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企业博士后位居全国第一

广东企业博士后位居全国第一

一、广东企业博士后居全国首位(论文文献综述)

倪玉洁[1](2021)在《博士后力量书写广东创新“春天的故事”》文中指出七年内,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广东东莞建成,成为全球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两年内,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佛山一号卫星走出季华实验室升上太空;仅用35天,广州生物岛实验室就制备出新冠疫苗试验所需的动物模型;平均每个工作日,深圳比亚迪公司能获得9项专利授权……

张浩良,隋艳颖[2](2021)在《面向2035年:广东创新人才发展形势与应对》文中研究表明从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两个大势分析了广东创新人才发展的中长期趋势;总结了广东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进展,包括创新人才总量、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效能等方面;指出了广东创新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顶尖人才相对紧缺、区域人才差距扩大、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仍待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偏低。面向2035年,针对形势变化和短板制约,建议从人才的结构化调整、集群化成长、协同化布局、国际化发展等四个方面推动广东打造创新人才强省。

刘扬[3](2021)在《山东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引育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博士后制度迄今已经实施36周年,早在1985年,在李政道先生的倡议下,中国的博士后培育制度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得到确立。36年来,我国博士后制度经历了快速发展,培育高层次人才成效显着。山东是率先实施博士后制度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无论是设站数量还是招收人数均居全国各省份第三位。但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吸引培育人才的过程中也存在定位不清、渠道不畅、保障不力等诸多问题。本文对博士后及工作站发展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以工作站引进培育博士后过程为例进行分析,在政府政策对工作站发展的影响轨迹中探寻规律,试图利用三螺旋理论等工具理清政府、企业、高校等三方在博士后制度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定性、定量相结合方式,对山东工作站的引进培育现状进行调研,从工作站和博士后两个层面听取声音,指出博士后引进培育机制中的影响要素,并展开分析。研究发现,缺乏三方整体统筹是当前工作站引育机制的首要问题,更进一步,平台缺乏吸引力、投入水平偏低、留鲁保障太少等机制障碍制约着工作站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对博士后引育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改进山东工作站引育模式的系统优化建议,并在每一个步骤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首先,加强整体统筹,健全工作体系;其次加大引才力度,丰富宣传方式和人才发现路径;再次要完善培养评价机制,实施分类培养、分类评价、重点考核,增加经费投入;最后健全引领保障措施,确保博士后青年人才发挥作用。

马瑞捷[4](2020)在《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后,海洋经济在国家海洋战略的逐步引导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海洋现代科学技术被大力引入海洋经济发展中。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确保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广东省作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海洋科技支撑体系的发展是未来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关键渠道。所以对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文章以科技创新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以及新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熵值法赋权综合评价等研究方法。在国外对海洋经济增长率与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的关系以及国内对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体系、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关系进行综述研究的基础上,界定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海洋科技支撑体系等相关概念;从人才、组织、成果转化、政府引导四个方面分析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现状,并采用熵值赋权的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科技支撑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和海洋科技进步提供参考。文章划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题依据,首先交代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其次整理了相关国内外文献且进行了评述,最后论述了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结合其他学者的成果对相关概念进行定义,并阐述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现状;第四部分对《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广东省历年政府报告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对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进行实证研究;第五部分介绍旧金山大湾区、东京大湾区、青岛、舟山海洋科技体系发展的先进经验,并从中取得经验借鉴;第六部分提出结论以及科技支撑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七部分指出了论文的不足并提出了展望。

陈敏,苏帆[5](2020)在《改革开放40年广东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历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梳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布的158项科技人才政策,以重大事件为节点,采用内容分析法,把广东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历程划分为恢复调试阶段、确立发展阶段、积极推进阶段、大力发展阶段和全面优化阶段共五个阶段,总结分析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战略定位、政策要点、典型政策等。最后,回望历史,提出新时期推进广东人才政策发展的相关建议。

