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形界面的配电站区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图形界面的配电站区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图形界面的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1](2021)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10k V以上电压等级电网已基本具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和明显的智能电网特征。低压台区处于整个电网的末端,具有覆盖面广、环境复杂、运维难度大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运维监测措施。配电台区作为供电系统的基本元素,是配电物联网的重要组成,准确的低压台区拓扑关系对于电力用户的信息采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配电物联网整体架构,分析配电台区拓扑类型结构及识别需求,同时对配电网拓扑动态识别策略进行研究并进行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配电台区户变关系和层次关系的识别需求,结合电力线载波通信和工频通信原理,以及对物联网协的议适用性分析,提出基于物联网Co AP协议的融合电力线通信技术。为实现基于物联网Co AP协议融合电力线通信技术的低压拓扑识别方案,提高配电网拓扑连接的准确性,研究拓扑识别模块设计思路及硬件设计封装工作,完成核心单元拓扑识别模块设计并进行校验展示。借助南京江北物联网示范区项目,选取相关典型台区,实施低压配电网智能台区改造,实现低压拓扑功能,得到准确的户变及层次对应关系,形成完整的台区拓扑关系网络图,实现台区的广泛互通互联,全面提升配电物联网感知、融合和智能应用,实现配电网精益管理,提高电力用户满意度、为低压配电网检修提供有力支撑,提供低压感知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台区精益化管理,为满足配电网更多的高级应用建立基础。

李舜豪[2](2020)在《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方案及其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各行各业制造水平的持续提升,工业生活用电需求在持续增大,各类电力企业也在全新的时代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与此同时,期间也有许多企业在竞争逐渐激烈的市场中面临着生存挑战。为了保证自身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脱颖而出,较多电力企业都致力于进行可靠供电系统的构建,旨在借助系统实现稳定高效地电力供应,以此强化自身竞争实力。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相关的优化试点工程也纳入城网改造计划当中,已经由原本局部试点持续扩大为校区配电,再到现在的跨区域供电,其应用程度也持续加深,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现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分布规模较大,因此无法实现整体改高效的耦合。其次尚未建立与之匹配支的系列软件,通信方式方面也有待优化;其次,尚未构建有效且全面的分析软件,无法保证信息的高效传输以及整体分析。未能满足供电公司获取配电台区自愈、报警、获取相关运行数据以及台区运行状态分析和经济运行分析的需求。在本文中将结合前期应用实践期间出现的系列问题,基于南方电网和广州供电局有限企业番禺供电局在实际供电期间出现的系列问题展开详细的探索分析,旨在借助高效通讯方式的选取,完成供电系统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对配电台区运行管理智能终端顺利研发,促使供电运行管理能够更为全面且灵活,来满足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的实时需求、准确需求、远程操作需求及运维方便需求。首先,立足于实际层面,对目前我国配网系统的自动化程序进行研究,随后进一步借鉴配网台区相关的运行经验,设计集通信、状态监测、故障隔离功能、远程操控的智能低压开关和配电台区运行管理智能终端,并结合目前的技术规范合理设置开关及终端的结构及主要技术性能。之后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系列通讯方式进行科学比对,以确保通讯方式选择的合理高效性,进而实现对技术健全安全可靠且推广程度较高的通讯方案的制定,并进一步将其运用到配电台区一系列信息采集监视等具体过程之中,克服电网数据大、安全性能需求高、分布地域广等困难。最后,设计实时在线经济运行及优化分析所需要的数据分析及统计功能,即基于对台区实时数据监测的基础上,实现对配电台区的三相不平衡率、重载率、电压不合格率、零序电流、用电变化趋势等大量指标数据进行存储、计算、分析,实现实时获取配变动态变化情况,旨在为其状态了解,以及后续可能形成的发展变化进行实时探究。作为后续电网大数据分析统计的功能的一部分,改变了目前事后判断、故障处理效率慢、可靠性低的现状,为整个配电系统高效合理构建予以了充分的保障。通过番禺供电局的试点运行,分析该套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方案的应用效果,并总结运行经验及存在不足,便于后续研究改善。

徐有琳[3](2018)在《基于典型台区的用户低电压预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镇、农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农村用电需求大幅增长,我国逐步加大对电网的建设力度,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电网在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输电网建设,忽视了配电网的相关配置,使得配电网的低电压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解决配电网低电压问题,本文对配电网的用户低电压预判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对用户低电压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为此,分析了低压电网、10kV线路和变电站三方面分析了每方面对用户低电压的影响,并提出低电压成因判断逻辑。进一步,对威海市地区电网的低电压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构建了威海市地区电网低电压影响因素体系。为了对配电网低电压问题进行有效治理,提出了基于典型台区的用户低电压预判方法,其基本思想为通过较少的数据对低电压范围进行准确计算。