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机磷农药中毒某些特殊情况处理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向文,范美娟,孟祥涛[1](2021)在《院前急救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效果。方法 8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急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57.82±10.85)min、CHE恢复时间(79.86±14.75)h、住院时间(7.89±1.63)d均短于对照组的(89.64±15.32)min、(112.39±20.46)h、(13.95±2.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其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推广价值。
张浩[2](2021)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有机磷农药重症病患70例为分析对象,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长、清醒时长、洗胃时长及住院时长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显着(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给予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实行急诊急救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洗胃效率,缩短住院时长,保证病人有效治疗,减少住院时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郑迎迎[3](2021)在《服毒患者入院初期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与干预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服毒中毒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其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同时采取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变化的情况,从而改善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以提高照顾水平和促进服毒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共同健康为目的。将干预措施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纳入科室工作,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纵向研究。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的服毒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30例,研究内容包括服毒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入院时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以主要照顾者自身为对照通过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后8天时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包括主要照顾者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焦虑,抑郁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服毒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主要照顾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症状因子和总均分与中国常模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服毒患者的主要照顾者SCL-90各症状因子和总均分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SCL-90总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CL-90的主要的影响因素。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干预前后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选取研究对象242例,去除无效问卷12例,最终纳入研究对象230例。主要照顾者的平均年龄为40.41±10.14岁,其中女性101人,占43.9%,男性129人,占56.1%。入院当日测得研究对象SCL-90各症状因子和总均分得分如下:躯体化得分1.66±0.56,强迫症状得分2.05±0.47,人际敏感得分1.77±0.54,抑郁情绪得分2.23±0.46,焦虑情绪得分1.90±0.52,敌对态度得分1.68±0.66,恐怖症状得分1.56±0.61,偏执得分1.76±0.56,精神病性得分1.66±0.57,总均分1.83±0.44。各症状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均高于常模。2.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的主要照顾者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恐怖症状因子,敌对态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育水平的主要照顾者,除敌对态度症状因子外,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水平的主要照顾者,除敌对态度,恐怖症状因子外,其他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的主要照顾者除抑郁情绪因子外,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服毒患者病情是否了解的主要照顾者,除偏执症状因子外,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时间不同的主要照顾者,除敌对态度症状因子外,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患者天数不同的主要照顾者其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情绪,敌对态度症状因子及总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既往有无精神病史的主要照顾者,其强迫症状,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偏执症状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生活能否自理进行比较,主要照顾者的SCL-90在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程度不同的主要照顾者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照顾原因其主要照顾者SCL-90的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服毒毒物类型上其主要照顾者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服毒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SCL-90总分与社会支持的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的r值分别为,-0.33,-0.30,-0.34,-0.17。