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与专营》出版(论文文献综述)
黄奥[1](2020)在《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普遍服务指的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服务标准,以合理的价格费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公民持续提供的邮政服务,其属于公共服务,并且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当前,邮政普服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同时,制约邮政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邮政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需要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加以解决。如何不断推动万能邮政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万能邮政的安全保障能力,改善发展万能邮政的环境,完善万能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稳步推进邮政普遍服务平台建设,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为研究对象,以秦皇岛市及各县区为研究范围,从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的方法,对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共同治理理论,借鉴国内外邮政普遍现金服务的经验,全面总结了秦皇岛市邮政遍服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邮政普服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提高秦皇岛市邮政普服管理水平的对策。
孙静[2](2020)在《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规划即将在2020年落下帷幕,对于邮政来说,这无疑是接受检验的一年。邮政普遍服务是邮政作为国家公用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责。无论中国邮政集团如何拓展业务,无论在哪个地区,都仍然要肩负着邮政普遍服务这一艰巨的义务和责任,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国家职责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文章以苏州地区为例,在社会发展、市场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探究苏州邮政在普遍服务上的现状、创新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探究其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来研究。绪论对文献及研究方法、意义做出阐述,正文第一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从对邮政普遍服务的认识开始,解答传统普遍服务的内涵,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自然垄断理论”“外部性理论”加以支撑,形成普遍服务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对苏州邮政传统普遍服务的现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在此章节对苏州邮政组织架构、业务发展现状、苏州邮政在普服上的创新实践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三部分针对苏州邮政普服的实践探索、创新做出整理和总结;第四部分是对国外普遍服务现状进行阐述研究;第五部分是针对现状探究苏州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普服业务发展的角度,对苏州邮政普服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探究;第六部分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于加祥[3](2020)在《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优化路径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文中认为邮政寄递通信是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邮政寄递业作为最基础的邮政业,其发展与社会经济和公众生活水平直接关联,邮政寄递业的发展既受当地社会经济、公众生活水平的影响,又对社会经济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提升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再研究,主要是因为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跟社会发展及公众联系最为广泛、密切。通过对连云港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的有关案例及现状况研究分析,对连云港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提出了优化提升路径及策略。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文献。第二部分是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优化的理论分析。针对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涉及的基础概念、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是对连云港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连云港市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方法规制度保障不足,服务能力、水平与用户体验存在差距,投递队伍管理及邮件投递“最后一公里”不足、邮件经转能力、农村寄递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对邮政寄递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邮政企业主动提升服务动力不足以及寄递行业进入门槛低,社会快递公司比较容易介入,拉高邮政公共服务成本。最后提出了连云港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的优化对策,主要是健全连云港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保障的长效机制、强化投递队伍管理、完善邮件投递“最后一公里”网络布局、提高邮件周转时效、打造连云港市农村地区依托邮政“寄递+”,打造农民“六不出村”服务模式,针对连云港农村邮政寄递服务提出依托“寄递+”为农民谋利的切入点,确保农产品、函件、包裹、党报党刊等能够“寄得出、收的到”,打通农民与外界联系通道,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提升连云港市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公众的认知度,为连云港市地方服务。