在提出的预判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支路电流不平衡度与低电压范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给出一种用户低电压快速预判方法,该方法通过制作线路电压损失计算查询表,使运行或规划设计人员能够实现对低电压的快速预判。为了将提出的用户低电压预判方法以软件的形式进行固定,开发了适用于PC端的配变台区电压计算辅助分析系统和适用于移动端的电压快速分析计算工具,从而大大减小该方法的人工计算量,并提高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结合图形界面,对配变台区电压计算辅助分析系统中包括图形管理、设备方式图、用户管理、分布式新能源接入、拓扑分析和潮流计算在内的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说明,并对电压快速分析计算工具的运行环境和工作界面进行介绍说明。最后,通过对威海市地区电网沙龙王台区低电压治理实例以及沙龙王台区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解决低电压问题的分析,验证了提出的基于典型台区的用户低电压预判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及配变台区电压计算辅助分析系统的实用性。本文所研究的基于典型台区的用户低电压预判方法为有效制定用户低电压问题的治理措施提供了理论指导,在配电网用户低电压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杨瑞[4](2018)在《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对配电台区的历史改造、更换和新增致使其相邻配电线路散乱、路径不清,用户与台区的对应关系难以辨识,从而使电力企业无法准确计算线损、规划负载平衡,大幅降低其对台区的精细化管理和实时化服务水平。常规以电力载波技术进行配电台区用户辨识的方法存在检测时效性差、准确率不高、人工手持挨家挨户识别难以满足智能电网“自动化与互动化”发展方向等问题。因此结合我国低压配电台区特点,本文研究了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技术,并将该技术融入到现有配电台区管控系统中,以实现全台区全方位的精准管控。其主要研究工作与内容如下所述。研究了我国现有智能化配电台区管控系统的优缺点、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的必要性,总结了现有配电台区用户辨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了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总体方案。分析了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需求,改进了现有配电台区智能管控平台,设计了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的整体流程。研究了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相关理论方法。针对配电台区的构成特点和实际使用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技术的工频通信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改进方法,即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负过零点附近加载扰动信号,通过用户端检测电网电压上扰动信号进行台区辨识。首先研究了基于工频通信的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理论及算法,采用m伪随机序列尖锐的自相关特性对辨识信号进行同步定位,使用户能够准确接收台区辨识信息,其次采用改进型差分互相关算法对辨识信息进行解调,为提高辨识速率以及减少人为引入参考模板的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线性度判定法进行辨识信号解调的方法,最后采用纠错编码算法对辨识信号进行处理,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性。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这种辨识方法的可行性。设计了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过程中信号调制单元与信号解调单元方案,研究了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工程实现技术,并通过Modbus工业通信协议将调制解调单元融入配电台区监控系统,通过后台进行远程归档统计,实现“一键式”快速、准确辨识台区与用户对应关系。研究了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实验。搭建了用户组网辨识实验平台,对所设计的用于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的信号调制单元与信号解调单元进行了组网辨识实验及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信号调制单元与信号解调单元具有稳定、可靠的调制解调性能,配电台区与用户组网辨识结果具有准确性、唯一性,不会发生误判、漏判等现象。

吴善,郝思鹏,杨李星,林晓旭,吴利亚[5](2018)在《基于CIM的智能配电台区信息模型及应用》文中提出智能电网的蓬勃发展对配电台区信息集成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IEC 61970、IEC 61968中配电台区的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有待完善和充实。根据我国智能配电台区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要求,扩建了智能配电台区的公共信息模型。重点就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和漏电保护故障定位信息建模进行说明,给出了智能配电台区新增设备模型、资产模型及拓扑模型的建模实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智能配电台区信息集成平台,基于GIS、PMS等系统在一体化平台上实现了漏电定位和三相不平衡度告警的高级应用开发,并在工程中得到实践。

