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觉词语记忆测验在中国老人中的试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旭,徐小梅,董吉荣,徐凤,孙诗白,王丹,王玉海[1](2022)在《外伤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心理学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外伤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心理损害的范围及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5例患者,其中男94例、女41例,平均年龄(32.94±9.51)岁,外伤后癫痫患者(癫痫组)40例,外伤后无癫痫(外伤组)患者53例及健康体检(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基础版(MoCA-B)、听觉词语记忆测验(AVMT)、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回忆及临摹测验(CFT)、连线测验(TM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神经心理评估。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量表癫痫组和外伤组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 MMSE及MoCA-B评分:癫痫组相对外伤组下降的幅度大,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记忆及空间结构能力:AVMT短/长延迟记忆、CFT回忆及临摹测验的结果显示癫痫组较外伤组下降的更显着,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执行能力:TMT-A及TMT-B显示癫痫组较外伤组所使用的时间更长,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4)抑郁症状:HAMD量表结果显示癫痫组和外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外伤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5)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结果显示癫痫组和外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后癫痫可加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主要表现在记忆、空间结构及执行能力的下降,及易出现抑郁症状。在治疗癫痫发作的同时,对外伤后癫痫患者应早期进行神经心理学的筛查及测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早日回归社会。
王律[2](202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膳食模式、肥胖亚型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短时记忆、整体记忆功能、注意及执行功能受损现状;探索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识别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肥胖亚型与整体认知功能、短时记忆、整体记忆功能、注意及执行功能受损的关系,以期为不同膳食模式、肥胖亚型的慢性心衰患者制定干预措施,改善整体认知功能、短时记忆、整体记忆功能、注意及执行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方便抽取山东省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慢性心衰患者291例,测量其体重、腰围、臀围、腹部皮褶厚度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资料问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华山版听觉词语记忆测验、形状连线测验、简化版食物频率问卷,评估慢性心衰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短时记忆、整体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执行功能及膳食模式。应用IBM SPSS 24.0、Mplus 7.0进行聚类分析、潜在剖面分析及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现状在291例慢性心衰患者中,整体认知功能平均得分为(22.42±4.14),其中整体认知功能受损患者为195例(67.0%);短时记忆平均得分为(15.10±5.07)、整体记忆功能平均得分为(23.98±9.82)、注意功能平均得分为(85.89±48.42);在执行功能测验中,完成形状连线测验B测验所需时间的平均值为(182.43±56.20)秒、第1分钟内完成形状连线测验B测验的平均个数为(8.74±3.56)。2.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疾病相关资料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1)整体认知功能较差的慢性心衰患者特征为女性、居住在农村、受教育年限低于12年、工作状态为无工作或退休、单身、与孩子居住、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医疗付费方式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不吸烟和饮酒、心功能分级为Ⅳ级。(2)短时记忆较差的慢性心衰患者具有以下特征:居住在农村、受教育年限低于12年、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医疗付费方式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整体记忆功能较差的慢性心衰患者居住在农村、受教育年限低于12年、从事体力劳动、家庭人均月收入为3000元以下、医疗付费方式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注意功能较差的慢性心衰患者为女性、居住在农村、受教育年限低于12年、现处于无工作或退休状态、单身、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医疗付费方式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吸烟及饮酒史、病程为6个月以上、心功能分级为Ⅲ级、合并高血压。(5)执行功能较差的慢性心衰患者具有以下特征:女性、居住在农村、受教育年限低于12年、现处于无工作或退休状态、单身、家庭人均月收入为3000元以下、医疗付费方式为城市居民医保、无饮酒习惯、病程大于6个月、心功能分级为Ⅲ级。3.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及其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为坚果水果饮食(42.6%)、畜禽加工饮食(38.1%)、传统饮食(19.2%)。整体认知功能、短时记忆、整体记忆功能、注意及执行功能较差的慢性心衰患者的膳食模式为传统饮食。4.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及其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基于慢性心衰患者身高、腹部皮褶厚度(ASK)、内脏脂肪指数(CVAI)、腰高比(WHtR)、体脂指数(BAI)识别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可将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分为3类:高正型(23.4%)、中重型(56.0%)、矮胖型(20.6%)。高正型患者身高为(168.34±6.88)cm,在3类亚型中最高;ASK 为(18.51±6.77)mm,CVAI 为(93.57±26.30),WHtR 为(0.50±0.03),BAI为(23.57±2.19),在3类亚型中最低。中重型患者身高为(166.23±7.80)cm,ASK 为(29.42±6.15)mm,CVAI 为(141.82±29.93),WHtR 为(0.57±0.03),BAI为(27.39±2.60)。矮胖型患者身高为(158.53±6.16)cm,在3类亚型中最矮;ASK 为(33.34±7.02)mm,CVAI 为(169.31±29.93),WHtR 为(0.66±0.03),BAI为(34.56±2.84),在3类亚型中最高。整体认知功能、短时记忆、整体记忆功能、注意及执行功能较差的慢性心衰患者的肥胖亚型均为矮胖型。5.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1)整体认知功能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坚果水果饮食VS传统饮食:β=0.252,P<0.001;畜禽加工饮食VS传统饮食:β=0.222,P=0.002)、肥胖亚型(高正型VS矮胖型:β=0.233,P=0.001;中重型VS矮胖型:β=193,P=0.004)与整体认知功能显着相关。膳食模式、肥胖亚型、年龄、家庭居住地、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医疗付费方式和心功能分级解释整体认知功能40.8%的变异。(2)短时记忆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坚果水果饮食VS传统饮食:β=0.314,P<0.001;畜禽加工饮食VS传统饮食:β=0.181,P=0.015)、肥胖亚型(高正型VS矮胖型:β=0.162,P=0.024)与短时记忆显着相关。膳食模式、肥胖亚型、年龄和受教育年限解释短时记忆20.1%的变异。(3)整体记忆功能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坚果水果饮食VS传统饮食:β=0.319,P<0.001;畜禽加工饮食VS传统饮食:β=0.218,P=0.004)、肥胖亚型(高正型VS矮胖型:β=0.169,P=0.020;中重型VS矮胖型:β=0.142,P=0.043)与整体记忆功能显着相关。膳食模式、肥胖亚型、年龄和受教育年限解释整体记忆功能20.7%的变异。(4)注意功能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坚果水果饮食VS传统饮食:β=-0.170,P=0.019;畜禽加工饮食VS传统饮食:β=-0.215,P=0.005)、肥胖亚型(中重型VS矮胖型:β=-0.160,P=0.023)与注意功能相关。膳食模式、肥胖亚型、年龄、医疗付费方式和心功能分级解释注意功能34.9%的变异。(5)执行功能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坚果水果饮食VS传统饮食:β=0.146,P=0.041)与执行功能相关,而肥胖亚型与执行功能无关。