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古朴的白马藏族

原始古朴的白马藏族

一、原始古朴的白马藏族(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慧[1](2021)在《平武县白马藏族服装元素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现代服装行业飞速发展,少数民族服装发展相对滞缓,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民族服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型,但由于缺少专门的保护举措,民族服饰文化逐渐出现了意蕴淡化等问题。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颜色鲜明,其造型和配饰代表了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继承,在历史的长河中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受到时代变迁、生产方式、气候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使该服饰文化富有独特的魅力。本人通过实地走访平武县白马藏族乡寨,针对平武县白马藏族的服饰、配饰、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等资料将白马藏族服装元素应用在现代女装创意设计中。通过实地调研对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元素在现代女装中应用研究,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第一,对平武县白马藏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阐述课题研究目的与方法。第二,对平武县白马藏族的人文地理、宗教信奉、文化艺术特征等进行概述。第三,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展开对平武县白马藏族男装和女装全方面的论证分析。第四,对平武县白马藏族服装与配饰的文化寓意进行分析。第五,归纳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中图案题材,从图案元素到色彩运用,再到服饰中的形式特征及寓意进行分析总结。第六,对平武县白马藏族服装元素的提取应用,结合现代工艺进行在系列女装的创意实践。第七,对整体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及感悟。

周丽[2](2021)在《文化基因视域下川甘白马人民族旅游开发研究》文中指出在川甘交界的高山沟壑中生活着一群神秘的白马人,人口总数约有两万人,集中分布在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和甘肃文县等地。白马人拥有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近年来,在文旅融合、民族地区谋发展的背景下,白马村寨旅游业发展迅速。少数民族文化因其生态脆弱性和文化脆弱性,民族旅游的开展势必会对白马人的民族文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运用文化基因、文化分层、舞台真实等理论,采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白马人的民族文化基因进行归纳整理,针对目前白马村寨发展民族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本文首先概述川甘白马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白马人生活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对白马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其次对川甘白马民族文化基因进行分析,构建出白马民族文化谱系图,分析白马民族文化基因演变的表现、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四川平武县亚者造祖村、九寨沟县甲勿上寨与甘肃文县草河坝村的旅游开发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川甘白马人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异同及“脱域”现象;最后分析川甘白马民族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川甘白马人民族旅游开发与文化基因保护提出对策,以期有助于实现白马人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人类灿烂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文旅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本化,实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必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应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

包建强,张金生[3](2021)在《白马藏族非遗“池哥昼”成分稽古与发展史钩沉》文中研究说明白马藏族非遗"池哥昼"的出现年代非常久远,但文献阙如,它出现的具体时间很难确定。考察、明辨"池哥昼"的古老文化成分,可探得"池哥昼"悠久的发展历史轮廓和散佚的内容。在原始社会末期,白马藏族先民以巫术化的拟兽和狩猎模拟干预自然,产生最早的"池哥昼"仪式;他们崇拜自然,以"池哥昼"驱傩祭祀,形成原始宗教。商、周以降,受中原傩影响,"池哥昼"面具从植物和兽形向人形迈进。唐以后,"池哥昼"吸收佛、道、苯因素,本由古巫承担的职能出现分化,"池母"面具、表演内容与驱傩舞步也发生新变。

包建强,靳婷婷[4](2021)在《跨学科视域下傩戏“池哥昼”文化成分的参互叙事》文中指出白马藏族傩戏"池哥昼"是时代层累成的综合性艺术,须以跨学科的思维检讨,始能见其全貌。"池哥昼"受丝路文化影响,带着浓郁的商业性和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具有对抗性强烈的题材和勇武刚健的审美风格。最初"池哥昼"是白马藏族先民用巫傩拟兽践行原始崇拜的仪式,至戏剧、民歌、民间传说、口传部族史等文化成分相继被纳入,其形态从傩仪向初级傩戏演进,诸成分间的关系亦由傩仪叙事转为多种文化成分在仪式语境中参互叙事,叙事主旨始终是宗教信仰。"池哥昼"的形成与白马藏族民族形成密不可分。

