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莱葛冲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孔芳艳[1](2020)在《复方天麻降压颗粒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复方天麻降压颗粒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门诊及住院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西药组)30例及治疗组(中药+西药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组另予以复方天麻降压颗粒口服,两组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偶测血压(CBP)、动态血压评估数值(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以及睡眠障碍疗效评价、中医疗效评价、血管紧张素II(AngⅡ)、肾素(RENIN)、醛固酮(ALD)、内皮素-1(ET-1)、血清NO浓度(NO)、一般安全性指标疗效评价。结果:1.血压比较:1.1 CBP比较:两组CBP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1.2动态血压评估数值比较:两组动态血压相关数值,24h SBP、24h DBP、DSBP、DDBP、NSBP、NDBP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SQI评分及睡眠障碍疗效比较:两组PSQI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评分降低更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组间比较,且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4.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RENIN治疗前后结果无意义(P>0.05),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ngⅡ,ET-1,ALD指标均降低(P<0.05),NO指标升高,且结果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间治疗前后数据对比也有差异(P<0.05)。结论:复方天麻降压颗粒能够明显降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血压,延长患者睡眠时间,能够有效降低AngⅡ,ALD,ET-1水平,升高NO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王赫[2](2019)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平均10个成年人中有2个患者。高血压的特点为血压持续升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它不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而且给家庭带来严重经济及精神负担,社会危害严重。由于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不仅引起血压的水平持续攀升,而且对人体的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临床上主要依赖药物进行有效控制血压,但是难以彻底根治,是目前医学界的一项技术难题。针刺手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其在许多疾病的控制及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已被临床证实并被社会认可。课题组前期的工作研究成果表明,采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进行治疗,并对高血压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并且得到实验数据的验证。但是,针刺手法对于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理及调节过程目前是个黑箱问题,它如何激发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血压调节过程是目前研究的难题及重点,缺乏成熟的理论及实验支撑。其中,脑功能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成熟的影像技术,可准确观测针刺对高血压中枢脑区活动区域的激活状态。并通过进一步检测脑区中神经递质的含量变化,为研究不同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高血压降压效果提供技术方法和新的思路。目的:本研究以自发性高血压为研究对象,应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以太冲穴为主要针刺穴位,对脑区葡萄糖代谢和血流动性进行观察,筛选出关键靶脑区。并运用ELISA及RT-PCR检测方法,探查小脑组织中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NE)、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以及重要关联受体5-HT1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捻转补泻为最基本手法进行干预,揭示中枢网络整合系统进行调控血压机制,以此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方法。方法:将SHR大鼠40只9周龄SPF级雄性,WKY大鼠10只,9周龄SPF级雄性,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每组10只。WKY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取“太冲穴”(双侧),用0.16mm×7mm针灸针直刺1-2mm。各组操作如下:①空白组:每日抓捉刺激。②模型组:每日抓捉刺激。③针刺组:针刺太冲穴,留针20分,期间不行手法。④捻转补法组:针刺太冲穴,以右手为刺手,大拇指向前用力捻转,轻力向后退回,捻转幅度为360°/次,60次/分,持续捻针3分,留针17分。⑤捻转泻法组:针刺太冲穴,以右手为刺手,大拇指向后时用力捻转,轻力向前退回,捻转幅度360°/次,60次/分,持续捻针3分,留针17分。各组共治疗28天,每隔6天休息1天,每日治疗1次。血压测量大鼠尾压,每天上午针刺前1天及接受针刺刺激的第1、8、13、18、23、27d测量血压,每次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针刺28天后进行PET检测,期间大鼠禁食24小时的状态;次日取大鼠的小脑组织,应用Elisa法及RT-PCR检测各组大鼠NE、5-HT、NO的含量及5-羟色胺1a受体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治疗前后血压观察状态在血压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的大鼠收缩压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针刺前,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各组之间收缩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针刺后第8天开始至27天,针刺组、捻转补法组、针刺泻法组血压比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自针刺后第8天开始至27天,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与针刺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自针刺后第13天开始至第27天,捻转泻法组均比捻转补法组血压降低,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大鼠小脑组织中NE、5-HT、NO含量及5HT1a水平表达针刺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小脑中NE含量显着升高(P<0.05),5-HT、NO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捻转补法组和捻转组比较,捻转泻法组NE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针刺组和捻转补法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刺组比较,捻转泻法组5-HT含量显着升高(P<0.05),而捻转补法与针刺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针刺组比较,捻转补法组与捻转泻法组NO含量显着升高(P<0.05)。针刺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小脑中5HT1a受体表达显着降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捻转泻法组比较,其余组含量显着升高(P<0.05)。3.首次针刺结束状态下行即刻PET-CT扫描分析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干预28天,葡萄糖代谢脑区升高集中于延髓、海马、小脑、顶叶皮质、嗅球、隔核、中脑、丘脑和视觉皮质等。结论:1.针剌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以太冲穴为主,施行捻转补泻手法可以有效降压,其中捻转泻法降压效果最佳。2.通过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干预SHR大鼠脑功能葡萄糖代谢水平,激活了延髓、海马、小脑、顶叶皮质、嗅球、隔核、中脑、丘脑和视觉皮质等多个脑区,其潜在血压调节机制与中枢系统神经递质有关,其中小脑为最重要的脑区之一,来实现调控血压作用。3.以针刺捻转补泻为最基本手法,通过中枢重要神经递质NE、5-HT、NO含量和5HT1a受体表达,可有效保护高血压对于小脑组织的损害,从而发挥降压效果。
