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联合米可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观察

灯盏花素联合米可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观察

一、灯盏花素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广[1](2021)在《5种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及意义:通过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5种丹参制剂(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有效率及对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排序,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万方(Wanfang)、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严格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结局指标,通过Cor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传统Meta分析使用Rev Man5.3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tata15.0进行网状分析Meta分析;连续性变量用均数差(MD)及95%CI计算,二分类变量用比值比(OR)及95%CI计算;并计算累计概率曲线下面积(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SUCRA),根据SUCRA值对不同的结局指标进行排序。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49篇,最终纳入53篇文献,共纳入4838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丹红注射液组、丹参注射液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均优于单用甲钴胺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单用甲钴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网状Meta分析结果示:(1)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OR=6.84,95%CI=(4.59,10.21)]、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OR=6.10,95%CI=(4.03,9.21)]、丹参注射液组[OR=6.11,95%CI=(2.70,13.80)]、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OR=5.09,95%CI=(2.87,9.00)]、丹红注射液组[OR=4.42,95%CI=(3.54,5.52)]均优于单用甲钴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SUCRA值排序第一的是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80.2%);(2)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D=4.67,95%CI=(2.84,6.50)]、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D=2.33,95%CI=(0.03,4.62)]、丹参注射液组[MD=8.57,95%CI=(6.10,11.04)]、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MD=4.03,95%CI=(2.20,5.85)]、丹红注射液组[MD=4.86,95%CI=(3.69,6.03)]与单用甲钴胺相比均有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SUCRA值排序中丹参注射液组(99.7%)为第一;(3)在改善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D=8.0,95%CI=(6.76,9.24)]、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D=2.86,95%CI=(1.61,4.12)]、丹参注射液组为[MD=12.23,95%CI=(10.51,13.9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为[MD=3.28,95%CI=(2.20,4.35)]、丹红注射液组为[MD=4.27,95%CI=(3.50,5.03)]均优于单用甲钴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SUCRA值排序,丹参注射液组(100%)位居第一;(4)在改善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中,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D=5.44,95%CI=(4.21,6.67)]、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D=5.04,95%CI=(3.64,6.44)];丹参注射液组[MD=6.61,95%CI=(4.74,8.48)]、丹红注射液组[MD=3.81,95%CI=(2.99,4.63)]均优于单用甲钴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与单用甲钴胺相比[MD=1.03,95%CI=(-0.21,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CRA值排序中,丹参注射液组(94.9%)排第一;(5)在改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D=6.17,95%CI=(5.36,6.98)]、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D=2.86,95%CI=(1.45,4.27)]、丹参注射液组[MD=5.87,95%CI=(4.32,7.4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MD=5.78,95%CI=(4.81,6.75)],丹红注射液组[MD=4.48,95%CI=(3.87,5.08)]均优于单用甲钴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CRA值排序,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87.1%)排第一。结论:1.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单用甲钴胺;2.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组疗效排序均优于其他组;在改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方面丹参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组疗效最佳;3.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可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方案。

周美辰[2](2020)在《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以期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制定检索策略,运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2009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CNKI、Wanfang、VIP、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a等数据库中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杂志,由两位独立研究者严格按照所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合格的研究,并用Word软件制定数据提取表进行相关数据的提取,通过Cochranc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改良版Jadad评分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973例患者,包括试验组500例和对照组473例,文献的临床数据基线水平基本一致,以小样本、低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主。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合并效应量OR=4.68,95%CI(3.25,6.74),Z=8.27,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相比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在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提高正中神经M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2.73,95%CI(0.84,4.62),Z=2.83,P=0.005],在提高腓总神经M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2.18,95%CI(1.54,2.82),Z=6.71,P<0.00001],在提高胫神经M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4.04,95%CI(1.17,6.91),Z=2.76,P=0.006],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较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更有利于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提高正中神经S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1.17,95%CI(0.37,1.97),Z=2.87,P=0.004],在提高腓总神经SCV方面[合并效应量MD=0.55,95%CI(-1.09,2.19),Z=0.66,P=0.51],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在提高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提高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与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合并效应量MD=-3.69,95%CI(-4.95,-2.42),Z=5.73,P<0.00001],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能降低患者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肝肾功能方面,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改善AST水平方面[合并效应量MD=-0.54,95%CI(-2.66,1.57),Z=0.50,P=0.61],在改善ALT水平方面[合并效应量MD=0.23,95%CI(-1.43,1.89),Z=0.27,P=0.78],在改善血肌酐水平方面[合并效应量MD=-1.43,95%CI(-4.53,1.66),Z=0.91,P=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在降低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水平方面无明显作用。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在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提高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症状积分等方面较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有明显优势;在提高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与单用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相比未显现出明显优势;在改善患者肝肾功能方面,未显现出明显治疗作用。因纳入文献质量较低,有待今后更多高质量的RCT研究验证上述结论。