冉蕾[5](2020)在《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文化的传播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白马藏族傩文化是我国保存较为古老完整的傩文化,无论在仪式流程、表演方式,还是在面具道具、服饰砌末等方面都有具体体现,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宗教学、民俗学、戏曲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知识,是当下考察远古文明的活态样本。白马藏族傩舞“池哥昼”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瞩目。但傩文化本身就带有古老陈旧和“封建迷信”的标签,原始社会里对图腾的崇拜和现代社会唯技术论的对峙,让赖以生存的半农耕半狩猎文明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其身传口授的古老传承模式更是与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世界格格不入。笔者通过对白马傩文化的分析以及对其传播现状的调查,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等几方面阐述了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文化的传播现状,并且立足现状,提出了其文化传播中存在的四个问题:数字移民与数字原住民之间存在传播裂隙;旅游传播造成白马藏族傩文化表征产生变化;传统大众传播渠道局限传播效果;传播主体的作用空间有待挖掘。本文从文化传播学视域出发,为少数民族傩文化传播的研究提供一个具体研究实例,同时对白马藏族傩文化的传播策略提出建议。针对白马傩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认为还要建立系统的本民族内部传播体系;找到经济发展与傩文化传播间的平衡点;利用新媒介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打造文化品牌形成特色等多个角度出发,以改善白马傩文化的现状,将其传播效果最优化和最大化。

曹英才[6](2020)在《舟曲藏族服饰文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文化整体视角对舟曲藏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了个案研究,从服饰发生的生态环境、历史发展、社会背景、生产方式等方面作了综合研究,其目的在于探析对特定地域环境的服饰风格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之间的密切关联,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相连的层次关系。由于舟曲藏族生活在特定地域空间内,在长期社会历史、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中,创造出与舟曲地域相适应的服饰着装。在特定地域空间内,受众多文化因素和影响是服饰产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服饰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环境和传承场域。而这些基础为服饰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环境。由此特定地域空间和人群及环境共同构成了一套本土地域特色的服饰文化生态系统。在这种文化空间视阈下,舟曲藏族服饰文化作为藏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遗产。其类型丰富,风格独特,总体构成了自成体系的艺术格局。由于居住环境和生产方式相对封闭落后,居于这种环境氛围下,总体服饰文化保留相对完整。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各种文化不断被涌入,潜移默化地对服饰生产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去传统服饰逐渐都已失传,而现代大众化服饰占领主导趋势,基于这种社会语境下,研究本地域服饰文化具有迫切而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即体现该民族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和精神文化的外显展示。同样它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经过社会历史的不同发展中,形成了舟曲藏族特有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形态不仅包涵了舟曲藏族的语言形态和居住形式及民俗习俗,保留了传统的服饰文化基因。服饰文化内涵在装束质料、工艺、构造、色泽、审美、纹样等方面得到了体现,从而使舟曲藏族历史渊源、着装习俗、装束风格、制作工艺、色彩配置及审美理念均方面得以表达,使服饰文化在各自的生产生活和地域空间里,形成为地域性传承延续的活态文化。它在发展过程中,过去在封闭的生活环境、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下,将舟曲藏族传统服饰原汁原味地生存和保留下来。舟曲藏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承等各方面受到所在地域历史社会和自然环境及生产生活等的影响。而特定地域历史、社会文化、自然条件、宗教习俗等多种因素,是舟曲藏族着装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服饰文化形成的重要环境和传承场域。这些基础因素为舟曲藏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环境。在服饰穿戴习俗上体现其深刻的地域特性,舟曲着装生根于传统的自然村落和民间生产生活,同样在舟曲藏族同一地域文化圈内,不同的服饰风格和艺术审美自成体系,从中透视出不同的艺术内涵和色彩审美及文化象征。这些文化内涵完整地表达其所蕴涵的文化内核和艺术理念。服饰在重要的人生礼仪中扮演其至关重要的角色。基于这种文化语境,服饰不仅仅是满足物质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求,更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舟曲藏族社会生产和民间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象征。本文选择舟曲藏族传统自然村落为田野点,通过舟曲藏族民间考察和实地调研及访谈相结合基础上,对舟曲藏族服饰发生的社会历史、生态环境、传统技艺、民间习俗、装束惯习、文化变迁等方面做了全面深入的总结阐述。其一,从舟曲藏族源流和地域分布格局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其二,从舟曲藏族服饰的传统纺织(纺织、制作、染色)、制作技艺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三,对舟曲藏族服饰依存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变迁方面做了分析论述;其四,对舟曲藏族传统服饰风格类型、形制要素、构造特质方面做了详细总结;其五,从舟曲藏族传统服饰蕴涵的民俗特性、禁忌事项、文化载体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其六,从舟曲藏族传统服饰的形态美学、艺术特质、审美意蕴方面做了详细分析;其七,对舟曲藏族传统服饰符号、文化寓意、语义特性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其八,对舟曲藏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社会角色、文化认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九,对舟曲传统服饰的生存现状、社会语境、保护空间等方面做了全面论述。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而言,舟曲藏族服饰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均与舟曲藏族所生存的环境、生活、宗教、思维方式及价值等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服饰生产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时代环境均不断在发生变迁,促使传统服饰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传统服饰文化面临消失或失传的尴尬境地。当下如何传承和保护服饰成为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随时代不断发生变迁,与此服饰文化同样发生了变化,基于这种社会文化语境下,探讨传统藏族服饰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空间的解决路径。在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发展中求生存,营造让服饰文化永续生存的文化空间。而本文研究能够对舟曲藏族文化保护有所借鉴或启发意义,让舟曲藏族民众意识到传统藏族服饰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更让本土民众意识到传统藏族服饰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生存境遇,更多地为传统藏族服饰生存、发展及延续。本文研究和探讨,为整个藏族传统服饰文化及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参考思路。