邹志超[4](2019)在《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邮政法》将邮政普遍服务定义为“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资费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用户持续提供的邮政服务”。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邮政通信作为社会大众获得信息、传递物品的主要手段,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不可分。在通政、通民、通商、拥军、固边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邮政普遍服务需求逐渐萎缩。广大人民群众对邮政普遍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信函、报刊寄递需求持续下降,包裹寄递类公共服务需求激增,服务质量亟待提升。而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者对包裹寄递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邮政业提供包裹寄递服务的主体按企业属性可以分为国有企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民营快递企业(如顺丰、中通、圆通等)。快递业是邮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按照现有国际标准和我国的法律法规,快递服务尚不属于邮政业公共服务的范畴。民营快递企业在网络布局、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成本与收益问题,这就导致乡村地区快递网络建设滞后,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能力沿着县、乡、村阶梯式下降。而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已经遍布城乡。特别是广西地理环境复杂,快递下乡进村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邮政普遍服务如何发展更需深思。经过多年的发展,广西以邮件专业处理场地为核心,以邮政局(所)、信报箱、报刊亭为基础,以信息网、运输网为依托,以村邮站为农村邮政服务网点补充的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邮政普遍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好邮政普遍服务遍布城乡的信息网和运输网,提升邮政普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更好的服务国计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邮政服务中最能体现公共服务特点的邮政普遍服务为研究方向,借鉴国内外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经验,分析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韩晶[5](2019)在《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对邮电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打破邮电统一经营的管理局面。从此,邮政、电信、储蓄实行分营制度,中国邮政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独立分支经营机构。与此同时,中国邮政集团作为邮政普遍服务的具体实施企业,由于电信及储蓄两大盈利版块业务的剥离,且政府对其普遍服务补贴不增反降,导致其盈利能力大打折扣,并严重制约了中国邮政履行普遍服务的能力以及服务积极性。普遍服务是国家为公民提供的基本通信权利,是国家保证政令下达、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以中国邮政受政府所托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社会属性以及自身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属性这一对矛盾作为出发点,揭示了目前我国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严峻形势。因此,解决中国邮政自身企业属性与国家赋予其的普遍服务的使命之间所导致的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合理、高效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已迫在眉睫。首先,本文着力论证中国邮政普遍服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干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代理人理论这四个理论来论述邮政普遍服务在我国的运作模式,并确立我国是以代理人的方式来实现普遍服务的。同时,指出我国邮政为弥补普遍服务带来的政策性亏损需要通过政府补偿来实现;其次,通过对现今比较普遍使用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进行介绍,并参考别国的普遍服务补偿方式,论述了合理的补偿机制对普遍服务发展的重要性。再分别从经济学角度和企业管理的角度,对我国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存在的必要性作深入阐述;最后,详细阐述了我国普遍服务的现状,并辅以实际数据来揭示当前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即:政府对普遍服务的补贴与现今经济发展速度及邮政业务发展速度不相符;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还不够;信件特许经营业务量逐年下滑且的利润空间小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普遍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保证邮政企业现有的普遍服务水平能够满足我国民众的用邮需求,基于以上研究,现提出四点对策建议:1.合理制定补偿机制,强调效率优先原则;2.建立竞争型普遍服务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完善国家补贴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4.加快普遍服务基金建设,完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司徒辰昊[6](2017)在《上海大都市邮政公司运行机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私营快递公司服务的日渐完善,大都市邮政的传统业务和经营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发展大都市物流体系是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之一。大都市物流圈的影响范围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有着密切关系。论文首先对大都市邮政、国企、等名词概述,通过对中国邮政和大都市邮政的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晋升机制、利润分配机制、薪酬机制进行分析,以上海邮政为例,发现大都市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比如:第三方物流开发不够、市场机制缺位、约束机制无法满足市场化运作、薪酬机制无法与劳动力市场匹配、邮政利润分配需要优化。本文通过国外文献的研究比较,分析国际化大都市纽约、东京、汉堡、巴黎的物流发展现状和邮政改革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寻找适合大都市邮政运行机制的创新政策、对策。本文具体分析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的邮政改革,发现邮政国企改革要成功开展需要邮政管理部门和邮政企业共同改革。在加强政企分开的同时,要引进市场竞争的先进理念,放开邮政业务专营权,国企私有化,分派外包业务。本文创新性地以大都市邮政为研究对象,发现邮政需要打破原有传统思路,首先,竞争机制需要创新,打破原有行政区域管理限制,建设以大都市为中心,周边小城市为节点的大都市物流圈,同时结合大都市自贸区、航运、港口等贸易聚集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其次,采取符合上海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激励机制。再者,完善内外约束,管理部门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与企业加强职工代表监督制度。最后,优化企业运行环境,改善邮政普遍服务制度,优化邮政利润分配。为实现上海邮政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物流企业提供理想化策略。