段颖[3](2019)在《基于“肾虚邪伏”理论探讨补肾清肝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验方补肾清肝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血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初步揭示中医“肾虚邪伏”理论对高血压病辨治的指导作用,同时为补肾清肝汤防治高血压病炎症反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月龄的雄性SHR分别分为补肾清肝汤高剂量组、补肾清肝汤中剂量组、补肾清肝汤低剂量组、依那普利组和模型对照组,4只京都种大鼠(Wistar-Kyoto,WKY)为空白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为2.1g/ml/d、1.05g/ml/d和0.525g/ml/d的药液灌胃,西药组给予依那普利药液0.315mg/ml/d。测定给药前1周和给药后1、2、4、6周末的大鼠收缩压,并于治疗最后一周测定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的浓度。结果:收缩压方面,在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SHR的收缩压皆有降低(P<0.05),其中依那普利组降压效果最好,降压速度快且降幅大(P<0.01)。补肾清肝汤高、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降幅大于低剂量组,二者存在一定量效关系(P<0.05)。就炎症因子而言,给药6周后,各治疗组大鼠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的浓度较模型组皆有下降,补肾清肝高剂量组的抗炎作用最好(P<0.01),依那普利组有轻微抗炎作用(P<0.05)。补肾清肝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抗炎作用明显低于中、高剂量组,与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结论:补肾清肝汤不仅能有效降低SHR收缩压,还能抑制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浓度。考虑其可以通过下调SHR体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的表达水平,从而阻断相关炎症反应途径和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以发挥抑制炎症和降低血压的双重作用。
刘望予[4](2018)在《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研究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的血压调控及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从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因子释放-纤维化产生-肾脏损害等一系列进行性病程方面,基于TGF-β/Smad信号通路探讨清眩降压汤对肾脏纤维化(Renal Fibrosis,RF)的影响及潜在机制。进一步阐明清眩降压汤改善高血压所致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清眩降压汤治疗高血压,保护靶器官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1.4周龄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0只为正常组(即WKY组),SHR模型20只依照初始体重值随机分为SHR组与SHR+清眩降压汤组,每组10只。按照临床给药量予以每日灌胃,SHR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天,SHR+清眩降压汤组每只5.4 g/kg/天,WKY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从给药第1天起,采用鼠尾无创血压仪检测大鼠血压并称量体重,8周后进行取材,收集大鼠肾脏组织。2.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的形态学变化。·3.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含量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4.采用IHC检测氧化应激因子NOX2、NOX4,炎性因子TNF-α、IL-6以及胶原纤维 Collagen Ⅰ、Collagen Ⅲ、Collagen Ⅳ的表达。5.Q-PCR检测清眩降压汤对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3 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MMP-9、Collagen Ⅰ、Collagen Ⅲ、CollagenⅣ的mRNA表达。6.Western blot法检测清眩降压汤对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2/3、Smad4蛋白的影响,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蛋白表达。结果1.血压监测结果表明,给予清眩降压汤6周以后,对于SHR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有显着的改善作用。2.HE染色结果显示,与Wistar组相比,SHR组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出现固缩;肾小管萎缩且排列紊乱,间质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在给予清眩降压汤干预后,肾小球与肾小管形态有所改善,无萎缩;间质内无炎症细胞浸润。3.Masson结果表明,Wistar组肾小管细胞呈红色,肾小管-间质呈蓝色;肾小管细胞排列整齐;肾小管-间质细胞之间有少量胶原纤维,其余均未发现异常变化,SHR组肾小管细胞排列紊乱;肾小管排列紊乱,管腔结构不清晰;肾小管-间质细胞之间胶原纤维明显增加。清眩降压汤组较SHR组有所改善;肾小管排列整齐;肾小管-间质细胞之间仅有少量胶原纤维。4.IHC 结果显示,与 Wistar 组比较,SHR 组中的 NOX2、NOX4、TNF-α、IL-6、Ⅰ、Ⅲ、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多,在给予清眩降压汤干预后,NOX2、NOX4、TNF-α、IL-6、Ⅰ、Ⅲ、Ⅳ型胶原含量的表达减少,且具有统计学差异。5.Q-PCR结果表明,清眩降压汤可下调SHR组中TGF-β1、Smad3、MMP-2、MMP-9 以及 Collagen Ⅰ、Collagen Ⅲ、Collagen Ⅳ mRNA 的水平。6.WesternBlot结果显示,清眩降压汤可下调SHR组中TGF-β1、Smad2/3、Smad4、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1.清眩降压汤对SHR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2.清眩降压汤可改善SHR肾脏病理形态,降低SHR肾脏氧化应激因子NOX2、NOX4的表达,减少TNF-α、IL-6炎性因子的释放,降低SHR大鼠肾脏中胶原纤维的含量,对SHR肾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3.清眩降压汤干预后,可减少SHR胶原纤维Collagen Ⅰ、Collagen Ⅲ、CollagenⅣ的含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合成与降解。4.清眩降压汤可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Smad2/3、Smad4的表达,改善SHR组肾脏的纤维化水平。
