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论文文献综述)
黄梵[1](2020)在《札记六则》文中指出黄奉三诞辰百年祭黄奉三生于1914年农历2月4日,卒于1991年农历9月28日,享年78岁。他一生采取了与政治疏离的生活态度,长期与唐诗宋词、汉史等古籍为伍。尤其晚年,当他生活的内容和空间变得干瘪、狭窄,历史和文学则担负起抚慰他心灵的重任,也使他成了当时黄州镇上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一个在民间解答
张理想[2](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西班牙语翻译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数据的概念及其相关技术正逐渐融入各行各业之中,其中也包括教育领域。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融合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在万事万物都逐渐在互联网化的今天,大数据技术正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来理解和探索教育发展的更多方向和更多可能性。就高校西班牙语翻译教学而言,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来纪录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在对学生借阅、出勤、成绩分数、学分绩点等数据进行多重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状况以及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在辅助进行资源的调配等科学决策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陶艳兰[3](2016)在《培育理想儿童: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建构(1980-2014)》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教育问题开始重新得到了来自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建议父母运用科学育儿方法培育“理想儿童”,是贯穿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化发展方案中的一条重要线索。相关研究主要从结构层面探讨育儿问题,比较忽视文化的面向;政策建议较多,理论研究不足。基于此,在社会批判论的立场上,这篇论文探讨的基本问题是家庭育儿知识的话语建构及其体现出的社会变迁意涵。通过对创刊于1980年的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及少量其他形式文本的话语分析,发现在不同时期各种话语建构及其权力关系的作用下,杂志文本建议父母培育“聪明的接班人”、“高素质儿童”和“快乐的孩子”等不同的理想儿童形象。具体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三十多年以来,儿童正在变得越来越珍贵和情感无价;母亲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杂志建议父母养育理想儿童的标准从20世纪八十年代“培养聪明的接班人”,到九十年代“培养高素质的儿童”,变化为近十年以来的“养育快乐的孩子”。育儿知识的生产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在亲子关系方面趋向民主化,在育儿方法方面趋向技术化或专业化,在育儿观念和方式方面逐渐趋向商品化。父母被建议以孩子为中心,遵从专家指导,投入时间、情感和金钱去养育快乐的孩子。第二,育儿知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多种话语所建构。20世纪八十年代的国家话语建构了以“培养聪明的儿童”为核心的育儿知识,反映了国家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化所需人才特别是工业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性型人才的渴望,隐含了科学技术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意识形态。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的素质话语和性别话语共同建构了以“培养高素质的儿童”为核心的育儿知识,反映了国家在市场化改革之后进一步卷入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过程中对竞争型人才的需求,隐含了市场竞争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意识形态。21世纪以来,建构称职父母和理想儿童的话语从国家话语、素质话语转变为今天多元话语并存协商,国家话语和素质话语之外,专家话语、商品话语,个体及平等的话语以及性别话语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当前育儿知识的建构。第三,育儿知识生产及转变的背后隐藏了政府、市场、家庭与性别之间的冲突和协商。强调家庭及个体责任的政府治理模式逐渐取得合法性,某些社会问题逐渐被界定为家庭问题和亲职问题。育儿知识的建构体现了部分优势阶层拥抱全球化并通过育儿现代性巩固阶级地位的热切盼望,还体现了政府希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儿童的同时也希望培养具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接班人的双重愿望,充满了精英对大众、专家对父母的支配,市场对家庭的入侵,以及阶级和性别的不平等。第四,表面来看,当前中国的育儿话语正在朝向一种去政治化、去工具化、重视独立的个体的方向发展。实际上,不能对育儿话语的转变做线性的理解。它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压缩现代性的发展特征。压缩现代性意味着国家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更意味着快速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及其带来的现代的元素与传统的元素、全球的元素与在地的元素之间发生着竞争、冲突和混合。透过育儿知识的生产能看到此种发展不均衡。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亲职话语转变的现有解释框架对中国经验的解释力问题。对于亲职话语转变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现代化的结果、童年的文化与历史的建构,以及文化传播的结果。本文讨论了这三种理论都难以较好地解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亲职话语的变化,并提出压缩现代性的理论可以较好地理解这种现象。西方现代性、传统中国性与现代中国性,纷纷在育儿问题上投射和共存。政府希望儿童在接受西方优秀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能坚守并忠诚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能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育儿领域成为消费主义、专家技术主义、女性主义、民主化与威权化进行话语争夺的重要地点。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还回应了近代以来儿童与现代性研究领域的己有成果。相关研究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从20世纪之交到改革时代,在关心儿童的背后有一种强烈欲望,那就是通过儿童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是一种工具化的儿童观念。二是,中国当前的育儿文化体现出重视儿童自主性和个体性的特征。就第一种观点而言,本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再一次论证了这种将儿童进行工具化定位倾向的延续。但是,与他们的研究不同的是,我发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父母必读》文本中弥漫着的浓重的国家发展与现代化论述,在进入世纪之后逐渐消失,代之以一种虚幻的美学意义上的快乐论述。整个话语阐述模式发生改变。这可以看作是儿童与国家之间的关联在大众文化领域分离。中国现代性过程中儿童工具性定位的现象正在发生某种复杂的变化。政治领域在部分地延续,但是经济和文化领域却在转变。就第二种观点而言,重视作为个体的儿童及其自主具有一定片面性,它更多地建立在儿童的表达、情绪,以及情感需要的满足的基础之上,杂志中描绘的自主的个体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股具有积极涵义,而是整个社会文化越来越从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的产物。
