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保护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高频保护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高频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高琦[1](2021)在《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影响及换相序预测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一直面临着稳定性方面的挑战。为了解决系统振荡和功角失稳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稳定控制措施——换相序技术。“换相序”会改变三相电力系统固有的连接方式,导致保护安装处测得的电气量发生变化,从而对电力系统原有的继电保护造成影响。此外,换相序预测控制也是换相序技术的重要研究部分,预测系统受扰轨迹可以为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换相序策略的制定等提供依据。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具有前瞻性研究的价值。围绕换相序技术这两方面的内容,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详细分析了换相序装置安装在不同位置时的电气量变化过程以及对保护的影响。通过对时域方程和特征方程的求解,分析了电气量中工频分量、非工频分量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换相序过程中,保护安装处的电压和电流都会发生突变,并且电压、电流还包含了各种暂态分量,这些电气量的变化都会对保护造成影响。(2)对于换相序装置,提出了安装在变压器和母线之间、并独立配置保护的设计方案,确保了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很小;对于零序电流保护Ⅰ段,提出了增加小延时的对策,防止误动。在换相序过程中,距离保护Ⅰ、Ⅱ段已经进入了振荡闭锁模式,无需采取特殊措施。(3)换相序预测控制的核心是系统受扰轨迹预测,首先采用典型的三角函数法和自回归法分别建立了轨迹预测模型,然后对这两种预测模型在不同工况、不同预测步长下功角轨迹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自回归预测模型具有精度高、计算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够为换相序预测控制提供有力支撑。应用MATLAB/SIMULINK和PSASP对上述影响、对策及预测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所采取的对策能够有效抑制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且自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受扰轨迹预测效果。

宋国兵,张宇轩,张晨浩,侯俊杰,徐瑞东[2](2021)在《换流站传递特性及其对交直流电网保护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换流器作为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核心元件,连接了交流与直流电网。换流器在调控过程中具有非线性时变特性,对故障电气量的传递特性导致两侧电网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对于继电保护而言,亟需研究换流器两侧电气量之间的联系及两侧系统保护时序上的配合。该文首先介绍了换流站传递特性的数学分析方法,指出了其在进行故障分析工作时的局限性。其次,考虑换流站传递特性,对现有交流、直流保护方法进行了评估。一方面,直流侧换相失败传递至交流侧,可能导致交流侧保护出现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交流系统扰动传递至直流侧,可能影响到直流侧保护的性能。针对可能出现的交/直流保护不正确动作问题,总结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在换流站传递特性影响下,故障特征分析和保护原理的研究思路。

金能[3](2020)在《应对保护用外部设备极端异常工况的电网应急保护判据及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网承担着电力区域互联、电能输送与分配等重要功能,其优良的继电保护对维持电力线路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电网保护的优异性能已经在以往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然而,随着全社会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电网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对保护的四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时设备、电气量采集设备、电气量传输通道/网络及二次直流电源作为继电保护的重要外部设备(以下简称“保护用外设”),其工作状况好坏将直接影响保护的性能。对于电网保护而言,尤其是作为线路主保护的纵联保护,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各种类型的保护用外设异常工况:时钟晶振失振导致两侧采样不同步、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CT)断线、干扰、饱和及数据传输通道/网络异常导致采样数据丢失、二次直流电源丢失导致保护设备失电等。现场一般采取识别出上述保护用外设异常工况后即闭锁或停运相关的保护,造成保护系统的动作性能严重劣化。另外,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电网日趋网络化和智能化,大量网络设备应用后,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将带来更为严重的保护用外设异常工况,由此引发的保护动作可靠性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亟需升级或增加保护系统相关功能以提升其应对保护用外设异常的能力。考虑到外设异常是一种相对小概率事件,如果保护系统在正常工作时也涵盖这部分功能,无疑加大了保护的运行负担,更加复杂的保护其可靠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此,需要从保护架构上进行合理设计,将这部分的功能设计成应急功能,仅在保护用外设异常的应急工况下投入,替代原有的不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保护。