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楼板结构分析

异形楼板结构分析

一、异型楼板结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屈宇光,王冠雄[1](2021)在《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异形楼板设计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就目前来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建筑工程逐渐向大型化、功能化转变,异形楼板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异形楼板施工水平对工程全寿命周期的影响巨大。基于此,文章以异形结构施工图设计期间的异形楼板设计为主,对异形楼板设计工作进行有限元分析,总结出异形楼板实际受力特征,并就异形楼板的钢筋配置工作提出设计对策,以供参考。

刘宇航[2](2021)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和产业化基地的不断涌现,实现了建筑业的工业化变革。然而,由于拆分的预制构件种类繁多,其通用性限制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的发展,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成了实现装配式设计、生产、施工相互协调统一的关键。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相较于传统现浇结构更复杂,需要更加详细具体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通过创建BIM模型进行虚拟建造,能够提前预演施工方案,有效解决预制构件装配时的施工精度问题。然而,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荷载、施工顺序变化等都会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产生巨大影响,导致结构受力具有强烈的时变性,间接导致了结构施工阶段工程事故的频发。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变形情况,对于严格控制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力学状态,提高工程项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原市某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为具体工程实例,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方面,利用Revit对预制构件库的创建进行了研究,实现了该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在施工进度模拟方面,完成了BIM三维模型的搭建,同时利用Navisworks进行了预制构件吊装的4D施工进度模拟。在施工过程模拟方面,分析了一次性加载、和按施工顺序精确加载方式下结构的竖向变形。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通过对比传统设计和基于BIM技术设计的两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得出了后者在装配式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势,并结合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住宅的标准化和模数化设计要求,剖析了创建预制构件库的重要意义。利用Revit完成了预制外墙、预制叠合板等构件的创建,并借助参数化管理平台-族库大师实现了基于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预制构件族库创建,提高了预制构件的重复使用率。(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进度模拟以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为依托,综合应用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和预制构件库完成了BIM模型的创建。同时,利用Project软件创建了该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为BIM三维模型赋予了施工进度数据时间模型。通过Navisworks软件进行了预制构件的施工吊装模拟,解决了预制构件安装过程精确度把控问题,也验证了预制构件库中BIM模型的精细化程度和信息集成度。(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模拟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施工阶段模拟功能对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进行了施工过程模拟,研究了一次性加载、按施工顺序精确加载两加载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发现,两种加载模式下的楼层竖向位移存明显差别。按施工顺序精确加载下柱和墙体的最大竖向位移值达到了一次性加载的60%左右,因此在进行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分析时应对施工过程加以考虑,保证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更加接近工程实际。

方维远[3](2021)在《基于一种异型钢管混凝土柱的云南村镇住宅框架基本结构选型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推进异型钢管混凝土柱未来在云南区域的村镇住宅工程应用,本文通过对比普通异型钢管混凝土柱,提出了一种RT异型钢管混凝土柱。对两种构造形式的L型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试验性能的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云南区域气候和不同抗震设防相结合的异型钢管混凝土柱住宅框架基本结构体系,对该结构体系进行了结构构造选型原则及其整体结构体系分析设计方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梳理了异型钢管混凝土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了典型异型钢管混凝土柱不同构造组成、承载力理论计算、轴压和偏压力学性能及其异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设计,针对云南村镇住宅建筑结构需求,提出本文研究。(2)针对提出的RT异型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普通异型钢管混凝土柱和RT异型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试验对比研究,分析普通异型钢管混凝土柱及其RT异型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试验后期延性、钢管应变分析和极限承载力等力学性能。(3)为了深化异型钢管混凝土柱在云南区域的工程应用,根据云南省地理地貌、区域气候和地震等条件,提出了异型钢管混凝土柱住宅框架基本结构体系的构造选型原则,并就该住宅基本结构体系的主体框架选择,基础组成,关键节点组成,考虑区域气候后围护体系的选择、连接等进行了分析研究。(4)根据云南区域气候和云南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选择围护体系;根据云南民族民居建筑开间、进深特点,确定村镇住宅框架基本结构体系设计分析模型;综合考虑云南地区设防烈度与气候区域所处关系,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整体结构分析、比较,提出一套基于异形钢管混凝土柱的云南省村镇住宅框架基本结构体系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和区域气候的抗震性能设计分析方法。