膳食模式、年龄、受教育年限、医疗付费方式和心功能分级解释执行功能39.2%的变异。结论:1.慢性心衰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短时记忆、整体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注意功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约三分之二的慢性心衰患者整体认知功能受损。2.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可分为坚果水果饮食、畜禽加工饮食与传统饮食。相对于膳食模式为传统饮食的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为坚果水果饮食、畜禽加工饮食的患者整体认知功能、短时记忆、整体记忆功能、注意与执行功能较好。3.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可分为高正型、中重型及矮胖型。相对于矮胖型的慢性心衰患者,高正型、中重型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短时记忆、整体记忆功能与注意功能较好。4对认知功能受损的慢性心衰患者,应同时了解膳食模式、识别肥胖亚型,以便针对不同膳食模式、肥胖亚型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提高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黄娟,李放,方向华,王淳秀,关绍晨[3](2021)在《序列位置效应联合延迟回忆识别不同认知障碍水平患者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索序列位置效应联合延迟回忆在区分不同认知障碍水平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310例受试,其中认知正常(NC)组128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133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组49例。3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无显着性差异。所有受试进行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使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量表华山版(AVLT-H)进行序列位置效应的研究。结果 AVLT-H即刻回忆第2次、第3次以及短延迟、长延迟的首因效应在3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因效应在MCI、轻度AD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延迟回忆首因效应+短延迟回忆作为联合指标可比其他记忆指标更好区分不同水平认知人群,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21%、71.43%(NC比MCI);85.71%、92.86%(NC比轻度AD);66.67%、75.57%(MCI比轻度AD)。结论长延迟回忆的首因效应联合短延迟回忆可辅助区分不同认知障碍水平患者。
朱尧[4](2020)在《基于神经影像的阿尔兹海默病谱系人群分类预测及早期重复经颅磁刺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学损害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以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变性死亡为主要病理特征。大量研究证实在AD临床症状出现前数十年,脑内已经出现特异性病理改变。现有研究认为,AD是包括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SC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等不同阶段病程的连续谱系疾病。对AD谱系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认知功能的预测能够提供更好的治疗时机。目前关于A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老龄、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可能均与AD发病相关,并且存在多种学说主要包括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级联假说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假说。其中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ε4基因被认为会降低Aβ清除和脂质转运,最终增加神经元萎缩和突触的丢失,是晚发性AD遗传风险度最高的基因。此外,神经元可以通过内吞途径清除淀粉样前体蛋白。内吞通路基因突变导致神经元清除Aβ障碍可能是AD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现有研究表明,脑网络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参与调节A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中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和海马功能网络被认为与认知加工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在AD谱系人群中研究APOE基因和内吞通路多基因对认知加工网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采用影像遗传学策略,首先探讨APOE基因对AD谱系人群DMN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DMN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在APOE基因型和认知功能关系中的调控作用,并且利用APOE基因型和差异的DMN FC对AD谱系人群进行分类。其次,利用多位点基因风险评分(multilocus genetic risk scores,MGRS)探讨内吞通路多基因集聚效应对AD谱系人群海马网络的影响,并评估不同疾病阶段受试者的海马体积,然后基于内吞通路MGRS不同状态,结合海马体积和海马网络异常的FC对AD谱系人群进行分类。AD早期临床表现最显着的标志是情景记忆功能的障碍,使用延迟回忆量表对情景记忆功能进行评估被认为有助于AD谱系疾病的诊断。但对配合度差、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则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借助于机器学习方法,在个体水平上基于全脑网络FC的特征对AD谱系人群延迟回忆能力进行预测。此外,静息态网络FC并不总处于稳态,而是呈现动态波动的模式,称为动态FC(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研究dFC可以捕捉到大脑活动的时变特征。因此,我们继续探讨了 AD谱系人群全脑网络dFC和脑网络拓扑属性的动态改变,并利用网络属性的时间变异性对AD谱系人群进行分类。最后,当前AD的治疗药物都只能延缓症状进展,而在认知障碍的早期进行治疗干预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的物理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和无痛无创的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治疗机制仍不清楚,治疗参数设置和疗效报道也不尽相同。我们通过长程高频rTMS对遗忘型MCI(amnestic MCI,aMCI)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结合神经影像学研究方法从脑功能的角度初步探索rTMS治疗早期认知障碍的神经机制。第一章默认网络在载脂蛋白E基因和认知功能中的调节作用及对AD谱系人群的分类目的:APOE基因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DMN的变化可以作为AD进展的影像学标记物。本研究探讨在AD谱系人群中APOE基因的多态性对DMN FC的影响模式以及DMN FC在APOE基因型和认知功能关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总共169例受试者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扫描、APOE基因型检测以及认知功能评估。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组(cognitive normal,CN)46 例,早期 MCI(early MCI,EMCI)52 例,晚期MCI(late MCI,LMCI)41例和AD 30例。基于种子点FC方法,使用后扣带回皮层(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作为种子点构建DMN,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研究APOE基因型、疾病状态及其交互作用对DMN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DMN FC的变化对行为学的影响,最后采用调节效应模型探讨DMN FC是否在APOE基因型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最后,结合APOE基因型和异常的DMNFC对AD谱系人群进行分类。结果:在AD谱系人群中,对比APOE ε4非携带者,APOE ε4携带者呈现出相反DMN FC变化模式。在APOE ε4非携带者中,PCC与右侧楔前叶,右侧岛叶和右侧梭状回(right fusiform area,RFFA)的FC与整体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呈正相关。此外,在PCC-RFFA的FC大于-0.0823时,可以显着增加APOE基因型对疾病组总体认知功能的负性影响。更重要的是,结合APOE基因型并利用DMN内异常的FC可以有效的对AD谱系人群进行初步分类。结论:在AD谱系人群中,DMN FC在APOE基因型和认知功能的负性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并且可以作为AD谱系人群分类的神经影像学生物标记物。第二章内吞通路多基因集聚作用对AD谱系人群海马网络的影响及个体化分类目的:海马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证实,细胞内吞功能异常在AD神经元变性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但内吞通路的基因如何影响AD谱系人群的海马网络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影像遗传学研究策略探讨内吞通路多基因集聚效应对AD谱系人群海马网络的影响。