郭书剑[6](2020)在《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大学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强势群体亦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作为政府与大学协作的产物,制度化学术精英因拥有经官方认证的学术权威与学术声誉而受到大学的强烈推崇与热烈追求。大学围绕制度化学术精英而展开的人才竞争直接刺激并引发学术精英的流动。某种意义上,制度化精英主义愈兴盛则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而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则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愈频繁。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学术精英在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不同层次大学间进行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大学学术精英在全国的分布格局随各地、各校人才竞争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体上,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散中有聚”“聚中有散”;以跨域流动为主,但同域流动现象亦值得关注;众多普通院校和地方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机制、更富成效的举措在学术精英竞争中“异军突起”,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成了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新局面。中国地方政府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为经济增长而竞争,更是为政治晋升而竞争。为赢得政治锦标赛,地方政府所出台的人才政策对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具有较强的激发性、引导性与支持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与时俱进变革人才政策,是地方政府维持人才竞争力、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必要之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大学重点建设的逻辑是竞争博弈,而竞争博弈的载体则是学术锦标赛。在市场化大学排名与行政化学科评估的驱动下,中国大学着重以学术管理资本主义的方式吸引海内外学术精英,以不断争取国家的政策关照与政府的重点支持。大学人才竞争所促成的流动,对学术精英学术发展的影响,既有特殊性也存共通性。大部分学术精英流动后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得到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流动对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与学术锦标赛密切相关,其不仅驱动大学支持学术精英发展学术,还驱动大学要求学术精英发展学术。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是一个复杂现象。由于学术精英吸收能力的异质性与学术精英竞争优势的可转移性,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可以明确的是,学术精英流入对大学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学术精英流出对大学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基于此,学术精英流动不应成为大学间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更不应诱致大学间针锋相对的“人才战争”。在面向世界、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下,需要正确理解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以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认识和体察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所具有的阶段性、特殊性和一般性。这对中国大学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双一流”建设目标、采取正确有效的学术精英队伍建设策略至关重要。

崔巍[7](2019)在《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在取得国际竞争主动性和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当中,人才是属于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人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变量,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发展的新引擎。浙江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已率先进入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阶段,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在当前的新态势下,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短时间内集聚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是浙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引得凤凰来”,必须要拿出更大诚意、更活机制、更大力度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本文尝试以人才资本理论、人才流动理论和人才激励理论为理论依据,重点总结海外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内在规律,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海外高层次从海外流入国内的因素,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方法论依据。通过引用、比较大量实地调研数据,回顾近年来浙江省省级人才管理部门开展海外引才工作现状,深入剖析浙江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及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创新性提出浙江要打赢“人才争夺战”,必须另辟蹊径,从过去单纯“砸钱”“给政策”,转变为对人才生态环境的打造,靠环境、靠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浙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林世爵,刘婉娜[8](2019)在《广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40年:政策演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优化提升重大人才工程,大力推动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人才支撑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文章回顾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创新人才政策演进历程及总体发展概况,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存在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广东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的对策建议。

梁伟发[9](2018)在《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相得益彰》文中指出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历经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已发展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研发基地,中国集聚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实力最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支撑,是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

马兴瑞[10](2018)在《聚焦科技产业发展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文中研究表明在广东等8个区域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广东等地的光荣使命。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作为加强创新发展制度供给的重大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加快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广东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两年多来,广东聚焦国

二、广东企业博士后居全国首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企业博士后居全国首位(论文提纲范文)

(1)博士后力量书写广东创新“春天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走在前列
博士后成为广东创新的生力军
探索创新
广东成就博士后人才佳话
主办大赛
全国精英将与广东擦出火花
借力引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2)面向2035年:广东创新人才发展形势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1 从国内外大势看广东创新人才发展趋势
    1.1 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动
    1.2 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2 近年来广东加快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2.1 创新人才总量和结构
    2.2 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2.3 创新人才赋能情况
3 广东创新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制约
    3.1 人才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3.2 顶尖人才相对紧缺
    3.3 区域人才鸿沟仍在扩大
    3.4 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仍待提高
    3.5 人才国际化水平偏低
4 迈向新征程:广东打造创新人才强省的对策建议
    4.1 推动创新人才结构化调整
    4.2 推动创新人才集群化成长
    4.3 推动创新人才协同化布局
    4.4 推动创新人才国际化发展