徐丽娇,张旭,陈荣昌,朱月,孙晓波,孙桂波[3](2020)在《灯盏花素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是菊科飞蓬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散寒解表、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等功效。灯盏花素是短葶飞蓬干燥全草的提取物,由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萜类、植物甾醇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组成。其中,黄酮类成分灯盏乙素(4’-羟基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醛酸苷),灯盏甲素(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占灯盏花素总量的90%以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纤维化、抗炎、抗衰老、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防治肿瘤、抗脑损伤等。目前,灯盏花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脑供血不足、脑出血所致后遗症、高黏脂血症、脑血栓、肾病、肝病、阿尔兹海默等多种复杂疾病的治疗。尤其在对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治疗中,灯盏花素表现出了显着的疗效。此外,研究表明灯盏花素与甲钴胺、弥可保等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该文就目前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联合用药进行综述,试图为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线索。

高慧娟,王亚菲,冯兴中[4](2019)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日期截止到2018年8月19日。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纳入研究的筛选,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然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23项研究最终进入本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RR=1.42,95%CI=1.28~1.57,P<0.000 01);在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神经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尺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比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结局上更有优势。

刘伟军,赵豫梅,周丽颖,张秀娟,郑昌博,陈晨,林洁,杨为民[5](2018)在《灯盏花素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足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分析灯盏花素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CBM、CNKI、VIP及万方数据库,搜集灯盏花素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足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一共纳入6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灯盏花素联合弥可保治疗组总体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选择灯盏花素联合弥可保为糖尿病足的临床上治疗,既优于单用灯盏花素与丹参注射液的治疗,又安全性良好。

王国达,杨宇,周胜男,张硕[6](2016)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全面收集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DPN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评价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示与对照组相比,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提高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RR=1.33,95%CI(1.22,1.45)]。结论: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DPN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提高本病的疗效。

刘伟花[7](2016)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在临床上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专门命名,只将其归为"筋痹、血痹、脉痹、痿证"范畴。该文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复方治疗、中药足浴、针灸治疗等中医治疗方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了综述。

