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杀虫剂联合测定淡色库蚊的毒力

五种杀虫剂联合测定淡色库蚊的毒力

一、5种杀虫剂配伍对淡色库蚊毒力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尤春梅,王晓军,高希武[1](2021)在《公共卫生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现状及合理使用策略》文中研究表明蚊虫、家蝇、蟑螂等卫生害虫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传统杀虫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作用于昆虫的乙酰胆碱受体,具有高效、低毒,对哺乳动物安全等特点。该类杀虫剂不仅可用于防治农业害虫,也可以防治卫生害虫。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卫生害虫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害虫对药剂的抗性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新烟碱类杀虫剂也不例外。目前我国野外卫生害虫种群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报道较少。笔者综述新烟碱类药剂在国内外卫生领域的研究、应用、抗性现状、抗性机制与交互抗性,并提出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卫生领域合理使用策略。

宋晓,程鹏,王海防,郭秀霞,吕晔源,刘宏美,刘丽娟,张崇星,赵玉强,寇景轩,王怀位,公茂庆[2](2020)在《鲁西南地区淡色库蚊抗药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掌握鲁西南地区现场淡色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制定合理有效的蚊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与药物复配法,2018年6-9月测试山东省西南地区济宁市、菏泽市、枣庄市淡色库蚊幼虫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DDVP)、残杀威、三氯杀虫酯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以及杀虫剂混合后的共毒系数。结果 3个地区淡色库蚊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DDVP、残杀威、三氯杀虫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44.43~557.54、118.17~445.33、6.44~19.00、2.37~8.10、0.88~2.98,除济宁与菏泽地区淡色库蚊对DDVP的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他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氰菊酯+DDVP、氯氰菊酯+残杀威、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复配后共毒系数分别为199.58~456.95、190.56~292.37、123.32~319.24、192.31~367.32,DDVP+残杀威复配效果不佳(共毒系数:99.87~108.36)。结论经过几十年的化学防治,鲁西南地区淡色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蚊虫孳生,以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杨小东[3](2019)在《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抗性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俗称亚洲虎蚊,是世界上最具侵袭性的蚊子,也是我国登革热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使用高效、低毒的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控制白纹伊蚊种群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随着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已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因此,明确白纹伊蚊对常用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抗性机制,对白纹伊蚊的抗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山市东凤镇野外品系白纹伊蚊为研究对象,研究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击倒活性及白纹伊蚊对四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Arm-in-cage assay,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敏感品系白纹伊蚊的驱避率分别为67.26%、48.67%、38.17%和35.27%;对野外品系白纹伊蚊的驱避率分别为56.15%、36.74%、34.95%和29.61%,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敏感品系和野外品系间的驱避活性差异均不显着。(2)采用Arm-in-cage assay和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结果表明:甲氧苄氟菊酯的击倒速度最快,四氟甲醚菊酯的击倒率最高。Arm-in-cage assay测定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对敏感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19.276 min、21.605min和40.514 min,对野外品系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26.111 min、43.262 min和78.411 min,Es-生物丙烯菊酯均未达到半击倒数;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甲氧苄氟菊酯、四氟甲醚菊酯和氯氟醚菊酯对敏感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7.509 min、11.358 min和12.801 min;对野外白纹伊蚊的KT50分别为9.245 min、13.582 min和15.775 min;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Es-生物烯丙菊酯对敏感白纹伊蚊的KT50为34.584 min,对野外白纹伊蚊未达到半击倒数。(3)采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点滴法,测定四种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中山市东凤镇野外品系白纹伊蚊和四氟甲醚菊酯汰选11代抗性野外白纹伊蚊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中山市东凤镇野外品系白纹伊蚊幼虫对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及Es生物丙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9.52、7.54、2.63和6.77倍;野外抗性品系幼虫和成虫抗性倍数分别为42.55、33.92、6.58和8.02倍;18.15、11.60、4.90和4.66倍;四氟甲醚菊酯汰选的野外抗性品系对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丙烯菊酯产生的交互抗性倍数为4.99、2.98和1.18倍。(4)采用先酶抑制剂处理,后药物处理和酶抑制剂和药物混合处理两种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测定了酶抑制剂PBO(胡椒基丁醚)和S2(八氯二丙醚)对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先酶抑制剂处理,后药物处理的方法增效作用优于酶抑制剂和药物混合处理的方法,两种方法的增效作用存在差异,但均显示出PBO对四氟甲醚菊酯、甲氧苄氟菊酯、氯氟醚菊酯和Es-生物烯丙菊酯的增效作用明显,其中先酶抑制剂处理,后药物处理的方法增效比分别为14.614、9.199、6.252和18.860;同时给酶抑制剂和药物的方法增效比分别为10.537、6.040、5.541和10.099;增效剂S2增效效果均不明显。(5)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和四氟甲醚菊酯汰选的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体内10个代谢基因的m RNA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谷胱甘肽S-转移酶、胰凝乳蛋白酶、脂肪酶3、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乙酰胆碱酯酶、细胞色素P450 CYP6N3v1、L-乳酸脱氢酶、ATP合酶b亚基9种代谢基因的表达量较敏感品系均过量表达,差异倍数分别为79.8、11.5、13.5、7.5、9.6、6.8、6.7、4.9和3.3倍,磷酸化酶基因的表达量较敏感品系降低,差异倍数为0.7。