赵国平[7](2020)在《仪式中的儿童模仿学习研究 ——以甘肃文县“池哥昼”为例》文中提出课程是社会文化适应性的产物,理解文化、发掘课程需深入文化情境中洞悉,课程的价值以其文化适宜性为前提。白马人是一个迷,无论是族源探寻、文化观念,还是生命感悟等都有其独到之处。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白马文化与各族文化交融,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立足于祖国西部。白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崇尚自然的独特生态文化观。长期累积而成的生活样态与儿童成长相伴,池哥昼仪式作为典型的白马文化符号,赋予儿童模仿学习的“范本”,为儿童的好奇心注入了探索与模仿的空间。然白马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民族文化符号的衍生与白马儿童成长需要存在联系。但因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文化主体断裂视域下的民族文化符号获取方式何以保证?白马文化符号何以实现代际传递?民族地区园本课程文化与民族育人文化如何达到共生?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仪式不仅是一种人类活动,更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种文化符号。仪式(池哥昼)能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借助一系列象征符号创设情境,是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哥昼仪式不仅带给白马儿童情感认同,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潜在资源,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仪式具有文化传承、情感升华、行为规范、交流沟通、情感聚合、符号认同的功能。池哥昼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升儿童在仪式活动的教育意蕴,还能彰显白马儿童在仪式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丰富儿童的生命体验。本研究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文本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教育民族志等方法,考察白马儿童的仿说、仿做、仿演活动,发现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在特殊情境中的模仿学习是自我融入社会规范的过程。增强人际互动,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过程。模仿作为儿童的一种基础学习方式,在仿说环节中,从语言的发展帮助儿童逐步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是模仿的关系,语言通过模仿与世界建立了精神上的联系,使儿童社会性发展得以正常进行。笔者选取比较有特色的故事《沙嘎帽上的羽毛》为范本,经老师的讲述、解说后,要求儿童对故事内容复述,在复述中对比与范本的匹配度,同时兼顾访谈,挖掘儿童对内隐文化符号讯息的习得。在仿做活动中,考虑到白马人服饰的特色,历史演变、独特的生活习俗,选取了具有白马文化符号象征的沙嘎帽做范本,让儿童“以葫芦画瓢”,选择《民族娃娃》作为背景素材,深描儿童的模仿学习场景。在仿演活动中,发现池哥昼仪式表演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扮演角色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仪式结构中的重塑与展演,还是表演者与在场所有人的互动与交流。池哥昼不只是指表演者与观众直接的一场表演活动,更是表演者以及社群与周围世界时空关系的文化象征。对白马儿童的仿说、仿做、仿演活动的观察与访谈分析,模仿过程受到儿童自我、文化环境、教育者、模仿对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者在面对儿童模仿时,不得不关注更多的复杂性。模仿学习是儿童的本能,儿童模仿学习活动多发生在肢体动作展演、感官体验、图像识别、姿势仿效、榜样学习等具体的教育活动中。白马儿童的模仿学习得以顺利进行,需以了解白马文化为前提。儿童在自然情境中模仿,了解文化符号中生发兴趣,从中习得白马文化符号。模仿是借助传播、再现、表演、联结和习得等方式来洞察他者的目标和意图,儿童从中施展自己的主体性,做出对模仿对象的部分或整体的选择,甚至无意中优先选择模仿的对象或部分。将模仿对象展现在儿童个体的面前,儿童个体也融合在模仿对象之中,儿童自我的心智与模仿对象的同化作用便构成了儿童个体的教育过程。池哥昼活动与儿童模仿学习关联性,促进儿童从身体、心灵以及环境相统一的认知与体验。探究仪式中儿童的模仿学习,是为了儿童不仅在制度化的场域得到发展,同时在非制度化的场域也能得到关照。教育场境不只是一个具体的、单一的、有限的域,而是无限的空间跟时间的集合。儿童的学习也不只是在幼儿园发生,为了儿童融入更广阔的情境中体验,获得跟周围环境的不断互动,不断适应,不断调整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池哥昼”为模仿载体,提升儿童文化符号学习能力的根基,以“池哥昼”为模仿内容,提高儿童对文化符号模仿障碍的克服,不断在仪式中对白马文化符号感知、仪式情境中体验、人物互动中理解。使得儿童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达到的“守恒”,实现儿童的发展。仪式(池哥昼)文化符号的学习过程应是儿童生命投入的过程,是意义追寻与趋近创新的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文化符号意义建构的共生过程。池哥昼仪式活动将家长、教育者、儿童安排在同一时空,实现园内外文化达到彼此相容,儿童的模仿学习在多元教育主体中共生,为制度化教育提供必要的养分。在仪式(池哥昼)中儿童对时间空间和时空关系的体验具有指向性和象征性,有利于儿童稳定自我的坐标的建立,模仿活动将变得更加自主和自觉。儿童在仪式教育中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符号认同感。