辛田田[5](2018)在《芒果苷对SHR 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寒热药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多种因素综合的慢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中伴随低度炎症性反应。以经典高血压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为研究载体,采用传统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评价方法,从血流动力学、行为学、宏观表征、微观理化和细胞学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芒果苷的药效;通过观察SHR外周血和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芒果苷对高血压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以及细胞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为芒果苷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根据细胞学的方法,辨别芒果苷的寒热药性有进一步的认识。方法:将40只健康的10周龄SHR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10 mg·kg-1·d-1)、芒果苷低剂量组(25 mg·kg-1·d-1)、芒果苷中剂量组(50 mg·kg-1·d-1)、芒果苷高剂量组(100 mg·kg-1·d-1),每组8只;另设8只同龄的Wistar Kyoto大鼠(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天给药10 ml/kg连续灌胃,灌胃给药8周后停药,取材前禁食不禁水12h。1. 应用无创尾动脉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压。每两周测一次血压;并且每周称量一次大鼠的体质量;2.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苯那普利,芒果苷低、中、高剂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按照裂红法处理大鼠SHR和WKY的外周血,提取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使用FCS express软件获取并分析数据,测定样本中的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淋巴细胞(CD3+CD8+)以及CD4+/CD8+的比值;3.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苯那普利,芒果苷低、中、高剂量对肾组织T淋巴细胞的影响。通过研磨法处理大鼠肾脏组织,并提取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测定样本中的总T淋巴细胞(CD3+)、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T抑制淋巴细胞(CD3+CD8+)以及CD4+/CD8+的比值;4.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的水平含量。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其OD值;5.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肾匀浆、IFN-γ的水平含量。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检测其OD值;6.每天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排便情况;7.应用MTT法检测芒果苷的寒热药性:观察各组大鼠含药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增殖作用的影响,设3个给药组(芒果苷低剂量组、芒果苷中剂量组、芒果苷高剂量组),一个空白对照组(高糖DMEM完全培养基)每组8个复孔。给药后,检测OD值。结果:1.大鼠体重的变化:空白组体重增加迅速,苯那普利组增加缓慢且幅度最小;2.各组大鼠血压的变化:灌胃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苯那普利组、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收缩压(SBP)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苯那普利、芒果苷低、中剂量组外周血CD4+T/CD8+T比值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芒果苷高剂量组外周血CD4+T/CD8+T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苯那普利组、芒果苷中剂量组肾脏的CD4+T/CD8+T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芒果苷低、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ELISA检测发现:与模型组比较,苯那普利组、芒果苷低、中剂量组的血清炎症因子IL-6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果苷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血清炎症因子IL-10水平均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中剂量组和芒果苷高剂量组的血清炎症因子TNF-α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苯那普利组、芒果苷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肾脏中炎症因子IL-4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苯那普利组、芒果苷中、高剂量组的肾脏中炎症因子IFN-γ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果苷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对行为学的影响:与给药前比较,苯那普利组、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给药6周后SHR易激程度趋于稳定;6. 对宏观表征的影响:空白组大鼠出现小便清长、大便质地稀软、喜聚集、易静的症状;模型组大鼠出现易怒易躁、小便深黄、大便干硬的症状;苯那普利组、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诸症随给药时间,小便渐清、大便渐软;7. MTT检测发现:芒果苷对HUVEC细胞的生长增殖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越强。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高血压发生伴随着炎症反应,促炎因子释放增多,因此,芒果苷抑制T淋巴细胞参与的高血压炎症反应,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可以减轻血压升高的症状及靶器官损伤。芒果苷在中药寒热药性里归属于性寒凉的范围。
战河[6](2018)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功能成像及顶叶皮质重要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活饮食习惯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维度原因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生命质量下降,且易引起如心脑血管意外等危急重症,对高血压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除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外,针灸疗法由于其安全性、显着性与无副作用的优势特点也越来越受到认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增多,对其机理的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既往研究中以外周机理研究较多,对其起效的中枢机制仍有待研究,且不同的针刺手法的降压效应亦不尽相同,捻转补泻手法在针刺手法中占据主要地位,其机理值得深入研究,故针刺不同手法的降压效应差异,针刺取效的作用机制,复杂的中枢整合调控机制皆需要系统研究。