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头方位异常8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楠[1](2020)在《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效果评估》文中指出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我国新产程标准专家共识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怎样降低首次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是目前我国产科医师面对的严峻问题[3]。阴道助产手术包括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术。阴道手术助产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的一种合理助产方式的选择,产妇能否顺利地进行自然分娩与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对助产技能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需要操作者娴熟的技巧,正确使用才能够避免母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发生产程异常或需要紧急分娩时,严格掌握阴道助产术的手术指征、掌握手术技巧及母儿并发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以使产妇、胎儿迅速地脱离危险,保障分娩安全,减少母婴损伤。所以,产钳、胎头吸引术等阴道助产技术是每一名产科医生及助产士都必须完全了解及娴熟掌握的重要技能。有关数据表明,2002年,胎头吸引术、产钳助产术的使用率分别为3.3%、1.9%,2011年,涵盖上述两类手术在内的阴道手术助产率严重下降,还不足1.107%[4-5]。由此可知,我国应重视并强化阴道助产技术的专业化、规范化培训,促其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分析2015~2019年48个月期间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前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产妇中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希望能够在改善阴道手术助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剖宫产手术使用率,改善母儿结局。并且通过对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在分娩过程中使用到的阴道手术助产进行规范严谨地模拟培训,通过当前备受业内推崇且应用比较广泛的柯氏四级评估模式客观全面地评估培训成效,同时利用此模式完成对新生儿临床指标的客观化、精准化评估,由此明确模拟培训对医护工作者专业知识能力、对分娩过程中发生产程异常或紧急分娩时处理能力的影响,以及母婴结局的改变情况。研究方法1.培训对象于2017.4.1-2019.3.31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产科阴道手术助产模拟培训的产科医生及助产士。纳入标准:接受培训后顺利通过考核,且各方面资料都完善、准确的在岗医护者;排除标准:未全程参与培训或者培训后没有顺利通过考核的对象、参与试验设计的医务工作者。总共有1 17名医护者接受培训,剔除5名资料数据不全者,以112名医护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全面深入地分析。全面收集并梳理包括性别、科室等在内的基本信息(详情可参考附录1)。2.研究对象收集并汇总2015.3.1-2019.3.31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52552例产妇的病历资料,将阴道手术助产培训全程进一步划分为下述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前):2015.3.1-2017.2.28共25550例产妇,2017年3月份为培训时间,第二阶段(培训后):2017.4.1-2019.3.31共27002例产妇。3.排除标准(1)缺席或补考人员。(2)产妇:①失随访者。②有阴道手术助产禁忌症者如:非纵产式或面先露;胎方位或胎头高低不清楚;胎头未衔接;宫口未开全;头盆不称;胎儿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胎儿成骨不全;胎头位置不佳;需胎头旋转>45°方能正确放置产钳或胎头吸引器进行助产[5]。4.观察指标分析培训前2015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和培训后2017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于本院分娩产妇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探讨并研究培训后2017~2019年分娩产妇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中转剖宫产率、会阴裂伤率等重要指标的变化情况。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2.0软件对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及规范分析计数资料,均以%的形式进行描述,进行严格规范地χ2检验,P<0.05被判定为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价值。结果1.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全面深入地调查发现,85.71%的受训者表示,培训过程中提供的课程内容严谨、正确,80.36%的受训者表示导师各方面都很专业,教学能力强,并且在培训中注意教学方法,65.17%表示,提供的模拟场景非常逼真,95.54%表示课程内容和贴合现实,应加大培训力度,84.82%的受训者表示,通过培训,理论基础得到有效夯实,技能水平也有所提升。2.理论演练成绩:在接受严谨规范地培训之后,学员的理论成绩、操作水平、协同配合能力等均得到显着改善(P<0.05)。通过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Spearson相关分析法客观全面地明确学员一般情况和成绩之间所具有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理论成绩和预习时间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P<0.05),学员的演练成绩和工龄、年龄等因素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3.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前后分娩情况:培训后(2017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培训前(2015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而阴道分娩的胎吸助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则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个阶段在产钳助产方面未见明显不同,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4.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后助产情况:在开展阴道助产模拟培训之后,助产率不断提高,剖宫产率持续降低,产妇的会阴Ⅲ度裂伤率也明显降低。阴道助产率由 2015.3.1~2017.2.28 的 0.61%大幅度上升到了 2017.4.1~2019.3.31 的 2.44%;而剖宫产率由2015.3.1~2017.2.28的58.52%大幅度下降到了 2017.4.1~2019.3.31的46.42%;新生儿窒息率由2015.3.1~2017.2.28的0.39%降低到2017.4.1~2019.3.31 的 0.27%;会阴Ⅲ度裂伤率由 2015.3.1~2017.2.28 的0.000377%降低到 2017.4.1~2019.3.31 的 0.000346%。(见下表)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前后助产情况#12结论1.在评估培训质量以及发现问题方面,柯氏评估模式具备有效性。2.作为一类教学模式,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具备实用性以及必要性,强化对产科医生、助产士临床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充分提高技术水平,熟练掌握胎头吸引术、产钳等助产技术和产科技巧,充分认识到助产技术(胎头吸术、出口产钳、低位产钳等)的重要性,合理应用阴道助产技术处理异常产程。3.产科阴道助产模拟演练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有重要意义。