武斌[8](2019)在《传统音乐元素在现代作品中的运用创新——以四川平武白马藏族民歌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艺术文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与推进,不仅保护、发展和传承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拉开了现代多元音乐创作的序幕,更促进了整体艺术的交流与融合。生活在川北的白马藏族是一个拥有独特音乐文化的族群,传统音乐以歌舞为主,旋律风格色彩浓厚,内容题材丰富多样,歌唱方法特色鲜明。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地调查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以历时—共时、多层次及多维度的视角分析解读白马藏族传统音乐元素在现代作品中的运用与创新。

黄小格[9](2019)在《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民间面具风格特征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马藏族是一支独特的民族,聚居在川西北与甘肃陇南地区,此区域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形成了古老面独特的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白马藏族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驱鬼逐疫、祭祀神灵的民俗活动,以祈求吉祥平安,其中白马藏族的面具在白马藏族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白马藏族人民间面具的创作起源于他们对自然神灵、祖先的崇拜,在历史进程中融入了汉、藏、羌等文化,受到了佛教、道教等文化的交叉影响。然而因地域的不同川西北与陇南地区的白马藏族在其进行民俗活动和面具艺术的创作上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对川西北与陇南地区的白马藏族民间面具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四川平武“曹盖”面具、九寨沟“(?)舞”面具,以及甘肃文县“池哥昼”面具的特点概述,再比较分析和探讨其设计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从而总结出川西北与陇南地区白马藏族面具的风格特征,并结合白马藏族民俗活动与民间面具的发展现状,对在白马藏族民间面具在新文化语境下如何生存和发展进行思考,为白马藏族民间面具提供可持续发展道路。

