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对分承包方实施品质保证能力审查(论文文献综述)
胡居雄[1](2020)在《鹰潭市棚改EPC总承包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负债高但利润低的问题,过低的利润率会降低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风险。尤其是EPC项目投资额大、工期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本身的财务状况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因此,及时识别EPC项目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强项目财务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2019年承接的鹰潭市棚改EPC总承包项目为例,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进行项目财务风险清单的初步识别,采用德尔菲法,取得了包含项目四个阶段19项风险因素的正式财务风险清单。其次,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财务风险清单内各项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由帕累托法则对风险影响因素划分为主要因素10项和次要因素9项。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本项目的整体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得出本项目整体财务风险“较高”的结论。最后,本文站在EPC总承包商的角度,针对项目财务风险的10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主要因素包括:投标阶段的业主资信、总价定额和支付条款风险;设计与采购阶段的设计能力、设计配合和分供商风险;施工阶段的市场因素、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风险;结算阶段的沟通协调风险。除了关注主要影响因素,对次要因素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并对企业类似EPC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贵璇[2](2020)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是我国建筑行业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建筑行业也获得了卓有成效的快速成长,同时也暴露出来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和困难,在全国各地引发了数量众多的烂尾楼现象。因此,面对全新的经济形势,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法律体系十分必要。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是专门用于保证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资金项目,主要是在建设工程合同中由签订合同的双方进行约定,大多是在工程有关款项中予以确立。承包人对于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这部分款项是否应当享有优先受偿权,仅从现行法律的内容来看,若认为其属于建设工程价款,那么承包人针对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应当享有优先受偿权,若认为其不属于建设工程价款,那么承包人针对其便不享有优先受偿权。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研究讨论,最终认为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属于工程价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的特殊性质,不能仅仅因为认可其属于建设工程价款的一部分便认定其享有优先受偿权,否则会造成建设工程在拍卖变更所有权人后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出现。因此,必须针对建设工程不同的建设进度,对于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在各个情况下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作出分类讨论。经过详细的论证与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建设工程拍卖后既得权利人对工程用途的计划不同情形,来进行不同的讨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既得权利人并不会改变已经建造完成或者工程进度已达到一定完成度的建设工程,因此根据工程完工的不同程度,除了在建设工程已经完工而且缺陷责任期已经届满经过的情形下应当支持建设工程承包方对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享有优先受偿权之外,其余情形均不应当支持承包方对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享有优先受偿权。
王冲[3](2019)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船舶内装是船舶制造行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和远洋运输量的激增,人们对海上长距离航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船东对内装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然而关于内装的相关研究和资料屈指可数,而关于船舶内装成本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一个空白,本文立足船厂实际管理,对船厂的生产管理各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于降低的船舶内装建造成本,提升内装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标的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通过对公司的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管理的长期跟踪研究,结合国内外知名船厂的相关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多年来的实际工作接触和数据的分析总结,从内装的设计、采购、供应链支持、信息化建设、人力、工程款结算、动能耗材以及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大连重工在船舶内装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针对公司目前内装成本控制的节点片面性和时间维度的局限性特点,本文以实现总体成本最低为目标对内装管理流程中各环节和流程的管理进行优化提升,通过优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从实践中规范材料定额,以总体成本控制理念实现全流程的总体成本最低。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进行构思,第一章为论文的写作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为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研究现状及成本特点,第三章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管理现状,第四章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问题分析,第五章为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成本控制对策研究,最后结论部分对公司的问题和改进方案进行宏观概括,本文的成本控制策略对于公司以及国内其它船厂的内装成本管理改进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参照和研究意义。