目的:本研究为探索不同针刺手法的降压效应及其取效的部分中枢机制,采用不同针刺手法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观测其血压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微板法、ELISA、RT-PCR技术与小动物PET脑功能成像技术,检测不同针刺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功能代谢的影响及顶叶皮质重要神经递质含量及受体水平的影响,以期探析针刺降压效应的部分中枢机理,为未来进一步阐明完整的针刺降压中枢机制、构建中枢信号整合网络做铺垫,探析在顶叶区域的皮质层面,作为中枢机制其中一环的可能机理。并为不同针刺手法降压的效应差异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应用与未来研究提供借鉴与思路。方法:将4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等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WKY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对照。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用不同的手法针刺“太冲”穴;用无创血压仪测各组大鼠尾压,于针刺前1d测量1次,针刺第3、8、13、23、27日测量;针刺治疗周期为28d,在针刺治疗第28天时进行PET检测。检测前50只大鼠均需经禁食24小时,于次日早上8:00之前送达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PET实验中心进行检测,观测分析其脑代谢功能成像情况。次日,取顶叶皮质,采用微板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与RT-PCR技术,测定其中NO,5HT含量及与其具重要关联性的受体5HT1a和AT2R的表达水平,比较并分析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捻转泻法组血压明显降低,与模型组与其余各治疗组差异显着(P<0.05)。不同针刺手法对脑区的激活情况不同,其降压效应亦不同。顶叶皮质亦在本次研究的针刺治疗下PET观测到的所激活脑区之列。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顶叶皮质NO,5HT含量明显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捻转泻法组顶叶皮质NO,5HT含量较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明显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和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HT1a受体表达水平模型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5HT1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捻转泻法组与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捻转泻法组大鼠顶叶皮质5HT1a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T2受体表达水平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AT2受体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捻转泻法组与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捻转泻法组大鼠顶叶皮质AT2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1.不同针刺手法对脑区的激活情况不同,其降压效应亦不同。顶叶皮质在本次研究的针刺治疗下PET观测到的所激活脑区之列,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吻合,在针刺太冲穴调控血压过程中,顶叶皮质作为中枢重要脑区,其葡萄糖代谢增强的激活状态是介导针刺降压效应的重要中枢环节之一。2.对太冲穴施以针刺捻转泻法可显着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水平,在实验所采用的所有针刺手法中降压效果最佳。3.顶叶皮质中神经递质5HT与NO含量的降低,及5HT1a与AT2受体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其高血压形成的中枢机制之一。4.对“太冲”穴施以针刺捻转泻法可以使顶叶皮质中降低的5HT、NO含量得到升高,使5HT1a与AT2受体表达水平上调,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中枢5HT、NO参与了针刺捻转手法对SHR的血压调节过程。
杨芳媛[7](2018)在《应用PET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海马主要神经递质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高血压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并呈现低龄化趋势;高血压会对个人生活质量带来较严重影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和经济压力。高血压不仅会使机体外周系统的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形态性改变,也会使机体中枢系统神经递质发生改变。本课题组在既往以高血压为平台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机制取得一定进展,研究发现:捻转补泻手法对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中NOS-1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影响;可以通过Ach-NO-cGMP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血压;对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5-羟色胺(5-HT)均有影响,并对大鼠颈交感神经放电也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为研究平台,应用统一规范的针刺手法,结合生物影像学,应用小动物PET脑功能成像技术,分析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SHR的海马区的效应及机制,并通过RT-PCR及ELISA方法检测海马区间乙酰胆碱(Ach)、毒蕈碱型受体(M1)、NO的含量,分析捻转补泻手法调控血压的海马区功能成像及神经递质改变为以后补泻手法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线索,为探索新的高血压防治靶点提供理论依据,为提升高血压防治有效率提供可靠的技术方法,促进高血压研究成果及时向临床转化,进而推进针灸学科的现代化。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40只经筛选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每组10只。WKY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对照。每日对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的单侧“太冲”穴进行针刺,均留针20分钟。捻转补法组施以捻转补法2分钟、捻转泻法组施以捻转泻法2分钟,针刺组不施以手法。模型组和空白组每日进行与针刺组相同的抓捉固定刺激,不予针刺。各组共治疗28d,每隔6d休息1天,每日下午治疗一次。所有针刺操作均由同一人完成。于开始针刺前1天测量血压一次,针刺治疗开始后,就是于针刺的第0、3、8、13、18、23、27天测量血压值。正式测压前训练若干次,每天测血压训练1次,连续3天。第28天进行PET检测,之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应用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Ach、NO,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M1。结果1.各组血压变化针刺前,空白组的血压与模型组、针刺组、补法组和泻法组之间有差异(P<0.05),四个由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成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实验干预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的收缩压均有上升(P<0.05);针刺组的收缩压也有上升(P<0.05)但是比空白组和模型组的升势缓;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的收缩压呈下降趋势(P<0.05),且泻法组收缩压下降趋势较补法组更明显。