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四肢骨盆骨折抢救与治疗

多发伤四肢骨盆骨折抢救与治疗

一、多发性创伤中四肢及骨盆骨折的抢救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郭洪亮,徐道剑,聂寒秋,周龙,张阳,李皖生,牟永华[1](2021)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下腔静脉损伤1例》文中研究说明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病例的30%~40%[1]。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损伤不常见,大部分患者死于创伤现场,送至手术室患者的病死率仍在31%~51%,并且有一半在24h内死于大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2]。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的早期应用能快速有效止血、保护重要脏器灌注,为抢救争取时间[3]。

吴文锋[2](2021)在《创伤性骨折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创伤分级诊断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创伤分级诊断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急诊收治的148例创伤性骨折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4例)和研究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方式,研究组采取创伤分级诊断急救方式。统计两组患者急诊抢救阶段和院内延续治疗阶段治疗指标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急诊明确诊断率、急诊抢救成功率和转运至院内科室成功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急诊抢救过程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院内延续治疗阶段死亡率、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急救诊疗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分级诊断通过评定创伤性骨折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而及时采取不同的急诊救治策略,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闫金亮,田景中,傅家清,柴大林[3](2021)在《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一体化外科手术策略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急诊一体化外科救治策略在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12例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性52例;年龄20~53岁,平均48.5岁;脑挫裂伤12例,脑干挫伤12例,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2例,单纯硬膜外血肿36例,腹部伤经剖腹后确诊:肝破裂5例,脾破裂6例,胃肠破裂12例,其中有7例为实质、空腔脏器均有破裂伤,网膜、系膜血管破裂伤6例;其他合并伤有血气胸3例,肾挫裂伤2例,四肢骨折5例,骨盆骨折、后腹膜血肿4例。将接受常规化急诊外科手术策略的56例患者纳入常规化外科组,实施气道控制、循环监测等措施,及时进行创伤止血包扎固定;将接受急诊一体化外科救治策略的56例患者纳入一体化外科组,行修复创伤一期手术治疗,术后送ICU监护观察,并继续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红细胞输注总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抗凝血酶(AT)、血浆凝血酶原(PT)恢复时间和术后乳酸恢复时间、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致伤原因、脑伤类型、脑伤表现、腹伤类型、腹伤表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外科组的急诊室滞留时间(10.73±2.14) min、多学科会诊等待时间(7.53±1.95) min、辅助检查等待时间(12.62±3.19) min、急诊转至手术室时间(10.83±2.62) min均短于常规化外科组[(15.91±3.05) min、(10.48±2.32) min、(19.65±4.30) min、(16.77±3.48) min,P<0.05],一体化外科组的良好恢复率高于常规化外科组(64.29%vs. 23.21%,P<0.05),而一体化外科组的轻度伤残率、重度伤残率、植物生存(或病死)率均低于常规化外科组(28.57%vs. 48.21%,5.36%vs. 17.86%,1.79%vs. 10.71%,P<0.05)。结论给予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急诊一体化外科救治策略的整体救治效果显着,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临床预后。