周建军[7](2016)在《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大,改革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但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中国必然的选择。中日两国的邮政业市场化同样走过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这既表明其中充满了各方力量的激烈博弈,也表明邮政业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特别是中日两国的邮政业既要办理邮政快递业务,还要办理储蓄和保险等金融业务,与其他国家的邮政业市场化相比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日本的邮政业市场化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头,其取得的成效及仍旧面临的问题会给中国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采用如下两个研究方法:(1)比较研究方法。本文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进行重点研究的同时,在其国际动因部分对欧美国家及澳大利亚邮政业市场化的进展、成效和经验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力图通过日本与这些国家的比较,为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提出更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2)演绎归纳方法。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进行简要梳理,从中归纳总结出对邮政业市场化的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动因、路径、成效等进行比较详尽的阐述和分析,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进而归纳总结出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几点启示。本文除了绪论之外,还包括如下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2章为相关理论综述。本章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做一梳理并阐述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第3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和特点。本章对日本政府自21世纪初开始推行的邮政“三事业”即邮政、邮政储蓄和简易保险的民营化改革从纵向做了梳理,并从中总结出两大特点,一是日本战后力度最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二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改革;第4章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国际和国内动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第5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路径分析。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民党政权的强力推动,二是邮政业自身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市场化实践;第6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效应分析。日本邮政3公司上市,由此前的政府全额控股转变为持有大部分股份,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国内外新股东,邮政业市场化迎来了新阶段。日本邮政集团及其3家子公司为了提高效益,推出了诸多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面对诸多难以解决的课题;第7章为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尽管近年来中国邮政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日本的邮政业市场化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头,无疑会给中国邮政业市场化一些有益的启示。结合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如下三点启示:(1)对于邮政这样的公用事业,如何兼顾公共性和效率性成为摆在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面前的一大难题;(2)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推进邮政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另一大难题。特别是像日本和中国这样集邮政、储蓄、保险三业务于邮政集团一身的国家,如何做到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构筑一道“防火墙”,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为广大国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日本民主党执政时期邮政业市场化被搁浅,最大的原因即在于此。对于公用事业股份面向全球上市应该慎之又慎;(3)上市不但没能解决长期困扰日本邮政的诸多问题,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如何在保证集团的凝聚力的同时,又能保证3家公司各自大股东的利益,这是日本邮政集团母子3家公司同时上市面临的难题;公司上市之后必然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2家金融公司每年支付给日本邮便的巨额业务委托手续费必然会成为大股东关注的焦点;如何尽快提高收益能力,仍然是摆在日本邮政集团及其3家子公司面前的最大挑战。尽管当初对于邮政市场化特别是邮政集团3家公司同时上市,日本国内持支持意见的只占少数,但上市已经成为事实,日本政府和邮政集团应该以此为契机,构建兼顾公共性和效率性的新经营模式,在获得广大国民理解和支持的同时,实现邮政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本文对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提出如下三点政策建议:(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坚持邮政金融与邮政寄递协同发展;(3)强化企业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力图做到如下两点创新:第一,目前国内的研究中还没有关于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系统性研究,所以,本选题在资料整理、观点归纳、研究视角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具有创新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搜集、整理有关日本邮政业市场化改革的最新资料,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与现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出现的问题及教训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益参考。第二,力争为邮政业市场化找到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自然垄断理论、有效竞争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做简单梳理和归纳,并对这些理论对邮政业市场化的理论指导意义做了尝试性阐述。