2.PET成像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干预27天激活的SHR靶脑区主要集中于延髓、海马、小脑、顶叶皮质、嗅球、隔核、中脑、丘脑和视觉皮质等。通过观察海马区的成像发现,接受捻转泻法针刺“太冲”穴干预的SHR比单纯接受针刺留针不施行手法的SHR,其海马区代谢更加活跃。3.各组大鼠海马中NO、Ach、M1表达的分析针刺干预后,NO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针刺组、补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补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补法组、针刺组、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针刺组、补法组、泻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针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泻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补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补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补法组、针刺组、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刺“太冲”穴,并施加捻转泻法的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明显降低。在PET技术观察下,针刺捻转补泻手法激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靶脑区主要集中于延髓、海马、小脑、顶叶皮质、嗅球、隔核、中脑、丘脑和视觉皮质等。其中,海马区捻转泻法组比针刺组的代谢更为活跃。实验大鼠经过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刺激后,海马组织中NO、Ach、M1的含量均升高,针刺捻转泻法可促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内降压神经递质及相应受体的生成,通过升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ch、M1、NO的含量,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钙离子水平降低,导致血管紧张性降低,血压下降。
王晶晶[8](2010)在《昆丹冲剂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昆丹冲剂对膳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的机制,为昆丹冲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9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85只,空白对照组灌胃蒸馏水,造模组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两组大鼠自由摄食饮水。造模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模型组、昆丹大剂量组、昆丹中剂量组、昆丹小剂量组、罗格列酮组、洛伐他汀组、卡托普利组,药物干预6周,在用药期间继续灌胃高脂高糖高盐乳剂。试验结束后,制作肝脏组织的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检测体重、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TNF-α、FFA,瘦素。结果:(1)昆丹大、中剂量能显着改善肝血窦及中央静脉的瘀血,减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保护肝细胞;(2)昆丹大剂量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的一般状况,明显降低体重、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TG、尾动脉收缩压、TNF-α,升高HDL-C、胰岛素敏感指数;(3)昆丹大、中剂量组可显着降低TC、LDL-C、FFA、瘦素。结论:昆丹冲剂具有明显的减轻肝脏组织损伤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从而减重、降糖、调脂、降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益气活血、利湿化浊,降低TNF-α、FFA、瘦素的水平有关。
于铭[9](2008)在《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显着上升趋势,EH所致的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如左室肥厚和脑出血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由于EH的发病多为遗传、环境、生物等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发病涉及体内物质代谢的紊乱和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及功能失调,故单纯降压并不能完全保护和逆转靶器官或组织的损害。因此,寻求有效的中医药治疗途径,发挥中医药的整体调节优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的研已表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及靶器官损伤,改善物质代谢等方面,疗效确切,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高血压病病机极为复杂,导师盖国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为气血失和,“肝气上逆”和“痰浊壅塞”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临床应用莱菔子降压以取其降气化痰、通腑泻浊之功效,疗效满意。为了进一步阐明莱菔子的降压作用及有关机制,予以客观的、科学的论证,我们提取了莱菔子有效成分水溶性生物碱,并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莱菔子对SHR血压的影响;2、莱菔子对SHR血清一氧化氮(NO)和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3、莱菔子对SH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莱菔子能够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2、莱菔子能够升高SHR血清NO含量,提高SHR心肌NOS活性。3、莱菔子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提高SHR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多方面,多层次对莱菔子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为临床应用菜菔子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李琳[10](2008)在《连萸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服用连萸胶囊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血压的测量,以明确其降压作用,同时进一步研究该药对SHR心功能的影响。并运用显微镜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主动脉及肠系膜三级动脉的中膜厚度、管腔直径进行测量,并计算中膜厚度/管腔直径,探讨连萸胶囊对高血压血管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本实验以13周龄SHR和正常大鼠(Wistar Kyoto rat,Wky)为研究对象,将黄连素、吴茱萸碱按照3:2的比例制成胶囊,将24只SHR分为模型组(Model组)、缬沙坦组(Val组)、连萸胶囊组(HW组),8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每组雌雄各4只。Wky组和Model组以10ml/kg·d的剂量予以0.9%生理盐水,缬沙坦组以10ml/kg·d的剂量中文摘要予以缬沙坦溶液,HW组以10ml/kg·d的剂量予以连萸胶囊,连续灌胃4周,所有大鼠用尾部加压法,测量灌胃前和灌胃后2h、4h、6h、8h不同时间段以及1到4周大鼠清醒时尾动脉压。