王雪[4](2021)在《创伤性骨折患者PTSD的发生特征及对骨折预后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掌握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骨折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情况,分析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骨折患者PTSD的预防,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在贵州省某三甲医院共招募了204名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根据性别、年龄(±5岁)、民族按1:1匹配了204名呼吸性内科疾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社区性肺炎,肺结核和肺癌等),并根据是否存在创伤暴露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第1阶段:一般情况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月收入、文化程度、外伤史及生活习惯等。第2阶段:PTSD评定,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PTSD-SS)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PTSD评定。第3阶段:临床资料收集,收集入院后第1,3,7,14/28天血常规、糖脂代谢、降钙素原、心肌酶、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和超敏肌钙蛋白T等生化指标。对患者基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构成比的差异比较采用?2检验,不同组间生化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的差异比较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住院时长(Length of Hospital Stay,LOS)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采用Kaplan-Meier和Cox’s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TSD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相关、析因分析和通径分析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招募的204名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中,男女比为1.52:1,41~60岁这个年龄段发生骨折的人数比例最大。(2)创伤性骨折原因中,47.06%(96人)为跌倒,其次是高空坠落占22.55%(46人),交通事故占22.06%(45人)。其中,跌倒主要导致了轻伤,重伤主要由高空坠落和交通事故导致,各种原因均可导致严重伤。损伤严重程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范围在4-45分之间,平均11.56±8.57分,其中155例(75.98%)≤16分,受伤人数随ISS增加而减少;NRS评分范围在1-10分之间,平均6.79±2.44分,人数随疼痛程度增加而增加。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结果显示ISS与疼痛测量数值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pain measurement),NRS间存在关联(P<0.05)。(3)骨折最严重的部位以下肢为主,前三位并发症占比分别是肿胀39.22%,深静脉血栓22.06%和血气胸9.31%;骨折后遗症中占比最大的是疼痛30.39%(62例),其次是其他系统感染11.76%(24例)。绝大部分患者(81.86%)出院时的康复情况为好转,非正常出院的患者仅占6.86%,73.53%为部分生活自理。骨折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17±9.76天,Cox’s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期间病危(HR=1.70)、手术1次(HR=2.18)和手术2次(HR=2.04)是住院时长的危险因素。(4)骨折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肝肾功,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与呼吸性疾病内科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第1,3,7和14天,骨折患者的WBC高于、RBC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低于呼吸性疾病患者。第1和14天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骨折患者低于呼吸性疾病患者(P=0.010和P=0.004);骨折患者入院后第7天的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低于呼吸性疾病患者。(5)骨折组30.39%患者PTSD症状阳性(62/204,PTSD得分范围为24~98分)。损伤程度合并手术对骨折患者PTSD得分存在交互效应。通径分析发现,有五个因素直接影响骨折患者的PTSD从而间接影响骨折预后,其中昏迷和较理想的肢体活动情况能减轻PTSD症状;但损伤严重程度的加深、疼痛程度的增加和女性会有较重的PTSD症状。且PTSD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预后指标(住院时长和住院费用)的正向影响因素。结论:男性、41-60岁和农村创伤性骨折发生占比高,跌倒为主要病因。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且入院14天内,骨折患者的WBC高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RBC和HB水平低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创伤性骨折后一月内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为30.39%。昏迷和较理想的肢体活动情况是PTSD的保护因素,损伤严重程度的加深、疼痛程度的增加和女性容易发生PTSD。且PTSD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预后的正向影响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进行骨折后安全急救知识的宣传,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加强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呵护以减少PTSD的发生,对改善创伤性骨折的预后大有裨益。

张梦婷[5](2021)在《基于循证构建护士主导的急性创伤性疼痛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在一项初步研究中,我们的研究小组发现,疼痛可能会对急性创伤患者产生一系列短期和长期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发现了患者在急诊室中不可避免地遭受各种疼痛刺激。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循证方法制定一套适合护士在急诊临床中处理急性外伤性疼痛管理的策略,并为护理管理人员开发相关的疼痛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改善医院疼痛管理的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法,根据研究者所要研究内容的相关问题,检索了CINAHL、RNAO、NGC、Cochrane、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BSCO以及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系统全面地查阅近10年来国内外急性疼痛治疗相关的文献,尤其是相关疼痛管理指南、专家共识及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以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初步构建出急性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策略。并通过德尔菲法(Delphi),遴选了急危重症领域的护理管理者、急诊专科护士、120和急诊科的医护专家32位,经过两轮函询,对各条目疼痛策略的重要性和操作性进行评价,结合专家意见,对策略进行修订整理,使用专家的积极系数,专家的权威系数以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等指标对两次专家协商的可靠性和代表性进行统计分析以评审和组织该策略。研究结果:本研究构建了一套由护士主导的急性创伤性疼痛管理策略,其中包括评估、干预和团队管理三个维度29项措施的管理策略。并经过统计学分析,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是94.1%和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4和0.86,第一轮专家协调系数W为0.34、0.32,显着性检验结果提示P<0.001;第二轮专家协调系数W为0.46、0.47,显着性检验结果提示P<0.001。研究结论:基于循证构建了一套涵盖评估、干预和团队管理三个维度的29项措施的由护士主导的急性创伤性疼痛管理策略。其中干预措施包括评估时机、评估工具、评估疼痛患者的非语言表现、由麻醉师和医生评估后的药物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冷热疗法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及团队管理等内容。专家信函查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以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证明,专家信函查询是非常有代表性和可靠的。

