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沈璐敏,刘晔,朱希伟[1](2019)在《浙江省产业集群的时空演进与经济绩效分析》文中提出与现有文献多以行政区划为基础识别产业集群不同,本文借鉴Duranton和Overman以及Zhu et al.比较企业实际地理分布与随机地理分布差异的方法,识别出1998-2013年间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地理边界,系统回顾浙江省产业集群的时空演进与发展绩效。研究发现:浙江省的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环杭州湾地区,跨行政区域发展特征明显;伴随着产业集群数目与规模的扩张,产业集群逐渐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县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
刘建贤[2](2018)在《三亚市创意产业园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培育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园区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一个产业园区别且优于其他园区的特质,这一特质来源于园区自有的特色资源或能力,其最终表现还是以竞争力的形式,能为园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论文在研究梳理国内外关于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园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评价和培育的分析框架;并以三亚市创意产业园这一海南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代表进行研究剖析,建立了相应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三亚市创意产业园的现状和潜在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对筛选出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给出了培育和发展的举措建议。通过研究发现,产业园某些竞争力是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培育成长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三亚市创意产业园的发展应以培育及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一以贯之推进相应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三亚市创意产业园未来应当从打造政策高地、完善配套设施、引进服务好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做长产业链、提升园区管理机构效能等方面着重提升。
代小春[3](2017)在《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对于引导地区产业集聚、带动周边地区实现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中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地域、政策、体制、产业、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原因,近年来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为保持其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兵团工业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急需谋求新的发展战略,扩大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区域引导力和产业聚集力。本文以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兵团工业化进程中的先导作用,使其为兵团、自治区乃至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一个亮点。本文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区域竞争优势、竞争力经济学、区域战略规划发展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现场调研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评价指标框架体系,采用实证分析来研究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文章首先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内容。接着,文章回顾与竞争力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而界定出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的概念。其次,在查阅文献和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介绍。在此基础上,根据收据数据建立分析指标框架体系,并运用指数平滑法(ES)对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状况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找出影响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的因素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分析。最后,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2011-2016年间,随着区域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自身竞争力的逐步提升,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水平稳定于0.12左右,同时,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效率虽较低但也处于不断提升状态;基于指数平滑法的预测表明,2017-2022年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水平将呈缓慢上升趋势。第二,从全新疆视角来看,新疆各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水平变化不大,但南北疆存在较大的梯度差距;就其综合经济水平而言,研究时序内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他各地区整体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态势,其排名基本固定;南疆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水平较弱,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水平差距较大。第三,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可以得出影响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企业发展能力,重要因素包含科研投入水平和经济结构水平两个方面。
朱冰柯[4](2015)在《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西安高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从1988年建设第一个高新区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先后成立10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高新区),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最负盛名的是美国硅谷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证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影响高新区的重要因素。我国高新区虽说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存在集群聚合度不高,集中度不强等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模型对我国高新区竞争力现状评价和提高高新区竞争力有着实际意义。本文阐述了高新区与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回顾并列举了国内外的高新区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从产业集群角度分析了西安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高新区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模型;以西安高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西安高新区竞争力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价;针对高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基础配套措施、集群集中度、集群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我国高新区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
顾丽娟[5](2014)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我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文中提出我国首批建立的14家经济技术开发基础建设完善,拥有的配套齐全,为项目的发展需要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一批创新型的特色产业群,展现产业优势,带动我国开发区的发展,辐射周边地区经济,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十二五期间,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利用好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带来的机遇,同时注意防范开放经济带来的风险,加快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本文以区域经济竞争力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对我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首先,基于设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选取反映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的指标,设计出评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同时,确定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研究的方法。其次,从评价指标中提取出主因子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各主因子的得分和排名,并通过聚类分析对首批14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分类,将14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为5类,找出每一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点,从横向上对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根据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2012年的数据,结合每年数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从纵向上分析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的整体动态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剖析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提升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实力。通过对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的分析发现,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不均衡,各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经济产出、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改进,提高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竞争力。