卫羿芳[2](2019)在《136例伴会阴侧切与不伴会阴侧切的低位产钳术相关母婴结局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伴会阴侧切和不伴会阴侧切的低位产钳术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经产钳助产分娩的136例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时是否行会阴侧切分为会阴侧切组和不伴会阴侧切组,其中会阴侧切组58例,不伴会阴侧切组78例,收集产妇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长短、出血量、尿潴留、会阴裂伤程度,以及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出生血糖、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pH、BE)、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和是否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等相关信息,以此来比较并分析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结局。结果:1、会阴侧切组与不伴会阴侧切组侧切组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长短、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会阴侧切组中有7.69%(6/78)发生了II度会阴裂伤,其余为I度或I度以下裂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会阴侧切组与不伴会阴侧切组新生儿的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pH)、出生血糖、新生儿Apgar评分(5分钟)及是否转入NIC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与不伴会阴侧切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出生脐动脉血血气(BE),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助产分娩时,会阴侧切组与不伴会阴侧切组产妇发生会阴严重裂伤的情况无显着差异,会阴侧切组与不伴会阴侧切组比较产妇发生II度及以下会阴裂伤在会阴侧切组较高。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5分钟Apgar评分和入住NICU没有显着差异。因此在详细评估产妇会阴条件后,采取低位产钳术辅助生产时,会阴侧切并不是必要的。
徐小英,许翠红[3](2016)在《探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徒手旋转抬头纠正胎方位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胎方位异常产妇96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产妇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徒手旋转抬头纠正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操作治疗,对比2组产妇分娩方式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率以及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阴道分娩时间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对提升产妇顺产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能缩短产妇阴道分娩时间,提高新生儿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廖玲,廖东林,李慧龄,苏芳,蔡玉珍[4](2015)在《骨盆摇摆配合气囊仿生助产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骨盆摇摆配合气囊仿生助产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择头位难产孕妇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0例,观察组采用骨盆摇摆配合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分娩,对照组采用常规舒适的体位配合徒手旋转胎头分娩,观察2组的产程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成功纠正胎方位91.00%(182/200),高于对照组的65.00%(130/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94,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7.00%(14/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0%(5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119,P<0.01。观察组第1、2产程和总产程分别为(8.86±2.20)、(0.72±0.52)、(9.78±2.8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60±2.10)、(1.02±0.82)、(13.83±3.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84、4.058、12.609,P<0.01。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17.20%(32/186),会阴裂伤Ⅱ度发生率为6.45%(12/186),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00%(2/200),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0,产后出血量为(150.80±43.54)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7%(62/146)、41.48%(61/146)、9.00%(18/200)、3.00%(6/200)、(254.60±83.50)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骨盆摇摆配合气囊仿生助产能有效纠正胎方位,降低头位难产和剖宫产率,缩短第1、2产程,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徐素琴[5](2013)在《徒手旋转异常胎头位置52例的临床助产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实施徒手转胎头方位矫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对52例3541周临产的孕妇,经B超检查或于产程中阴道检查发现枕横位及枕后位,行徒手转胎头方位为枕前位。结果:顺利自然阴道分娩43例,阴道分娩率为82.69%。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方位不需要器械,只要头盆相称,旋转时机恰当,成功率较高,使难产变为顺产,降低了剖宫产率。
古立平,许丽娜[6](2013)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儿不良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第二产程剖宫产54例为研究组,第一产程剖宫产192例为对照组。对2组胎头方位、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①以胎头方位异常为指征的剖宫产,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组羊水性状、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比较,研究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胎头先露高低与新生儿窒息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潜在着对母儿有更不利的因素,故要把握时机,尽量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