第四周末大鼠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心室内插管测量心率、左室收缩内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内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atmax)。之后剪开右心耳形成灌注液的引流通道,自插管注射4%多聚甲醛300ml灌注固定。经30min灌注完毕后迅速开胸、腹腔,分别取主动脉6mm、肠系膜三级动脉4mm放入固定液(4%多聚甲醛)中固定。而后脱水、透明和石蜡包埋。制成4μm主动脉切片,后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主动脉及肠系膜三级动脉形态学改变,并用数码摄像显微镜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大鼠主动脉及肠系膜三级动脉的中膜厚度、管腔直径,分别计算其中膜厚度/管腔直径。最终结果由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⑴连萸胶囊对SHR血压的影响:与Wky组比较,Model组大鼠1周、2周、3周、4周血压水平均明显增高,有极显着的差异性(P<0.01)。与Model组比较,缬沙坦组与HW组大鼠四周的血压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⑵连萸胶囊对SHR即刻血压的影响:与Model组比较,HW组大鼠在2h、4h血压降低均有极显着差异性(P<0.01),而在6h、8h时血压降低也有显着差异性(P<0.05)。⑶连萸胶囊对SHR心功能的影响: Model组大鼠LVEDP升高,LVSP、±dp/dtmax降低,与Wky组正常大鼠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Model组大鼠比较,缬沙坦组LVEDP降低,LVSP、﹣dp/dtmax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dp/dtmax升高,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HW组LVEDP降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LVSP、±dp/dtmax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⑷Wky组主动脉管壁内膜、中膜无增厚,管腔相对较大。Model组主动脉管壁增厚,以中膜增厚为主,管腔较Wky组狭窄,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中膜平滑肌细胞层数增多,各弹力纤维层扭曲明显。与Model组比较,Wal组及HW组主动脉管壁内膜、中膜厚度变薄,管腔狭窄程度有所缓解。与Wky组比较,Model组主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管腔直径增高,有极显着性差异(P<0. 01)。与Model组比较,HW组及Val组主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管腔直径均有所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 05)。⑸Wky组肠系膜三级动脉管壁内膜、中膜无增厚,管腔相对较大。Model组肠系膜三级动脉管壁增厚,以中膜增厚为主,管腔较Wky组狭窄。与Model比较,Wal组、HW组肠系膜三级动脉管壁内膜、中膜厚度变薄,管腔狭窄程度有所缓解。与WKY比较,Model组肠系膜三级动脉管壁中膜厚度/管腔直径增高,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Model组比较,Wal组及HW组肠系膜三级动脉管壁中膜厚度/管腔直径均有所降低,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连萸胶囊可降低SHR的血压,且降压效果持久稳定。2.连萸胶囊能够改善SHR的心功能指标。3.连萸胶囊有改善血管重塑之作用。
二、莱葛冲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莱葛冲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天麻降压颗粒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与实验方法 |
1.临床资料来源 |
2.病例选择标准 |
3.实验分组 |
4.研究方法 |
5.观察指标 |
6.疗效判定标准 |
7.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一般资料分析 |
2.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
3.两组治疗前后 PSQI 评分变化 |
4.两组治疗后睡眠障碍疗效变化 |
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7.两组治疗前后NO、ET-1水平比较 |
8.两组治疗前后 RENIN、AngⅡ、ALD 水平比较 |
9.安全性指标比较 |
第三部分 研究讨论 |
1.西医对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认识 |
2.中医对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认识 |
3.复方天麻降压颗粒的临床疗效分析 |
4.复方天麻降压颗粒作用机制探讨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
附表 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分析与进展 |
1 高血压的概述 |
2 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
3 高血压相关因素 |
4 高血压中枢相关因素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刺捻转补泻的研究 |
1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概述 |
2 针刺捻转补泻降压效应 |
3 针刺治疗高血压的选穴依据 |
4 针刺治疗高血压在脑功能成像方面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运用PET技术分析针刺捻转补泻手法激活的中枢脑区 |
1 所用器材 |
2 主要试剂 |
3 PET扫描流程 |
4 数据分析处理 |
5 结果 |
6 讨论 |
实验三: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小脑的神经递质含量及受体表达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实验过程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基于“肾虚邪伏”理论探讨补肾清肝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机探讨 |
2.“肾虚邪伏”是高血压病炎症反应的整体病机 |
2.1 .“肾虚邪伏”的理论渊源 |
2.2 .“肾虚邪伏”的理论内涵 |
2.3 .肾气亏虚是高血压发病的基本前提 |
2.4 .邪气内伏是高血压发病的关键条件 |
3.高血压病伏邪之部位 |
3.1 .络脉分布结构与微循环类似 |
3.2 .络脉生理病理与微循环类似 |
3.3 .络病与高血压病临床症状相联 |
4.“肾虚邪伏”与高血压病炎症反应病发特征相似 |
4.1 .伏邪初发,里热突出 |
4.2 .邪伏于内,逾时而发 |
4.3 .伏邪积聚,蕴蓄生变 |
4.4 .伏邪博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
5.从“肾虚邪伏”理论探讨高血压病的防治 |
5.1 .肾虚邪伏—未病先防 |
5.2 .邪伏病痼—祛除伏邪为重 |
5.3 .缠绵难愈—勿求之过急 |
6.高血压病炎症反应初中期的基本治法 |
6.1 .补益肾气,治病求本 |
6.2 .清除伏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
7.补肾清肝汤方药功用解析 |
7.1 .组成 |
7.2 .功效与主治 |
7.3 .中药经典记载 |
7.4 .组方配伍分析 |
7.5 .组方配伍特色 |
7.6 .方药现代药理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及制备 |
1.3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模型 |
2.2 .判断模型标准 |
2.3 .分组及给药(n=4) |
2.4 .指标检测 |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结果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3.2 .对大鼠收缩压的影响 |
3.3 .对 hs-CRP,TNF-α,IL-6 的影响 |
4.讨论 |
4.1 .高血压病与血管炎症反应的密切关系 |
4.2 .补肾清肝与高血压病炎症反应的关系 |
4.3 .对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文献综述 |
第一部分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炎症因子相关性 |