方法:纳入35例CN、23例EMCI和19例LMCI受试者,各组受试者均完成内吞通路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构MRI和rs-fMRI扫描以及认知功能评估。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定技术评估三组受试者海马体积,并以双侧海马区为种子点构建海马网络。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疾病状态、内吞通路多位点基因风险评分(multilocus genetic risk scores,MGRS)及其交互作用对海马网络的影响。此外,基于内吞通路MGRS不同状态,利用海马网络异常的FC和海马体积构成的判别分析模型对AD谱系人群进行分类。结果:LMCI组海马体积小于CN组和EMCI组。内吞通路MGRS与海马网络多个脑区FC均存在相关性,主要分布在前额-枕叶-纹状体系统。与低MGRS受试者相比,高MGRS受试者在AD谱系人群中呈现出相反的海马网络FC变化模式。更重要的是,基于海马网络异常FC和海马体积构成的判别模型具有较强的分类EMCI和LMCI能力。结论:内吞通路多基因集聚效应与AD谱系人群海马网络的异常密切相关。海马网络异常的FC和海马体积为AD谱系人群的分类提供了神经影像学生物标记物。第三章基于全脑网络对AD谱系人群延迟回忆能力的预测目的:AD早期临床表现最显着的标志是情景记忆功能障碍,使用延迟回忆量表对情景记忆功能进行评估被认为有助于AD谱系疾病的诊断。本研究探讨能否利用全脑网络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对AD谱系人群的延迟回忆能力进行预测。方法:纳入33例CN、26例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和27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受试者,各组受试者均完成rs-fMRI扫描和认知功能评估。利用脑功能连接组的预测模型(connectome-based predictive modeling,CPM)对 AD 谱系人群听觉词语学习测验-延迟回忆(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Delayed Recall,AVLT-DR)得分进行预测,AVLT-DR得分主要评估个体的情景记忆功能。通过将被试所有脑FC和AVLT-DR得分做皮尔逊相关得到显着相关的FC,并根据正/负相关性分别训练出两个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使用留一交叉验证的方法,在测试阶段通过选择具有预测特征的FC,分别反馈给训练好的正/负相关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个体AVLT-DR得分。结果:CPM可以对AD谱系人群延迟回忆能力进行预测。对预测模型有显着贡献的脑区主要位于前额叶、额叶、顶叶和颞叶皮层。结论:全脑网络内多个脑区间的rs-FC可以在个体水平上对AD谱系人群延迟回忆能力进行预测。第四章AD谱系人群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异常及个体化分类目的:既往对AD谱系疾病的研究大多数仅关注了静态脑活动特征,忽视了脑活动的动态性。本研究探讨AD谱系人群全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dFC)和拓扑属性的动态改变,并进一步利用网络拓扑属性的时间变异性对AD谱系人群进行分类。方法:纳入33例CN、30例SCD和30例aMCI受试者,各组受试者均完成rs-fMRI扫描和认知功能评估。使用滑动时间窗和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全脑动态网络进行状态聚类,分析各个状态下组间脑网络FC的差异。最后,使用图论方法分析动态网络拓扑属性的时间变异性,进行组间比较并用来对AD谱系人群进行分类。结果:在AD谱系人群中通过聚类可以识别出两种结构化的功能连接状态(强连接状态和弱连接状态)。与CN组相比,aMCI组在弱连接状态下的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而在强连接状态下aMCI组增强的FC主要位于额叶-顶叶-枕叶-纹状体系统内的脑区之间。与SCD组相比,aMCI组在右侧海马区呈现出降低的度中心性(DC)时间变异性,并且可以用来对SCD和aMCI患者进行初步分类。结论:AD谱系人群存在脑功能连接状态的改变,并且右侧海马DC的时间变异性可以作为分类AD谱系人群的神经影像学生物标记物。第五章长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a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探究长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a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治疗的神经机制。方法:纳入21例CN和18例aMCI受试者,aMCI患者共接受60次rTMS治疗(90%运动阈值,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为刺激部位,10Hz刺激频率),每周5次共12周。在基线期和最后的rTMS治疗完成后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和MRI数据的采集。分析平均分数低频振幅(mean 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mfALFF)和 FC 的变化并与CN组对比以反映rTMS治疗后脑功能活动的改变。此外,利用基线期异常的mfALFF值和FC值构成的判别分析模型对aMCI和CN人群进行分类。结果:aMCI患者在长程高频rTMS治疗后AVLT-DR得分改善,右侧颞中回后部/颞下回(right posterior middle temporal gyrus/inferior temporal gyrus,RpMTG/ITG)及左侧小脑后叶(left posterior cerebellum,LpCBLM)的 mfALFF 值增高。RpMTG/ITG 功能网络和LpCBLM功能网络连通强度增加。并且LpCBLM与双侧额上回、右侧颞中回/颞下回和右侧海马/海马旁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的改变与治疗前后AVLT-DR得分的变化呈正相关。判别分析模型显示利用基线期异常的RpMTG/ITG mfALFF值和FC值可以分类aMCI和CN人群。结论:长程高频rTMS对aMCI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影响局部的脑活动,重塑脑网络而改善延迟记忆功能。并且利用基线期异常的RpMTG/ITG mfALFF值和FC值可以较好的分类aMCI和CN人群。
杨卫廷,蒋艳艳,黄东雅,任传成,鲍艺文,王毅[5](2020)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Ⅱa型MG患者28例作为病例组,另取32名家属作为对照组。对入组者进行记忆功能[听觉记忆(AVLT)、视觉记忆(VVLT)、视觉空间记忆]、执行功能[连线测验(TMT)、语义相似性]、空间功能[复杂图形测验(CFT)]、语言功能[(言语流畅性测验(VFT)]、注意功能[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等认知功能的评估。结果 (1)记忆功能:病例组听觉记忆(AVLT-4、AVLT-5、AVLT-6)、视觉记忆(VVLT-2、VVLT-6)、视觉空间记忆(第二、三次即刻回忆)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执行功能:病例组TMT-1b抬笔次数、TMT-2b 1 min到达数、语义相似性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3)空间功能:病例组CFT回忆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4)语言功能:病例组VFT中的1 min以动物组词、以水组词、以高组词3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5)注意力功能:病例组SDMT检测中的正确数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MG患者在记忆、执行、语言、空间、注意功能方面等认知领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2)在同一层面的认知功能测验中,难度较易的测试不容易发现MG认知损害,难度增加后MG患者表现变差。
高丽娟[6](2020)在《基于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情节记忆及注意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痴呆的高危人群,尤其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主要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因此aMCI阶段被认为是AD前期的重要阶段,对该阶段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机制的研究有助于AD早期诊治。情节记忆损害是aMCI的核心症状。成功的情节记忆提取是回忆过去事件的先决条件,记忆提取过程包括“熟悉(familiarity)”和“回忆(recollection)”两个过程。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研究发现,执行再认记忆任务时,ERP测定的早期新旧效应成分主要反映“熟悉”过程,晚期新旧效应成分主要反映“回忆”过程,前期研究发现MCI患者新旧效应显着降低。然而,由于ERP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较低(厘米级),很难精准识别上述观察到的头皮电位的脑内发生源。与ERP相比,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然而,MCI患者情节记忆提取过程的脑激活改变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且荟萃分析发现MCI患者执行情节记忆提取任务时脑区激活模式与健康对照者相似,并未因情节记忆损害而被显着破坏。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fMRI技术的时间分辨率较低,不足以精准区分情节记忆提取过程中不同认知成分的脑区激活模式。证据表明,MCI患者已出现注意功能损害,并且MCI阶段注意功能评分可预测AD的疾病进展。Oddball任务诱发的事件相关P300成分反映注意资源分配过程,MCI患者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可能是MCI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敏感指标。