叶鸿飞[4](2019)在《EPC管理模式在煤化工项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富煤是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发展煤化工的能源基础。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煤作为化学工业的原料加以利用并逐步形成工业体系。随着煤化工项目规模逐渐大型化、技术复杂化,对项目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具有建设项目投资省、质量高、工期短、业主承担风险小等优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开始逐步发展,距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随着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国内大型项目建设中不断应用,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走访、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的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尿素项目案例进行研究,分析EPC总承包模式在项目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项目管理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提出优化建议。通过弥补、优化EPC总承包模式存在的不足,推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在煤化工领域内不断发展壮大。
刘芮[5](2019)在《“三权分置”模式下土地经营权的法构造研究》文中提出对于农民而言,享有一项具有真正“财产属性”的农地权利,是一直以来的愿望。民间对于开放农地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些都在中央立法以及相关政策中及时予以反映。自2014年中央正式提出土地经营权的概念以来,法学界系统研究土地经营权的学术成果并不多。“三权分置”模式下的土地经营权是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根据既有的法律规范与现行立法政策,从权利的法理定位、权利的静态构造、权利的动态构造三大维度系统研究土地经营权的法构造,对于落实“三权分置”模式的改革,推进物权法理论研究,具有突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围绕“三权分置”模式下土地经营权的法构造问题展开,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土地经营权的法理定位。内容包括土地经营权的概念界定、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属性界定、土地经营权与已有农地权利的关系界定。通过论述土地经营权概念的原则、对象、关键与核心,分解土地经营权概念在法律层面上的含义,土地经营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取得的、在农村土地上以农业产业化生产为目的的一项不动产用益物权。土地经营权的属性可以从权利的私权性质和物权性质分别展开分析。就私权性质而言,建构私权性质的土地经营权,是在集体土地领域里建立商品经济体制的最关键举措,为解决我国农地利用效率低下提供方案,为清晰化国家与集体组织、农户之间的土地关系提供依据;就物权性质而言,土地经营权具有直接支配性、受物权保护的绝对性与完整性。将土地经营权设定为一项不动产用益物权,可以发挥集体土地的使用价值,应对农业生产主体弃耕抛荒的困境、有助于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多项制度功能。土地经营权与已有农地权利的关系,包括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系、土地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系。就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系而言,以用益物权属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构建土地经营权的基础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就土地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系而言,为用益物权与所有权的关系。第二部分,土地经营权的主体。包括定名、定位、定型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一般法律概念的角度、民事主体意义的角度、物权主体意义的角度分层次论述土地经营权主体的定名问题,并探讨土地经营权主体的价值目标与功能定位,以及系统论述土地经营权主体的构成资格、土地经营权主体的属性与范围,认为包括承包农户在内的、所有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为目的的民事主体,均可为土地经营权主体。第三部分,土地经营权的客体。土地经营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不动产用益物权,没有违反“一物一权”原则,以“权利行使理论”界定土地经营权客体具有合理性。同时,结合我国农地权利分置的法权结构与农地用益物权客体构成的一般要件、我国农地制度变迁对土地经营权客体界定的启示,从客体的定性、定量方面,提出并论证土地经营权客体的法构造,即集体所有的可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村土地。第四部分,土地经营权的内容。就承包型土地经营权而言,承包型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权能与转让型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权能大体一致,但不同之处在于,承包型土地经营权原则上不具有处分权能,有关主体在合同中另有约定的应尊重其约定,满足特定的条件时可转为转让型土地经营权。承包型土地经营权人的权利主要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承包权、互换权、入股权、补偿请求权。承包型土地经营权人的义务主要有合理使用土地的义务、不得弃耕抛荒等义务。就转让型土地经营权而言,转让型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权能包括占有(直接占有农村土地)、使用(经营自主性、用途限制性)、收益(天然孳息、法定孳息)和处分(权利处分权)。转让型土地经营权人享有的权利主要有地上物所有权、依约使用土地的权利、流转转让型土地经营权的权利、物权请求权、续期请求权。转让型土地经营权人享有的义务有支付土地使用费、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保持与优化地力。同时,从物权法理论、民法平等性价值以及法律公平理念入手,认为在土地经营权之上设定权利负担且该负担有可能减损承包农户之既有权利时,才需要采“经过承包方的(书面)同意”的做法。第五部分,土地经营权的设立。依据物权法理论,从土地经营权作为用益物权的设立的一般概念和特征出发,并以权利设立方式的不同,区分“承包型土地经营权”与“转让型土地经营权”两种类型。其中,土地经营权承包合同为承包型土地经营权的设立根据,土地经营权转让合同是转让型土地经营权的设立根据。此种“二分法”对于土地经营权法构造的设计具有核心意义,能够使土地经营权制度真正承载中央提出的“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标。两种类型的土地经营权的物权设立规则有所区别:承包型土地经营权可采形式主义登记,即当事人在土地经营权承包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发生对外转让其权利的,土地经营权承包合同成立时,承包型土地经营权随之设立;转让型土地经营权应采实质主义登记,土地经营权转让合同属于物权合同,该合同成立后,需进行登记才可设立转让型土地经营权。第六部分,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是我国新时代农地制度改革的落脚点,其关键在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包括:转让、抵押、入股、出租、赠与和继承。其中,土地经营权转让为一种不动产物权变动,成立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与意思要件两方面,生效要件为不动产物权登记;土地经营权抵押不存在法律障碍,通过抵押土地经营权,可以有效缓解权利人融资困难等资本层面的困境,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于设立土地经营权抵押具有必要性;土地经营权入股是土地经营权资本化最重要的模式。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制度设计需要考量的是,入股的形式、股份组织的运行机制、入股风险防范措施等。土地经营权出租是土地经营权债权性流转方式,应当从五层涵义上分析理解此种流转方式。土地经营权赠与在现行法上为诺成性法律行为,未来立法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公证的方式,将土地经营权赠与合同纳入要式合同范畴。土地经营权继承属于权利继承,是土地经营权作为一项纯粹财产权利的必然要求,具有成为继承权客体的正当性基础。第七部分,土地经营权的变更与终止。土地经营权的变更包括内容变更和客体变更。土地经营权内容变更应严格遵循物权法定原则,在法律规定的典型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土地经营权客体变更包括“土地经营权客体变更之增加”和“土地经营权客体变更之减少”两种情形。前者指的是“原土地范围内的客体增加”,即在双方达成一致意思表示后,可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后者包含“农村土地的部分灭失”和“农村土地的分割”两类情形。土地经营权变更的程序是,向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办理不动产物权变更登记手续、向集体组织申请办理备案手续。土地经营权终止的原因有:权利期限届满、违反法定义务、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解除、土地被征收、权利人死亡后不发生继承、土地灭失等。土地经营权终止的法律效果是:承包农户或集体组织产生原物返还请求权、原土地经营权人具有注销登记义务、原土地经营权人享有地上物取回请求权、原土地经营权人享有补偿请求权。