1.炎症反应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
2.炎症因子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
第二部分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1.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传统认识 |
2.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
3.高血压病炎症反应的中药干预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研究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药物、试剂及仪器 |
2.1 药物 |
2.2 试剂 |
2.3 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药物制备 |
3.2 动物分组和用药 |
3.3 血压测量 |
3.4 样本采集 |
3.5 HE染色 |
3.6 Masson染色 |
3.7 IHC染色 |
3.8 Q-PCR |
3.9 Western blot |
4 统计学处理 |
实验结果 |
1 清眩降压汤对SHR血压及体重的影响 |
2 清眩降压汤对SHR肾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
3 清眩降压汤对SHR肾脏氧化应激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
4 清眩降压汤对SHR肾脏纤维含量的影响 |
5 清眩降压汤对SHR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
6 清眩降压汤对SHR肾脏TGF-β1 /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芒果苷对SHR 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寒热药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1.1 西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解析 |
2 对芒果苷的认识 |
3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认知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对 T 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材 |
1.3 主要试剂和耗材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药效学实验方法 |
2.4 样品制备 |
2.5 指标观察及检测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重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
3.2 ELISA检测血清IL-6、IL-10、TNF-α含量 |
3.3 ELISA检测肾脏IL-4、IFN-γ含量 |
3.4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
3.5 肾脏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
4 讨论 |
4.1 IL-4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 |
4.2 IL-6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 |
4.3 IL-10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 |
4.4 IFN-γ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 |
4.5 TNF-ɑ与高血压之间的联系 |
4.6 T淋巴细胞亚群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 |
实验二 芒果苷寒热药性的初步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细胞株 |
1.3 主要试剂和耗材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宏观表征 |
2.2 细胞培养 |
2.3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置方法 |
2.4 含药血清的制备 |
2.5 实验分组及各组混合血清培养液的制备: |
2.6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
2.7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芒果苷对大鼠宏观表征的影响 |
3.2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
3.3 芒果苷寒热药性评价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研究创新之处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芒果苷抗炎药效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6)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功能成像及顶叶皮质重要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
2.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概况 |
3. 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3.1 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因素 |
3.2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4. 病理生理和病理 |
4.1 心脏 |
4.2 脑 |
4.3 肾脏 |
4.4 视网膜 |
5.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
5.1 症状 |
5.2 体征 |
5.3 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血压的调控研究现状 |
1.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针灸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及降压机理 |
3. 捻转补泻手法调控血压的研究 |
3.1 捻转补泻手法的效应差异 |
3.2 捻转补泻手法调控血压的效应差异 |
4. 针刺太冲穴治疗高血压的研究 |
5. 针刺对大脑顶叶皮质效应的研究 |
6. 针刺治疗高血压在脑功能成像方面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1.2 实验器材和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指标检测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针刺治疗前后收缩压的变化见表1与图1 |
讨论 |
实验二 运用小动物PET观测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刺激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功能成像 |
1. 所用器材 |
2. 主要试剂 |
3. PET扫描 |
4. 数据分析 |
5. 结果 |
讨论 |
实验三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顶叶皮质NO、5HT含量及AT2受体、5HT1a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1.2 实验器材和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指标检测 |
2. 实验过程 |
2.1 提取样本总RNA |
2.2 电泳 |
2.3 反转录 |
2.4 RT-PCR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各组大鼠顶叶皮质5HT、NO含量比较见表1 |
3.2 各组大鼠顶叶皮质5HT1a、AT2R表达水平比较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结论 |
创新点 |
存在问题与不足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
