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概念框架模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东骁[1](2020)在《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服装定制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需求越来越朝着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大规模服装定制生产模式应运而生。传统的服装企业纷纷由大批量生产的生产模式向大规模服装定制发展。大规模服装定制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对体型测量技术、款式设计技术、生产管理方式以及生产制造技术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服装企业由于资金有限以及服装生产的特殊性,主要依靠人工干预的方式对服装的生产加工流程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并且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介绍了大规模服装定制的形式以及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关键技术。针对大规模服装定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根据服装企业对大规模服装定制生产管理的需求,结合服装行业管理的现状,采用三层B/S架构以及时下流行的SSH框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服装定制生产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系统后台、系统前台以及工位App三个部分。系统后台主要用于服装工艺数据、设备数据、员工数据等数据的录入以及产线的编排。系统前台主要用于查看定制服装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订单状态、产线状态、产线运行状态等。工位App主要用于实现工人跟工位、工人跟订单的绑定,为每个工位提供定制工艺同时记录每个工人的业绩。本系统采用模块式的设计思想,将服装工艺分为标准工艺和定制工艺,由于标准工艺和定制工艺在层级上为并行关系,因此本系统即可用于大规模服装定制,也可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生产模式,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服装定制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服装企业对服装定制生产流程的线上管理,有利于大规模服装定制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实现生产资料的调配,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大规模服装定制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了大规模服装定制的进程。
王丹[2](2020)在《基于大规模定制的H公司生产计划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生产计划是企业运营的关键流程,组织协调着企业各环节,对日常管理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追求越来越高。既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又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大规模定制,成为当前形势下,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有效方法。本文以H公司生产计划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的需求计划、物料计划、主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计划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利用大规模定制方法来优化现有生产计划。针对预计需求计划方面,从需求变化频繁、预测准确率低等方面,提出用大规模定制方式,提高对通用半成品及部件的预测准确率,对于定制部分不进行预测,待正式签订客户订单后发给主计划进行生产安排。针对主生产计划方面,从车间订单调整、过程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利用大规模定制方法,对主生产计划流程进行优化,首先对通用半成品按预计需求进行大批量的计划安排,统一创建车间订单。对于定制部分按销售下发的正式客户订单安排后续计划,单独创建车间订单。以减少异常情况对产品交付的影响。针对物料需求计划方面,从物料供应影响生产执行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结合问题研究提出升级ERP物料运作系统,对通用物料进行大批量采购,实施供应商JIT管理模式。对定制部分所需原料供应商实施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大规模定制计划的顺利进行。针对生产执行计划方面,从作业计划供货周期长方面进行重点分析,结合企业大型控制柜项目生产特点,建立大规模生产定制作业模式,利用规模优势大批量生产通用半成品,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供货期。定制化部分,按需求进行定制化装配,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最后从技术、制度、人力等方面提出实施基于大规模定制生产计划方式的保障措施,以确保此生产计划模式在H公司的顺利开展。
童阳[3](2020)在《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认为云制造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且高效低耗的,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将各种现实资源虚拟化进而可以在云制造平台统一调配的,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本文着力于研究在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配置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云制造、产品定制、协同制造以及资源配置等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学者们在研究云制造环境下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确定本文研究方向,即着力于云制造系统的应用环节,探索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云制造环境下资源配置的特性,指出云制造环境下资源配置的本质是对线下(离线)资源的配置。根据这一特性将云制造环境下资源配置的三个主体进行组合考虑,将云制造服务平台运营方和协同企业方称为云制造服务提供方,考查其在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配置流程中的服务质量情况。本文针对云制造环境下协同制造资源配置的两个主体:制造需求方以及云制造服务提供方,根据主体在整个资源配置流程中的整体诉求,分别确定了两个主体的优化目标,制造需求企业经济效益高以及云制造服务提供方服务质量高,从而构建了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根据该双层规划模型,以某风机叶片的定制生产为例,利用数值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得出了一个使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生产企业协同制造资源配置的方案。研究结果实现了云制造环境下资源优化配置,也为以后学者研究云环境下制造资源配置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法。