李月[4](2020)在《BIM技术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模型转换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BIM技术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对建筑业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为了扩大BIM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以住宅项目为案例,以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住宅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利用BIM技术进行精细化建模问题以及模型接口转换问题,以达到提升项目质量、工期、工程量的目标。本文首先对BIM技术的应用背景以及BIM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引出本文的研究课题,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进行系统阐述。针对模型应用标准流程进行研究,包括对模型精细化标准的制定、模型色彩的制定、归档文件命名、储存标准的制定以及各构件命名标准制定的研究。接下来对BIM模型构建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Revit软件在建模方面存在的不足。其次,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各软件的适用范围,提出结合Revit和Tekla对模型构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紧接着对三种国内基于Revit平台的BIM模型转换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针对通过传统IFC格式导入出现的构件材质信息丢失问题、构件类型属性发生变化问题、构件导入后会发生不同角度的旋转问题、受电脑硬件影响不能导入整栋模型只能按楼层进行导入等问题,最终提出API二次开发的方式来研究模型的转换问题。重点对Revit中的两种族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解决了多边形楼板的导入及楼板出现孔洞的问题,包括单个孔洞、多个孔洞以及不同开洞方法对模型导入的影响,并开发了通过几何图形数据导入避免从分析模型导入的方法,解决了多层异形柱的导入以及如何实现构件经任意角度旋转后的正确导入和构件位置的准确导入,并由此形成了初步的标准截面族库,提出了开发接口时的应用标准,最终成功开发标准构件梁、柱、墙、楼板的接口。最后本文结合三个实际案例来验证模型转换接口的可行性。经转换后的模型避免了IFC格式出现的不可预测错误,构件属性信息准确无误,构件位置保持一致,实现模型精准可控导入。

李忠鹏[5](2020)在《箱形钢梁在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长和有限的土地资源矛盾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不便,该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国内的建筑师们为了让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采用不断增加结构建筑高度的方法。在最近十年的发展里面,我国建造了一些知名的的200 m~400 m的超高层建筑,其结构多为钢框架-核心筒形式。为了减小钢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因为材料的收缩徐变影响造成的性能差别,楼盖梁选用工字形钢梁,外框架采用钢骨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柱,形成了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混合结构。选用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有着非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比如混凝土成本相对较低,钢结构方面技术较为成熟,对比国外施工的人力花费较低。所以选用该结构可以创造更好的综合效益,是目前最符合我国基础建设基本国情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之一,研究和发展这种混合体系有着很大的工程实际意义。由于超高层建筑受风荷载的影响较大,所以目前研究如何通过结构的体系和构造措施来提高结构整体抗侧刚度以保证结构的“双重抗侧力体系”很有必要。已有研究发现加强层的设置可使周边框架柱有效地发挥作用,以增强整个结构的抗侧力刚度。但在地震作用下加强层的设置将会引起结构刚度、内力突变,并易形成薄弱层,结构的损坏机理难呈“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的延性屈服机制。在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采用《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中给出的箱形钢梁作为楼盖主梁,可能是解决设置加强层带来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楼盖主梁与外围框架柱刚接与混凝土核心筒铰接能使外框架分配最多的楼层剪力和倾覆弯矩,有较好的经济性和较高的结构冗余度。因此,箱形楼盖主梁宜与周边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采用刚性连接,与混凝土核心筒采用铰接。本文基于实际工程对箱形梁替代工字形楼盖主梁进行研究,以期通过不设加强层的方法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时,使结构不出现薄弱层,为超高层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使结构保持良好的抗侧移能力和抗震性能,又能避免加强层处的刚度和内力突变。本文以某些实际工程为背景,对箱形梁替代工字形楼盖主梁的混合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体系的结构分析指标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海南大厦项目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带加强层的混合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进行考察,并用箱形梁替代工字形楼盖主梁计得到不设加强层的结构,结合结构层间位移角,剪重比及框架承担剪力等结构控制指标对二者进行探讨和分析,给出结构设计建议。