刘思思[10](2019)在《社区和谐民族关系对民族政策完善的启示》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民族政策是我国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政策,它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民族实际情况相结合所制定和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①以共享理念引领我国新时代发展,这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将推进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前在我国,民族杂居地区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本文通过多民族社区田野调查资料收集,对社区中“共享”资源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杂居地区的各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中,基于经济、文化资源的共享以及环境共建的共享,形成了“文化交融型”、“经济依存型”、“环境共建型”的社区民族关系,从而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彰显了文化自信,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民生,使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在新时代社区治理中得以真正体现。共享理念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维护了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推动了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共享理念给各民族关系带来新机遇新发展的同时,也对民族政策在经济、文化、机会等方面的完善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二、原始古朴的白马藏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始古朴的白马藏族(论文提纲范文)

(1)平武县白马藏族服装元素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课题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及难点
2 平武县白马藏族概述
    2.1 平武县白马藏族地理位置
    2.2 平武县白马藏族人口
    2.3 平武县白马藏族种族说
    2.4 平武县白马藏族宗教信仰
    2.5 平武县白马藏族人文内涵
3 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分析
    3.1 平武县白马藏族女性服饰分析
    3.2 平武县白马藏族女性坎肩
    3.3 平武县白马藏族男性服饰分析
4 平武县白马藏族配饰分析
    4.1 头饰沙嘎帽
    4.2 鱼骨牌的分析
    4.3 男性铜片腰带
    4.4 平武县白马藏族女性铜钱腰带
    4.5 平武县白马藏族女性织布腰带
    4.6 平武县白马藏族女性织布腰带的性能
5 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图案分析
    5.1 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图案题材分类
    5.2 平武县白马藏族图案寓意
    5.3 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图案形式特征
    5.4 平武县白马藏族服饰色彩分析
6 平武县白马藏族服装元素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实践
    6.1 设计思路及方法
    6.2 设计灵感及主题
    6.3 设计实践过程
        6.3.1 流行趋势分析
        6.3.2 廓形设计
        6.3.3 设计流程分析
        6.3.4 服装工艺实践
    6.4 设计效果图及款式图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文化基因视域下川甘白马人民族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民族旅游
        (二)白马人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一)民族旅游
        (二)文化基因
    二、理论概述
        (一)主要理论——文化基因理论
        (二)相关理论
第二章 川甘白马人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一、白马人聚居区概况
        (一)四川白马人聚居区
        (二)甘肃白马人聚居区
    二、川甘白马人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一)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二)精神文化旅游资源
        (三)社会组织文化旅游资源
    三、川甘白马人文化旅游资源对比分析
        (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共性
        (二)文化旅游资源的个性
第三章 川甘白马民族文化基因分析
    一、白马民族文化基因的生存土壤
    二、白马民族文化基因分析
        (一)白马民族文化因素谱系图建构
        (二)白马民族文化基因分类
    三、白马民族文化基因的演变
        (一)白马民族文化基因演变的表现
        (二)白马民族文化基因演变的原因
        (三)白马民族文化基因演变的影响
第四章 川甘白马村寨旅游开发现状及“脱域”现象分析
    一、白马村寨旅游开发现状
        (一)甲勿村旅游开发现状
        (二)草河坝村旅游开发现状
        (三)亚者造祖村旅游开发现状
    二、白马村寨民族旅游“脱域”现象分析
        (一)白马村寨空心化
        (二)生产、生活方式的“脱域”
        (三)寨里打工,寨外生活
        (四)文化特质单一化、符号化、舞台化
    三、白马人民族旅游开发比较分析
        (一)民族旅游发展模式比较
        (二)相似性
        (三)差异性
第五章 川甘白马民族旅游开发与文化基因保护
    一、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关系
    二、川甘白马民族旅游开发问题分析
        (一)阶段性问题分析
        (二)共性问题分析
    三、川甘白马民族旅游开发对策分析
        (一)保护特色文化基因,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深挖文化基因内涵,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三)打造白马民族品牌,盘活民族文化资源
        (四)不断深化社区参与,增强村民参与积极性
        (五)加强川甘区域旅游合作,整合三地旅游资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白马藏族非遗“池哥昼”成分稽古与发展史钩沉(论文提纲范文)

一、拟兽舞
二、驱傩
三、傩面具
四、自然崇拜
五、原始巫术
六、结语

(4)跨学科视域下傩戏“池哥昼”文化成分的参互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池哥昼”生成的丝路文化环境
二、“池哥昼”的宗教主题
三、“池哥昼”的巫傩表现方式
四、“池哥昼”的民族结集