然而,由于ERP空间分辨率低,难以精确定位P300成分脑内发生源,也难以判断aMCI患者P300成分的脑内发生源是否改变。虽然fMRI可以定位oddball任务中的脑区激活情况,但是fMRI识别的是刺激引起的平均心理反应,并不能精准识别P300成分。同步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fMRI技术可将ERP的高时间分辨率和fMRI的高空间分辨率相结合,为认知功能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方法。因而,本研究采用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情节记忆和注意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此外,荟萃分析发现P300潜伏期随AD疾病进展而延长,在区分健康老年人与MCI、AD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研究证据一致发现MCI患者灰质体积减小。但目前仍不明确其与P300潜伏期延长的关系。因此本研究结合ERP和结构MRI探讨aMCI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的潜在脑结构基础。第一部分基于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情节记忆损害的神经机制目的:采用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情节记忆提取阶段脑功能动态活动是否受损。方法:26名aMCI和29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受试者完成多维度认知功能评估。所有受试者执行词语再认记忆任务时同步采集ERP和fMRI数据。采用以下策略分析同步ERP-fMRI数据:1)单独fMRI分析确定受试者成功记忆提取状态下脑激活的空间分布;2)单独ERP分析识别记忆提取中的两种ERP成分:早期新旧效应和晚期新旧效应;3)采用基于fMRI约束的EEG成像分析检测成功记忆提取状态下各激活脑区活动随时间的波动特征;4)采用基于EEG信息的fMRI分析检测与ERP早期和晚期新旧效应相关的fMRI活动脑区。结果:成功记忆提取状态下,aMCI组与NC组均出现双侧楔前叶(precuneus,Pcu)/后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inferior parietal lobule,IPL)和左侧外侧前额叶皮层(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PFC)等脑区激活(体素水平p<0.005,团块大于15个体素)。基于fMRI约束的EEG成像分析中,aMCI组左侧IPL和LPFC中未表现出NC组所显示的新旧效应。基于EEG信息的fMRI分析发现,与NC组相比,aMCI组与ERP早期新旧效应和晚期新旧效应分别相关的Pcu和左侧海马功能活动显着下降(体素水平p<0.005,团块大于15个体素)。结论:尽管aMCI组与NC组成功记忆提取相关核心脑区分布相似,但两组间各脑区功能活动随时间的波动特征显着不同;结合ERP新旧效应信息的fMRI分析有助于精准区分aMCI患者“熟悉”和“回忆”认知成分相关的fMRI脑功能活动。本研究发现提示,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的同步EEG-MRI技术是开发AD早期敏感生物学标记的重要手段。第二部分基于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注意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目的:采用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P300成分相关的脑区活动是否受损。方法:30名aMCI和31名NC受试者完成多维度认知功能评估。所有受试者执行视觉oddball任务时同步采集ERP和fMRI数据。采用以下策略分析同步ERP-fMRI数据:1)单独fMRI分析确定受试者执行oddball任务时脑激活的空间分布;2)单独ERP分析识别P300成分;3)采用基于单试次EEG信息的fMRI分析检测aMCI患者P300成分相关的fMRI活动脑区。结果:单独fMRI分析显示,与NC组相比,aMCI组右侧缘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SMG)和右侧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IFG)激活增加(Alpha Sim校正,α=0.05,体素水平p<0.005,团块大于16个体素),并且这两个脑区激活值与反应时间(response time,RT)呈负相关(右侧SMG:r=-0.311,p=0.019;右侧IFG:r=-0.388,p=0.003)。基于单试次EEG信息的fMRI分析显示,与NC组相比,aMCI患者中与P300成分相关的右侧海马和左侧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i,Po CG)功能活动显着下降(Alpha Sim校正,α=0.05,体素水平p<0.005,团块大于16个体素)。结论:结合P300信息的fMRI分析有助于精准定位aMCI患者P300成分相关的fMRI脑功能活动,为aMCI患者注意功能损害提供证据。第三部分基于ERP和结构MRI探究aMCI患者注意功能损害的结构基础目的:结合ERP和结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探讨aMCI患者P300潜伏期与灰质体积改变的关系。方法:34名aMCI和34名NC受试者完成多维度认知功能评估。所有受试者执行视觉oddball任务时记录其ERP数据,并对受试者进行结构MRI扫描。两项测试在同一天完成。结果:与NC组相比,aMCI组顶叶P300潜伏期延长(t66=2.45,p=0.017),双侧颞极和左侧海马/海马旁回灰质体积减少(Alpha Sim校正,α=0.05,体素水平p<0.005,团块大于46个体素)。aMCI组中延长的P300潜伏期与减少的左侧海马体积呈显着相关(r=-0.416,p=0.014)。此外,中介分析发现P300潜伏期在右侧SMG体积对Stroop色词测验A(Z分数)的调控中起中介作用(间接效应,β=0.183,95%CI=[0.005,0.510])。结论:aMCI患者左侧海马体积越小,P300潜伏期越长,提示左侧海马体积减少是P300潜伏期延长的潜在结构基础。
董宣如[7](2020)在《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及随访研究》文中提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且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是正常老化到痴呆的过渡阶段。关于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损害特点与转归,各项研究成果互相矛盾。鲜少有研究从MCI的不同病因来解释矛盾的研究结果。事实上,MCI的病因来源多样,最主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病理侵害,因此本研究假设:不同病因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会呈现不同的认知损害特点和转归,而这可能也是先前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的原因之一。另外,大量针对MCI的研究关注情节记忆,少量研究涉及前瞻记忆,罕有研究关注MCI的内隐记忆,尤其是概念性内隐记忆。本研究利用神经心理学测验和心理学实验法,探索阿尔茨海默病型轻度认知障碍(以下简称AMCI)和血管型轻度认知障碍(以下简称VMCI))的包括前瞻记忆和概念性内隐记忆在内的认知损害特点、相关因素,并通过6-36个月的随访,了解其变化规律,为后续更好地进行认知干预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遴选出具有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或测验组合,供后续大规模社区筛查使用。本论文一共包含四个研究。1、研究一调查了社区411位60岁以上老人基线的认知功能。结果如下:(1)基线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32.3%,痴呆的总患病率为1.7%;(2)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和认知正常人群在年龄、受教育年数、文化程度、是否吃鱼、上网和摄影等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高龄是个体罹患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受教育年数是避免轻度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3)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和认知正常人群在记忆、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流畅性、视空间能力、定向能力等认知领域都存在显着性差异;(4)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抑郁测验得分、抑郁比例高于认知正常人群,日常生活功能相对于认知正常人群受损;(5)根据ROC曲线,从正常人群中筛选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最有效的测试是: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总分,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07(敏感性88.2%,特异性78.8%),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结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的延迟回忆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在保证良好敏感性的同时,可获得更高的特异性;(6)VMCI人群注意力受损情况比AMCI人群严重,而AMCI人群的即刻回忆功能比VMCI人群受损严重。2、研究二利用类别产生范式研究了被试的概念性内隐记忆。发现VMCI概念性内隐记忆功能完好,AMCI概念性内隐记忆功能受损,VMCI在“职业”的类别产生任务中,概念性内隐记忆成绩显着高于AMCI。概念性内隐记忆和语言流畅性、分类流畅性成绩呈显着正相关,提示前额叶也参与到内隐记忆过程。3、研究三利用基于事件的非聚焦条件的前瞻记忆任务研究了被试的前瞻记忆,发现AMCI、VMCI和正常被试相比,前瞻记忆差异不显着。4、研究四对232名基线被试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96+7.686个月。结果发现:维持诊断不变,进展为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逆转为正常等多种转归并存。记忆和语言是正常和MCI相互转化时的重要领域,填图、记忆和抽象能力测验在随访过程中成绩容易改善。基线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和分类流畅性是正常进展到轻度认知障碍的最好预测量表,基线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总分及抽象能力分测验等测验可预测轻度认知障碍逆转为正常。总而言之,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较正常人群呈现全面的损害。两种不同病因的轻度认知障碍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和血管型轻度认知障碍VMCI——的认知功能损害领域及程度不同,内隐记忆和前瞻记忆的损害情况也有差异,转归多样,年龄、受教育年数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相关。本研究为不同病因来源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特点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研究成果有助于临床对不同病因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准确诊断;对同一个体完整的情节记忆、前瞻和内隐记忆的研究有助于对个体的记忆系统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