刘凤娇[8](2016)在《邮政业服务供给机制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邮政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业利用其基础资源(道路、航路以及运输工具)提供的服务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邮政业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公平的普遍服务与更多样化的快递服务已成为我国邮政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大量阅读邮政业服务供给的文献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邮政业服务的供给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邮政业服务供给机制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公共物品理论、邮政业服务供给机制机理、虚拟企业理论进行了论述与分析,认为按照邮政业提供服务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邮政普遍服务与具有私人物品性质的邮政竞争性服务—快递服务。并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监管四个方面对邮政业服务机制机理进行了阐述。其次,是对邮政业供给服务机制机理的评价部分,本文认为邮政业服务供给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缺陷。对英美邮政业服务合作供给进行了阐述,随后论述了日本邮政与联邦快递合作供给国际邮政业务,为我国邮政业服务供给的机制机理的改革提供了方向。最后,是对我国邮政业服务供给的优化。分别从完善我国以公平效率为基础的邮政普遍服务、完善以有效竞争为基础的快递服务的角度分别对邮政业服务供给进行了优化,然后整体论述了完善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邮政业服务的合作供给。
马琳[9](2015)在《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监管 ——以邮政业为例》文中认为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有石油、电力、供水、供气、供热、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加强这些行业的政府监管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环节,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的需要。邮政业是物流行业的领军者,是服务业中至关重要的行业,是促进流通转型和推进消费升级的现代产业。邮政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更好的服务生产、普惠民生、扩大需求、降低流通成本、拉动新兴业态发展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特点,研究了我国邮政业改革历程,分析了贯穿行业改革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邮政业的政府监管问题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在众多自然垄断行业中,邮政业的改革和政府监管是比较具有借鉴意义的,一是邮政业改革打破垄断的力度非常大,快递业务实现了全面竞争,行业得到蓬勃发展;二是政府监管体制的改革贯穿行业改革的全过程,为行业改革注入了巨大的力量,带动并推进着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在行业发展风生水起的时刻,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打破垄断容易,而之后怎样提高政府监管能力、怎样建立并完善政府监管体系,从而让政府监管水平的提高跟的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是所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详细介绍我国邮政业改革的历程和成果,剖析邮政业政府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其他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提供借鉴,学习邮政业改革中的良好做法,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最终总结四个方面应改善的政府监管问题:一是加强行业监管部门监管力量;二是增强反垄断执法机构执法力度;三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四是国有企业改革去行政化。五个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一是划分好边界,在竞争性业务中引入竞争;二是客观分析国际国内环境;三是搁置争议矛盾,以行业蓬勃发展为目的;四是区分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实现政企分开;五是建立政府监管体系。
谢哲峰[10](2014)在《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种通讯设备的更新换代,普遍规制的邮政信函普遍服务与公众日益变化的通讯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如何转型才能满足现代公众对信函及时化、电子化等需求,这不仅是公共管理学科及邮政行业管理者亟需研究的问题,也是中国邮政信函普遍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国内外有关邮政信函普遍服务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情况,并对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公共管理理论指引和对比国内其他地区的普遍服务优先进管理模式和方法,得出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可持续发展可借鉴的方法,提出适合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转型的建议: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和谐营商环境;二是构建ISO9001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三是优化网点布局,确保公共服务均衡;四是加快与新媒体融合,促进普遍服务转型;五是精准锁定受众,加强普遍服务宣传;六是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普遍服务创新。本文利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对邮政普遍服务理论、国内外邮政普遍服务情况、广州地区信函普遍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深入地分析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法律法规建设、政府规制、行业管理、公共服务提供者本身等角度,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提升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二、《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与专营》出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与专营》出版(论文提纲范文)
(1)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邮政普遍服务的含义内容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的含义内容 |
2.1.1 邮政普遍服务的概念 |
2.1.2 邮政普遍服务的范围 |
2.1.3 邮政普遍服务的性质 |
2.2 邮政普遍服务研究的理论依据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状况 |
3.1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的发展背景 |
3.2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的现状 |
3.2.1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的发展情况 |
3.2.2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的基本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邮政普遍服务区域差距较大 |
4.1.2 邮政普遍服务固有市场逐步丢失 |
4.1.3 邮政普遍服务法律法规落实不规范 |
4.2 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对农村地区普遍服务质量的管理薄弱 |
4.2.2 邮政企业对普服重视程度不够 |
4.2.3 邮政普遍服务执法监督不到位 |
4.2.4 对持续开展普遍服务的创新不够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提升秦皇岛邮政普遍服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