(3)山东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引育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比较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4 学位论文的基本框架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1.2 博士后引育机制
    2.2 理论框架
        2.2.1 三螺旋理论
        2.2.2 协同理论
第3章 山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引育机制现状
    3.1 山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机制分析
        3.1.1 组织架构和基本流程
        3.1.2 需求规划机制
        3.1.3 招聘宣传机制
        3.1.4 入站测评机制
    3.2 山东博士后培育机制分析
        3.2.1 联合培养机制
        3.2.2 考核机制
        3.2.3 科研成果归属与转化机制
        3.2.4 保障服务机制
    3.3 现有博士后引育政策分析
        3.3.1 博士后分级管理体制介绍
        3.3.2 博士后政策分析
    3.4 山东博士后引育成效
        3.4.1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概况
        3.4.2 博士后队伍规模及取得成效
        3.4.3 工作站与流动站培育形式的区别
        3.4.4 部分博士后对政策的反映
第4章 山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育机制影响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山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育机制影响因素
        4.1.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4.1.2 政府博士后政策
        4.1.3 工作站博士后政策和资源
        4.1.4 政府领导层重视
    4.2 主要问题
        4.2.1 引进力度不足,需求规划不充分、招聘宣传缺乏吸引力
        4.2.2 人才培育的统筹力度不够,考核机制未落实
        4.2.3 政府投入水平偏低,保障待遇缺位
    4.3 原因分析
第5章 国内外经验介绍
    5.1 国外经验介绍
        5.1.1 美国博士后的招收、培育和考核
        5.1.2 法国博士后的引进和培育
    5.2 国内经验介绍
        5.2.1 广东经验介绍
        5.2.2 浙江经验介绍
第6章 完善山东省博士后引育机制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整体统筹,提升博士后引育机制整体效能
    6.2 畅通和丰富引才渠道
        6.2.1 丰富宣传方式
        6.2.2 加强网络引才平台建设
        6.2.3 丰富人才发现路径
    6.3 加大经费投入,突出培育重点
        6.3.1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增强科技攻关的保障力
        6.3.2 突出培养重点,提高人才质量
        6.3.3 实施分类培养、分类评价
        6.3.4 强化主体作用,加强考核激励
    6.4 健全引领保障措施,深化各方协同参与程度
        6.4.1 支持创新创业,完善成果转化机制
        6.4.2 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附录一: 山东省博士后调查问卷
附录二: 山东省博士后站点和基地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1.2.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2.1.2 海洋科技
        2.1.3 海洋科技支撑体系
    2.2 理论基础
        2.2.1 科技创新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新经济增长理论
3 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与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发展概述
    3.1 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现状
        3.1.1 湛江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3.1.2 深圳海洋经济创新发展
    3.2 广东省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现状
        3.2.1 海洋人才发展现状
        3.2.2 海洋科技组织培育现状
        3.2.3 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现状
        3.2.4 政府扶持现状
    3.3 广东省海洋科技支撑体系与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关系
        3.3.1 海洋科技发展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3.3.2 海洋科技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4 广东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支撑的实证分析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2 数据来源
    4.3 研究方法
    4.4 数据标准化
    4.5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指标权重
    4.6 综合指数
    4.7 结果评析
        4.7.1 指标结果分析
        4.7.2 能力综合指标分析
5 国内外海洋科技体系发展的先进经验借鉴
    5.1 旧金山大湾区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的经验借鉴
        5.1.1 成熟的科研平台
        5.1.2 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5.2 东京湾区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的经验借鉴
        5.2.1 研发支出强度高,企业研究经费占主体
        5.2.2 发挥人才聚集效应
    5.3 青岛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发展的经验借鉴
        5.3.1 构筑有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高地
        5.3.2 建设蓝色经济系列重大项目
    5.4 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科技支撑体系的经验借鉴
        5.4.1 拓宽金融融资渠道,服务科技企业
        5.4.2 以政府为主导的海洋经济发展
    5.5 国内外主要地区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启示
        5.5.1 国外
        5.5.2 国内
6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对内完善涉海科技人才培育机制
    6.2 对外广发“求贤令”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6.3 调整科研力量,激活科研企业
    6.4 “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6.5 转变政府职能,激励主体创新积极性
7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改革开放40年广东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1978—1985年:恢复调适阶段
3 1986—1997年:确立发展阶段
4 1998—2007年:积极推进阶段
5 2008—2016年:大力发展阶段
6 2017年至今:全面优化阶段
7 总结与建议