进一步对其体内I、II、III三个细胞色素c氧化酶大亚基表达量检测发现,三个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均有过量表达,差异倍数分别为56.0、9.1和2.3倍。(6)对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的结构域II、III、IV部分基因进行克隆检测发现,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结构域III的F1534位点发生等位基因突变(F1534S)。(7)对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体内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复合体Ⅰ(NADH-辅酶Q还原酶)、Ⅱ(琥珀酸脱氢酶)、Ⅲ(细胞色素c还原酶)、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Ⅴ(ATP合酶)活性、MFOs活性、Na+/K+-ATPase活性及ATP含量测定发现,野外抗性品白纹伊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Ⅳ和Ⅴ酶的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06、2.51、1.03、5.38和13.86倍,MFOs和Na+/K+-ATPase的活性是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品系的2.15和1.21倍,ATP含量较敏感品系白纹伊蚊减少38.06%。(8)对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代谢速率进行检测发现,野外抗性品系白纹伊蚊代谢速率是敏感品系白纹伊蚊的1.67倍。

夏玮彤[4](2019)在《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生物效应和降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手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手性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原子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但是其生物活性、毒性、环境行为等可能存在显着差异。仅从外消旋水平对手性农药进行评价显然不够准确。仲丁威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手性杀虫剂,用于田间防治褐飞虱、防治卫生害虫,至今尚无仲丁威对映体在环境中的选择性研究。本论文系统的探究了仲丁威对映体的选择性行为,为系统准确的评估其环境风险提供可靠数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乙腈和0.1%甲酸水(60:40,v/v),柱温20℃,流速0.3 mL/min,在大赛璐IG-3(粒径3 μm,ID 250 × 4.6 mm)手性色谱柱分离仲丁威对映体。比较仲丁威的实测圆二色谱图以及计算圆二色谱图确定了仲丁威对映体的绝对构型,同时测定两个对映体的比旋光度。最终确定从大赛璐IG-3手性色谱柱第一个被洗脱出来的对映体为R-(+)-仲丁威,第二个则为S-(-)-仲丁威。(2)建立了一个可靠灵敏的仲丁威对映体在蔬菜以及环境样品中的检测分析方法,能够满足仲丁威在蔬菜和环境样品的残留检测要求。仲丁威对映体在0.5~50 mg/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R2>0.996),仲丁威对映体在这四种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为 81.4~102.2%之间,日内 RSDs(n=5)在 1.8~6.6%之间,日间 RSDs(n=15)为 3.0~5.7%之间,LOD 在 0.05~0.16 μg/kg 之间,LOQ 在 0.16~0.40 μg/kg 之间。(3)从对映体水平对仲丁威对映体进行三种靶标生物的杀虫活性以及酶抑制活性研究。室内测定结果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结果相似,R-(+)-仲丁威是高效体,S-(-)-仲丁威是低效体。R-体对褐飞虱和淡色库蚊的活性是S-体的2.7-3.0倍;仲丁威的S-体对家蝇几乎没有杀虫活性,S-仲丁威对苍蝇头部的乙酰胆碱酯酶几乎没有抑制活性;至于仲丁威外消旋与两个对映体对淡色库蚊幼虫粗酶和褐飞虱粗酶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R-体的活性是S-体的3.0-3.2倍。(4)从对映体水平对仲丁威的三种非靶标生物蛋白核小球藻、斑马鱼胚胎和HepG2细胞进行急性毒性研究,S-体的毒性是R-体的1.3~1.7倍。(5)研究了仲丁威对映体在田间条件下的黄瓜和不同土壤室内孵育试验的选择性降解。发现R-仲丁威在黄瓜上优先降解,S-仲丁威富集,R体的降解速度是S体的1.6倍。而在室内三种土壤孵育实验中,均未发现仲丁威的选择性降解。其中,有氧条件下仲丁威对映体的降解速度比渍水土壤中的速度快,说明好氧微生物在仲丁威对映体的土壤降解中起主要作用。仲丁威对映体在吉林土壤中的降解速度最快,江苏土壤次之,最后是江西土壤,其降解速度可能与土壤中有机碳和氮含量有关。在单一对映体江苏土壤孵育试验中,两个对映体的降解速度几乎相同,且没有对映体之间的转化。(6)建立了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分析方法,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回收率在97.2~99.3%之间,RSDs在1.0~1.8%之间。同时研究了仲丁威在肝微粒体中的选择性降解。仲丁威在肝微粒体的孵育体系中,R体和S体的降解速率相近,且仲丁威两个对映体之间不存在选择性差异,没有对映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葛伟[5](2018)在《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淡色库蚊是我国主要的家栖蚊种,更是丝虫病和乙型脑炎的重要媒介。目前,化学防治仍为蚊虫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拟除虫菊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三大类化学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已经导致了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有报道我国不同地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对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迫切需要对杀虫剂抗性的发生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双硫磷、仲丁威等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蚊虫治理提供新的措施。[方法]2011年-2015年,在张家港市城区选择10个监测点,每年4-11月份用诱蚊灯法开展成蚊的密度监测,于2016年6月,在张家港市郊区分别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采集淡色库蚊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并挑选Ⅲ龄末Ⅳ龄初幼虫,采用WHO生物测试法进行测定,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淡色库蚊幼虫抗药性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其95%置信限等统计指标数值。[结果]2011年-2015年,张家港市城区各监测点共捕获各类蚊虫7740只。其中淡色库蚊4775只,占总捕获总数的61.69%。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对上述五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54、6.17、2.13、65.15、8.25。结果显示,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已产生高度抗药性,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气菊酯、氯菊酯、仲丁威也已产生一定程度不同的抗药性,但抗性水平较低。[结论]应该根据不同杀虫剂的抗性合理选择用药,在之后对于淡色库蚊应对中以消灭蚊类的孳生地为主,应该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采用物理、生物、环境等防治方法,减少化学方法的使用。并加强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监测,预防或延缓抗药性产生。

