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叙事的戏剧可能性和表现

电视新闻叙事的戏剧可能性和表现

一、电视新闻叙事的戏剧可能与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高熙恒[1](2021)在《虚拟现实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杜晓静[2](2021)在《灾难报道短视频的叙事分析 ——以人民网抗洪救灾短视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张义[3](2021)在《文化类电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叙事研究》文中认为从2016年始,我国电视银幕上出现了一批优质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备受观众喜爱、追捧,其中《故事里的中国》相较于传统文化节目,不仅保留了内容方面的专业性,还改变了传统文化节目严肃、高大上、说教形式,用讲故事的叙事手法,挖掘优秀文化背后的故事和创作者的故事。这类新型文化类电视节目表现形式,极大丰富文化内容,提升了视觉效果,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文化底蕴,增强观众文化自信。本文以《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为例,从结构主义叙事角度出发,对《故事里的中国》叙事内容、叙事形式、叙事策略作详细分析,探讨节目制作创新和突破,试图探究当前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一共分为五章,分别对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现状、《故事里的中国》节目概况、从叙事故事和叙事话语对《故事里的中国》作详细分析,最后得出启示。第一章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对当前后经典叙事学、电视叙事学、《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研究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价值和意义。第二章详细介绍并分析了《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制作背景、节目编排、节目创新和节目影响力,对《故事里的中国》传递的文化价值作详细解读。第三章基于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从故事化叙事角度对《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的叙事主题、叙事人物、叙事结构、叙事情节四个方面全方位解析,让观众构建起家国情怀,树立了文化自信。第四章同样基于结构主义叙事理论,从叙事话语角度对《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的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符号作详细分析,折射出节目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话语权。第五章总结了《故事里的中国》成功要素,以及对未来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走出国门的展望。

张蔚[4](2021)在《网络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叙事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疾病和衰老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提高公众对老年病的认识,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建构起正确、科学的知识话语秩序是公共媒介的社会责任。本文以网络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为研究对象,借助叙事学和电视叙事学理论框架,从叙事文本和叙事话语两方面出发,总结节目叙事特征,分析节目叙事价值。节目聚焦认知障碍与老年人,多视角搭建起了一个独立的故事空间,通过丰富的视听符号讲述动人故事,以情动人,立体叙事。节目用叙事内容传递真善美,真实表现了患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状态。通过研究发现,《忘不了餐厅》采取故事化叙事,用年轻化、生活化的方式探讨衰老与疾病议题。在叙事文本上以情动人,聚焦认知障碍疾病,关注老年群体,真实再现了多种生活情感,并传播了疾病照护技巧和老年健康知识。节目采用“星素结合”的嘉宾阵容,在叙事结构上平衡戏剧性与去剧本化之间的关系,让叙事内容更加贴近日常。在叙事话语上,内外聚焦视角共同讲述认知障碍疾病,用丰富的视听符号传达节目主题,通过解构时间的方式调整叙事节奏。节目笑中带泪,用真情实感的故事打动观众,实现了娱乐性与公益性的双向赋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传递健康理念,同时提升了社会公众对于老年群体的关注度。

朱琦[5](2021)在《新闻短视频的叙事模式研究 ——以第28-30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短视频获奖作品为例》文中指出短视频逐渐成为用户主要的媒介渠道。主流媒体若想掌握舆论话语权,需创新新闻报道形式。中国新闻奖,是国家级别的新闻奖项,获奖作品具有标杆性意义,且主要是主流媒体参赛。本文选取第28-30届获奖新闻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新闻叙事学,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出发分析50组作品,总计62件。研究主流媒体现阶段目前如何创作新闻短视频,存在什么问题?未来该如何发展?通过研究分析这些问题,扬长补短,以期给其它新闻短视频的制作带来借鉴价值。首先,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出发,描述性层面上掌握当下优秀新闻短视频叙事模式。叙事视角上,内视角强化亲历性,增强真实感,外视角强化客观性,达到告知作用,内外视角混合使用多元全面了解新闻事件。一元视角突出一个核心点,多元视角从多种意见出发了解同一事件或人物。第一人称视角注重主观感知,第三人称视角起到客观记录的作用;在叙事时间上,以顺叙客观还原新闻,以倒叙提升兴趣,以追叙补充完善背景,以预叙构建美好图景,以平叙实现主旨强化;在叙事语言上,核心画面语言以传统为主,更注重事实导向的新闻短视频较多会选用纪实类资料,以人物故事为核心较多选用剧情类视频,原创动画画面使用较少,配合同期声和解说,细化和串联新闻事件,配乐渲染氛围,文字语言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其次,从叙事意义建构的方式分析新闻短视频实现舆论引导的具体途径,通过具象化呈现,建构社会知识;正反面呈现,塑造社会规范;情感化呈现,形成社会共识,实现叙事意义的建构。第三,从生产主体、叙事模式以及叙事意义的扩散,分析叙事困境。叙事主体“移民”属性,导致新闻短视频欠缺竖屏式、短平快,新闻价值性、时效性、趣味性、真实性降低,在碎片化、图像优先、魔弹论失效的传播环境下,抑制叙事意义扩散。最后,新闻短视频的创作应以用户为核心,丰富叙事主体,软性化、圈层化以及闭环化进行叙事选题,叙事模式更具网感;叙事时长精炼呈现,打造新闻短视频品牌,提高用户粘性,才能全方位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实现舆论引导。