(5)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文化的传播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白马藏族研究综述
        1.2.2 白马藏族傩文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2 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文化概述
    2.1 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概况
    2.2 白马藏族傩文化概述
        2.2.1 物质文化——面具、服饰
        2.2.2 非物质文化——傩舞池哥昼、仪式过程
        2.2.3 意识形态——信仰与宇宙观
        2.2.4 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文化的文化价值
    2.3 发展历程
        2.3.1 文化宠儿
        2.3.2 文化弃儿
        2.3.3 文化幸运儿
3 白马藏族傩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3.1 传播主体与内容
        3.1.1 政府机构:政令
        3.1.2 人民群众:原生傩文化
        3.1.3 工匠艺人:技术与艺术
        3.1.4 专业组织:新闻与纪录片
        3.1.5 学者教师:研究与教育
        3.1.6 商业组织:旅游活动与文创产品
    3.2 传播形式
        3.2.1 大众传播
        3.2.2 人际传播
        3.2.3 组织传播
    3.3 传播受众及其效果
        3.3.1 族外受众及其传播效果
        3.3.2 本民族受众及其传播效果
4 白马藏族傩文化传播中的问题及策略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数字移民与数字原住民之间的传播裂隙
        4.1.2 旅游传播造成白马藏族傩文化产生变化
        4.1.3 传统大众传播渠道局限传播效果
        4.1.4 传播主体的作用空间有待挖掘
    4.2 文化传播的策略建议
        4.2.1 建立系统的本民族内部传播体系
        4.2.2 找到经济发展与傩文化传播间的平衡点
        4.2.3 利用新媒介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
        4.2.4 树立文化品牌形成特色
5.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舟曲藏族服饰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史梳理及研究现状回顾
    三、整体研究设计
    四、相关概念及界定
    五、研究视角
    六、研究的重难点
    七、研究尝试点
    八、相关运用材料
第一章 舟曲藏族源流及区域分布格局
    第一节 舟曲藏族县域情况及相关概述
        一、区域概况
        二、行政区划
        三、人口分布
        四、气候类型
        五、自然资源
    第二节 舟曲藏族社会历史及部落分布情况
        一、建制沿革
        二、地方部落
    第三节 舟曲藏族地域民俗及文化形态
        一、人文景观
        二、民俗风情
        三、宗教文化
    小结
第二章 舟曲藏族服饰制作要素及传统技艺
    第一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纺织技艺
        一、传统纺织原料
        二、传统纺织工具
    第二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织作技艺
        一、纺线
        二、缠线
        三、煮线
        四、洗捶
        五、理线
        六、织作
        七、银饰加工
        八、传统手工制鞋
    第三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染色技艺
        一、传统服饰的基本颜料
        二、传统服饰的染色工艺
    小结
第三章 舟曲藏族服饰生态及文化变迁
    第一节 舟曲藏族服饰文化生态
        一、服饰艺术生态
        二、服饰艺术阐释
        三、服饰文化生态
    第二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文化特征
        一、地域性
        二、历史性
        三、变异性
    第三节 舟曲藏族服饰生态及文化变迁
        一、服饰生态环境
        二、服饰文化变迁
    小结
第四章 舟曲藏族服饰形制要素及造型风格
    第一节 舟曲藏族服饰形制要素
        一、坪定型服饰着装要素
        二、江盘型服饰着装要素
        三、插岗型服饰着装要素
        四、八楞型服饰着装要素
        五、大年型服饰着装要素
        六、博峪型服饰着装要素
        七、共同佩戴的着装衣(饰)物
    第二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风格类型
        一、坪定型传统服饰形制
        二、江盘型传统服饰形制
        三、插岗型传统服饰形制
        四、八楞型传统服饰形制
        五、大年型传统服饰形制
        六、博峪型传统服饰形制
    第三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构造特质
        一、上衣下裤式构造类型
        二、上袍下裤式构造类型
        三、衣裙下裤式构造类型
    小结
第五章 舟曲藏族服饰民俗惯制及礼仪蕴涵
    第一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民俗特性
        一、服饰民俗历史性
        二、服饰民俗地域性
        三、服饰民俗自觉性
        四、服饰民俗变异性
        五、服饰民俗传承性