逯庆涛[8](2020)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的量表检测结果,初步分析该认知域的测试结果在健康中老年人与MCI患者之间的差异,寻找MCI的早期变化指标,用以优化筛查项目,容易实施且不降低准确性。方法: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主要是记忆功能的减退,伴或不伴有其他认知域(执行功能、语言功能、注意功能以及视觉空间功能)的损害,日常生活能力正常。执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认知功能,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执行功能这个认知域,采用郭起浩主编的神经心理评估(第2版)中的分类方法,将执行功能分为三个分因子,分别是优势抑制(inhibition)因子、定势转移(set shifting)因子以及流畅性(fluency)因子,与之相对应的检测量表分别是Stroop色词测试、连线测试以及语言流畅性测试。在社区中对年龄在50-69岁、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中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初步检测,根据试验设计的纳入、排除标准以及对受试者的初步测试结果选取50名认知健康的中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组,NC组)、50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MCI组),然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详细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测试涉及多个认知域,选取执行功能这个认知域进行分析,比较该认知域测试的结果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范围内的MCI组、NC组的各项执行功能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连线测试中A部分耗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线测验B部分结果差异显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P<0.05)。Stroop色词测验卡片A、卡片B和卡片C正确个数的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色词测验卡片A和卡片C的耗时的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卡片B的耗时有统计学意义(t=2.871,P<0.05)。在列举动物名字的数量上,MCI组的结果反而要优于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研究对象中反映执行功能的量表的测试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已有部分测试结果显示MCI组要差于NC组,反映优势抑制与定势转移这两方面的量表的部分结果已出现明显的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反映流畅性的检测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据此推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在执行功能这个认知域未出现损害之前,优势抑制与定势转移这两个分因子就可能有所改变。在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中选择性进行针对优势抑制与定势转移的执行功能的检测,实际临床操作之中可简化筛查项目,便于实施,也不会因此而降低筛查的敏感度。
尹苓[9](2020)在《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文中提出一、研究背景:痴呆是老年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等多种因素,痴呆及阿尔兹海默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超过10%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国家在过去20-30年间,痴呆发病率基本保持稳定水平,据分析其重要原因在痴呆的早期筛查和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防控。尽早发现这种疾病可能会有助于减缓功能衰退和减少相关的护理费用,但在中低收入国家中,痴呆的诊断覆盖率却低至5%至10%。在我国,接近60%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然而由于农村缺乏专业医生,更多痴呆患者未得到充分诊断和识别。为了早期可靠的诊断痴呆,需要有效的筛查策略。痴呆的精确诊断既复杂又困难,需要综合全面的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这在农村有限的经济和医疗卫生条件下很难实现。因此,在初级医疗保健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需要一种可以筛查出痴呆的简单程序。目前已经有许多经过验证的筛查测试和自评问卷用于评估认知功能,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记忆障碍自评表(Ascertain Dementia 8-item Informant Questionnaire,AD8)等。MMSE 由 Folstein 等于 1975 年研制发表,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筛查认知功能损害,在国内外均广泛应用,常在痴呆筛查的第一阶段应用,筛查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注意力、语言和视空间能力等方面。AD8测试是是一个8项内容的问卷,由华盛顿大学阿尔茨海默氏病研究中心于2005年开发的,旨在识别个体判断力、记忆、定向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可能与早期认知能力下降有关,它可以是自评问卷,也可以由照料者来提供有无上述变化。AD8的结果与MMSE的结果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MMSE或者AD8作为筛查工具,它们之一测试阳性时,预示着可能存在认知损害,但痴呆的最终诊断还需要结合病史和神经心理学测试进行进一步评估。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高文盲率和有限的教育可能会使认知筛查工作进一步复杂化,而包括MMSE在内的复杂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对于农村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来说很难熟练掌握。因此,目前更需要一种更适合在农村使用的替代性的简单工具。日常生活能力减退是痴呆的核心症状之一。日常生活能力包括以下两方面: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研究表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是痴呆早期阶段的特征。痴呆早期常常出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该能力所涉及的活动必须依赖较高的认知水平才能完成。既往研究中报道的其在人群中筛查痴呆时敏感性约在87.2%~95.1%之间,特异性约在74.7%~90.3%之间。因此,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评估可作为筛查痴呆的有效手段,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经过验证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来识别与痴呆相关的功能障碍。Pfeffer 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和Lawton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of Lawton,IADL)是常用的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评估工具,通常用于量化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许多研究发现Pfeffer功能活动问卷(FAQ)和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能够区分健康个体和认知缺陷者,因此将它们用于筛查痴呆将很有价值。然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在我国农村居民中筛查痴呆的效用一直尚未被评估。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前后两部分的大规模人群研究先后评估汉语修订版的功能活动问卷(FAQ)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在山东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中区别有无痴呆的能力,以期找到一种简单的适合农村老年人群的痴呆筛查策略。