(2)分别对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区、7度区的和6度区的混合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使用箱形梁作为结构主梁的结构方案进行分析,进一步讨论在满足结构控制指标要求时,不同设防烈度区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使用箱型梁替代工字形楼盖主梁的建筑高度。(3)为了保证箱形钢梁与箱型柱有可靠的连接,促进箱形钢梁的工程应用,提出了新型箱形梁-方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栓焊混合盖板加强连接。在证明有限元模拟的精确定性后,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新型连接节点做了变参数分析,以明确各参数的变化对节点模型抗震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连接的设计建议。通过整体结构的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在框架-核心筒中使用箱形梁作为楼盖主梁,无论是在地震作用下,亦或风荷载作用下,采用箱形楼盖主梁方案结构的楼层位移、楼层位移角都优于工字形梁方案的结构;采用箱形梁作为结构楼盖主梁可以有效解决原结构设置加强层而产生的薄弱层以及结构刚度和内力突变的情况;箱形梁在降低楼层高度和提高结构经济性方面更具优势。八度设防海南大厦项目当采用箱形梁替代结构工字形主梁,最多还可以增加两层,高度增加7.6m,建筑高度为197.05m;七度设防烈度的上海某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楼层数为52层时,采用箱形梁替代结构工字形主梁时,高度增加60.2m,建筑高度为231.25m,此时各项结构控制指标均能满足:六度设防烈度的南昌华皓中心混合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箱形梁替代结构工字形主梁楼层可增加一层,高度增加3.9m,建筑高度为255m。通过对盖板加强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的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建议上盖板取矩形盖板,盖板长度取(0.4-0.8)hb,hb代表梁高;盖板厚度取值和梁翼缘厚度相同。

王兴国[6](2020)在《底层抽柱异型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大跨建筑出现在城市之中,建筑领域的创新也层出不穷,独特的建筑造型常常伴随着异型的结构,其中底层抽柱的建筑一般会给结构带来强度、刚度及扭转性能上的不利因素,结构设计者需采取特殊的设计思路和方案予以避免。针对底层抽柱建筑,本文以某科技研发中心为工程实例,对底层抽柱异型结构进行设计性研究,研究怎样的结构方案能够在改善异型结构不利因素的同时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为同类型的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文中运用到的相关抗震理论,针对工程实例中的异型结构最终选择了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en建模,之后分章节分别采用中心支撑方案、偏心支撑方案和屈曲约束支撑方案,通过变换支撑方案中的支撑层数、位置、耗能梁段长度等多种因素考查结构性能的变化,同时比较各类支撑方案的优缺点。运用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分析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扭性能,并对结构构件进行了应力比分析;运用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考查结构的耗能作用和减震性能;运用推覆分析分析结构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塑性铰的发展顺序,同时考察结构的薄弱部位。分析结果表明:(1)结构的刚度随着支撑层数增加而增大,且增加结构外围支撑的层数可减小结构的扭转性能;增加支撑布置可降低柱构件的应力比,适当缩减柱截面可节省钢材(2)在地震少发或地震烈度为7度及以下地区且设计时将施工难度作为次要因素考虑时,宜采用偏心支撑方案。地震时耗能梁段通过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减震效果好并且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耗能梁段长度能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将施工难度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时宜采用中心支撑方案,中心支撑的使用将使得结构刚度相对更大(3)8度及以上时宜采用运用屈曲约束支撑改进后的方案:设计者若以耗能梁段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宜采用屈曲约束支撑改进的偏心支撑方案,若以支撑为第一道抗震防线宜采用屈曲约束支撑改进的中心支撑方案。屈曲约束支撑在大震下滞回性能好,高烈度地震时耗能效果明显,宜布置在邻近转换层的楼层以充分发挥其效用。

刘航,经杰,杨学中,李俊平[7](2011)在《某大跨异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分析》文中指出为准确计算空心板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对比分析了采用拟板法、拟梁法、密肋梁法等简化计算模型与有限元实体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混凝土空心楼盖采用填充箱体对称布置时有着很好的各向同性性能,采用拟梁法和密肋梁法计算与框架柱相连的暗梁或拟梁时,其计算结果往往偏大很多,不宜直接采用。在此基础上,并进一步探讨了预应力筋的布置原则与方法。