何震[6](2014)在《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中国的发展重心开始由东部沿海逐步向内陆和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特别是在我国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下,钦州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8年,钦州港被国家正式批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一个海港保税港区,近年来,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推动广西发展的重大纲领性文件和支持政策。在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钦州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被公认为中国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深水良港,具备辽阔腹地等优势,但更多的还是钦州及腹地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内存在多个竞争对手等不利因素。因此,如何抓住现有契机,在国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利用现有特殊优惠政策,高起点、高水平、跨越式建设钦州保税港区,是本文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钦州保税港区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在结合经典竞争战略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分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钦州保税港区竞争力的主要对策。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等内容;第二部分为保税港区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相关理论介绍,通过理论阐述,能够为文章的深入分析提供依据;第三部分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分析现状能够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第四部分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第五部分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黄成学[7](2014)在《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竞争力研究 ——基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创“硅谷”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一新兴的产业发展模式。中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基地。然而,我国的国家高新区走过的历程仅仅二十余载,距离国外成熟的高新区发展模式,国内高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坐落在东部内陆省份安徽省会合肥的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成为安徽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中坚力量和重要载体。但是,经历了二十余载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周边或其他地区来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国内的高新区对于政府政策的依耐性较强,并且没有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优势。因此,上述情况不难产生以下疑问:为什么同样基于产业集群效应而构建的高新区在国内发展会竞争力不足?早期基于政府优惠政策导致高新区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情况能否维持?竞争力优势背后的真正本质是什么?高新区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发展以后的道路?本文从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内涵角度出发,为了认清合肥高新区在长三角地区的位置,选取了上海为了认清合肥高新区在长三角地区的地位,选取上海、南京、常州、无锡、苏州、泰州、昆山、江阴、杭州、宁波、绍兴等12个城市的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比较对象,同时,还选取安徽省近年新增的芜湖、蚌埠国家级高新区,以对比查找合肥高新区的优势与不足。在对合肥市高新区近几年的综合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及与长三角地区高新区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指标选取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构建包括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的3个一级指标,企业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业人员数、工业增加值、总收入、净利润、上缴税额、出口创汇、技术收入、R&D人员数、R&D经费支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二级指标的合肥市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合肥市高新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高新区的竞争力给出评分,并根据所得评分对各个高新区的竞争力进行排名。本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合肥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稳定增长、软硬实力综合提升、但是产业结构亟需完善。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实证结果,在统计分析的14个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得分排名第二,仅仅落后与上海和南京,在安徽省的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更是遥遥领先,一枝独秀。在资金方面,合肥高新区在长三角地区排名第二,显示出其较为强大的资金优势,这与安徽省与合肥市政府对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引导和支持是分不开的。而在规模和创新方面,合肥高新区与杭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的差距,还较为明显,这说明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还是传统的资金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均不突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营造人才发展环境、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优化国区各项环境、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提升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朱俐虹[8](2013)在《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和市场化,到目前为止,广西已先后成立了8所新建本科院校,占据广西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31%。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不仅对广西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还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为其培养了大批人才。由于我国高等学校面临办学资源短缺、生态位高度重叠和生存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作为刚升格不久的新建本科院校,需要不断充实其理论基础,立足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优化发展环境,科学准确定位,谋求适合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因此应运而生。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简单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对本文中几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阐释了本文所借鉴和依托的相关基本理论;第三章基于网大大学排行榜分析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竞争力的现状,通过纵向与横向东中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的对比,可以看出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竞争力弱且提升速度较慢。第四章阐述了现阶段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竞争力提升中主要面临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缺乏优质的战略性资源、办学定位不清、生态位高度重叠、社会影响力小等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章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以及构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拟出了基本问卷,建立科学合理简洁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进行客观、科学、综合的评价;第六章在前面五章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科学定位、整合资源、优化环境、争取外部支持四大方面提出实现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建议。