5.1 构建现代化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体系 |
5.1.1 明确政府主导地位 |
5.1.2 做好邮政普遍服务补偿工作 |
5.2 完善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
5.2.1 持续推进邮政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
5.2.2 健全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
5.2.3 加强末端能力建设 |
5.3 提升农村普遍服务能力 |
5.3.1 优化农村地区网络 |
5.3.2 提升乡镇邮政局所服务能力 |
5.3.3 以业务叠加优化农村网络 |
5.3.4 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 |
5.4 健全邮政普遍服务监督管理机制 |
5.4.1 加强调查研究 |
5.4.2 加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
5.4.3 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 |
5.4.4 改进社会监督工作 |
5.5 明确邮政企业法定义务和企业主责 |
5.5.1 完善邮政企业管理体系 |
5.5.2 强化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保障 |
5.5.3 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
5.5.4 建立政企推进协调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2)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的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定性分析法 |
(三) 定量分析法 |
四、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基础概念 |
(一) 邮政 |
(二) 普遍服务 |
(三) 中国邮政普遍服务 |
二、理论基础 |
(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 自然垄断理论 |
(三) 外部性理论 |
第二章 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现状分析 |
一、必要性分析 |
(一) 国家需求 |
(二) 民生需求 |
(三) 自身发展需求 |
二、苏州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现状 |
(一) 监管和执行机构现状 |
(二) 业务发展现状 |
(三) 普服惠民工程服务现状 |
第三章 苏州邮政普服实践与特色 |
一、苏州邮政普服的实践 |
(一) 特色邮路 |
(二) 信函业务的实践 |
(三) 包裹业务的硬件升级 |
(四) 普服延伸业务——惠民工程 |
二、苏州邮政普服的特点 |
(一) 建设亲情邮路,邮路传温情 |
(二) 坚守传统普服,创新普服多元化发展 |
(三) 扎根农村,完善最后一公里服务 |
第四章 国外邮政普遍服务现状 |
一、日本邮政和普遍服务改革及现状 |
(一) 日本邮政改革 |
(二) 日本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现状 |
二、德国邮政和普遍服务改革及现状 |
(一) 德国邮政改革 |
(二) 德国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现状 |
三、瑞士邮政和普遍服务改革及现状 |
(一) 瑞士邮政改革 |
(二) 瑞士邮政普遍服务现状 |
第五章 苏州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苏州邮政普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执行普服产品标准化过程不严格 |
(二) 信函业务量发展遭遇瓶颈 |
(三) 普通包裹发展陷入困境 |
(四) 普服惠民工程知名度低 |
二、苏州邮政普服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执行产品标准化过程不严格的原因分析 |
(二) 信函业务遭遇瓶颈的原因分析 |
(三) 普包业务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
(四) 普服惠民工程知名度低的原因分析 |
第六章 完善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的对策建议 |
一、解决执行产品标准化过程中不严格问题的对策 |
(一) 明确职责,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
(二) 加强市场监管 |
二、解决信函业务量遭遇瓶颈问题的对策 |
(一) 创新发展信函业务 |
(二) 加快函件网络+发展 |
三、解决普包发展缓慢问题的对策 |
(一) 严控成本,整合资源 |
(二) 发挥优势,改革创新 |
四、解决普服惠民工程知名度低问题的对策 |
(一) 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营监管机制 |
(二) 以“惠民”为本发展普服惠民工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苏州邮政普遍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3)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优化路径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2.3 国内外文献简评 |
1.3 研究内容、目的、方法、难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及基本步骤 |
1.4.1 研究的思路 |
1.4.2 研究的基本步骤 |
1.5 研究难点、创新点 |
1.5.1 研究的难点 |
1.5.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优化的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寄递类公共服务 |
2.1.2 连云港市邮政行业监管 |
2.2 理论分析 |
2.3 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优化的重要性 |
2.3.1 地方政府及邮政企业履职的需要 |
2.3.2 邮政寄递服务水平提升的需要 |
2.3.3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
第3章 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 |
3.1 连云港市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具体做法 |
3.1.1 连云港市寄递类服务的现状 |
3.1.2 邮政企业服务现状 |
3.2 连云港市寄递公共服务的面临问题 |
3.2.1 地方政策、制度等法规保障不足 |
3.2.2 服务能力、水平与用户体验存在差距 |
3.2.3 投递队伍管理及邮件投递“最后一公里”不足 |
3.2.4 邮件经转能力不足 |
3.2.5 农村寄递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
3.3 连云港市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3.3.1 地方政府对邮政寄递服务重视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3.3.2 邮政企业主动作为动力不足 |
3.3.3 寄递市场进入门槛低,公众体验难以保证 |
3.4 邮政寄递服务国内外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
3.4.1 国外的有关经验 |
3.4.2 国内的有关经验 |
3.4.3 国内外的启示 |
第4章 连云港市邮政公共服务的优化策略 |
4.1 健全连云港市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保障的长效机制 |
4.1.1 建立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的补贴补偿保障机制 |
4.1.2 完善连云港市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地方政策法规保障 |
4.1.3 强化连云港市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的监督检查 |
4.2 完善连云港市地区投递网络及管控、打通邮件“最后一公里” |
4.2.1 加强投递员队伍管理、打造寄递公共服务中坚力量 |