为此,本文针对上述变电站保护用外设异常造成的保护系统动作性能降低的问题,研究电网应急保护的系列判据及方案。针对对时设备异常导致线路纵联差动保护退出后保护动作性能降低的问题,基于相空间轨迹识别的思路,选取故障分量瞬时功率差作为重构相空间轨迹的一维时间序列,通过分析不同系统工况下相空间轨迹变化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故障分量瞬时功率相空间轨迹识别的补充式线路纵联保护新判据。该判据完全不受两侧数据失步、线路电容电流及无功补偿装置的影响,且具有免整定、超快速动作以及耐受高过渡电阻等优点。针对CT断线导致双重化配置的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中的一套保护闭锁后线路保护的动作可靠性显着降低的应急工况,借助站域信息与站间直联通道,提出基于多判据冗余的输电线路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与CT断线导致线路仅剩单套保护的应急工况以及现场常用的双重化保护“2取1”跳闸方案相比,所提保护方案能够同时显着地降低保护的误动与拒动概率,并具有抗单个及多个CT异常的能力。针对站间通信信道异常导致单套配置的配电线路纵联主保护退化为就地三段式电流保护后保护可靠性低、且同样存在受电气量采集设备异常影响的问题,对上述多判据冗余保护方案进行改进,提出基于多判据冗余的配电线路就地-远方双重化应急保护方案。所提方案不仅提高了通道异常工况下配网保护的动作速度,还提升了其抗CT异常与网络攻击的能力。针对电气量传输网络异常引发全站采样信息缺失进而导致多条线路保护甚至整站保护不正确动作的极端工况,提出一种具备高可靠性及灵敏性的应急保护系统。分别对多端和双端系统设计补偿电压差判据和测量电抗百分比比较判据,并结合多端电流差动保护或方向保护以及就地距离保护实现故障准确辨识。所提应急保护系统可靠性及灵敏度高,且具备较高的带过渡电阻故障的响应能力,能有效保障全站采样信息缺失后变电站继续运行及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针对保护用二次直流电源丢失导致变电站保护采样、运算及跳闸功能彻底失效的极端工况,提出两种高性价比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为实施基于远方跳闸的线路应急主保护奠定物质基础。进而,提出不依赖多端数据同步对时及数据完整性、基于补偿电压模量比较的应急保护新判据。所提判据灵敏度高,通过与就地距离I段保护配合,能在直流电源丢失场景下有效覆盖被保护线路的大部分故障,其选择性及动作速度均高于距离II段保护。

陈鑫[4](2020)在《机电系统强电磁干扰分析及其电磁防护研究》文中提出信息化战争和电磁武器的发展,造成了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本文以某机电引信为研究对象,以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机电引信内部电场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印刷电路板上微带线对引信内部电磁能量的耦合规律;利用仿真对比分析了引信布置电磁防护措施前后的抗干扰性能;实验研究了模拟引信执行电路在高频强电场辐照下的损伤情况。具体工作内容如下:基于某机电引信,分析其工作原理,建立了引信简化结构模型和电路板模型。利用数值计算软件CST研究了开孔、贯通线和线圈对引信外壳屏蔽效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波形的电磁脉冲对引信结构的耦合情况,仿真研究了电路板微带线对电磁能量的耦合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孔是造成引信外壳电磁泄漏的重要原因,贯通线和线圈会使外壳屏蔽效能急剧下降。在超宽带脉冲、核电磁脉冲和雷电脉冲三种电磁脉冲干扰源中,高频能量较为密集的超宽带脉冲更容易对本文所研究引信造成干扰。电路板微带线耦合电流随微带线长度、宽度的增加而增大,且线宽的变化会影响高频电流的传输特性,而增大拐角会使耦合电流减小。利用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引信加装防护前后的抗干扰性能,研究了吸波材料对引信腔体谐振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吸波材料的最佳安装位置为引信上端盖。利用参数扫描确定了本文所研究引信的最优开孔厚度,分析了电路板屏蔽对微带线能量耦合的抑制作用。利用电子器件的通用模拟器件仿真模型进行电路仿真,分析了滤波器和瞬态抑制二极管对电磁脉冲干扰的阻碍作用。对加装防护措施前后的模拟引信进行了扫频强电场辐照试验,对比试验中出现误动作的频点数量以验证电磁加固措施的有效性。由辐照结果可知:外壳开孔后的模拟引信出现误动作的频点主要是在谐振点附近,且开孔尺寸较小时,引信执行电路均不会出现误动作。加入贯通线后的模拟引信出现误动作的频点数量明显增多,而加入线圈后的模拟引信均未出现误动作,表明线圈对高频电磁能量的耦合能力比贯通线弱。在带有贯通线的模拟引信中安装吸波材料和电路屏蔽罩后,误动作频点数量减少,验证了此两种电磁加固措施的有效性。

刘鹏辉[5](2019)在《基于信号特征辨识的配电网馈线保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承担电能分配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然而,我国配电网发展不充分、不完善,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一方面,配电网网络架构薄弱,点多面广,馈线故障频发;另一方面,馈线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较低,故障检测与诊断能力弱,馈线保护动作正确率与故障定位准确率远低于输电线路。因此,研究新型有效的配电网馈线保护技术,既有其重要性,又有其迫切性。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网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资助下,围绕实际工程背景下的馈线保护需求,探究了系列针对性强的信号特征参量与特征辨识方法,将其引入配电网馈线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动作判据和保护流程,并分析了算法适应性,实施了可靠性测试与示范工程等。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馈线上未安装电压互感器、馈线终端(Feeder Terminal Unit,FTU)通信实时性较差、时间同步能力较弱等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有源配电网馈线区段差动保护方法。