赵延亮[6](2019)在《业主视角下精准扶贫开发工程索赔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实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重要举措。2015年,“精准扶贫”方略正式落地实施,产业扶贫作为“五个一批”脱贫措施的重要举措,成为贫困群众能否持续稳定脱贫的关键。扶贫开发工程作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的重要一环,其工程项目的效益直接影响扶贫的成效,而索赔作为影响项目收益的重要抓手更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建设工程索赔的研究多为承包方向发包方进行的索赔,研究发包方尤其是将政府作为发包方向承包方索赔的课题相对较少,相关资料也较为欠缺。本课题从扶贫开发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扶贫部门作为发包方的角度,通过研究国内外工程索赔的相关理论,探索、创新索赔管理模式和索赔方法,从而进行有效的索赔管理,最终实现工程项目收益的最大化。同时,本课题的特殊性在于研究的标本为扶贫开发项目,其工程项目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政府扶贫部门作为发包方更要加强工程的索赔管理,保障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以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结合当前国内外工程索赔研究现状,系统阐述工程索赔的相关理论,并以金岭扶贫开发工程为例分析当前扶贫开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改进途径和合理化建议,形成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工程索赔方案,为扶贫部门解决相似工程索赔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更好的为脱贫攻坚服务。
宋昊阳[7](2019)在《工程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我国经济的转型与修整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工程建设行业进入了大周期下滑、小周期筑底的嵌套重叠阶段,迎来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由于工程项目固有的复杂、大规模、周期长等特征,项目承发包双方需要时刻面对来自不同方面、难以独立解决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因素。而行业中传统的刚性契约思想与策略难以适应当前的新环境,引发了项目中不平衡报价、低报价高索赔等现象,项目合同纠纷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项目工期、成本与质量。鉴于此,项目交易双方开始寻求开放、灵活的契约关系,期望通过柔性思想与要素的注入,促进双方间稳定、互惠的合作。但是,现有研究对工程项目契约柔性的探讨相对有限、零散,其内涵、维度等基本概念仍较为模糊,且缺乏对契约过程性、关系嵌入性的重视。鲜有学者从关系视角,结合工程项目情境,对契约柔性与合作行为的内在影响机理开展深入的解析与验证,两者间的关系“黑箱”有待挖掘。为此,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关系契约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等,从关系视角出发,聚焦工程项目契约与行为,综合运用文献研读、调研访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多案例研究、结构方程与因子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开展工程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旨在揭示项目契约柔性对合作行为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深化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工程项目业主开展承包方契约治理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构念界定与测量。以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关系契约理论为指导,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合同文本、访谈资料等数据实施三阶段的数据编码过程,通过契约柔性外在表征的分析与提炼,系统界定承包方视角下工程项目契约柔性的内涵与内在维度结构。随后,基于大样本数据开发并检验了构念测量量表。结果显示,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源于对项目不确定性的有效应对,需要结合不确定性的可预测程度与应对成本构建柔性策略,由契约内容柔性提供的适应性与契约执行柔性提供的替代性构成的一阶相关两维度构念,可从条款浮动范围、条款完备性、条款事后可调整性、事后再谈判条款、工程变更权限、履约严格程度、事后再谈判、非正式契约运用以及自主管理权9个方面进行构念测量。(2)工程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影响机理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紧密结合项目实践情境,按照“契约柔性—关系状态—关系行为”的分析逻辑,对四个研究单元开展案例分析,在识别“关系状态”的关键构成要素的同时,进一步探究各构念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1)在工程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的影响中,承包方的关系状态主要体现为公平感知与持续信任;2)项目契约内容柔性与执行柔性分别通过正式制度规范与沟通理解作用于承包方合作行为;3)项目契约内容柔性通过结果分配、制度程序影响承包方公平感知,通过制度与能力影响承包方持续信任;4)项目契约执行柔性分别通过程序与关系影响承包方公平感知,通过能力与关系影响承包方持续信任;5)承包方公平感知基于公平互惠作用于合作行为,承包方持续信任基于利他承诺作用于合作行为;6)对公平的判断与认知能够提升承包方对业主能力、交易制度以及关系可靠程度的积极预期,促进承包方持续信任的形成或提升。(3)工程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影响路径研究。基于理论以及定性研究结果,构建了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承包方公平感知、持续信任与合作行为间的关系假设与路径模型。在问卷设计与大样本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检验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与讨论。结果表明,具体来看,项目契约内容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不存在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公平感知与持续信任对后者产生间接正向作用;项目契约执行柔性对合作行为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公平感知与持续信任在两者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且主要表现为平行中介效应;同时,承包方公平感知在项目契约柔性与持续信任间发挥中介效应,承包方持续信任则在公平感知与合作行为间发挥一定的中介效应。