4.2.2 加强投递段道整合,抓好质量管理 |
4.2.3 强化智能设备布放,增加公众体验 |
4.3 强化网运组织,提升邮件周转时效 |
4.3.1 强化区内邮路组织,高效衔接上下游作业组织 |
4.3.2 强化够量直发网运体系 |
4.3.3 加强邮件处理效率管控,提升邮件周转效率 |
4.4 打造农村新寄递服务体系 |
4.4.1 农村地区寄递服务现状 |
4.4.2 打造新农村寄递服务体系的意义 |
4.4.3 依托邮政“寄递+”,打造农民“六不出村”服务 |
4.5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寄递普服水平 |
4.5.1 编制寄递普服电子APP,提升服务水平 |
4.5.2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邮政绿色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普遍服务 |
2.1.2 邮政普遍服务 |
2.1.3 邮政普遍服务标准 |
2.2 基础理论依据 |
2.2.1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基本公共服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邮政普遍服务改革情况 |
3.1 美国邮政普遍服务现状 |
3.2 欧洲国家邮政普遍服务现状 |
3.3 我国邮政普遍服务现状和问题 |
3.3.1 我国邮政普遍服基本情况 |
3.3.2 我国的邮政普遍服务体制 |
3.3.3 我国的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广西邮政普遍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
4.1 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发展概况 |
4.1.1 广西邮政业改革与发展 |
4.1.2 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基本情况 |
4.2 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 |
4.2.1 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4.2.2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发展萎靡,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
4.2.3 监管力量较为薄弱 |
4.2.4 邮政普遍服务政策支撑力量不足 |
4.3 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
4.3.1 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限制 |
4.3.2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缺乏核心竞争力 |
4.3.3 邮政企业对普遍服务的公共属性认识不到位 |
4.3.4 邮政普遍服务保障机制落实不到位 |
4.3.5 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权责不清 |
第5章 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策略 |
5.1 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供给机制 |
5.1.1 对邮政普遍服务网点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
5.1.2 建设农村邮政普遍服务综合平台 |
5.1.3 邮政普遍服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
5.2 统筹资源配置,推进邮政普遍服务均等便捷 |
5.2.1 加强中央投资的邮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 |
5.2.2 延伸邮政普遍服务投递深度 |
5.2.3 缩短邮政普遍服务投递时限 |
5.2.4 做好信报箱建设和改造工作 |
5.3 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多元化发展和市场化改革 |
5.3.1 实行网业分离 |
5.3.2 开放邮政普遍服务网络资源 |
5.3.3 探索传统邮政普遍服务多样化服务发展模式 |
5.4 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社会保障机制 |
5.4.1 完善补偿机制 |
5.4.2 加强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 |
5.5 健全邮政普遍服务监督和管理机制 |
5.5.1 邮政管理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职责 |
5.5.2 邮政企业要提升邮政普遍服务管理效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四) 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综评 |
二、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一) 关联理论 |
1. 公共产品理论 |
2. 政府干预理论 |
3. 公共选择理论——经济人假设 |
4. 代理人理论 |
(二) 基本概念 |
1. 什么是普遍服务 |
2. 普遍服务的范围 |
3. 普遍服务的特性 |
三、普遍服务机制补偿的必要性研究 |
(一) 补偿机制的分类 |
1. 成本补偿和收入补偿 |
2. 内部交叉补贴和外部成本补贴 |
(二) 国外普遍服务补贴方式 |
1. 政府补贴 |
2. 减税降费 |
3. 特许经营权 |
4. 盈利性业务补偿 |
5. 设立普遍服务基金 |
(三) 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
1. 经济学角度分析 |
2. 邮政管理企业角度分析 |
四、我国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中国邮政普遍服务基本框架 |
(二) 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特点 |
1. 种类繁多且使命重大 |
2. 服务资费低 |
3. 服务网点广泛,邮路网络发达 |
4. 普遍服务成本较高,亏损严重 |
(三) 我国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及存在问题 |
1. 政府财政补贴 |
2. 税费减免优惠 |
3. 信件专营 |
4. 普遍服务基金 |
五、我国邮政普遍服务补偿工作的建议 |
(一) 合理制定补偿机制,强调效率优先原则 |
1. 引入服务绩效评价,发挥补偿机制的激励作用 |
2. 以效率优先为原则,合理分配普遍服务补偿资金 |
(二) 建立竞争型普遍服务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
1. 逐步取消邮政专营权,盘活普遍服务市场 |
2. 构建邮政普遍服务市场,实现市场供给主体多样化 |
3. 构建邮政普遍服务市场监管机制,树立良好的市场从业规范 |
(三) 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补贴投入 |
1. 强化政府监督主体职责,合理运用财政补贴政策 |
2. 加大财政补贴投入 |
3. 加大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
(四) 加快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建设,完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上海大都市邮政公司运行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结构和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论文结构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关于大都市邮政的文献综述 |
1.3.2 国内关于大都市邮政的文献综述 |
2 大都市邮政公司运行现实及其特性审视 |
2.1 若干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关系辨析 |
2.1.1 国有企业及其特征 |
2.1.2 大都市及其特征 |
2.1.3 大都市邮政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联系与区别 |
2.2 中国邮政公司运行现状分析 |
2.2.1 中国邮政公司性质与构成 |
2.2.2 中国邮政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特性 |