利用突变量启动算法,触发馈线区段边界上各FTU相互交换故障电流采样数据;然后利用动态时间弯曲(Dynamic Time Warping,DTW)距离作为信号特征参量,对馈线区段的运行状态进行辨识,构建区段差动保护判据。此外,对所提算法应用于有源配电网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所提保护方法在启动算法与抗同步误差能力强的DTW算法的配合下,可适应上述工程背景,可应用于分布式电源高度渗透的含多分支馈线的有源配电网。仿真测试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数据不同步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2)针对多电源联合供电闭环配电网中故障潮流双向流动与潮流方向鉴别元件缺失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基于相位变化量的故障辨识技术与馈线差动保护方法。在分析馈线故障前电流与故障后正序故障分量电流相位关系的基础上,推导了相位变化量在馈线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差异性表现,并以相位变化量作为特征辨识参量,度量馈线上潮流流向的一致性特征,据此构建了馈线差动保护判据。针对保护装置异步测量情况与馈线电流变化情况分别进行分析,论证了所提保护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借助馈线上现有通信网络,在异步测量情况下即可实现保护功能,不需另行架设专用光纤通信通道;同时,也不需在馈线上加装电压互感器构建方向鉴别元件,便于其工程应用。大量仿真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法的可靠性;此外,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优于一些其它的馈线保护方法。3)为应对配电网励磁涌流容易导致馈线保护误动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辨识的馈线电流畸变剔除与波形重构方法,并构建了相应的馈线保护防误动方案。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取馈线电流的瞬时幅值,在时域上对信号波形进行分段;然后,利用区段边界梯度变化率等参量进行波形辨识,识别、剔除励磁涌流所产生的波形畸变区段,并利用未畸变区段实现波形重构。为排除CT饱和的干扰,在波形辨识环节增加了CT饱和电流辨识功能,能够同时剔除CT饱和电流波形中的畸变区段。不同运行状态下的仿真评估及实际录波数据测试均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相对于已有的励磁涌流辨识与闭锁方法,所提方案既能识别混叠在馈线电流中的励磁涌流,又能抵制CT饱和电流干扰;并且,无须闭锁保护,不会导致保护的中断或延时,为应对励磁涌流提供了新思路。4)针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检测难度大、故障选线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峭度与偏度的单相接地故障检测与选线方法。在分析单相接地故障演化机理、故障暂态零序电流特性的基础上,利用信号数值分布峭度进行信号特征辨识,结合零序电压判据,实现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在馈线三相电压不平衡、间歇性电弧接地等情况下,均可准确确定故障起始时刻。根据暂态零序电流在配电网中的分布规律,利用信号数值分布偏度对故障暂态零序电流进行辨识,构建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判据,确定故障所在馈线。数字仿真测试与实际故障录波数据测试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即使在强噪声干扰下,所提方法依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5)为应对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的定位准确性易受装置间启动不同步影响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DTW距离的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在分析故障点上、下游暂态零序电流特征差异的基础上,利用DTW距离作为信号特征参量,对馈线区段边界暂态零序电流的差异性进行辨识;提出了与DTW距离判据相匹配的故障搜索策略,实现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快速、准确定位。利用DTW距离算法的误差耐受特性,在装置间启动不同步等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所提方法鲁棒性强,适用于装置型号多样、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配电网工程。故障仿真测试与误差耐受性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该方法已被应用于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示范工程,故障定位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

韩坤[6](2019)在《频率波动对电力线路保护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网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当受到扰动时,电网频率、电压、电流等电气量将发生一定的波动。当电力实际系统中某些工况下,例如孤网运行时,导致频率出现较大的波动,此外,电网频率波动与电网的容量密切相关,2016年作为送端的云南电网与南方主网实现了异步互联,云南电网容量约为南方电网容量的1/7,且以大容量直流外送,复杂故障将造成局部有功功率严重缺额或过剩而引起频率的大幅波动,而继电保护多采用工频量方法,当电网频率偏离工频时保护电气测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从而导致保护误动或拒动,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的威胁。针对以上现实问题,以电力线路保护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理论推导、仿真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频率波动对傅里叶算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频率波动对线路保护动作范围、灵敏度等影响,从而给出保护不能正确工作的频率波动边界及机理。