乐丰珠[4](2020)在《F公司机械密封生产模式转型项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很多企业在进行着被动或主动的转型升级。国内机械密封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盈利空间狭窄。生产经营中的产品种类繁多、交付准期率低、生产成本高、库存量大周转率低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向更高水平的发展。本文基于现有的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转型及生产模式的相关研究,以F公司为研究案例,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访谈、调查、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入柔性生产和批量定制的概念,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萃取了柔性生产和批量定制的优点,创建了柔性化批量定制生产模式的模型,以S系列机械密封产品为切入点开展生产模式转型项目。同时,对订单管理流程、库存管理方案、成本控制方案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优化,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改善ERP功能,运用计算公式,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使生产模式转型项目得以实施保障,拟解决机械密封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多品种小批量的按单生产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柔性化批量定制生产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F公司机械密封产品订单交付准期率,控制库存并提高库存周转率,并且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行业地位。同时,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给予机械密封制造业同行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聂文滨[5](2019)在《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从而激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小批量定制生产模式。为了确保小批量定制产品的质量,必须对其制造过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持续改进,迫切需要深入开展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工艺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PFMEA)是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具有前瞻性的可靠性分析技术。而PFMEA风险评估则是PFMEA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地评价各工艺失效模式的风险水平,为确定关键工艺失效模式提供依据。然而,现有基于大批量生产过程所积累丰富数据的PFMEA风险评估方法并不适用于生产过程构成要素调整频繁,相关工艺质量数据积累困难的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为此,本文以小批量定制生产PFMEA风险评估为研究对象,从风险评估意见表述、专家意见集结、风险因子评估意见集结、工艺失效模式风险因子的评价准则构建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构建系统科学的工艺失效模式风险评估理论。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研究风险评估意见表述形式。小批量定制生产的现场情况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多样化的风险评估意见表述。为此,提出了基于评估假设改进模型的风险评估意见表述形式,要求专家从包含风险因子真值的可能区间、区间内的数据分布状况和评价结论的可信程度这三方面表述风险评估意见,再通过模糊因子将复杂的风险评估意见转化为相应的置信模糊区间数。该意见表述形式能以任意精细度和灵活度描述失效模式的风险水平。2、研究基于团队共识的PFMEA风险评估问题。PFMEA风险评估通常由PFMEA专家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对失效模式的风险因子给出统一的风险评估意见。为获得失效模式的综合风险水平,需要集结各风险因子的评估意见。而小批量定制生产模式特点之一是产品种类调整频繁,这导致风险因子权重也需要频繁调整。为了能满足这一需求并且有效处理置信模糊区间数,提出了基于广义豪斯多夫距离的灰关联分析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技术相混合的方法。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风险评估意见看作随机变量,并构建相应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而能计算置信模糊区间数之间的广义豪斯多夫距离。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分辨稳定性。3、研究基于专家意见集结的PFMEA风险评估问题。面对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的复杂风险状况,专家们常常难以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这就需要采用合适方法将不同专家意见集结为群体专家意见。为此,提出了基于广义豪斯多夫距离与矩阵序列的粗糙灰关联分析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技术相混合的方法。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模拟专家会议形成团队意见的实际过程,实现合理的风险排序。4、研究风险因子的评价方式。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所能借鉴的相关资料匮乏,导致风险评估难度大,传统风险因子评价方式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风险因子多维评价方式。该方式既能帮助专家集中精力进行深入的纵向思考,又能有效防止评估维度的遗漏。此外,采用系统化的科学理论构建并优化严酷度多维评价准则体系,以确保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5、将研究成果体系化,形成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并应用于某型飞机活动舱盖装配工艺失效风险评估活动。通过该理论成果的综合应用,验证了理论研究成果的有效性。论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问题,从风险评估意见表述、评估意见集结和风险因子多维评价方式等方面创新性地解决了制约小批量定制生产工艺失效模式风险评估的有关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可为小批量定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曾锵[6](2019)在《基于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一方面,零售业的发展呈现两种鲜明对比的局面,许多零售企业尤其是传统零售企业发展受困和日渐式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诸如孩子王、盒马鲜生、尚品宅配、ZARA、优衣库等优秀和成功的零售企业;另一方面,自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实业界掀起了热烈的对“新零售”现象和概念的讨论,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理论讨论。基于以上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迫切需要发展适合零售业或零售企业的学术理论对以上现象进行解读和剖析,而本文试图运用商业模式理论构建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以实现对现实和实践的理论指导。本文在对商业模式理论、流通经济理论、零售业态理论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尤其是借鉴商业模式双重属性的思想,通过优衣库、ZARA、尚品宅配、宜家、西西弗、言几又六个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商业模式架构属性—商业模式价值属性—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接着,在对顾客价值创造和零售顾客价值创造进行理论分析,和借鉴系统架构理论对零售商业模式架构及其属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一体化架构、定制化架构和场景化架构的零售商业模式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假设;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零售企业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零售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即“商业模式架构属性—商业模式价值属性—价值创造”。(2)提出了一体化架构、定制化架构、场景化架构三种架构零售商业模式,借鉴系统架构理论对三种架构及其属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构建了理论模型。一体化架构是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的融合,定制化架构是零售企业与消费者的接合,场景化架构是销售界面的场景建设的努力和行为,零售企业是承担场景空间建设的主要主体。一体化架构的架构属性包括与供应商产权一体化程度、与供应商建立契约的长期性和完备性、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化程度;定制化架构的架构属性包括顾客参与的程度、消费者信息化和大数据化的程度、产品的定制化程度;场景化架构的架构属性包括场景空间的审美性、产品作为场景文化价值载体的媒介性、消费者对场景传达的文化价值的认同性。