二、研究目的:调查山东省聊城市闫楼镇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状况,分别探究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工具——功能活动问卷(FAQ)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对痴呆的筛查能力,识别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三、研究方法与结果:第一部分山东农村高危老年人群中FAQ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于2014年8月到12月,对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闫楼镇二郎庙、北李等53个村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一般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史的采集和认知障碍的初步筛查。认知评估筛查采用AD8、MMSE等,经MMSE和(或)AD8筛查测试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痴呆,建议受试者进行第二阶段的调查。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MMSE和(或)AD8筛查阳性的部分参与者进行进一步细致的痴呆调查研究,采集认知障碍病史(包括主诉和现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及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血管因素、精神行为评估等,调查工具有病史采集表、日常认知量表(Everyday Cognition,ECog)、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动物、水果、蔬菜)、波士顿命名测验(Boston naming test,BNT)、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Fuld 物体记忆测验(Fuld object memory evaluation,FOM)、WISC积木测验(block design,BD)、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est,DST)、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功能活动问卷(FA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哈金斯基缺血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questionnaire,NPI)等。其中,FAQ用于评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共包括10项日常活动项目。本研究最终纳入了 961名MMSE和(或)AD8筛查测试阳性的参与者。参与者中痴呆的诊断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研究对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筛查得分、FAQ得分进行了统计学比较,分析了 FAQ与MMSE、AD8的相关性、痴呆与FAQ的关联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确定功能活动问卷(FAQ)筛查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和辨别能力,并分别按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分层,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层中FAQ筛查痴呆的能力。同时分析了痴呆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最终纳入的961名参与者,其中有84名(8.7%)被临床诊断为痴呆,归入痴呆组;余877人(91.3%)归入非痴呆组。2.两组认知筛查量表和FAQ得分比较:痴呆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非痴呆组,AD8平均得分和FAQ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后,FAQ总分与MMSE得分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302,P<0.001);FAQ总分与AD8得分呈较弱正相关(r=0.221,P<0.001)。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AQ是痴呆的影响因素,OR(95%CI)=1.21(1.17~1.25),P<0.001;矫正了其他因素后,OR(95%CI)=1.13(1.08~1.18),P<0.001,即FAQ每增加1分,患有痴呆的可能性增加1.13(1.08~1.18)倍。5.ROC曲线分析:FAQ量表得分以5/6分为分界值判别痴呆(即FAQ≥6分判定为痴呆):曲线下面积(AUC)=0.899;敏感性=94.1%;特异性=75.1%。FAQ的判别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和判别能力随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而变化。受教育程度越高,敏感性越低,特异性越高。在文盲人群中判别能力稍差(AUC=0.891,敏感性=96.7%,特异性=68.8%),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差,有较高的假阳性率。6.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痴呆的危险因素,发现增龄(P<0.001,OR=1.093)、脑梗塞病史(P<O.001,OR=3.078)、文盲(P<0.01,OR=7.646)是痴呆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IADL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依托于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干预新方法的研究(中国延缓老年痴呆和失能的随机化对照多模干预研究,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modal Intervention to Delay Dementia and Disability in China,MIND-CHINA)项目,于 2018 年 3 月到 9月,对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闫楼镇53个村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老年痴呆和失能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收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认知障碍病史、其他疾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学测验。调查工具有一般信息调查表、生活行为习惯调查表、既往病史和现患病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认知评估采用主观记忆减退问卷、主观记忆减退自评量表、AD8、MMSE、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动物、水果、蔬菜)、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画钟测验(CDT)、数字广度测验(DST)、连线测验(TMT);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张明园修订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抑郁状态采用老年人抑郁状态评定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使用哈金斯基缺血量表(HIS)评估血管性因素;步行速度测试评估体能。其中,张明园修订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的工具性日常活动量表(IADL)用于评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包括12项日常活动项目。本研究最终纳入了 5173名参与者。参与者中痴呆的诊断依据DSM-IV诊断标准。研究对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筛查得分、IADL得分进行了统计学比较,分析了 IADL与MMSE、AD8的相关性、痴呆与IADL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IADL筛查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并分别按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年限分层,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层中IADL筛查痴呆的能力。并分析了痴呆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最终纳入的5173名参与者中,有147名(2.8%)被临床诊断为痴呆,归入痴呆组;余5026人(97.2%)归入非痴呆组。2.两组认知筛查量表和IADL得分比较:痴呆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非痴呆组,AD8平均得分和IADL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后,IADL总分和MMSE得分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407,P<0.001);IADL得分和AD8得分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78,P<0.001)。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ADL是痴呆的影响因素,OR(95%CI)=1.9(1.8~2.1),P<0.001;矫正了其他相关因素后,痴呆仍与IADL有相关性,OR(95%CI)=1.4(1.2~1.5),P<0.001。IADL每增加1分,患有痴呆的可能性增加1.4(1.2~1.5)倍。5.ROC曲线分析:IADL量表得分以14/15分为分界值判别痴呆(IADL≥15分判定为痴呆):曲线下面积(AUC)=0.921;敏感性=81.0%;特异性=90.9%。IADL的判别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和判别力随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变化不大。6.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痴呆的危险因素,发现增龄(P<0.001,OR=1.10)、脑梗塞病史(P<0.05,OR=1.81)是痴呆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增加(P<0.05,OR=0.90)是痴呆的保护因素。四、研究结论和意义:1.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与认知水平有相关性,痴呆患者会出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用于区分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痴呆患者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体效能,将可用于简化农村地区的痴呆筛查程序,提高痴呆检出率。3.FAQ量表和IADL量表对痴呆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将有希望作为替代工具用于山东农村老年人的痴呆筛查。4.增龄、受教育水平低、脑梗塞等是痴呆的危险因素,在农村地区应积极科普宣教,提高教育水平,预防脑血管病,将有望降低痴呆的发病率。