李琳[6](2021)在《Tile C3型骨盆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选择》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Tile C3型骨盆骨折的损伤特点研究目的:对136例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研究Tile C3型骨盆骨折的损伤特点及合并损伤情况。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57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6例为Tile C型骨盆骨折且符合纳入标准入选本研究。根据Tile骨折分型,将136例Tile C型骨盆骨折分为三组,即Tile C1组、Tile C2组、Tile C3组。分别分析Tile C3组与Tile C组之间和TileC1组、Tile C2组、Tile C3组之间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损伤时间、骨盆治疗方式、合并损伤情况(开放性骨盆骨折、创伤性休克、颅脑损伤、胸腔脏器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四肢及脊柱骨折部位数量、泌尿系统损伤、生殖系统损伤、腰骶神经损伤及髋臼骨折)、住院时间等资料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Tile骨盆骨折分型,136例Tile C型骨盆骨折中76例为Tile C1型骨盆骨折,30例为Tile C2型骨盆骨折,30例为Tile C3型骨盆骨折。Tile C3组与Tile C组比较,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时间、治疗方式、住院时间等资料对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损伤中,开放性骨盆骨折、颅脑损伤、腹腔脏器损伤、生殖系统损伤及髋臼骨折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创伤性休克、胸腔脏器损伤、四肢及脊柱骨折数量、泌尿系统损伤及腰骶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le C1组、Tile C2组及Tile C3组之间比较,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时间、治疗方式选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随着骨盆骨折损伤类严重程度逐渐升高,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Tile C1组和Tile C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损伤比较:三组患者合并开放性骨盆骨折、颅脑损伤、腹腔脏器损伤、髋臼骨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创伤性休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胸腔脏器损伤、四肢及脊柱骨折部位数量、生殖系统损伤、腰骶神经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Tile C1组和Tile C3组、Tile C2组和Tile C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泌尿系统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Tile CI组和Tile C2组、Tile C1组和Tile C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le C3型骨盆骨折是损伤最为严重的骨盆骨折类型,合并损伤严重。与Tile C1型、Tile C2型骨盆骨折相比,Tile C3型骨盆骨折患者住院时间更长、合并损伤发生率更高,尤其是在合并创伤性休克、胸腔脏器损伤、泌尿系统损伤、四肢及脊柱骨折损伤和腰骶神经损伤方面。临床上一旦确诊为Tile C3型骨盆骨折,一定要注意其合并损伤情况进行救治,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患者预后。第二部分TileC3型骨盆骨折的治疗选择目的:对30例Tile C3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急救方法、治疗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例Tile C3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纳入标准入选本研究。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4~61岁,平均(35.6±12.6)岁;其中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5例,挤压伤3例;ISS评分25~59分,平均(41.7±10.0)分;观察不同分类的Tile C3型骨盆骨折患者治疗方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肢疼痛改善情况;采用骨盆骨折Matta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骨盆Majeed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无一例发生死亡。3例采用半髋离断术,手术时间为(103.3±12.5)min,术中出血量为(6666.6±1388.9)ml。7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骨盆作为最终治疗。20例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为150~600min,平均(321.5±127.3)min,术中出血量为 500~3000 ml,平均(1705.0±813.5)ml。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35.4±17.8个月。10例未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的患者,术后VAS评分(4.3±1.3)分;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骨盆骨折复位标准评价:优0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50%;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0例,良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30%。手术切开复位的20例患者,术后VAS评分为(1.8±0.8)分;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骨盆骨折复位标准评价:优11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5%;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9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0%。5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效果良好。2例术后1年后发生内固定物外露,行内固定取出术后,创口愈合良好。结论:Tile C3型骨盆骨折稳定性极差,合并损伤严重,病情复杂多样,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认识,其治疗对临床医师来说是严峻的挑战。组织以创伤骨科为核心的多学科治疗体系,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缓解病人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和骨盆功能恢复。针对不同的骨折分类,应在遵循骨盆前后环联合固定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牢固的内固定物,这对恢复骨盆生物力学稳定性至关重要。