(3)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一体化架构对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属性的效率性、新颖性和锁定性有显着正向影响,效率性和新颖性对低成本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效率性和新颖性对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的影响发挥完全中介的作用;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定制化架构对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属性的效率性和新颖性有显着正向影响,效率性对个性化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效率性对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的影响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场景化架构对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属性的新颖性和互补性有显着正向影响,新颖性和互补性对体验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新颖性和互补性对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的影响发挥完全中介的作用。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实现了与商业模式宏观研究的对接和承接,验证了商业模式二重属性——商业模式架构属性和商业模式价值属性以及二者关系的存在性,突破和超越了Sorescu等提出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2)基于本文构建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商业模式架构属性—商业模式价值属性—价值创造,探究和揭示了零售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3)提出了一体化架构、定制化架构、场景化架构三种零售商业模式架构,并尝试将系统架构思想迁移至商业模式理论,借鉴系统架构理论对零售商业模式架构进行理论分析。
毋涛[7](2007)在《面向军工企业大批量定制生产的知识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大批量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生产是以批量生产的效益向用户提供定制产品的一种生产模式。军工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市场化的发展,促使其生产模式向大批量定制的变革,尤其以常规武器生产为主的企业更为突出。知识对于知识经济下MC的产品族规划、快速开发、优质生产以及企业高效运作是重要的支撑。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在获取、组织、利用、评价与创新上的综合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可提高MC生产中对知识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MC的核心目标。本文在MC和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引信生产为例,对军工企业MC生产中需要构建的知识管理体系和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军工企业MC生产的体系模型研究从大批量定制的理论体系出发,结合当前技术条件,概括出MC的主要支撑技术体系:面向MC的客户需求管理技术、面向MC的产品设计技术、面向MC的生产制造技术和面向MC的运作管理技术。拓展了MC的过程模型,分析提出了军工企业军、民品MC生产模式的过程模型、优化方法。(2)面向MC的知识管理体系结构模型的研究在对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的过程:获取→组织→利用→创新→评价。根据MC生产的过程,对MC生产中蕴涵和需要的知识进行了划分:面向MC的客户知识、面向MC的设计知识、面向MC的制造知识、面向MC的运作知识。提出了面向MC的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对知识管理有效的实施步骤进行了概述。(3)对MC知识管理关键过程的研究根据本文提出的知识管理关键过程,展开了对MC知识管理中知识获取、组织和利用的研究。①在对MC知识获取的研究中,对MC知识发现获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数据挖掘的聚类方法和QFD,对MC客户需求知识获取和需求转换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关联规则方法,对于发现蕴涵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关联知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Apriori算法改进的思想,举例说明了关联规则知识获取的过程。②在对MC知识的组织方法研究中,利用本体作为MC知识组织的方法,提出知识概念的高津托图结构的存储模型。对MC企业的知识本体进行了层次划分;探讨了知识本体的构建过程;对MC的客户需求和产品设计知识本体,给出了基于OWL的描述。在企业知识的集中管理中,针对采用高津托图结构的引用循环问题提出了解决算法。③在对MC知识利用的过程研究中,对工作流和知识流的映射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动态知识管理模型。在知识检索中采用了直接逻辑关系检索和基于语义的检索;在知识推送策略中,采用了面向任务和面向用户兴趣的知识推送模型。同时,对于知识的保护策略,采用了多种措施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级别的知识进行保护。(4)对DF-KMFMCS的设计开发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本文的研究,设计开发了面向大批量定制的知识管理系统(DF-KMFMCS)。通过系统的应用,方便了企业员工知识的获取与利用,加快了企业的定制设计、生产过程。
鲁玉军[8](2007)在《面向大批量定制的ETO产品配置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大批量定制是21世纪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它以大批量生产的效率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ETO产品作为与大批量定制生产模式最相贴近的一种制造模式,如何从设计方法学的角度,利用配置设计技术和企业已有资源缩短产品生成周期,缓解交货期与客户化设计的时间矛盾是ETO企业实现大批量定制的主要瓶颈。论文对大批量定制环境下的ETO产品配置设计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关键技术和系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结合汽轮机汽缸和转子,对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对主要相关领域:DFMC、产品配置设计发展现状、ETO产品的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分析,给出了目前ETO产品配置设计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第二章探讨了大批量定制环境下ETO产品配置设计理论。在阐述ETO产品配置设计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企业内部的延迟设计分离点PDDP将ETO产品的外部客户订单分离点CODP向生产下游移动,以降低客户定制需求对产品设计影响的方法。阐述了ETO产品配置设计原理及作用,建立了ETO产品配置设计的体系框架,并对配置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第三章构建了一种ETO产品主结构配置模型。在分析ETO产品主结构配置模型与其它类型产品结构配置模型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从DFMC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采用元模型技术、事物特性表技术SML和面向产品族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建立零部件主模型、主文档,构建ETO产品主结构配置模型,实现产品和过程的配置变型设计的方法。第四章研究了基于SML表和本体的ETO产品配置知识表达方法。针对本体在领域知识中可重用和可共享的优势,以及SML在描述产品层次化结构方面的优势,在讨论了SML表和本体在描述ETO产品配置知识上的一致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基于SML表的零部件装配关系知识表达和基于本体的零部件约束规则描述知识表达相结合的产品配置知识表达方法。结合基于Web的本体零件库,提出了采用扩展SML表描述各种类型零部件的方法。第五章研究了ETO产品配置推理方法。分析了ETO产品配置推理的构成及其流程,给出了利用基于Web的本体零件库、SML表和决策表技术进行配置设计推理获得非精确的产品粗结构的方法与过程,详细说明了利用基于主模型、主文档的变型设计技术进行零部件几何拓扑结构及其CAPP、NC程序等工程数据详细设计,从而获取与客户订单相一致的精确产品结构的方法,简述了进行产品配置结果评价的方法及应该遵循的原则。第六章结合某汽轮机厂生产的典型ETO产品汽轮机的汽缸和转子,对本文提出的ETO产品配置设计原理、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应用。