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通过理论推导了在不同因素下频率波动对傅里叶算法的影响,推导表明傅里叶算法计算出的电压、电流幅值、相角及阻抗均出现了误差,误差的大小和频率波动的幅度有直接的关系。其次结合不同保护的原理构建了相应的保护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频率波动对不同保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理论推导结论相符合。即频率波动对电力线路电流保护和差动保护基本没有影响,而频率波动较大时对距离保护的动作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导致保护出现拒动的现象。最后在现有文献提出一种修正傅氏算法的基础之上,对该修正算法在具体线路保护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以减小频率波动对线路保护造成的影响,探索出了适应于频率动态变化下的电网保护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科研价值,能够保证线路微机保护在频率波动下可靠、正确动作,对于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张倩[7](2018)在《35kV前七变电站微机保护运行性能分析与改进》文中研究说明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电力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送和电压转换的作用,其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能否连续稳定的工作,继电保护是实现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差动保护作为变压器的主保护,在35k V及以上变电站中普遍采用,但是由于不平衡电流如励磁涌流影响,差动保护可能会发生误动,造成整个变电站停运,随着而来的负荷转移以及其它自动装置动作不但增加了电网运行风险还可能导致另外一台主变因过负荷产生故障。本文首先从继电保护概述入手,分析了国内外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以作者工作的35k V前七变电站为例,介绍了微机保护系统构成及动作机理。然后,分别对线路和主变保护的原则以及配置进行了介绍。接着以一次线路事故为背景对变电站线路进行仿真,得出故障情况下三相电流的变化规律,并对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又以一次主变事故为背景对变压器做了励磁涌流和具有谐波制动差动保护的仿真,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并针对本站线路和主变事故,分析了该站差动保护存在的问题,结合涌流差动事故总结性提出差动保护性能方面暴露的问题,并从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和防范措施,以此解决该站差动保护误动的问题。

何石鱼[8](2007)在《发电厂继电保护若干工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针对发电厂实际运行中有关继电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包括高频保护通道运行中的问题、发电机匝间保护问题以及自并励发电机后备保护问题。通过对高频保护运行中问题的分析,较为全面地研究了高频保护运行指标、通道调试和故障检查方法,提出了提高高频保护投运率的一些建议。通过对匝间保护原理、保护定值、保护反措等方面的研究,结合现场保护误动情况,提出了匝间保护增加负序功率方向闭锁的实施建议。通过对发电机事故中后备保护拒动的原因探讨,分析了自并励发电机出口短路的电流特点,提出了后备保护的配合方案及建议。

薄宏伟,乔伟[9](2005)在《一起电力线路高频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文中认为采用LZ96高频保护作为全线速动主保护的输电线路,在母线PT故障时产生很强的噪声干扰,导致高频保护错误动作。对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避免了在类似情况下高频保护误动情况的再次发生。

周玉兰[10](2003)在《2002年上半年全国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认真总结2002年上半年全国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情况,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水平,重点对元件保护及线路保护进行分析,详细介绍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高压电抗器保护及线路保护中的高频保护、距离保护、零序保护、重合闸等各种保护的正确动作率和不正确动作情况,进行事故分析及责任分析并通过典型事故举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演,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高频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频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影响及换相序预测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换相序技术及继电保护有关问题研究现状
        1.2.2 系统受扰轨迹预测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2.1 引言
    2.2 换相序过程的电气量分析
        2.2.1 换相序过程的工频分量分析
        2.2.2 换相序过程的非工频分量分析
        2.2.3 电气量变化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2.3 不同位置换相序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
        2.3.1 在线路保护范围内换相序的影响
        2.3.2 在母线保护范围内换相序的影响
        2.3.3 在变压器保护范围内换相序的影响
    2.4 仿真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抑制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影响的对策研究