李竹叶[4](2016)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指作为话语主体的统治阶级出于维护本阶级利益的目的,制定和完善一套体现其意志的核心价值观念,并通过报纸、媒体、教育等话语载体将其思想传播于社会,引导控制社会舆论,最终使得其意志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在民众间拥有广泛影响力和信服力,进而巩固其政治地位的合法性的能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吸引力和信服力。新时期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着重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探索。理论上重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概念进行界定,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实践层面上,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新思路。当前,意识形态渗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获取全面霸权的新途径,理论斗争成为国际斗争的主要方式。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话语工具为载体,大肆宣扬资本主义价值理念,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全球化进程加快,各种社会思潮渗透,给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造成冲击;西方国家用“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阶层利益分化,话语诉求整合难度加大。这一系列挑战要求党和国家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基于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一些新思考:从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吸引力、渗透力、说服力三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涵,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二是改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方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渗透力;三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保障,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说服力,以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为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覃天宇[5](2015)在《新世纪以来国产儿童电视剧成人化倾向研究》文中认为国产儿童电视剧在类型剧中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儿童电视剧过于“成人化”的现象也时常在电视荧幕出现。针对新世纪以来儿童电视剧“成人化”这一现象,立足“儿童本位”的创作思想,探索儿童电视剧“成人化”现象的具体原因,描述“成人化”现象在新世纪国产儿童电视剧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儿童电视剧成人化因素对当代儿童发展及教育的利与弊,为今后儿童电视剧创作中该如何正确运用成人化因素提供理论指导,从而让儿童电视剧创作回归到“儿童本位”上来。儿童做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儿童教育更加重视,家长也更加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伴随着大众艺术的发展,儿童电视剧以易于被儿童接受的传播特点为广大儿童所喜欢,因此儿童电视剧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新世纪以来儿童电视剧出现的“成人化”倾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儿童电视剧“成人化”的表象主要体现在新世纪以来的儿童电视剧的具体作品之中。在大众传媒时代,在成人霸权语境下,儿童电视剧“成人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它对当代儿童的发展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然儿童电视剧“成人化”不可避免,那就只能接受。但接受并不意味着放纵,只有有效利用成人化因素来为儿童服务,避免儿童电视剧里“成人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让儿童电视剧回归到“儿童本位”的思想中来。因此如何利用好儿童电视剧里的成人因素,让儿童电视剧既具有时代特点,又符合儿童审美需求,还要有利于当代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值得让人深思的。
高阳[6](2012)在《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提出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阶段,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指导下和根据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现实发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最新党建理论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既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又科学分析现实问题、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实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胡锦涛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要求出发,深入分析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国外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高度重视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执政党内部环境对党的自身建设的影响。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通过自身在萌芽、形成、成熟以及丰富发展阶段的科学实践和理论总结,使党的自身建设在当代中国有了全面深入的发展。