叶金伟[8](2019)在《EPC总承包模式的宁波某污水处理项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项目的项目管理模式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项目采用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EPC)总承包模式。EPC总承包模式实现了设计、采购和施工等阶段的交叉和融合,具有业主管理简单、缩短了建设周期、节约了工程成本和提高了工作效率等优势。因此,对EPC总承包模式的污水处理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探讨了EPC总承包模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EPC模式与交钥匙工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梳理了EPC模式的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要点;介绍了EPC模式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情况,分析了污水处理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的可行性。其次,以宁波某污水处理EPC项目为实例,从工程管理、目标管理两方面详细论述了污水处理EPC项目的组织架构和实施过程,其中工程管理包括策划、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和移交,目标管理包括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HSE),明确了项目经理、项目团队主要成员的工作职责及任务分工;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总结了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最后,通过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分析法构建了污水处理EPC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EPC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污水处理EPC项目的实施效果,找出EPC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和对策。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在EPC模式的实践应用中要充分识别其优缺点,尽量利用优点,规避缺点;污水处理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是可行且合适;污水处理EPC项目实施效果的关键性评价指标是资金控制、工期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通过综合评价,得出污水处理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需要从业主需求、设计阶段成本和限额设计等方面改进并完善EPC模式的项目管理体系。
肖婷[9](2019)在《XC集团对内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发展环境、国企改革以及投资环境开放等因素的影响,石化国企行业呈现竞争活力上升、资金更加丰厚、投资活动频繁的趋势,然而当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投资决策缺乏科学规划,投资预算与现实投资结果脱节,投资管理不规范等。石化国企必须防控好市场投资风险,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学术研究和实践表明,内部控制是防控投资风险的有效工具,建设好投资内控是保障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本文对XC集团的对内投资内控建设进行案例研究,对于改进XC对内投资业务内部控制,完善我国投资内控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内部人理论、产权理论及激励理论为基础,结合对内投资内控的基本方法,按照对内投资流程的顺序,对XC石化集团对内投资业务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XC对内投资业务符合发展战略,发挥了规模效应,呼应了行业政策,但整体上仍旧存在投资结构不对称、研发投入不够的问题。在审核与决策阶段,缺乏可行性论证,外包项目合同管理力度弱,内控制度更新效率低;在计划和实施阶段,未充分考虑市场信息,轻易变更投资计划,投资管理人员态度消极;在跟踪与评价阶段,投资项目处置事项流程颠倒,缺乏对分子公司的日常管控。因此,本文对XC集团改进对内投资内部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审核与决策阶段XC集团应加强可行性调研,提高投资决策科学性;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设置专人完善和更新内控制度减轻内部人效应,改善对内投资内控环境;计划和实施阶段应加强投资风险信息与传递,完善风险防控矩阵,增添风险应对手段防御投资计划变更风险,减轻投资失败的负面影响;提高经济合同执行力,加强工程项目内部管理;突出绩效评价重点指标,引导对内投资管理人员工作,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跟踪与评价阶段应规范和监督对内投资处置事项,完善管控分子公司组织机构,加强对分子公司监督评价。
蒙映合[10](2019)在《PPP/BOT融资模式下的公路工程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公路在提高国民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公路建设项目通常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并且建设时间非常长,所以目前此类项目的投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投资主体越来越多,融资模式日渐多元化。对于同一项目来说,如果采用的融资模式不同,面临的风险也不同。本文首先梳理汇总了此类项目常用融资模式,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用不同融资和投资模式时,项目可能存在风险的因数,给公路建设投融资模式选择及其风险管理提出有益建议。本文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经常采用的BOT和PPP融资模式进行投资风险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两种融资模式下公路工程投资风险予以评价,并提出具体的控制策略。本文包括六大部分,首章概述了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同时介绍了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及技术路线。文献综述对国内外BOT、PPP融资模式下公路工程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的相关研究的文章进行了收集、梳理,然后把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类,选择性的、系统性的进行细致深入的阅读,通过阅读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学习如何分析建立模型,选择方法和确定参数;第二章是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主要是阐述了BOT、PPP融资模式的定义及流程,并对这个两种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还阐述了项目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的定义与流程;第三章根据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及风险特点,对两种模式下公路工程项目进行投资风险分析;介绍了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含义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BOT、PPP模式下的投资风险进行了评价;第四章根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的原则和方法,从政治、金融、建设完工、市场、运营和不可抗力等方面,对于投建高速公路项目的风险问题展开研究,着重分析了控制策略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可行策略和风控举措建议;第五章主要就风险识别、评价、风控策略展开探讨,以XS和FW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针对该项目的建设特点,结合BOT融资模式项目XS高速和PPP融资模式项目FW高速项目调查数据,对本项目投资风险展开了定量分析评价。第六章为本文研究的结论部分,还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二、如何对分承包方实施品质保证能力审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对分承包方实施品质保证能力审查(论文提纲范文)
(1)鹰潭市棚改EPC总承包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 |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EPC模式与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 EPC模式项目管理理论 |
2.1.1 EPC总承包模式的概念 |
2.1.2 EPC项目主要特点 |
2.1.3 EPC项目管理程序 |
2.2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
2.2.1 财务风险的定义 |
2.2.2 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
2.2.3 财务风险的界定 |
2.3 EPC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
2.3.1 EPC项目财务风险识别 |
2.3.2 EPC项目财务风险评价 |
2.3.3 EPC项目财务风险应对 |