    3.1 引言
    3.2 换相序装置的保护控制一体化设计
    3.3 继电保护的对策研究
    3.4 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受扰轨迹预测研究
    4.1 引言
    4.2 受扰轨迹预测模型的建立
        4.2.1 三角函数预测模型
        4.2.2 自回归预测模型
        4.2.3 预测误差评价指标
    4.3 受扰轨迹预测仿真分析
        4.3.1 三角函数预测模型仿真分析
        4.3.2 自回归预测模型仿真分析
        4.3.3 不同预测模型效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换流站传递特性及其对交直流电网保护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传递特性分析方法
    1.1 开关函数及其改进方法
    1.2 换流器动态相量模型
        1) 面向单一频率的分析方法和故障暂态包含全频带信息相矛盾的问题。
        2) 单个频点电气量的分析精度问题。
        3) 高频分量问题。
2 换流站传递特性对交流系统保护的影响
    2.1 方向纵联保护
    2.2 差动保护
    2.3 距离保护
    2.4 选相元件
    2.5 换流变压器保护
3 换流站传递特性对直流系统保护的影响
    3.1 换流器保护
        1) 换流器100 Hz保护。
        2) 换流器差动保护。
    3.2 直流线路保护
        1) 改进行波保护。
        2) 暂态量保护。
        3) 边界元件电气量保护。
4 结 论

(3)应对保护用外部设备极端异常工况的电网应急保护判据及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应对保护用外设异常工况的电网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1.2.1 对时设备异常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1.2.2 CT异常工况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1.2.3 电气量传输通道/网络异常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1.2.4 二次直流电源丢失应对策略研究现状
    1.3 电网保护在提升对外设工况异常适应性方面面临的技术挑战
    1.4 本文的研究路线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应对对时设备异常的补充式线路纵联保护新判据
    2.1 引言
    2.2 相空间基本原理及参数确定
        2.2.1 相空间基本原理
        2.2.2 相空间参数选取方案
    2.3 故障分量瞬时功率的相空间轨迹分布特征
        2.3.1 外部故障时相空间轨迹分布特征
        2.3.2 内部故障时相空间轨迹分布特征
    2.4 基于相空间轨迹识别的线路纵联保护新判据
        2.4.1 保护判据的设计
        2.4.2 线路电容电流及补偿装置对新判据影响
        2.4.3 同步对时误差对所提判据的影响
    2.5 仿真验证
        2.5.1 正常运行及区外故障时新判据动作安全性验证
        2.5.2 区内故障时保护新判据性能验证
        2.5.3 新判据抗同步对时误差能力验证
        2.5.4 新判据适应无功补偿装置能力验证
        2.5.5 新判据适应其他系统结构的能力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应对CT断线工况的输电线路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多判据冗余的输电线路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
        3.2.1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基本理念
        3.2.2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设计
    3.3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性能分析
        3.3.1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误动概率分析
        3.3.2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拒动概率分析
        3.3.3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门槛值的整定
        3.3.4 高可靠性应急保护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3.4 仿真验证
        3.4.1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区外故障
        3.4.2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区内故障
        3.4.3 应急工况下再次发生CT断线及区内故障
        3.4.4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互感器受扰
        3.4.5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发生区内故障伴随CT饱和
        3.4.6 应急工况二的情形下发生区外故障伴随CT饱和
    3.5 本章小结
4 应对纵联通道异常的配电线路就地—远方双重化应急保护方案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多判据冗余的配电线路高可靠保护方案
        4.2.1 高可靠远方保护基本原理
        4.2.2 远方保护的误动/拒动概率分析
        4.2.3 远方保护的门槛值整定
        4.2.4 就地-远方保护综合配合方案误动/拒动概率分析
    4.3 基于多判据冗余的配电线路就地-远方双重化应急保护实现方案
        4.3.1 基于智能断路器的保护跳闸逻辑
        4.3.2 就地-远方保护最优跳闸配合方案
    4.4 仿真验证
        4.4.1 区内故障
        4.4.2 区外故障
        4.4.3 互感器受扰