(6)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
    三、文献述评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生成
    第一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及其内涵
        一、何谓制度化精英主义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历史溯源
        一、前制度化精英主义时期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萌发与成长
        三、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成熟与定型
        四、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形变与转型
        五、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新发展
    第三节 学术精英制度化与制度化学术精英
        一、人才计划:制度化学术精英的“温床”
        二、多元互动:制度化学术精英的生成
        三、被接受的制度化:学术精英与学术共同体
第二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概况与特征
    第一节 “两院”院士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二节 “长江”“杰青”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三节 “四青”人才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四节 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整体概况与主要特征
        一、整体概况
        二、主要特征
第三章 政策驱动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人才竞争
        一、为经济增长而竞争
        二、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
        三、政策激励与人才竞争
    第二节 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一、部分省级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二、部分非省会中心城市人才政策的要义
        三、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主要特征与革新空间
    第三节 人才政策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学术精英是人才政策的重要对象
        二、人才政策势差客观存在
        三、人才政策效力有弱化风险
第四章 锦标赛制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学术锦标赛与大学排名
        一、大学为何参与学术锦标赛?
        二、大学如何提升大学排名?
    第二节 大学声誉竞争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大学学术精英的市场需求度
        二、大学竞争学术精英的策略
        三、大学引才策略对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 学术精英竞赛型流动及其效益
        一、学术精英学术流动的效益
        二、学术精英行政调动的效益
        三、竞赛型流动与学术精英发展
第五章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
    第一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入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出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二、学术精英吸收能力及其异质性
        三、学术精英竞争性优势的可转移性
第六章 关于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反思
    第一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
        一、深化改革促进的高等教育自主化
        二、快速发展推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一流化
        三、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及其形成
    第二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特殊性
        一、人才计划支配的学术精英流动
        二、事业单位制异化的学术精英流动
    第三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一般性
        一、世界一流大学运动与中外大学学术精英流动
        二、加快推进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国际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7)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人才
        2.1.2 海外高层次人才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人才流动理论
        2.2.3 人才激励理论
        2.2.4 理论启示
第三章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和效能
    3.1 浙江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现状
        3.1.1 引才政策体系
        3.1.2 引才工程体系
        3.1.3 引才渠道体系
        3.1.4 引才平台体系
        3.1.5 引才服务体系
    3.2 浙江省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对经济科技发展的贡献
        3.2.1 有效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3.2.2 切实增强区域竞争力
        3.2.3 人才创业成果不断涌现
第四章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领军型人才比较紧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4.1.2 高水平人才发展平台不多,人才承载能力受到限制
        4.1.3 人才政策比较优势不明显,体制机制瓶颈需要进一步突破
        4.1.4 人才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创业创新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4.1.5 人才发展氛围还不够浓厚,市场化配置人才理念不够深入
    4.2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人才政策的开放度不够高
        4.2.2 人才引进的精准性不够高
        4.2.3 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4.2.4 人才服务国际化程度不够高
第五章 国外及国内部分省市政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经验与启示
    5.1 发达国家政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经验和启示
    5.2 国内部分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分析
        5.2.1 上海市打造全球顶尖人才高峰的平台化引才模式
        5.2.2 江苏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化引才模式
        5.2.3 广东省建立海外多渠道引才体系的网络化引才模式
    5.3 小结
第六章 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对策建议
    6.1 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人才发展规划
    6.2 构建更完善更开放的海外引才政策体系
    6.3 打造高能级多层级的聚才平台
    6.4 开展更精准更活跃的海外引才活动
    6.5 提供更智能更便捷的人才服务保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8)广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40年:政策演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广东创新人才政策发展历程