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得到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在面对时代特征要求与执政党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被推向了新的高度。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以求真务实为理论基础,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居安思危的眼光把握与谋划党的自身建设的现在与未来,并始终严格遵循坚持与发展相统一的执政党建设原则。对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条件、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理论特征以及重要意义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并把其在前人执政党建设思想基础上所得出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创新之处用于实际,对于中国共产党应对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变化和党自身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把党建设成为能够灵活驾驭市场经济,能够科学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和能够抵御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坚强堡垒;对于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有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开拓前行;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世纪新阶段,从理论上到实践上的全面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赵闻彦[7](2011)在《新世纪文学的政治性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文学也进入了一种新的文学创作语境,这种创作语境让文学有了新的创作立场。政治与经济的繁荣,让我们的文学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当中。在这个新的格局当中,我希望能通过本文对这十年的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进行梳理但并不希望以断代的方式进行一个总结,而是进入某种反思的契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作家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建立着一个相对多元的文学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中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现象。对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在研究过程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更是为新世纪文学的研究带来困难,但是这也让我们在认识与分析当下文学现状的过程中更加意识到这种探索的重要性。这也是本论文的重要切入点,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新世纪文学与政治的交融共生,主要对新世纪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梳理与反思。第二个方面是对新世纪文学的政治抒写,虽然新世纪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对于政治在文学的价值与意义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深思。每三个方面是重识新世纪文学中的政治价值。政治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的语境加,文学更是应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重塑自己的政治价值理想。
李敬水[8](2010)在《中国电影批评十年发展初探(2000-2010)》文中认为谈及中国电影批评的现状,恐怕没有人会乐观回应。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批评遭遇了困境,电影批评的话语权不断丧失,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对电影批评失去了兴趣。专业电影批评发展态势式微之后,电影批评的阵地也伴随着媒介环境的发展变化悄然转移。中国电影批评在新世纪十年中的具体发展状况如何,是否真正如人们所感受到的那样一片死水。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为中国电影批评在新世纪十年中的发展,首先本文对电影受众的调查进行分析,并根据前人的观点对面向不同受众的电影批评进行分类。其次,针对专业影评和大众影评的分类,结合传播学、文艺批评学、受众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本文确定从电影批评研究流变和电影平台转移两个层面来对中国电影批评在新世纪十年中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大量影评研究文本以及影评文本本身进行分析,同时力求观照同时期西方电影批评的发展,并以其为借鉴,对研究文本的倾向性作出归类与总结。最终本文将对两个层面各自的发展态势做出整体性的评价。
蒋巍[9](2010)在《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文中提出"灾难史和文明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蒋巍用宏阔而敏锐的目光,扫视了自上世纪末到新世纪以来国内外诸多大灾大难以及由此引发的重大国家行动、社会事件、文化思潮,在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时事观察"的基础上,向读者奉献出了这部"断代史"式的纪实文学作品,警示世人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
程鸣[10](2010)在《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一)》文中研究表明
二、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论文提纲范文)
(1)札记六则(论文提纲范文)
黄奉三诞辰百年祭 |
老同学 |
我们究竟可以怎样来谈论钟扬? |
学与考的博弈 |
南京叙事 |
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诗 |
(2)大数据背景下西班牙语翻译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翻译教学——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 |
二、翻译教学思想 |
三、汉译西实务教学主要课题提示 |
四、翻译素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
五、结语 |
(3)培育理想儿童: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建构(1980-2014)(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国内育儿问题的研究 |
第三节 育儿知识与社会变迁 |
第四节 育儿杂志与亲职建构 |
第五节 儿童、父母与国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理论视角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章 80年代:培养聪明的接班人 |
第一节 促进孩子智力与品行的发展 |
第二节 父母共同育儿 |
第三节 为国教子的话语阐述模式 |
