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河水系尾蚴性皮炎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陈胜则,周忠静,杜媚媚,邵永强[1](2011)在《永嘉县某村稻田性皮炎暴发流行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稻田性皮炎是水稻种植地区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病,常发生于水田中劳动的农民,以春、夏农忙季节多发,分为稻田尾蚴性皮炎和浸渍糜烂型皮炎。稻田尾蚴性皮炎是由禽畜类血吸虫(不属于日本血吸虫)尾蚴钻入皮肤引起的皮炎;浸渍糜烂型皮炎多因在水田尤其是碱性水田中浸泡时间过长,使皮肤变软起皱,加之在插秧中不断地遭受机械性摩擦,
袁国林,段绩辉,夏云磊,李雄豹,陈伟华,邵雪全[2](2010)在《湖南省资兴市东部乡(镇)稻田尾蚴性皮炎的调查》文中认为目的调查资兴市东部乡(镇)稻田性皮炎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问卷调查和体检方法,调查居民疫水接触史和临床表现;采集稻田螺类,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采集家鸭的新鲜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检查分离虫卵;用肝脏灌注法收集吸虫成虫。结果4个乡5个村调查共492人,稻田尾蚴性皮炎患病率为56.71%,其中有疫水接触史者318人,患病率87.34%。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5,P=0.062),青壮年和儿童患病率高。流行高峰为5月份。椎实螺平均密度为258个/m2,椎实螺吸虫尾蚴感染率为81.23%。结论经调查证实为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椎实螺是毛毕吸虫尾蚴的中间宿主,人群普遍易感。
贺莉萍,李军,周一平,李雄豹,黄晓,袁国林,夏云磊,黄煌[3](2009)在《资兴市稻田性皮炎的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调查郴州资兴市稻田性皮炎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其病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体检方式对资兴市当地稻田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及当地家庭饲养禽畜情况进行现场典型调查。结果本次皮炎暴发在下田作业人群中罹患率为86.1%,皮炎都是因在田间作业所致,与性别、年龄等无关。稻田中椎实螺与膀胱螺数量明显增多。田间作业人员在接触稻田水后到皮肤瘙痒间隔时间从数分钟至1天,疾病发生有自限性。结论资兴市本次皮炎暴发为稻田性皮炎,罹患率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朱玉霞,许礼发,杨庆贵,陈琳,秦志辉,李朝品[4](2007)在《淮南市高塘湖沿岸人群尾蚴性皮炎调查》文中研究说明
刘洋,赵红梅[5](2007)在《湖北省荆州太湖港鸭血吸虫病流行现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鸭血吸虫病在湖北省荆州太湖港地区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病原学检查方法调查鸭血吸虫感染率和螺类毛蚴感染率,用询诊法了解人群尾蚴性皮炎的患病情况。结果该地区鸭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湖滩放养鸭为4.52%,湖泊河流放养鸭为2.25%,螺类毛蚴感染率:湖滩椎实螺类为5.30%;湖区和坝区人群尾蚴性皮炎阳性率分别为8.89%和6.02%。结论该地区鸭血吸虫病流行仍较为严重,且对下水作业人员造成一定危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郭家,李朝品,王克霞[6](2007)在《毛毕属吸虫尾蚴性皮炎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淮河流域淮南段是否存在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方法对淮南地区沿淮居民作现场调查和体检,以了解尾蚴性皮炎的感染情况;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此尾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雏鸭,23天后解剖取成虫;购买当地居民养殖的家鸭于实验室中做病原学研究: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用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用毛蚴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养殖的耳萝卜螺,最后解剖家鸭收集成虫。结果淮南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的居民在接触疫水后出现皮炎表现,人群感染率为79.37%。从现场捕获的耳萝卜螺体内可分离到有眼点的叉尾蚴,感染率为1.09%。从购买家鸭的粪便内可查到虫卵,孵出的毛蚴感染实验室内养殖的耳萝卜螺,可获得与上述形态相同的有眼点的叉尾蚴。解剖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家鸭,均可获得毛毕吸虫成虫。以上所获的虫卵、毛蚴、尾蚴和成虫经鉴定均为毛毕属吸虫某一生活期。