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不锈钢复合板生产的发展与展望

太钢不锈钢复合板生产的发展与展望

一、太钢不锈钢复合板生产发展及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单多,李宏雷,张征[1](2021)在《我国不锈钢复合板卷的发展研究现状》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不锈钢复合板卷的发展历程,对不锈钢复合板卷的主要制备工艺以及每种工艺的优缺点做了详细阐述,同时对我国不锈钢复合板卷的应用情况以及潜在的市场需求进行了数据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生产现状,对未来不锈钢复合板卷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豪[2](2020)在《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的界面层性能与塑性变形行为》文中指出金属层合板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在众多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也是仍在发展进步中的新产品。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质量、优化完善轧制制备技术,更深入研究认识不锈钢与碳钢轧制复合过程及其对于层合板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是迫切的需要,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采用实验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表征层合板厚向各层的成分、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提出了新的层合板厚向材料分层结构,定义了界面层,研究揭示了界面层的热稳定性和力学行为及规律,建立了界面层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新的界面层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层合板减薄轧制和冲压成形过程的变形行为及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取样批量工业生产的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实验表征其厚度方向尤其是复合区域厚向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它们的分层分布特征与规律。实验发现层合板厚度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并据此提出了层合板厚向材料分层结构,由不锈钢覆层、不锈钢增碳层、多元素合金层、碳钢脱碳层和碳钢基板五层组成;其中不锈钢增碳层、多元素合金层和碳钢脱碳层是覆层与基板之间元素扩散形成的不同于覆层与基板的新材料层,统合定义为层合板的界面层。实验获得界面层厚向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和各层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多元素合金层厚向主要元素含量单调变化决定了其显微硬度分布也一样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不锈钢增碳层中碳元素含量的增加,改变了其晶界形态、提高了强度、降低了延展性,并且厚向变化较小;碳钢脱碳层中碳元素含量的减小,使其内部珠光体消失、降低了强度、提高了延展性,并且厚向变化较小。(2)针对层合板界面层中力学性能变化最剧烈的多元素合金层开展实验及表征研究,揭示了多元素合金层的生长规律和元素成分与力学性能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多元素合金层内部主要元素厚向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保持稳定,不受自身厚度的影响;多元素合金层的增厚生长服从抛物线规律,并受体积扩散的控制,其激活能为54.35kJ/mol;沿多元素合金层厚度方向,从不锈钢侧到碳钢侧,多元素合金层内部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单调减小和单调增加,同时以上变化趋势不受多元素合金层厚度的影响;多元素合金层的厚度越大,层合板的层间结合强度越高。(3)针对工业生产的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产品,取样开展热稳定性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温度对于层合板厚向各层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层合板处于摄氏500℃以下的热状态时,其内部元素分布、微观组织能够基本保持稳定;当温度高于摄氏500℃时,层合板内再次发生明显的原子扩散,碳钢中的碳元素向不锈钢扩散,各层厚度发生相应变化;不锈钢中碳元素的增加使其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和纳米硬度都增大,延伸率和表面耐腐蚀性能都减小;层合板整体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和结合强度均会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4)针对工业生产的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产品,取样开展面内单向拉伸和厚向压缩方式下的形变及破坏行为的实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验证,揭示了界面层对于层合板整体形变及破坏的影响。实验及仿真结果表明,在层合板面内单向拉伸塑性变形过程中,多元素合金层与不锈钢增碳层之间的分界首先出现破坏并逐渐扩展,发生破坏前该层间分界两侧应力差值达到500MPa以上。层合板厚向上整体变形协调性决定了其面内单向拉伸时破坏没有首先发生在强度最弱的区域,而是发生在力学性能差异最大的层间界面上;多元素合金层与不锈钢增碳层之间的力学性能差异最大,从而导致该层间界面出现较大应力差异并首先发生破坏。(5)基于新提出的层合板厚向材料分层结构及其力学模型,建立了层合板减薄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仿真结合实验,揭示了层合板减薄轧制过程的弹塑性变形行为与板形翘曲生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层合板能够在不发生界面破坏情况下进行减薄轧制,但是减薄轧制后的层合板会出现严重的翘曲变形。优化相关工艺参数并不能明显改善减薄轧制后层合板的板形缺陷,而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矫直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减薄轧制后层合板的板形缺陷。(6)基于新提出的层合板厚向材料分层结构及其力学模型,建立了层合板冲压成形过程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结合实验,揭示了层合板冲压过程的弹塑性变形行为与成形性能。结果表明,冲压过程中层合板试样没有发生界面破坏,冲压方向对层合板的成形极限和回弹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层合板的成形极限和回弹量会随着不锈钢覆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层合板的回弹量会随着冲压量的增大而减小。