2.3 大都市邮政公司的特殊性 |
2.3.1 与小城市邮政公司相比 |
2.3.2 与其他垄断行业企业相比较 |
2.3.3 与营利性企业比较 |
2.3.4 大都市邮政公司的相对比较优势 |
3 大都市邮政公司运行机制现状与问题:以上海为例 |
3.1 上海邮政公司及其运行机制构成 |
3.1.1 上海邮政公司现状与运行特点 |
3.1.2 上海邮政公司运行机制的构成 |
3.2 上海邮政公司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
3.2.1 第三方物流开发不够、市场机制缺位 |
3.2.2 约束机制无法满足市场化运作 |
3.2.3 薪酬机制无法与劳动力市场匹配 |
3.2.4 邮政利润分配需要优化 |
3.3 上海邮政公司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内外部原因 |
3.3.1 造成运行机制问题外部原因 |
3.3.2 造成运行机制问题内部原因 |
4 国际化大都市邮政公司运行机制分析 |
4.1 国外国际化大都市邮政公司的运行机制 |
4.1.1 美国纽约市邮政公司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
4.1.2 日本东京市邮政公司运行机制与特点 |
4.1.3 德国汉堡市邮政公司运行机制与特点 |
4.1.4 法国巴黎市邮政公司运行机制与特点 |
4.2 国外邮政运行机制特点对比 |
4.2.1 国外邮政运行机制现状 |
4.2.2 中国邮政与国外邮政机制比较 |
4.3 国际化大都市邮政公司运行机制借鉴意义 |
5 上海邮政公司理想化运行机制构建策略 |
5.1 创新精神贯穿竞争机制 |
5.1.1 建立大都市物流圈的邮政管理机构 |
5.1.2 创新举措改善第三方物流设施 |
5.2 采取符合市场的薪酬、管理机制 |
5.2.1 加大对高端人才的激励 |
5.2.2 增加企业凝聚力,使员工具有使命感 |
5.2.3 改变管理模式 |
5.3 完善内外约束机制 |
5.3.1 管理部门采用第三方监督 |
5.3.2 改变考核方式,盘活企业能动性 |
5.4 优化企业运行环境,改善普遍服务亏损 |
5.4.1 推进新公共管理下的邮政政策制定 |
5.4.2 完善物流业普遍服务补偿制度 |
5.5 对上海邮政公司的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对公用事业市场化的研究 |
1.2.2 对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研究 |
1.2.3 对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研究 |
1.2.4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借鉴研究 |
1.2.5 对文献的评述及本研究的立足点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3.3 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存在的不足 |
2. 邮政业市场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
2.1 自然垄断理论 |
2.1.1 自然垄断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 |
2.1.2 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 |
2.2 有效竞争理论 |
2.2.1 有效竞争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 |
2.2.2 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 |
2.3 政府规制理论 |
2.3.1 政府规制理论及其在自然垄断产业的应用 |
2.3.2 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指导意义 |
2.4 本章小结 |
3.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和特点 |
3.1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历程 |
3.1.1 企业化阶段(2003年4月至2007年 9 月) |
3.1.2 分拆民营化阶段(2007年10月至2015年 11月) |
3.1.3 上市真正民营化阶段(2015年11月以来) |
3.2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特点 |
3.2.1 日本战后力度最大的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 |
3.2.2 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改革 |
3.3 本章小结 |
4.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动因分析 |
4.1 国际动因 |
4.1.1 欧洲国家掀起的邮政业市场化潮流 |
4.1.2 北美洲国家邮政业市场化的进展 |
4.1.3 大洋洲主要国家邮政业市场化的动向 |
4.2 国内动因 |
4.2.1 经济动因 |
4.2.2 政治动因 |
4.3 本章小结 |
5.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路径分析 |
5.1 日本自民党政权的强力推动 |
5.1.1 上世纪末自民党政权对邮政业的定位 |
5.1.2 新世纪以来自民党政权对邮政业市场化的极力推动 |
5.2 日本邮政业的市场化实践 |
5.2.1 邮政市场的开放 |
5.2.2 对确保普遍服务的探索 |
5.3 本章小结 |
6.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的新举措及其效应分析 |
6.1 邮政3公司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
6.1.1 日本邮政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
6.1.2 日本邮便2015年 11月以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
6.1.3 邮储银行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
6.1.4 简保生命上市后推出的新举措及其成效 |
6.2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出现的问题 |
6.2.1 股价出现大幅涨跌 |
6.2.2 耗费巨大劳力和费用 |
6.2.3 没能改变邮储银行问题的本质 |
6.3 本章小结 |
7.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 |
7.1 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7.1.1 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历史和现状 |
7.1.2 中国邮政业存在的问题 |
7.1.3 加快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重大意义及面对的新机遇 |
7.2 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给中国提供的经验 |
7.2.1 依法推进 |
7.2.2 做好总体规划 |
7.2.3 政府的强力推动 |
7.3 对推进中国邮政业市场化的政策建议 |
7.3.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
7.3.2 坚持邮政金融与邮政寄递协同发展 |
7.3.3 强化企业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7.4 本章小结 |
本文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 |
致谢 |
(8)邮政业服务供给机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的问题 |
1.1.2 邮政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我国邮政业服务供给相关理论概述及必要性实证研究 |
2.1 我国邮政业服务供给相关理论概述 |
2.1.1 公共物品理论 |
2.1.2 邮政业服务供给机制机理 |
2.1.3 虚拟企业理论 |
2.2 邮政业服务供给重要性实证研究 |
2.2.1 邮政业服务供给与经济发展的计量模型 |
2.2.2 模型变量的筛选 |
2.2.3 模型选择及测量 |
2.2.4 反向回归及其检验 |
2.2.5 模型回归结果的分析 |
第三章 邮政行业服务供给现状 |
3.1 邮政业服务供给主体 |
3.1.1 普遍服务供给主体 |
3.1.2 快递服务供给主体 |
3.2 邮政业服务供给内容 |