吴云缓,花炳灿[8](2009)在《某仿生建筑的结构设计详解》文中提出仿生建筑是一种新的建筑形态,其结构设计与施工目前尚无成熟经验。本文结合某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仿生建筑结构设计,探讨了该建筑结构分析、抗震设计及施工的方法。文中采用的建模手段、图纸表达及设计施工措施对同类建筑的实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吴云缓,花炳灿[9](2009)在《某仿生建筑的结构设计详解》文中提出仿生建筑是一种新的建筑形态,其结构设计与施工目前尚无成熟经验。本文结合某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仿生建筑结构设计,探讨了该建筑结构分析、抗震设计及施工的方法。文中采用的建模手段、图纸表达及设计施工措施对同类建筑的实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白晓红[10](2008)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平扭耦联多维地震反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电力、冶金、矿山等钢筋混凝土工业厂房结构中,由于生产工艺的需求,在同一幢厂房中,由多层除氧间、煤仓间与大跨度的单层汽机房相连,形成部分为多层、部分为单层的大空间体系,这就是设计中常见的多层框架、单层排架相连成一体的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体系。由于重型设备或贮料仓偏置于厂房的一端,以致质心偏离结构刚心,形成空间非对称结构。对于这种双向偏心结构,由于结构的纵向振动与横向振动相互耦联,应该考虑结构的空间扭转性能,对结构进行地震动双向平动分量同时输入下的“水平变形—扭转”耦联振动分析,而不宜再按一般厂房那样,沿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分别进行单向地震动分量作用下的抗震分析。本文以已建成投产的单机容量600MW某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为原型,选取含有汽机跨、除氧间及煤仓间3跨8榀框排架子空间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结构在双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受力性能以及影响结构平扭耦联反应的因素。1利用ANSYS软件的用户可编辑特性(UPFs)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构件的混凝土弹塑性材料模型,建立整体结构的空间计算模型,在不同的水平双向地震波输入下,利用APDL语言对结构进行平扭耦联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与结构平面模型的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整体结构的空间性能。分别进行结构平面模型及空间模型的模态分析,分析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为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选取不同的地震波,沿整体结构纵、横方向同时输入,研究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最大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扭转角,层间剪力及各地震响应时程曲线,特别是结构扭转性能。对比不同加速度强度下整体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地震响应情况。根据所使用软件的特点,利用屈服面模型法分析结构的非线性性能,根据结构构件的实际截面配筋,编写计算程序,模拟结构塑性铰的发生和整体结构的破坏过程,分析框架和排架的协同工作能力。针对工程计算中采用平面模型进行抗震设计的情况,提出此结构的空间作用调整系数。2通过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单、双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空间反应性能及扭转特性,推导结构的最不利输入方向计算公式。选取结构在单向地震波作用下的最大地震响应值,与双向地震输入下结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此结构应予以重视的薄弱层部位,分析双向地震作用对结构扭转响应的影响。单、双向地震波分别沿结构斜向输入,找出每个输入方向的地震效应时程最大值,然后在不同输入方向的时程最大值中再找出最大值。对比单、双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并将比例值进行统计,对抗震规范中相应的双向地震效应组合公式进行系数修正。分析结构的最不利作用方向,初步了解到两水平地震动分量间的相关性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3分析空间框排架结构的不规则性,探讨不同因素对结构的影响,提出结构的扭转控制措施。讨论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变形指标,分析框排架结构的不规则性,分别计算结构各层结构的静力偏心矩、强度偏心矩、平扭频率比等偏心指标,讨论影响多层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各因素对框排架结构的影响。针对框排架竖向布置不连续,局部楼层收进的特点,讨论竖向不规则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结构的不规则性分析,提出针对框排架结构特点的扭转控制措施。4建立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空间框排架结构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选取不同振型组合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响应,提出振型组合数目。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中震时的响应问题,求解满足计算精度要求的振型组合数目,讨论采用不同振型组合方法计算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别,以及高振型对结构反应的影响程度。针对抗震规范中对于振型组合方法的规定,讨论框排架结构振型间的扭转耦联效应,提出适用于此结构的振型组合方法。5介绍结构的空间模型拟动力试验和伪静力试验,对比理论分析和试验结论,为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各个行业提供参考。以实际厂房结构为原型,选取3跨3榀的钢筋混凝土框排架子空间模型进行拟动力试验,重点研究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排架结构的整体变形能力及各层的层间变形大小,框排架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动力变化规律以及模型结构裂缝开展过程、塑性铰形成的先后顺序、结构的滞回特性、底层柱的工作性能等。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较,结论相符。综上所述,通过对该类双向偏心的不规则结构进行不同强度下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该体系的抗震性能,以及不同地震输入方向、结构的不规则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针对该体系的计算方法,对抗震规范中的相关条文进行修正,结合结构的拟动力试验结果,为有关行业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基础性资料。

二、异型楼板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异型楼板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异形楼板设计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结构施工中异型楼板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2 异形楼板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2.1 异形楼板结构概况