        4.4.4 区内故障伴随CT饱和
        4.4.5 CT断线
    4.5 本章小结
5 应对全站采样信息缺失的智能变电站应急保护判据及方案研究
    5.1 引言
    5.2 全站信息缺失场景的应急保护解决思路
    5.3 应对全站采样信息缺失的应急保护策略
        5.3.1 故障区域的大致界定
        5.3.2 故障区域最小化隔离
    5.4 特殊运行工况下的应急保护判据
    5.5 仿真验证
        5.5.1 应急保护系统启动判据的仿真验证
        5.5.2 应急保护测量判据的仿真验证
        5.5.3 应急保护系统实施方案
    5.6 本章小结
6 应对直流电源丢失的变电站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及应急保护新判据研究
    6.1 引言
    6.2 有效解决直流电源丢失问题的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
        6.2.1 应急工况五的典型场景及解决思路
        6.2.2 基于集中测控装置的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
        6.2.3 基于远跳装置的二次系统性能提升方案
    6.3 应对应急工况五的应急保护系统
    6.4 不依赖数据同步及数据完整性的补偿电压模量比较新判据
        6.4.1 区内外故障时补偿电压模量的不同分布规律
        6.4.2 补偿电压模量比较判据
    6.5 仿真验证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4)机电系统强电磁干扰分析及其电磁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磁兼容发展历程
        1.2.2 机电引信的电磁损伤研究现状
        1.2.3 引信的抗电磁干扰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电磁辐射机理分析与电磁加固措施
    2.1 电磁辐射理论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2.1.2 电磁干扰耦合途径
    2.2 电磁防护措施
        2.2.1 屏蔽效能
        2.2.2 其它抗干扰措施
    2.3 本章小结
3 高频电磁干扰下引信腔内电场分布与负载耦合特性研究
    3.1 时域有限差分法及CST软件的介绍
        3.1.1 时域有限差分法
        3.1.2 CST微波工作室简介
    3.2 引信外壳屏蔽模型的建立
        3.2.1 引信外壳近似模型
        3.2.2 内部电子电路的模型
    3.3 引信腔内电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开孔对引信外壳能量耦合的影响
        3.3.2 线圈及腔内连接线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3.3.3 不同的脉冲干扰源对腔内电场的影响
    3.4 腔内PCB微带线的能量耦合
        3.4.1 微带线线长对能量耦合的影响
        3.4.2 微带线线宽对能量耦合的影响
        3.4.3 微带线拐角对电磁能量耦合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引信电磁加固措施研究
    4.1 吸波材料对腔体谐振的抑制作用
    4.2 抑制开孔耦合
    4.3 执行电路电磁加固措施
        4.3.1 电路的屏蔽防护
        4.3.2 滤波和限幅防护
    4.4 本章小结
5 机电引信强电磁辐照实验研究
    5.1 实验系统
    5.2 引信机电系统辐照方案
        5.2.1 辐照对象
        5.2.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5)基于信号特征辨识的配电网馈线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配电网馈线保护的研究现状
        1.2.1 多源供电配电网故障分析与馈线保护研究现状
        1.2.2 配电网励磁涌流及馈线保护应对措施研究现状
        1.2.3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选线与定位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选题依据和研究对象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DTW距离的有源配电网馈线区段差动保护
    2.1 基于DTW距离的特征辨识与区段差动保护
        2.1.1 馈线区段差动保护构思
        2.1.2 DTW距离算法原理
        2.1.3 抗同步误差能力分析
    2.2 DTW距离算法的适应性分析
        2.2.1 电机类DG接入下的适应性分析
        2.2.2 逆变类DG接入下的适应性分析
    2.3 馈线区段差动保护实现方案
        2.3.1 启动时刻的确定
        2.3.2 基于DTW距离的保护判据
        2.3.3 保护的实现流程
    2.4 仿真验证与分析
        2.4.1 仿真测试与验证
        2.4.2 抗同步误差能力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源供电闭环配电网故障辨识与馈线差动保护
    3.1 双端馈线故障辨识与差动保护
        3.1.1 基于相位变化量的双端馈线故障辨识
        3.1.2 双端馈线差动保护实现步骤
        3.1.3 馈线差动保护方法的特性分析
    3.2 三端馈线故障辨识与差动保护
        3.2.1 基于相位变化量的三端馈线故障辨识
        3.2.2 异步测量下保护算法的实现策略
        3.2.3 三端馈线差动保护实现步骤
    3.3 仿真验证与分析
        3.3.1 仿真测试与验证
        3.3.2 可靠性分析与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电网励磁涌流辨识与馈线保护防误动方案
    4.1 配电网励磁涌流分析
    4.2 信号波形辨识与馈线保护防误动方案
        4.2.1 馈线保护防误动方案构思
        4.2.2 信号瞬时幅值与波形区段检测
        4.2.3 基于波形辨识的畸变剔除与重构
    4.3 仿真测试与评估
        4.3.1 励磁涌流侵入空载馈线测试与评估
        4.3.2 励磁涌流侵入带负荷馈线的测试与评估
        4.3.3 饱和故障电流测试与评估