    第二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文化的禁忌事项
        一、服饰日常禁忌
        二、服饰节日禁忌
        三、服饰礼仪禁忌
        四、服饰色彩禁忌
        五、服饰身份禁忌
    第三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仪礼蕴涵
        一、诞生礼时期的服饰
        二、成年礼时期的服饰
        三、嫁娶礼时期的服饰
        四、丧葬礼时期的服饰
    小结
第六章 舟曲藏族服饰审美形态及美学探析
    第一节 舟曲藏族服饰造型呈现的形态美学
        一、服饰形式美特质
        二、服饰自然美特质
        三、服饰艺术美特质
    第二节 舟曲藏族服饰文化的艺术蕴含
        一、服饰形态蕴含的特色美
        二、服饰构图折射的和谐美
        三、服饰生态显现的自然美
    第三节 舟曲藏族服饰文化折射的审美意蕴
        一、式样独具的实用美感与造型美感
        二、多彩丰富的意境情趣与图纹美蕴
        三、视觉多样的审美意境与色彩情趣
    小结
第七章 舟曲藏族服饰着装符号表现及象征意义
    第一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的符号表现
        一、服饰图像性符号表现
        二、服饰指示性符号表现
        三、服饰象征性符号表现
    第二节 舟曲藏族服饰文化符号寓意
        一、服饰符号语义形成的基本要素
        二、服饰符号的象征表达
        三、服饰符号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审美符号及语义特性
        一、传统服饰的审美符号表达
        二、传统服饰的形态符号表达
        三、传统服饰的情感符号表达
    小结
第八章 舟曲藏族服饰文化意蕴及深层透视
    第一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文化蕴涵透视
        一、传统服饰的族徽文化特质
        二、传统服饰的身份文化特质
        三、传统服饰的礼俗文化特质
        四、传统服饰的祈福文化特质
    第二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社会功能阐释
        一、传统服饰的社会角色涵义
        二、传统服饰的社会角色功能及表现意义
        三、传统服饰的社会角色特质
    第三节 舟曲藏族服饰认同及文化表达
        一、传统服饰与地域内部认同
        二、不同服饰与地域之间的互动认同
        三、人类学视阈下服饰符号及地域文化表达
    小结
第九章 舟曲藏族服饰承接空间及延续路径
    第一节 舟曲藏族服饰生存现状及社会境遇
        一、传统服饰当下面临的窘境
        二、服饰文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服饰文化受地域环境的因素
    第二节 舟曲藏族服饰保护路径及传承措施
        一、服饰保护与传承现状
        二、服饰保护与传承路径
    第三节 舟曲藏族传统服饰传承及保护空间
        一、传统服饰文化空间及生存现状
        二、传统服饰文化空间的保护形式
        三、传统服饰文化的空间再生
    小结
结论与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7)仪式中的儿童模仿学习研究 ——以甘肃文县“池哥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模仿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五)概念界定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仪式文化生存的现实诉求
    (一)白马人悠久历史考证
    (二)白马人独具特色的文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池哥昼”
二、儿童生命成长的仪式文化价值考量
    (一)仪式对儿童产生的教育影响
    (二)仪式赋予儿童学习的当代意义
三、模仿学习的内容透视
    (一)儿童模仿内容的呈现
    (二)儿童模仿的过程分析
四、对儿童模仿机制的探寻
    (一)儿童模仿生成机制与学习联结
    (二)影响儿童模仿的因素探析
五、儿童模仿学习的教育启示
    (一)以“池哥昼”为模仿载体,稳健儿童文化符号学习能力的根基
    (二)以“池哥昼”为模仿内容,炼造儿童对文化符号模仿障碍的克服
    (三)仪式、教育、儿童模仿学习三者之间走向了和谐共生
    (四)儿童对模仿对象“池哥昼”的认同与重构,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民间面具风格特征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度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民间面具产生的社会语境
    2.1 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的历史沿革
        2.1.1 傩的形成对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影响
        2.1.2 傩的世俗化对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影响
    2.2 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文化生态的变迁
        2.2.1 白马藏族的自然生态
        2.2.2 白马藏族的经济生态
        2.2.3 白马藏族的社会生态
第三章 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类型与造型特点分析
    3.1 三地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社会生活功能分析
        3.1.1 民俗活动中驱疫纳吉的心理需求
        3.1.2 民族文化认同及文化传承的需求
        3.1.3 当前旅游开发的需求
    3.2 平武“曹盖”面具特点分析