杨朝静[7](2021)在《汕头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特征及经济负担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汕头市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的发生现况,明确致伤原因顺位及伤害的分布和临床特征,探讨重度颅脑创伤(格拉斯哥评分<8分)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儿童颅脑创伤住院医疗成本和结构,为儿童颅脑创伤防制和医疗成本分担改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5月至12月因颅脑创伤入院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取新入院病例,直至收集到计算所得的最小样本例数288例。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修订形成《汕头市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现况调查问卷》,由3名经过标准化培训的病区护士按照《调查员手册》收集资料。采用Office 365 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通过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和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重型颅脑创伤发生的组间差异进行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识别儿童重型颅脑创伤的影响因素并计算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置信区间。基于Haddon矩阵模型对儿童颅脑创伤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涉及的宿主、媒介和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强制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教育干预和急救干预措施的有关建议。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有效病例291例,其中男性189例(64.95%),女性102例(35.05%)。患者的平均年龄为(9.04±5.87)岁,其中小学高段占比相对较低(7.21%),小学低段(13.06%)、初中及相当年龄段(17.53%)次之。汕头市本地患者和外地市患者参半,超过九成(93.81%)与父母同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因颅脑创伤入院儿童的性别比为1.85:1,每日下午时段12:00~18:00是伤害事故的高发时段,农村儿童因颅脑创伤入院的占比高于城镇。道路交通事故、坠落和跌倒是儿童颅脑创伤的前三位致伤原因。2.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的损伤以闭合性损伤为主,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是前四位损伤类型,多发性创伤(创伤类型数>2)发生率为41.24%,重型颅脑创伤占比为12.03%。1.37%出院评估存在植物生存可能,11.00%儿童可能面临残疾。3.致伤类型是儿童重型颅脑创伤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道路交通事故的风险最高。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弱势道路交通使用者是颅脑创伤的主要受害者,头盔或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不足2.00%。缺乏防护或防护效果不佳是坠落的重要原因,纳入的因素对儿童重型颅脑创伤尚无显着影响。4.汕头市因颅脑创伤入院儿童的中位住院时间为12天,平均住院费用为8836元;291名儿童的总住院费用为804万元,造成的总误工损失为211万元。医保在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颅脑创伤中的医疗负担分担人数比例仅13.91%。研究结论汕头市儿童颅脑创伤的前三位致伤原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坠落和跌倒,以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儿童重型颅脑创伤占比最高、医疗负担最沉重。弱势道路交通使用群体应成为主要的干预群体,佩戴头盔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是推荐的防护措施。坠落和跌倒在随着城镇化加速,相关颅脑创伤也日益突出,其防制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在防制策略和措施上,建议以强制干预、立法干预和教育干预为重心,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颅脑创伤。未来研究应采用随机、多中心、大样本等手段减少选择偏倚,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征选择适用性更强的创伤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并对间接经济负担的评价指标进行更加精确的量化。