汤毅,程乐峰,李正佳,余涛,莫芸[6](2016)在《基于智能台区的配电网经济运行及优化高级分析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针对10 k V配电台区普遍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运行状况无法远程监测等问题,设计了智能台区的配电网经济运行及优化高级分析系统,包括智能配电台区、IDTT配电终端、通信网络和主站建设。在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方面,通过对原有配电台区的升级改造,实现对配电台区的基本监测和分析功能,并进一步设计了基于ZJP-II型配电终端的新型智能低压配电台区。重点阐述了IDTT智能配变终端的设计原理和主站的建设方案,总结了所设计系统具备的功能。该系统通过对台区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台区的负载率、可靠率、平衡率、负荷增长趋势等进行分析,对台区发生的故障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实现对配电台区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为运行管理单位进行配电台区升级改造提供了借鉴。

汤栋[7](2016)在《鄞州农网智能化建设中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智能电网倍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关注,而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是智能电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鄞州供电公司以农网智能化建设试点工程为基础,结合鄞州电网的用户需求及当地供电特点,深入分析、优化智能配电台区、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三项农网智能化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建立鄞州典型模式。建立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和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形成营配调一体化的自动化系统平台和信息资源整合平台,使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融合。在“三流合一”的基础上形成适合鄞州电网的营配调管理优化模式,充分体现公司大营销、大生产、大运行三大体系功能,优化整合农电企业资源,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简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创新农网智能化管理模式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魏吉超[8](2015)在《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升级和发展,我国农村电网的改造也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而在整个农村电网改造过程中,智能配电台区系统的建设是最关键的环节,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配电台区关系到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的问题,同时高度的自动化有利于电网的调度和管理,是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农网配电网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作为供电系统和用电终端之间的连接部分,智能配电台区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农网配电网的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实际的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农村供电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途径,以更好的实现较大的配电经济效益。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智能配电台区相关技术的介绍,对智能配电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智能配电台主要包括智能控制终端、信息采集系统以及通信系统三大部分,也可以分为通信层、用户层、主站层、子站层四层。通过自动化的智能配电台区可以实现对区域内的供电负荷进行监测并且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变压器功率的调节、计费调节等,同时系统还可以对供电质量进行有效的调节,包括对无功功率的动态化补偿、对由于负荷变化导致的谐波的跟踪补偿,从而可以避免三相不平衡现象带来的电网故障。智能配电台区系统中,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可以避免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包括电网系统的电能偷盗问题,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及时的定位和评判,从而可以快速的对问题做出反应。同时相关的硬件平台的使用对于提升供电系统的信息安全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供电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有着显着的效果。除此之外,智能配电台区还具有环境检测、供电经济分析、人机交互等先进的功能,对于改善目前的农村供电网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农网改造中的智能配电台区进行研究,并且对其各个关键环节的具体实施进行分析,以期更好的提升我国目前的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水平,加速农网升级改造步伐。

孙建华,朱峰,檀姗姗[9](2014)在《农网智能配电台区一体化解决方案》文中认为随着农网智能化建设的进程逐步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但是目前农网配电台区的设备配置较低、安装设计简单、应用功能单一、表现形式多样,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农网智能化建设的需要。作为国家电网智能化建设和配套的关键技术之一,智能配电台区系统的建设与实施,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农网配电台区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实现智能电网和坚强电网,满足农网智能化发展需要,满足用户对供电能力与质量的要求。