王帅[3](2019)在《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调控和韧化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不锈钢复合板结合了不锈钢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碳钢较好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由于合金元素过度扩散,产生碳的扩散区和Cr、Ni的扩散区,影响复合板界面腐蚀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容易出现晶间腐蚀裂纹和脱层断裂等现象。本文分别在不同轧制压下量、组坯真空度、界面中间层条件下设计制备了一系列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系统研究了界面组织演变过程、合金元素扩散行为、协调变形行为及宏微观断口形貌,揭示了不锈钢复合板界面复合机理和界面增韧机制。结果如下:(1)随着轧制压下量的增加,不锈钢复合板界面处渗碳层、脱碳层、马氏体层厚度均减小,氧化物比例逐渐下降,界面合金元素扩散距离降低。复合板剪切强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压下量增加而不断提高,剪切断裂位置由界面转变为脱碳层,界面脱层裂纹逐渐消失。但断后延伸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是加工硬化、界面强化、细晶强化三种方式相互竞争的结果。(2)当组坯内部真空度不断提升,不锈钢复合板界面氧化物明显减少,氧化物形貌由团簇状转变为块状、线状、颗粒状,由于不同氧分压下界面存在选择性氧化,氧化物成分由Mn、Si、Cr的氧化物逐渐变为Mn-Si-O或Si O2。同时,界面氧化物含量减小促进了合金元素扩散,界面处渗碳层、脱碳层、马氏体层厚度逐渐增加,复合板界面结合强度不断增加,变形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断后延伸率逐渐增加。而复合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真空度提高逐渐降低,这是由于氧化物的减小令渗碳层、脱碳层厚度增加,从而导致薄弱区域扩大。(3)加入不同中间层对不锈钢复合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如下:Fe箔的加入对复合板界面元素扩散影响较小,渗碳层和脱碳层厚度变化甚微。Ni箔和Nb箔的加入均有效抑制了界面C的扩散,脱碳层基本消失,渗碳层厚度明显减小,明显缓解了无中间层时渗碳层和脱碳层处的硬度峰值、谷值,且Nb中间层与碳钢层的层间界面处达到了最高的硬度值,为351HV,这是由于此处生成了部分Nb C高硬度相。Ni箔和Nb箔的加入均提高了复合板的界面结合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实现了界面增强增韧的目的。

刘鑫[4](2019)在《钛/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工艺模拟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钛/不锈钢复合板是一种同时兼具两种金属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和海洋工程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前景。由于钛和不锈钢的材料性能差异性较大,所以在工业生产中仍以爆炸复合法或爆炸轧制复合法进行制备。但是爆炸复合存在环境污染大、成材率不高、板幅尺寸较小等缺点,故轧制复合法是一种较理想的复合方法。而对于钛和不锈钢轧制复合又存在复合强度不高、复合界面极易生成脆性化合物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钛/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复合法的发展。因此,文中采用添加Ni夹层的界面抽真空制坯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对复合板复合性能的影响。文中首先研究了不锈钢304和TA2的热变形行为,对不锈钢304建立了传统Arrhenius本构模型,同时对工业纯钛TA2建立传统Arrhenius本构模型、基于应变的Arrhenius本构模型、修正应变Arrhenius本构模型等三种本构模型,其中修正应变Arrhenius本构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仅为3.11%。将两金属的本构模型分别添加到DEFORM软件中,以提高有限元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采用以上本构模型,通过DEFORM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不同轧制工艺下的复合模拟,分析其复合板在轧制过程中等效应力、等效应变、温度、翘曲等几方面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复合板在压下率为25%~50%之间都可以实现复合,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提供参考。结合模拟分析,对钛/不锈钢进行热模拟复合实验,压缩量为35%时不锈钢侧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奥氏体组织;当压缩量为40%时结合界面不锈钢侧开始有少量针状马氏体生成,随着压缩量的不断增大,不锈钢侧的针状马氏体逐渐增多。此外,当压缩量为35%、40%时复合界面有TiC化合物析出,而当压缩量为45%、50%时复合界面有嵌合现象出现,无TiC化合物析出,进一步提高了复合试样的复合质量。对比以上热模拟复合实验,在钛和不锈钢板之间添加Ni中间层进行轧制实验,有效的阻止了复合界面中FeTi和Fe2Ti等脆性化合物的生成。随着压下率的不断增大,复合界面处扩散层的厚度逐渐变宽,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升高,显着提高了复合板的结合强度。