王贝贝[8](2016)在《附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活性与机制探讨及乌头碱类成分的识别》文中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中药附子作为一味广为人知的传统中药材,目前其治疗DPN均以复方形式。为了更好的研究中药附子治疗DPN的作用与机制,本论文主要进行了单味中药附子对DPN的活性物质基础及其机制的研究,为附子单味药治疗DPN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此外,鉴于同类成分质谱裂解一般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本论文还总结了附子所含主要成分乌头碱类生物碱的质谱裂解规律,并基于这一规律及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技术快速分析了同属其他中药及中药炮制品中的乌头碱类成分。所得数据为中药进一步研究的提供帮助。本论文的实验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一、附子水提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以及高糖刺激雪旺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体内实验: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弥可保阳性药对照组,链脲佐菌素诱导6周后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组以及中、高、低剂量给药组。附子水提物连续治疗2周,监测过程中血糖和体重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率、热刺激回缩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为期2周的治疗后附子水提物与阳性药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体重、血糖均无显着影响,但附子水提物可显着加快模型组大鼠神经传导速率并缩短其热刺激潜伏期,且对神经传导速率的作用效果优于阳性药组。体外实验:将雪旺细胞分为正常组、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高糖刺激的雪旺细胞模型组以及附子水提物3个剂量的治疗组(O.1μg/mL,1.0μg/mL,10.0μg/mL)。以活性氧水平变化和凋亡抑制率为指标,观察了附子水提物对高糖刺激雪旺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高糖刺激可以引起雪旺细胞活性氧水平升高,并诱发细胞凋亡,药物作用48h后,其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凋亡率可显着降低,从而确定其对周围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因此,通过体内外实验可以推断附子单味药具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并且其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雪旺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抑制雪旺细胞凋亡相关。二、附子水提物中生物碱和多糖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别通过柱色谱,制备色谱技术对附子水提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得到宋果灵、尼奥灵、附子灵、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共6个的生物碱。同时,通过水提醇沉及脱蛋白处理得到附子水提物中的多糖组分,经苯酚-浓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为70.24%,并应用PMP-衍生化对其单糖组成进行HPLC-MSn分析。从中发现9个单糖,其中7个被识别,岩藻糖为首次报道。另外,特征碎片离子峰m/z 215被确定为单糖的诊断离子。三、基于氧化应激机制的体外活性成分筛选与抗氧化机制的初步研究附子水提物分离得到生物碱单体和多糖组分后,利用高糖刺激雪旺细胞ROS清除实验进行附子水提物中活性成分的筛选工作,并对筛选出的成分进一步进行相应的凋亡率检测。结果表明:生物碱单体中尼奥灵可以抑制高糖刺激RSC96细胞引起的活性氧水平但没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而苯甲酰乌头原碱仅在高浓度时才显示出了活性氧抑制作用,其他生物碱则无抗氧化作用显示,提示附子生物碱抗氧化作用较弱,可能不是附子水提液抗氧的主要活性成分;附子多糖显示出显着的抗氧化活性,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在细胞凋亡检测中,三个浓度均能使凋亡率到达正常水平。由此初步推断,附子多糖为附子抗氧化的主要活性物质。为了阐明附子多糖的抗氧化机制,课题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了与活性氧产生直接相关的NADPH氧化酶类Nox1、与抗氧化直接相关的抗氧化酶CAT和SOD、以及促抗氧化酶表达和线粒体生成的信号通路AMPK-PGC-1α中主要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多糖可以降低Nox1的蛋白表达但没有明显剂量依赖;仅在高浓度时显示促进CAT、SOD蛋白的表达且对SOD表达较CAT明显;多糖可以显着激活AMPK,使其磷酸化比例增加,同时PGC-1α的表达也明显增多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因此,附子多糖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表达和抑制Nox1氧化活性蛋白表达发挥其抗氧化作用,且AMPK-PGC-1α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改善雪旺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状态的重要分子途径。四、乌头碱类成分的快速识别在研究乌头类生物碱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质谱分析乌头碱类单体成分呈现出易于逐个或连续丢失CH3COOH、CH3OH、C2H4、CO、H2O等中性分子的质谱裂解规律。基于这一规律和液质联用技术,来源于乌头属植物的藏药藏铁锤中的乌头碱类化学成分在反相色谱柱上被快速分离和识别,从中发现42个生物碱,其中38个被识别,29个生物碱为首次报道。通过类似的方法,草乌炮制(110℃下烘制8小时)前后的乌头类生物碱化学成分变化被识别。在生品中共检测到32个生物碱成分,其中26个成分被识别,而在烘制品中检测到了 24个生物碱成分,20个被识别。比较发现炮制前含有的7个毒性强的双酯型生物碱在炮制后均未出现,而炮制后新出现的11成分多为毒性较低的单酯和胺醇型生物碱。因此,从成分变化的角度分析,草乌烘制法具有良好的炮制减毒作用。

张文锦,赵进东,郭呈林,杜雪,杨雪,方朝晖[9](2016)在《荟萃分析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文中认为目的系统分析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依据PICOS[patient(患者),intervention(干预),comparison(对比),outcome(结果),study(研究类型)]原则,通过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综合检索公开发表及未公开发表的中文或英文相关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年限均1990至2015年8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8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总体有效率及改善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的选择,优于单用甲钴胺及丹参注射液联合维生素B12及B1的治疗并且有着良好的安全性。