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彭欢[9](2006)在《大批量定制下产品族关键技术研究及在汽车灯具行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大批量定制生产(MC,Mass Customization)将改变21世纪的制造业,面向产品族的设计作为大批量定制的一项关键使能技术,是制造型企业快速开发产品、降低成本,实现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汽车灯具设计和制造的特点,着重研究了面向大批量定制生产的产品族BOM表设计、构建及其基础数据的获取算法,产品族数据管理以及产品族开发项目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基于大批量定制的汽车灯具产品族数据管理系统,并在企业进行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章概述了制造业生产技术的演变历史,分析了大批量定制生产的内涵和本质以及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产品开发和设计方法,综述了大批量定制下产品族理论的发展现状,并给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对传统BOM结构的缺陷进行了阐述,提出一种大批量定制下面向产品族的BOM结构,对BOM在数据库中的表达形式也进行了分析。同时详细讨论了BOM基础数据的获取方法,提出了基于矩阵表达的工程图纸表信息提取方法,快速方便的从大量的电子图纸中提取其明细表、标题栏的信息到数据库中,从而完成BOM基础数据的构建。最后给出了大批量定制下BOM在汽车灯具生产企业中的应用。 第三章分析了PDM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模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大批量定制的产品族数据管理(PFDM),详细分析了PFDM的概念、特点以及它的体系结构。同时提出了一个基于GBOM的产品族模型并结合汽车灯具的设计开发特点,给出了它在汽车灯具产品族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针对汽车灯具生产企业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大批量定制下汽车灯具产品族开发中多项目并存的特点,讨论了汽车灯具产品族开发项目管理的实现技术,从而为项目开发中如何利用设计历史数据来进行新产品的变异和创新设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阐述了大批量定制下汽车灯具产品族数据管理系统工程应用,并结合应用系统在企业中实施情况,介绍了系统的开发平台、技术特点、总体框架,给出系统主要模块的界面和功能,即汽车灯具产品族规划模块、汽车灯具产品族BOM管理模块、汽车灯具产品族图档管理模块以及汽车灯具产品族开发项目管理模块等研究技术的应用。 第六章总结了大批量定制下汽车灯具产品族的理论和实践,对汽车灯具BOM表的设计与构建、产品族建模、产品族数据管理及产品族开发项目管理进行了回顾和展望,重点介绍了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并对本论文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杨青海[10](2006)在《大批量定制原理与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大批量定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建立了大批量定制的总体技术体系,提出了大批量定制的原理,研究了大批量定制的若干关键技术,以企业生产实际为背景,对大批量定制进行了应用研究。 第一章对大批量定制产生的背景进行了阐述,对大批量定制生产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给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的整体框架结构。 第二章对大批量定制进行了总体研究,总结了大批量定制的各种不同分类方法,分析了大批量定制的市场定位,论述了大批量定制的不同实现方式,提出了大批量定制技术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大批量定制的基本思路。 第三章阐述了大批量定制的外部多样化与内部多样化策略,提出了大批量定制的工程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原理。讨论了相似性与重用性的关系以及相似性与重用性的全局性改进,给出了总成本思想的原理模型。 第四章提出了一种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产品族开发设计方法。讨论了大批量定制的客户需求特点以及面向客户需求的模块化开发策略,论述了基于事物特性表技术的产品建模方法和定制产品的快速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产品数据模型视图映射的矩阵描述方法。 第五章给出了面向大批量定制管理技术的总体框架,提出了基于产品族粗结构的复杂ETO产品的粗生产计划制订方法,论述了基于复杂网络的零部件通用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CBR和SML的零件工时估算方法。 第六章提出了航天重大型号供应链的大批量定制策略。总结了工业汽轮机的模块化开发方法、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建模方法、定制产品的快速设计方法和生产管理方法。阐述了服装大批量定制的形式与实现方法,讨论了服装大批量定制的开发设计方法和生产管理方法。 第七章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
二、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概念框架模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概念框架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服装定制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服装消费的现状 |
1.1.2 传统服装企业的现状 |
1.2 研究现状 |
1.2.1 大规模服装定制的研究现状 |
1.2.2 服装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2 研究特色 |
1.3.3 研究难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大规模服装定制的内容和相关技术 |
2.1 大规模服装定制的主要形式 |
2.1.1 装饰性定制 |
2.1.2 结构性定制 |
2.1.3 面料定制 |
2.1.4 尺寸定制 |
2.2 大规模服装定制实施的关键技术 |
2.2.1 精确的体型测量技术 |
2.2.2 快速的开发设计技术 |
2.2.3 协同的生产管理技术 |
2.2.4 柔性的生产制造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需求分析 |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1 企业业务流程介绍 |
3.1.2 企业问题分析 |
3.1.3 企业对系统功能的需求 |
3.2 用户角色分析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易用性需求 |
3.3.2 可维护性需求 |
3.3.3 可扩展性需求 |
3.3.4 安全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
4.1.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1.3 系统架构设计 |
4.1.4 系统开发技术选择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系统后台功能设计 |
4.2.2 系统前台功能设计 |
4.2.3 工位App功能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的选择 |
4.3.2 数据库连接技术 |
4.3.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3.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5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 |
5.1.1 工序管理模块实现 |
5.1.2 产线管理模块实现 |
5.1.3 产线资源管理模块实现 |
5.1.4 订单管理模块实现 |
5.1.5 缝制管理模块实现 |
5.1.6 工位App模块实现 |
5.2 系统测试 |
5.2.1 系统测试的结果 |
5.2.2 系统测试的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后期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大规模定制的H公司生产计划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生产计划相关理论 |
2.1.1 计划的概念及计划管理 |
2.1.2 需求预测 |
2.1.3 生产计划的概念及生产计划体系 |
2.1.4 物料需求计划(MRP)的概念与业务流程 |
2.2 大规模定制 |
2.2.1 大规模定制概述 |
2.2.2 大规模定制优势 |
2.2.3 大规模定制实施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H公司生产计划现状和问题分析 |
3.1 H公司概况 |