    2.2 异形楼板结构分析
    2.3 异形楼板暗梁结构设计
    2.4 异形楼板结构大开洞板结构设计
3 异形楼板结构配筋设计注意事项
4 结束语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1.3 BIM技术内涵
    1.4 装配式标准化设计研究现状
    1.5 施工过程模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施工力学分析理论发展
        1.5.2 施工过程模拟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
    2.1 传统设计方法与基于BIM的装配式设计方法对比
        2.1.1 传统装配式设计方法
        2.1.2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
        2.1.3 两种设计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2.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模块化设计
        2.2.1 模数协调与模块化设计
        2.2.2 户型单元与平面布局
        2.2.3 主要预制构件部品设计
    2.3 预制构件库的创建与参数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2.3.1 预制构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2.3.2 标准化预制构件库的创建
        2.3.3 参数化管理平台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进度模拟
    3.1 BIM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3.1.1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
        3.1.2 虚拟建造与碰撞检查
        3.1.3 BIM协同平台
    3.2 项目进度计划的创建
        3.2.1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法
        3.2.2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常用软件
        3.2.3 基于TimeLiner的施工计划定义
    3.3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模拟
        3.3.1 工程概况
        3.3.2 BIM模型及计划模型创建
        3.3.3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进度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模拟
    4.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模拟中的时变力学
    4.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
        4.2.1 有限元软件ETABS简介
        4.2.2 有限元模型创建过程
    4.3 不同加载方式下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模拟
        4.3.1 施工过程模拟中的加载方式
        4.3.2 施工步的划分
        4.3.3 不同加载方式对结构竖向位移的影响
        4.3.4 不同加载方式对结构竖向位移误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一种异型钢管混凝土柱的云南村镇住宅框架基本结构选型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异形柱住宅特点
    1.3 异型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
        1.3.1 普通异型钢管混凝土柱
        1.3.2 方钢管组合异形钢管混凝柱
        1.3.3 由方矩形钢管组合焊接型成的其他异形钢管混凝土柱
        1.3.4 加劲异形钢管混凝土柱
        1.3.5 带约束拉杆的异型钢管混凝土柱
    1.4 异形钢框架结构研究及应用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
    1.6 课题来源
第二章 RT异型钢管混凝土柱轴压试验性能及极限承载力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内容和目的
        2.2.1 实验内容
        2.2.2 实验目的
    2.3 试验设计
        2.3.1 试件设计
        2.3.2 试件的制作流程
        2.3.3 材料力学性能
        2.3.4 试验加载装置和观测布置
        2.3.5 轴压力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2.3.6 加载方案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1 试验过程和破坏形态
        2.4.2 轴向荷载—轴向位移分析及其延性分析
        2.4.3 轴向荷载—水平挠度曲线分析
        2.4.4 钢管应变分析
        2.4.5 轴压极限承载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南地区异型钢管混凝土柱住宅基本结构构造选型
    3.1 引言
    3.2 云南地区情况
        3.2.1 地区的资源条件
        3.2.2 结构体系的构件选型原则
    3.3 结构体系构造组成
        3.3.1 主体框架结构
        3.3.2 结构体系基础
        3.3.3 节点形式
        3.3.4 围护体系的选择
        3.3.5 钢木预制踏步组合楼梯
        3.3.6 内装系统
        3.3.7 SSSCC村镇住宅结构体系优势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异型钢管混凝土柱在云南村镇住宅框架基本结构分析研究
    4.1 引言
    4.2 SSSCC村镇住宅框架结构体系的整体设计方法
    4.3 异型钢管混凝土柱计算模型的建立
        4.3.1 计算基本参数
        4.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4.4 异型钢管混凝土整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4.4.1 模态分析
        4.4.2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4.4.3 弹性时程分析
        4.4.4 静力弹塑性分析