    4.4 现场录波数据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峭度与偏度的单相接地故障检测与选线
    5.1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5.2 基于峭度与偏度的故障特征辨识与保护原理
        5.2.1 基于信号峭度的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方法
        5.2.2 基于信号偏度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5.3 仿真验证与分析
    5.4 现场录波数据测试
        5.4.1 故障检测方法测试
        5.4.2 故障选线方法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DTW距离的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方法
    6.1 基于DTW距离的信号差异性辨识与适应性分析
        6.1.1 故障点上下游信号差异性分析
        6.1.2 DTW距离算法的适应性分析
    6.2 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实现方案
        6.2.1 故障定位判据
        6.2.2 故障定位流程
    6.3 仿真验证与分析
        6.3.1 故障定位仿真测试
        6.3.2 误差耐受性测试与对比
    6.4 RTDS建模测试与工程应用
        6.4.1 RTDS建模测试
        6.4.2 故障定位示范工程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授权与公开的发明专利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6)频率波动对电力线路保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动态及现状
        1.2.1 频率的研究现状
        1.2.2 现有傅氏算法的研究现状
    1.3 电力线路的保护配置
    1.4 电力线路保护原理
        1.4.1 电流保护基本原理
        1.4.2 距离保护基本原理
        1.4.3 差动保护基本原理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1.5.1 主要研究思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频率波动对电流保护的影响
    2.1 引言
    2.2 频率波动对单电气量傅里叶算法的影响理论分析
        2.2.1 频率波动对基波幅值的影响
        2.2.2 计及谐波下频率波动对傅氏算法的影响分析
        2.2.3 衰减直流分量对傅氏算法的影响分析
        2.2.4 计及衰减直流分量下频率波动对傅氏算法的影响
        2.2.5 多因素并存下频率波动对傅氏算法的影响分析
    2.3 频率波动下电流保护的动作特性仿真验证
        2.3.1 电力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模型的搭建
        2.3.2 仿真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频率波动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3.1 引言
    3.2 频率波动对两电气量傅里叶算法的影响理论分析
        3.2.1 频率波动对幅值相位的影响
        3.2.2 复杂故障信号下频率波动对傅氏算法的影响
    3.3 频率波动下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仿真验证
        3.3.1 距离保护仿真模型的搭建
        3.3.2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频率波动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4.1 引言
    4.2 频率波动对多电气量傅里叶算法的影响理论分析
    4.3 频率波动下差动保护的动作特性仿真验证
        4.3.1 线路差动保护仿真模型的构建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针对保护受频率波动影响的解决措施
    5.1 引言
    5.2 一种用于频率波动时幅值相位计算的修正傅氏算法
    5.3 修正算法在线路保护中的适应性分析
        5.3.1 修正算法在三段式电流保护中的适应性分析
        5.3.2 修正算法在距离保护中的适应性分析
        5.3.3 修正算法在差动保护中的适应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35kV前七变电站微机保护运行性能分析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继电保护概述
        1.1.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1.2 变电站继电保护
    1.2 变电站继电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前七变电站微机保护原理及分析
    2.1 前七变电站概述
    2.2 变电站微机保护概述
    2.3 变电站线路保护配置
        2.3.1 变电站线路微机保护种类
        2.3.2 线路保护配置原则
        2.3.3 前七变电站线路保护实际配置
    2.4 变电站主变保护配置
        2.4.1 变电站变压器微机保护种类
        2.4.2 主变保护配置原则
        2.4.3 前七变电站主变保护实际配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前七变的线路保护事故仿真分析
    3.1 前七变故障前线路运行方式及跳闸过程
    3.2 前七变故障线路仿真
    3.3 前七变电站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
        3.3.1 正常运行的接线方式
        3.3.2 正常的运行方式潮流计算
        3.3.3 检修及事故运行的接线方式
        3.3.4 检修及事故运行的潮流计算
    3.4 前七变线路故障原因分析
    3.5 前七变线路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5.1 暴露的问题