主要照顾者的SCL-90总分与心理弹性的总分,坚韧维度,力量维度,乐观维度的r值分别为-0.51,-0.48,-0.52,-0.4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患者病情(X1)B=19.45,力量维度(X2)B=-0.86,照顾患者的原因(X3)B=-5.19,客观支持(X4)B=-3.04,是否独生子女(X5)B=-7.90,是否自理(X6)B=10.10,是否了解患者病情(X7)B=12.57。本研究的R2值为0.709,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的情况70.9%可由下列因素解释,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17.02+19.45X1-0.86X2-5.19X3-3.04X4-7.90X5+10.10X6+12.57X7。5.入院当日测得主要照顾者焦虑得分50.22±10.22,抑郁得分为20.20±10.62,有焦虑的占44.3%(102例),有抑郁占28.3%(65例)。进行前瞻性的心理疏导及个体化的宣教等干预措施后,在患者入院8天时其主要照顾者焦虑得分为42.44±10.04,抑郁得分为15.03±9.33,有焦虑的占22.6%(52例),抑郁占17.8%(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服毒患者的主要照顾者SCL-90各症状因子和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SCL-90的各症状因子和总均分明显高于中国健康成入。说明其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较差,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2.影响服毒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因素:年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患者病情程度,照顾时间,照顾天数,患者既往有无精神病史,患者生活能否自理,是否了解患者病情,照顾原因,毒物类型。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个体化指导和教育。3.服毒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和心理弹性水平均低于中国常模。主要照顾者SCL-90总分与社会支持的总分和各个维度及心理弹性的总分和各个维度呈负相关。主要照顾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其心理状况就越好。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提高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水平,改善其心理状况。4.影响服毒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病情,力量维度,照顾患者的原因,客观支持,是否为独生子女,患者能否自理,是否了解患者的病情。通过增加客观支持和力量维度,加强宣教和指导,使主要照顾者充分了解患者的治疗,护理和病情,减轻其照顾负担,降低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5.通过干预后服毒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证明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形成规范化的科室工作制度提供依据。
马爽[4](2021)在《有意性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自杀意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有意性急性农药中毒(APP)患者自杀意图水平,基于临床资料分析农药种类、农药危害性、服毒量、混合农药种类与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关系,全面分析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筛选强烈自杀意图患者、“二次”自杀高危人群和临床干预方案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225名有意性APP患者展开调查。研究以居民健康状况访谈问卷、Beck自杀意图量表、生活事件量表、Duck社会支持量表、心理扭力量表、Dickman冲动性量表、特质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Beck绝望量表等作为调查工具。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结果1.有意性APP患者基本资料有意性APP患者中男性93人,女性114人,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22;年龄在12~81岁之间,其中12-34岁患者居多(51.2%);居住农村患者居多(88.4%);文化程度从文盲到大专/大学,其中初中患者居多(40.1%),文盲占比6.8%;平均受教育年限7.99年;已婚及其他患者居多(72.0%);职业以农民居多(29.0%);无宗教信仰患者居多(90.3%);在APP前有自杀未遂史的占比15.9%,没有自杀未遂史的占比84.1%;在APP前患有未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占比21.7%,未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占比78.3%。2.口服高致死性农药自杀未遂患者临床特征1)在所有有意性APP患者中毒类型中,除草剂类中毒最多(64.6%),其中百草枯中毒占比40.3%;杀虫剂类次之(18.0%),其中有机磷类占比14.5%;杀鼠剂类占比4.0%。2)在有意性APP患者中,极度危险农药中毒近一半,共计97人,占比57.1%;中度危险及其他农药中毒次之,共计57人,占比33.5%;高度危险农药中毒共计16人,占比9.4%。3)患者服毒量介于10ml至600ml之间,中位服毒量70ml。服毒量小于30ml人数居多(34.0%);服毒量在90~120(ml)范围人数次之,占比22.0%;服毒量超过90ml人数占比44.7%;服毒量超过210ml的有意性APP患者占少数(6.7%)。4)200例有意性APP患者中,2种及以上农药中毒18人,占比9.0%;单纯服用一种农药的患者居多,占比91.0%。