林雨[6](2017)在《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蚊虫作为传播媒介可传播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淋巴丝虫病、寨卡病毒病等,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蚊媒疾病。目前蚊虫防治以化学杀虫剂为主,但是传统杀虫剂存在着蚊虫抗药性、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蚊虫防治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杀虫剂和驱避剂对于蚊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一系列以天然化合物β-蒎烯为原料合成的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杀虫和驱避活性,并用EAG进行检验,旨在筛选出具有良好杀虫活性或驱避活性的衍生物,为新型杀虫剂和驱避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前期基础。本研究以25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包括缩醛类、酰胺类、季铵盐类)为供试化合物,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幼虫、蛹、成虫为受试对象,采用浸液法、熏蒸法和驱避法,分别测定了25种化合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对成蚊的熏蒸作用和对成蚊的驱避作用,并利用昆虫触角电位仪测定了淡色库蚊触角对25个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25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毒杀活性,筛选出9种致死率高的化合物。化合物的毒杀活性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减弱,1龄的LC50值最小,蛹的LC50值最大。对幼虫毒杀24 h后,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氢化诺卜基三正丁胺碘化铵(L4g)这4种化合物对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80.056、90.112、103.610、111.600 mg/L,表现出的毒杀活性和毒杀效果都比较好。(2)研究了25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成蚊的熏杀活性,结果表明浓度12.8%(质量分数)时,N-邻羟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i)、N-间硝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j)、N-甲基氢化诺卜酰胺(X4a)、N-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e)、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等7种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熏蒸击倒作用,KT50<10 min;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N-甲基氢化诺卜酰胺(X4a)这4种化合物的在12.8%时不仅KT50<10 min,而且24 h熏杀的LC50<0.5%。(3)研究了25种化合物对淡色库蚊雌蚊驱避活性,结果表明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N-异丙基氢化诺卜酰胺(X4d)、氢化诺卜基三乙基碘化铵(L4f)、N-氢化诺卜基吡啶溴化铵(N4a)、氢化诺卜基三正丁胺碘化铵(L4g)这6种化合物的驱避效果较好,驱避率都大于50%。(4)研究了淡色库蚊触角对这25种化合物的电位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引起成蚊触角电位反应值相对较大的化合物有: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N-乙基氢化诺卜酰胺(X4b)、N-正丙基氢化诺卜酰胺(X4c)、N-间硝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j),氢化诺卜基三甲基氯化铵(L4a),N-氢化诺卜基吡啶溴化铵(N4a),这7种化合物在浓度1000 mg/L时,引起的触角电位相对反应百分比均大于250。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获得了4个对淡色库蚊具有有较好的毒杀与驱避效果的氢化诺卜醇衍生物: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c)、氢化诺卜基三正丁胺碘化铵(L4g)。其中,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在幼虫毒杀、成蚊熏蒸、驱避、触角电位测定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值得开发利用。本研究可为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的杀蚊活性和驱蚊活性研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新型驱避剂和杀虫剂的研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朱奎宇[7](2017)在《几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的防治效果》文中认为苏云金杆菌是一种微生物源杀虫剂,对防治蚊媒效果良好,因其对蚊幼虫灭杀效果显着、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对环境无污染而被广泛使用。本研究调查大庆自然湖泊内幼蚊的发生和消长规律,研究了不同剂型、不同温度苏云金杆菌对淡色库蚊各龄期幼蚊的灭杀效果,和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安备双硫磷颗粒剂、吡丙醚颗粒剂三种药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内、室外毒力对比。对大庆湖泊水体内幼蚊调查发现,水体内幼蚊主要种类为库蚊,集中发生在7-8月份。并且,幼蚊集中分布在水深<60cm的水体内。试验采用WHO幼虫浸液法进行了不同剂型苏云金杆菌制剂的药效实验并分析讨论。在相同药剂浓度和作用时间,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淡色库蚊幼蚊药效显着优于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同时,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和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受到温度影响,随温度增加,药效增强,在30℃时,5mg/m3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在24h灭杀效果已经达到54%,相比之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的灭杀效果仅有35%。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毒力实验表明,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致死中浓度随龄期增加而增加。说明淡色库蚊幼蚊对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的耐受性且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强。室内试验条件下:三种药剂对淡色库蚊幼蚊致死中浓度对比实验发现,苏云金杆菌悬浮剂致死中浓度最低,吡丙醚颗粒剂致死中浓度最高。苏云金杆菌悬浮剂LC50:1.46 mg/m3<1%安备双硫磷杀虫颗粒剂LC50:3.07 mg/m3<0.5%吡丙醚颗粒剂LC50:42.3 mg/m3。同时,室内药效试验比较发现,相同浓度在12h和24h下,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灭蚊效率显着优于安备颗粒剂。由于较高的致死中浓度,以及特殊的作用方式,作为保幼激素抑制剂的吡丙醚灭蚊效率显着低于其他两种试剂。室外自然水体环境下,三种药剂药效与室内药效不同,安备颗粒剂短时间内具有最好的灭蚊效果,达到100%灭蚊率所用时间为4d,但持效时间最短,在第7d开始有少量幼蚊孳生;苏云金杆菌悬浮剂次于安备颗粒剂,达到100%灭蚊率所用时间为7d,是安备颗粒剂的1.75倍,但持效期最长,高达20d,吡丙醚颗粒剂相较其他两种药剂,杀灭时间最长,施药第4d为止杀灭率达到41%,随后吡丙醚药效增加显着,经长期观察也有良好的防效。苏云金杆菌悬浮剂较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淡色库蚊具有更好的灭杀效果。同时三种不同药剂室内药效实验表明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淡色库蚊具有最小的致死中浓度,较高的灭杀效果。室外药效实验比较表明,化学试剂安备双硫磷颗粒剂较苏云金杆菌悬浮剂灭蚊效果更好,可能与水体环境相关,导致苏云金杆菌的活力有所下降。

