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鄂琴[1](2019)在《和政县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政县农牧局按照发展"三品、三化、三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在三十里铺镇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以温棚辣椒种植为主,逐渐成为影响和政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政县温棚辣椒在正式种植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混病虫害问题,影响辣椒长势及经济效益。针对实际情况,文章主要对和政县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提出相关鉴别与防治方法,仅供参考。
胡玉香[2](2008)在《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文中指出一、辣椒青枯病与根结线虫病1.鉴别。①相同点:发生辣椒青枯病或根结线虫病均会使地上部植株表现为萎蔫状,提早枯死。
何玉仙[3](2006)在《烟粉虱种群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其严重危害给各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已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等许多常规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在一些地区烟粉虱对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也是十分普遍和广泛。本论文以福建省不同地区烟粉虱田间种群为研究对象,从烟粉虱生物型鉴定、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及抗药性机理、室内抗性选育及抗性机理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实施烟粉虱的综合治理和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采用mtDNA分子标记以及西葫芦银叶测定,对2003~2004年从福建省8个具有代表性地理区域采集的烟粉虱样品进行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8个烟粉虱种群在mtDNA COI基因720bp片段序列上的所有位点都是一样的,它们与Texas-B,Israel-B,India-B,Morocco-B,France-B1,France-B2,Beijing-B,Argentina-B,Reunion-B1、Reunion-B2、Reunion-B3等11个B型烟粉虱种群在mtDNA COI基因720bp序列上变异性很小(序列相似性为99.6~100%),总体上属于同一进化枝,与Morocco-Q、Colombia-A1、Colombia-A2烟粉虱种群在mtDNA COI基因720bp序列上差异较大,分别属于不同的进化枝;8个烟粉虱种群均可引起典型的西葫芦银叶症状。综合上述结果,说明福建省8个烟粉虱种群均属于生物型“B”。 采用浸叶生测法和内吸生测法测得的烟粉虱成虫对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的抗性比值分别为1.22、3.28、2.49倍和1.37、4.27和3.26倍,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基本一致的。浸叶生测法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对烟粉虱1、3、7、15、20日龄成虫的LC50为0.6795~0.8577mg·L-1,平均LC50为0.7759mg·L-1,差异不显着。吡虫啉对自然混合日龄成虫的LC50为0.7118~0.8549mg·L-1,平均LC50为0.7839mg·L-1,4次测定结果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自然混合日龄与经饲养的不同日龄成虫的LC50之间也无显着性差异。分别以棉花叶和茄子叶作为试验材料测定烟粉虱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测定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因此,认为可以采用与田间实际用药情况相接近的成虫浸叶生测法进行烟粉虱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而且可采用自然混合日龄成虫代替饲养的相同日龄成虫直接进行抗药性测定,棉花叶和茄子叶均可作为抗药性测定的试验材料。 采用成虫浸叶生测法建立了13种杀虫药剂(敌敌畏、乐果、毒死蜱、乙酰甲胺磷、灭多威、甲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阿维菌素)对烟粉虱敏感品系的敏感毒力基线,确定了它们的LC50和区分剂量,为烟粉虱种群抗药性监测提供依据。 分别监测了福建省福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等地烟粉虱田间种群
翟长庚,胡玉香[4](2003)在《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文中认为 温棚栽培辣椒,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其中有几种病虫害发病初期或阶段性部分症状很相似,容易造成误诊,给正确防治带来困难,所以掌握其病虫害的特征特性,正确鉴别、科学
胡玉香,李世丁,翟长庚[5](2003)在《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文中研究表明
二、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和政县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辣椒青枯病与根结线虫病 |
1.1 鉴别方法 |
1.2 防治方法 |
2 辣椒疮痂病与细菌片叶斑病 |
2.1 鉴别方法 |
2.2 防治方法 |
3 辣椒病毒病与茶黄螨病 |
3.1 鉴别方法 |
3.2 防治方法 |
4 结论 |
(3)烟粉虱种群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中文) |
摘要(英文) |
引言 |
第一章 福建省烟粉虱生物型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西葫芦银叶测定 |
1.3 DNA提取 |
1.4 PCR反应条件 |
1.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1.6 PCR产物纯化 |
1.7 序列测定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西葫芦银叶测定 |
2.2 PCR扩增产物 |
2.3 测序结果分析 |
2.4 烟粉虱种群遗传距离和系统聚类树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烟粉虱对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生物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烟粉虱成虫抗约性不同生测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
2.2 吡虫啉对烟粉虱不同日龄、混虫日龄成虫的毒力 |
2.3 烟粉虱成虫抗药性不同试验材料测定结果比较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 |