结论淮河流域淮南段有尾蚴性皮炎流行,其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郭家,李朝品,王克霞[7](2007)在《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调查及耳萝卜螺生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淮南段常见的医学贝类,并且明确耳萝卜螺的生态习性,以期为尾蚴性皮炎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在淮河水系淮南段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饲养对耳萝卜螺的生境、食性、生长繁殖、季节消长、孳生密度、扩散等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共有8种,隶属于腹足纲4科7属。耳萝卜螺3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310月为其繁殖、生长活动期,11月初开始越冬。结论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分布广泛,是毛毕属吸虫在该水域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
郭家[8](2007)在《毛毕吸虫生物学及其自然疫源地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引起安徽淮南高塘湖地区尾蚴性皮炎的病原——鸭毛毕吸虫的生物学,以及人群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情况和对本地区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的研究。本文对毛毕吸虫发育各期虫体的收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最有效的成虫、尾蚴、毛蚴的分离、收集方法分别为: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同时灌注法、滴瓶遮光法和三角烧瓶顶管法。本文对毛毕吸虫生活史各期分别进行了活体观察、显微镜下观察或扫描电镜观察,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附有图片。对高塘湖地区的毛毕吸虫进行了虫种探讨。调查了安徽淮南地区的常见医学贝类,并通过现场观察和实验室饲养的方法对毛毕吸虫中间宿主耳萝卜螺的生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地的医学贝类经初步鉴定有8种,隶属于腹足纲4科7属;耳萝卜螺在本地区分布广泛,3月上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4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11月上旬成螺开始越冬。一年可繁殖3代,4~5月份孳生密度最高为468只/m2。本文特别对毛毕吸虫尾蚴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尾蚴检出率随气温而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消长,4~10月均可检出尾蚴,以7月检出率最高,为1.12%;尾蚴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寿命可达52 h,毛毕吸虫尾蚴时龄在40 h之前对宿主有感染力,其后感染力完全丧失;毛毕吸虫尾蚴的逸出与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有关,在20~25℃有光照的情况下均有尾蚴逸出。对高塘湖地区的调查显示,此地区存在毛毕吸虫的终宿主,其感染率分别是家鸭35.20%,野鸭56.25%;存在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耳萝卜螺,其感染率为1.03%;常在此地区劳作的农民、渔民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出现率为79.37%,皮炎的发生与性别无关。高塘湖地区存在毛毕吸虫的自然疫源地。
郭家,李朝品,王克霞[9](2007)在《淮南地区毛毕属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文中认为本文报道毛毕属吸虫(Trichobilharzia)可在耳萝卜螺、家鸭或野鸭体内完成其生活史,人群接触疫水可引起毛毕属吸虫尾蚴性皮炎。淮南地区存在毛毕属吸虫自然疫源地。
孙恩涛,秦志辉,李朝品[10](2006)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毛毕属吸虫及其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取现场采集和实验室感染的耳萝卜螺压片、镜检,分离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并将分离获得的尾蚴接种雏鸭;收集淮河沿岸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查找虫卵、孵化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耳萝卜螺;解剖家鸭和人工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对沿岸部分村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结果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的感染率为0.39%(71/18 000);家鸭粪便毛毕吸虫卵阳性率为33.50%(201/600),雏鸭接种23 d后,从粪中可查见虫卵,且所获虫卵可孵化出毛蚴;解剖部分虫卵阳性家鸭和经尾蚴感染的雏鸭可分离出成虫。从虫卵、毛蚴、尾蚴及成虫形态观察,均属毛毕属吸虫。沿岸村民接触有鸭活动的水体后,在胸腹部及下肢等处皮肤可见弥漫性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并可见成片的风疹团,患处刺痒或奇痒。结论淮河水系存在毛毕属吸虫,并有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流行。