        3.2.1 平武“曹盖”面具造型特征分析
        3.2.2 平武“曹盖”面具装饰特征分析
    3.3 九寨沟“(?)舞”面具特点分析
        3.3.1 九寨沟“(?)舞”面具造型特征分析
        3.3.2 九寨沟“(?)舞”面具装饰特征分析
    3.4 文县“池哥昼”面具特点分析
        3.4.1 文县“池哥昼”面具造型特征分析
        3.4.2 文县“池哥昼”面具装饰特征分析
第四章 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艺术特征比较
    4.1 平武、九寨沟与文县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造型特征比较
        4.1.1 三地面具造型的共性特征分析
        4.1.2 三地面具造型的个性特征分析
    4.2 平武、九寨沟与文县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装饰特征比较
        4.2.1 色彩装饰特征比较分析
        4.2.2 面具头顶装饰特征比较分析
    4.3 平武、九寨沟与文县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色彩特征比较
        4.3.1 三地面具色彩的寓意性特征比较分析
        4.3.2 三地面具色彩的身份认同性比较分析
        4.3.3 三地面具色彩的视觉象征性比较分析
第五章 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文化特征比较分析
    5.1 平武、九寨沟与文县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民间信仰功能比较
        5.1.1 山神崇拜
        5.1.2 动物崇拜
        5.1.3 “三目神”崇拜
    5.2 平武、九寨沟与文县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文化隐喻功能比较
        5.2.1 “五色”、“五行”、“五方”观念的融合与体现
        5.2.2 崇拜观念的社会认同
    5.3 平武、九寨沟与文县白马藏族民间面具的交流融合特征比较
        5.3.1 与藏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5.3.2 与汉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5.3.3 与羌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第六章 结语
    6.1 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民间面具风格特征的归纳
        6.1.1 古朴粗犷的野性美
        6.1.2 造型的程式化与符号化
    6.2 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民间面具在新语境下的功能转向
        6.2.1 白马藏族民间面具固有特性——仪式功能
        6.2.2 娱神娱人的功能转——向表演功能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社区和谐民族关系对民族政策完善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一章 “文化交融型”的社区民族关系案例
    第一节 爱店镇田野点
    第二节 节日文化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经济依存型”的社区民族关系案例
    第一节 草河坝田野点
    第二节 乡村旅游业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环境共建型”的社区民族关系案例
    第一节 敖镇田野点
    第二节 “共建共治共享”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社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民族政策完善的思考
    第一节 共享发展理念促进社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二节 民族关系对民族政策完善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四、原始古朴的白马藏族(论文参考文献)

  • [1]平武县白马藏族服装元素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研究[D]. 杨晓慧.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文化基因视域下川甘白马人民族旅游开发研究[D]. 周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白马藏族非遗“池哥昼”成分稽古与发展史钩沉[J]. 包建强,张金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4]跨学科视域下傩戏“池哥昼”文化成分的参互叙事[J]. 包建强,靳婷婷. 艺术百家, 2021(01)
  • [5]甘肃陇南白马藏族傩文化的传播现状研究[D]. 冉蕾.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6]舟曲藏族服饰文化研究[D]. 曹英才.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3)
  • [7]仪式中的儿童模仿学习研究 ——以甘肃文县“池哥昼”为例[D]. 赵国平. 西南大学, 2020(01)
  • [8]传统音乐元素在现代作品中的运用创新——以四川平武白马藏族民歌为例[J]. 武斌. 人民音乐, 2019(12)
  • [9]川西北与甘肃陇南白马藏族民间面具风格特征比较研究[D]. 黄小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10]社区和谐民族关系对民族政策完善的启示[D]. 刘思思. 宁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原始古朴的白马藏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