罗彬茹[6](2021)在《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研究 ——以“人民日报”抖音号新冠疫情报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短视频的不断发展和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变化,短视频新闻凭借其时长短、内容精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受众,我国主流媒体也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拓宽新媒体传播矩阵。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的短视频新闻助力传播,完成上传下达的职责。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作为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利用抖音短视频及时发布政策指示、一线最新消息、科普信息等,发挥了短视频新闻的优势,完成了媒体守望环境、引导舆论的责任,在短视频新闻领域中表现突出。本文以“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月20日-2020年3月25日为研究时间段,对收集的351个短视频新闻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在对样本进行分析时,笔者综合借鉴了叙事学、新闻叙事学、影像叙事学等学科领域,采用“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叙事特征”的研究框架,对“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新闻进行叙事研究。从叙事视角来看,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报道主要采用客观记录的外视角、细腻真实的内视角、直击事件的单一视角和还原事件的多元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相结合,强调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丰富叙事色彩,引起受众情感共鸣。从叙事内容来看,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报道主要采用适合当下短视频传播的叙事语言,并对短视频新闻的报道内容进行划分,可划分为事件报道类、人物故事类、健康科普类,建构出集体记忆和大国形象的叙事含义。从叙事话语来看,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报道主要采用焦点式和顺序性报道的叙事时序,报道关键信息,展示更多新闻事件的细节;从叙事结构来看,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报道主要采用的是适应当下媒介环境的蜂巢式叙事模式,多角度、多维度对新冠疫情进行报道。从叙事特征来看,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报道具有碎片化、戏剧化、情感化、热点化的叙事特征,能够结合短视频平台特点,根据新冠疫情发展的最新情况进行及时报道。通过对疫情期间“人民日报”短视频新闻研究,发现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具有其独特的叙事价值,并得出三点启示:在场式报道,增强新闻叙事真实性;叙事切口小,将个人叙事与公共叙事相结合;多角度叙事,打破传统英雄叙事思维。

田慧[7](2021)在《《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叙事学研究》文中指出面对新媒介环境格局,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精英意识与单向传播路径被瓦解,纸媒作为就旧媒介代表如何存活成为新闻界的重要议题,而《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成功,为报业困境带来曙光。其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南方周末》深度报道成功的关键要素,针对《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塑造出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笔者以叙事学理论为根基,以人物形象塑造为支点,综合《南方周末》的报道理念、受众定位、发展历程等,《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真实性与深刻性的特质,还有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借鉴小说文体的三维关系中研究分析,认为丰富的叙事策略和多元的叙事话语是《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重要手段,虽其中大量借鉴小说文体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但基于二者文体根本属性的不一致,延伸出在叙事意图、塑造手法和互联网环境中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出现的新特征三方面明确区别二者,最终对《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塑造作出相应的反思与建设性意见。第一章首先界定“深度报道”相关概念,明确与《南方周末》二者的渊源与关系,归纳出《南方周末》深度报道具有理性精神、报道理念宏观性和始终坚持人文性三大特点,还揭示了《南方周末》深度报道成功的两大原因,一是竞争策略上的差异化,做到了紧跟时代媒介环境变化,精准定位读者群和开创全媒体的经营模式;二是做到内容为王,报社秉持优秀办报理念去选材,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去报道,借鉴文学的写作手法为内容加持。