本文从现有农网配电台区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农网智能配电台区一体化解决方案,介绍该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原则、体系架构及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该一体化解决方案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任幼逢[10](2014)在《孟津农网智能化项目实施及技术经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电网是我国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的新型农村电网,是新时期农电工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村电网与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农村电网网架和设备基础薄弱、智能化应用水平低、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结合孟津县农网建设基础,对孟津农网智能化建设试点项目进行研究。通过对孟津电网智能化建设基础的全面分析,论证开展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智能化建设模式。跟踪研究试点项目的建设方案、功能设计和具体实施,通过用电信息采集、智能配电台区、调配一体化和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四项内容的实施,提高了孟津农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促进了营配调业务的高效协同,使孟津农网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最后从技术、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对孟津农网智能化建设试点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比较经济、合理的农网智能化建设思路,为今后全面开展农网智能化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论文通过实例,探索了我国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模式,展现了智能电网建设成果,对进一步灌输坚强智能电网先进理念,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促进农村电网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基于图形界面的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图形界面的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低压配电台区特点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联网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2.2 配电网拓扑识别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配电物联网架构研究与台区拓扑识别需求分析
    2.1 配电物联网架构研究
        2.1.1 云层架构
        2.1.2 管层架构
        2.1.3 边层架构
        2.1.4 端层架构
    2.2 台区拓扑结构及识别需求分析
        2.2.1 配电网络拓扑类型
        2.2.2 低压台区典型拓扑结构
        2.2.3 台区拓扑识别需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网拓扑动态识别策略研究及仿真分析
    3.1 配电网拓扑动态识别策略研究
        3.1.1 配电网拓扑结构多变性分析
        3.1.2 直流潮流法原理
        3.1.3 建立配电网节点-支路邻接矩阵
        3.1.4 BP神经网络概述及其局限性分析
        3.1.5 SOM神经网络概述及其局限性分析
        3.1.6 改进SOM-BP神经网络算法
    3.2 配电网拓扑动态识别策略仿真分析
        3.2.1 样本数据的获取
        3.2.2 SOM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数据筛除
        3.2.3 改进SOM-BP神经网络的训练
        3.2.4 单支路动作时BP神经网络识别结果仿真分析
        3.2.5 单支路动作时改进SOM-BP算法的识别结果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压配电台区拓扑识别技术实现
    4.1 电力线通信技术
        4.1.1 电力线载波通信基本原理
        4.1.2 电力线工频通信基本原理
    4.2 物联网协议适用性分析
        4.2.1 配电物联网通信设计原则
        4.2.2 传统电力通信协议与物联网通信协议对比分析
    4.3 电力线通信技术融合应用研究
    4.4 拓扑识别模块设计及封装
        4.4.1 拓扑识别模块设计思路
        4.4.2 拓扑识别模块封装
    4.5 拓扑识别流程及校验展示
        4.5.1 拓扑识别流程
        4.5.2 拓扑识别校验及展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拓扑识别功能试验验证
    5.1 示范区项目概况
        5.1.1 基本概况
        5.1.2 项目实施
    5.2 拓扑识别功能验证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方案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2 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
        1.3.1 国外配电网自动化研究现状
        1.3.2 国内配电网自动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工作
第二章 配电台区运行管理智能终端
    2.1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功能需求
    2.2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的硬件架构
        2.2.1 内部元器件技术选型
        2.2.2 外观设计
    2.3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的外部接线设计
        2.3.1 智能配变终端电源接线
        2.3.2 智能配变终端电压、电流接线
        2.3.3 智能配变终端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S485通讯接线