马卫宾[8](2014)在《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生物活性及天然蚊虫防控剂研发》文中研究表明蚊虫通过骚扰、叮咬等多种方式危害人类生活,并可传播登革热、鼠疫、伤寒、疟疾等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蚊虫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蚊虫防控剂的开发和应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蚊虫防控剂应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并与人体有直接接触,因此对其安全性的要求更高。长期、大量以及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合成卫生杀虫剂,已经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蚊虫抗药性、杀虫剂残留、室内环境污染等,引起人们对卫生用农药安全性的担忧。天然植物精油具有可再生、低残留、低毒性等优点,符合人们对卫生杀虫剂安全、环保的要求。但由于资源有限、成本过高、制剂加工难度较大,植物精油在蚊虫防控实践中的应用较少。鉴于此,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内常见的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评价了25种天然植物精油及35种精油单体化合物对其幼虫的毒杀活性以及对成蚊的熏蒸与驱避作用,研究了精油活性成分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初步研制出几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植物源蚊虫防控剂配方。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药液浸养法测定了供试样品对淡色库蚊4龄幼虫的毒杀活性,并对活性成分进行了协同增效作用研究及水面杀蚊幼剂初步研制。结果表明:(1)供试精油中的八角茴香油与八角叶油活性较好,80mg/L浓度下试虫24h死亡率分别为95.0%和93.8%;精油单体化合物中的反式茴香烯杀蚊幼活性最好,其次为金合欢醇与对伞花烃,24h的LC50分别为16.1、21.5和25.9mg/L;反式茴香烯与金合欢醇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1:1(w/w)配比下对淡色库蚊4龄幼虫的LC50为9.5mg/L。(2)油酸对反式茴香烯和金合欢醇的杀蚊幼活性具有显着的增效作用,反式茴香烯、油酸和乙醇组成的三元混合体系具有在水体表面杀蚊幼的效果,其杀蚊幼效果与水体面积相关,与水体深度无关,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基于植物精油的水面杀蚊幼剂提供了参考和依据。2.采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了供试样品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熏蒸击倒和熏蒸致死活性,并对活性化合物进行了协同增效作用研究及植物源电热蚊香片初步研制。结果表明:(1)肉桂油及其有效成分反式肉桂醛对蚊虫具有很好的熏蒸致死效果,但击倒速度较慢;冬青油及其主效成分水杨酸甲酯对淡色库蚊的熏蒸致死活性较差,但在亚致死剂量下却显示很好的击倒活性,但蚊虫被击倒后又能复苏;反式肉桂醛与水杨酸甲酯混配后对蚊虫兼有快速击倒和高效致死的熏蒸效果,显示出较好的协同作用。(2)香芹酚与百里香酚对淡色库蚊的熏蒸击倒和致死活性最好,熏蒸处理5h的LC50分别为0.26和0.28μL/L,并且二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1:1(v/v)配比下的共毒系数(CTC)为174.1,LC50为0.16μL/L。(3)以香芹酚与百里香酚(1:1,v/v)为有效成分,研制出一种植物源电热蚊香片,通过方箱法(70×70×70cm)测试,其杀蚊效果(300mg/片)与右旋烯丙菊酯(30mg/片)相当。3.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供试样品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空间驱避活性。结果显示:(1)25种植物精油中,肉桂油的空间驱避活性最好,其次为香叶油,0.2μL剂量下二者在“Y”型嗅觉仪中对蚊虫20min内的驱避率大于85%;35种精油单体化合物中,反式肉桂醛和香叶醇驱避活性最好,0.2μL剂量下在“Y”型嗅觉仪中对蚊虫20min内的驱避率均为100%。(2)反式肉桂醛与香叶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在1:1(v/v)配比下的驱避效果好于单用时的效果;以反式肉桂醛和香叶醇(1:1,v/v)为有效驱蚊成分,以卡拉胶、吐温80、水等为辅料,研制出一种水凝胶型固体缓释驱蚊剂。4.选用杀蚊幼、熏蒸、驱避活性较好的7种单体化合物,分别以1.0%质量比加入到0.6%的天然除虫菊素气雾剂中,测定了其对天然除虫菊素的增效活性。结果表明:(1)香叶醇与水杨酸甲酯的增效活性最好,增效系数(SR)分别为1.35和1.34;将香叶醇与水杨酸甲酯以9:1,7:3,5:5,3:7,1:9质量比进行混配,发现二者比例为7:3时增效效果最好(SR=1.58),优于增效醚S1(SR=1.39)。(2)采用模拟现场法,测定了配方为0.6%除虫菊素+1.0%XS(香叶醇:水杨酸甲酯=7:3,w/w)为有效成分的气雾剂的药效,1h蚊虫击倒率和24h蚊虫死亡率均为100%,达到农药卫生用杀虫剂药效评价标准(气雾剂)的A级标准;经相关企业测试,以香叶醇与水杨酸甲酯为有效成分研制的植物源增效剂XS对天然除虫菊素具有明显的增效效果,具有较好的市场化潜力。综上所述,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生物活性可以分为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二者均具有开发潜力和实用价值。植物精油中单体化合物之间存在的协同增效作用为通过科学合理的增效混配来开发安全、高效的天然蚊虫防控剂提供了依据。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基于植物精油开发天然蚊虫防控剂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应用可能性,并对发展新型蚊虫防控技术与产品以及建立环保型蚊虫综合防控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张晓越[9](2014)在《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时空分布的研究》文中提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在我国广泛分布,骚扰性强,是我国斑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携带有基孔肯雅病毒、乙脑病毒,是我国蚊虫控制的主要靶标之一。化学杀虫剂是蚊虫综合治理主要控制措施之一,随着杀虫剂的长期和大量使用,蚊虫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研究旨在实验室研究和资料比对的基础上建立敏感基线;在广泛收集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资料基础上,建立数据库;根据基线确定抗药性倍数,分析其抗性时空分布规律,为该蚊虫的抗性治理和综合治理提供指导。本课题对实验室抗药性反选育的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敏感性进行测定,并与历史资料对比,建立敏感基线。同时通过已发表文献、全国病媒生物抗性监测系统、本实验室数据收集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最多的溴氰菊酯、敌敌畏两种杀虫剂进行抗性分级,绘制专题地图,分析时空分布特点。结果如下:1、经过反选育后的淡色库蚊BJS种群,与历史资料相比,是一个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极高的种群。2、淡色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生测的敏感基线LC5o值分别确定为0.000034、0.000606、0.00013mg/L;3、成蚊代谢酶活性的敏感基线:GST:10.01 nmol/(min· mg pr)、NSE:48.36 nmolα-乙酸萘酚(min·mg pr)MFO:2.38 nmol cyt c/mg pr.4、目前我国所测定的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野外种群基本都对溴氰菊酯、DDVP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近30年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呈上升趋势。5、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DDVP的抗性呈区域特异性。表现为同地区不同地理种群幼虫对同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情况不完全一致,不同地区对同种杀虫剂抗性的变化趋势也不完全相同。应结合当地的抗性历史和现况进行个性化抗性治理。

