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新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李恒[1](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杨月[2](2021)在《基于辨析式学习路径的活动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绮桥[3](2021)在《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文中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5G发展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需要大量的基层技术操作人员进行相关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而基层技术人员主要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单片机技术作为中职物联网人才培养的关键技术之一,对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中职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所需,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出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理实脱离、课程资源形式单一和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然后提出应用BOPPPS教学模式的单片机课程教学解决方案,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对BOPPPS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教学模式平台化、教学过程信息化、课堂教学高效化、教学平台标准化、教学反馈精准化和课程资源多样化。第二、首先分析了基于当前主流教学平台实现BOPPPS教学的可行性,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BOPPPS教学环节的功能性需求,然后采用Java、Html5、Java Script和Spring Boot、Bootstrap框架等技术设计了适用于BOPPPS教学模式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教学平台。最后经过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验证了该教学平台的有效性。第三、首先基于设计的BOPPPS教学平台开展单片机课程教学实践,具体以“防盗报警器”项目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在广州市某中职学校进行“防盗报警器”、“音乐喷泉”和“8*8点阵”项目的案例教学实践。然后通过与传统的BOPPPS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对比,分析了学生的态度评价、知识掌握和能力体现情况,得出信息化的BOPPPS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软硬件设计能力以及调试维护能力,从而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平台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的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教学模式及优化设计的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了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丰富了BOPPPS教学模式,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的效果,不仅提高了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还为中职学校今后开展物联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
刘潜楠[4](2021)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以提升学生的多元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活动·探究”单元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推进大单元教学新模式的一次新突破。本文依据项目式学习基本理念,通过分析“活动·探究”单元的设置意图及教学现状,针对“活动·探究”单元的三个任务进行了应用探讨。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第一章简述了项目式学习及“活动·探究”单元概述。这部分阐述了语文学科中的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和核心要素及教学价值。对“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为探索“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思路提供基础。第二章是“活动·探究”单元现状调查和分析,为了清楚地了解当下“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现状,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分析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章针对调查问卷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活动·探究”单元的三个任务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的项目式学习设计和教学策略原则阐述,提出了依托单元,开发项目;设置驱动任务,构建进阶思维模式;分阶段完成任务,获得学习项目成果;整合课程内容,提供主题扩展阅读资源;设计评价量表,规范学生活动的项目式学习设计思路。第四章运用第三章的设计思路与原则,对统编版初中语文八、九年级“活动·探究”单元进行项目式学习设计及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以供教师进行实践参考。
田圆圆[5](2021)在《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背景下,我们的会计教学正经历一个变化期。本文于2020年4月10日至2020年5月30日期间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和单位是云南十余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师生,采取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此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有效问卷2902份,访谈以电子邮件和电话访谈进行,共访谈60名中职会计教师(含校级领导),其中25名电话访谈,35名电子邮件。主要从被调查者情况、JITT和云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基本情况、会计教学现状几方面分析,发现中职会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教学方式不佳;2.教学媒体创建缺乏渠道、教学策略层次不分;3.教学缺乏情境、教学资源质量存疑;4.教学过程能动性差、教学活动难度大;5.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JITT”和“云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全新的一种教学模式“JITT云教学模式”,它可以把特别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用于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其中JITT即“及时教学”、“适时教学”或“即时反馈适应性教学”,英文名称为Just-in-Time Teaching,它通过及时的学情反馈来引导会计教师教学,对学生课前已有的学情、课中的学习效果、课后巩固的承成效反馈及时掌握,以提升教学效果。“云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的,由人工智能、云计算、云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在教学的中的融合与应用,它主要以云教材为介质,构建云教学资源,师生可践行逆向翻转课堂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行为的定量评估。本文先从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学策略与媒介、教学的情境与资源、教学的过程与活动和教学的反馈5个方面,对中职会计专业主修科目《基础会计》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再以《会计凭证》为例,展示了完整四节课(4课时)实施过程。JITT云教学的研究开展于XX学院中专部,历时3个月,共12周一起和师生参与教学。教学对象为2019级会计中职生一共8个班489人,其中四个班作为对照班,随机抽取其余4个班作为新模式实施的对象(实验班),采用两组被试比对的方法,对效果进行评价,看新模式是否解决了上述中职会计存在的主要5个教学问题,并延伸出此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杨岚熙[6](2021)在《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素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教育部2017年新颁发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育应重视“以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教师开设源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开展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性活动,有助于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1]。