3.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水平本研究中,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实际得分范围0-28分,平均得分14.23±6.22分;其中客观部分平均得分7.06±3.49分,主观部分平均得分7.17±3.65分。客观部分中“寻求帮助”条目平均得分最高(1.55±0.77分),有72.0%的有意性APP患者在行动之前未与可能帮助自己者联系过或告知自杀企图。客观部分中隔离性得分为1.38±0.76分,有超过一半的有意性APP患者采取自杀行为时附近无人,占比55.1%。主观部分“对待自杀尝试行为的认真程度”条目得分最高(1.50±0.68分),有60.4%的有意性APP患者是认真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4.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区、婚姻状况、职业、自杀未遂史、有意性APP前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经济状况、家庭地位、社会支持、近一年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心理扭力、绝望、冲动、焦虑、抑郁对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得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54岁年龄组自杀意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学生自杀意图水平高于农民和个体户的自杀意图水平(P<0.05)。混合服用多种农药的有意性APP患者与单纯服用一种农药的有意性APP患者相比自杀意图得分更高(P<0.05)。有意性APP患者服毒量与自杀意图呈正相关关系(r=0.551,P<0.001)。5.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冲动、绝望、抑郁、心理扭力和社会支持对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居住在城市、绝望、抑郁、心理扭力是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危险性因素,已婚、冲动、社会支持是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保护性因素。服毒量、混合农药种类对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服毒量越高患者,其自杀意图得分越高(P<0.001),同时混合服用多种农药的患者与单纯服用一种农药患者相比自杀意图更强烈(P=0.021)。结论1.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平均得分14.23±6.22分,明显高于以往中国农村严重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图得分。2.未婚、居住在城市、服毒量较大、同时混合多种农药中毒的有意性APP患者,其自杀意图水平较高,临床上应注意对此类患者进行筛查和及时有效的干预。3.患者的抑郁状况、绝望水平、心理扭力水平会影响自杀意图水平,对于抑郁、绝望、心理扭力水平较高的患者,在躯体治疗的同时应该给予适当心理干预治疗,从而促进疾病康复,并尽可能降低其重复自杀的发生率。4.冲动和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干预方法应与其他患者进行区分。
高珊[5](2021)在《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医院临床诊断数据和诊疗资料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收治的住院的急性中毒患者的数据,明确:1.描述因中毒就诊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临床流行病也及时间季节趋势;2.探索影响中毒就诊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3.建立中毒患者生存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同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曾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住院的急性中毒患者的一般相关临床研究资料;收集急性中毒患者的一般社会学人口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住址以及中毒的主要种类、中毒发生的时间(年月)、中毒到患者入院时间(h)、住院的持续天数、住院产生的费用、是否洗胃、是否行血液净化及病情转归等资料;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用于统计描述与推断,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定性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探索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5-折交叉验证(5 fold cross validation)用于建立基于一般人口学、中毒相关特征、累及器官情况的中毒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累计收集2121例急性中毒病例,男女患者的人数比为1040:108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急性中毒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44±20.20岁,高发年龄层为青年组:18-44岁,共682例(35.5%),中年组:45-59岁,为535例(27.9%),老年组:≥60岁,为427例(22.3%),未成年组:≤17岁,为275例(14.3%);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多,农民733例,占35.5%,工人543例,占25.6%;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已婚1444例,占68.1%;中毒地区在江阳区最多,江阳区321例(15.1%);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期间因中毒来院就诊的人数分别为444、361、369、417、335人。2.中毒患者的中毒相关特征描述结果显示:2121例患者平均中毒到入院时间为5.60±8.63小时,且中毒到入院时间间隔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3.00(1.00,6.00)小时。有1076例(占50.7%)患者进行了洗胃处理,912例(占43.0%)患者进行了血液灌流处理,1040例(49.0%)为主动中毒患者,1081例(占51.0%)为被动中毒患者;有精神障碍患者389例(18.3);急性中毒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55±6.2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991.31±15885.58元;前三位中毒类型为农药中毒892例(占42.1%)、药物中毒311例(占14.7%)、有毒动物伤311例(占14.7%)。