3.1.1 企业介绍 |
3.1.2 产品介绍 |
3.2 H公司生产计划现状 |
3.2.1 常规产品生产计划现状 |
3.2.2 非常规产品生产计划现状 |
3.3 需求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3.3.1 需求预测存在主要问题 |
3.3.2 需求预测存在问题的原因 |
3.4 主生产计划(MPS)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3.4.1 主生产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2 主生产计划存在问题的原因 |
3.5 物料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3.5.1 物料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2 物料需求计划存在问题的原因 |
3.6 生产执行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3.6.1 生产执行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
3.6.2 生产执行计划存在问题的原因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大规模定制H公司生产计划优化方案设计 |
4.1 大规模定制在H公司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4.1.1 H公司的控制柜产品具有可分解性 |
4.1.2 H公司的产品模块易于组合连接 |
4.1.3 H公司具有采取延迟差异策略的基础 |
4.1.4 H公司拥有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
4.2 H公司实施大规模定制的思路 |
4.3 销售预测流程优化方案 |
4.3.1 优化需求预测组织结构 |
4.3.2 优化客户需求 |
4.4 主生产计划优化方案 |
4.4.1 建立基于大规模定制的生产计划模型 |
4.4.2 提升主生产计划员的业务水平 |
4.4.3 促进生产计划信息化管理 |
4.5 物料需求计划准确率提升优化方案 |
4.5.1 优化标准通用物料需求计划 |
4.5.2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4.5.3 采取“多家供应商”措施 |
4.5.4 实施外包政策 |
4.6 生产执行计划改进优化方案 |
4.6.1 转变控制柜项目生产模式 |
4.6.2 建立生产计划执行系统 |
4.6.3 增强生产执行计划的稳定性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H公司生产计划优化保障措施 |
5.1 制度保障措施 |
5.1.1 优化生产计划管理体系 |
5.1.2 将基于大规模定制生产计划方式写入作业指导书 |
5.1.3 建立生产计划优化小组 |
5.2 技术保障 |
5.2.1 建立基于大规模定制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化系统 |
5.2.2 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
5.2.3 加强数字化和信息化 |
5.3 人力保障 |
5.3.1 领导者支持 |
5.3.2 加强对计划人员的培训 |
5.3.3 强化员工的认知 |
5.3.4 建立反馈渠道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云制造 |
1.3.2 产品定制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云制造 |
2.2 制造资源配置 |
2.2.1 制造资源配置优化模型 |
2.2.2 云制造环境下制造资源配置过程 |
2.3 产品定制 |
2.4 协同制造 |
2.5 资源服务组合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配置过程 |
3.1 问题描述 |
3.2 资源配置过程 |
3.2.1 云制造资源分类 |
3.2.2 云制造环境下协同制造资源配置流程 |
3.3 确定优化目标 |
3.3.1 资源配置主体的确定 |
3.3.2 建立主体评价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云制造环境下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
4.1 问题描述 |
4.2 模型基本假设 |
4.3 符号含义介绍 |
4.4 模型构建 |
4.4.1 目标函数 |
4.4.2 模型约束条件 |
4.4.3 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
4.5 遗传算法求解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算例分析 |
5.1 W公司简介 |
5.2 问题描述 |
5.3 算法求解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1.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参加的科研项目 |
(4)F公司机械密封生产模式转型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
2.2 生产转型相关研究 |
2.3 生产模式相关研究 |
第三章 F公司生产模式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机械密封行业现状 |
3.1.1 机械密封行业现状 |
3.1.2 机械密封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
3.2 F公司概况 |
3.2.1 F 公司简介 |
3.2.2 产品简介 |
3.3 F公司机械密封生产现状 |
3.3.1 订单管理流程 |
3.3.2 生产模式现状 |
3.4 当前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订单准时交付率低及其原因 |
3.4.2 库存品种多且库存周转率低及其原因 |
3.4.3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及其原因 |
第四章 生产模式转型项目方案设计 |
4.1 项目方案设计原则 |
4.2 转型项目可行性分析 |
4.3 项目目标制定 |
4.3.1 总体目标 |
4.3.2 分目标 |
4.4 总体框架设计 |
第五章 生产模式转型项目方案实施 |
5.1 柔性化批量定制生产模式 |
5.1.1 引入柔性化批量生产模式 |
5.1.2 在 S系列产品上的试行 |
5.2 订单管理流程优化 |
5.2.1 订单接收准则优化 |
5.2.2 系统MRP优化 |
5.2.3 数据监控及考核 |
5.3 库存管理方案优化 |
5.3.1 库存管理方法 |
5.3.2 库存管理细则优化 |
5.3.3 数据监控及考核 |
5.4 成本控制方案优化 |
5.4.1 成本控制原则 |
5.4.2 成本控制内容 |
5.4.3 成本控制方法 |
5.4.4 数据监控及考核 |
5.5 项目预期效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6.3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作者简历 |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4.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险因子的评价准则及评价方式 |
1.2.2 风险评估意见的表述 |
1.2.3 专家意见的集结 |
1.2.4 风险因子评估意见的集结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风险评估意见的表述 |
2.1 传统RPN方法在意见表述方面的不足 |
2.2 基于评估假设改进模型的风险评估意见表述 |
2.2.1 相关理论基础 |
2.2.2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评估假设模型及其改进 |
2.2.3 置信模糊区间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团队共识的PFMEA风险评估 |
3.1 灰关联方法的分辨能力研究 |
3.1.1 正灰关联系数的分辨能力 |
3.1.2 负灰关联系数的分辨能力 |
3.2 置信模糊区间数与广义豪斯多夫距离 |
3.2.1 置信模糊区间数的连续随机变量模型 |
3.2.2 广义豪斯多夫距离 |
3.3 基于团队共识的PFMEA风险评估流程 |
3.4 算例分析 |
3.4.1 基于传统整数评估值的算例 |
3.4.2 航空发动机安装工序的PFMEA案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专家意见集结的PFMEA风险评估 |
4.1 专家团队共识的形成过程 |
4.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加权和方法 |
4.2.1 粗糙集理论 |
4.2.2 分析与比较 |
4.3 专家的综合权重 |
4.4 基于专家意见集结的PFMEA风险评估程序 |
4.5 算例分析 |
4.5.1 实施过程 |
4.5.2 比较与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风险因子的多维评价方式 |
5.1 风险因子的多维评价准则体系 |
5.1.1 严酷度的多维评价准则体系 |
5.1.2 发生频度的多维评价准则体系 |
5.1.3 检测难度的多维评价准则体系 |
5.2 基于模糊证据理论的比较算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应用研究 |
6.1 理论研究总结 |