        2.3.4 智能配变终端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遥信接线
    2.4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实物展示
    2.5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的调试说明
        2.5.1 调试步骤
        2.5.2 故障显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低压开关
    3.1 智能低压开关的功能需求
    3.2 智能低压开关的主要技术性能
        3.2.1 定档工作方式
        3.2.2 自动跟踪方式
        3.2.3 重合闸/闭锁
    3.3 智能低压开关的通信功能
    3.4 智能低压开关的外观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信网络的研究
    4.1 电力通信技术的现状
        4.1.1 GPRS技术现状
        4.1.2 GPRS的组网方式
        4.1.3 有线通信技术现状
        4.1.4 几种通信技术的比较
    4.2 台区智能管理终端内部通信处理技术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系统的研究
    5.1 应用系统的开发工具
        5.1.1 Microsoft Visual C++6.0 简介
        5.1.2 Visual Studio2015 简介
        5.1.3 Android Studio简介
        5.1.4 SQL Server简介
    5.2 应用系统的开发
        5.2.1 系统概述
        5.2.2 系统结构
        5.2.3 系统功能
    5.3 应用系统的功能描述
        5.3.1 数据采集
        5.3.2 系统容量与性能指标
    5.4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典型台区的用户低电压预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研究现状
        1.2.1 配电网低电压成因研究现状
        1.2.2 配电网低电压治理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主要内容
        1.3.2 结构安排
第2章 低电压影响因素分析
    2.1 低电压成因分析逻辑
        2.1.1 低压电网引起的低电压分析
        2.1.2 10kV线路引起的低电压分析
        2.1.3 变电站引起的低电压分析
    2.2 威海市地区电网低电压调研分析
        2.2.1 调研思路
        2.2.2 低电压台区技术调研
        2.2.3 台区调研
        2.2.4 用户调研
        2.2.5 低压台区管理调研
    2.3 威海市地区电网低电压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2.3.1 低电压影响因素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2.3.2 引发低电压的技术因素
        2.3.3 引发低电压的管理因素
        2.3.4 威海市地区电网低电压影响因素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用户低电压预判方法研究
    3.1 基本思路
    3.2 研究内容及基本假设
    3.3 用户低电压范围预判算法
    3.4 支路电流不平衡度与低电压范围的关系
    3.5 用户低电压快速预判方法
        3.5.1 三相线路的推导过程
        3.5.2 单相线路的推导过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电压预判工具开发
    4.1 配变台区电压计算辅助分析系统
        4.1.1 主要功能
    4.2 电压快速分析计算工具(APP)
        4.2.1 运行环境
        4.2.2 工作界面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实例验证
    5.1 沙龙王台区治理实例
        5.1.1 台区基本现状
        5.1.2 对台区存在问题的分析
        5.1.3 系统建模
        5.1.4 建设改造方案
    5.2 分布式光伏接入对低电压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我国配电台区系统组成及特点
        1.1.2 配电台区用户辨识及其关键技术的提出
    1.2 配电台区用户辨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配电台区用户辨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配电台区用户辨识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总体方案研究
    2.1 配电台区组网辨识需求分析
    2.2 配电台区组网辨识方案设计
    2.3 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流程
    2.4 本章小结
3 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相关理论方法研究
    3.1 工频通信理论研究
        3.1.1 工频通信系统构成与信号调制
        3.1.2 信号的编码原理
        3.1.3 信号检测分析
    3.2 台区内工频通信的仿真研究
        3.2.1 台区内工频通信传输模型建立
        3.2.2 台区内工频通信信号调制的仿真分析
        3.2.3 台区内工频通信信号传输延迟衰减仿真分析
    3.3 台区内工频通信信号解调与纠错
        3.3.1 工频通信同步检测算法
        3.3.2 改进型差分互相关算法解调辨识信号
        3.3.3 曲线线性度判定法解调辨识信号
        3.3.4 信号的纠错编码原理
    3.4 本章小结
4 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系统的技术实现
    4.1 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信号调制单元电路设计
        4.1.1 信号调制单元总体硬件结构及功能
        4.1.2 信号调制单元核心模块设计
        4.1.3 信号调制单元软件流程设计
    4.2 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信号解调单元电路设计