(7)应用PET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海马主要神经递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高血压发病机理及现代研究进展 |
1. 高血压的定义 |
2.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
3. 高血压的病因及其对机体的损害 |
4. 高血压的机理研究 |
5. 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概述 |
1. 高血压病的中医学认识 |
2. 干预方法 |
3. 针刺在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 |
4. 目前研究问题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内容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昆丹冲剂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昆丹冲剂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第二部分 昆丹冲剂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影响的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一) 昆丹冲剂对MS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 |
(二) 昆丹冲剂对MS模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ISI的影响 |
(三) 昆丹冲剂对MS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 |
(四) 昆丹冲剂对MS模型大鼠血清FFA的影响 |
(五) 昆丹冲剂对MS模型大鼠血压的影响 |
(六) 昆丹冲剂对MS模型大鼠血清TNF-α的影响 |
(七) 昆丹冲剂对MS模型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 |
讨论 |
一、现代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 |
(一)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 |
(二)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三)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四) 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
二、祖国医学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
(一) 关于病因病机 |
(二) 关于防治 |
三、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模型 |
(一) 目前复制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分类 |
(二) 判断代谢综合征模型成功的标准 |
(三) 本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价 |
四、昆丹冲剂组方原则与现代药理研究 |
(一) 昆丹冲剂立方依据与方义分析 |
(二) 现代药理研究 |
五、对照药的选择 |
六、实验结果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写与中文名词对照表 |
致谢 |
发表文章 |
详细摘要 |
(9)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二) 莱菔子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 |
(三) 莱菔子治疗高血压的立法依据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 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SHR血压的影响 |
2 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SHR心肌NOS活性和血清N0含量的影响 |
3 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SHR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与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连萸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西医对高血压病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
1 高血压与血管重塑 |
2 对心功能的影响 |
综述二: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治疗及现代研究 |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病因病机研究 |
2 中医辨证分型及与证候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
3 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
4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试剂及仪器 |
2. 方法 |
2.1 分组及给药 |
2.2 取材和处理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结果 |
3.1 连萸胶囊对SHR 即刻血压的影响 |
3.2 连萸胶囊对SHR 血压的影响 |
3.3 连萸胶囊对SHR 心功能的影响 |
3.4 连萸胶囊对SHR 主动脉形态学的影响 |
3.5 连萸胶囊对SHR 肠系膜三级动脉形态学的影响 |
讨论 |
4.1 连萸胶囊对SHR 血压的影响 |
4.2 连萸胶囊对SHR 心功能的影响 |
4.3 连萸胶囊对SHR 主动脉及肠系膜三级动脉血管重塑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简历 |
四、莱葛冲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天麻降压颗粒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D]. 孔芳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的影响[D]. 王赫.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6)
- [3]基于“肾虚邪伏”理论探讨补肾清肝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D]. 段颖.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基于TGF-β1/Smad信号通路研究清眩降压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D]. 刘望予.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09)
- [5]芒果苷对SHR 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寒热药性的研究[D]. 辛田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
- [6]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功能成像及顶叶皮质重要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D]. 战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6)
- [7]应用PET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海马主要神经递质的影响[D]. 杨芳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6)
- [8]昆丹冲剂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 王晶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2)
- [9]莱菔子水溶性生物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机理的实验研究[D]. 于铭.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8(04)
- [10]连萸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 李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