白晓霞,田亚丽[7](2012)在《阴道手法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的效果。方法对110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行阴道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分析旋转时机、胎儿体重对转位成功的影响。结果 110例中89例成功转为枕前位经阴道分娩,旋转成功率达80.91%;枕横位79例,成功68例,成功率86.08%;枕后位31例,成功21例,成功率67.74%。宫口扩张5~7 cm时的转位成功率最高,为57.30%(51/89);胎儿体重对转位成功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方位不增加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张书芬,龚姗,陈晓冬,李云飞,郝天羽[8](2011)在《单胎头位初产妇产程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存在难产因素初产妇产程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分娩的3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的产程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程图异常组中难产因素的构成比和剖宫产率均高于产程图正常组;存在难产因素的组别(胎方位异常组、宫缩乏力组、巨大儿组)产程中各阶段时限均较正常产妇组长,宫颈扩张速度均较正常组慢,胎头位置均高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对产程图中各阶段时限、宫颈扩张速度及胎头位置等指标进行监测,来预测和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因素的存在,及时给予处理,改善母儿预后。
喻姗[9](2010)在《头位难产10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108例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和适宜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168例头位分娩时发生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位难产发生率为11.37%。胎位异常、产力异常等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分别占难产总数的72.22%和10.19%。结论:头位难产发生率高,重视早期识别及预防,可以使难产变为顺产,对母儿有利,同时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单小兰[10](2009)在《324例胎头浮动分娩结局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初产妇临产前胎头浮动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324例有临产现象的初产妇单胎头位、孕周≥37周,经腹部检查胎头仍高浮者,为胎头浮动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同等条件下)胎头入盆者289例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产妇自产程开始至分娩的全过程。结果两组间过期妊娠发生率有显着差异(P<0.05),其产程中胎头浮动组的潜伏期和活跃期延长或停滞均明显高于胎头入盆组,经阴道分娩及经剖宫手术分娩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且胎头浮动组的新生儿平均体重亦高于胎头入盆组的平均体重。结论胎头浮动可使头位难产率增加。
二、胎头方位异常8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胎头方位异常8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产科阴道手术助产模拟培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136例伴会阴侧切与不伴会阴侧切的低位产钳术相关母婴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产钳指征 |
2.2.1 产妇适应证 |
2.2.2 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 |
2.3 观测指标 |
2.3.1 产妇观测指标 |
2.3.2 新生儿观察指标及方法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会阴侧切组与不伴会阴侧切组的产妇结局比较 |
3.2 会阴侧切组与不伴会阴侧切组的新生儿结局比较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探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2-3]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观察组实施手转胎头纠正法成功率 |
2.2 2组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对比 |
2.3 2组产妇新生儿评分以及阴道分娩时间对比 |
3 讨论 |
(5)徒手旋转异常胎头位置52例的临床助产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徒手旋转胎头指征 |
1.3 操作方法 |
1.4 结果 |
1.5 成功转位的新生儿情况 |
2 讨论 |
3 小结 |
(6)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儿不良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
3.2 重视产程图及头位分娩评分法 (四项评分) 在产程中的应用 |
3.3 第二产程剖宫产并发症的防治 |
3.4 规范剖宫产手术指征, 加强年轻医师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培训 |
(7)阴道手法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8)单胎头位初产妇产程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难产因素构成比和剖宫产率比较 |
2.2 存在难产因素产妇与正常产妇产程各阶段时限比较 |
2.3 存在难产因素产妇与正常产妇宫口扩张速度比较 |
2.4 存在难产因素产妇与正常产妇产程各阶段胎头位置的比较 |
3 讨论 |
(9)头位难产10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头位难产的诊断: |
1.3 头位难产的类型 |
1.4 方法: |
2. 结果 |
2.1 头位难产发生原因及分娩方式 (表1) 。 |
2.2 头位难产中胎头位置异常与产时胎方位关系。 |
3. 讨论 |
(10)324例胎头浮动分娩结局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用u检验。 |
2 结果 |
2.1 分娩时产妇的年龄及孕周对比 (x±s) |
2.2 胎头入盆时机对比 |
2.3 两组间产程比较 |
2.4 两组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征的比较 |
2.5 产时产后两组母、婴情况比较 |
2.6 胎头浮动的相关因素 |
3 讨论 |
3.1 发生率及原因 |
3.2 胎头浮动对分娩的影响 |
3.3 分娩方式的选择 |
四、胎头方位异常8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产科阴道助产模拟培训效果评估[D]. 王亚楠. 郑州大学, 2020(02)
- [2]136例伴会阴侧切与不伴会阴侧切的低位产钳术相关母婴结局分析[D]. 卫羿芳.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3]探讨徒手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的临床效果[J]. 徐小英,许翠红. 当代医学, 2016(31)
- [4]骨盆摇摆配合气囊仿生助产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研究[J]. 廖玲,廖东林,李慧龄,苏芳,蔡玉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31)
- [5]徒手旋转异常胎头位置52例的临床助产体会[J]. 徐素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3)
- [6]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儿不良结局的影响[J]. 古立平,许丽娜. 基层医学论坛, 2013(04)
- [7]阴道手法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异常临床分析[J]. 白晓霞,田亚丽. 宁夏医学杂志, 2012(03)
- [8]单胎头位初产妇产程图分析[J]. 张书芬,龚姗,陈晓冬,李云飞,郝天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18)
- [9]头位难产108例临床分析[J]. 喻姗.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08)
- [10]324例胎头浮动分娩结局临床观察[J]. 单小兰.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