杨一鸣[10](2020)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各认知域损害的变化趋势》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之一,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首位老年人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脑卒中后的常见不良结局,多发生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的3~6个月之内,卒中后早期其发生率高达90%,发病6个月后仍有30%~40%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脑卒中患者在执行、视空间及记忆等认知域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其中以执行功能下降最为显着。目前的研究多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筛查评估AIS后PSCI的发生率及其恢复趋势,但二者对于各认知域损害的敏感性较低,不能准确评估各认知域损害的发生率及其恢复趋势。本研究采用标准成套神经心理测量评估AIS后各认知域功能水平,同时探讨其恢复趋势,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和康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连续入院符合纳排标准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7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资料、血管性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等。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标准的成套神经心理测量,评估5个认知域(记忆、注意、执行、语言和信息处理),同时采用Mo CA对患者进行总体认知评估。按照脑卒中发生与成套神经心理评估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1月组174例,1~6月组65例,>6月组39例,最长随访时间为发病后12个月内。比较3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等;根据Mo CA及5个认知域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和异常,比较3组间Mo CA及各认知域损害的发生率,统计分析轻型AIS后总体认知功能及5个认知域损害的变化趋势。结果27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19±10.87岁,男:女=2.5:1。按脑卒中与认知评估间隔时间分组:<1月组174例,1~6月组65例,>6月组39例,3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评估结果显示,总体认知功能随时间变化有轻度恢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功能障碍(P<0.05)和记忆功能障碍(P<0.05)发生率随时间变化有明显下降,提示有较强的恢复趋势,其中以执行功能变化最为显着。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记忆功能在1~6月期间有明显恢复(P<0.05),>6月后损害发生率有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功能在>6月组显示出明显恢复趋势(P<0.05)。注意功能及信息处理功能随着脑卒中发病后时间延长均呈现恢复趋势,而语言功能则呈现恢复后轻度升高趋势,但3个认知域组间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约58%的患者存在总体认知功能损害,各个认知域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在39.08%~93.10%之间。2.记忆功能及执行功能分别在1~6月和>6月时呈现明显恢复趋势,而整体认知功能、注意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及语言功能在发病后12月内恢复不明显(P>0.05)。这些发现为神经康复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制定康复策略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二、听觉词语记忆测验在中国老人中的试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听觉词语记忆测验在中国老人中的试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外伤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心理学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临床资料 |
1.2 外伤后癫痫临床资料 |
1.3 神经心理学评估内容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认知筛查量表分析结果 |
2.2 记忆、视空间及执行能力对比结果 |
2.2.1 记忆及空间结构能力 |
2.2.2 执行能力 |
2.3 抑郁及生活能力对比结果 |
3 讨论 |
(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膳食模式、肥胖亚型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慢性心衰流行病学现状 |
2.2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 |
2.2.1 认知功能的概念 |
2.2.2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现状 |
2.2.3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测量 |
2.3 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 |
2.3.1 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现状 |
2.3.2 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测量方法 |
2.3.3 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2.4 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 |
2.4.1 肥胖分型及概念 |
2.4.2 慢性心衰患者肥胖现状 |
2.4.3 慢性心衰患者肥胖测量方法 |
2.4.4 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2.5 问题的提出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样本量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指标及测量 |
3.3 资料收集 |
3.3.1 伦理学考量 |
3.3.2 质量控制 |
3.4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疾病相关资料及肥胖人体测量学指标 |
4.2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现状 |
4.3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疾病相关资料、肥胖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4.3.1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得分在不同社会人口学、疾病相关资料间的差异 |
4.3.2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得分与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肥胖人体测量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4 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及其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4.4.1 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现状 |
4.4.2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得分在不同膳食模式间的差异 |
4.5 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及其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4.5.1 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的潜在剖面分析 |
4.5.2 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的命名 |