第二章宏观角度总结《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整体属性。《南方周末》一贯以深度报道见长,具有与其他新闻体裁没有的特质,为其人物形象之间产生共性奠基,从而将《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共性特征归纳为真实性、平民性、复杂性和典型性。第三章以叙事学理论为根基分析《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叙事策略。首先叙事声音中言语正面塑造和非言语隐秘构建人物形象的功能;其次抓住叙事视角中大量运用的限知视角和“反复”,深化受众对于人物形象认知;再者叙事时间上提炼出具有以倒叙为主,时距多重组合,及叙事节奏变化多端的特点,清晰交代新闻事件的同时还控制着情节发展速率,都让人物形象更富有张力。第四章具体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话语,手法上运用意象的反复出现强调突出人物性格,词语隐喻的功能隐射指向人物情感;细节描写中细化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加之受众的联想与想象视觉再现,人物形象更鲜明与真实;词语中应用方言词通俗形象传达人物特色,旧词新用使人物形象传达更为准确凝练。第五章论述《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与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区别,体裁本质属性的不同导致在叙事意图上的审美和真实诉求产生偏差;二者对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二者有侧重和争议,深度报道中倾向描写手法中肖像、动作、语言、环境等和修辞手法中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对心理描写和修辞的夸张、想象等借鉴具有争议性,因而不将二者混为一谈;此外紧随互联网时代,《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相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出现“可预测性”新特征,新闻中“标签化”良好运用起着快速建立与传达人物鲜明性格作用。

朱可欣[8](2020)在《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改编类电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新闻事件被改编成电影在我国大致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新闻改编类电影也从最初的新闻纪录片记录革命斗争中的战争场景,伴随着“主旋律”电影浪潮发展到以先进人物事迹和重大事件为主题的纪实电影,再在“主旋律”电影的基础上向商业模式转型,聚焦新闻报道中的底层群众生活,反映群众的现实生活。根据电影聚焦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我国的新闻改编类电影大致分为社会民生类、犯罪悬疑类、自然灾害类三种形式。本研究在对我国从2000年到2019年出品的共72部新闻改编类电影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在题材上具有真实、新鲜、与受众贴近等特征,形式上区别于新闻报道的电影语言,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上具有声画结合和时空结构转化的影像特征,使新闻改编类电影更受观众青睐。从投资商的角度而言,新闻改编类电影因为其新闻题材而具有天然的群众基础和较低的投入成本,能够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成本上的控制,符合市场经济的盈利诉求。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多数由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不但新闻事件通过影像化改编实现了二次传播,提高了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加强了观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而且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现实,增加了影像价值。但是,也有部分新闻改编类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上相对集中,大多聚焦乡土和底层人物的生活,且在改编过程中虚构情节对原型人物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电影内容失实引发社会争议。对此,我国电影行业在拍摄和制作新闻改编类电影时,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要更加慎重,在电影改编上也要把握好改编的“适度性”,不滥用喜剧元素,在兼顾电影效益的情况下不断挖掘问题真相,提升电影质量,突破简单的新闻加电影的形式,实现新闻叙事魅力和电影艺术表现的最佳结合。

吴宏妮[9](2020)在《彼得·海斯勒非虚构写作作品“中国纪实三部曲”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社会转型期中所发生的变化,使得我国成为了外国记者进行“非虚构写作”的富矿。以彼得·海斯勒为代表的驻华记者来到中国后,以底层的平凡人物为主人公创作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均广受欢迎和好评的非虚构类作品,增加海外读者对中国了解窗口的同时,也让国内读者多了一个了解祖国的视角。相对于国内同时期的非虚构类作品,出自于外国人笔下的以中国普通人生活为主题的非虚构类作品引起的反响更为巨大。全文整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将对论文的选题背景、“非虚构写作”的概念界定、选题目的及意义、研究理论这四个方面展开叙述;第二个部分将围绕“中国纪实三部曲”作者彼得·海斯勒的个人概况以及对“中国纪实三部曲”进行分析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说明选题的原因和可行性。第三部分将运用归纳演绎、内容分析、个案分析方法对作品的“叙述者”、“叙述聚焦”、“叙述时间”、“叙述结构”、“叙述策略”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国三部曲”在叙事方面的特点、经验。