刘琦[5](2019)在《轧制复合板的力学性能与变形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轧制复合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复合材料,它结合了复板的功能性如耐腐蚀性、高温抗拉强度以及基板的结构性,提供了复合材料优良的变形特性,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轧制复合板受制造工艺、生产条件以及服役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在轧制加工过程中,因相变和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等因素而产生的较大残余应力,会对力学性能以及变形特性造成影响,甚至对抗应力腐蚀性能造成影响;以及在不同厚度比或者高温状态下服役力学性能的改变等问题,会对后续加工性能、使用性能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引发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对于轧制复合板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大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某钢铁企业生产的8825/X52、3Cr13/Q345及2205/AH36轧制复合板为例,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了轧制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及变形特性,分析了其力学性能及变形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测定了残余应力和抗应力腐蚀性能,为实际生产过程中制定复合板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变形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探究轧制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及微观塑性断裂行为,本文首先进行了常温拉伸、高温拉伸、三点弯曲以及原位拉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拉伸实验中,复合板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即延伸率提高,且抗拉强度仅有小幅度的降低;在高温拉伸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板的应力-应变曲线呈下降趋势,其抗拉强度也呈下降趋势,伸长率则不断增加,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加工能力,其中8825/X52复合板的应力-应变曲线符合“超塑性”材料的拉伸曲线特征;在三点弯曲实验中,在弯曲至两臂相互平行的实验中,复合板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弯曲变形能力,变形结束时,试样的弯曲外表面均无肉眼可见缺陷;在原位拉伸实验中,复合板经历了较长的裂纹亚稳扩展阶段,才失稳断裂,且界面处裂纹均出现在拉力载荷达到最大值之后,说明轧制工艺制备的复合板,具有良好的韧塑性和界面结合强度。为了测定轧制复合板力学性能以及变形特性的影响因素—残余应力,本文应用课题组提出的一种新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即“比容差法”,对复合板界面处的三维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板界面处,单层组元相变不均匀引起的体积变化不均匀产生了残余应力,其中法线方向的应力分量?z在数值上较大,横向应力小约5倍至一个数量级。为了测定轧制复合板抗应力腐蚀性能,本文以8825/X52复合板为例,分别从自然腐蚀电位与外电源施加特定电位两个方面,即浸泡实验和电化学腐蚀实验进行抗应力腐蚀研究。结果表明:在3.5%NaCl实验条件下,最大的腐蚀速率为0.0026g/(m2×h),换算为相对质量变化达到0.098‰;另一方面,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5.5%,电荷转移电阻相差小于12%。