姜陆[10](2014)在《大连口岸媒介生物抗药性监测及杀虫剂合理使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媒介生物是指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主要有蚊、蝇、鼠、蚤等八大类。蚊类是重要的媒介生物之一,全世界已知约3000余种。雌蚊刺叮吸血,传播20余种虫媒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丝虫病等。据统计全球每年疟疾的发病人数达3~5亿,死亡人数约为150~300万。蝇类全世界已知约7万余种。蝇类可传播锥虫病,并且可以携带脊髓灰质炎病毒、霍乱弧菌、寄生虫卵等多种病原体,蝇类的幼虫还可以寄生在人或脊椎动物体内而引起蝇蛆症。目前,随着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大规模使用,媒介生物对杀虫剂逐渐产生了抗药性。自然种群中主要媒介生物如蚊、蝇等对杀虫剂的抗药性高达数十倍至数百倍。连续使用后令杀虫剂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浓度不断提高,自八十年代进入中国用于卫生害虫防治,至今在某些地区的使用浓度已经提高1000多倍,该状况不但增加了杀虫剂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此抗药性监测与杀虫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媒介生物的防治意义非常重大。目的:本课题研究口岸媒介生物抗药性监测技术,对口岸地区媒介生物进行快速抗药性检测,在此基础上研究杀虫剂的合理使用,从而减少用药的盲目性,降低环境污染,并将此监测技术与防制方法进行推广,提高口岸地区媒介生物防治效率。研究方法:本课题采集大连口岸蚊蝇类媒介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现场采集、实验室标准化养殖、抗药性生物学测试和除虫菊酯杀虫剂击倒抗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分子检测等方法,对大连西山屯、大连湾、蓝天集装箱场、大窑湾等地区蚊蝇类媒介生物进行快速抗药性检测,在此基础上研究杀虫剂的合理使用,从而减少用药的盲目性,降低环境污染,并将此监测技术与防治方法进行推广,提高口岸地区媒介生物防治效率。蚊类使用抗药性生物学测试方法中的浸渍法进行实验,通过计算半数致死率(LC50),比较蚊类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度,从而找到敏感度相对高的杀虫剂进行蚊类灭杀;蝇类使用抗药性生物学测试方法中的挂笼法进行实验,比较蝇类对几种杀虫剂的敏感度,并且检测家蝇对敌敌畏抗药性。蚊蝇均使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进行抗药性分子生物学检测,通过计算突变基因的概率,检测蚊蝇抗药性情况。结果:利用浸渍法对淡色库蚊及幼虫进行抗药性毒力测试,结果大连的3个地理株对溴氰菊酯敏感度相对较高,对敌敌畏的抗性最高。残杀威应用较多,蚊类产生较明显的抗药性,应替换使用其他类的杀虫剂。挂笼法实验结果表明,列喜镇对大连地区的媒介生物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家蝇对其敏感性要高于淡色库蚊,可以应用其杀灭口岸家蝇。应用家蝇对敌敌畏抗药性快速检测的方法对大连地区的家蝇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实验阳性率(包括弱阳性)91.2%,说明大连地区的家蝇种群对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普遍产生抗药性。在口岸上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时应该慎重。建立特异性等位基因PCR方法,检测不同种群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击倒抗性(kdr)基因频率,结果大连地区三个地理株的淡色库蚊各50组样品,其中蓝天集装箱场kdr基因频率为19.0%;西山屯(2009年)kdr基因频率为19.8%;西山屯(2010年)kdr基因频率为20.0%;大连湾kdr基因频率为19.1%。说明大连口岸淡色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已经产生抗药性,可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替换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大连的3个地理株家蝇中,蓝天集装箱场、大窑湾检测出kdr抗性杂合子基因型,其kdr基因频率分别为5%、1%,另外1个种群未发现抗性基因,该类药物可继续使用。结论:通过本项目的各项检测结果,提出以下杀虫剂合理使用措施:大连口岸杀灭淡色库蚊应该采用敏感性较高的几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轮用,也可对其加入增效剂来使用;大连口岸的家蝇种群对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普遍产生抗药性,应更换其他类的杀虫剂轮用。

二、5种杀虫剂配伍对淡色库蚊毒力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种杀虫剂配伍对淡色库蚊毒力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卫生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现状及合理使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烟碱类药剂防治卫生害虫
    1.1 吡虫啉防治卫生害虫
    1.2 烯啶虫胺防治卫生害虫
    1.3 啶虫脒防治卫生害虫
    1.4 噻虫啉防治卫生害虫
    1.5 噻虫胺防治卫生害虫
    1.6 噻虫嗪防治卫生害虫
    1.7 呋虫胺防治卫生害虫
    1.8 新型杀虫剂防治卫生害虫
2 卫生害虫对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现状
3 卫生害虫对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机制
4 新烟碱药剂抗性品系对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
5 新烟碱药剂防治卫生害虫的策略
    5.1 改变新烟碱杀虫剂使用方式
    5.2 持续监测新烟碱抗性水平
    5.3 药剂混用及选择适合的增效剂
6 结论与展望

(2)鲁西南地区淡色库蚊抗药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试药物
    1.2 供试蚊虫
        1.2.1 敏感品系
        1.2.2 现场种群
    1.3 方法
        1.3.1 生物测试法
        1.3.2 毒力测试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现场蚊虫抗药性
    2.2 杀虫剂复配情况
3 讨论

(3)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抗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1.1 蚊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1.1 蚊虫的危害
        1.1.2 蚊虫的防治措施
    1.2 蚊虫的抗药性现状及抗药性机制
        1.2.1 蚊虫的抗药性现状
        1.2.1.1 蚊虫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
        1.2.1.2 蚊虫对有机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
        1.2.1.3 蚊虫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
        1.2.1.4 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
        1.2.2 蚊虫的抗药性检测方法
        1.2.3 蚊虫的抗药性机制
        1.2.3.1 生化抗性
        1.2.3.2 生理抗性
        1.2.3.3 行为抗性
    1.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研究概述
    1.4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研究现状
    1.5 杀虫增效剂的研究现状
    1.6 昆虫线粒体呼吸链系统概述
    1.7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试剂和实验仪器
        2.1.1 供试药剂
        2.1.2 化学试剂
        2.1.3 分子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供试昆虫
    2.3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测定
        2.3.1 Arm-in-cage assay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
        2.3.2 国标法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
    2.4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测定
        2.4.1 Arm-in-cage assay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
        2.4.2 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
    2.5 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测定
        2.5.1 白纹伊蚊幼虫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测定
        2.5.2 白纹伊蚊成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测定
        2.5.3 抗性评价标准
    2.6 代谢酶抑制剂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增效作用测定