叶茹[10](2016)在《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初步探讨血痹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定量温度觉检查、血液流变学、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等指标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经筛查后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招募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安慰剂组20例,治疗组给予血痹方(配方颗粒剂)日1剂,2次/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配方颗粒剂)日1剂,2次/天,服药12周。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主要指标、中医症状总评分和中医症状单项评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改善中医证侯:血痹方较对照组能够明显改善气虚血瘀证侯,血痹方改善证侯的有效率为88.9%,安慰剂改善证侯的有效率为15.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改善单项症状肢体麻木、肢体疼痛、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自汗的的有效率分别是61.1%、44.4%、61.1%、77.8%、61.1%、66.7%,“倦怠乏力”的疗效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延缓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两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上升的趋势,治疗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大。胫神经(右)、腓总神经(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下降的趋势,治疗组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小。在组内和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腓总神经(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对照组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组前后有上升趋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腓浅神经(左)、腓浅神经(右)和腓肠神经(右)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下降的趋势,治疗组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小。对照组前后腓肠神经(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照组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组前后没有差异。其他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组内和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神经(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组有上升趋势。提示对照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更快,治疗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改善定量温度觉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后温觉(左)、温觉(右)、热痛觉(右)均有下降趋势,治疗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但是在组间和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冷痛觉(左)、冷痛觉(右)、冷觉(右)均有上升趋势,但是在组间和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前后温觉(左)、热痛觉(左)、温觉(右)、热痛觉(右)均有下降趋势,治疗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热痛觉(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血痹方可以使患者对温觉和热痛觉的感觉更加灵敏;(5)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5(1/S)、全血粘度50(1/S)、全血粘度100(1/S)、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均有上升趋势,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全血粘度5(1/S)、全血粘度50(1/S)、全血粘度100(1/S)、全血低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组鲜有差异,提示血痹方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血流流变学指标的稳定。血痹方组可以降低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5(1/S)、全血粘度200(1/S)、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卡松黏度,其中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5(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200(1/S)、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高切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卡松黏度均有上升趋势,其中全血粘度1(1/S)、全血粘度200(1/S)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痹方能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内皮细胞;(6)对血糖和血电解质有一定影响。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血痹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使患者对温觉和痛觉的感觉更加灵敏、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对血电解质有一定的影响。初步说明了血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

二、灯盏花素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灯盏花素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5种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缩略表
前言
研究方法
    1.检索策略
        1.1 检索范围
        1.2 检索时间
        1.3 中文检索词
        1.4 英文检索词
    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排除标准
    3.文献筛选
    4.统计学方法
        4.1 确定统计效应指标
        4.2 传统Meta分析
        4.3 网状Meta分析
        4.4 发表偏移
结果
    1.文献检索结果
    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3.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4.Meta分析结果
        4.1 丹参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4.2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4.3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4.4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4.5 丹红注射液组Meta分析结果
    5.网状Meta分析结果
        5.1 各结局指标网状关系
        5.2 各干预措施有效率网状Meta分析结果
        5.3 各干预措施下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网状Meta分析结果
        5.4 各干预措施下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网状Meta分析结果
        5.5 各干预措施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网状Meta分析结果
        5.6 各干预措施下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网状Meta分析结果
    6.发表偏倚分析
讨论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2.丹参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2.1 丹参
        2.2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2.3 丹参酮注射液
        2.4 丹参注射液
        2.5 丹红注射液
        2.6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3.甲钴胺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4.网状Meta分析与结果讨论
结语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概述
        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2.1 氧化应激
        2.2 代谢紊乱
        2.3 血管损害
        2.4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
        2.5 免疫与遗传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3.1 对因治疗
        3.2 对症治疗
        3.3 心理治疗
        3.4 手术治疗
    第二章 中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
        2、传统中医中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进展
        2.1 单味中药
        2.2 中药复方
        2.3 中成药
        3、从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第二部分 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课题技术路线设计图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文献筛选
        1.6 资料提取
        1.7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及工具
        1.8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3 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结果
    3.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2 本Meta分析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灯盏花素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1.1 糖尿病肾病
    1.2 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发病机制
        1.2.1 氧化应激
        1.2.2 糖、脂代谢障碍
        1.2.3 炎症因子
        1.2.4 血液微循环
    1.3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1.4 灯盏花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
2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2.1 糖尿病心肌病
    2.2 糖尿病心肌病的相关发病机制
        2.2.1 心肌细胞代谢紊乱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2.2.3 自噬
    2.3 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心肌病作用机制
3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足的影响
    3.1 糖尿病足
    3.2 糖尿病足的相关发病机制
        3.2.1 神经病变
        3.2.2 血管病变
        3.2.3 感染
    3.3 灯盏花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足
4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4.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2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4.3 灯盏花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患者睾丸功能障碍的影响
6 其他
7 结论与展望