赵胤杰[8](2021)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严重创伤急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创伤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尤其是各种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严重创伤,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创伤发生后,因致伤机制多样、损伤能量高,患者伤情往往复杂而严重,休克、酸碱失衡、脏器系统功能损害等急性创伤后反应常常使患者病情严重度和危险性骤升。即使对于已经度过现场即刻死亡与极早期死亡的患者而言,机体也必将经历一系列剧烈的免疫炎症反应,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严重并发症,增加创伤后期的死亡风险。因此,在预防严重创伤发生的前提下,对创伤患者整体病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评估,对创伤后MODS进行早期预测、识别和干预,一直是急诊创伤领域的热点课题。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是近年来新兴的反映机体炎症和免疫激活程度的生物标志物,在多种疾病中具有良好的病情指示、器官功能评估和预后预测作用,用于急诊领域还能协助改善患者的早期危险分层。然而,在以局部及全身免疫炎症反应为重要病理生理特点的严重创伤中,suPAR对创伤后病情危重程度的评估作用鲜有报道,与创伤后MODS等炎症相关性并发症的关系也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通过检测严重创伤患者的血浆suPAR水平,阐述其与创伤后病情危重程度、创伤后MODS间的关系,探讨严重创伤后早期血浆suPAR水平及相关评分在急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现有评估方法提供新的补充。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急救部接诊并收住院的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suPAR浓度,同时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数据,完善(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ew)injury severity score,(N)ISS]、入院即刻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入院首日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根据入院首日APACHEⅡ、SOFA将患者分为危重组和一般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suPAR、评分和并发症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病情危重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明确各指标的评判价值。再根据入院14d内的SOFA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suPAR、评分、并发症和治疗等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ODS的独立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8例严重创伤患者。入院24h内35例患者病情危重(占32.4%),危重组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率、入院suPAR、ISS、NISS、MEWS、合并休克率、并发感染率、MODS发生率均显着高于一般组[25.7%vs 11.0%,6.9±2.6 ng/m L vs 4.9±2.0 ng/m L,29(26,34)vs 26(20.5,29.5),34(34,41)vs 33(27,36),4(3,5)vs 2(1,3),45.7%vs 15.1%,57.1%vs 26.0%,77.1%vs 9.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PAR、NISS和MEWS是严重创伤后病情危重的独立预测因素,单独使用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36(95%CI 0.643~0.816,P<0.001)、0.698(95%CI 0.602~0.782,P<0.001)和0.814(95%CI 0.728~0.883,P<0.001);suPAR联合NISS的AUC为0.829(95%CI 0.744~0.895,P<0.001),联合MEWS的AUC为0.849(95%CI 0.767~0.911,P<0.001),联合NISS和MEWS的AUC为0.876(95%CI 0.799~0.932,P<0.001)。入院14d内共34例患者发生MODS(占31.5%)。MODS组的年龄、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率、入院suPAR、ISS、NISS、MEWS、首日APACHEⅡ、合并休克率、并发感染率、接受手术率均显着高于非MODS组[52.6±14.1岁vs 46.1±14.1岁,29.4%vs 9.5%,6.7±2.7 ng/m L vs 5.0±2.1 ng/m L,29(25,33)vs 26(21,30),34(34,41)vs 33.5(27,36),4(3,5)vs 2(1,3),14.1±5.7 vs 6.8±3.7,41.2%vs 17.6%,61.8%vs 24.3%,52.9%vs 32.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当运用ISS、NISS时,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并发感染、入院suPAR和NISS是严重创伤后MODS的独立预测因子;加用MEWS时,年龄、并发感染、suPAR和MEWS是独立的预测因子;运用APACHEⅡ时,首日APACHEⅡ和并发感染是独立的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独运用suPAR、NISS、MEWS和APACHEⅡ预测严重创伤后MODS的AUC分别为0.704(95%CI 0.608~0.788,P<0.001)、0.658(95%CI 0.561~0.747,P=0.003)、0.758(95%CI 0.666~0.835,P<0.001)和0.853(95%CI 0.772~0.914,P<0.001);suPAR联合NISS预测严重创伤后MODS的AUC为0.769(95%CI 0.678~0.845,P<0.001),联合年龄和MEWS后的AUC为0.812(95%CI0.725~0.880,P<0.001)。结论一、严重创伤后检测血浆suPAR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危重程度,高suPAR水平的患者创伤后的生理状况更为严重,且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suPAR分别或同时联合NISS和MEWS均能提升对病情危重程度的评估效能,鉴于MEWS参数简单且临床易得,故推荐使用suPAR联合MEWS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急诊病情评估。二、严重创伤早期的血浆suPAR水平可以作为创伤后期发生MODS的独立预测因素,suPAR联合NISS、联合MEWS和年龄均能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虽然效能稍逊于APACHEⅡ,但APACHEⅡ参数繁多,使用耗时耗力,故suPAR联合MEWS和年龄仍是急诊预测严重创伤后MODS的优选组合。三、临床应用本研究探讨的各项指标时,应注意到并发感染是严重创伤后期发生MODS的独立高危因素,应积极预防、监测并适时干预。此外,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等因素,也应在创伤评估中予以关注。四、单中心研究、有限的样本量、仅一次的suPAR检测可能使本研究对suPAR的临床价值挖掘得不够深入,因此还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谢雅辉[9](2021)在《简易外固定在伴骨折多发性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伴有骨折多发性创伤院前急救中简易外固定的效果。方法选取经我中心急救的伴有骨折多发性创伤的患者182例,院前急救中给予不同创伤部位的简易外固定,对其急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院前急救,所有伴有骨折多发性创伤的患者均安全抵达医院,运送途中并未造成死亡;患者在抵达医院前均采用不同部分的适当固定,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低于急救前(P <0.05)。入院治疗后,由于伤势恶化致残3例,致残率1.65%。结论院前急救中适当的简易外固定用于伴有骨折多发性创伤患者,效果良好,既可降低痛感,又能避免在运送过程中的二次伤害,降低了死亡率及致残率。