        4.2.1 信号解调单元总体硬件结构及功能
        4.2.2 信号解调单元核心模块设计
        4.2.3 信号解调单元软件流程设计
    4.3 后台管理中心系统设计
        4.3.1 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4.3.2 后台管控系统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实验研究
    5.1 实验平台搭建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电压过零检测准确性
        5.2.2 信号调制实验
        5.2.3 信号解调实验
        5.2.4 组网辨识实验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CIM的智能配电台区信息模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智能配电台区建模原则与建模方案
    1.1 智能配电台区结构
    1.2 建模原则
    1.3 建模方案
2 智能配电台区CIM建模
    2.1 新增设备模型
        2.1.1 低压永磁换相开关模型
        2.1.2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模型
        2.1.3 智能配电台区总体模型
    2.2 拓扑模型
    2.3 资产模型
3 高级应用开发
    3.1 智能配电台区信息集成平台
    3.2 智能配电台区漏电定位
    3.3 智能配电台区三相不平衡度告警
4 结束语

(7)鄞州农网智能化建设中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鄞州电网现状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1.2.2 国内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智能配电台区
    2.1 引言
    2.2 传统配电台区
        2.2.1 传统配电台区的定义
        2.2.2 传统配电台区存在的问题
    2.3 智能配电台区
        2.3.1 智能配电台区的定义
        2.3.2 鄞州智能配电台区建设的主要研究内容
    2.4 鄞州供电公司智能配电台区典型模式
        2.4.1 鄞州城区智能配电台区典型模式
        2.4.2 鄞州农村智能配电台区典型模式
        2.4.3 鄞州智能配电台区典型模式的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自动化
    3.1 引言
    3.2 经典配电自动化体系结构
        3.2.1 配电主站层
        3.2.2 配电子站层
        3.2.3 配电终端层
    3.3 鄞州配电自动化典型模式
        3.3.1 鄞州配电自动化系统优化设计
        3.3.2 主站系统
        3.3.3 配电终端
        3.3.4 通信系统
    3.4 鄞州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及创新
        3.4.1 主站系统技术特点
        3.4.2 配电终端技术特点
        3.4.3 通信系统技术特点
    3.5 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意义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4.1 引言
    4.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概念
    4.3 鄞州用电信息采集典型模式
        4.3.1 城区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典型模式
        4.3.2 农村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典型模式
        4.3.3 智能采集终端
    4.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意义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
    5.1 引言
    5.2 传统电网及其管理存在的问题
    5.3 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的基础
    5.4 鄞州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的目标
    5.5 鄞州农网营配调管理优化研究内容
        5.5.1 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
        5.5.2 企业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
    5.6 鄞州农网营配调管理优化模式的特点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智能电网的发展
        1.1.2 农村用电需求
    1.2 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目的
        1.3.2 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智能配电台区的相关概念
    2.1 智能配电台的组成及功能
    2.2 农村电网的特点
        2.2.1 用户的特点
        2.2.2 电网的特点
第三章 农网智能配电台区的总体设计
    3.1 建设目标
    3.2 建设原则
    3.3 建设方案举例
        3.3.1 智能配电台区的实现
        3.3.2 用电信息的采集
        3.3.3 管理模式的优化
        3.3.4 配电一体化
    3.4 智能配电台区在已有设备基础上做出的更改
第四章 农网智能配电台区的主要技术及创新
    4.1 智能配电台区功能要求
        4.1.1 针对配电方面的要求
        4.1.2 针对用电方面的要求
        4.1.3 针对需求提出的技术组成
    4.2 农网智能配电台区新技术
        4.2.1 配用电一体化设计
        4.2.2 三分线损设计与应用
        4.2.3 智能配电变压器终端
        4.2.4 三相不平衡及调节技术
        4.2.5 无功补偿技术
    4.3 农网智能配电台区设备配置
        4.3.1 在电网中运用新型的复合型绝缘材料设备
        4.3.2 无功功率补偿设备
        4.3.3 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及有载调容调压变压器,降低网络损耗