        3.5.2 改进措施建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前七变主变微机保护事故分析及改进
    4.1 前七变主变正常运行方式及跳闸过程
        4.1.1 前七变主变正常运行方式
        4.1.2 前七变电站两次事故跳闸过程
    4.2 前七变主变空载合闸励磁涌流仿真
    4.3 前七变电站两次主变事故原因分析
        4.3.1 第一次主变跳闸事故原因分析
        4.3.2 第二次主变跳闸事故原因分析
        4.3.3 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原因总结
    4.4 前七变具有谐波制动的差动保护仿真
    4.5 前七变主变涌流引起差动误动的改进建议
        4.5.1 利用间断角判据防范励磁涌流
        4.5.2 利用二次谐波制动原理范励磁涌流
        4.5.3 提高变压器微机保护性能的改进建议
    4.6 前七变电站主变事故预防改进措施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发电厂继电保护若干工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1.3 本论文所作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高频保护通道典型故障分析与相关对策研究
    2.1 引言
    2.2 高频通道典型故障分析
        2.2.1 高频通道构成
        2.2.2 高频通道典型缺陷分析
    2.3 高频信号的干扰及防范
        2.3.1 高频信号的干扰
        2.3.2 防范干扰的对策
    2.4 高频保护通道运行指标分析
        2.4.1 收信灵敏起动电平
        2.4.2 收信裕度及通道异常告警
        2.4.3 收发信机输入阻抗及通道阻抗确定
        2.4.4 高频通道传输衰耗
    2.5 小结
第三章 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保护
    3.1 引言
    3.2 纵向零序电压匝间保护构成
    3.3 纵向零序电压匝间保护动作情况
    3.4 匝间保护误动分析
        3.4.1 故障及保护动作情况
        3.4.2 匝间保护动作原因分析
        3.4.3 匝间保护存在的问题
        3.4.4 保护误动原因
    3.5 零序电压匝间保护的反措
        3.5.1 保护原理的改进
        3.5.2 增加短延时的反措
        3.5.3 增加负序功率方向的反措
        3.5.4 负序功率方向闭锁的匝间保护方案
    3.6 发电机匝间保护定值确定
        3.6.1 发电机定子线圈分布情况
        3.6.2 125MW 机组匝间短路电压计算
        3.6.3 125MW 机组定值确定
    3.7 匝间保护反措的实施
        3.7.1 反措的原因
        3.7.2 反措的内容
        3.7.3 反措实施的效果
    3.8 小结
第四章 自并励发电机后备保护
    4.1 引言
    4.2 发电机后备保护拒动事故
        4.2.1 事故过程中保护的动作情况
        4.2.2 发电机后备保护拒动原因分析
    4.3 自并励励磁发电机后备保护
        4.3.1 自并励励磁发电机故障电流的特点
        4.3.2 自并励发电机与传统后备保护
        4.3.3 本次故障后备保护拒动原因分析
        4.3.4 适用于自并励发电机的后备保护
    4.4 有关问题的探讨
        4.4.1 保护的选型及配置
        4.4.2 保护的运行管理
    4.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10)2002年上半年全国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1 元件保护运行情况
    1.1 发电机保护运行情况
    1.2 变压器保护运行情况
    1.3 母线保护及失灵保护运行情况
        1.3.1 母线保护运行情况
        1.3.2 失灵保护运行情况
    1.4 电抗器保护运行情况
2 线路保护运行情况
    2.1 220 kV系统运行情况
        2.1.1 高频保护运行情况
        2.1.2 距离保护运行情况
        2.1.3 零序保护运行情况
        2.1.4 重合闸运行情况
    2.2 500 kV系统保护运行情况
    2.3 330 k V系统运行情况
3 继电保护运行情况责任分析

四、高频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换相序技术对继电保护影响及换相序预测控制的研究[D]. 高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换流站传递特性及其对交直流电网保护影响[J]. 宋国兵,张宇轩,张晨浩,侯俊杰,徐瑞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 [3]应对保护用外部设备极端异常工况的电网应急保护判据及方案研究[D]. 金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4]机电系统强电磁干扰分析及其电磁防护研究[D]. 陈鑫.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于信号特征辨识的配电网馈线保护方法研究[D]. 刘鹏辉. 湖南大学, 2019
  • [6]频率波动对电力线路保护的影响研究[D]. 韩坤.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8)
  • [7]35kV前七变电站微机保护运行性能分析与改进[D]. 张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8]发电厂继电保护若干工程问题研究[D]. 何石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7(02)
  • [9]一起电力线路高频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J]. 薄宏伟,乔伟. 冶金动力, 2005(06)
  • [10]2002年上半年全国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情况分析[J]. 周玉兰. 中国电力, 2003(05)

标签:;  ;  ;  ;  ;  

高频保护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