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开心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一、阿月浑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白倩[1](2019)在《中国黄连木性别表现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中国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是荒山绿化、用材、观赏树种,因其果实含油率40%以上,现成为北方重点发展的生物能源树种。但其为雌雄异株且缺乏良种,造成人力、地力的浪费及产量的低而不稳。项目组发现了罕见的雌雄同株资源,为探究其生物学特性、起源及花发育机制,本研究利用雌雄同株与雌雄异株材料,探究了不同性别类型黄连木表型特征、不同性别表现的部位DNA分子标记、性别稳定性、花芽分化与花器发育过程,并取性别分化关键期的各性别花芽进行了 RNA转录组及Small RNA测序,初步筛选出影响性别决定的关键基因后,对候选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主要结果如下:1.在河南、河北共发现99株雌雄同株黄连木,两地均包括雌雄同株不同枝、雌雄同株同枝、雌雄同花序和雌雄同花类型。对其中23株展开详细调查,发现河北雌雄同株比例占当地黄连木的15%,两性花小花外观与雄花相似,但其花序显着大于雄花序而小花数量差异不显着,故小花间距较大。花序、小花器官等变异情况多样,如花药数有1-6枚等。雌雄同株的开花散粉物候期变化较大,进一步授粉试验证明雌雄配子体均可育,两性花可自花授粉。2.用24对已在黄连木属植物中进行性别鉴定的引物及针对特异条带设计的16对特异引物,对雌株、雄株、雌雄同株上雌、雄、两性部位的DNA进行扩增,发现差异条带为不同植株或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与性别无关。同一棵雌雄同株不同性别部位的扩增带均完全一致。3.雌雄同株不同性别部位采集接穗嫁接后的性别表现与接穗性别不完全一致;雌雄同株大树上单枝性别可在一年内转变,说明特异性别并非起源于稳定的芽变。4.石蜡切片结果发现各性别类型在花发育早期均存在花原基两性期,第一年分化出雌性器官优先(雄蕊原基退化成第二轮被片,形成雌花)或雄性器官优先(雌蕊原基逐渐消失)两种类型,第二年雄性器官优先型可发育成雄花(无雌蕊原基)或两性花(再次形成雌蕊原基)。内部发育过程可通过外部形态特征及物候期初步判断。5.性别间差异基因种类相似,但表达模式有异,花器最终表型可能是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造成。促雌及促雄基因间互相抑制,两性花第一年促雄基因高表达,而第二年大部分促雌促雄基因均不同程度地上调;两性花第二年性别分化关键期有大量响应光和冷的基因富集,说明两性花形成与春化有关,HSP、MADS、AP2家族等基因在性别分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在两次性别分化关键期,各性别类型的Small RNA测序中共鉴定到的已知miRNA成熟体385个,前体735个,预测到novel miRNA成熟体86个,前体109个;筛选出23个在性别中差异表达的miRNA;与转录组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了较多调控花发育的重要miRNA及通路。7.获得PcHSP70-1及PcHSP90基因全长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功能验证,过表达PcHSP70-1可上调花发育相关基因,促进拟南芥抽薹并使花期提前,在干旱条件也可多抽薹。本研究排除了雌雄同株黄连木起源于芽变的假设,推测是环境持续作用造成的基因标签影响了性别决定。最终性别随着环境变化基因标签发生变化,表现为基因型不变,性别却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

杨子玥[2](2018)在《中国黄连木雌雄同株资源授粉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质能源树种之一,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树种。一般认为黄连木为雌雄异株植物,项目组在黄连木种质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系列黄连木雌雄同株资源。为了进一步发掘黄连木雌雄同株资源,开展了雌雄同株黄连木的授粉技术的研究,包括在雌雄同株黄连木的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分别采集花粉,测定花粉萌发率,以确定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适宜的采集时间;通过在不同的萌发温度下比较花粉萌发率以确定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适宜的培养温度;通过不同温度的贮藏条件,找到雌雄同株黄连木适宜的花粉贮藏温度及时间;对雌雄同株黄连木不同无性系的花粉进行比较以初步挑选花粉量大的授粉树;比较了雌雄同株黄连木雌雄同株不同枝、雌雄同株同枝、雌雄同花序、两性花4种类型花粉的萌发率,对照为雄株黄连木;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雌雄同株黄连木子代的父本,统计各父本在子代中所占比例,从而选择出雌雄同株黄连木适宜的授粉组合,提出了利用DNA亲子鉴定确定适宜授粉组合的新方法。主要结果有:1.在盛花期采集的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的萌发率比初花期的25.4%和末花期的38.6%都高,为52.3%,显着高于初花期采集的花粉(P ≤0.05),适宜的花粉采集时间为盛花期;2.在20℃、25℃、30℃ 3个萌发温度条件下,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的萌发率在30℃时最高,为46.7%,并且显着高于其他2个萌发温度下的萌发率32.5%和33.0%(P≤0.05),适宜的花粉萌发温度为30℃;3.在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贮藏的35天的时间内,-20℃贮藏下的花粉萌发率从42.1%降到了 40.4%,下降了 1.7%,25℃C下贮藏的花粉萌发率从39.8%降到了22.7%,下降了 17.1%,在-20℃条件下贮藏的花粉其萌发率在相同时间内比在室温下贮藏的花粉萌发率下降的更少,因此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更适合在-20℃条件下贮藏,可以在-20℃的贮藏条件下贮藏30天以上;4.在4种不同类型的花粉中,雌雄同花序的花粉萌发率为35%,显着高于雌雄同株同枝的18.7%,但二者与其他类型花序及对照的花粉活性差异均不显着;5.雌雄同株F1和T6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60%、62.2%,显着高于雌雄同株Lb3,Lb8,F2,T3,T7(P ≤0.05),极显着高于 Lb3(P ≤0.01)的 37.8%,F1、T6和其余差异不显着的的Lb2,Lb4,F3,F4,T2,可优先考虑为授粉树。6.在父本鉴定中,一共对45株母本为F3的子代进行了父本鉴定,结果中44.4%的子代父本为F2、F9。其余拥有相同父本群体的子代分别占33.3%、17.8%、2.2%。综合花粉量的考虑,F2可能更适合做F3的授粉树。利用DNA亲子鉴定确定适宜授粉组合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授粉树配置的相关研究中。