王潮洋[6](2019)在《Inconel600/钢轧制复合板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Inconel600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腐蚀性和抗氧化性,优异的强度和塑性;Q235结构钢具有优良的塑性和焊接性能。结合二者优点制备的Inconel600/Q235复合钢板可用于化工反应容器的外壳,但现阶段Inconel600与Q235之间焊接工艺研究不充分,限制了该复合板的应用。本文采取广泛应用于异种金属材料连接的真空热轧复合法制备Inconel600/Q235复合板,研究了不同轧制温度、轧制变形量、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板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DS、显微硬度试验、剪切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分析复合板的显微结构、界面产物、元素扩散行为及力学性能。首先,本文研究了不同轧制温度对Inconel600/Q235复合板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轧制温度为1000℃、1100℃、1200℃三种工艺实现Inconel600/Q235复合板的制备。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工艺下复合板均能够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Inconel600/Q235复合界面较为平直,脱碳层厚度约为10-20μm,Q235侧均为铁素体+珠光体组织,晶粒尺寸随着轧制温度提高逐渐长大,复合界面处均出现含有Al、Mn的黑色氧化物夹杂,复合界面处Fe、Cr、Ni扩散距离随轧制温度提高均逐渐增加。随着轧制温度提高,复合板剪切强度逐渐提高,在轧制温度1200℃时最大剪切强度为368MPa。三种轧制温度制备的复合板均可以弯曲到180°且没有出现裂纹,说明复合板实现了高质量结合。其次,本文研究了不同轧制变形量对Inconel600/Q235复合板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轧制变形量为50%、60%、70%三种工艺实现Inconel600/Q235复合板的制备。研究结果表明:脱碳层厚度约为15-25μm,晶粒尺寸随着轧制变形量提高无明显变化,复合界面处的黑色氧化物夹杂变为Al-Mn混合状态,复合界面处Fe、Cr、Ni扩散距离随轧制温度提高均逐渐减少。随着轧制变形量增加,复合板剪切强度逐渐提高,在轧制变形量70%时最大剪切强度为362MPa。最后,本文研究了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Inconel600/Q235复合板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Q235侧晶粒尺寸先增大后趋于不变,脱碳层消失,Fe、Ni、Cr三种元素扩散距离先增加后趋于不变。复合板剪切强度先增加后减少,在热处理时间为30min时剪切强度最佳,达到402MPa。随着热处理温度增加,Q235侧晶粒尺寸逐渐增大,脱碳层同样消失,Fe、Ni、Cr三种元素扩散距离逐渐增加。复合板剪切强度逐渐增加,在热处理温度为1100℃时剪切强度最佳,达到402MPa。对比分析可知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热处理温度1100℃,保温30min。

查春和,戴燕红,杨梅梅[7](2018)在《我国不锈钢复合板材的制造技术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不锈钢复合板不仅可以满足多种结构材料对高强度和高耐腐蚀性的双重性能要求,而且还可以节省不锈钢材料的用量,显着降低各种产品的材料成本。介绍了我国不锈钢复合板材的主要制造工艺技术,同时对我国不锈钢复合板市场的应用及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不锈钢复合板材的制造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TISCO;[8](2018)在《发扬工匠精神 不断创新 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文中研究说明太钢始建于1934年,前身为西北炼钢厂。伴随着改革开放,太钢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与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相比,太钢钢产量从94.02万吨增加到1050.26万吨,其中不锈钢从4093吨增加到413.64万吨,成为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全球不锈钢领军企业。一、技术装备不断升级更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太钢开始加大基建投资规模。"六五"期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安装的第一台氩氧精炼炉,于1983年9月17日在太钢正式投

刘永旺[9](2018)在《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研发与应用》文中指出不锈钢复合材料是一种以碳钢为基材,不锈钢等为覆材,两种金属经特殊工艺制作成型的高效节能材料。它的主要特点是碳钢和不锈钢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可以进行热压、冷弯、切割、焊接等各种加工,有良好的工艺性能,材质和厚度可以自由组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的产品,减少贵重金属的消耗,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实现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完美结合。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盐业、水利电力等行业,用于取代全不锈钢,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生产不锈钢复合板材料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的生产工艺有爆炸复合和热轧复合两种。昆钢生产不锈钢复合材料采用的是轧制法,即采用四层叠轧的方式,成品为卷状,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生产薄带。但这种方式轧制出来的卷中包含两层不锈钢复合板,需要分卷,而目前国内没有相同或相似的生产线可以参考。本文从不锈钢复合板材料的生产工艺入手,研究了热轧不锈钢复合卷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热轧不锈钢复合卷的分卷工艺,设计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线,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热轧不锈钢复合卷结构分析2.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工艺研究、验证。3.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方案设计。4.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成套设备选型校核,专用设备设计。5.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后续改进。

韩乐柱,叶铁[10](2017)在《国内水电用钢板的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文中指出针对水电用钢品种的主要特点,即高强、特厚、超薄、不锈等,分别从合金化技术、热处理技术、冷却技术、CMTP技术、产品的性能和应用等方面总结了中国的水电用钢生产技术的总体发展情况和取得的创新性进展.指出今后国内的轧钢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改造升级,突破水电用钢技术领域的藩篱,大力开发绿色、柔性的创新性和前沿性的新技术、新装备,实现钢铁生产的减量化、柔性化,节约生产,推动钢铁产业迈向中国制造2025.