3 鹰潭市棚改EPC项目财务风险识别 |
3.1 公司及项目概况 |
3.1.1 S建筑公司简介 |
3.1.2 公司EPC项目管理现状 |
3.1.3 鹰潭市棚改EPC项目基本情况 |
3.1.4 项目SWOT分析 |
3.2 项目财务风险识别 |
3.2.1 投标阶段财务风险识别 |
3.2.2 设计和采购阶段财务风险识别 |
3.2.3 施工阶段财务风险识别 |
3.2.4 结算阶段财务风险识别 |
3.3 建立项目财务风险清单 |
3.3.1 财务风险清单初步识别 |
3.3.2 德尔菲法财务风险识别 |
3.3.3 财务风险正式清单 |
4 鹰潭市棚改EPC项目财务风险评价 |
4.1 构建层次分析评价模型 |
4.1.1 确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4.1.2 构造判断矩阵 |
4.1.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1.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2 模糊综合评价 |
4.2.1 建立财务风险因素集 |
4.2.2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
4.2.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4.3 评价结果分析 |
5 鹰潭市棚改EPC项目财务风险控制 |
5.1 对财务风险主要因素的控制 |
5.1.1 投标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
5.1.2 设计与采购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
5.1.3 施工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
5.1.4 结算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
5.2 对财务风险次要因素的控制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调查(德尔菲法) |
附录 B 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评分表 |
附录 C 项目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评分表 |
附录 D 项目财务风险水平评判表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2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性质争论 |
2.1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研究现状 |
2.1.1 学界观点 |
2.1.2 相关立法 |
2.2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与缺陷责任期 |
2.3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优先受偿权的法律性质分析 |
2.4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优先受偿权的实践性分析 |
3 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案例分析 |
3.1 相关案例的整理 |
3.2 司法裁判观点的分析 |
4 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是否应当享有优先受偿权的不同情况 |
4.1 破产清算后标的工程后不作原用途 |
4.2 破产清算后标的工程用作原用途 |
4.2.1 标的工程已竣工验收但缺陷责任期未满 |
4.2.2 标的工程已竣工验收缺陷责任期已满 |
4.2.3 标的工程尚未建造完成 |
4.3 本章小结 |
5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的对策建议 |
5.1 加快有关立法 |
5.2 建立并推行金融机构担保制度 |
5.3 建立并推行担保公司制度 |
5.4 建立健全保险公司担保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
1.4.1 成本控制的概念 |
1.4.2 成本控制的研究内容 |
1.4.3 成本控制的目标 |
1.4.4 成本控制的管理特征 |
2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研究现状及成本特点 |
2.1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
2.1.1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的理论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外船舶内装成本管理的实践现状 |
2.1.3 国内船舶内装的成本管理现状 |
2.2 船舶内装成本的构成及特点 |
2.2.1 船舶内装成本的构成 |
2.2.2 船舶内装成本的特点 |
3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管理现状 |
3.1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介绍 |
3.2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管理框架与流程 |
3.2.1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组织结构 |
3.2.2 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 |
3.3 影响内装成本的问题归纳图 |
3.4 事前阶段的内装成本控制问题 |
3.4.1 预测环节缺少成本定额 |
3.4.2 计划环节不能有效执行 |
3.5 事中阶段的内装成本控制问题 |
3.5.1 内装流程管理的不规范 |
3.5.2 采购管理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 |
3.5.3 工程费用的结算存在随意性 |
3.5.4 车间内装材料浪费严重 |
3.5.5 耗材回收率过低 |
3.5.6 部分环节分工过细 |
3.5.7 不合理的交叉作业而造成返工情况较多 |
3.6 事后阶段的内装成本控制问题 |
3.6.1 事后反馈机制不健全 |
3.6.2 事后考核机制的缺失 |
4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公司的内装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
4.2 内装的设计水平较低 |
4.3 工人和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淡薄 |
4.4 流程管理不规范和分工界面不清晰 |
4.5 保障机制与考核机制失灵 |
4.6 后勤支持服务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和考核机制 |
4.7 骨干员工流失严重 |
5 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的对策 |
5.1 加强培训与考核 |
5.1.1 建立对管理人员的总体成本控制理念培训与考核机制 |
5.1.2 以总体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对设计人员的考核机制 |
5.2 落实材料定额控制措施 |
5.3 建立由下游对上游环节评估打分的内部绩效考核流程 |
5.4 建立以用户体验反馈为导向的信息化系统优化机制 |
5.5 推行内装项目开工前的生产筹备委员会机制 |
5.6 建立合理的员工的激励措施确保骨干人力资源稳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EPC管理模式在煤化工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课题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EPC项目管理模式概述 |
2.1 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
2.1.1 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
2.1.2 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
2.1.3 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 |
2.2 EPC管理模式的概念与内容 |
2.2.1 EPC管理模式的概念 |
2.2.2 EPC管理模式的演变发展 |
2.2.3 EPC管理模式的特征 |
2.2.4 EPC管理模式的优点 |
2.2.5 EPC管理模式的缺点 |
2.3 EPC总承包与其它总承包区别 |
2.3.1 EPC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的区别 |
2.3.2 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总承包的区别 |
3 EPC管理模式在化肥项目的应用研究 |
3.1 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概况 |
3.1.1 项目组成 |
3.1.2 工艺流程 |
3.1.3 项目特点 |
3.2 项目管理模式 |
3.3 项目管理情况 |