论文将项目式学习引入高一化学实验《氨的实验室制备》课中,明确学习内容,应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构建适合高中生的实验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实施。以一周的时间开展项目式学习实验课程,通过对实验班课程的一系列评价,得出结论,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同时为中学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提供一些改革方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本研究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选题来源及研究背景,从两个角度——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和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本研究的可行性。通过文献了解了当前项目式学习的研究现状以及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为文章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本研究的整体思路设计进行了论述,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从理论和实践对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项目式学习、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素养进行了核心概念论述,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研究。第三章对教材实验及其分类进行了概述研究,对实验的选择进行了阐述,再利用项目式学习理论,结合课堂真实教学,设计了《氨的实验室制备》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第四章是《氨的实验室制备》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对实验对象布置三个任务,收集任务完成的资料;同时将“项目式学习问卷调查”和“《氨气的实验室》实验操作量表”作为评价方法,实验课开始前进行了前测,教学结束后进行后测,并结合教师评价进行了课堂过程性评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项目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及学习态度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实验态度转变,提高实验认知,提升实验思维。第五章对本次研究总结得出结论,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以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实验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验认知能力,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同时也总结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杨晓娟[7](2021)在《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究》文中提出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固化的教学方法影响,当下的初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寻找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模式是现下初中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本论文以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为例,对云南勐角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课堂观察分析得出: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在课堂环节、师生角色、写作内容、成果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写作教学较之传统写作教学具有环节具体、选题真实、评价多元、强调教师有效指导以及重视跨学科学习的优势。它不仅可以改善传统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还可以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教学”要求和语文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基础上,考察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基于项目式学习理论和初中写作教学现状,提出初中写作教学的策略:一是规范写作流程,构建写作训练的完整体系;二是整合跨学科资源,增强写作过程的的有效指导;三是多种形式搜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四是探索激励机制,促进写作成果的多元化评价。并以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成果展示的实施体系出发开展初中写作教学实践。最后,文章明确了项目实施过程庞杂、学生评价体系贫瘠和教育资源媒介缺乏的局限,并据此提出改善方法,以期促进初中写作教学更加高效地进行。
吴思[8](2021)在《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实践》文中指出2020年教育部修订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形成多元理解力,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的理念,因此本文以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为题,通过云班课智能教学平台进行智慧化的探究式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智慧课堂和探究式学习的内涵进行梳理,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对智慧课堂以及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分别下一个定义。结合智慧课堂和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学习模式,设计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流程图,依据此学习流程图进行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其次,在进行课堂实践之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和学习风格的测试,即学情诊断。信息素养测试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检索学习分组做准备,同时为课堂实践后学生的信息素养测试结果做差异分析的准备;学习风格测试是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分组做准备。在课堂实践时实现资源的及时推送,即时反馈,进行即时和可视化评价,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最后,运用spssau数据科学分析平台分析进行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前后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不同指标下学生信息素养前后差异的原因,以此得出结论。本论文预计进行两轮的课堂实践,每一轮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活动和任务的提交情况进行改进,论文结尾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展望,以期为本省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闫何[9](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微课的出现使教师教学理念和课堂授课形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地变化,微课的有效运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水平。将微课这种新型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这一具体学科相互结合,将思想政治微课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之中,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鉴于此,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不仅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创新性的要求,而且具有思想政治学科属性和个人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鲜明特质,体现了较强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新颖性,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思想政治微课具有:“三观”改造、立德树人;遵规守矩、法治教育;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特征。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实现思政课信息化;有利于切实打造优质高效的思政课堂;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实效性不强;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质量不高;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资源平台建设不完善。本文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的具体实际,坚持科学的基本原则,从着力创新教育理念,为高中思政微课的运用提供理论先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高中思政微课的运用提供动力之源;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高中思政微课的运用提供质量保证;完善网络资源建设,为高中思政微课的运用提供优质平台四个方面提出高中思政微课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在本文的最后一章用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区别和联系”为例设计了一篇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典型案例,力求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