    2.7 白纹伊蚊10种代谢调控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测定
    2.8 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三甲基m RNA表达水平测定
    2.9 白纹伊蚊成蚊DNA提取和kdr突变检测
    2.10 白纹伊蚊体内几种酶系活性测定
        2.10.1 供试蚊虫
        2.10.2 电子呼吸链复合体酶活性测定
        2.10.3 Na~+/K~+-ATPase活性测定
        2.10.4 ATP含量测定
        2.10.5 多功能氧化酶(MFOs)活性测定
    2.11 白纹伊蚊代谢速率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测定结果
    3.2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活性测定结果
    3.3 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
        3.3.1 白纹伊蚊幼虫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
        3.3.2 白纹伊蚊成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
    3.4 代谢酶抑制剂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增效作用测定结果
    3.5 白纹伊蚊10种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测定结果
    3.6 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三甲基m RNA表达水平测定结果
    3.7 白纹伊蚊成蚊DNA提取和kdr突变检测结果
    3.8 白纹伊蚊体内几种酶系活性测定结果
        3.8.1 电子呼吸链复合体酶活性测定结果
        3.8.2 Na~+/K~+-ATPase活性和ATP含量测定
        3.8.3 多功能氧化酶(MFOs)活性测定结果
    3.9 白纹伊蚊代谢速率测定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对白纹伊蚊的驱避、击倒活性及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研究
        4.1.2 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代谢抗性研究
        4.1.3 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靶标抗性研究
        4.1.4 线粒体电子呼吸链系统介导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的抗性机制研究
    4.2 结论
5.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5.1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的高过量表达有待进一步研究
    5.2 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复合体酶及Na~+/K~+-ATPase活性升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生物效应和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手性和手性农药简介
    2 手性化合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2.1 结晶法
        2.2 生物酶法
        2.3 色谱法
    3 手性农药立体选择性活性研究
    4 手性农药立体选择性毒性研究
    5 手性农药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5.1 手性农药异构体立体选择性评价指标
        5.2 手性农药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
        5.3 手性农药在水中环境行为的研究
        5.4 手性农药在作物中选择性降解研究
        5.5 手性农药在动物中选择性行为的研究
    6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6.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简介
        6.2 仲丁威简介
    7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仲丁威对映体分析方法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仲丁威对映体分离以及条件优化
        1.4 仲丁威对映体比旋光度与绝对构型的确定
        1.5 样品前处理
        1.6 方法验证
    2 结果与讨论
        2.1 仲丁威对映体分离条件的优化
        2.2 仲丁威对映体比旋光度和绝对构型的确定
        2.3 线性关系与基质效应
        2.4 准确度和精密度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活性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药剂
        1.2 供试靶标昆虫
        1.3 生物活性测定
        1.4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仲丁威对映体对靶标生物的活性差异
        2.2 乙酰胆碱酯酶的蛋白浓度
        2.3 仲丁威对映体对靶标酶的活性差异结果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急性毒性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1.2 供试生物
        1.3 急性毒性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仲丁威对映体的急性毒性差异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仲丁威对映体在黄瓜和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田间施药试验
        1.4 土壤孵育试验
        1.5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条件
        1.6 样品前处理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仲丁威对映体在黄瓜中的选择性降解
        2.2 土壤孵育试验
    3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立体选择性代谢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动物
        1.4 大鼠肝微粒体的制备和蛋白浓度测定
        1.5 仲丁威对映体体外代谢和酶反应动力学研究
        1.6 样品前处理
        1.7 检测条件
        1.8 方法确证
        1.9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方法确证
        2.2 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的立体选择性代谢
        2.3 仲丁威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的酶反应动力学研究
    3 本章小节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张家港市蚊密度及种群监测
    2.1 材料及方法
    2.2 监测结果
第三部分 :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
    3.1 张家港蚊虫防治概况
    3.2 实验材料
        3.2.1 供试蚊虫
        3.2.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生物测定法
        3.3.2 幼虫的生物测定浸渍法
    3.4 质量控制
        3.4.1 野外试虫采集前准备
        3.4.2 野外试虫采集操作时
        3.4.3 试虫的运送及饲养
        3.4.4 实验人员
        3.4.5 数据处理
    3.5 实验结果
        3.5.1 五种浓度的94.62%溴氰菊酯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3.5.2 五种浓度的91.16%高效氯氰菊酯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3.5.3 五种浓度的89.73%氯菊酯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3.5.4 五种浓度的95.1%双硫磷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3.5.5 五种浓度的95%仲丁威对试虫的实验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4.1 对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4.2 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4.3 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其间发表论文