3.3.1 组织管理 |
3.3.2 招标与合同管理 |
3.3.3 HSE管理 |
3.3.4 进度管理 |
3.3.5 质量管理 |
3.3.6 费用管理 |
3.3.7 风险管理 |
3.4 项目各阶段管理 |
3.4.1 设计阶段管理 |
3.4.2 采购阶段管理 |
3.4.3 施工阶段管理 |
3.4.4 试车与性能考核管理 |
3.4.5 竣工验收管理 |
3.5 项目小结 |
4 问题及建议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EPC缺乏大型煤化工项目管理经验 |
4.1.2 分包商管理弱化 |
4.1.3 设计管理不严 |
4.1.4 监理监管不严 |
4.2 优化建议 |
4.2.1 强化EPC承包商管理 |
4.2.2 注重对分包商的管理 |
4.2.3 改变大型设备管理 |
4.2.4 严把设计关 |
4.2.5 强化监理管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三权分置”模式下土地经营权的法构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方法 |
第一章 土地经营权的法理定位 |
第一节 土地经营权的界定 |
一、土地经营权界定概说 |
二、界定的原则:物权法定原则 |
三、土地经营权之“土地”——农村土地 |
四、土地经营权之“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 |
五、土地经营权之“权”——用益物权 |
第二节 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属性界定 |
一、土地经营权的私权性质 |
二、土地经营权的物权性质 |
三、土地经营权为独立用益物权 |
四、土地经营权为不动产用益物权 |
第三节 土地经营权与已有农地权利的关系界定 |
一、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系 |
二、土地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系 |
第二章 土地经营权主体的法构造 |
第一节 土地经营权主体的定名 |
一、一般法律概念上的土地经营权主体 |
二、民事主体意义上的土地经营权主体 |
三、物权主体意义上的土地经营权主体 |
第二节 土地经营权主体的价值目标与功能定位 |
一、土地经营权主体之价值目标 |
二、土地经营权主体之功能定位 |
第三节 土地经营权主体的定型 |
一、土地经营权主体之构造的正当性 |
二、土地经营权主体的构成资格 |
三、土地经营权主体的属性与范围 |
第三章 土地经营权客体的法构造 |
第一节 土地经营权客体的立法问题及其研究价值 |
一、土地经营权客体的立法问题 |
二、土地经营权客体立法研究的价值 |
第二节 土地经营权与一物一权原则的处理 |
一、一物一权原则的内涵限缩 |
二、一物一权原则的主要适用场景 |
三、土地经营权与现行农地权利互不冲突 |
第三节 以权利客体分层理论界定土地经营权客体之辨析 |
一、权利客体分层理论的传统适用范围 |
二、土地经营权不应被视为我国用益物权体系中的例外 |
三、土地经营权与地上权的不可比性 |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土地经营权客体的悖反性 |
第四节 土地经营权客体的法构造 |
一、农地权利分置的法权结构与农地用益物权客体的构成要件 |
二、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与土地经营权的客体界定 |
三、客体定性:不动产之农村土地 |
四、客体定量:农业经营型土地资源 |
第四章 土地经营权内容的法构造 |
第一节 承包型土地经营权内容之法构造 |
一、承包型土地经营权的特征 |
二、承包型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权能 |
三、承包型土地经营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二节 转让型土地经营权内容之法构造 |
一、转让型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权能 |
二、转让型土地经营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
三、全面采“经过承包方的(书面)同意”的法理检视 |
第五章 土地经营权的设立 |
第一节 土地经营权设立的方式与注意事项 |
一、土地经营权设立的方式 |
二、土地经营权设立的注意事项 |
第二节 承包型土地经营权之设立 |
一、“增人不增地”模式下无地农民的困境 |
二、集体组织中无地农民的发展权 |
三、“增人不增地”模式下无地农民的出路 |
四、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与内容 |
第三节 转让型土地经营权之设立 |
一、土地经营权转让合同的性质 |
二、土地经营权转让合同的主体 |
三、土地经营权转让合同的内容 |
四、土地经营权转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
第四节 土地经营权的不动产登记规则 |
一、承包型土地经营权的设立可采形式主义登记规则 |
二、转让型土地经营权的设立应采实质主义登记规则 |
三、土地经营权的设立时间节点及风险负担规则 |
第六章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
第一节 土地经营权转让 |
一、土地经营权的转让与出让的关系辨析 |
二、土地经营权转让的性质与特征 |
三、土地经营权转让的条件 |
第二节 土地经营权抵押 |
一、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理辨析 |
二、土地经营权抵押的类型 |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设立土地经营权抵押的作用 |
四、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制度实效 |
第三节 土地经营权入股 |
一、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形式 |
二、土地经营权股份组织的运行机制 |
三、土地经营权入股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四节 土地经营权出租 |
一、土地经营权出租应属于债权性法律关系范畴 |
二、土地经营权出租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
三、土地经营权出租应属于权利行使方式上的意义 |
四、土地经营权出租应属于权利出租 |
五、土地经营权出租的具体类型 |
第五节 土地经营权的赠与、继承 |
一、土地经营权赠与 |
二、土地经营权继承 |
第七章 土地经营权的变更与终止 |
第一节 土地经营权的变更 |
一、土地经营权的内容变更 |
二、土地经营权的客体变更 |
三、土地经营权变更的程序 |
四、土地经营权其他事项变更 |
第二节 土地经营权的终止 |
一、土地经营权终止的事由 |
二、土地经营权终止的法律效果 |
结论与创新 |
一、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二、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业主视角下精准扶贫开发工程索赔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工程索赔的理论研究 |
2.1 工程索赔概述 |
2.2 发包方索赔的主要内容 |
2.3 发包方索赔的计算 |
2.4 发包方索赔的程序和证据获取 |
2.5 本章小结 |
3 扶贫开发工程发包方索赔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扶贫开发工程发包方索赔现状 |
3.2 扶贫开发工程发包方索赔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扶贫开发工程发包方索赔防治对策 |
4.1 组织保证措施 |
4.2 管理保证措施 |
4.3 经济保证措施 |
4.4 技术保证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5 金岭扶贫开发工程发包方索赔管理实践 |
5.1 金岭扶贫开发工程概况 |
5.2 金岭扶贫开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索赔管理 |
5.3 金岭扶贫开发工程的索赔心得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工程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契约柔性研究现状 |
1.2.2 工程项目研究现状 |
1.2.3 组织间合作研究现状 |
1.2.4 研究评述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对象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2.1 基础理论 |
2.1.1 不完全契约理论 |
2.1.2 关系契约理论 |
2.1.3 社会交换理论 |
2.2 项目契约柔性相关理论 |
2.2.1 项目契约柔性的本质 |
2.2.2 项目契约柔性的构成 |
2.2.3 项目契约柔性的影响 |
2.3 工程项目合作行为相关理论 |
2.3.1 工程项目合作行为的内涵 |
2.3.2 工程项目合作行为的维度与测量 |
2.3.3 工程项目合作行为的前置关系因素 |
2.4 组织间关系要素相关理论 |
2.4.1 组织间公平感知 |
2.4.2 组织间信任 |
2.5 研究框架的提出 |
3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构念界定与测量 |