    4.5 云南省村镇工程应用推广分析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课题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4)BIM技术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模型转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基于BIM的深化设计方法
    2.1 模型构建标准的研究
    2.2 BIM软件的选择
    2.3 BIM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2.3.1 结构主体模型方法研究
        2.3.2 钢筋模型方法研究
    2.4 不同软件BIM模型转换方式研究
        2.4.1 基于IFC标准的方式
        2.4.2 基于二次开发的方式
        2.4.3 中间文件转换的方式
        2.4.4 三种转换方式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Revit与 Tekla模型直接转换接口的开发
    3.1 二次开发简介
    3.2 Revit中结构梁导入Tekla模型方法研究
    3.3 Revit中结构柱导入Tekla模型方法研究
    3.4 Revit中结构墙导入Tekla模型方法研究
    3.5 Revit中结构楼板导入Tekla模型方法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BIM技术在住宅项目中的验证
    4.1 孔雀城花园项目验证
        4.1.1 项目简介
        4.1.2 模型的建立
        4.1.3 模型转换
    4.2 龙湖道义项目验证
        4.2.1 项目简介
        4.2.2 模型的建立
        4.2.3 模型转换
    4.3 中南旭辉和樾项目验证
        4.3.1 项目简介
        4.3.2 模型的建立
        4.3.3 模型转换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箱形钢梁在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背景
    1.3 混合框架-核心筒的“双重抗侧力体系”
        1.3.1 混合框架-核心筒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的组成机制和保证措施
        1.3.2 混合框架-核心筒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的保证措施的研究现状
    1.4 框架结构-核心筒中梁柱节点的研究现状
        1.4.1 盖板加强型节点的研究现状
        1.4.2 箱形柱与箱形梁连接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5.1 混合框架-核心筒的“双重抗侧力体系”的保证措施的不足
        1.5.2 混合框架-核心筒加强层措施的替代方案
        1.5.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海南大厦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设计分析
    2.1 引言
    2.2 海南大厦的设计概况
        2.2.1 建筑设计概况
        2.2.2 结构设计概况
        2.2.3 计算程序和基本假定
        2.2.4 主要计算参数
    2.3 结构计算指标要求
        2.3.1 周期比
        2.3.2 位移比
        2.3.3 水平位移值和舒适度
        2.3.4 刚度比
        2.3.5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2.3.6 重力二阶效应
        2.3.7 刚重比
        2.3.8 剪重比
    2.4 海南大厦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性分析
        2.4.1 海南大厦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弹性结果及分析
        2.4.2 位移比
        2.4.3 剪重比
        2.4.4 水平位移值和舒适度要求
        2.4.5 层间刚度比
        2.4.6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2.4.7 刚重比
    2.5 箱形梁替代结构工字形楼盖主梁方案
        2.5.1 箱形梁替换结构楼盖主梁构件
        2.5.2 弹性计算
        2.5.3 弹性计算结果分析
        2.5.4 经济性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震区采用箱形楼盖梁的混合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高度分析
    3.1 八度设防烈度区采用箱形楼盖梁的混合框架-混凝土核心筒
        3.1.1 弹性分析
        3.1.2 弹性分析结论
        3.1.3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3.2 七度设防烈度区采用箱形楼盖梁的混合框架-混凝土核心筒
        3.2.1 项目概况
        3.2.2 主要计算参数
        3.2.3 模型建立
        3.2.4 弹性分析
        3.2.5 弹性计算结果分析
        3.2.6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3.3 六度设防烈度区采用箱形主梁的混合框架-混凝土核心筒
        3.3.1 项目概况
        3.3.2 主要计算参数
        3.3.3 模型建立
        3.3.4 弹性计算
        3.3.5 弹性计算结果分析
        3.3.6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箱形梁盖板加强连接节点的参数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验证
        4.2.1 有限元模型构建
        4.2.2 破坏形态的对比分析
        4.2.3 滞回曲线的对比分析
    4.3 盖板加强型节点参数设置
        4.3.1 节点柱、梁尺寸
        4.3.2 盖板加强节点参数的确定
    4.4 盖板加强型节点参数分析
        4.4.1 盖板形状对节点的影响分析
        4.4.2 盖板长度对节点的影响分析
        4.4.3 盖板厚度对节点的影响分析
    4.5 盖板加强型节点与RBS型节点的对比分析
        4.5.1 RBS型节点参数的确定
        4.5.2 节点破坏形式对比
        4.5.3 节点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对比
        4.5.4 节点刚度和耗能的对比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底层抽柱异型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概述