3.中毒患者患者治疗及预后相关情况描述: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55±6.26天,住院时间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4.00(2.00,7.00)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991.31±15885.58元,住院费用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为6671.24(3581.70,13997.61)元;2121例患者中有1788例为好转病例(占84.3%)、138例为死亡病例(占6.5%),有195例(占9.2%)患者为主动要求出院。2121例患者中累及消化道、呼吸系统、凝血系统、脑、肾脏、肝脏、心脏的人数分别为190(9.0%)、129(6.1%)、300(14.1%)、193(9.1%)、274(12.9%)、401(18.9%)、650(30.6%),其中964例患者未出现器官受累,占45.5%。4.预后较好与预后较差患者的特征比较:死亡组患者的男性占比较高,平均年龄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婚姻状况、职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中洗胃者占比、血液灌流者占比较高,主动中毒患者的占比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患者的中毒类型、农药中毒亚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中毒类型中农药中毒者中的死亡率最高,死亡人数为93例,占11.7%,其中百草枯中毒者中死亡率最高,死亡人数为43例,占29.7%;死亡组中累积到呼吸系统、凝血、脑、肾脏、肝脏、心脏者的占比显着高于好转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死亡组患者中累积器官个数显着高于好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累积到消化道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年龄、主动中毒、累及呼吸系统、累及凝血系统、累及大脑、累及肾脏、累及肝脏、累及心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6.对急性中毒患者的预后做预测模型,Youden指数均值0.86,灵敏度均值0.926,特异度均值0.933,AUC均值0.953,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1.我院收治的2121例急性中毒患者女性多于男性,18~44岁为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中农民最多;婚姻状况以已婚居首;毒物类型以农药中毒最多。2.年龄、主被动、累及呼吸系统、累及凝血系统、累及大脑、累及肾脏、累及肝脏、累及心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本研究初步构建的,中毒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对于识别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为临床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陈丽丽[6](2021)在《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联合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材农残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材在疾病治疗和健康养生方面广泛应用,但其农药残留是其安全使用的隐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检测农药残留的常用方法,但因中药材基质复杂、农药含量低,在对其进行农残检测前往往需要进行预处理。为了减少复杂基质对分析物检测结果的干扰,提高仪器的检测精度,利用磁性分子印迹技术从样品中快速、选择性分离和富集目标分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Fe3O4为核心,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制备磁性载体Fe3O4@SiO2-MPS。以二嗪农为模板,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分别作为交联剂和引发剂,甲醇、乙腈以1比4的体积比组成混合液作为制孔剂制备分子印迹层。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将传统分子印迹聚合物嫁接在磁性材料Fe3O4@SiO2-MPS的表面,制备出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和特异识别能力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SiO2-MPS-MIP,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能选择性吸附目标分子,在20 min内,其对目标分子的吸附接近平衡,最大吸附容量为7.46mg/mg、重复使用性能好、6次吸附-解吸附循环后的回收率高达89.5%。将其应用于当归中二嗪农的检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二嗪农的含量为0.107 mg/kg,低于国家对二嗪农的限量标准0.5 mg/kg。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限为13.44×10-3mg/m L,定量限为44.80×10-3mg/m L。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复杂基质中二嗪农的检测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可用于天然产物和中药材中二嗪农的分离、富集和检测。(2)对磁性载体Fe3O4@SiO2进行修饰,一种延续Fe3O4@SiO2-MPS的使用,另一种在Fe3O4@SiO2的基础上引入多壁碳纳米管制备Fe3O4@SiO2-CNTs。分别以这两种材料作为基底,以噻菌灵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分别作为交联剂和引发剂,甲苯、乙腈体积比为1比3组成制孔剂制备分子印迹层。通过对二者吸附性能的比较发现,随着碳纳米管的引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总吸附容量明显增大,但磁性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印迹(IF)值远远小于Fe3O4@SiO2-MPS-MIP,重复使用性能方面,Fe3O4@SiO2-MPS-MIP 6次吸附-解吸附后的吸附率(93.1%)明显大于磁性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80.3%),前者的重复使用性能更好。因此,将分子印迹技术引入碳纳米管中用以复杂基质中微量成分的特异性吸附意义不明显,而Fe3O4@SiO2-MPS-MIP更适用于复杂基质中微量成分的提取。并且以Fe3O4@SiO2-MPS为基底所制备的吸附剂除了具有特异性吸附性能外,其重复使用性能好,能多次重复利用,降低检测成本。