暴甜[3](2017)在《毛梾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毛株作为油料树种,近年其果实油用价值被逐步开发利用,但因优株材料数量有限,常用的传统实生苗繁殖变异系数大,而无性繁殖技术目前尚不成熟,繁殖系数低,难以满足短时期内市场供给大量苗木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毛株组培体系,以实现快速繁殖的目的。前人对毛株组培的研究仅到初代培养,污染率高诱导率低,生产中无法应用。本试验以结果盛期的毛株优良单株为试材,选用一年生休眠枝水培新梢为外植体,进行毛株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最佳消毒方式为采用水培出的嫩梢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先用75%酒精消毒约30s,然后使用2%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min,此时污染率最低4.4%;(2)最适基本培养基为DKW培养基,试管苗生长良好,叶片健康舒展;(3)建议选用粗壮(节间距短,除顶芽外含1对腋芽,长度4-7mm;++)的茎尖作为继代培养的材料,萌发率可达94%;在光照强度2000-30001x的条件下培养,有利于苗木的生长;毛株组培适宜的培养基pH为6.2;需要培育高壮试管苗时,可以添加1mg/L的GA3,40天后主茎高度可以达到8.8cm,与未添加GA3相比有显着差异;继代培养采用DKW+6-BA0.5mg/L+NAA0.2mg/L+GA30.5mg/L为宜,增殖系数为15.56,平均苗高6.22cm,试管苗生长健壮。(4)不同浓度NAA对生根率、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的影响,呈现一致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建议生根培养采用1/2DKW+NAA0.2mg/L,生根率为62%(最高可达74%),平均根数6.5,平均根长2.9cm。(5)移栽时,要选用高压灭菌的方式,为试管苗环境转换提供更好的过渡条件,基质选用蛭石:珍珠岩:草炭1:2:1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适宜毛株的根系生长,可达到94.4%的成活率。

张明华[4](2016)在《雌雄同株黄连木快速繁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般黄连木为雌雄异株植物,雄株占地不结果,自然分布的黄连木雌雄株比例1:2.28,雌株少雄株多,配置雄株少,雌株受精又没法保障,即使雌株也多为实生繁殖,结果晚,不易保持优良性状,是造成低产的重要原因。雌雄同株珍贵资源的发现给栽培带来了希望,急需获得更多性状优良的雌雄同株资源,由于树龄较大繁殖困难,本研究在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雌雄同株资源研发当年播种,当年嫁接技术,通过大砧高枝嫁接、组织培养等方式,探索短时间获得高繁殖系数、高质量、结实早的雌雄同株苗,以期为雌雄同株优良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效率。主要结果如下:1、初步摸清了唐县雌雄同株黄连木的生物学特性,雌雄同株黄连木均为50a生以上大树,树冠较大,开花散粉集中在4月中旬。2、通过对雌雄同株黄连木不同接穗类型和不同嫁接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以6a生的散生幼树黄连木为砧木,插皮接的嫁接成活率普遍高于“T”型芽接,插皮接平均成活率最高为88.33%,而“T”型芽接平均成活率最高为50.00%;Lbl的雌花枝平均成活率最高,分别为76.67%、73.33%,均高于其他类型。3、经对砧木当年培养、当年嫁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层积105d、赤霉素处理有助于种子萌发,但对幼苗质量无显着影响,而苗期施化肥对苗木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施化肥后苗木地径、苗木高度分别可达29mm、12.2cm,高于不施肥;砧木地径在0.80cm以上当年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66.67%。4、对黄连木组织培养中茎段的灭菌时间及浓度、外植体取材、基本培养基、激素及激素组合、增殖培养基等选择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外植体选用半木质化的茎段,得率最高,为74.35%;用10%次氯酸钠灭菌12min,污染率最低,为29.00%;1/2DKW基本培养基最好,得率为91.67%;最适宜的激素组合为6-BA1.0mg/L+IBA0.1mg/L;在1/2DKW+6-BA4.0mg/L+IBA0.02mg/L+NAA0.02mg/L增殖培养基下,腋芽有些萌动但不明显,且应选择初代生长良好的初代苗有利于芽诱导。