3.2.1 普遍服务供给内容 |
3.2.2 快递服务供给内容 |
3.3 邮政业服务供给方式 |
3.3.1 邮政业国内业务供给方式 |
3.3.2 邮政业国际业务供给方式 |
3.4 邮政业务服务供给监管 |
3.4.1 我国邮政业现行的价格监管机制 |
3.4.2 我国邮政业现行的市场准入制度 |
3.4.3 我国邮政业现行服务质量监管机制 |
第四章 邮政业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典型国家邮政业供给优化借鉴 |
4.1 邮政业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4.1.1 普遍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4.1.2 快递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4.1.3 邮政业服务供给合作模式欠佳 |
4.2 典型国家邮政企业合作案例 |
4.2.1 英国邮政开放“最后一公里”投递网络 |
4.2.2 美国邮政与快递公司从竞争到合作 |
4.2.3 日本邮政和联邦快递联合推出快速国际快递服务 |
第五章 邮政业服务供给优化 |
5.1 完善以公平效率为基础的普遍服务供给 |
5.1.1 推进普遍服务供给均等化 |
5.1.2 建立普遍服务基金制度 |
5.1.3 建立普遍服务绩效评估机制 |
5.1.4 建立普遍服务监督机制 |
5.2 完善以有效竞争为基础的快递服务的供给 |
5.2.1 建立快件价格监测体系 |
5.2.2 促进中小型快递企业并购重组 |
5.3 完善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邮政业服务合作供给 |
5.3.1 供给主体之间构建虚拟企业的原则 |
5.3.2 邮政业国内服务的合作供给 |
5.3.3 邮政业国际服务的合作供给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监管 ——以邮政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 |
(一)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
(二)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特点 |
二、我国邮政业改革的历程和成就 |
(一)我国邮政业改革的历程 |
1.邮电一体阶段(1949年-1997年) |
2.邮电分营阶段(1998年-2004年) |
3.政企分开阶段(2005年-今) |
(二)我国邮政业改革取得的成就 |
1.完成了政企分开 |
2.开放了竞争性业务 |
3.完善了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
4.实现了邮政业的蓬勃发展 |
三、我国邮政业政府监管现状及问题 |
(一)我国邮政业政府监管部门 |
1.行业监管部门 |
2.反垄断监管部门 |
3.财政部 |
(二)我国邮政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1.行业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
2.反垄断监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
3.国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4.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
四、改进邮政业政府监管的对策 |
(一)加强行业监管部门监管力量 |
(二)增强反垄断执法机构执法力度 |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 |
五、邮政业政府监管的经验和启示 |
(一)划分好边界,在竞争性业务中引入竞争 |
(二)客观分析国际国内环境 |
(三)搁置争议矛盾,以行业蓬勃发展为目的 |
(四)区分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实现政企分开 |
(五)建立政府监管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含致谢) |
(10)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一) “普遍服务”概念由来 |
(二) “政企分开”机构调整 |
(三) 邮政要建立新型的公共服务企业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价值 |
四、 研究思路 |
五、 研究方法 |
六、 研究技术路线图 |
七、 国内外相关研究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三) 研究评价 |
八、 拟解决关键问题及可能创新点 |
(一) 拟解决关键问题 |
(二) 创新点 |
第二章 邮政信函普遍服务特点 |
一、 邮政信函普遍服务基本理论 |
(一) 信函普遍服务概述 |
(二) 信函普遍服务特点 |
二、 国内外邮政信函普遍服务情况 |
(一) 国外邮政信函普遍服务情况 |
(二) 国内邮政信函普遍服务情况 |
第三章 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现状 |
一、 广州地区信函普遍服务的法律规定 |
二、 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现状 |
(一) 广州地区普遍服务监管制度较完善 |
(二) 广州邮政普遍服务机构设置较合理 |
(三) 普遍服务水平基本达到要求 |
(四) 公共服务网点服务压力增大 |
(五) 不断研发新型公共服务产品 |
(六) 以公益项目促进信函普遍服务 |
(七) 不正当竞争影响普遍服务水平 |
三、 问卷调查分析 |
(一) 硬件设施配置基本达标 |
(二) 投递频次满足公众需求 |
(三) 信函资费普遍可以接受 |
(四) 偶尔发生信函丢失或损毁 |
(五) 部分公众需求超出普遍服务标准 |
(六) 公众反馈信函不会消亡 |
四、 深度访谈分析 |
五、 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 |
(二) 服务水平存在地区差异 |
(三) 网点设置不足 |
(四) 电子化影响,信函逐年下降 |
第四章 广州邮政信函普遍服务改革措施 |
一、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和谐营商环境 |
(一)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维护信函专营权 |
(二)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遏制不正当竞争 |
二、 构建 ISO9001 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
(一) 质量总目标 |
(二) 其他质量目标 |
三、 优化网点布局,确保公共服务均衡 |
四、 加快与新媒体融合,促进普遍服务转型 |
五、 精准锁定受众,加强普遍服务宣传 |
六、 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普遍服务创新 |
(一) 加快布局自助信包箱,实现普遍服务全天候化 |
(二) 整合社会资源,提供信函网点自提服务 |
(三) 灵活动态投递,满足公众个性需求 |
(四) 加强共产品(服务)创新,推进普遍服务可持续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附件 |
四、《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与专营》出版(论文参考文献)
- [1]秦皇岛市邮政普遍服务管理问题研究[D]. 黄奥. 燕山大学, 2020(06)
- [2]苏州邮政普遍服务研究[D]. 孙静. 苏州大学, 2020(03)
- [3]邮政寄递类公共服务优化路径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D]. 于加祥. 湘潭大学, 2020(02)
- [4]广西邮政普遍服务发展的对策研究[D]. 邹志超. 广西大学, 2019(07)
- [5]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研究[D]. 韩晶.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上海大都市邮政公司运行机制优化研究[D]. 司徒辰昊. 东华大学, 2017(06)
- [7]日本邮政业市场化研究[D]. 周建军. 吉林大学, 2016(03)
- [8]邮政业服务供给机制机理研究[D]. 刘凤娇. 北京邮电大学, 2016(04)
- [9]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政府监管 ——以邮政业为例[D]. 马琳. 河北师范大学, 2015(07)
- [10]广州地区邮政信函普遍服务研究[D]. 谢哲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