张成龙,国菲,杨瑞琴,李鹏[7](2021)在《生物检材中有机磷农药代谢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有机磷农药代谢物检测分析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投毒案件定性、临床诊断和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精确检测痕量甚至超痕量有机磷农药代谢物的技术,建立检测生物样本复杂基质中有机磷农药代谢物的方法,成为法庭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本文重点综述了这些检测方法在有机磷农药代谢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血液、尿液等生物检材所需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QuEChERS等前处理技术和毛发生物检材所需的固-液萃取等前处理技术。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荧光探针法、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器法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进展,并对现有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程浩东[8](2021)在《631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某地区2017年1月-2020年12月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急性中毒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某地区住院及急诊收住的急性中毒患者的入院时间、年龄、性别、民族、毒物类型、中毒途径、中毒原因、职业、文化水平、预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631例中毒病例。中毒年龄集中在10~59岁(86.21%),平均为38.95±16.93岁;其中男性334例,女性297例,性别比例为男:女=1.12:1;民族分类中以汉族(75.12%)为主;毒物种类:男性以酒精中毒(40.42%)为主,其次为农药中毒(17.07%);女性以药物中毒为主(33.00%),其次为一氧化碳中毒(23.57%);0-19岁中毒者以药物中毒为主,20-59岁年龄段急诊以酒精中毒人数最多;三级医院以农药中毒为主,药物中毒次之,消化道(76.07%)则是最常见的中毒途径,中毒原因多为自杀(61.23%)。二级医院以酒精中毒为主,一氧化碳中毒次之。一氧化碳中毒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农药中毒以春秋季节为主,酒精中毒在春节前后发生最多。急性中毒死亡患者14例,以药物中毒为主,死亡率为2.22%。洗胃是口服中毒患者的常用干预措施,血液灌流是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结论:该研究反映了某地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指导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中毒后的救治方案提供了依据。
刘婷婷[9](2021)在《血液灌流对毒物清除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中毒患者在血液灌流前后血中毒物血药浓度变化情况,量化HP对毒物的清除效果。同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可能因素和脏器损伤指标进行分析、归纳,依据毒物种类不同制定合理的灌流方案,能早期把握病情进展及评估预后,以期达到提高治愈率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山东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排除及纳入标准筛查后,共有165例临床病例资料入组。其中包括有机磷类79例(47.88%),敌草快28例(16.97%),草铵膦26例(15.76%),草甘膦32例(19.39%)。应用EXCEL表格收集指标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灌流前后相关血药浓度、各脏器损伤标志物等。应用EXCEL表格所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有理论频数小于1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有机磷79例有机磷中毒病例中,包括毒死蜱9例,敌敌畏44例,甲拌磷8例,辛硫磷10例,氧化乐果8例。总病死率为30.4%。共6例患者入院前中毒时间≥48h。单次血液灌流后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有机磷药物浓度(P<0.05),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对血中有机磷的清除效果增大(P<0.05)。经3次HP后降低血液中有机磷总浓度变化为100(85.7,100.0)%。死亡组患者在入院当日即出现肺、心脏、肾脏、胰腺多器官损伤情况。在第2次复测CHE较首次是否升高这一研究指标上,存活组CHE升高人数>死亡组(P<0.05)。敌草快28例中毒病例,病死率为42.9%。共4例入院前中毒时间≥24h。首次HP前后血药浓度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在入院当日即出现心脏、肝脏、肾脏及胰腺多器官损伤情况,并且多在住院前24小时内死亡。16例存活者共47份胸部CT报告中,有41份表现为正常或轻度肺渗出。所有患者出院前肺部渗出性改变均较前减轻,并且均无重度渗出及典型肺间质纤维化情况。草甘膦32例中毒病例,病死率为3.125%。有6例患者就诊前时间≥24小时。单次血液灌流后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草甘膦药物浓度(P<0.05),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对血中草甘膦的清除效果增大(P<0.05)。经3次HP后降低血液中草甘膦总浓度变化为100.0(97.13,100.0)%。草铵膦26例中毒病例,病死率为3.8%。有6例患者就诊前时间≥24小时。单次血液灌流后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草铵膦药物浓度(P<0.05),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对血中草铵膦的清除效果增大(P<0.05),经3次HP后降低血液中草铵膦总浓度变化为92.29(85.49,97.32)%。研究结论1.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液中有机磷、草甘膦、草铵膦及敌草快成分。通过分析前3类血药浓度资料得出,入院前2日内的3次血液灌流能基本清除血中毒物,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HP对血中毒物清除效果增大。2.及时、准确毒物检测能个体化指导血液灌流时机,会减少该项血液净化技术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治疗费用,有助于提升中毒患者的救治存活率。3.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入院当日可出现MODS。入院第3日复测CHE升降趋势能评估患者预后,未升高者提示患者预后不良。4.重度敌草快中毒患者在入院当日可出现MODS。单纯敌草快中毒可能不会导致典型肺间质纤维化,在中毒初、中期肺组织的渗出性改变可在中毒后期逐渐吸收、消散。5.部分入院前中毒时间超过24h的有机磷、草甘膦、草铵膦及敌草快中毒患者,在入院后仍需接受血液灌流治疗。