李旭新[5](2013)在《阿月浑子杂交亲和性及杂种胚挽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阿月浑子和黄连木为材料,从形态解剖学、孢粉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系统开展了阿月浑子花期物候、雌雄配子体发育、花粉形态及萌发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远缘杂交奠定了科学依据;以阿月浑子和黄连木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显微观察和离体胚培养技术,探讨了远缘杂交授粉受精过程的特点、远缘杂交亲和性以及杂种胚败育进程,明确了杂种胚败育的关键时期和特点,建立了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远缘杂交的杂种胚挽救技术体系,对杂种F1代适应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的耐盐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阿月浑子雄株T-491和黄连木花序于3月20日左右开始发育,花序生长期持续约15d,而雌株Kerman的花序生长较晚,始于3月28日左右,花序生长期持续约20d。雌株Kerman初花期为4月9~10日,而阿月浑子雄株T-491的散粉物候期与雌株Kerman的花期在4月10~12日重叠3d。雄株黄连木散粉物候期与Kerman的花期在4月10~14日重叠5d。2.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阿月浑子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探讨在其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生殖障碍。结果表明:(1)花药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类型为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有3个萌发孔。(4)子房具有1个胚珠,基生胎座,双珠被,厚珠心,倒生型;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5)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存在部分胚珠退化现象。3. T-11花粉为圆球形,其余为长球形。网状纹饰,除T-11网眼为穴状外,其余均为圆形或近圆形;T-491花粉表面着稀疏白色刺状颗粒,其余5个品种均密着白色刺状颗粒;T-491、黄连木、UCB-1和甘谷的花粉萌发孔为椭圆形,Peter花粉萌发孔为圆形,T-11花粉萌发孔为沟状;花粉粒大小顺序依次为:Peter>黄连木>T-491>T-11>甘谷>UCB-1。4.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花粉离体萌发适宜培养基为:蔗糖浓度为15%,硼酸浓度为100mg/L,适宜的培养温度25℃。最适宜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赤霉素(GA3)和2,4-D浓度分别为25mg/L和5mg/L,而萘乙酸(NAA)浓度为0.5mg/L适宜两种花粉萌发。当温度或浓度升高或降低时,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均会受到抑制。贮藏后花粉内SOD、POD、CAT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5.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授粉后杂交组合柱头附着和萌发花粉数比对照组合少,且花粉萌发明显滞后,到达花柱和子房的花粉管数少于对照组合。杂交组合的柱头和花柱中有大量不规则胼胝质沉积,花粉管出现弯曲、膨大变粗等现象,授粉后24h,极少数花粉管进入子房,72h完成受精过程。杂交组合花粉管生长异常、胼胝质形成和沉积是引起杂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6.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远缘杂交杂种胚败育时期进行了调查,建立了阿月浑子远缘杂种胚培养(抢救)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果实存在胚败育现象。果实内存在未完全退化的珠被,且珠柄上有褐变斑出现,坏死部分扩展到胚囊。阿月浑子杂种胚挽救的适宜胚龄为授粉后100~120d,杂种胚的发育始于授粉后80d,80d至100d是杂种胚败育的关键时期。适宜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培养基为:DKW+2.0mg/L6-BA+0.05g/L IBA+0.3g/L LH+1.5g/L PVP,增殖系数为3.47,苗高为3.32cm。适宜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WPM+2.0mg/L IBA+0.05mg/L NAA,生根率为80%。7.对父本黄连木、母本阿月浑子和杂种F1代适应性初步分析认为杂种F1代抗病性和抗寒性优于两亲本。杂种F1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为明显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及Fo、Fv/Fm和Fv/Fo均高于两亲本。人工低温处理过程中,三种树木枝条失水速率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SOD、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MDA含量呈现升高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呈现升高的变化趋势。8.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耐盐性的研究可知:(1)随着NaCl胁迫强度的增加,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细胞膜透性、SOD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而POD活性呈降低趋势;黄连木叶片中APX活性和阿月浑子叶片中GR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NaCl胁迫降低了叶绿素a、b含量,提高了阿月浑子a/b比值,而黄连木叶绿素a/b比值虽有下降,仍显着高于对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NaCl浓度小于0.3%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NaCl浓度大于0.3%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素限制。(3)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量子产额或能量分配比率(φPo、φo和φEo)、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O/CSO)、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o)、单位面积的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逐渐降低,而单位面积光合机构的比活性参数(ABS/CSO)、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逐渐增加。(4)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重,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中Na+含量、Na+/K+均呈升高趋势,而K+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叶片中Ca、Mg、Fe、Zn含量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5)NaCl浓度大于0.3%时,胞外电阻率r e、弛豫时间τ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均持续减小。

庞曼[6](2012)在《阿月浑子与黄连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 L.)为漆树科(Anacardiaceae)黄连木属(Pistacia L.)经济树种,其果实即“开心果”是世界着名四大干果之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利用黄连木与阿月浑子杂交能够培育出优良阿月浑子新品种,但杂种胚败育严重,难以获得杂交种子。幼胚胚培养是解决杂交胚败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外虽有阿月浑子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但有关阿月浑子杂种幼胚组织培养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黄连木与阿月浑子的杂交幼胚和自然授粉的成熟胚为材料,开展了杂种胚培养和胚挽救研究,通过对幼胚最佳获得时间的确定、种胚的前处理、胚的诱导萌发、胚培苗的增殖与生根的研究,成功的建立了阿月浑子与黄连木杂种幼胚胚挽救技术体系,为杂种苗的获得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明了阿月浑子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自然授粉果实和杂交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致,果实纵、横径生长均呈“S”型曲线变化,生长高峰在授粉后20 d-40 d,授粉后50 d果实形态发育已基本完成;果实鲜质量生长呈双“S”型曲线变化,授粉后10 d-50 d为果实鲜质量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与果实形态发育时期一致;授粉80 d-130 d为果实质量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是果实种仁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2.查明了杂种胚败育的关键时期。杂种胚的发育始于授粉后80 d,80 d-100 d是杂种胚败育的关键时期,此期是开展杂种胚挽救的最佳时期。3.胚龄是影响杂种胚挽救的关键因素。阿月浑子杂种胚挽救的适宜胚龄为授粉后100 d-120 d,授粉后80 d的杂种幼胚难以成苗,授粉后100 d和120 d杂种幼胚成苗率分别为37.04%和83.33%。4.冷藏处理是促进杂种幼胚萌发成苗的有效方法。阿月浑子杂种幼胚5℃冷藏90 d后,接种在DKW培养基上培养20 d,萌发成苗率为86.67%。5.种皮是影响阿月浑子胚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去掉种皮后接种在以麦芽糖为碳源的DKW培养基上有利于阿月浑子种胚的萌发生长。6.适宜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培养基为:DKW+2.0 mg·L-1 6-BA+0.05 mg·L-1 IBA+0.3 g·L-1 LH+1.5 g·L-1 PVP,增殖系数为3.47,苗高为3.32 cm。7.适宜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WPM+2.0 mg·L-1 IBA+0.05 mg·L-1 NAA,生根率为80%。