二、太钢不锈钢复合板生产发展及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钢不锈钢复合板生产发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不锈钢复合板卷的发展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不锈钢复合板卷的制备方法
    1.1 爆炸焊接复合法
    1.2 轧制复合法
    1.3 铸造复合法
2 不锈钢复合板卷的工业应用
3 我国不锈钢复合板卷生产现状
4 结语

(2)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的界面层性能与塑性变形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金属层合板简介
    2.2 金属层合板的主要制备工艺
    2.3 金属层合板复合机理研究进展
    2.4 金属层合板复合界面行为研究进展
    2.5 金属层合板热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2.6 金属层合板深加工塑性变形行为研究进展
    2.7 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2.7.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7.2 研究内容
3 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厚向分层特征研究
    3.1 本章引言
    3.2 实验方案设计
        3.2.1 实验材料
        3.2.2 层合板复合区域微观组织表征
        3.2.3 层合板厚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测试
        3.2.4 层合板复合质量测试
    3.3 层合板复合区域微观组织与元素分布
        3.3.1 层合板复合区域的微观组织
        3.3.2 层合板复合区域的元素分布
    3.4 层合板复合区域的力学性能
        3.4.1 层合板复合区域的显微硬度分布
        3.4.2 层合板厚向各层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3.5 层合板的复合质量评价
    3.6 层合板的厚向材料分层结构
    3.7 本章小结
4 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界面层组织与性能表征
    4.1 本章引言
    4.2 实验方案设计
    4.3 层合板复合试样界面层元素与力学性能分布
        4.3.1 层合板复合试样界面层元素分布
        4.3.2 层合板复合试样界面层纳米硬度与弹性模量分布
    4.4 层合板复合试样多元素合金层生长动力学研究
    4.5 层合板复合试样多元素合金层材料性能模拟
    4.6 层合板复合试样的复合质量评价
    4.7 本章小结
5 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组织与性能的热稳定性
    5.1 本章引言
    5.2 实验方案设计
    5.3 热状态下层合板内原子扩散与微观组织演变
        5.3.1 层合板在400℃下的原子扩散与微观组织演变
        5.3.2 层合板在700℃下的原子扩散与微观组织演变
        5.3.3 温度对层合板原子扩散与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
    5.4 层合板原子扩散对其材料性能的影响
        5.4.1 层合板原子扩散对覆层拉伸性能的影响
        5.4.2 层合板原子扩散对覆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5 层合板的高温力学性能
    5.6 本章小结
6 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界面层塑性变形及破坏行为
    6.1 本章引言
    6.2 实验方案设计
    6.3 层合板塑性变形过程中复合率的演化
        6.3.1 层合板面内单向拉伸过程中复合率的演化
        6.3.2 层合板厚向压缩过程中复合率的演化
    6.4 层合板面内单向拉伸断裂的断口形貌分析
    6.5 基于层合板厚向材料分层结构的有限元建模
    6.6 层合板塑性变形过程仿真分析
        6.6.1 层合板面内单向拉伸过程仿真分析
        6.6.2 层合板厚向压缩过程仿真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减薄轧制板形翘曲行为研究
    7.1 本章引言
    7.2 有限元模型建立
    7.3 层合板减薄轧制过程仿真分析
        7.3.1 仿真结果
        7.3.2 工艺参数对层合板减薄轧制过程的影响
    7.4 层合板减薄轧制与矫直后处理实验研究
        7.4.1 层合板减薄轧制过程实验研究
        7.4.2 层合板矫直后处理过程实验研究
    7.5 本章小结
8 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成形性能研究
    8.1 本章引言
    8.2 有限元模型建立
    8.3 埃里克森杯突试验有限元仿真分析
        8.3.1 仿真结果
        8.3.2 分层厚度对层合板成形极限的影响
    8.4 拉深试验有限元仿真分析
        8.4.1 仿真结果
        8.4.2 回弹分析
        8.4.3 分层厚度和冲压量对层合板回弹量的影响
    8.5 层合板冲压成形实验研究
    8.6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调控和韧化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不锈钢复合板的制备方式
        1.2.1 表面堆焊法
        1.2.2 爆炸复合法
        1.2.3 轧制复合法
    1.3 热轧不锈钢复合板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现状和进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制备工艺和研究路线
        2.2.1 制备工艺
        2.2.2 研究路线
    2.3 试验方法
        2.3.1 界面显微组织观察
        2.3.2 成分分析
        2.3.3 断口分析
        2.3.4 显微硬度试验
        2.3.5 室温拉剪试验