刘欣,阚民强,高戎[10](2020)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救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救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2016年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经急诊抢救室转入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16例。患者采取小胃管洗胃,胆碱受体拮抗药和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及时使用,呼吸衰竭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预防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间型综合征等并发症,有血液灌流适应证者尽早血液灌流治疗等综合救治措施,总结经验,让更多患者获益。结果通过因人施治、注重细节、综合救治,16例患者中,11例经治疗后治愈出院,住院时间最长29 d,最短2 d,平均住院17 d。结论及时有效彻底清除胃肠道毒物,及时气管插管、规范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足量、合理应用抗胆碱药,对症及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都是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供相关学者参考。
二、有机磷农药中毒某些特殊情况处理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某些特殊情况处理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院前急救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
3讨论 |
(2)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比两组康复疗效 |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3)服毒患者入院初期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与干预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 |
4.2 服毒中毒患者的一般资料 |
4.3 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的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与中国常模比较 |
4.4 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的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单因素分析 |
4.5 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情况 |
4.6 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情况 |
4.7 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多元线性回归 |
4.8 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干预前后比较 |
4.9 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SCL-90各症状因子及总均分在干预前后比较 |
第五章 讨论 |
5.1 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人口学资料分析 |
5.2 服毒中毒患者人口学资料分析 |
5.3 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 |
5.4 服毒中毒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
5.5 主要照顾者的SCL-90总分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的相关性 |
5.6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分析 |
5.7 干预措施前后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对比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创新性及局限性 |
7.1 创新性 |
7.2 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有意性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自杀意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综述 |
2.1 有意性APP流行病学现状 |
2.2 自杀意图研究现状 |
2.3 自杀意图的影响因素 |
2.3.1 一般人口学因素 |
2.3.2 社会学因素 |
2.3.3 心理学因素 |
2.3.4 生物学因素 |
2.4 问题提出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方法 |
2.2.1 调查程序 |
2.2.2 调查时间与方法 |
2.3 研究内容与工具 |
2.3.1 研究内容 |
2.3.2 研究工具 |
2.4 质量控制 |
2.4.1 预调查 |
2.4.2 调查中 |
2.4.3 调查后 |
2.5 伦理审查 |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结果 |
4.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4.1.1 有意性APP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
4.1.2 有意性APP患者临床资料 |
4.1.3 有意性APP患者社会学相关因素分析 |
4.1.4 有意性APP患者的焦虑、抑郁、绝望、心理扭力和冲动现状 |
4.1.5 有意性APP患者生物学相关因素现状 |
4.2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现状 |
4.3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单因素分析 |