张美玲[10](2021)在《基于m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项目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与实践创新能力。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也指出要让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信息素养。目前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以及课堂观察发现,活动的开展都依托教学项目进行,随着各种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学项目也要随之发展。然而,部分新技术仅能满足阶段性需要,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在小学阶段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把新技术和教学项目有效融合成为了当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开展的重要研究。由我国开发的集编程与仿真功能于一体的m Python软件,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适宜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因此,本研究将以STEAM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ADDIE教学设计模型为依据,采用文献法和调查研究法初步构建基于m Python下的教学项目设计方案,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完善方案。最后,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是否达到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要求。通过实验验证及数据显示,本文提出的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符合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学项目的选择和开展符合小学生思维水平,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新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框架 |
1.3.1 章节安排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关键概念解读 |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
2.2.1 研究方法 |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
2.2.6 本节述评 |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
2.3.2 资料收集 |
2.3.3 共词分析 |
2.3.4 共词网络分析 |
2.3.5 多维尺度分析 |
2.3.6 本节述评 |
2.4 文献述评 |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
3.1.2 资料采集 |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
3.2.1 开放式编码 |
3.2.2 主轴式编码 |
3.2.3 选择性编码 |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2.5 本节小结 |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
3.4 本章小结 |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
4.2.5 案例分析讨论 |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
4.3.3 案例分析讨论 |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
4.4.5 案例分析讨论 |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
5.1 调研对象 |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
5.5 本章小结 |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
6.1.1 合理性的审视 |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评估问卷 |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3)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概论和技术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等职业教育 |
2.1.2 BOPPPS教学模式 |
2.1.3 理实一体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做中学”理论 |
2.3 相关技术 |
2.3.1 前端主要技术 |
2.3.2 后台主要技术 |
3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
3.1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定位分析 |
3.1.1 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
3.1.2 课程培养目标分析 |
3.2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3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
3.3.1 教学方法问题 |
3.3.2 教学资源问题 |
3.3.3 学生能力问题 |
3.4 解决方案 |
3.4.1 BOPPPS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3.4.2 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的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平台研究与设计 |
4.1 教学环节优化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
4.2 常用教学平台在BOPPPS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分析 |
4.3 基于BOPPPS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平台设计 |
4.3.1 总体方案设计 |
4.3.2 系统详细设计 |
4.3.3 系统功能实现 |
4.3.4 系统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
5.1 基于BOPPPS模式的案例教学设计 |
5.2 基于BOPPPS模式的案例教学实施 |
5.2.1 教学实施对象 |
5.2.2 案例教学应用 |
5.3 教学效果反馈 |
5.3.1 教学评价实施 |
5.3.2 学生的态度评价反馈 |
5.3.3 学生的知识掌握反馈 |
5.3.4 学生的能力体现反馈 |
5.3.5 教学总结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B 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C 51单片机定时器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 |
附录D 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E |
附录F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4)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章 项目式学习及“活动·探究”单元概述 |
第一节 语文学科中的项目式学习 |
第二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意图及特点 |
第二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现状调查 |
第二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问题剖析 |
第三章 项目式学习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 |
第一节 项目式学习在“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实施方法 |
第二节 项目式学习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应用 |
第四章 项目式教学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八年级“活动·探究”单元整合教学案例与分析 |
第二节 九年级“活动·探究”单元整合教学案例与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5)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基础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JITT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云教学模式 |