庞曼,李旭新,董倩,王洁,白志英,路丙社[7](2012)在《阿月浑子与黄连木的杂种果实发育及幼胚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阿月浑子与黄连木的杂种果实和杂种幼胚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幼胚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胚龄、培养基类型和6-BA浓度等对杂种胚培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杂种果实的纵、横径生长呈"S"型曲线变化,果实鲜质量生长呈双"S"型曲线变化。(2)杂种胚的发育始于授粉后80d,80100d是杂种胚败育的关键时期。(3)授粉后80d的杂种幼胚难以成苗,授粉后100和120d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分别为37.04%和83.33%。(4)适宜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培养基为:DKW+2.0mg·L-16-BA+0.05g·L-1IBA+0.3g·L-1LH+1.5g·L-1PVP,增殖系数为3.47,苗高为3.32cm。(5)适宜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WPM+2.0mg·L-1IBA+0.05mg·L-1NAA,生根率为80%。

魏芳,朱芹[8](2011)在《激素配比及无机盐浓度对阿月浑子组培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提高组培苗的继代系数以及降低褐化率,进而为生根试验作基础,对阿月浑子组织培养试验中激素浓度的配比问题进行研究。运用正交设计、极差分析以及方差分析方法对阿月浑子组培苗诱导率、污染率、褐化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茎段作为外植体的组培试验启动阶段中,最佳激素配比方案是6-BA4.0mg/L+IBA0.05mg/L+NAA0.02mg/L;当培养基采用低无机盐质量浓度的DKW培养基,即1/2DKW时,外植体诱导分化较早,且褐化率低,污染率低,组培苗生长健壮。

李娜娜[9](2009)在《阿月浑子酚类物质的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阿月浑子植株与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色谱、质谱方法对阿月浑子中的总酚、黄烷醇、缩合单宁以及各酚类物质成分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阿月浑子总酚提取方法的优化;酚类物质纯化及分离方法的优化;酚类物质的定性分析;植株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总酚、黄烷醇、缩合单宁含量及各单体酚含量的动态变化;愈伤组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阿月浑子多酚物质的最佳提取方案为:40%的丙酮水溶液,以1∶75的料液比, 60℃水浴连续浸提3次,每次60min。2、以70%的甲醇水溶液按1∶50的料液比,60℃水浴3次浸提所得的多酚,经C18小柱纯化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以甲醇/水(醋酸调节pH=4)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为:可使阿月浑子叶片中主要的8种酚物质基本分离。经质谱定性,分离出的8种酚分别是:没食子酸、邻苯二酚、丁香酸、苯酚、对香豆酸、阿魏酸、芸香苷和原儿茶酸;并推测叶片中可能存在没食子酸的甲酯化物和自身酯化物。3、通过比较peters、kerman和新疆阿月浑子在不同时期、不同组织器官中的总酚、黄烷醇、缩合单宁含量的动态变化发现:3种阿月浑子的叶片总酚平均含量大小为peters>kerman>新疆阿月浑子;黄烷醇类物质在叶片和韧皮部及木质部的含量分布此消彼长;缩合单宁的含量相对较少,且在4~10月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4、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存在的主要8种单体酚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邻苯二酚和没食子酸在各组织部位均有分布,邻苯二酚的含量约为:韧皮部(40%)>叶片(33%)>芽(16%)>木质部(9%)>种子(2%);没食子酸含量约为:叶片(69%)>韧皮部(12%)>木质部(8%)>芽(8%)>种子(3%),且随着气温的增减而增减。在7月份采集的3个阿月浑子品种叶片中均未检出原儿茶酸。5、检测阿月浑子芽体在冬季各酚类物质含量发现:总酚、黄烷醇、缩合单宁的含量都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单体酚中没食子酸、邻苯二酚含量分别占酚含量的37%、53%左右,其他的几种酚类物质约占单体酚总含量的10%。kerman阿月浑子的没食子酸、邻苯二酚含量比其他两个品种平均高出约1~3倍。6、对愈伤组织的酚物质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褐变前愈伤组织的总酚、黄烷醇含量比褐变后愈伤组织分别高出21%、43%,与未发生褐变的愈伤组织相比,褐变后愈伤组织缩合单宁的含量约高出1倍;阿魏酸含量高出6倍左右;苯酚和香豆酸未在褐变的愈伤组织中检出。丁香酸、芸香苷、原儿茶酸在愈伤组织褐变前后均未检出。