3.1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构念研究框架 |
3.2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构念界定 |
3.2.1 研究方法 |
3.2.2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2.3 基于扎根理论的数据编码分析 |
3.2.4 构念模型构建 |
3.3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构念测量 |
3.3.1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3.2 测量题项初步生成 |
3.3.3 测量题项净化 |
3.3.4 正式调研与量表检验 |
3.4 本章小结 |
4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影响机理研究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方法 |
4.1.2 研究样本 |
4.1.3 研究框架 |
4.1.4 研究数据收集 |
4.2 案例描述与分析: A公司焦化项目 |
4.2.1 项目概况 |
4.2.2 关键事件描述 |
4.2.3 案例内分析: 研究单元 |
4.3 案例描述与分析: B公司能源站土建项目 |
4.3.1 项目概况 |
4.3.2 关键事件描述 |
4.3.3 案例内分析: 研究单元2 |
4.4 案例描述与分析: C公司炼厂改造项目 |
4.4.1 项目概况 |
4.4.2. 关键事件描述 |
4.4.3 案例内分析: 研究单元3 |
4.4.4 案例内分析: 研究单元4 |
4.5 跨案例分析 |
4.5.1 项目契约柔性与承包方合作行为间关系要素识别 |
4.5.2 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的影响分析 |
4.5.3 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关系要素的影响分析 |
4.5.4 承包方公平感知对持续信任的影响分析 |
4.5.5 承包方关系要素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作用路径研究 |
5.1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5.1.1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与承包方合作行为 |
5.1.2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承包方公平感知与合作行为 |
5.1.3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承包方持续信任与合作行为 |
5.1.4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承包方公平感知与持续信任 |
5.1.5 研究假设汇总与模型 |
5.2 研究设计 |
5.2.1 变量测量 |
5.2.2 问卷设计 |
5.2.3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
5.2.4 数据分析方法 |
5.3 假设检验 |
5.3.1 测量模型检验 |
5.3.2 结构模型评估 |
5.3.3 中介效应检验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4.1 项目契约柔性、承包方公平感知与合作行为间关系 |
5.4.2 项目契约柔性、承包方持续信任与合作行为间关系 |
5.4.3 承包方公平感知与持续信任间关系 |
5.4.4 承包方公平感知与持续信任的多重中介关系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1 研究结论 |
6.1.2 研究建议 |
6.2 研究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量表开发开放式访谈提纲 |
附录B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量表开发预/正式调研问卷 |
附录C 案例研究开放式访谈提纲 |
附录D 工程项目契约柔性与承包方合作行为关系调研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EPC总承包模式的宁波某污水处理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EPC总承包模式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EPC总承包模式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二章 EPC总承包模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2.1 EPC总承包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
2.1.1 EPC总承包模式的概念 |
2.1.2 EPC模式与交钥匙工程的分析比较 |
2.2 EPC总承包模式的建设流程和项目管理要点分析 |
2.2.1 EPC总承包模式的建设流程 |
2.2.2 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分析 |
2.3 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
2.3.1 EPC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
2.3.2 EPC总承包模式的优缺点 |
2.3.3 适用情况 |
2.4 污水处理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宁波某污水处理EPC总承包项目的结构体系 |
3.1 项目背景 |
3.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1.2 项目规模及设计进出水质要求 |
3.1.3 EPC总承包合同范围及内容 |
3.2 EPC总承包项目的工程管理组织构建 |
3.2.1 EPC总承包公司的组织构建 |
3.2.2 项目策划组织构建 |
3.2.3 项目设计组织构建 |
3.2.4 项目采购组织构建 |
3.2.5 项目施工组织构建 |
3.2.6 项目试运行组织构建 |
3.2.7 项目移交组织构建 |
3.3 EPC总承包项目的目标管理组织构建 |
3.3.1 项目进度和成本管理组织构建 |
3.3.2 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构建 |
3.3.3 项目安全(HSE)管理组织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宁波某污水处理EPC总承包项目的实施过程 |
4.1 EPC总承包项目的工程管理实施过程 |
4.1.1 项目策划实施过程 |
4.1.2 项目设计实施过程 |
4.1.3 项目采购实施过程 |
4.1.4 项目施工实施过程 |
4.1.5 项目试运行实施过程 |
4.1.6 项目移交实施过程 |
4.2 EPC总承包项目的目标管理实施过程 |
4.2.1 项目进度管理的实施过程 |
4.2.2 项目成本管理的实施过程 |
4.2.3 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 |
4.2.4 项目安全(HSE)管理的实施过程 |
4.2.5 项目沟通管理的实施过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宁波某污水处理EPC总承包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建议 |
5.1 建立EPC总承包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效果评价 |
5.1.1 建立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
5.1.2 建立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模型 |
5.2 EPC总承包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 |
5.3 EPC总承包项目的不足 |
5.4 EPC总承包项目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
5.4.1 全面识别业主需求 |
5.4.2 加强设计阶段成本管理 |
5.4.3 建立限额设计管理体系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XC集团对内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控制的发展及研究 |
1.2.2 投资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
1.2.3 内部控制与对内投资活动 |
1.2.4 评价与启示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企业对内投资业务内控理论基础 |
2.1 对内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主要流程 |
2.1.1 审核和决策阶段内控 |
2.1.2 计划与实施阶段内控 |
2.1.3 跟踪与评价阶段内控 |
2.2 对内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2.1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理论 |