        2.3.6 室温拉伸试验
第三章 不同压下量下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与性能
    3.1 复合界面组织分析
    3.2 界面元素扩散与物相分析
        3.2.1 复合界面元素扩散分析
        3.2.2 复合界面物相分析
    3.3 压下量对不锈钢复合板剪切性能的影响
    3.4 压下量对不锈钢复合板拉伸性能的影响
    3.5 不同压下量界面复合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度对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1 界面氧化物分析
        4.1.1 氧化物变化过程
        4.1.2 选择氧化机制
    4.2 界面扩散与相变分析
        4.2.1 界面扩散分析
        4.2.2 界面相变分析
    4.3 真空度对不锈钢复合板剪切性能的影响
    4.4 真空度对不锈钢复合板拉伸性能的影响
    4.5 不同真空度界面复合机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间层对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1 界面组织和元素扩散分析
        5.1.1 界面组织
        5.1.2 界面元素扩散
    5.2 显微硬度
    5.3 中间层对不锈钢复合板剪切性能的影响
    5.4 中间层对不锈钢复合板拉伸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钛/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工艺模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钛合金与不锈钢概述
        1.2.1 钛合金的特点及应用
        1.2.2 不锈钢的特点及应用
    1.3 金属复合板的复合方法
        1.3.1 固-固复合法
        1.3.2 固-液复合法
        1.3.3 液-液复合法
    1.4 金属复合板的复合机理
    1.5 钛/不锈钢复合板的研究现状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钛和不锈钢304热模拟实验
    2.1 实验材料及方案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案
    2.2 实验结果分析
        2.2.1 不锈钢304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2.2.2 TA2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2.3 本构模型建立
        2.3.1 不锈钢304传统Arrhenius本构模型
        2.3.2 TA2传统Arrhenius本构模型
        2.3.3 TA2修正应变Arrhenius本构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钛/不锈钢复合板热轧数值模拟分析
    3.1 复合轧制模型建立
        3.1.1 轧制几何模型建立
        3.1.2 金属物理参数定义
        3.1.3 材料定义及网格划分
        3.1.4 接触边界条件
        3.1.5 移动边界条件和传热边界条件
    3.2 复合轧制模拟分析
        3.2.1 热轧过程应力场分析
        3.2.2 热轧过程应变场分析
        3.2.3 热轧过程温度场分析
        3.2.4 不同工艺参数对复合板翘曲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钛/不锈钢热模拟复合实验研究
    4.1 钛/不锈钢热模拟复合实验方案
    4.2 不同压缩量对复合界面组织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压缩量下复合试样的应力分析
    4.4 显微硬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钛/不锈钢复合板热轧实验研究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设备
    5.3 实验方案
        5.3.1 制坯工艺
        5.3.2 轧制工艺
        5.3.3 力学性能测试
        5.3.4 微观组织试样制备
    5.4 结果分析
        5.4.1 不同工艺参数的钛/不锈钢复合板微观组织分析
        5.4.2 不同工艺参数的钛/不锈钢复合板复合界面元素分析
        5.4.3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5.4.4 硬度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轧制复合板的力学性能与变形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轧制复合板的类型与应用
    1.3 轧制复合板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4 轧制复合板力学行为及变形特性研究方法
        1.4.1室温拉伸实验
        1.4.2高温拉伸实验
        1.4.3弯曲实验
        1.4.4原位拉伸实验
    1.5 轧制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及塑性变形特性影响因素
    1.6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6.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6.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6.4 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轧制复合板力学行为及塑性变形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常温拉伸
        2.2.2 高温拉伸
        2.2.3 三点弯曲
        2.2.4 原位拉伸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室温拉伸实验
        2.3.2 高温拉伸实验
        2.3.3 轧制复合板的弯曲实验
        2.3.4 其他层厚比轧制复合板的弯曲实验