4.3.1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在人口学资料的差异比较 |
4.3.2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在临床资料的差异比较 |
4.3.3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在社会学相关因素中的差异比较 |
4.3.4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与心理学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3.5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在生物学相关因素中的差异比较 |
4.4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多因素分析 |
4.4.1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相关临床资料的多因素分析 |
4.4.2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现状 |
5.2 有意性APP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自杀意图的影响 |
5.3 有意性APP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自杀意图的关系 |
5.4 有意性APP患者社会学相关因素及影响分析 |
5.5 有意性APP患者心理学相关因素及影响分析 |
5.6 有意性APP患者生物学相关因素及影响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与建议 |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7.1 创新性 |
7.2 局限性 |
附录、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方法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联合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材农残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药材中的农药检测 |
1.1.1 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概况 |
1.1.2 农药的分类及危害 |
1.1.3 农药检测的前处理方法 |
1.1.4 农残定量方法 |
1.2 分子印迹 |
1.2.1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
1.2.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研究进展 |
1.2.2.1 代表性结构 |
1.2.2.2 核壳印迹技术 |
1.2.3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环境有害污染物中的应用 |
1.2.3.1 MIPs吸附和降解染料的研究 |
1.2.3.2 有机分子吸附及降解 |
1.2.3.3 MIPs吸附重金属离子并光降解和光还原重金属的研究 |
1.2.3.4 农药的MIPs吸附与光降解 |
1.2.3.5 MIPs吸附光降解去除药物和激素的研究 |
1.3 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核壳磁分子印迹聚合物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中二嗪农的含量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仪器 |
2.2.2 磁性载体的制备 |
2.2.2.1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
2.2.2.2 Fe_3O_4@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 |
2.2.3 核壳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的制备 |
2.2.4 色谱条件 |
2.2.5 吸附实验 |
2.2.5.1 等温吸附 |
2.2.5.2 动力学吸附 |
2.2.5.3 选择性吸附 |
2.2.5.4 解吸附试验和重复利用性试验 |
2.2.6 当归中二嗪农的检测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结合性能 |
2.3.1.1 等温吸附性能及模型拟合 |
2.3.1.2 动力学吸附性能及方程拟合 |
2.3.1.3 选择性吸附 |
2.3.1.4 解吸时间和再吸收性能的评价 |
2.3.2 结构分析 |
2.3.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spectroscopy,FT-IR)分析 |
2.3.2.2 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ometer,XRD)分析 |
2.3.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析 |
2.3.2.4 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分析 |
2.3.3 当归 |
2.3.4 方法学验证 |
2.3.5 与其他方法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核壳磁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磁性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噻菌灵的吸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核壳磁分子印迹聚合物(Fe_3O_4@SiO_2-MPS-MIPs)的制备 |
3.2.3 磁性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MCNTs@SiO_2-MIPs)的制备 |
3.2.3.1 碳纳米管磁化 |
3.2.3.2 SiO_2对磁化碳纳米管的包裹 |
3.2.3.3 磁性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
3.2.4 色谱条件 |
3.2.5 核壳磁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的吸附实验 |
3.2.5.1 等温吸附 |
3.2.5.2 动力学吸附 |
3.2.5.3 选择性吸附 |
3.2.5.4 解吸附试验和重复利用性试验 |
3.2.6 磁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MCNTs-MIPs的吸附试验 |
3.2.6.1 动力学吸附 |
3.2.6.2 印迹因子的研究 |
3.2.6.3 解吸附试验和重复利用性试验 |
3.2.7 中药材中噻菌灵的检测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核壳磁性印迹纳米粒子MMIPs的结合性能 |
3.3.1.1 等温吸附性能及模型拟合 |
3.3.1.2 动力学吸附性能及方程拟合 |