第四节 八十年代育儿知识生产的社会背景 |
第五章 90年代:培养高素质儿童 |
第一节 重视素质教育 |
第二节 改造母亲:九十年代新母亲的形成 |
第三节 九十年代育儿知识生产的社会背景 |
第六章 21世纪:养育快乐的孩子 |
第一节 重新发现童年世界 |
第二节 爱的教育 |
第三节 新父母时代 |
第四节 21世纪以来育儿知识生产的社会背景 |
第七章 育儿知识生产的政治 |
第一节 “称职父母”的话语建构 |
第二节 “理想儿童”的话语建构 |
第八章 压缩的现代性:改革开放以来亲职话语的转变 |
第一节 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 |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互动 |
第三节 全球与在地之间的互动 |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亲职话语转变的理论解释 |
第三节 儿童与现代性 |
第四节 后续研究的建议 |
附录:研究文本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不足及展望 |
三、研究思路及基本方法 |
四、创新之处及研究难点 |
第一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内涵阐释和重要意义 |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涵阐释 |
(一) 意识形态相关概念解析 |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
二、当代中国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意义 |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具有理论意义 |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
第二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理论基础和探索历程 |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探索 |
(二)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论断 |
二、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探索历程和基本经验 |
(一) 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探索历程 |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经验教训 |
第三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境遇透视 |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机遇 |
(一) 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环境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利因素 |
(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技术支持 |
(三) 全球化发展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诸多机遇 |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
(一)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的内在动力看其面临的境遇 |
(二) 从国内社会层面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面临的困境 |
(三) 从国际社会层面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挑战 |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路径思考 |
一、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内涵,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引力 |
(一) 内容上创立具有中国模式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
(二) 形式上转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 |
二、改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方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渗透力 |
(一) 理论宣传须抢占话语先机 |
(二) 理论传播路径需要多样化 |
(三) 理论灌输方式应贴近实际 |
三、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保障,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说服力 |
(一)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物质基础 |
(二)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权力保障 |
(三)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不断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5)新世纪以来国产儿童电视剧成人化倾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关于儿童电视剧的定义 |
1.2 新世纪以来国产儿童电视剧创作概况 |
1.2.1 新世纪的市场探索期(2000年-2003年) |
1.2.2 新世纪的转折期(2004年-2007年) |
1.2.3 市场化的高产期(2008年-至今) |
第二章 儿童电视剧“成人化”倾向的原因 |
2.1 儿童电视剧创作定位不明确 |
2.2 市场趋利性直接干预儿童电视剧创作 |
2.3 教育功利性间接干预儿童电视剧创作 |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儿童电视剧“成人化”之表象 |
3.1 人物形象“成人化” |
3.2 叙事方式“成人化” |
3.3 审美理念“成人化” |
第四章 儿童电视剧“成人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
4.1 儿童电视剧“成人化”的有利方面 |
4.2 儿童电视剧“成人化”的不利方面 |
4.3 儿童电视剧“成人化”倾向“度”的把握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研究缘由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一章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条件 |
一、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源泉 |
(一)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 |
(二) 中国共产党自身党建理论 |
二、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实践基础 |
(一) 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实践总结 |
(二) 国外执政党的经验与教训 |
三、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产生的现实环境 |
(一) 国际环境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影响 |
(二) 国内环境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影响 |