第四个部分将结合“中国纪实三部曲”的叙事经验和我国现下的“非虚构写作”发展的具体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牛晨婧[10](2020)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旋律叙事研究 ——以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例》文中指出目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巨变之中。思想文化的交流、价值观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交流手段的不断变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兴起发展迅猛,普通公民的消费水平不断上升。智能手机的推广,网络的应用让每个人都能以低廉的价格享用着全新的生活样貌。便捷的移动网络和大众广泛使用的电子产品共同推动了新媒体的应用,它慢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途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逐渐依赖和依赖新媒体作为渠道,深刻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同时,海量的、繁杂的信息也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新时期开展主旋律工作,既是党对中国传媒界的要求,也是全体传媒工作者的使命。弘扬主旋律,可以对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氛围起到净化的作用,同时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要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使命,也为全体新闻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继续改革创新,加快媒体的融合发展,团结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本文站在新媒体肩负的传播任务角度,分析了新时代主旋律的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媒体下主旋律叙事的具体路径。当今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响应时代的号召、聆听时代之声并把新时代的主旋律传播开来。叙事是新闻媒体一切活动的中心。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压力还是经济的压力,都会在叙事中体现出来。本课题在前期研究中引入了主旋律和叙事的概念,主张不仅从文本的角度分析电视新闻叙事,而且将研究延伸到文本形成的过程和环境中,探索影响新闻主旋律叙事活动的因素和机制。然后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叙事的意义及启示。本文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的叙事,旨在寻找以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主旋律新闻叙事技巧,总结其带来的价值及意义。弘扬主旋律,写好新闻叙事,弥补新闻媒体新闻报道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从而为主旋律叙事寻找新媒体环境下的改进策略。

二、电视新闻叙事的戏剧可能与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新闻叙事的戏剧可能与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3)文化类电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叙事学
        1.2.2 关于电视叙事学研究
        1.2.3 关于《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之处
    1.4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4.1 叙事学理论
        1.4.2 电视叙事学
第2章 《故事里的中国》节目概述
    2.1 节目创作背景
    2.2 节目制作和播放流程
        2.2.1 嘉宾访谈
        2.2.2 围读会
        2.2.3 现场话剧表演
    2.3 好的题材讲好的故事
        2.3.1 现实主义题材选择
        2.3.2 新时代对经典解读
    2.4 舞台场景创新
    2.5 《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影响力
第3章 《故事里的中国》节目故事内容的叙事分析
    3.1 叙事主题分析
    3.2 叙事人物分析
    3.3 叙事结构分析
    3.4 叙事情节分析
第4章 《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叙事话语分析
    4.1 叙事者分析
        4.1.1 外显叙事者
        4.1.2 内隐叙述者
    4.2 叙事视角分析
        4.2.1 全知视角
        4.2.2 内视角
        4.2.3 外视角
    4.3 叙事符号分析
第5章 《故事里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启示
    5.1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价值定位分析与反思
    5.2 持续性高质量文化内容输出
    5.3 故事化叙事方式下的主旋律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5.3.1 主旋律综艺节目观众的养成
        5.3.2 树立电视文化自信
        5.3.3 原创文化综艺节目跨文化传播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网络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叙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叙事文本分析
    (一)叙事主题:聚焦疾病与老人
        1.正视疾病本身,关注患病人群
        2.情感串联故事,用“爱”关怀老年群体
        3.传播科学知识,科普医疗常识
    (二)叙事主体:幕后台前塑造立体叙事关系
        1.“综艺+公益”传递创作意图
        2.“经营者+飞行嘉宾+顾客”编织现实关系网