致谢

(6)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
        1.2.1 蚊虫分类与淡色库蚊生物学特征
        1.2.2 蚊虫的危害
        1.2.3 蚊虫的防治
        1.2.4 植物源蚊虫防治化学品的研究
        1.2.5 氢化诺卜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毒杀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样品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4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不同浓度对淡色库蚊幼虫、蛹的毒杀活性
        2.2.2 筛选出的9 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幼虫、蛹的毒杀效果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熏蒸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
        3.1.2 供试样品
        3.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1.4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的击倒中时KT_(50)
        3.2.2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熏蒸的致死中浓度LC_(50)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驱避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供试样品
        4.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的驱避率
        4.2.2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驱避效果折线图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淡色库蚊对氢化诺卜醇衍生物触角电位反应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昆虫
        5.1.2 供试样品
        5.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5.1.4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淡色库蚊雌蚊对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的触角电位相对反应值
        5.2.2 淡色库蚊对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的EAG反应曲线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7)几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东北三省蚊虫种类、分布情况
    1.2 我国蚊虫对常规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
    1.3 幼蚊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1.3.1 病原微生物灭蚊
        1.3.2 捕食性天敌灭蚊
        1.3.3 转基因工程蓝藻灭蚊
    1.4 苏云金杆菌、吡丙醚与安备三种药剂防治幼蚊研究进展
        1.4.1 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幼蚊应用进展
        1.4.2 吡丙醚防治幼蚊应用进展
        1.4.3 安备防治幼蚊应用进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大庆市自然湖泊水体内幼蚊种类与发生规律
        2.1.1 试验环境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试验数据处理
    2.2 不同剂型苏云金杆菌制剂对淡色库蚊各龄期幼蚊的灭杀效果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数据处理
    2.3 三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内毒力研究
        2.3.1 供试材料
        2.3.2 室内药效试验
        2.3.3 试验数据处理
    2.4 三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外防治效果
        2.4.1 供试材料与方法
        2.4.2 试验方法
        2.4.3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庆市自然湖泊水体内幼蚊种类与发生规律
        3.1.1 大庆市自然水体内幼蚊种类与消长调查
        3.1.2 淡色库蚊幼蚊的水深分布室内模拟实验
    3.2 不同剂型苏云金杆菌制剂对淡色库蚊3龄期幼蚊的灭杀效果
        3.2.1 不同剂型苏云金杆菌制剂(悬浮剂和可湿性粉剂)对 3 龄淡色库蚊灭杀效果
        3.2.2 不同苏云金杆菌制剂对淡色库蚊 3 龄期幼蚊的半数致死时间
        3.2.3 温度对不同苏云金杆菌制剂灭杀效果影响
        3.2.4 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淡色库蚊不同龄期幼蚊的致死中浓度
    3.3 三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内毒力研究
        3.3.1 三种药剂对淡色库蚊幼蚊致死中浓度的对比试验
        3.3.2 三种药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内致死效果对比试验
    3.4 三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外防治效果
4 讨论
    4.1 大庆市自然湖泊水体内幼蚊种类与发生规律
    4.2 不同剂型苏云金杆菌制剂对淡色库蚊各龄期幼蚊的灭杀效果
    4.3 三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内毒力研究
    4.4 三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外防治效果
5 结论
    5.1 大庆市自然湖泊水体内幼蚊种类与发生规律
    5.2 不同剂型苏云金杆菌制剂对淡色库蚊各龄期幼蚊的灭杀效果
    5.3 三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内毒力研究
    5.4 三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蚊的室外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生物活性及天然蚊虫防控剂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蚊虫的危害及其防制技术
        1.1.1 蚊虫的危害
        1.1.2 蚊虫的防制技术
    1.2 蚊虫防控剂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蚊虫防控剂应用现状
        1.2.2 目前蚊虫防控剂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生物活性
        1.3.1 杀蚊幼活性
        1.3.2 熏蒸活性
        1.3.3 驱避活性
        1.3.4 增效活性
    1.4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植物精油的杀蚊幼活性及水面杀蚊幼剂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活性
        2.2.2 植物精油单体化合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活性
        2.2.3 几种精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与杀蚊幼活性之间的关系
        2.2.4 三种植物精油单体化合物的协同增效作用
        2.2.5 植物精油水面杀蚊幼剂初步研制
    2.3 讨论
        2.3.1 天然辛香料植物精油的杀蚊幼作用需要引起关注
        2.3.2 有必要对植物精油中小分子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2.3.3 基于植物精油和油酸的水面杀蚊幼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及电热蚊香片研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25 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