3.3.1.3 选择性吸附 |
3.3.1.4 解吸时间和再吸收性能的评价 |
3.3.2 磁碳纳米管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红外表征和吸附评价 |
3.3.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spectroscopy,FT-IR)分析 |
3.3.2.2 动力学吸附 |
3.3.2.3 印迹因子的研究 |
3.3.2.4 解吸附试验和重复利用性试验 |
3.3.3 中药材中噻菌灵的检测 |
3.3.4 方法学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8)631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2.1 内容 |
2.2 资料收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急性中毒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2 急性中毒患者性别与毒物类型 |
3 急性中毒患者所属地区与毒物类型 |
4 急性中毒患者中毒时间分布和毒物类型 |
5 急性中毒患者的年龄分布与毒物类型 |
6 中毒原因及主要途径 |
7 急性中毒与患者职业及文化水平的关系 |
8 预后 |
讨论 |
1 急性中毒与性别、民族的关系 |
2 急性中毒中性别与毒物类型的关系 |
3 急性中毒中农药中毒与药物中毒的特点 |
4 急性中毒毒物类型与地区的关系 |
5 急性中毒中毒物类型与时间的关系 |
6 急性中毒中毒物类型与年龄的关系 |
7 急性中毒的中毒原因与中毒途径特点 |
8 急性中毒与职业、文化的关系 |
9 急性中毒患者的预后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肉毒毒素的治疗抗体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血液灌流对毒物清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工具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质量控制及伦理学审批 |
2.3 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3.1 有机磷 |
3.1.1 患者一般资料 |
3.1.2 血液灌流对有机磷血药浓度影响 |
3.1.3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比较 |
3.2 敌草快 |
3.2.1 患者一般资料 |
3.2.2 血液灌流对敌草快血药浓度影响 |
3.2.3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比较 |
3.2.4 敌草快中毒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分析 |
3.3 草甘膦 |
3.3.1 患者一般资料 |
3.3.2 血液灌流对草甘膦血药浓度影响 |
3.3.3 患者首次抽血化验结果 |
3.4 草铵膦 |
3.4.1 患者一般资料 |
3.4.2 血压灌流对草按膦血药浓度影响 |
3.4.3 患者首次抽血化验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有机磷 |
4.1.1 血液灌流对有机磷清除效果分析 |
4.1.2 相关预后分析 |
4.2 敌草快(DQ diquat) |
4.2.1 血液灌流对敌草快清除效果分析 |
4.2.2 相关预后分析 |
4.2.3 敌草快对肺的影响 |
4.3 草甘膦及草铵膦 |
4.3.1 血液灌流对草甘膦、草铵膦清除效果分析 |
4.3.2 草甘膦及草铵膦中毒患者早期脏器损伤情况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救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基础疾病 |
1.3 辅助检查 |
1.3.1 实验室检查 |
1.3.2 血气分析 |
1.3.3 细菌学检查 |
1.3.4 影像学检查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及时、反复、彻底洗胃,有效清除胃肠道毒物 |
3.2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合理、有效呼吸支持治疗 |
3.3 早期、规范、合理使用解毒药 |
3.3.1 胆碱受体拮抗药 |
3.3.2 Ch E复能剂 |
3.4 对症及支持治疗 |
3.4.1 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3.4.2 对症及支持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基石 |
3.4.3 血液灌流(HP)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 |
四、有机磷农药中毒某些特殊情况处理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院前急救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分析[J]. 张向文,范美娟,孟祥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17)
- [2]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效果[J]. 张浩. 当代临床医刊, 2021(03)
- [3]服毒患者入院初期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况与干预性研究[D]. 郑迎迎. 山东大学, 2021(09)
- [4]有意性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自杀意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马爽. 山东大学, 2021(12)
- [5]急性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高珊.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6]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联合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材农残检测中的应用[D]. 陈丽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生物检材中有机磷农药代谢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张成龙,国菲,杨瑞琴,李鹏. 农药学学报, 2021(04)
- [8]631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 程浩东.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9]血液灌流对毒物清除的疗效观察[D]. 刘婷婷. 山东大学, 2021(12)
- [10]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救治分析[J]. 刘欣,阚民强,高戎. 中国医药导报, 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