刘洋,苏淑钗,冷平生,魏芳[10](2007)在《阿月浑子组织培养研究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月浑子是中国西部与华北地区极有发展前景的坚果树种,但其微繁技术至今未有突破,以7年生阿月浑子嫁接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启动培养试验,对MS、改良MS、Q-L4、DKW 4类培养基,BA、IBA、NAA、GA 4种激素与用量,7%次氯酸钠和0.1%升汞溶液与灭菌时间、葡萄糖和蔗糖与用量、叶酸、D-泛酸钙与LH(水解乳蛋白)3种添加剂与用量的培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阿月浑子外植体0.1%升汞溶液灭菌10min效果最好,最优培养基为1/2DKW+0.5mg/L 6-BA+0.5mg/LIBA+mg/L GA3+1mg/L叶酸+300mg/L LH+1mg/l D-泛酸钙+15g/l葡萄糖+6.5g/l琼脂。

二、阿月浑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月浑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黄连木性别表现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性别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1.2.1 性别表现及其特征
        1.2.2 黄连木属中雌雄同株的发现及利用
    1.3 动植物界的性别决定理论
        1.3.1 遗传性别决定机制
        1.3.2 环境性别决定机制
        1.3.3 表观遗传学
    1.4 黄连木属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进展
        1.4.1 表型水平的性别差异
        1.4.2 染色体核型水平的性别差异
        1.4.3 生理水平的性别差异
        1.4.4 分子水平的性别差异
    1.5 关于黄连木属雌雄同株植株起源的探讨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1.7.1 不同性别表型特征研究
        1.7.2 雌雄配子体育性
        1.7.3 雌雄同株起源及性别稳定性研究
        1.7.4 性别分化过程研究
        1.7.5 筛选影响中国黄连木性别决定的差异基因
        1.7.6 差异(候选)基因的功能验证
    1.8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2.1 植物材料
        2.2.2 主要菌株和载体
        2.2.3 试验仪器设备
        2.2.4 试验试剂和培养基
    2.3 试验方法
        2.3.1 各性别类型特征
        2.3.2 雌雄配子体育性
        2.3.3 各性别类型DNA分子标记
        2.3.4 性别稳定性研究
        2.3.5 雌雄同株各性别类型接穗嫁接观察
        2.3.6 花发育进程的内外形态观测
        2.3.7 RNA测序样品的选择与制备
        2.3.8 转录组及Small RNA数据分析
        2.3.9 荧光定量PCR验证表达趋势
        2.3.10 性别分化过程中SOD、脯氨酸,及基因表达变化
        2.3.11 PcHSP70-1及PcHSP90基因全长克隆
        2.3.12 PcHSP70-1及PcHSP90生物信息学分析
        2.3.13 表达载体构建
        2.3.14 拟南芥转化
        2.3.15 亚细胞定位
        2.3.16 拟南芥的表型观察和胁迫处理
        2.3.17 生理指标的测定
        2.3.18 荧光定量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雌雄同株黄连木表型特征
        3.1.1 各性别类型特征
        3.1.2 雌雄配子体育性
    3.2 雌雄同株黄连木的起源鉴定
        3.2.1 不同性别类型的DNA分子标记
        3.2.2 性别稳定性研究
        3.2.3 嫁接树的性别表现
    3.3 中国黄连木花芽性别分化过程
        3.3.1 雌花、雄花、两性花的差异分化过程
        3.3.2 雌、雄、两性花着生枝的物候期
        3.3.3 花发育中的特殊现象
    3.4 黄连木性别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调控网络
        3.4.1 各性别类型的转录组总体概况
        3.4.2 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
        3.4.3 各性别类型的代表性表达模式
        3.4.4 各性别类型基因调控网络中的核心基因
        3.4.5 性别分化相关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模式
    3.5 黄连木性别分化关键期小RNA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3.5.1 小RNA数据总体概况
        3.5.2 小RNA分类注释及家族分析
        3.5.3 性别分化关键期小RNA的差异表达分析
        3.5.4 miRNA与转录组的关联分析
    3.6 中国黄连木HSP家族基因功能验证
        3.6.1 黄连木性别分化过程中生理及基因表达变化
        3.6.2 PcHSP70及PcHSP90基因全长的获得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6.3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3.6.4 PcHSP70及PcHSP90基因亚细胞定位分析
        3.6.5 PcHSP70及PcHSP90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及抗性鉴定
4 讨论
    4.1 雌雄同株资源的变异特征及其价值
    4.2 雌雄同株的起源
        4.2.1 DNA层面的结果
        4.2.2 性别表现稳定性情况
        4.2.3 花发育过程中的性别分化
    4.3 黄连木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预测
        4.3.1 各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情况
        4.3.2 其他数据的验证
        4.3.3 黄连木花器官性别分化的可能机制
    4.4 中国黄连木Hsp家族在花发育中的作用
        4.4.1 黄连木的Hsps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多个过程
        4.4.2 PcHSP70-1促进拟南芥生长和开花的可能机制
        4.4.3 转基因拟南芥抗旱的可能机制
    4.5 中国黄连木性别表现与环境的关系
    4.6 总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1.1 中国黄连木的性别表现
        5.1.2 性别分化分子机制
        5.1.3 全文总结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5.3.1 雌雄同株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5.3.2 研究的不足
        5.3.3 黄连木性别决定机制研究的开展方向
        5.3.4 黄连木栽培技术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2)中国黄连木雌雄同株资源授粉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花粉的采集时间对花粉活性的影响
        1.1.2 花粉的培养温度对花粉活性的影响
        1.1.3 花粉的贮藏对花粉活性的影响
        1.1.4 花粉活性的测定
        1.1.5 授粉方法
        1.1.6 授粉树配置
        1.1.7 亲本鉴定方法
        1.1.8 分子标记
        1.1.9 DNA的提取
        1.1.10 引物的筛选
        1.1.11 电泳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的适宜采集时间
        2.3.2 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的适宜萌发温度
        2.3.3 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的适宜贮藏温度与时间
        2.3.4 不同类型雌雄同株黄连木的花粉活性
        2.3.5 不同基因型雌雄同株黄连木的花粉活性
        2.3.6 混合授粉后的雌雄同株黄连木子代的亲本鉴定
    2.4 试验方法
        2.4.1 花粉活性测定
        2.4.2 DNA提取及测定
        2.4.3 PCR
        2.4.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2.4.5 引物筛选
    2.5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雌雄同株黄连木的花期状况
    3.2 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的适宜采集时间
    3.3 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的适宜萌发温度
    3.4 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的适宜贮藏温度
    3.5 雌雄同株黄连木花粉的适宜贮藏时间
    3.6 不同类型雌雄同株黄连木的花粉活性
    3.7 不同基因型雌雄同株黄连木的花粉活性
    3.8 引物筛选
    3.9 混合授粉后的雌雄同株黄连木子代的亲本鉴定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5.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致谢