        1.2.1 钢结构支撑的分类及特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结构体系选择
    2.1 抗震设计理论
    2.2 分析方法
        2.2.1 模态分析
        2.2.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2.3 时程分析法
        2.2.4 静力弹塑性分析法
    2.3 结构体系选择
        2.3.1 工程概况
        2.3.2 底层抽柱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3 底层抽柱结构的结构体系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底层抽柱结构的中心支撑方案
    3.1 中心支撑方案
    3.2 模态分析
    3.3 反应谱分析
    3.4 构件应力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底层抽柱结构的偏心支撑方案
    4.1 偏心支撑方案
    4.2 模态分析
    4.3 反应谱分析
    4.4 应力比分析
    4.5 线性时程分析
    4.6 非线性时程分析
    4.7 结构延性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底层抽柱结构的屈曲约束支撑方案
    5.1 屈曲约束支撑的构成
    5.2 屈曲约束支撑的工作原理
    5.3 屈曲约束支撑的模拟
    5.4 屈曲约束支撑方案
        5.4.1 反应谱分析结果比照
        5.4.2 线性时程分析
        5.4.3 非线性时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底层抽柱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
    6.1 Pushover分析方法
        6.1.1 Pushover分析的原理与假定
        6.1.2 侧向加载方式
        6.1.3 塑性铰特性值的定义
        6.1.4 性能点的确定
    6.2 Pushover分析过程
    6.3 Pushover分析结果
        6.3.1 性能点相关信息
        6.3.2 层间位移与层间位移角
        6.3.3 塑性铰的分布状况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某大跨异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结构计算分析方法
    2.1 拟板法
    2.2 拟梁法
    2.3 密肋梁法
    2.4 有限元实体模型分析法
3 结构计算结果分析
    3.1 结构布置
    3.2 有限元实体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3 拟板法计算结果分析
    3.4 拟梁法计算结果分析
    3.5 密肋梁法计算结果分析
    3.6 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4 预应力筋的布置
5 结语

(10)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平扭耦联多维地震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多维地震动分量的研究
    1.2 地震作用下扭转效应的研究
        1.2.1 扭转震害
        1.2.2 引起扭转破坏的因素
        1.2.3 国内关于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的研究现状
        1.2.4 国外关于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章 空间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动力特性分析
    2.1 多维地震作用下空间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2.1.1 多维抗震分析的反应谱方法
        2.1.2 多维抗震分析的时程法
        2.1.3 多维抗震分析的随机方法
    2.2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2.2.1 结构分析模型
        2.2.2 空间杆件非线性恢复力模型
        2.2.3 地震波的选取
        2.2.4 数值分析方法
        2.2.5 材料本构关系
    2.3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平面计算模型的建立
    2.4 空间框排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1 单元类型选择
        2.4.2 梁、柱单元截面单元划分形式
        2.4.3 混凝土和钢材的应力—应变模型
        2.4.4 屈服准则
        2.4.5 破坏准则
    2.5 输入地震波的选取
    2.6 结构阻尼的确定
    2.7 框排架结构的动力特性
        2.7.1 振动模型
        2.7.2 平面框排架结构的动力特性
        2.7.3 框排架结构的空间动力特性
    2.8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空间框排架结构多维弹塑性时程分析
    3.1 弹塑性阶段的结构地震反应
        3.1.1 平面框排架结构的动力反应
        3.1.2 空间整体结构的动力反应
    3.2 空间框排架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弹塑性受力分析
        3.2.1 空间结构扭转反应
        3.2.2 空间结构变形及地震效应分析
        3.2.3 空间框排架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2.4 框架和排架的协同工作
    3.3 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3.3.1 模型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3.3.2 模型空间作用调整系数
    3.4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框排架结构单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对比分析
    4.1 研究现状
    4.2 我国规范关于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与抗扭设计的规定
    4.3 双向地震动输入对结构的影响
    4.4 框排架工程实例
    4.5 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
        4.5.1 单、双向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
        4.5.2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对框排架的扭转影响