6.2 理论研究成果的应用案例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基于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缘起 |
1.1.2 时代背景 |
1.1.3 “新零售”现象出现 |
1.2 关键概念与研究对象 |
1.2.1 零售 |
1.2.2 商业模式 |
1.2.3 价值创造 |
1.2.4 研究对象界定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结构安排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2 研究综述 |
2.1 商业模式研究 |
2.1.1 商业模式研究演进简析 |
2.1.2 商业模式研究的层次分析 |
2.1.3 商业模式的架构属性与价值属性的二重属性 |
2.1.4 商业模式研究述评 |
2.2 流通经济理论研究 |
2.2.1 流通创造价值 |
2.2.2 流通对制造业的功能价值认识 |
2.2.3 流通对消费的功能价值认识 |
2.2.4 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流通功能价值认识 |
2.2.5 流通经济理论研究述评 |
2.3 零售商业模式研究 |
2.3.1 对零售商业模式的三层次理解 |
2.3.2 零售商业模式与零售业态的概念辨析 |
2.3.3 零售商业模式的定义 |
2.4 本章小结 |
3 零售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探索性案例研究 |
3.1 案例研究方法 |
3.1.1 研究方法选择 |
3.1.2 案例数量选择 |
3.1.3 资料搜集方法 |
3.1.4 案例研究设计 |
3.2 优衣库案例研究 |
3.2.1 优衣库案例描述 |
3.2.2 优衣库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2.3 优衣库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3 ZARA案例研究 |
3.3.1 ZARA案例描述 |
3.3.2 ZARA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3.3 ZARA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3.4 优衣库与ZARA的案例对比分析及相关命题提出 |
3.4 尚品宅配案例研究 |
3.4.1 尚品宅配案例描述 |
3.4.2 尚品宅配商业模式的定制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4.3 尚品宅配商业模式的定制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5 宜家案例研究 |
3.5.1 宜家的案例描述 |
3.5.2 宜家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5.3 宜家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5.4 尚品宅配与宜家的案例对比分析、相关命题提出及讨论 |
3.6 西西弗书店案例研究 |
3.6.1 西西弗书店的案例描述 |
3.6.2 西西弗的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6.3 西西弗的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7 言几又书店的案例研究 |
3.7.1 言几又的案例描述 |
3.7.2 言几又的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7.3 言几又的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7.4 西西弗与言几又的案例对比总结及命题提出 |
3.8 本章小结 |
4 理论模型构建 |
4.1 零售顾客价值创造理论分析 |
4.1.1 顾客价值与零售顾客价值 |
4.1.2 顾客价值创造与零售顾客价值创造 |
4.2 零售商业模式架构属性理论分析 |
4.2.1 架构理论 |
4.2.2 一体化架构属性理论分析 |
4.2.3 定制化架构属性理论分析 |
4.2.4 场景化架构属性理论分析 |
4.3 一体化架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模型 |
4.3.1 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创造的影响 |
4.3.2 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4.3.3 价值属性对低成本价值创造的影响 |
4.3.4 价值属性对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创造影响的中介作用 |
4.4 定制化架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模型 |
4.4.1 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创造的影响 |
4.4.2 定制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4.4.3 价值属性对个性化价值创造的影响 |
4.4.4 价值属性对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创造影响的中介作用 |
4.5 场景化架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模型 |
4.5.1 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的影响 |
4.5.2 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4.5.3 价值属性对体验价值创造的影响 |
4.5.4 价值属性对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影响的中介作用 |
4.6 本章小结 |
5 实证研究 |
5.1 变量测量和问卷设计 |
5.1.1 零售商业模式架构属性测量 |
5.1.2 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属性测量 |
5.1.3 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测量 |
5.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5.2.1 问卷发放 |
5.2.2 样本描述 |
5.3 信度和效度检验 |
5.3.1 信度检验 |
5.3.2 效度检验 |
5.3.3 相关性分析 |
5.4 结构方程建模与假设检验 |
5.4.1 结构方程建模 |
5.4.2 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创造影响 |
5.4.3 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创造影响 |
5.4.4 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影响 |
5.4.5 结果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
6.1.1 主要结论 |
6.1.2 理论贡献 |
6.1.3 管理启示 |
6.2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零售顾客价值创造指标体系预调查问卷 |
附录2 :零售顾客价值创造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附录3 :零售顾客价值创造探索性因子分析 |
附录4 :基于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研究的问卷调查 |
附录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7)面向军工企业大批量定制生产的知识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1 生产方式的演变与大批量定制的兴起 |
1.2.2 当前市场环境的新特点与知识管理的兴起 |
1.2.3 我国军工企业的特点、面临的困境与现状 |
1.3 军工企业对大批量定制及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 |
1.4 相关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4.1 大批量定制 |
1.4.2 知识管理 |
1.4.3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
1.5 论文研究的项目背景、目的、意义 |
1.6 论文章节安排及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第2章 军工MC生产体系研究与构建 |
2.1 引言 |
2.2 军工采用MC生产模式的基本原理 |
2.3 MC的分类 |
2.4 MC的过程模型 |
2.5 MC的支撑技术体系 |
2.5.1 面向MC的客户需求管理技术 |
2.5.2 面向MC的产品设计技术 |
2.5.3 面向MC的生产制造技术 |
2.5.4 面向MC的运作管理技术 |
2.6 军工企业的大批量定制生产体系构建 |
2.6.1 军工MC生产的关键过程 |
2.6.2 MC生产的优化 |
2.6.3 MC生产实施的关键技术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军工MC知识管理模型分析 |
3.1 引言 |
3.2 知识的分类与特征 |
3.2.1 知识的分类 |
3.2.2 知识的特征 |
3.3 MC中知识分析 |
3.3.1 面向MC的客户知识 |
3.3.2 面向MC的设计知识 |
3.3.3 面向MC的制造知识 |
3.3.4 面向MC的运作知识 |
3.4 知识管理的框架、过程与支撑技术 |
3.4.1 知识的转化 |