朱琼瑶,罗慧,赫为[10](2021)在《前瞻性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SHI)合并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实施前瞻性护理模式前58例SHI合并多发伤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实施前瞻性护理模式后78例SHI合并多发伤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脑积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创伤严重度评分(I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改良创伤评分(RTS)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恢复良好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查量表平民版(PCL-C)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模式可减少SHI合并多发伤患者并发症,减轻其颅脑船创伤程度,促进受损神经功能修复,改善预后,减轻预后良好患者的创伤应激反应。

二、多发性创伤中四肢及骨盆骨折的抢救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发性创伤中四肢及骨盆骨折的抢救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严重多发伤合并下腔静脉损伤1例(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治疗及结果
讨论

(2)创伤性骨折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创伤分级诊断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阶段治疗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院内延续治疗治疗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家属急救诊疗满意度情况比较:
3 讨论

(3)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一体化外科手术策略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4)创伤性骨折患者PTSD的发生特征及对骨折预后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与PTSD发生情况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创伤性骨折患者PTSD对预后的影响分析及与呼吸系统疾病PTSD的比较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创伤性骨折所致PTSD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骨折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 呼吸性疾病患者住院原因及相关情况调查表
附录三 AIS-90评分(简明损伤评分)与IS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循证构建护士主导的急性创伤性疼痛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急性创伤性疼痛国外研究现状
        1.2.2 急性创伤性疼痛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念
    2.1 循证护理
    2.2 急性创伤性疼痛
    2.3 德尔菲法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护士主导的急性创伤性疼痛管理策略
    3.1 系统评价法
        3.1.1 指南的检索策略
        3.1.2 指南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准则
        3.1.3 指南搜索路径的概述
        3.1.4 制定搜索策略,原始文献以及系统评价的检索
        3.1.5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3.1.6 文献的检索路径总结
    3.2 循证结果
        3.2.1 文献特征分析
        3.2.2 文献资料的提取与分析
        3.2.3 文献证据循证结果
4 使用德尔菲法进行两次专家咨询
    4.1 专家咨询法
    4.2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4.3 形成专家函询问卷
    4.4 选择函询专家
        4.4.1 选择问卷咨询专家时应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4.4.2 函询专家的纳入标准
    4.5 本研究使用德尔菲法的实施细则
    4.6 统计学方法
        4.6.1 专家积极系数
        4.6.2 专家意见权威系数
        4.6.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5 研究结果
    5.1 两次咨询专家的结构分析
    5.2 两次专家咨询结果
        5.2.1 第一次专家咨询统计学结果
        5.2.2 第二次专家咨询统计学结果
    5.3 专家积极系数函询结果
    5.4 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函询结果
    5.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统计结果
    5.6 最终形成护士主导的急性创伤性疼痛管理策略
6 讨论
    6.1 构建护士主导的急性创伤性疼痛管理策略的临床研究意义
    6.2 本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分析
        6.2.1 对纳入文献的分析
        6.2.2 文献的证据提取
        6.2.3 各条目的循证资料分析
    6.3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6.3.1 专家代表性
        6.3.2 专家积极性
        6.3.3 专家权威性
        6.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6.3.5 专家意见协调性