        2.3.5 原位拉伸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比容差法测量轧制复合板的三维残余应力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 比容差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实验原理
        3.2.1 体应变
        3.2.2 三维应力条件下应力的计算分析
        3.2.3 比容差法测量复合板三维残余应力
    3.3 实验方法
        3.3.1 比容差法实验
        3.3.2 去应力退火工艺
        3.3.3 盲孔法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比容差法实验
        3.4.2 盲孔法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8825/X52 轧制复合板抗应力腐蚀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去应力退火工艺
        4.2.2 浸泡实验
        4.2.3 电化学实验
        4.2.4 SEM形貌观察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浸泡实验
        4.3.2 极化曲线测试
        4.3.3 交流阻抗谱分析
        4.3.4 SEM表面形貌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Inconel600/钢轧制复合板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金属复合板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爆炸复合法
        1.2.2 轧制复合法
        1.2.3 扩散焊接法
    1.3 金属复合板的界面复合机理
        1.3.1 机械啮合理论
        1.3.2 薄膜理论
        1.3.3 再结晶理论
        1.3.4 金属键理论
        1.3.5 扩散理论
        1.3.6 三阶段理论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制备与测试方法
    2.1 课题总体流程图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设备及工艺
        2.3.1 实验设备
        2.3.2 实验工艺方法
    2.4 显微结构表征与方法
        2.4.1 金相组织观察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能谱(EDS)分析
        2.4.3 晶粒尺寸统计
    2.5 室温力学性能测试
        2.5.1 剪切性能测试
        2.5.2 三点弯曲试验
        2.5.3 显微硬度试验
第3章 轧制温度对复合板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不同轧制温度下复合板界面显微结构分析
    3.3 不同轧制温度下复合板界面产物分析
        3.3.1 界面产物成分分析
        3.3.2 界面产物组成及产生机理
    3.4 不同轧制温度下复合板界面元素扩散分析
    3.5 不同轧制温度下复合板力学性能分析
        3.5.1 剪切试验结果及分析
        3.5.2 剪切断口分析
        3.5.3 显微硬度分析
        3.5.4 弯曲试验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轧制变形量对复合板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轧制变形量下复合板界面显微结构分析
    4.3 不同轧制变形量下复合板界面产物分析
        4.3.1 界面产物成分分析
        4.3.2 界面产物组成及产生机理
    4.4 不同轧制变形量下复合板界面元素扩散分析
    4.5 不同轧制变形量下复合板力学性能分析
        4.5.1 剪切试验结果及分析
        4.5.2 剪切断口分析
        4.5.3 显微硬度分析
        4.5.4 弯曲试验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板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热处理时间对复合板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2.1 不同热处理时间下复合板界面显微结构分析
        5.2.2 不同热处理时间下复合板界面元素扩散分析
        5.2.3 不同热处理时间下复合板力学性能分析
    5.3 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板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3.1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复合板界面显微结构分析
        5.3.2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复合板界面元素扩散分析
        5.3.3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复合板力学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我国不锈钢复合板材的制造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工艺
    2.1 轧制复合工艺
    2.2 爆炸复合工艺
    2.3 铸造复合法
3 不锈钢复合板的市场及应用情况
    3.1 冷轧态薄规格不锈钢复合板的应用
        3.1.1 电梯行业
        3.1.2 吸排烟机业
        3.1.3 建筑装饰
        3.1.4 车厢结构
        3.1.5 日用五金类及其他
    3.2 非冷轧态不锈钢复合板的应用
        3.2.1 容器储罐
        3.2.2 输送管道
        3.2.3 海运集装箱
    3.3 不锈钢复合板的应用市场展望
4 不锈钢复合板的研发趋势
    4.1 基理研究
    4.2 产品及工艺的优化
    4.3 材料加工及焊接
    4.4 标准规范
    4.5 废旧金属回收
5 结语