    1.1 起步阶段:实施与探索创新人才政策,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1978—1997年)
        1.1.1 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促进创新人才合理流动
        1.1.2 奏响海外招才引智“集结号”, 聚集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
        1.1.3 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 推动科技人才与博士后队伍建设
        1.1.4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潜能与动力
    1.2 发展阶段:以两大战略为抓手, 全面加强创新人才工作 (1998—2007年)
        1.2.1 以人为本,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1.2.2 提升创新人才引进层次, 强化培养力度
        1.2.3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深化职称改革
        1.2.4 加强创新人才奖励力度, 落实人才保障政策
    1.3 加速阶段:实施系列人才工程, 加快吸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2008—2014年)
        1.3.1 加强顶层设计, 着重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
        1.3.2 多项人才计划并举, 汇聚八方来才
        1.3.3 创新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营造人才发展最优环境
    1.4 深化阶段: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2015年至今)
        1.4.1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1.4.2 创新海外人才引进方式, 重点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1.4.3 鼓励创新人才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2 广东创新人才政策的特色
    2.1 覆盖面广, 涵盖人才发展的方方面面
    2.2 创新性强, 多项政策措施走在全国前列
    2.3 聚焦产业发展需求, 重点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
    2.4 财政资助政策力度大、吸引力高
3 广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概况
    3.1 创新人才稳步发展, 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3.2 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科技领军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3.3 人才不断向产业聚集, 创新能力显着增强
    3.4 创新载体不断增多, 人才培养和聚集作用日益增强
4 广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
        4.1.1 高端创新型人才稀缺
        4.1.2 人才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4.1.3 创新人才数量增长趋缓
    4.2 人才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4.2.1 研发投入强度的国际竞争力不足, 制约自主创新的发展
        4.2.2 创新人才结构、分布不均衡, 原始创新力不强
    4.3 人才综合服务环境有待优化
        4.3.1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
        4.3.2 创新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有待完善
        4.3.3 创新人才发展法治化工作仍待加强
5 对策建议
    5.1 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5.2 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机制
    5.3 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5.4 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5.5 完善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
    5.6 健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9)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相得益彰(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为广东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成就
    (一) 经济建设跨越发展
    (二) 对外开放硕果累累
    (三)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二、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相随共进
    (一) 从农业省份到工业大省、产业转型升级快, 倒逼加强法治建设
    (二) 经济外向程度高,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求加快法治建设
    (三) 广东流动人口众多、社会结构复杂多元, 必须加强依法治理
三、“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广东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聚焦科技产业发展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论文提纲范文)

一、着力深化粤港澳创新合
二、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
三、着力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 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创新创业环境日益优化
四、着力健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 促进军民创新资源互动共享, 军民融合创新稳步推进
五、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南方人才高地加快形成

四、广东企业博士后居全国首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博士后力量书写广东创新“春天的故事”[N]. 倪玉洁. 佛山日报, 2021
  • [2]面向2035年:广东创新人才发展形势与应对[J]. 张浩良,隋艳颖. 中国发展, 2021(04)
  • [3]山东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引育机制研究[D]. 刘扬. 山东大学, 2021
  • [4]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 马瑞捷.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5]改革开放40年广东科技人才政策发展历程研究[J]. 陈敏,苏帆.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7)
  • [6]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D]. 郭书剑.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7]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崔巍. 西北大学, 2019(04)
  • [8]广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40年:政策演进、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 林世爵,刘婉娜.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19(02)
  • [9]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相得益彰[J]. 梁伟发. 法治社会, 2018(06)
  • [10]聚焦科技产业发展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J]. 马兴瑞. 宏观经济管理, 2018(10)

标签:;  ;  ;  ;  ;  

广东企业博士后位居全国第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