    4.6 单双向地震输入下结构最大地震效应对比
        4.6.1 单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差比
        4.6.2 双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与单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之比(XY/X)
        4.6.3 双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与两单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最大值之比(XY/T)
        4.6.4 两单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之比(Y/X,X/Y)
    4.7 地震动斜向输入下框排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7.1 双向地震输入下结构反应最大值及最不利输入角
        4.7.2 框排架结构扭转最不利地震输入方向分析
    4.8 地面运动分量的相关性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4.9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框排架结构的不规则性分析
    5.1 平扭耦联震动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5.2 结构的扭转问题
    5.3 结构的不规则性
        5.3.1 平面不规则
        5.3.2 竖向不规则
    5.4 结构偏心问题
        5.4.1 影响单层偏心结构的主要参数
        5.4.2 影响多层偏心结构的主要参数
        5.4.3 存在的问题
    5.5 框排架结构体系的不规则性分析
        5.5.1 平面不规则
        5.5.2 竖向不规则
    5.6 双向地震作用下框排架结构扭转反应影响因素
        5.6.1 框排架结构偏心分析
        5.6.2 静力偏心矩的影响
        5.6.3 相对偏心矩e/r对结构的扭转耦联作用
        5.6.4 强度偏心的影响
    5.7 立面不规则对框排架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
        5.7.1 对位移的影响
        5.7.2 对地震扭转效应的影响
    5.8 框排架结构扭转效应的控制
        5.8.1 框排架结构减小扭转措施
        5.8.2 框排架结构概念设计原则
    5.9 主要结论
第6章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6.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6.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框排架结构的双向水平地震效应
        6.2.1 模态分析
        6.2.2 振型组合数的选取
        6.2.3 不同振型组合法分析
        6.2.4 扭转效应组合方法比较
    6.3 框排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
        6.3.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6.3.2 框排架结构的性能指标
        6.3.3 柱子轴压比限定
        6.3.4 短柱和错层的构造要求
    6.4 钢筋混凝土主厂房结构设计及建议
        6.4.1 结构特点及适用范围
        6.4.2 整体结构设计、布置原则及相关建议
    6.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空间模型拟动力试验与理论分析对比
    7.1 框排架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与理论分析对比
        7.1.1 模型结构动力特性
        7.1.2 原型结构动力特性
        7.1.3 空间结构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
    7.2 框排架子空间模型拟动力试验
        7.2.1 模型结构设计及试验装置
        7.2.2 模型结构试验介绍
    7.3 框排架空间模型结构拟动力试验与理论分析对比
        7.3.1 结构整体位移
        7.3.2 结构层间位移角
        7.3.3 结构承载能力
        7.3.4 结构滞回特性
        7.3.5 高轴压比框架柱抗震性能
    7.4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有待研究的问题
致谢
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异型楼板结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异形楼板设计的分析[J]. 屈宇光,王冠雄. 住宅与房地产, 2021(25)
  •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模拟分析[D]. 刘宇航.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3]基于一种异型钢管混凝土柱的云南村镇住宅框架基本结构选型分析研究[D]. 方维远.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4]BIM技术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模型转换方法研究[D]. 李月.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5]箱形钢梁在混合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 李忠鹏. 长安大学, 2020(06)
  • [6]底层抽柱异型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 王兴国.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7]某大跨异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分析[J]. 刘航,经杰,杨学中,李俊平. 建筑技术, 2011(02)
  • [8]某仿生建筑的结构设计详解[A]. 吴云缓,花炳灿. 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9
  • [9]某仿生建筑的结构设计详解[J]. 吴云缓,花炳灿. 建筑结构, 2009(S1)
  • [10]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平扭耦联多维地震反应分析[D]. 白晓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异形楼板结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