二、云教学模式的介质 |
三、“及时教学(JITT)云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脱域理论 |
二、情境认知理论 |
三、认知双加工理论 |
四、资源依赖理论 |
第三章 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 |
四、调查内容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
一、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二、调查主要结果分析 |
三、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引入“JITT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第二节 教学策略与媒介设计 |
一、教学策略设计 |
二、教学媒介设计 |
第三节 教学的情境与资源设计 |
一、教学情境设计 |
二、教学资源设计 |
第四节 教学的过程与活动设计 |
一、教学过程设计 |
二、教学活动设计 |
第五节 教学的反馈设计 |
第五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的课例展示 |
第一节 以原始凭证为例的“JITT云教学”实施简介 |
一、实施原则 |
二、实施步骤 |
第二节 实施环节课例展示 |
一、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布置 |
二、JITT 激励活动 |
三、学习者主动学习课堂 |
四、及时反馈 |
第三节 实施课例简评 |
一、后台学习数据分析结果 |
二、评价 |
第六章 中职《基础会计》“JITT云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第一节 从教师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二节 从学生角度看JITT云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评价方法与过程 |
二、效果分析 |
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回顾 |
二、研究局限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传统会计教学设计的模板 |
附录2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3 《中职会计教学现状问卷》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4 会计行业发展现状访谈 |
附录5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
附录6 云课堂教学反馈表 |
附录7 教师责任感量表 |
附录8 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调查 |
附录9 《基础会计》课程期末考核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6)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项目式学习研究现状 |
1.2.2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思路 |
2 理论概定 |
2.1 核心概念 |
2.1.1 项目式学习 |
2.1.2 化学实验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3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
3.1 教材实验概述研究 |
3.1.1 实验概况 |
3.1.2 实验分类 |
3.1.3 实验选择 |
3.2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项目式教学设计 |
3.2.1 设计依据 |
3.2.2 设计原则与理念 |
3.2.3 《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教学设计 |
4 教学实施与评价 |
4.1 研究对象 |
4.2 学习小组划分 |
4.3 实施步骤 |
4.4 评价方法 |
4.5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5.1 课堂实录 |
4.5.2 教师访谈分析 |
4.5.3 学生调查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1.教师访谈 |
附录2 必修版块必做实验 |
附录3 对照B班实验教学 |
附录4 《项目式学习调查问卷》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教师评价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7)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项目式学习模式相关理论 |
第一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
一、项目式学习模式 |
二、项目式学习模式下的初中写作教学 |
第二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
一、“做中学”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的特点 |
一、基于真实生活的选题 |
二、具体的操作环节 |
三、多元化的成果评价 |
四、科学的师生定位 |
五、综合的知识技能 |
第二章 初中写作教学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第一节 初中写作教学基本情况调查 |
一、学生问卷分析 |
二、教师问卷分析 |
三、典型案例分析 |
第二节 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课堂环节层面:写作流程随意,课堂环节各异 |
二、师生角色层面:角色定位模糊,写作教学低效 |
三、写作成效层面:素材缺乏,内容贫瘠 |
四、写作成果层面:呈现方法简陋,评价方式单一 |
第三节 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写作活动缺乏完整的参照体系 |
二、写作过程缺乏有效的专业化指导 |
三、写作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
第三章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初中写作教学的应用 |
第一节 项目式初中写作教学的策略 |
一、规范写作流程,构建写作训练的完整体系 |
二、整合跨学科资源,增强写作过程的有效指导 |
三、多种形式搜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
四、探索激励机制,促进写作成果的多元评价 |
第二节 项目式初中写作教学的实施过程 |
一、确定主题,做好项目写作教学设计 |
二、设置真实情境,师生合作探究 |
三、对项目成果进行多元化评价 |
四、采用多种方式展示优秀作品 |
第四章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初中写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第一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初中写作教学的实施优势 |
一、基于真实情境写作,提高教师教学自信和学生学习兴趣 |
二、有具体的写作教学环节,给写作课堂指引明确方向 |
三、多元化的成果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 |
四、跨学科学习引导,有效落实语文新课标要求 |
第二节 项目式学习模式下初中写作教学的不足 |
一、项目实施过程庞杂 |
二、学生评价体系贫瘠 |
三、教育资源媒介缺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项目式初中语文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项目式初中语文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三 勐角中学116 班写作报刊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源于对教育技术领域热点问题的研究 |
(二)源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
(三)源于智慧课堂与探究式学习的相关文献研究 |
二、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背景 |
(二)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的具体问题与假设 |
(一)研究的具体问题 |
(二)研究假设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工具 |
(三)研究思路 |
六、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一、文献综述 |
(一)关于智慧课堂的研究 |
(二)关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三)教学最优化理论 |
第三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前期设计 |
一、传统的探究式学习与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的对比 |
(一)学情诊断 |
(二)资源推送 |
(三)探究过程 |
(四)即时反馈 |
(五)交流与评价 |
二、实施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
(一)可行性分析 |
(二)学习者分析 |
三、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课堂实践流程 |
(一)教学环节 |
(二)学习环节 |
(三)探究环节 |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课堂实践 |
一、第一轮课堂实践“了解算法及其基本控制结构” |
(一)学情诊断 |
(二)“了解算法及其基本控制结构”的详细设计 |
(三)“了解算法及其基本控制结构”的具体实施过程 |
(四)本轮课堂实践的反思 |
二、第二轮课堂实践“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 |
(一)“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的详细设计 |
(二)“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具体实施过程 |