二、淮河水系尾蚴性皮炎感染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淮河水系尾蚴性皮炎感染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2)湖南省资兴市东部乡(镇)稻田尾蚴性皮炎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基本情况 |
1.2 调查地点及对象 |
1.3 方法 |
1.3.1 人群感染调查 |
1.3.2 中间宿主调查 |
1.3.3 终宿主调查 |
2 结果 |
2.1 分布情况 |
2.2 人群感染情况 |
2.2.1 性别分布 |
2.2.2 年龄分布 |
2.2.3 地区分布 |
2.2.4 患病时间 |
2.2.5 疫水接触情况 |
2.3 临床表现 |
2.4中间宿主自然感染情况 |
2.5 终宿主调查结果 |
2.6 家禽家畜养殖情况 |
3 讨论 |
(4)淮南市高塘湖沿岸人群尾蚴性皮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椎实螺感染调查 |
1.3 雏鸭感染实验 |
1. 4 病原分离方法 |
2 结 果 |
2.1 自然生态环境 |
2.2 人群尾蚴性皮炎流行特征 |
2.3 不同水域椎实螺感染比较 |
2.4 雏鸭感染情况 |
2.5 家鸭自然感染情况 |
2.6 病原学及特征 |
3 讨 论 |
(5)湖北省荆州太湖港鸭血吸虫病流行现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病鸭 |
1.1.2 药品器材 |
1.2 方法 |
1.2.1 鸭血吸虫病尾蚴抗原的制备 (粪便顶管毛蚴孵化法) |
1.2.2 太湖港鸭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 |
1.2.2.1 鸭血吸虫感染的检测 |
1.2.2.2 螺类毛毕吸虫感染的检测 |
1.2.2.3 人群尾蚴皮炎的查询 |
1.2.2.4 尾蚴经口与皮肤感染的比较 |
1.2.3 免疫学试验 |
2 结果 |
2.1 家鸭毛毕吸虫自然感染情况 |
2.2 鸭结膜尾蚴抗原试验结果 |
2.3 尾蚴经口与皮肤感染的比较 |
2.4 媒介螺类的调查 |
2.5 对尾蚴性皮炎患者的检测 |
3 讨论 |
(8)毛毕吸虫生物学及其自然疫源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或附表清单 |
引言 |
第1章 研究背景 |
1.1 毛毕吸虫虫种分布 |
1.2 毛毕吸虫生活史研究 |
1.2.1 虫卵 |
1.2.2 毛蚴 |
1.2.3 尾蚴 |
1.2.4 成虫 |
1.3 虫种鉴定 |
1.4 尾蚴性皮炎及其防治 |
1.5 展望 |
第2章 毛毕吸虫生物学 |
2.1 毛毕吸虫生活史各期虫体的收集 |
2.1.1 毛毕吸虫成虫的分离研究 |
2.1.2 毛毕吸虫尾蚴的分离研究 |
2.1.3 毛毕吸虫毛蚴的分离研究 |
2.2 毛毕吸虫生活史各期虫体形态观察 |
2.3 毛毕吸虫尾蚴的生物学研究 |
2.4 中间宿主孽生生态研究 |
第3章 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研究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试剂配制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附件 |
(10)淮河水系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材料 |
2 方法 |
2.1 生态环境调查 |
2.2 居民调查和体检 |
2.3 虫卵检查 |
2.4 中间宿主调查 |
2.5 人工感染实验 |
2.6 虫种鉴定 |
结 果 |
1 生态环境 |
2 皮炎调查 |
3 终宿主阳性率 |
4 中间宿主阳性率 |
5 人工感染实验 |
6 家鸭和雏鸭体内成虫的分离 |
7 虫体形态特征 |
7.1 成虫 |
7.2 虫卵 |
7.3 毛蚴 |
7.4 尾蚴 |
讨 论 |
四、淮河水系尾蚴性皮炎感染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永嘉县某村稻田性皮炎暴发流行的调查[J]. 陈胜则,周忠静,杜媚媚,邵永强. 浙江预防医学, 2011(03)
- [2]湖南省资兴市东部乡(镇)稻田尾蚴性皮炎的调查[J]. 袁国林,段绩辉,夏云磊,李雄豹,陈伟华,邵雪全. 实用预防医学, 2010(02)
- [3]资兴市稻田性皮炎的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报告[J]. 贺莉萍,李军,周一平,李雄豹,黄晓,袁国林,夏云磊,黄煌.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03)
- [4]淮南市高塘湖沿岸人群尾蚴性皮炎调查[J]. 朱玉霞,许礼发,杨庆贵,陈琳,秦志辉,李朝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7(12)
- [5]湖北省荆州太湖港鸭血吸虫病流行现况[J]. 刘洋,赵红梅.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7(04)
- [6]毛毕属吸虫尾蚴性皮炎的调查研究[J]. 郭家,李朝品,王克霞.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7(02)
- [7]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调查及耳萝卜螺生态的研究[J]. 郭家,李朝品,王克霞.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7(02)
- [8]毛毕吸虫生物学及其自然疫源地的研究[D]. 郭家. 安徽理工大学, 2007(07)
- [9]淮南地区毛毕属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J]. 郭家,李朝品,王克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01)
- [10]淮河水系毛毕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报告[J]. 孙恩涛,秦志辉,李朝品.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