    (三)叙事结构:戏剧式线性结构编排与去剧本化内容建构
        1.“固定场景+既定任务”创造预设情境
        2.“无剧本”设置,用真情打动观众
二、叙事话语分析
    (一)叙事视角:多视角搭建故事空间
        1.外聚焦生成生活空间
        2.内聚焦捕捉温情故事
        3.零聚焦描绘社会场景
    (二)叙事符号:视听符号丰富内容表达
        1.镜头语言传递积极态度
        2.声音符号营造温情氛围
        3.特效字幕引发深层思考
    (三)叙事时间:解构时间调整叙事节奏
        1.顺序叙事为主,多种时序交叉运用
        2.突出人物情感线,弱化餐厅经营线
        3.高频次展示疾病症状,多频率呈现“遗忘”与“回忆”
三、叙事特征分析
    (一)故事化叙事:调动情感探讨社会价值
        1.故事结构:核心故事与卫星故事交叉
        2.故事内核:正向精神探讨社会话题
    (二)生活化叙事:创新方式酝酿情感共鸣
        1.“不完美”的叙事者引发共鸣
        2.创新对话语境消除距离感
    (三)年轻化叙事:契合受众心理激发群体认同
        1.综艺形式探讨严肃价值
        2.娱乐化表达纠正认知偏差
四、叙事价值与启示
    (一)叙事价值:笑中带泪传递真善美
        1.拒绝同质化,实现娱乐性与公益性的双向平衡
        2.拒绝说教,以真情实感打动观众
        3.拒绝悲情,轻松氛围传播健康理念
        4.拒绝污名化,提升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度
    (二)《忘不了餐厅》对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启示
        1.创新传播手段,提高传播效率
        2.建构传播空间,提升公众风险意识
        3.缩小“知沟”,提升老年人媒体使用幸福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闻短视频的叙事模式研究 ——以第28-30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短视频获奖作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技术高速发展,信息获取更便捷
        (二) 媒介形式改变,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三) 短视频成热潮,新闻短视频蓬勃发展
    二、概念界定
        (一) 短视频
        (二) 新闻短视频
    三、研究综述
        (一) 叙事学的相关研究
        1. 注重结构分析的经典叙事学
        2. 注重跨学科和环境分析的后经典叙事学
        3. 叙事学与新闻学的融合发展
        (二) 新闻短视频的相关研究
        1. 分析生产模式,了解叙事模式
        2. 分析内容文本,掌握叙事特征
        3. 分析传播特点,扩散叙事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六、研究局限
        (一) 样本选择性局限,代表性有待提高
        (二) 基础理论不断发展,研究框架尚未完全成熟
第一章 新闻短视频的叙事策略分析
    第一节 叙事视角:不同切入角度,传递不同态度
        一、内视角情感共鸣,外视角客观中立
        (一) 内视角:强化亲历性,提升事件真实感
        (二) 外视角:强化客观性,强化告知功能
        (三) 内外视角:强化全面性,增加视角多元性
        二、一元视角聚焦集中,多元视角全面详述
        (一) 一元视角:聚焦单项,简单明了
        (二) 多元视角:意见多元,全面详细
        三、第一人称视角主观感想,第三人称视角客观主导
        (一) 主观感知的第一人称视角
        (二) 客观记录的第三人称视角
        (三) 综合全面的混合人称视角
    第二节 叙事时间:不同排列组合,突出重点不同
        一、时序:合理呈现事件的先后顺序
        (一) 顺叙下的事件再现
        (二) 倒叙下的兴趣吸引
        (三) 追叙下的背景完善
        (四) 预叙下的规划呈现
        (五) 平叙下的主旨强化
        二、时长:掌握叙事时长后的重点突出
        (一) 概括:提炼总结叙事事件
        (二) 场景:还原呈现叙事内容
        (三) 省略:突出核心叙事重点
        (四) 停顿:强调细化叙事效果
        三、频率:描述频率后的行为强调
        (一) 单一叙述下的叙事串联
        (二) 重复叙述下的事件强化
        (三) 概括叙述下的总结提炼
    第三节 叙事语言:多元使用叙事符号,实现形象化表达
        一、画面语言:情景再现,贯穿衔接
        (一) 纪实类资料:真实呈现,注重事实
        (二) 动画画面:模拟还原,衔接转场
        (三) 剧情类视频:基于事件,还原再现
        二、有声语言:视听结合,情感渲染
        (一) 同期声:反映新闻真实性
        (二) 解说:增加内容衔接性
        (三) 背景音乐:烘托情感输出
        三、文字语言:概括叙述,补充信息
        (一) 标题文字:主题概括,场景描述
        (二) 字幕文本:复刻呈现,核心提炼
        (三) 说明文本:画面说明,完善总结
        (四) 出品单位:明确主体,品牌初露
第二章 新闻短视频的叙事意义建构
    第一节 具象化呈现,建构社会认知
        一、场景化呈现
        二、聚焦化呈现
    第二节 正反面呈现,塑造社会规范
        一、呈现正面形象,起到示范作用
        二、呈现负面形象,起到警示效果
    第三节 情感化呈现,形成社会共识
        一、强硬式情感输出
        二、温情式情感认同
第三章 新闻短视频的叙事困境剖析
    第一节 叙事主体“移民”属性,生产思维固化
        一、缺乏短视频思维的叙事团队
        二、庞大全面的创作人员
        三、冗长低效的采编过程
    第二节 叙事风格传统,短视频属性不足
        一、横屏形式居多,欠缺竖屏式
        二、叙事时间过长,欠缺短平快
        三、叙事语言严肃,欠缺趣味性
    第三节 叙事模式运用不当,新闻价值性减弱
        一、情景再现与内容真实性流失
        二、符号融合性不足与内容质量降低
        三、模式同质化与内容差异性降低
    第四节 短视频叙事特性,抑制叙事意义建构
        一、图像文化优先与叙事流失
        二、碎片化叙事与意义弱化
        三、子弹论丧失与意义建构
        四、忽略媒介差异性与批量投放