(三)本轮课堂实践的反思 |
三、基于智慧课堂的探究式学习的实践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
(一)数据收集过程 |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
(四)调查结论 |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与不足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中文参考文献 |
英文参考文献 |
附录1 信息素养量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概述 |
2.1 微课的含义与特征 |
2.1.1 微课的含义 |
2.1.2 微课的特征 |
2.2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特征 |
2.2.1 “三观”改造,立德树人 |
2.2.2 遵规守矩,法治教育 |
2.2.3 联系实际,求真务实 |
2.2.4 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
第3章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有效运用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
3.1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有效运用的意义 |
3.1.1 有利于实现思政课信息化 |
3.1.2 有利于打造优质高效思政课堂 |
3.1.3 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师专业化水平 |
3.1.4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
3.2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有效运用的基本原则 |
3.2.1 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
3.2.2 坚持创新性原则 |
3.2.3 坚持共享性原则 |
3.2.4 坚持实效性原则 |
第4章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4.1.1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实效性不强 |
4.1.2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的质量不高 |
4.1.3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资源平台建设不完善 |
4.2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中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落后 |
4.2.2 学生创新学习能力不足 |
4.2.3 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偏低 |
4.2.4 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
第5章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有效运用策略 |
5.1 着力创新教育理念,为高中思政微课的运用提供理论先导 |
5.1.1 各级领导应成为思政课改革的引路人 |
5.1.2 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
5.1.3 高中生应主动转变学习方式 |
5.1.4 家庭与社会应积极营造参与互动的浓厚氛围 |
5.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高中思政微课的运用提供动力之源 |
5.2.1 注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素养 |
5.2.2 着力激发学生合作式学习内生动力 |
5.2.3 积极打造学生探究式学习新模式 |
5.2.4 建构思政微课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
5.3 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高中思政微课的运用提供质量保证 |
5.3.1 加强思政课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培训 |
5.3.2 完善思政课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 |
5.3.3 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微课大比武活动 |
5.4 完善网络资源建设,为高中思政微课的运用提供优质平台 |
5.4.1 健全科学的教学信息化经费投入运行机制 |
5.4.2 制定完善的信息网络资源建设规章制度 |
5.4.3 建构丰富多彩的微课资源共享体系 |
第6章 高中思想政治微课运用的典型案例——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区别和联系”为例 |
6.1 教学目标分析 |
6.2 教学重、难点分析 |
6.3 学情分析 |
6.4 教法和学法分析 |
6.5 教学过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m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项目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问题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路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路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现状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小学开源项目 |
2.1.2 教学项目设计 |
2.1.3 编程思维 |
2.1.4 游戏化教学 |
2.1.5 m Python |
2.2 理论基础 |
2.2.1 STEAM教育理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ADDIE教学设计模型 |
2.3 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Q市X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三章 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
3.1 设计原则 |
3.1.1 贴近生活性原则 |
3.1.2 自主开放性原则 |
3.1.3 多学科综合性原则 |
3.1.4 游戏化渗透原则 |
3.1.5 专业连续性原则 |
3.1.6 项目整合性原则 |
3.2 设计模型 |
3.2.1 阶段一:主题确定 |
3.2.2 阶段二:过程实施 |
3.2.3 阶段三:评价反思 |
第四章 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实施 |
4.1 基于m 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
4.1.1 教学项目实施背景 |
4.1.2 教学项目实施安排 |
4.2 教学设计方案应用策略 |
4.3 教学项目实施一——《我的电子校牌》 |
4.3.1 阶段一:主题确定 |
4.3.2 阶段二:过程实施 |
4.3.3 阶段三:评价反思 |
4.4 教学项目实施二——《交通小助手》 |
4.4.1 阶段一:主题确定 |
4.4.2 阶段二:过程实施 |
4.4.3 阶段三:评价反思 |
4.5 教学项目实施三——《足球拉拉队》 |
4.5.1 阶段一:主题确定 |
4.5.2 阶段二:过程实施 |
4.5.3 阶段三:评价反思 |
第五章 基于m Python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 |
5.1 学生访谈情况分析 |
5.2 教学设计方案调查分析 |
5.2.1 问卷设计与实施过程 |
5.2.2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
5.3 总体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探究式学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新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2]基于辨析式学习路径的活动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D]. 杨月. 黄冈师范学院, 2021
- [3]基于BOPPPS的中职物联网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施[D]. 李绮桥.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4]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的应用研究[D]. 刘潜楠.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JITT云教学模式在中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 田圆圆.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高中生化学实验素养的实践研究[D]. 杨岚熙.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究[D]. 杨晓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8]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学习设计与实践[D]. 吴思.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高中思想政治微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 闫何.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10]基于mPython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项目的设计研究[D]. 张美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