        3.2.2 冬青油与肉桂油的有效成分研究
        3.2.3 水杨酸甲酯与反式肉桂醛的混配增效研究
        3.2.4 35 种植物精油单体化合物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
        3.2.5 几种精油单体化合物的结构与熏蒸活性之间的关系
        3.2.6 几种植物精油单体化合物的协同增效研究
        3.2.7 基于香芹酚和百里香酚的植物源电热蚊香片研制及其药效测试
    3.3 讨论
        3.3.1 植物精油及其组分在亚致死剂量下对蚊虫的生物活性需要引起重视
        3.3.2 要加强对植物精油有效成分及其协同作用的研究
        3.3.3 植物精油中酚类化合物的熏杀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3.3.4 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具有开发成为植物源电热蚊香片的潜力
    3.4 小结
第四章 植物精油及精油单体化合物对淡色库蚊的驱避活性及天然驱避剂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25 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空间驱避活性测定结果
        4.2.2 35 种植物精油单体化合物对淡色库蚊的空间驱避活性筛选
        4.2.3 3 种植物精油单体化合物的增效复配及其驱蚊活性
        4.2.4 水凝胶型固体缓释驱蚊剂的研制
    4.3 讨论与小结
        4.3.1 反式肉桂醛与香叶醇具有开发成为天然驱蚊剂的潜力
        4.3.2 水凝胶型固体缓释技术较适宜于驱蚊精油缓释剂
        4.3.3 植物精油的驱蚊作用及其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4.3.4 植物精油驱蚊剂的活性评价方法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第五章 几种植物精油单体化合物对天然除虫菊素的增效活性及植物源增效剂研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7 种供试化合物的增效活性筛选
        5.2.2 香叶醇与水杨酸甲酯的协同增效作用
        5.2.3 植物源杀虫气雾剂药效评价
        5.2.4 植物源增效剂 XS 的企业测试
        5.2.5 植物源增效剂 XS 的理化性质
        5.2.6 植物源增效剂 XS 的急性毒性
    5.3 讨论与小结
        5.3.1 植物源增效剂 XS 具有产业化开发的价值
        5.3.2 植物精油的增效活性与其杀虫活性的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
        5.3.3 从植物精油中筛选和开发增效剂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天然辛香料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生物活性值得关注
        6.1.2 基于作用方式和剂量的不同,植物精油对蚊虫具有复杂多样的生物活性
        6.1.3 植物精油对蚊虫的亚致死效应具有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6.1.4 应加强对植物精油有效成分及各组分之间协同作用的研究
        6.1.5 科学合理的混配是开发植物精油类蚊虫防控剂的一条有效途径
        6.1.6 植物精油蚊虫防控剂的产品剂型及药效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探讨
    6.2 主要结论
    6.3 本研究的创新点
    6.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9)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时空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敏感基线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BJS品系对三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敏感性
        2.2.2 淡色库蚊对三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敏感基线
        2.2.3 BJS品系代谢酶活性
        2.2.4 BJS品系kdr等位基因频率
    2.3 讨论
        2.3.1 敏感基线
        2.3.2 敏感反选育与代谢酶活性
第三章 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时空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抗性数据收集
        3.1.2 抗性数据整理
        3.1.3 抗性数据统计与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3.2.2 抗性数据描述
        3.2.3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抗性时空分布
        3.2.4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幼虫对DDVP抗性时空分布
    3.3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连口岸媒介生物抗药性监测及杀虫剂合理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用媒介生物来源
        1.2 质粒和菌株
        1.3 主要试剂
        1.4 培养基
        1.5 主要工具及仪器
    2 方法
        2.1 野外现场采集
        2.2 实验室标准化养殖
        2.3 抗药性生物学测试
        2.4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
结果
    1 生物学测试结果
        1.1 浸渍法实验结果
        1.2 挂笼法实验结果
        1.3 家蝇对敌敌畏抗药性快速检测实验结果
    2 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 实验结果
        2.1 淡色库蚊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
        2.2 家蝇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5种杀虫剂配伍对淡色库蚊毒力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卫生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现状及合理使用策略[J]. 尤春梅,王晓军,高希武. 现代农药, 2021(05)
  • [2]鲁西南地区淡色库蚊抗药性评价[J]. 宋晓,程鹏,王海防,郭秀霞,吕晔源,刘宏美,刘丽娟,张崇星,赵玉强,寇景轩,王怀位,公茂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01)
  • [3]白纹伊蚊对挥发性拟除虫菊酯抗性机理研究[D]. 杨小东.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4]仲丁威对映体立体选择性生物效应和降解研究[D]. 夏玮彤.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2016年张家港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研究[D]. 葛伟. 苏州大学, 2018(04)
  • [6]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研究[D]. 林雨.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5)
  • [7]几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的防治效果[D]. 朱奎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7(08)
  • [8]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生物活性及天然蚊虫防控剂研发[D]. 马卫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9]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时空分布的研究[D]. 张晓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03)
  • [10]大连口岸媒介生物抗药性监测及杀虫剂合理使用研究[D]. 姜陆. 大连医科大学, 2014(11)

标签:;  ;  ;  ;  ;  

五种杀虫剂联合测定淡色库蚊的毒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