    6.4 对确立护士主导的急性创伤性疼痛管理策略的讨论与分析
        6.4.1 删除条目
        6.4.2 修改条目
7 结论及后续研究意义
    7.1 结论
    7.2 这项研究的缺点和后续研究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创伤性疼痛控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Tile C3型骨盆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TileC3型骨盆骨折的损伤特点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TileC3型骨盆骨折的治疗选择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汕头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特征及经济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定义及内涵
    1.3 研究假设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纳入病例的基本信息
    3.2 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的伤害事故特征
    3.3 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的临床特征
    3.4 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的主要伤害事故特征
    3.5 住院儿童颅脑创伤创伤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6 不同致伤原因儿童颅脑创伤入院的单因素分析
    3.7 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的医疗负担
第四章 讨论
    4.1 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的分布特征
    4.2 住院儿童颅脑创伤伤害的临床特征
    4.3 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的致伤原因分析
    4.4 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的医疗负担
    4.5 儿童颅脑创伤的防制策略与措施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6.1 创新性
    6.2 局限性
第七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儿童颅脑创伤研究进展
附录2 汕头市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现况调查问卷
附录3 个人简历
致谢

(8)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严重创伤急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suPAR对严重创伤后病情危重程度的急诊评估价值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suPAR对严重创伤后MODS的早期预测价值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急诊领域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简易外固定在伴骨折多发性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救效果
    2.2 急救前至入院后焦虑情绪和疼痛状况比较
    2.3 致残率
3 讨论

(10)前瞻性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ISS、RTS、NIHSS评分比较
    2.3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2.4 两组恢复良好患者PCL-C评分比较
3 讨论

四、多发性创伤中四肢及骨盆骨折的抢救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严重多发伤合并下腔静脉损伤1例[J]. 郭洪亮,徐道剑,聂寒秋,周龙,张阳,李皖生,牟永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21(12)
  • [2]创伤性骨折急诊救治过程中实施创伤分级诊断的效果评价[J]. 吴文锋. 浙江创伤外科, 2021(05)
  • [3]严重腹部创伤伴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一体化外科手术策略及预后分析[J]. 闫金亮,田景中,傅家清,柴大林. 创伤外科杂志, 2021(09)
  • [4]创伤性骨折患者PTSD的发生特征及对骨折预后影响的研究[D]. 王雪.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5]基于循证构建护士主导的急性创伤性疼痛管理策略研究[D]. 张梦婷.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6]Tile C3型骨盆骨折的损伤特点及治疗选择[D]. 李琳. 山东大学, 2021(12)
  • [7]汕头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儿童颅脑创伤特征及经济负担研究[D]. 杨朝静. 汕头大学, 2021
  • [8]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严重创伤急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赵胤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9]简易外固定在伴骨折多发性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谢雅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21(03)
  • [10]前瞻性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影响[J]. 朱琼瑶,罗慧,赫为. 齐鲁护理杂志, 2021(06)

标签:;  ;  ;  ;  ;  

多发伤四肢骨盆骨折抢救与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