理的影响
    6.3 标准因素
        6.3.1 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的影响
        6.3.2 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欠缺的影响
    6.4 贸易因素
        6.4.1 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零关税”的影响
        6.4.2 农产品绿色物流落后的影响
    6.5 文化素质因素
        6.5.1 农民文化素质的影响
        6.5.2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素质的影响
    6.6 市场机制因素
        6.6.1 农产品配套流通渠道缺乏的影响
        6.6.2 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效益不高的影响
    6.7 农村家庭承包制度因素
        6.7.1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6.7.2 龙头企业和农户关系不稳定的影响
第七章 促进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对策研究
    7.1 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7.1.1 提高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
        7.1.2 制定好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7.1.3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7.2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农业监测体系和监管制度
        7.2.1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7.2.2 健全农业监测体系
        7.2.3 健全五项监管制度
    7.3 培育品牌农产品
        7.3.1 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7.3.2 抓农业龙头企业
        7.3.3 培育广西农产品品牌
    7.4 打造优质优价“标准化”产品渠道
        7.4.1 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标准化培训宣贯
        7.4.2 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标准化人才
        7.4.3 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与市场对接
    7.5 实施土地流转的信贷优惠政策和建立风险基金
        7.5.1 使有限的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
        7.5.2 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金融优惠政策
        7.5.3 以风险基金保护农户和龙头企业双方利益
    7.6 扩大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
        7.6.1 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
        7.6.2 在东盟国家推广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7.6.3 建立健全广西农产品输出的绿色物流体系
第八章 结论和不足
    8.1 结论
    8.2 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文献综述
        1.3.1 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1.3.2 武夷岩茶产业研究现状综述
        1.3.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4 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和基本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可能创新之处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茶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2.1.1 产业与茶业
        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2.1.3 产业竞争力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2.1.4 茶业核心竞争力
    2.2 茶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2.3 茶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2.3.1 核心资源类构成要素
        2.3.2 核心能力类构成要素
    2.4 茶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3 茶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方法选择
    3.1 茶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
        3.1.2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3.1.3 评价指标的具体设计
        3.1.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2 茶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选择
        3.2.1 已有评价方法简述
        3.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3.2.3 采用方法介绍
4 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诊断
    4.1 武夷岩茶产业分析
        4.1.1 武夷岩茶概述
        4.1.2 武夷岩茶产业的SWOT 分析
    4.2 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2.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2.3 单因素评价
        4.2.4 综合评价
    4.3 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分析
5 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5.1 大力推进茶文化建设工程
    5.2 着力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5.3 切实健全学习机制
    5.4 尽快优化产业结构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2 企业调查问卷
致谢

四、积极应对入世挑战 做大做强茶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奉节脐橙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D]. 王靓. 西南大学, 2019(05)
  • [2]祁门红茶(闪里红)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构建[D]. 刘德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7(01)
  • [3]农业文化视野下武夷岩茶产业提升策略研究[D]. 蒋文生.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4]平阳县茶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张蓓蓓.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7)
  • [5]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研究[D]. 郑伙銮.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5)
  • [6]崂山茶的品牌建设与推广研究[D]. 刘靖.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7]屏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研究[D]. 钟馨.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8]宁洱县茶园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D]. 陈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3)
  • [9]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 苏彩和. 天津大学, 2011(06)
  • [10]武夷岩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郑全宾.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积极应对加入WTO挑战做大做强茶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