(三) 党内环境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影响 |
第二章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
一、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萌芽阶段 |
二、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阶段 |
三、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成熟阶段 |
四、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丰富发展阶段 |
第三章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
(一) 提高执政党理论水平,深化学习型政党思想 |
(二) 执政党关于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 |
二、 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
(一) 努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
(二) 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 |
三、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开创新时期党风建设新局面 |
(一)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
(二) 用“两个务必”思想巩固执政党的作风建设 |
(三) 突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
四、 推进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建设 |
(一) 不断健全和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 |
(二) 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与监督机制 |
五、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时期的发展与创新 |
(一) 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
(二) 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容 |
(三) 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总结 |
六、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葆党的生机 |
(一)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创新 |
(二) 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七、 深化和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
(一) 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新思路 |
(二) 建立科学完备的反腐倡廉制度 |
第四章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特征 |
一、 始终贯彻执政党的求真务实思路 |
二、 更加强调执政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
三、 特别突显执政党的居安思危意识 |
四、 继续坚持执政党的理论创新精神 |
第五章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要意义 |
一、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 |
(一)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思想 |
二、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
(一) 完善并加强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 |
(二) 增强了党解决国内外重大问题与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新世纪文学的政治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新世纪文学与政治的交融共生 |
第一节、隐弊的世界——新世纪文学中的政治性 |
第二节、理性的反思——对新世纪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再认识 |
第二章、新世纪文学的政治抒写 |
第一节、新世纪文学中政治性的价值 |
第二节、作家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意识 |
第三节、政治抒写的意义 |
第三章、重识新世纪文学的政治价值 |
第一节、传媒时代中文学与政治的多元关系 |
第二节、文学政治价值的现代诉求 |
第三节、重塑文学的政治价值理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中国电影批评十年发展初探(2000-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2 电影批评受众偏好调查分析 |
2.1 影评受众偏好调查 |
2.1.1 影评受众阅读时机选择 |
2.1.2 影评受众媒介使用倾向调查: |
2.1.3 《风声》传统影评与网络影评对比 |
2.2 影评受众调查数据分析 |
2.3 电影批评的功能分类 |
3 管窥新世纪十年影评研究流变 |
3.1 专业影评研究者与影评阵地 |
3.2 多元化电影批评的延续 |
4 中国电影批评阵地及影评风格分析 |
4.1 不同影评阵地影评文本分析 |
4.1.1 专业电影期刊 |
4.1.2 综合类电影杂志 |
4.1.3 报纸副刊 |
4.1.4 电视影评节目 |
4.1.5 网络 |
4.2 不同电影批评阵地对比分析 |
4.3 新影评平台及方式解析 |
5 发展趋势:传统影评到新影评方式的转移 |
5.1 传统影评与新影评方式的区分 |
5.2 传统电影批评的困境 |
5.2.1 困境表象 |
5.2.2 困境原因 |
5.2.2.1 美国电影批评的危机借鉴思考 |
5.2.2.2 传统影评困境原因探究 |
6 新世纪中国电影批评发展总结 |
6.1 关于电影批评发展的分类 |
6.2 新世纪中国电影批评发展趋势总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论文参考文献)
- [1]札记六则[J]. 黄梵. 文学港, 2020(05)
- [2]大数据背景下西班牙语翻译教学研究[J]. 张理想. 现代交际, 2019(10)
- [3]培育理想儿童: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建构(1980-2014)[D]. 陶艳兰. 南京大学, 2016(05)
- [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D]. 李竹叶.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5]新世纪以来国产儿童电视剧成人化倾向研究[D]. 覃天宇. 湖南科技大学, 2015(05)
- [6]胡锦涛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D]. 高阳. 河南大学, 2012(10)
- [7]新世纪文学的政治性问题研究[D]. 赵闻彦.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4)
- [8]中国电影批评十年发展初探(2000-2010)[D]. 李敬水. 上海交通大学, 2010(02)
- [9]世纪大冲撞——多难兴邦:撬动历史的杠杆[J]. 蒋巍. 中国作家, 2010(08)
- [10]中考语文仿真模拟试题(一)[J]. 程鸣. 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专刊), 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