(4)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的检索
    1.4 文献的筛选
    1.5 数据的提取
    1.6 文献的质量评价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4 临床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结果
    2.6 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Meta-分析结果
        2.6.1 腓神经MNCV变化情况
        2.6.2 正中神经MNCV变化情况
        2.6.3 尺神经MNCV变化情况
        2.6.4 腓神经SNCV变化情况
        2.6.5 正中神经SNCV变化情况
        2.6.6 尺神经SNCV变化情况
    2.7 敏感性分析
    2.8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1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
    3.2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3.4 结论

(5)灯盏花素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足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2 检索策略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1 文献筛选
    3.2数据的提取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文献检索结果
    4.2 纳入研究结果的一般情况与方法质量学评价
    4.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4.4 Meta分析结果
    4.5 敏感性分析
    4.6 不良反应
5 讨论

(6)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2.2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DPN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总有效率:
    2.3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分型论治
    1.1 以法论治
    1.2 从肾论治
    1.3 从肝论治
    1.4 从脾论治
    1.5 从肺论治
2 历代名方辨证治疗消渴病概述
3 中药注射液
4 针灸治疗研究
5 中医外治
6 熏洗结合药物治疗
7 综合治疗方法
8 实验研究
9 体会及展望

(8)附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活性与机制探讨及乌头碱类成分的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概况
        1 DPN的发病机制
        2 DPN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3 小结
    第二章 中药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1 附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2 附子的药理活性
        3 附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附子水提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第一节 附子水提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结论
        4 讨论
    第二节 附子水提物对高糖损伤的雪旺细胞保护作用的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附子水提液中化学成分的分离
    第一节 附子水提物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附子水提物中多糖成分的富集及其单糖组成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附子水提物中化学成分的体外活性筛选及作用机制探讨
    第一节 基于氧化应激机制对生物碱和多糖组分的体外活性筛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附子多糖对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乌头碱类生物碱成分的快速识别
    第一节 民族药铁棒锤中乌头碱类成分的识别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草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荟萃分析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设计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2 检索策略
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1 选择纳入临床研究
    3.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数据的提取
    3.4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文献检索结果
    4.2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及方法质量学评价
    4.3 Meta分析结果
        4.3.1 有效率
        4.3.2 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4.3.3 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4.3.4 不良反应
    4.4 敏感性分析
    4.5 偏倚风险分析
5 讨论

(10)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1 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论述
        2 病因病机
        3 临床辨证论治
        4 中医其他治疗
        5 讨论
        参考文献(一)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临床表现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3 危险因素
        4 发病机制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机制
        6 治疗
        7 讨论
        参考文献(二)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设计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基线时人群可比性分析
        3.2 疗效指标结果
        3.3 安全性指标的检测
        3.4 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理论探讨从“脏腑热、经络寒”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2 血痹方的组方依据
        4.3 研究结果和分析
        4.4 研究结论
        4.5 结语
    参考文献(三)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灯盏花素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5种丹参制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网状Meta分析[D]. 王广广.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活血化瘀类中药汤剂联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D]. 周美辰. 暨南大学, 2020(03)
  • [3]灯盏花素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徐丽娇,张旭,陈荣昌,朱月,孙晓波,孙桂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7)
  • [4]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J]. 高慧娟,王亚菲,冯兴中. 药物评价研究, 2019(05)
  • [5]灯盏花素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足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刘伟军,赵豫梅,周丽颖,张秀娟,郑昌博,陈晨,林洁,杨为民. 药品评价, 2018(17)
  • [6]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王国达,杨宇,周胜男,张硕.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7)
  • [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刘伟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7)
  • [8]附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活性与机制探讨及乌头碱类成分的识别[D]. 王贝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9]荟萃分析灯盏花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J]. 张文锦,赵进东,郭呈林,杜雪,杨雪,方朝晖. 中成药, 2016(05)
  • [10]血痹方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D]. 叶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灯盏花素联合米可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