第四章 新闻短视频的叙事路径展望
    第一节 叙事主体多元化,各尽所长创作新闻产品
        一、新老人才融合贯通,实现思维碰撞
        二、UGC+PGC并行,拓展新闻信息源
        三、人机协作相辅相成,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节 挖掘独特叙事选题,提高内容价值性
        一、软性化选题,强化贴近性
        二、圈层化选题,强化聚焦性
        三、闭环化选题,强化互动性
    第三节 叙事模式年轻化,以网感消弭距离感
        一、叙事视角多元化
        二、叙事语言平民化
        三、叙事画面竖屏化
    第四节 合理平衡叙述时间,强化叙事意义建构
        一、缩短时长,呈现精华
        二、多用概括,突出重点
        三、倒叙呈现,强化记忆
    第五节 打造新闻短视频品牌,增强用户粘性
        一、明确产品定位,统一叙事风格
        二、聚焦叙事视角,打造系列专题
        三、差异化创作产品,营造传播矩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获奖新闻短视频叙事视角统计
附录2: 获奖新闻短视频时长、形式及发布主体统计
附录3: 获奖新闻短视频叙事语言统计
致谢

(6)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研究 ——以“人民日报”抖音号新冠疫情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短视频新闻研究
        1.2.2 突发事件短视频研究
        1.2.3 “人民日报”抖音短视频新闻研究
    1.3 研究创新及主要研究方法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方法
2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及叙事研究概述
    2.1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界定
    2.2 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研究发展
3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视角
    3.1 客观记录的外视角
    3.2 细腻真实的内视角
    3.3 直击事件的单一视角
    3.4 还原事件的多元视角
4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内容
    4.1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语言
        4.1.1 文字语言
        4.1.2 有声语言
        4.1.3 画面语言
    4.2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主题
        4.2.1 事件报道类:发布最新疫情信息
        4.2.2 人物故事类:记录抗疫暖心故事和典型人物
        4.2.3 健康科普类:传播防疫知识
    4.3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故事创建
        4.3.1 小人物的大叙事,构建集体记忆
        4.3.2 引导社会舆论,塑造大国形象
5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话语
    5.1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时间
        5.1.1 叙事时序:焦点式和顺序性报道为主
        5.1.2 叙事时距:报道疫情关键信息,展示细节
    5.2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结构
6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特征
    6.1 碎片化叙事:时长短,内容精,范围广
    6.2 情感化叙事:以人为本,激发共情效应
    6.3 冲突化叙事:创造性报道,缓解社会情绪
    6.4 热点化叙事:紧跟热点,聚焦社会焦点议题
7 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经验
    7.1 “在场式”报道,增强新闻叙事真实性
    7.2 叙事切口小,结合个人叙事与公共叙事
    7.3 多角度叙事,打破传统英雄叙事思维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7)《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叙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研究理论:叙事学、新闻叙事学、深度报道相关发展
        (二)研究对象:《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研究综述
        (三)研究成果:叙事学下《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人物形象塑造
    三、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
        (一)本文的研究内容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
    一、《南方周末》与“深度报道”
    二、《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坚持贯彻理性精神
        (二)报道理念的宏观性
        (三)人文关怀依旧
    二、《南方周末》深度报道成功的原因
        (一)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二)重塑内容力
第二章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人物形象特征归纳
    一、人物存在的真实性
    二、人物身份的平民性
    三、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四、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第三章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人物形象的叙事策略
    一、叙述声音在人物形象上言语与非言语形式
        (一)言语形式的正面塑造
        (二)非言语形式的隐秘构建