2.2.2 国有企业集团的产权关系 |
2.2.3 激励理论 |
2.3 国有石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
第3章 XC集团对内投资业务内控现状 |
3.1 XC集团概况 |
3.1.1 集团简介 |
3.1.2 组织结构 |
3.2 XC集团对内投资业务内控设计概况 |
3.2.1 内部控制文件 |
3.2.2 责权分配 |
3.2.3 内部控制活动 |
3.2.4 主要风险控制点 |
3.3 XC集团对内投资业务概况 |
3.3.1 公司战略 |
3.3.2 对内投资业务规模与项目 |
第4章 XC集团对内投资内控问题及原因 |
4.1 集团对投资内控目标理解的分析 |
4.2 审核与决策阶段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2.1 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 |
4.2.2 对内投资内控制度管理效率低 |
4.3 计划与实施阶段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1 对内投资计划忽视市场风险致亏损 |
4.3.2 外包投资项目合同管理力度弱 |
4.3.3 绩效评价体系导向作用缺失 |
4.4 跟踪与评价阶段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4.1 项目处置事项未遵照内控流程 |
4.4.2 缺乏对分子公司的日常管控 |
第5章 XC集团对内投资业务内控改进建议 |
5.1 审核与决策阶段改进建议 |
5.1.1 加强投资决策可行性调研 |
5.1.2 完善公司治理层结构 |
5.1.3 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 |
5.1.4 设置专人完善与更新内控制度 |
5.2 计划与实施阶段改进建议 |
5.2.1 加强投资风险信息收集与传递 |
5.2.2 完善对内投资业务风险防控体系 |
5.2.3 加强工程项目经济合同管理 |
5.2.4 强化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作用 |
5.3 跟踪与评价阶段改进建议 |
5.3.1 规范和监督对内投资业务处置流程 |
5.3.2 健全分子公司管控组织结构 |
5.3.3 加强对分子公司的监督评价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PPP/BOT融资模式下的公路工程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项目风险分析研究 |
1.2.2 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及技术线路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1 融资模式的定义与流程 |
2.1.1 BOT融资模式 |
2.1.2 PPP融资模式 |
2.2 BOT、PPP融资模式的对比分析 |
2.2.1 项目资金来源差异 |
2.2.2 风险分担的差异 |
2.2.3 利益回收渠道差异 |
2.2.4 融资成本的差异 |
2.2.5 政府对公路项目的控制权的差异 |
2.3 风险管理理论 |
2.3.1 风险管理的定义 |
2.3.2 风险管理的流程 |
2.4 风险识别的定义与方法 |
2.4.1 风险识别的定义 |
2.4.2 风险识别的方法 |
2.5 风险评价的定义与方法 |
2.5.1 风险评价的定义 |
2.5.2 风险评价的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PPP/BOT融资模式下的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
3.1 我国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及风险特点 |
3.1.1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特点 |
3.1.2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特点 |
3.2 层次分析法的选择 |
3.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3.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3.3 PPP/BOT融资模式下的公路工程投资风险分析 |
3.3.1 BOT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
3.3.2 PPP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
3.4 PPP/BOT融资模式下的公路工程投资风险评价 |
3.4.1 BOT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
3.4.2 PPP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PPP/BOT融资模式下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
4.1 风险控制原则和方法 |
4.1.1 风险控制的原则 |
4.1.2 风险控制的方法 |
4.2 BOT模式下的风险控制策略 |
4.2.1 政治风险控制策略 |
4.2.2 经济风险控制策略 |
4.2.3 建设完工风险控制策略 |
4.2.4 市场风险控制策略 |
4.2.5 运营风险控制策略 |
4.2.6 不可抗力风险控制策略 |
4.3 PPP模式下的风险控制策略 |
4.3.1 政治风险控制策略 |
4.3.2 金融风险控制策略 |
4.3.3 建设风险控制策略 |
4.3.4 市场风险控制策略 |
4.3.5 运营风险控制策略 |
4.3.6 不可抗力风险控制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BOT融资模式的XS高速公路项目概述 |
5.2 BOT融资模式的XS高速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
5.3 BOT融资模式的XS高速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
5.3.1 政治风险控制策略 |
5.3.2 经济风险控制策略 |
5.3.3 建设完工风险控制策略 |
5.3.4 市场风险控制策略 |
5.3.5 运营风险控制策略 |
5.3.6 不可抗力风险控制策略 |
5.4 PPP融资模式的FW高速公路项目概述 |
5.5 PPP融资模式的FW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
5.6 PPP融资模式的FW项目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
5.6.1 政治风险控制策略 |
5.6.2 金融风险控制策略 |
5.6.3 建设风险控制策略 |
5.6.4 市场风险控制策略 |
5.6.5 运营风险控制策略 |
5.6.6 环境风险控制策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表 |
四、如何对分承包方实施品质保证能力审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鹰潭市棚改EPC总承包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 胡居雄.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D]. 王贵璇.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3]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内装成本控制研究[D]. 王冲.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4]EPC管理模式在煤化工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叶鸿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5]“三权分置”模式下土地经营权的法构造研究[D]. 刘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业主视角下精准扶贫开发工程索赔管理研究[D]. 赵延亮.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工程项目契约柔性对承包方合作行为影响研究[D]. 宋昊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8]EPC总承包模式的宁波某污水处理项目研究[D]. 叶金伟.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9]XC集团对内投资业务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肖婷. 湖南大学, 2019(07)
- [10]PPP/BOT融资模式下的公路工程投资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 蒙映合.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论文; 工程索赔论文; 成本控制管理论文; 建设工程总承包论文; 项目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