第一节 烟粉虱敏感毒力基线的建立及区分剂量的确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虫源 |
1.2 供试药剂 |
1.3 生物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虫源 |
1.2 供试药剂 |
1.3 抗药性监测 |
1.3.1 抗性测定 |
1.3.2 抗性个体频率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烟粉虱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2.2 烟粉虱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 |
2.3 烟粉虱种群对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 |
2.4 烟粉虱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 |
2.5 烟粉虱抗性倍数和抗性个体频率的相关性比较 |
3 小结与讨论 |
3.1 福建省烟粉虱抗药性水平评价 |
3.2 区分剂量在抗药性监测中的作用及意义 |
3.3 烟粉虱抗药性与生物型的关系 |
3.4 烟粉虱抗药性与药剂选择压力的关系 |
第四章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机理研究 |
第一节 烟粉虱田间种群抗药性的生化机理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虫源 |
1.2 化学试剂及供试杀虫剂 |
1.3 酶抑制剂对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测定 |
1.4 酯酶(EST)活性测定 |
1.5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
1.6 乙酰胆碱酯酶(ACHE)动力学性质测定 |
1.7 抑制中浓度Ⅰ_(50)测定 |
1.8 单头烟粉虱乙酰胆碱酯酶残留活性测定 |
1.9 酶抑制剂对抗性烟粉虱成虫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体抑制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酶抑制剂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
2.1.1 酶抑制剂对毒死蜱的增效作用 |
2.1.2 酶抑制剂对乐果的增效作用 |
2.1.3 酶抑制剂对敌敌畏的增效作用 |
2.1.4 酶抑制剂对乙酰甲胺磷的增效作用 |
2.1.5 酶抑制剂对灭多威的增效作用 |
2.2 酶抑制剂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增效作用 |
2.2.1 酶抑制剂对氯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
2.2.2 酶抑制剂对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
2.2.3 酶抑制剂对氯氟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
2.2.4 酶抑制剂对甲氰菊酯的增效作用 |
2.3 烟粉虱不同品系(种群)酯酶利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比较 |
2.4 酶抑制剂对抗性烟粉虱成虫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体抑制 |
2.5 烟粉虱不同品系(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K_m和V_(max)值比较 |
2.6 烟粉虱不同品系(种群)乙酰胆碱酯酶的敏感性比较 |
2.7 烟粉虱各田间抗性种群雌虫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残留活性频率分布 |
3 小结与讨论 |
3.1 烟粉虱抗药性与酯酶(EST)的关系 |
3.2 烟粉虱抗药性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关系 |
3.3 烟粉虱抗药性与多功能氧化酶(MFO)的关系 |
3.4 烟粉虱抗药性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关系 |
第二节 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烟粉虱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虫源 |
1.2 供试药剂及药品 |
1.3 总RNA抽提方法 |
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1.5 反转录 |
1.6 PCR扩增 |
1.7 目的片段DNA的纯化 |
1.8 T-A连接 |
1.9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1.10 CaCl_2的转化 |
1.11 重组克隆的鉴定 |
1.12 酶切鉴定 |
1.13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1.14 序列测定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烟粉虱钠离子通道ⅡS4-6片段的RT-PCR扩增 |
2.2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2.3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2.4 序列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烟粉虱对吡虫啉、阿维菌素抗性的室内选育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虫源 |
1.2 供试化学试剂及杀虫剂 |
1.3 抗性选育 |
1.4 生物测定 |
1.5 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测定 |
1.6 离体酶活性洲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烟粉虱对吡虫啉、阿维菌素抗性的室内选育 |
2.2 烟粉虱吡虫啉选育品系对其它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 |
2.3 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 |
2.4 离体酶活性测定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文献综述:烟粉虱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和政县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J]. 鄂琴. 农业与技术, 2019(08)
- [2]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J]. 胡玉香. 农家科技, 2008(02)
- [3]烟粉虱种群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D]. 何玉仙. 福建农林大学, 2006(12)
- [4]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J]. 翟长庚,胡玉香. 中国农村科技, 2003(03)
- [5]温棚辣椒易混病虫害的鉴别与防治[J]. 胡玉香,李世丁,翟长庚. 长江蔬菜,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