4.5.3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得分在不同肥胖亚型间的差异 |
4.6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的分层线性回归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慢性心衰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现状 |
5.2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疾病相关资料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5.2.1 慢性心衰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5.2.2 慢性心衰患者疾病相关资料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5.3 慢性心衰患者膳食模式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5.4 慢性心衰患者肥胖亚型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性 |
6.3 研究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基于神经影像的阿尔兹海默病谱系人群分类预测及早期重复经颅磁刺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综述 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像遗传学研究进展 |
第一章 默认网络在载脂蛋白E基因和认知功能中的调节作用及对AD谱系人群的分类 |
1.研究背景 |
2.受试者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二章 内吞通路多基因集聚作用对AD谱系人群海马网络的影响及个体化分类 |
1.研究背景 |
2.受试者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三章 基于全脑网络对AD谱系人群延迟回忆能力的预测 |
1.研究背景 |
2.受试者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四章 AD谱系人群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异常及个体化分类 |
1.研究背景 |
2.受试者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五章 长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aMCI患者脑功能的影响 |
1.研究背景 |
2.受试者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绩 |
(5)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资料收集: |
1.2.2 神经心理测验: |
(1)记忆功能: |
(2)执行功能: |
(3)空间功能: |
(4)语言功能: |
(5)注意功能: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记忆功能比较 |
2.1.1 听觉记忆: |
2.1.2 视觉记忆: |
2.1.3 视觉空间记忆: |
2.2 执行功能 |
2.3 空间功能检测 |
2.4 语言功能 |
2.5 注意力 |
3 讨论 |
(6)基于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情节记忆及注意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前言 |
文献综述 同步EEG-fMRI技术在探究记忆和注意功能中的应用 |
第一部分 基于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情节记忆损害的神经机制 |
1 背景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基于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注意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 |
1 背景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基于ERP和结构MRI探究aMCI患者注意功能损害的结构基础 |
1 背景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1.1 轻度认知障碍的定义及其变迁 |
1.2 轻度认知障碍的分类 |
1.3 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相关因素与转归 |
1.4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手段 |
1.5 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 |
1.6 轻度认知障碍的其他记忆功能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研究的整体设计 |
2.3 研究方法 |
2.4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2.5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三章 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及随访研究 |
3.1 研究一:社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基线认知情况以及相关因素 |
3.1.1 引言 |
3.1.2 方法 |
3.1.3 结果 |
3.1.4 讨论 |
3.2 研究二:轻度认知障碍个体的内隐记忆研究 |
3.2.1 引言 |
3.2.2 方法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3.3 研究三:轻度认知障碍个体的前瞻记忆研究 |
3.3.1 引言 |
3.3.2 方法 |
3.3.3 结果 |
3.3.4 讨论 |
3.4 研究四:社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的随访研究 |
3.4.1 引言 |
3.4.2 方法 |
3.4.3 结果 |
3.4.4 讨论 |
第四章 总讨论 |
4.1 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特点 |
4.2 相关神经心理学测验推荐 |
第五章 总结 |
5.1 小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
3 本研究的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流程 |
6 方法 |
6.1 Stroop色词测验 |
6.2 连线测验 |
6.3 语言流畅性测验 |
7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健康人群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结果 |
2 健康人群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记忆功能分析结果 |
3 健康人群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研究结果 |
3.1 优势抑制功能检测结果 |
3.2 定势转移功能检测结果 |
3.3 语言流畅性功能检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9)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山东农村高危老年人群中FAQ对痴呆的筛查能力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第二部分 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IADL对痴呆的筛查能力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英文文章3 |
(10)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各认知域损害的变化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评估量表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听觉词语记忆测验在中国老人中的试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外伤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心理学评估[J]. 胡旭,徐小梅,董吉荣,徐凤,孙诗白,王丹,王玉海. 癫痫杂志, 2022(01)
- [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膳食模式、肥胖亚型与认知功能受损的关系[D]. 王律. 山东大学, 2021(09)
- [3]序列位置效应联合延迟回忆识别不同认知障碍水平患者的研究[J]. 黄娟,李放,方向华,王淳秀,关绍晨.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02)
- [4]基于神经影像的阿尔兹海默病谱系人群分类预测及早期重复经颅磁刺激研究[D]. 朱尧. 东南大学, 2020
- [5]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J]. 杨卫廷,蒋艳艳,黄东雅,任传成,鲍艺文,王毅.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0(05)
- [6]基于同步EEG-fMRI技术探究aMCI患者情节记忆及注意功能损害的神经机制[D]. 高丽娟. 东南大学, 2020
- [7]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及随访研究[D]. 董宣如.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2)
- [8]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执行功能的研究[D]. 逯庆涛. 青岛大学, 2020(01)
- [9]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D]. 尹苓. 山东大学, 2020(09)
- [10]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各认知域损害的变化趋势[D]. 杨一鸣.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