(8)发扬工匠精神 不断创新 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术装备不断升级更新
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变革
三、不断完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
四、做强以不锈钢为首的钢铁主业
五、绿色发展和绿色产品
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七、新起点上的新展望

(9)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锈钢复合材料相关技术动态
        1.2.2 国内不锈钢复合板项目建设情况
    1.3 课题来源与必要性分析
        1.3.1 不锈钢复合材料的工艺工序
        1.3.2 昆钢不锈钢复合材料的工艺及结构特性
        1.3.3 后续工艺需求
    1.4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工艺需求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原料卷结构及规格
        2.1.1 结构
        2.1.2 规格
    2.2 功能及需求分析
        2.2.1 原料卷及头尾部结构
        2.2.2 功能与需求
    2.3 分卷工艺流程拟定及描述
        2.3.1 分卷工艺试验
        2.3.2 分卷线工艺流程拟定与描述
    2.4 生产线总体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要设备选型及专有设备设计
    3.1 主要成套单体设备的主参数设计选择
        3.1.1 开卷机主要参数设计
        3.1.2 矫直机主要参数设计
        3.1.3 圆盘剪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3.1.4 切头剪主要参数设计
        3.1.5 卷取机的选型
    3.2 专有设备结构设计
        3.2.1 撕分机结构设计
        3.2.2 废边卷取装置
        3.2.3 活套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液压系统设计
    4.1 液压系统总体构成及结构图
    4.2 开卷机液压系统设计
    4.3 废边液压系统设计
    4.4 张力辊液压系统
    4.5 液压泵站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系统及试运行方案
    5.1 控制系统
        5.1.1 主回路配置
        5.1.2 控制回路配置
        5.1.3 数据监控管理
        5.1.4 PLC系统
        5.1.5 主传动控制
        5.1.6 难点和重点的控制
    5.2 生产线试运行
        5.2.1 试车的设备
        5.2.2 设备单体试车
        5.2.3 联动试车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效果及后续改进
    6.1 应用情况
    6.2 存在的问题
    6.3 后续改进的思路与实现
        6.3.1 .改进思路
        6.3.2 改进设备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10)国内水电用钢板的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电用钢生产需求及生产技术与应用
    1.1 水电用高强度钢板的生产需求
    1.2 水电用大厚度钢板的生产技术和应用
    1.3 水电用不锈钢板的生产技术和应用
    1.4 水电用复合钢板的生产技术和应用
    1.5 水电用超薄钢板的生产技术和应用
2 水电用钢的生产技术发展
    2.1 水电钢的非金属夹杂物纯净化
    2.2 加入合金元素对水电钢的影响
    2.3 水冷模设计
    2.4 水电钢热处理的装备与工艺
    2.5 新一代TMCP技术对水电钢生产的改良
    2.6 水电钢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
3 生产技术展望

四、太钢不锈钢复合板生产发展及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不锈钢复合板卷的发展研究现状[J]. 单多,李宏雷,张征. 云南冶金, 2021(05)
  • [2]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层合板的界面层性能与塑性变形行为[D]. 李豪.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3]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调控和韧化机理的研究[D]. 王帅.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4]钛/不锈钢复合板轧制工艺模拟及实验研究[D]. 刘鑫.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5]轧制复合板的力学性能与变形特性研究[D]. 刘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
  • [6]Inconel600/钢轧制复合板的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D]. 王潮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3)
  • [7]我国不锈钢复合板材的制造技术及应用[J]. 查春和,戴燕红,杨梅梅. 轧钢, 2018(06)
  • [8]发扬工匠精神 不断创新 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J]. TISCO;. 中国钢铁业, 2018(10)
  • [9]热轧不锈钢复合卷分卷生产线研发与应用[D]. 刘永旺.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10]国内水电用钢板的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和展望[J]. 韩乐柱,叶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12)

标签:;  ;  ;  ;  

太钢不锈钢复合板生产的发展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