(3)毛梾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毛梾概述
        1.2.1 生长特性
        1.2.2 毛梾利用价值
        1.2.3 毛梾资源分布
        1.2.4 毛梾繁育研究进展
    1.3 植物组织培养
        1.3.1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3.2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
        1.3.3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外植体材料
        2.1.2 试验设备及药品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配置
        2.2.2 灭菌及接种方法
        2.2.3 培养条件
    2.3 试验设计
        2.3.1 外植体的消毒
        2.3.2 基本培养基筛选
        2.3.3 增殖培养
        2.3.4 生根培养
        2.3.5 试管苗的移栽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消毒方法对毛梾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3.2 基本培养基类型对毛梾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3.3 取材部位对毛梾试管苗萌发生长的影响
        3.3.1 取材部位对毛梾试管苗增殖系数的影响
        3.3.2 取材部位对毛梾试管苗萌发率的影响
    3.4 光照强度对毛梾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3.4.1 光照强度对毛梾试管苗主茎数的影响
        3.4.2 光照强度对毛梾试管苗增殖系数的影响
        3.4.3 光照强度对毛梾试管苗萌发率的影响
    3.5 PH对毛梾试管苗的影响
    3.6 GA_3浓度对毛梾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3.6.1 GA_3浓度对毛梾主茎伸长情况的影响
        3.6.2 GA_3浓度对毛梾试管苗增殖系数的影响
    3.7 生长调节剂及配比对毛梾试管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3.8 NAA浓度对毛梾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9 基质配比和消毒灭菌方式对毛梾移苗成活率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外植体消毒
        4.1.2 基本培养基
        4.1.3 增殖培养基
        4.1.4 生根培养基
        4.1.5 炼苗移栽
    4.2 结论
5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雌雄同株黄连木快速繁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黄连木无性繁殖技术研究综述
    2.1 嫁接技术研究进展
        2.1.1 嫁接亲和力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1.2 接穗质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1.3 砧木质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1.3.1 黄连木砧木培育技术
        2.1.4 嫁接技术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1.5 嫁接方法、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1.6 温度、湿度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1.7 光照、降雨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2 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2.2.1 外植体选择及其消毒研究
        2.2.2 外植体培养基研究
        2.2.3 培养基激素对外植体的影响
        2.2.4 防褐变措施的研究
    2.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4 技术路线
3 试验地概况
    3.1 试验地概况
    3.2 数据处理
4 试验设计与材料
    4.1 雌雄同株种质生物学特性调查
    4.2 高枝嫁接研究
        4.2.1 嫁接方法与成活率的关系
        4.2.2 接穗材料与嫁接成活率的关系
    4.3 当年播种、当年嫁接技术研究
        4.3.1 不同催芽方法及时间与砧木质量的关系
        4.3.2 不同层积时间与砧木质量的关系
        4.3.3 嫁接前不同施肥措施与砧木质量的关系
        4.3.4 砧木质量与嫁接成活率的关系
    4.4 组织培养研究
        4.4.1 灭菌剂浓度及时间与污染率、褐化率的关系
        4.4.2 外植体取材与褐化率的关系
        4.4.3 基本培养基的确定
        4.4.4 激素浓度及组合与污染率、褐化率的关系
        4.4.5 增殖培养基的确定
5 结果与分析
    5.1 雌雄同株种质生物学特性调查
    5.2 高枝嫁接研究
        5.2.1 不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
        5.2.2 不同接穗材料对成活率的影响
    5.3 当年播种、当年嫁接技术研究
        5.3.1 不同催芽方法及时间对砧木质量的影响
        5.3.2 不同层积时间对砧木质量的影响
        5.3.3 嫁接前不同施肥措施对砧木质量的影响
        5.3.4 砧木质量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5.4 组织培养
        5.4.1 灭菌剂浓度及时间对污染率的影响
        5.4.2 外植体取材类型对褐化率的影响
        5.4.3 基本培养基的确定
        5.4.4 激素浓度及组合对污染率、褐化率的影响
        5.4.5 增殖培养基的确定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不同因素对砧木质量的影响
        6.2.2 不同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6.2.3 不同因素对褐化的影响
7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阿月浑子杂交亲和性及杂种胚挽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
        1.1.1 生物学特性研究
        1.1.2 生理学特性研究
        1.1.3 阿月浑子病害研究
        1.2 阿月浑子繁殖技术研究
        1.2.1 嫁接和育苗繁殖
        1.2.2 组织培养
        1.3 阿月浑子果实发育特性
    2 远缘杂交在果树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2.1 果树远缘杂交育种成果
        2.2 果树远缘杂交存在的问题
        2.2.1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2.2.2 远缘杂交不育性
        2.3 胚培养在果树育种中的作用
        2.3.1 克服杂交不亲和
        2.3.2 培育早熟及特早熟品种
        2.3.3 无核品种和多倍体育种
        2.3.4 培育无病毒和抗病虫性强的品种
        2.4 阿月浑子的经济价值
    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3.1 本研究的目的
        3.2 本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阿月浑子花期物候及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花序芽生长动态观测
        1.3.2 开花和散粉节律的观测
        1.3.3 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1.3.4 花粉形态学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期物候观察
        2.1.1 雌、雄花序生长发育动态
        2.1.2 雌、雄花物候和开花节律
        2.2 阿月浑子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
        2.2.1 阿月浑子雄配子体发育
        2.2.2 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2.3 花粉形态学观察
        2.3.1 花粉的大小和形状
        2.3.2 花粉萌发孔
        2.3.3 花粉表面纹饰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阿月浑子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蔗糖浓度的筛选
        1.2.2 温度筛选
        1.2.3 硼酸浓度筛选
        1.2.4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筛选
        1.2.5 贮藏时间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花粉 POD、SOD、CAT 活性变化的影响
        1.2.6 杂交授粉受精过程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蔗糖浓度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2.2 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2.3 硼酸浓度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2.4.1 不同赤霉素(GA3)浓度对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2.4.2 不同 2,4-D 浓度对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2.4.3 不同萘乙酸(NAA) 浓度对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2.5 贮藏时间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花粉 POD、SOD、CAT 活性变化的影响
        2.5.1 贮藏时间对花粉 SOD 活性的影响
        2.5.2 贮藏时间对花粉 POD 活性的影响
        2.5.3 贮藏时间对花粉 CAT 活性的影响
        2.6 杂交授粉受精过程观察
        2.6.1 杂交授粉后花粉和花粉管生长的荧光显微观察
        2.6.2 受精过程显微观察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阿月浑子杂种幼胚挽救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种果实幼胚发育规律
        2.2 杂种幼胚培养
        2.2.1 胚龄对杂种幼胚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2.2.2 基本培养基对杂种幼胚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2.2.3 培养基类型对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影响