总之,本研究将资源基础理论和高校生态位理论引入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为广西各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实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孙建梅[9](2013)在《基于知识资本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国民收入,还带动了建材、陶瓷、物流、电子、机械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建筑企业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严峻的国内外大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成为众多学者和实业家关注研究的焦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已逐渐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这就使得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愈发激励。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家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知识资本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梳理。基于建筑企业的特殊性分析了知识资本在建筑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与特点及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级指标,下设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组织资本、市场资本、社会资本5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以及32个四级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提炼出影响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然后选取国内25家建筑企业为样本,其中20家为训练样本,5家为检测样本,进行模型的训练与检验,获得最优模型。然后,运用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河北省大中型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类分析,并给出相应提升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孙煜泽,李清均[10](2012)在《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一个框架性的文献综述》文中指出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转型管理研究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政府公共管理的租税政策结构调整与优化视角,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综述,发现尽管在研究中对政府公共管理与开发区发展转型互动影响取得共识,但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与阐释架构,还存在一些研究局限与不足。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省产业集群的时空演进与经济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的时空演进 |
(一)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时间演进 |
(二)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空间演进 |
三、浙江省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
四、产业集群对浙江省县域经济绩效的影响 |
(一) 计量模型 |
(二)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
(三) 估计结果 |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
(2)三亚市创意产业园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培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文献评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核心竞争力 |
2.1.2 产业园核心竞争力 |
2.2 研究文献评述 |
2.2.1 核心竞争力识别标准、识别步骤的探讨 |
2.2.2 常用的竞争力评价体系 |
2.2.3 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2.2.4 关于产业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
2.2.5 产业园竞争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
3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概述 |
3.1.1 园区基本情况 |
3.1.2 园区建设情况 |
3.1.3 产业培育情况 |
3.2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原则 |
3.2.1 政策导向性原则 |
3.2.2 系统性原则 |
3.2.3 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
3.2.4 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
3.2.5 适当超前原则 |
3.3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因素及结构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核心竞争力状况分析 |
4.1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核心竞争力“独特性”与“整合性”分析 |
4.1.1 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特征判断矩阵 |
4.1.2 准则层要素评价结果 |
4.2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核心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1 区位环境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2 开发成熟度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3 产业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4 人才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5 资本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6 科技创新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7 土地利用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8 政策环境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9 管理竞争力动态性分析 |
4.2.10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各分项竞争力“动态性”评价小结 |
4.3 创意产业园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竞争力实施层要素权重分析 |
4.4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层指标提升策略 |
4.4.1 进一步扩大园区区位和成熟度核心竞争优势 |
4.4.2 建设“轻资产”园区提升项目落地和产业集聚效率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 |
4.4.3 服务好各类功能性要素保障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壮大 |
4.5 本章小结 |
5 三亚市创意产业园核心竞争力培育的若干对策 |
5.1 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
5.1.1 制定完善的项目退出机制 |
5.1.2 对入园企业完善配套政策 |
5.1.3 对企业人才进行全面保障 |
5.1.4 对园区管理机构进行全面授权 |
5.2 产业园自身培育措施 |
5.2.1 找准产业发展方向,主动壮大产业集群 |
5.2.2 加快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
5.2.3 为企业搭建各类平台 |
5.2.4 提升园区管理机构活力潜能和服务效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3)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的研究动态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创新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开发区 |
2.1.2 经济技术开发区 |
2.1.3 竞争力 |
2.1.4 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 |
2.2 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2.2.2 城市竞争力理论 |
2.2.3 区域优势理论 |
2.2.4 增长极理论 |
2.2.5 产业集群论 |
2.2.6 创新理论 |
2.2.7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
第三章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状况 |
3.1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
3.1.1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成立与发展 |
3.1.2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职能部门及功能 |
3.2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与定位 |
3.2.1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 |
3.2.2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定位 |
3.3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的成就 |
3.3.1“十二五”以来取得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成果 |
3.3.2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的发展成果 |
3.4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发展 |
3.4.1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前景及目标 |
3.4.2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 |
第四章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分析 |
4.1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
4.2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4 指标数据处理及权重确定 |
4.3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 |
4.4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水平动态预测 |
4.4.1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水平预测模型 |
4.4.2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争力水平预测结果分析 |