3.4.2 知识管理的体系框架 |
3.4.3 知识管理的过程定义 |
3.4.4 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
3.4.5 知识管理系统支撑技术 |
3.5 军工MC的知识管理过程模型与实施 |
3.5.1 MC知识管理的过程 |
3.5.2 军工MC的知识管理结构模型 |
3.5.3 知识管理的实施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MC的知识获取 |
4.1 引言 |
4.2 MC知识的一般获取方式 |
4.3 MC知识获取运用的技术 |
4.3.1 数据挖掘的概念 |
4.3.2 数据挖掘的作用与方法 |
4.3.3 数据挖掘的过程 |
4.4 面向MC的客户需求聚类 |
4.4.1 聚类的概念 |
4.4.2 客户需求模型及其在MC中的重要性 |
4.4.3 MC中客户需求的采集分析过程 |
4.4.4 客户需求聚类及其转换 |
4.5 MC中关联规则的知识获取 |
4.5.1 关联规则的度量 |
4.5.2 获取关联规则的Apriori算法 |
4.5.3 关联规则知识获取实例 |
4.6 MC中其它关键知识的获取 |
4.6.1 零部件关联 |
4.6.2 基于OLAP的实例知识的获取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MC知识的组织模型 |
5.1 引言 |
5.2 本体应用的基础 |
5.2.1 本体定义和目标 |
5.2.2 本体的分类方式 |
5.2.3 本体建模元语 |
5.2.4 本体描述语言 |
5.3 MC企业知识本体分析与构建 |
5.3.1 知识概念层次划分 |
5.3.2 知识本体的建立准则、方法与步骤 |
5.3.3 用户需求本体 |
5.3.4 产品设计知识的本体 |
5.4 MC知识库的组织存储模型 |
5.4.1 知识概念的存储结构 |
5.4.2 层次结构存储中引用循环检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MC知识的利用与保护 |
6.1 引言 |
6.2 知识利用流程 |
6.2.1 工作流 |
6.2.2 知识流 |
6.2.3 工作流与知识流的映射 |
6.2.4 MC的工作流结构模型 |
6.3 MC知识利用策略 |
6.3.1 知识检索 |
6.3.2 知识推送 |
6.3.3 知识利用模型 |
6.4 MC知识的保护 |
6.4.1 面向用户的权限管理 |
6.4.2 面向任务的权限管理模型 |
6.4.3 面向角色的权限管理模型 |
6.4.4 面向MC知识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模型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DF-KMFMCS的设计与开发实例 |
7.1 引言 |
7.2 软件系统框架 |
7.2.1 DF-KMFMCS的框架模型 |
7.2.2 DF-KMFMCS的功能结构 |
7.3 系统开发环境 |
7.4 系统主要功能实例 |
7.4.1 知识本体的构建 |
7.4.2 知识文档管理 |
7.4.3 工具知识管理 |
7.4.4 工程任务管理 |
7.4.5 工艺知识管理 |
7.5 实例应用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引言 |
8.2 全文总结 |
8.3 创新点 |
8.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参与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8)面向大批量定制的ETO产品配置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研究现状 |
1.2.1 大批量定制的概念及其特点 |
1.2.2 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 |
1.2.3 大批量定制生产方式的分类 |
1.3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开发设计技术 |
1.3.1 DFMC的概念及内涵 |
1.3.2 DFMC的技术特点 |
1.4 产品配置设计技术历史及现状 |
1.4.1 产品配置设计概念 |
1.4.2 产品配置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
1.5 ETOfMC产品及其特点 |
1.5.1 ETOfMC产品概述 |
1.5.2 ETOfMC产品的特点 |
1.5.3 ETO产品相关研究 |
1.6 目前 ETOfMC产品的配置设计存在的问题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论文结构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 ETO产品配置设计理论研究 |
2.1 引言 |
2.2 ETO产品配置设计相关概念 |
2.3 基于延迟设计分离点的 ETO产品设计 |
2.4 ETO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分析与重组 |
2.4.1 ETO产品开发设计过程分析 |
2.4.2 面向MC的ETO产品开发设计过程重组 |
2.5 ATO/MTO/ETO产品配置设计比较 |
2.6 ETO产品配置设计的原理及过程 |
2.6.1 ETO产品配置设计的基本原理 |
2.6.2 ETO产品配置设计的作用 |
2.6.3 ETO产品配置设计过程 |
2.7 ETO产品配置设计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
2.7.1 ETO产品配置设计体系结构 |
2.7.2 ETO产品配置设计关键技术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ETO产品的主结构配置模型的建立 |
3.1 引言 |
3.2 产品数据建模技术 |
3.3 面向ETO产品的主结构配置模型 |
3.3.1 一般大批量定制产品结构模型 |
3.3.2 ETO产品主结构配置模型特点 |
3.4 ETO产品族的模块化设计和编码技术 |
3.4.1 ETO产品族的模块化设计 |
3.4.2 ETO产品族的编码技术 |
3.5 基于事物特性表的ETO零部件主模型和主文档 |
3.5.1 事物特性表技术 |
3.5.2 ETO零部件主模型 |
3.5.3 ETO零部件主文档 |
3.6 ETO产品主结构配置模型建立方法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ML表和本体的ETO产品配置知识表达 |
4.1 引言 |
4.2 ETO产品配置知识表达的一致性 |
4.3 本体概述及构建方法 |
4.3.1 本体概述 |
4.3.2 构建本体的原则及过程 |
4.4 ETO产品配置本体 |
4.5 基于本体的零件信息描述 |
4.6 基于 SML表的ETO产品配置知识表达 |
4.6.1 基于 SML表的ETO产品零部件装配关系知识表达 |
4.6.2 基于扩展SML表的知识表达 |
4.7 小结 |
第五章 ETO产品的配置推理方法 |
5.1 引言 |
5.2 ETO产品配置推理过程 |
5.3 基于 SML表和决策表的产品配置方法 |
5.3.1 决策表技术 |
5.3.2 基于决策表的产品配置推理 |
5.4 基于 SML表的ETO产品零部件变型设计 |
5.4.1 基于 SML表的CAD变型设计 |
5.4.2 基于 SML表的工艺过程规划变型设计 |
5.4.3 基于 SML表的NC变型设计 |
5.5 配置设计结果评价 |
5.6 小结 |
第六章 应用实例研究 |
6.1 引言 |
6.2 工业汽轮机简介 |
6.3 工业汽轮机产品主结构 |
6.3.1 工业汽轮机零部件分类及产品结构 |
6.3.2 三系列工业汽轮机汽缸模块划分 |
6.3.3 三系列工业汽轮机转子模块划分及其变型设计 |
6.4 工业汽轮机的选型配置设计 |
6.4.1 工业汽轮机汽缸的选型配置 |
6.4.2 基于 SML表的汽缸结构段变型设计 |
6.5 汽轮机转子变型设计实例验证 |
6.6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的译着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专利与软件版权登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术语及缩略语 |
致谢 |
(9)大批量定制下产品族关键技术研究及在汽车灯具行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背景 |
1.2.1 制造业生产技术的演变 |
1.2.2 大批量定制的理论和实践 |
1.2.3 大批量定制下汽车灯具的设计和制造 |
1.3 大批量定制下产品族技术研究现状 |
1.3.1 产品族与产品族建模理论 |
1.3.2 产品族模型的体系结构 |
1.3.3 产品族设计思想在汽车灯具行业中的应用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面向产品族的BOM表设计与构建 |
2.1 引言 |
2.2 大批量定制下面向产品族的BOM结构 |
2.2.1 传统BOM的缺陷 |
2.2.2 创成式BOM(GBOM)的基本原理 |
2.2.3 BOM的数据库表达 |
2.3 BOM基础数据的获取算法 |
2.3.1 BOM基础数据的存在形式 |
2.3.2 工程图纸表的矩阵表达 |
2.3.3 基于矩阵表达的工程图纸表基本单元格信息识别 |
2.3.4 基于交点矩阵的模板匹配算法和信息入库 |
2.4 汽车灯具生产企业的BOM表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批量定制下的产品族数据管理 |
3.1 引言 |
3.2 产品数据管理和产品族数据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
3.2.1 产品数据管理概述 |
3.2.2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 |
3.2.3 产品数据管理的缺陷和产品族数据管理的提出 |