        2.2.4 培养基类型对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影响
        2.3 杂种 F1 代的早期鉴别
        2.3.1 杂种果实及幼苗形态观察
        2.3.2 杂种与其父母本的叶片解剖学观察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阿月浑子杂种适应性初步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内容
        1.2.1 杂种 F1 代抗病性研究
        1.2.2 杂种 F1 代叶片光合参数的测定
        1.2.3 杂种 F1 代叶片荧光参数的测定
        1.2.4 杂种 F1 代植株抗寒性测定
        1.2.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种 F1 代植株抗病性调查
        2.2 杂种 F1 代叶片光合参数的变化
        2.2.1 杂种 F1 代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2.2.2 杂种 F1 代叶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
        2.2.3 杂种 F1 代叶片胞间 CO2浓度的日变化
        2.2.4 杂种 F1 代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2.3 杂种 F1 代叶片荧光参数的变化
        2.3.1 杂种 F1 代叶片 Fv/Fm 的日变化
        2.3.2 杂种 F1 代叶片 Fv/Fo 的日变化
        2.3.3 杂种 F1 代叶片 Fo 的日变化
        2.4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生理指标的影响
        2.4.1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的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
        2.4.2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失水率的影响
        2.4.3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 SOD 酶活性的影响
        2.4.4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 POD 酶活性的影响
        2.4.5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 MDA 含量的影响
        2.4.6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枝条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3.2 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叶片荧光参数的日变化
        3.3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枝条电解质外渗率和枝条失水率的影响
        3.4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枝条 SOD、POD 活性的影响
        3.5 低温胁迫对杂种 F1 代及父母本枝条 MDA 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第六章 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耐盐性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方法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2.1 苗高的测定
        1.2.2 生物量的测定
        1.2.3 胁迫症状的调查
        1.2.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1.2.5 叶绿素含量
        1.2.6 光合作用参数
        1.2.7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测定
        1.2.8 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离子含量的测定
        1.2.9 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电阻抗参数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形态指标的影响
        2.1.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生长的影响
        2.1.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2.1.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产生的胁迫症状
        2.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2.2.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2.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2.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 SOD 酶活性的影响
        2.2.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 POD 酶活性的影响
        2.2.5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2.2.6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
        2.2.7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影响
        2.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2.3.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影响
        2.3.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2.3.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的影响
        2.3.4 NaCl 胁迫对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3.5 NaCl 胁迫对比活性参数的影响
        2.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离子含量的影响
        2.4.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钠含量的影响
        2.4.2 NaCl 胁迫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钾含量的影响
        2.4.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 Na+/K+的影响
        2.4.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钙含量的影响
        2.4.5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镁含量的影响
        2.4.6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铁含量的影响
        2.4.7 NaCl 胁迫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叶片锌含量的影响
        2.5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幼苗电阻抗参数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3.1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3.2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3.3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3.4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3.5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中离子含量的影响
        3.6 NaCl 胁迫对阿月浑子和黄连木叶片电阻抗参数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6)阿月浑子与黄连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本研究的提出和意义
    1.2 果树的胚培养及研究进展
        1.2.1 胚培养的含义及其类型
        1.2.2 胚培养体系的建立
        1.2.3 胚培养技术在果树育种领域的应用
    1.3 果树胚培养的影响因素
        1.3.1 树种、品种
        1.3.2 胚龄及接种时期
        1.3.3 培养基
        1.3.4 低温处理与培养条件
        1.3.5 处理方式
    1.4 果树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5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花粉收集及人工杂交
        2.3.2 果实生长和种胚发育观察
        2.3.3 种胚的萌发及生长培养
        2.3.4 胚培苗的增殖培养
        2.3.5 胚培苗的生根培养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胚抢救时期
        3.1.1 果实生长规律
        3.1.2 杂种果实种胚发育规律及胚抢救时期
    3.2 胚的萌发及生长培养
        3.2.1 成熟胚的萌发及生长培养
        3.2.2 杂种幼胚的萌发及生长培养
    3.3 胚培苗的增殖培养
        3.3.1 不同培养基对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影响
        3.3.2 不同6-BA 浓度对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影响
    3.4 胚培苗的生根培养
        3.4.1 不同培养基对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影响
        3.4.2 暗培养对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影响
4 讨论
    4.1 阿月浑子远缘杂种幼胚挽救时期的确定
    4.2 关于影响阿月浑子胚培养成苗的因素
    4.3 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7)阿月浑子与黄连木的杂种果实发育及幼胚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其杂种果实生长和种胚发育观察
    1.2 杂种胚离体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种果实生长规律
    2.2 杂种果实种胚发育规律
    2.3 胚龄对杂种幼胚萌发的影响
    2.4 不同培养基及6-BA浓度对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影响
    2.5 不同培养基对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影响
3 讨论