4.5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疆内其他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 |
4.5.1 工业规模比较 |
4.5.2 招商引资项目比较 |
4.5.3 园区带动能力比较 |
第五章 影响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
5.1 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框架 |
5.2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2.1 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权重确定 |
5.2.2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坚持高端发展,提升经济增长水平 |
6.2.2 坚持开放发展,加强企业发展能力 |
6.2.3 坚持科研创新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
6.2.4 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水平 |
6.2.5 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 |
6.2.6 坚持共享发展,优化提升社会事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4)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西安高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路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径 |
2 高新区与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综述 |
2.1 高新区概述 |
2.1.1 高新区概念 |
2.1.2 高新区的产生与发展溯源 |
2.2 产业集群概念 |
2.3 高新区与产业集群的相互作用 |
2.3.1 高新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
2.3.2 产业集群是高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
2.4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的概念 |
2.5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相关理论 |
2.5.1 外部经济理论 |
2.5.2 集聚经济理论 |
2.5.3 竞争优势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3 高新区竞争力现状与问题分析—以西安高新区为例 |
3.1 西安高新区简介 |
3.2 西安高新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
3.3 西安高新区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
3.3.1 生物医药集群 |
3.3.2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
3.3.3 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
3.3.4 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
3.4 西安高新区总体经济发展状况 |
3.4.1 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 |
3.4.2 上缴税额和净利润不断提高 |
3.4.3 年末从业人数不断增加 |
3.5 西安高新区竞争力存在问题分析 |
3.5.1 整体发展规模相对偏小,基础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
3.5.2 西安高新区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较低 |
3.5.3 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链缺乏完整性 |
3.5.4 尚未形成中介服务网络 |
3.5.5 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 |
3.5.6 尚未形成完善的投、融资机制 |
3.5.7 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识别 |
4.1.1 基础支撑力 |
4.1.2 产业集群竞争力 |
4.2 评价模型的构建 |
4.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
4.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4.2.3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4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4.3 基于产业集群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
4.3.1 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4.3.2 层次分析法应用步骤介绍 |
4.3.3 模糊综合评价应用步骤介绍 |
4.4 本章小结 |
5 西安高新区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
5.1 基于产业集群的西安高新区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 |
5.1.1 AHP确定指标权重 |
5.1.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
5.2 评价结果分析 |
5.2.1 影响因素重要性分类 |
5.2.2 重要影响因素得分分类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提升高新区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
6.1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
6.2 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 |
6.3 提升高新区产业集中度 |
6.3.1 提高孵化密度 |
6.3.2 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
6.4 完善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协同 |
6.4.1 细化集群内产业分工 |
6.4.2 加强集群内产业的协同程度 |
6.4.3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
6.5 提升集群创新能力 |
6.5.1 实行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政策 |
6.5.2 引进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 |
6.5.3 建立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 |
6.5.4 设立高新区政府科技补贴 |
6.6 提升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
6.6.1 做好国内外资本引进工作 |
6.6.2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不断培育高素质人才 |
6.6.3 加强与高校合作,为园区提供稳定的人才资源 |
6.6.4 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和员工生活保障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I |
附录II |
附录III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我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一、 研究的技术路线 |
二、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理论基础 |
一、 产业集群理论 |
二、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
三、 增长极理论 |
四、 创新理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的研究动态 |
二、 国内的研究动态 |
第三章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
第一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状 |
第二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设计 |
一、 指标设计的原则 |
二、 指标设计的基本思路 |
三、 构建评价指标 |
第三节 评价方法的确定 |
一、 因子分析法 |
二、 聚类分析法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因子分析 |
一、 数据的获取及标准化 |
二、 因子分析过程 |
三、 因子分析的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聚类分析 |
一、 聚类分析过程 |
二、 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评价结果分析 |
一、 整体动态发展趋势 |
二、 各经济技术开发区差距比较分析 |
第五章 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
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产出 |
二、转变招商引资模式,提升实际利用外资能力 |
三、培育出口创汇新增长点,提升对外贸易能力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保税港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相关理论研究 |
2.1 保税港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保税港的概念 |
2.1.2 竞争力的概念 |
2.1.3 竞争力提升的概念 |
2.2 保税港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基础理论研究 |
2.2.1 波特钻石理论 |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3 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理论 |
第三章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现状分析 |
3.1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基本情况介绍 |
3.2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现状 |
3.2.1 泊位建设和商业环境情况 |
3.2.2 发展用地和基础设施情况 |
3.2.3 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情况 |
3.2.4 经济发展与市场营销情况 |
3.2.5 生活环境情况 |
3.3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钦州所处地理位置对外吸引力不强 |
3.3.2 对外贸易结构和数量不足制约港口产业和物流产业发展 |
3.3.3 管理体制和开发建设模式尚未完全明晰,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 |
3.3.4 公共港口设施尚未具备发展大规模物流产业的基础 |
3.3.5 港区道路体系未充分考虑保税交通流量与非保税交通流量的分离 |
第四章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
4.1.2 政策环境分析 |
4.1.3 周边保税港区竞争环境分析 |
4.2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
4.2.1 港口条件分析 |
4.2.2 区位条件分析 |
4.2.3 经济与人口状况 |
4.2.4 周边产业及市场覆盖 |