3.2.4 产品族数据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
3.2.5 产品族数据管理的体系结构 |
3.3 基于GBOM的产品族模型 |
3.3.1 产品族模型设计技术 |
3.3.2 基于GBOM的产品族模型设计 |
3.4 汽车灯具的产品族数据管理 |
3.4.1 汽车灯具的结构和设计特点 |
3.4.2 基于GBOM的汽车灯具产品族模型 |
3.4.3 汽车灯具产品族设计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批量定制下汽车灯具的产品族开发项目管理 |
4.1 引言 |
4.2 汽车灯具产品族开发中的多项目并存 |
4.2.1 汽车灯具产品族开发中多项目并存的现状和优点 |
4.2.2 汽车灯具产品族开发中多项目并存的管理思想 |
4.3 汽车灯具产品族开发项目管理的实现 |
4.3.1 项目模板技术 |
4.3.2 项目任务节点和产品资源库的通信 |
4.3.3 项目任务节点和工作流管理的集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实例 |
5.1 引言 |
5.2 汽车灯具产品族管理系统概述 |
5.2.1 系统的开发平台 |
5.2.2 系统的技术特色 |
5.2.3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
5.3 汽车灯具产品族管理系统各主要功能模块 |
5.3.1 产品族规划管理模块 |
5.3.2 产品族BOM管理模块 |
5.3.3 产品族图档管理模块 |
5.3.4 产品族开发项目管理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本文的总结 |
6.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大批量定制原理与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a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大批量定制的背景 |
1.2.1 大批量定制的市场背景 |
1.2.2 大批量定制的技术背景 |
1.2.3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比较分析 |
1.3 大批量定制的研究现状 |
1.3.1 大批量定制概念的形成 |
1.3.2 大批量定制的经营战略研究 |
1.3.3 大批量定制的使能技术研究 |
1.3.4 大批量定制的实践研究 |
1.3.5 大批量定制研究的其他相关情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结构 |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的总体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大批量定制总体研究 |
2.1 引言 |
2.2 大批量定制的分类 |
2.2.1 根据客户订单分离点分类 |
2.2.2 根据主要定制活动所在物流环节分类 |
2.2.3 根据客户参与定制程度分类 |
2.2.4 根据定制产品特点分类 |
2.2.5 根据客户特点分类 |
2.2.6 根据定制渠道分类 |
2.3 大批量定制的市场定位 |
2.3.1 标准化和定制化的市场策略 |
2.3.2 适合大批量定制的产品 |
2.3.3 选择大批量定制的客户 |
2.3.4 选择大批量定制的企业 |
2.4 大批量定制的实现方式 |
2.4.1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企业转化 |
2.4.2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虚拟企业 |
2.5 大批量定制的技术体系 |
2.5.1 面向大批量定制技术体系的总体框架 |
2.5.2 大批量定制的基本思路 |
2.6 大批量定制的局限性 |
2.6.1 市场局限性 |
2.6.2 定制产品局限性 |
2.6.3 购物渠道局限性 |
2.6.4 企业生产能力局限性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批量定制原理 |
3.1 引言 |
3.2 外部多样化与内部多样化 |
3.2.1 外部多样化 |
3.2.2 内部多样化 |
3.2.3 外部多样化与内部多样化的关系 |
3.2.4 大批量定制的多样化策略 |
3.3 大批量定制的工程学原理 |
3.3.1 相似性原理 |
3.3.2 重用性原理 |
3.3.3 全局性原理 |
3.4 大批量定制的经济学原理 |
3.4.1 定制价值与定制成本 |
3.4.2 定制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与交货期 |
3.4.3 产品族的市场生命周期 |
3.5 大批量定制的管理学原理 |
3.5.1 企业推动与市场拉动 |
3.5.2 外部定制点 |
3.5.3 内部定制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开发设计技术 |
4.1 引言 |
4.2 产品开发设计过程重组 |
4.2.1 大批量定制产品族的创新开发过程 |
4.2.2 大批量定制产品的敏捷设计过程 |
4.3 市场需求分析与模块化开发 |
4.3.1 大批量定制的市场实现 |
4.3.2 大批量定制客户需求的特点 |
4.3.3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模块化开发 |
4.4 基于主结构的产品配置设计方法 |
4.4.1 产品主结构 |
4.4.2 产品配置设计 |
4.5 基于主模型和主文档的零部件变型设计方法 |
4.5.1 事物特性表技术 |
4.5.2 零部件的主模型 |
4.5.3 零部件的主文档 |
4.5.4 零部件的变型设计 |
4.6 产品模型视图间的映射关系 |
4.6.1 产品数据模型的总体结构 |
4.6.2 产品数据模型的基本视图 |
4.6.3 视图中产品数据模型结构树 |
4.6.4 描述视图间映射关系的映射对象 |
4.6.5 视图间映射关系的矩阵表达 |
4.6.6 应用举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管理技术 |
5.1 引言 |
5.2 大批量定制的管理框架 |
5.2.1 客户关系管理 |
5.2.2 供应链管理 |
5.2.3 产品数据管理 |
5.2.4 生产计划管理 |
5.2.5 企业协同管理 |
5.2.6 企业信息化管理 |
5.3 基于复杂网络的产品族零部件通用性分析方法 |
5.3.1 产品族零部件关系网及其无标度特性 |
5.3.2 零部件通用性指标的经验模型 |
5.3.3 产品族中的通用件和定制件 |
5.4 基于CBR和SML的零件工时估算方法 |
5.4.1 工时估算的基础与过程模型 |
5.4.2 相似案例零件的识别 |
5.4.3 零件工时的估算 |
5.4.4 工业汽轮机主轴的机械加工工时估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大批量定制的应用 |
6.1 引言 |
6.2 面向航天重大型号供应链的大批量定制策略 |
6.3 工业汽轮机的大批量定制 |
6.3.1 工业汽轮机的产品特点及大批量定制需求分析 |
6.3.2 工业汽轮机的模块化和标准化 |
6.3.3 产品及其零部件模型 |
6.3.4 工业汽轮机的快速定制设计 |
6.3.5 工业汽轮机的生产管理 |
6.4 服装的大批量定制 |
6.4.1 服装大批量定制的市场需求分析 |
6.4.2 服装大批量定制的主要形式与实现方法 |
6.4.3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服装开发设计 |
6.4.4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服装生产管理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相关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撰写)的学术着作(译着)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概念框架模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服装定制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余东骁. 北京服装学院, 2020(12)
- [2]基于大规模定制的H公司生产计划优化研究[D]. 王丹. 燕山大学, 2020(06)
- [3]云制造环境下产品定制的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童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4]F公司机械密封生产模式转型项目研究[D]. 乐丰珠.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5]小批量定制生产的PFMEA风险评估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聂文滨. 南昌大学, 2019(01)
- [6]基于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研究[D]. 曾锵. 浙江工商大学, 2019(01)
- [7]面向军工企业大批量定制生产的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 毋涛.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3)
- [8]面向大批量定制的ETO产品配置设计方法研究[D]. 鲁玉军. 浙江大学, 2007(05)
- [9]大批量定制下产品族关键技术研究及在汽车灯具行业中的应用[D]. 彭欢. 浙江大学, 2006(12)
- [10]大批量定制原理与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杨青海. 浙江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