        4.3.4 用户保护器远程管理系统
        4.3.5 在农网智能配电台区使用新型绝缘材料和输电线
        4.3.6 采用多功能的电能计量系统
        4.3.7 智能型低压配电箱
        4.3.8 智能配电终端
        4.3.9 智能断路器
        4.3.10 使用节能金具
        4.3.11 安装10kV跌落式熔断器在线监测终端
        4.3.12 回辐射结构实现自愈恢复供电
    4.4 效益及影响
        4.4.1 经济效益
        4.4.2 社会效益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件

(9)农网智能配电台区一体化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现有配电台区存在的问题
2 解决方案整体概述
3 设计原则
4 体系架构
5 设计方案
    5.1 台区监测终端设计
    5.2 智能低压配电箱设计
    5.3 主站系统设计
6 结论

(10)孟津农网智能化项目实施及技术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智能电网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动态与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孟津农网智能化建设可行性分析
    2.1 孟津县基本情况简介
        2.1.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2 电网发展概况
    2.2 孟津农网智能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2.3 孟津农网智能化建设基础分析
        2.3.1 自动化系统建设情况
        2.3.2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2.3.3 孟津农网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孟津农网智能化建设方案
    3.1 建设思路和原则
        3.1.1 建设思路
        3.1.2 建设原则
    3.2 建设目标
    3.3 建设方案
        3.3.1 总体建设方案
        3.3.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方案
        3.3.3 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方案
        3.3.4 调配一体化建设方案
        3.3.5 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建设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孟津农网智能化试点项目实施
    4.1 孟津农网智能化试点项目概述
    4.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施
        4.2.1 实施规模
        4.2.2 实施成效
    4.3 智能配电台区实施
        4.3.1 实施规模
        4.3.2 实施成效
    4.4 调配一体化实施
        4.4.1 实施规模
        4.4.2 实施成效
    4.5 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
        4.5.1 实施规模
        4.5.2 实施成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孟津农网智能化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
    5.1 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5.1.1 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5.2 技术性评价
        5.2.1 安全性评价
        5.2.2 可靠性评价
        5.2.3 先进性评价
        5.2.4 动性评价
    5.3 经济性分析与评价
        5.3.1 降低成本分析
        5.3.2 增加效益分析
        5.3.3 费效比分析
        5.3.4 项目财务评价
    5.4 社会性评价
    5.5 实用性评价
    5.6 项目评价结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成果
    6.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基于图形界面的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电台区拓扑识别研究[D]. 张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配电台区自动化技术优化方案及其应用[D]. 李舜豪.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典型台区的用户低电压预判方法研究[D]. 徐有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4]配电台区用户组网辨识技术的研究[D]. 杨瑞.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2)
  • [5]基于CIM的智能配电台区信息模型及应用[J]. 吴善,郝思鹏,杨李星,林晓旭,吴利亚. 电测与仪表, 2018(10)
  • [6]基于智能台区的配电网经济运行及优化高级分析系统设计[J]. 汤毅,程乐峰,李正佳,余涛,莫芸.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6(15)
  • [7]鄞州农网智能化建设中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汤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8]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D]. 魏吉超. 山东大学, 2015(04)
  • [9]农网智能配电台区一体化解决方案[J]. 孙建华,朱峰,檀姗姗. 电气技术, 2014(S1)
  • [10]孟津农网智能化项目实施及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 任幼逢.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基于图形界面的配电站区电能质量监测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