    二、建构意义指向,人物形象不断深化
        (一)文本的反复,聚焦人物特质
        (二)限知视角的聚焦,“镜子式”的反映人物
    三、倒序为主,时距多重组合
    四、富于变化的叙事节奏,赋予人物张力
第四章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人物形象的话语分析
    一、意象化的手法,深化人物形象
        (一)意象与叙事母题
        (二)意象的反复
        (三)词语的隐喻
    二、视觉上的场景化
        (一)人物身体特征的独一无二性
        (二)人物行为动作外显人物性格
        (三)独白与对话形式的直接引语
    三、词语上的创新与变异
        (一)方言词语的创新
        (二)旧词新用的变异
第五章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与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区别
    一、叙事意图中真实与审美的诉求
        (一)人物形象在深度报道与小说中真实性
        (二)人物形象在深度报道与小说中审美性
    二、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倾向与争议
        (一)深度报道借鉴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倾向性
        (二)深度报道借鉴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的争议性
    三、互联网时代中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新特征
        (一)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可预测性”
        (二)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标签化”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改编类电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意义
        0.1.1 研究缘起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0.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3.3 创新之处
第1章 我国新闻改编类电影的发展历程与大致分类
    1.1 新闻改编类电影的发展历程
        1.1.1 新闻改编类电影的萌芽
        1.1.2 新闻改编类电影的发展
        1.1.3 新闻改编类电影的成熟
    1.2 新闻改编类电影的大致分类
        1.2.1 社会民生类
        1.2.2 自然灾害类
        1.2.3 犯罪悬疑类
第2章 我国新闻改编类电影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1 新闻内容易受观众青睐
        2.1.1 新闻的真实性满足观众对真相的追逐
        2.1.2 新闻的新鲜性引发观众的好奇心
        2.1.3 新闻的接近性让观众产生同理心
    2.2 电影手法提升新闻的价值
        2.2.1 人物形象塑造更为丰富
        2.2.2 非线性叙事突出故事内核
        2.2.3 象征语言深化电影内容
    2.3 新闻题材可预期的良好经济收益
        2.3.1 广泛的受众基础降低市场风险
        2.3.2 低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第3章 我国新闻改编类电影的创作方式
    3.1 新闻题材的深度开发
        3.1.1 忠实原着丰富故事内容
        3.1.2 保留关键符号进行全新创作
    3.2 声画结合的电影艺术叙事
        3.2.1 将摄影机纳入剧作构思
        3.2.2 声画结合重新编码
    3.3 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转变
        3.3.1 对现实时间的重构
        3.3.2 对电影空间的塑造
第4章 我国新闻改编类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策略
    4.1 新闻改编类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虚构情节对新闻原型造成伤害
        4.1.2 真实感欠缺导致观影遗憾
        4.1.3 滥用喜剧元素弱化新闻事件的社会意义
    4.2 我国新闻改编类电影的发展策略
        4.2.1 把握好戏剧改编的“适度性”
        4.2.2 挖掘问题真相提升电影质量
        4.2.3 适当运用喜剧元素调动观众情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品的新闻改编类电影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彼得·海斯勒非虚构写作作品“中国纪实三部曲”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创新点和意义
    1.3 “非虚构写作”的概念
    1.4 “非虚构写作”国外发展概况
    1.5 “非虚构写作”国内发展概况
        1.5.1 “非虚构写作”的局限和意义
        1.5.2 “非虚构写作”写作技巧和实践探究
    1.6 研究理论及方法
        1.6.1 叙事学
        1.6.2 新闻叙事学
        1.6.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彼得·海斯勒个人概况及进行叙事分析的必要性
    2.1 个人概况及主要作品
    2.2 “中国纪实三部曲”简介及创作背景
    2.3 进行叙事分析的可行性
    2.4 “中国纪实三部曲”的影响力分析
第三章 基于叙事学理论下对“中国纪实三部曲”叙事方式的分析
    3.1 叙述者
        3.1.1 叙事学中的叙述者
        3.1.2 新闻叙述者
        3.1.3 “中国纪实三部曲”中的叙述者
    3.2 叙述聚焦
        3.2.1 “中国纪实三部曲”中的零聚焦——叙述者大于人物
        3.2.2 “中国纪实三部曲”中的内聚焦——叙述者等于人物
        3.2.3 “中国纪实三部曲”的外聚焦——叙述者小于人物
    3.3 叙述时间
        3.3.1 叙述时序
        3.3.2 叙述时长
        3.3.3 叙述频率
    3.4 叙事结构