(8)激素配比及无机盐浓度对阿月浑子组培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培养条件
    1.3 诱导培养基最佳激素配比筛选
    1.4 不同无机盐质量浓度培养基的筛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配比对阿月浑子诱导分化的培养
    2.2 不同无机盐质量浓度培养基对阿月浑子诱导分化的培养
3 结论与讨论

(9)阿月浑子酚类物质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酚类物质的概述及研究进展
    1.1 多酚物质的功能与应用
    1.2 植物多酚物质分析技术与方法的研究
        1.2.1 酚类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的研究
        1.2.2 酚类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1.3 阿月浑子繁殖技术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阿月浑子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
    2.1 植物材料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总酚的提取方法
        2.3.2 总酚的测定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单因素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2.4.2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5 讨论
        2.5.1 提取条件对总酚提取率的影响
        2.5.2 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
第三章 阿月浑子单体酚分离方法的优化研究
    3.1 植物材料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多酚提取及前处理方法
        3.3.2 多酚样品纯化方法
        3.3.3 多酚样品的HPLC 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检测条件对多酚物质分离的影响
        3.4.2 不同提取方法对阿月浑子多酚物质分离的影响
        3.4.3 不同提取前处理方法对阿月浑子多酚物质分离的影响
        3.4.4 阿月浑子酚类物质的初步定性
        3.4.5 方法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
    3.5 讨论
        3.5.1 酚类物质分离条件的选择
        3.5.2 酚类物质的提取条件的选择
        3.5.3 酚类物质前处理条件的选择
第四章 阿月浑子叶片多酚物质的定性分析
    4.1 植物材料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多酚提取纯化及标样配制方法方法
        4.3.2 多酚样品的HPLC-MS 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标样及样品内酚类物质的定性分析
        4.4.2 样品中未知成分的推测
    4.5 讨论
第五章 阿月浑子酚类物质的分析研究
    5.1 植物材料
        5.1.1 露地栽培苗
        5.1.2 组培愈伤组织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总酚的提取方法
        5.3.2 不同酚类物质的测定方法
        5.3.3 多酚物质的HPLC 分析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阿月浑子露地栽培苗中多酚类物质的分析
        5.4.2 阿月浑子的酚类物质含量比较
        5.4.3 阿月浑子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愈伤组织内的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5.5 讨论
        5.5.1 阿月浑子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其自身抗性的关系
        5.5.2 外植体愈伤组织酚物质含量
    5.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阿月浑子组织培养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2 实验处理
        1.2.1 灭菌剂及灭菌时间
        1.2.2 基本培养基与琼脂量
        1.2.3激素种类与剂量
        1.2.4 糖类物质与添加剂选择
2 结果与分析
    2.1 灭菌剂及灭菌时间对阿月浑子启动培养的影响
    2.2 基本培养基及琼脂量对阿月浑子启动培养的影响
    2.3 激素种类及剂量对阿月浑子启动培养的影响
    2.4 糖类物质与添加剂对阿月浑子启动培养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四、阿月浑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黄连木性别表现分子机制的研究[D]. 白倩.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2]中国黄连木雌雄同株资源授粉技术研究[D]. 杨子玥.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3]毛梾组织培养技术研究[D]. 暴甜.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4]雌雄同株黄连木快速繁殖研究[D]. 张明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16(12)
  • [5]阿月浑子杂交亲和性及杂种胚挽救研究[D]. 李旭新.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6]阿月浑子与黄连木杂种幼胚培养技术研究[D]. 庞曼.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 [7]阿月浑子与黄连木的杂种果实发育及幼胚培养研究[J]. 庞曼,李旭新,董倩,王洁,白志英,路丙社. 园艺学报, 2012(05)
  • [8]激素配比及无机盐浓度对阿月浑子组培的影响[J]. 魏芳,朱芹. 中国园艺文摘, 2011(01)
  • [9]阿月浑子酚类物质的分析与研究[D]. 李娜娜. 新疆农业大学, 2009(11)
  • [10]阿月浑子组织培养研究初报[J]. 刘洋,苏淑钗,冷平生,魏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07(07)

标签:;  ;  ;  ;  

开心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