4.2.5 基础设施环境分析 |
4.3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SWOT环境分析 |
4.3.1 机会分析 |
4.3.2 威胁分析 |
4.3.3 优势分析 |
4.3.4 劣势分析 |
4.3.5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SWOT综合矩阵分析列表 |
第五章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
5.1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发展的主要内容 |
5.1.1 钦州保税港区产业发展 |
5.1.2 钦州保税港区国际航运中心发展 |
5.1.3 钦州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发展 |
5.2 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竞争力提升策略 |
5.2.1 完善保税港区管理体制 |
5.2.2 加快口岸“大通关”基础设施建设,寻求更为开放的政策 |
5.2.3 积极参与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基地建设 |
5.2.4 探索建立以钦州保税港区为核心的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港区 |
5.2.5 吸引增量货流及航线服务,加快国际航线体系建设 |
5.2.6 针对保税港区经济活动与潜在客户开展定向式招商推介活动 |
5.2.7 建立一流的港口信息管理系统 |
5.2.8 美化生活环境和,完善服务设施 |
5.2.9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7)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竞争力研究 ——基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高新区的定义及特征 |
(二) 高新区竞争力的内涵 |
(三) 高新区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
(四) 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点 |
第二章 合肥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其与长三角高新区的比较 |
一、合肥高新区发展历程 |
二、合肥高新区发展现状 |
三、合肥高新区与长三角高新区的比较分析 |
(一) 收入比较 |
(二) 利税及效益比较 |
(三) 科技创新比较 |
第三章 合肥高新区竞争力评价分析 |
一、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
(二) 评价体系建立的着眼点 |
(三) 指标体系的确定 |
二、实证分析 |
(一) 操作流程 |
(二) 实证分析 |
(四) 结果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相关政策建议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图表 |
(8)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3章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竞争力现状——基于网大大学排行榜的分析 |
3.1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竞争力状况 |
3.2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与东中部省份同类院校竞争力比较研究 |
第4章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
4.2 优质战略性资源缺乏 |
4.3 办学定位不明确 |
4.4 生态位高度重叠,办学特色不鲜明 |
4.5 社会影响力小 |
第5章 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
5.1 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 |
5.2 基于AHP法的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
第6章 提升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
6.1 找准生态位,科学准确定位 |
6.2 立足区域特色资源,努力打造办学特色 |
6.3 争取政府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
6.4 对接区域社会需求,争取外部支持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基于知识资本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知识资本基础理论 |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2.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
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 |
2.1.3 企业核心竞争的评价方法 |
2.2 知识资本理论 |
2.2.1 知识资本的起源与发展 |
2.2.2 知识资本的特点与构成 |
2.2.3 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 |
2.3 本文对核心竞争力与知识资本的认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知识资本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
3.1 我国建筑企业发展概况 |
3.1.1 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现状 |
3.1.2 我国建筑企业的历史机遇 |
3.1.3 我国建筑企业的特点 |
3.2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
3.2.1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3.2.2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
3.2.3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评价 |
3.3 建筑企业知识资本研究 |
3.3.1 建筑企业知识资本的特点 |
3.3.2 知识资本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 |
3.4 知识资本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
3.4.1 知识资本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性 |
3.4.2 知识资本在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
3.5 知识资本视角下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3.5.1 知识资本视角下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
3.5.2 理论关系研究假设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构建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4.1.1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4.1.2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4.2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 |
4.2.1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 |
4.2.2 结构方程分析流程 |
4.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指标体系的检验与修正 |
4.3.1 SEM 模型的确立 |
4.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3.3 SEM 模型的估计 |
4.3.4 指标体系的检验与修正 |
4.3.5 评级指标体系的确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SVM 模型在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
5.1 支持向量机算法介绍 |
5.1.1 统计学习理论 |
5.1.2 支持向量机原理 |
5.1.3 支持向量回归机算法步骤 |
5.1.4 SVM 评价模型的具体步骤 |
5.2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SVM 评价模型 |
5.2.1 数据采集和处理 |
5.2.2 SVM 的学习与训练 |
5.2.3 SVM 评价模型的建立 |
5.3 实证分析 |
5.4 对策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调查问卷 |
附录 2 MATLAB 程序(SVM 程序实现)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10)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一个框架性的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发区发展的土地级差效应 |
二、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效应 |
三、开发区的创新驱动效应 |
四、开发区发展转型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
五、路径优化研究 |
六、基于产业升级管理视角 |
四、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省产业集群的时空演进与经济绩效分析[J]. 沈璐敏,刘晔,朱希伟. 浙江学刊, 2019(02)
- [2]三亚市创意产业园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培育对策研究[D]. 刘建贤. 海南大学, 2018(01)
- [3]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竞争力分析研究[D]. 代小春.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4]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西安高新区为例[D]. 朱冰柯.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 [5]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以我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D]. 顾丽娟. 南京工业大学, 2014(04)
- [6]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D]. 何震. 广西大学, 2014(02)
- [7]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竞争力研究 ——基于长三角地区的比较[D]. 黄成学. 安徽大学, 2014(08)
- [8]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 朱俐虹. 广西大学, 2013(03)
- [9]基于知识资本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 孙建梅.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4)
- [10]开发区发展问题研究:一个框架性的文献综述[J]. 孙煜泽,李清均.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06)
标签:产业集群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广西钦州论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论文; 国家级高新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