        3.4.1 以人物为线索的连接
        3.4.2 空间转换的连接
        3.4.3 “意识流叙事”穿插内容之中
第四章 “中国纪实三部曲”的叙事策略分析
    4.1 新闻故事化
        4.1.1 细节刻画
        4.1.2 聚焦人物
        4.1.3 场景策略
    4.2 戏剧化展现
        4.2.1 对立
        4.2.2 冲突
    4.3 平民化叙事
        4.3.1 报道方式平民化
        4.3.2 语言表达平民化
第五章“中国纪实三部曲”特点总结及对国内同行的启示
    5.1 特点总结
    5.2 “中国纪实三部曲”对国内非虚构写作发展的启示
        5.2.1 媒体行业
        5.2.2 记者个人层面
        5.2.3 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旋律叙事研究 ——以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的主旋律叙事概述
    1.1 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概述
        1.1.1 新闻客户端的概念
        1.1.2 央视新闻客户端的兴起
    1.2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旋律叙事解读
        1.2.1 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的内涵
        1.2.2 叙事与新闻叙事的概念
    1.3 央视新闻客户端主旋律叙事的特征与类型
        1.3.1 央视新闻客户端主旋律叙事的特征
        1.3.2 央视新闻客户端主旋律叙事的类型
第二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主旋律叙事的表现
    2.1 主旋律叙事主体的确立
        2.1.1 主旋律叙事主体的来源广
        2.1.2 主旋律叙事主体的公开性
        2.1.3 主旋律叙事主体的自主性
    2.2 主旋律叙事视角的多元
        2.2.1 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2.2.2 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
        2.2.3 单一视角和多元视角
    2.3 主旋律叙事时间的构建
        2.3.1 时序的混合交叉
        2.3.2 时距的交织变化
        2.3.3 频率的反复叙述
    2.4 “蒙太奇”式的叙事空间
        2.4.1 长镜头组合
        2.4.2 快速画面剪辑
        2.4.3 叠印
    2.5 主旋律叙事结构的不同
        2.5.1 线性叙事结构
        2.5.2 非线性叙事结构
第三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主旋律叙事的风格
    3.1 主题风格
        3.1.1 与时俱进的时代化彰显
        3.1.2 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彰显
        3.1.3 平民化和亲民化的彰显
    3.2 语言风格
        3.2.1 从词汇方面看
        3.2.2 从句法方面看
        3.2.3 从篇章方面看
第四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主旋律叙事的现实意义
    4.1 引发受众共鸣
    4.2 培养道德规范
    4.3 引领社会风尚
    4.4 提高媒体公信力
第五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主旋律叙事的启示
    5.1 硬新闻软着陆,找准认知着力点
    5.2 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5.3 加强新旧媒体融合,补全社会图景
    5.4 弘扬时代主旋律,正确引导舆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电视新闻叙事的戏剧可能与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虚拟现实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D]. 高熙恒.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灾难报道短视频的叙事分析 ——以人民网抗洪救灾短视频为例[D]. 杜晓静. 安徽大学, 2021
  • [3]文化类电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叙事研究[D]. 张义.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4]网络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叙事策略研究[D]. 张蔚.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5]新闻短视频的叙事模式研究 ——以第28-30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短视频获奖作品为例[D]. 朱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突发事件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研究 ——以“人民日报”抖音号新冠疫情报道为例[D]. 罗彬茹.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7]《南方周末》深度报道中人物形象的叙事学研究[D]. 田慧. 湖北师范大学, 2021(01)
  • [8]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改编类电影研究[D]. 朱可欣. 湘潭大学, 2020(08)
  • [9]彼得·海斯勒非虚构写作作品“中国纪实三部曲”的叙事研究[D]. 吴宏妮. 广西大学, 2020(02)
  • [10]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旋律叙事研究 ——以央视新闻客户端为例[D]. 牛晨婧. 山西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电视新闻叙事的戏剧可能性和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